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

2024-04-04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办于2014年10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计划用六年时间,开展光伏发电产业扶贫工程;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使贫困群众在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直接增收,在项目中参股分红,实现就业;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使用的新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同时为在贫困区建设光伏电站的企业提供中长期利率优惠的项目贷款;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企业扶贫建设有效的方式,动员社会力量和相关企业参与到直接惠及贫困家庭的扶贫项目,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加上《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推动政策,造就了这一轮光伏投资热。

什么是光伏电站?光伏电站有哪些分类?目前的光伏企业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本文不做系统阐述,只对涉及到农业大棚和设施农业建设运营的部分做出基本探讨。

光伏大棚建设项目又称农光互补,是设施农业和光伏电站相结合的涉农项目。可理解为将光伏电站和设施农业建设合二为一,下面为农业大棚,上面是光伏电站,即不占用基本农田规划指标,不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可以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地多产,是目前中国西部光伏和风力发电明显饱和的情况下,光伏产业投资新的兴奋点。 农光互补项目安全问题

农光互补项目基本都是建设在国家规定的十八亿亩基本农田的红线之内,属于土地不可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基本农田。在这个土地之上,按照国家现行政策,任何人、部门和地方政府都无权利擅自改变土地利用性质。这种情况就决定了,农光互补项目涉及基本农田的土地用途不可能做出改变;基本农田所负载的农民根本利益不能改变;基本农田带来的建设和运营风险不可忽略;基本农田建设设施项目的安全性、持久性不可忽略。

下面本文对此进行一一剖析,并提出市场和企业运营意义上的基本对策。

1、项目建设基本要求

农光互补项目必须要确认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基本方针。因土地性质的不可改变,就决定了农光互补项目必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光伏发电为辅的项目定位。

设施农业的基础建设必然要采取高水准的设计和建设标准,必须要满足设施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和农作物的采光需求。必须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历年气温的变化情况,将项目设施建设制定在一个相对较高