寓言两则范文

2023-09-22

寓言两则范文第1篇

1、理解、积累“禀告、皎洁、审美、闲适、慧心、落难、心旷神怡、得失之患、险象迭生”等词语。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和《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4、指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读水平。

5、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1、诵读。

2、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3、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读与点拨结合法、延伸积累法 教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知识(情景)链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自学导航】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出示重点字词,读音及解释

2、寓言的含义、主题 【师生探究】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前注音。

根据学生阐释的寓言的含义予以补充: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自学导航】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带着以下问题思考: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师生探究】

教师走下讲台指导个别朗读水平不好的学生,鼓励其敢于自我展现。

对于以上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完善,并适时总结寓意,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给予他们以实际的生活意义。 【自学导航】 体味感知: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师生探究】

寓言两则范文第2篇

1.《智子疑邻》主旨:此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的,对人不能有偏见。

2.《塞翁失马》主旨:这个寓言告诉人们:事情都有正反两方面的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能引出好的结果,因此要辨证科学地看待事物。

二.文学常识:

《智子疑邻》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是战国末期著名______________家。《塞翁失马》选自_______________,此书为_______汉淮南王__________等编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不筑,必将有盗()2.暮而果大亡其财() ...

3.人皆吊之()4.此何遽不为福乎() ...

5.居一年,胡人大入塞()6.死者十九() ...

四.下列加点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而入胡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上使外将兵 ....

C.胡人大入塞 / 胡不见我于王D.丁壮者引弦而发 / 下车引之 ....

五.翻译下列句子。

1.不筑,必将有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暮而果大亡其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寓言两则范文第3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板书:

滥竽充数

一齐吹

一个一个吹

|

|

装腔作势

偷偷逃走

|

|

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吗?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第6课《成语故事二则》。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指导读准“邯郸”,并简单了解邯郸。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首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生字词。

2.说说你认识了课文哪些生字,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教师相机课件出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燕”在课文中读第一声,不要读作第四声;“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2)发现“燕”的字行特点,上部是“甘”。“姿、势”都属于上下结构的字,且上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姿”字上窄下宽,“势”字上宽下窄。

(3)采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如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次一姿”“执一势”。

三、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边想,你对燕国少年有什么看法,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组讨论:为什么燕国少年到最后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都忘了?(提示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或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

3.全班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引导。(相机板书:一味的模仿别人,反而失掉了原来的技能。)

4.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这位少年回到燕国后,回发生什么事?人们会对他说些什么?找几个同学演一演。

四、总结拓展,形成运用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邯郸学步这样的事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作业。

(1)把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成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

(2)回家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6 成语古事二则

邯郸学步

学走路

爬回去

寓言两则范文第4篇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2.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

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词句,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

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

就是我们要学习的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请听课文欣

赏(放课件)同学们认真听、 认真看。

二、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一)自学要求: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序号。

(2)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二)自读自悟:

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

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

读读课文。

2、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一段读给小组的人听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读?

3、指名读文

(1)第一自然段:

A、你读得挺着急的,这个人为什么这样着急?请看课件(巴望禾苗快点长高)

巴望刚刚咱们了解了它的意思,是很希望,希望的不得了,这一段中还有那

些地方表现出他很希望?再读读看。(板书:巴望,着急)

B、指名答

(天天,你能读读这一句吗?)

(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到底长高了没有?这个人为什么觉得一点也没有长高

呢?太着急了,读)

(焦急,转来转去,自言自语),谁再来读?谁上来把这个人的着急演一演?

C、齐读这一段

(2)第二自然段:

A、你怎么这样读“筋疲力尽”呢?(这个人太累了)你为什么这样筋疲力尽呀?

(因为着急禾苗快点长,这个人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这个人真太着急了,想出了这么个办法。

B、虽然这么累,你看看他脸上的表情:高兴着呢!怎么呢?(想着禾苗马上要

长高,心里高兴)

C、咱们一起来读读

(3)第三自然段

A、你为什么这样读?(喘气,很累)还有哪里可以看出这个人很累?看来这个

人累极了,你怎么还笑着读呢?(想着禾苗马上要长高,心里高兴)所以,他虽然累坏了,但还说自己的力气“总算”没有白费!认为自己这么做对极了!

B、你能试着读读吗?

(4)第四自然段

A、这么着急的结果是什么?(禾苗都死了)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太着急了:

他把秧苗拔高了,秧苗没有水和养料都死了。如果你是禾苗想说什么?)

B、如果你是这个农民的邻居,看到这幅情景,你想对他说什么?(禾苗要慢慢

长,急着拔只会坏事)对,禾苗生长都有它一定的规律,要慢慢的长,如果咱们不依照他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就会坏事,这——就叫做“揠苗助长”。

C、在我们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就像“揠苗助长”一样急性子办了坏事呢?(小

组讨论)

四、总结寓意。

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

能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

五 拓展

1 演一演。

2说一说。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农夫急拔禾苗枯死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2)请大家帮忙为这些生字找好朋友。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

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3)朗读指导:

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

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

D、谁还愿意读?

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的跑才叫窜?(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

3、什么原因,野兔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了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小结:你们刚才说的种种情况确实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因为这些原因,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 乐滋滋换一个词吗?(喜滋滋、美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喜洋洋)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

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6、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课件: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一个星期后……一个月后……)每天,他就是在那儿撞运气,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又等到兔子。

7、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朗读全文,加深理解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如果你看见那个种田人,你会怎样劝他?找你的好朋友说说。

3、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四、指导背诵

可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背,也可整篇背诵。

五、布置作业

板书预设:

野兔没来(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守株待兔

庄稼全完(不劳动不会有收获)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设置了较多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最好手段,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语言和心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了当时的场景,理解了人物。在对情节的深刻体悟中,读出理解、读出个性,解读文本。但是在设疑的时候忽略了一个问题,没有抓住重要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比较琐碎,导致没有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词语的理解不够到位,没有深入细致的让学生理解分析。可以采用逐字理解或表演说话等方法让学生明白透彻。

第三,综观全堂课,教学设计不够新颖,能吸引学生的成分比较少,可以采用读完课文后,让学生对本故事进行表演,以进一步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守株待兔》反思:

寓言两则范文第5篇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29课《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纪昌学射》、《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纪昌学射、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羸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预习收获

1.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把自己预习的收获告诉大家

2.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 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

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

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

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一、预习收获

1.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2.提出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二、讨论疑问与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

1.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

2.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3.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三、有效训练

1.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来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己见等道理。

寓言两则范文第6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反馈

师: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寓言《滥竽充数》。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板书:滥竽充数)

3、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不懂的字查字典,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课文,说说你理解了这个成语中的哪几个字?哪些字难理解?

竽:簧管乐器。充数:凑数。

师:“滥”字有难点,哪位同学知道它的意思。(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吗?

二.围绕问题,自学课文。(边思边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课本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老师所给出的三个问题.

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

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2、讨论问题,理解课文。(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南郭先生不会装会的样子,揭露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丑恶嘴脸。)

⑴分组讨论,理解课文。

⑵大组交流,切透课文。

⑶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爱讲排场有机可乘,滥竽充数装腔作势,不会装会只好逃走无机可乘

三、阅读填表,理解寓意。

1、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则短小的寓言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深刻的道理,《滥竽充数》这则寓言也不例外。今天,老师邀请在座的同学当一回研究员,自己来寻找寓言背后隐藏的深刻的道理。大家有没有兴趣?

师:看来,大家信心十足啊!这一次的活动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表格,大家要通过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这张表。好,我们先来看看发下来的表格。 听竽者 喜欢 南郭先生的做法 南郭先生的结果

师:我们在填表时,要多读读课文,多思考,综合大家的意见,划找出文中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填入表中。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四人为单位自学课文展开讨论。

2、学生讨论填表

3、学生反馈,教师适机指导朗读。

4、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读完之后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给你的启示。(读课文,反馈)

师:我们还能从齐宣王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板书:真才实学严格把关

师: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这是所有研究员踏踏实实学习研究的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课文。

四、联系实际,深化寓意

师: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你不难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滥竽充数”之类的事情,也有象南郭先生一样的人。你找到过吗。——说说我们身边的南郭先生

五、课后延伸。

1、师:这会我可为南郭先生担心起来了,你想啊,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是失业了,下岗了,下岗后南郭先生该干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帮他出出主意吧。

题目:南郭先生下岗后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听。

3、你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告诉大家。

板书:

滥竽充数

一齐吹

一个一个吹

|

|

装腔作势

偷偷逃走

|

|

做人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一、导入课题:

1.成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谁能随口说出几个?

学生说后教师叙述(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有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2.读题:成语故事三则就是什么?成语故事三个,成语故事三篇

3.谁能来读读这三则成语故事的题目?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其中的第二则: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昨天请大家回去预习了课文,今天我们先来齐读课文,看看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在内。

2.指名齐读中读得不认真的来读课文,指出不足。

3.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4.请同学们回到课本中,快速朗读课文,看看文中哪句话说的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出示:有个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齐读句子。

你能结合这个句子来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吗?

竽:古时一种簧管乐器。可看图理解,顺势点拨“竽”

滥竽:吹不成调的竽。(结合南郭先生不会吹竽说)

充数:凑数。

说整个词的意思。

三、理解课文:

师口述出示的句子,板书:混

1.看到这个“混”,你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吗?

让学生谈:(1)混入之前有什么表现?

打听情况: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感到有机可乘(外部环境)

跟随别人一起蒙混进去可谈谈南郭先生的心里想法(本人心术不正)

(2)混的情况: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学生做做样子,用词来形容: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还会有什么表现?

(3)混的结果: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理解: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混的时间很长,

2.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和别人拿一样多俸禄的南郭先生当时肯定很,你能用这种语气读好这一部分吗?

3.可世事难料,齐宣王死了。南郭先生还能“混”吗?请读读下文,用一个字来说说?(生读、交流后板书“逃”)

或:南郭先生一直混得这样幸福吗?他最后怎样?(板书“逃”))

对于这个“逃”,读了文章,你有话要说吗?

(1)逃的原因: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外部环境不适合“混”了)

其他人为何没“逃”呢?

(2)想象逃之前会有些什么表现?会想些什么?

4.“混”得像模像样的南郭先生最后不得不逃之夭夭,从他身上你明白些什么?

四、指导行为:

1.在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滥竽充数这样的事呢?指名说

生活中:假冒违劣商品害人还影响声誉

校园里:听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害人又害已

师说明:一个学生不好影响的是他自己和一个班级,一个班级不好影响的是一个学校,一个学校不好影响的是整个教育和社会的声誉,社会不好影响的是整个国家。

2.你愿意做南郭先生这样的人吗?那么我们应怎样做?

3.理解“滥竽充数”的另一种用法

出示句子:李强擅长打乒乓球,当大家推选他参加区乒乓球队时,他说:“我只不过是滥竽充数罢了。”(表示自谦)

五、齐读课文

过渡:滥竽充数这则成语故事使我们受到了启发教育,南郭先生这个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一齐来读好这则故事,我想这一回再也不会有滥竽充数的人了。

六、拓展延伸:

师:结合我们这堂课,你能让滥竽充数这则故事的情节更生动,人物形象更丰满吗?

扩写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插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让故事更生动。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成语吗?为什么喜欢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成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语言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第6课《成语故事二则》。

2.板书课题,指名读题,指导读准“邯郸”,并简单了解邯郸。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首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画出生字词。

2.说说你认识了课文哪些生字,把你的方法和大家分享。(教师相机课件出生字)。

3.检查自学情况。

(1)“燕”在课文中读第一声,不要读作第四声;“姿”是平舌音;“势”是翘舌音。

(2)发现“燕”的字行特点,上部是“甘”。“姿、势”都属于上下结构的字,且上部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姿”字上窄下宽,“势”字上宽下窄。

(3)采用多种方法记生字,如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次一姿”“执一势”。

三、再读课文,感悟道理

1.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边读边想,你对燕国少年有什么看法,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3)说说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小组讨论:为什么燕国少年到最后连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都忘了?(提示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句子或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

3.全班汇报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引导。(相机板书:一味的模仿别人,反而失掉了原来的技能。)

4.自由读课文,读完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5.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这位少年回到燕国后,回发生什么事?人们会对他说些什么?找几个同学演一演。

四、总结拓展,形成运用

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邯郸学步这样的事呢?(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

2.作业。

(1)把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写成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

(2)回家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6 成语古事二则

邯郸学步

学走路

爬回去

上一篇:周末客户祝福短信范文下一篇:培训机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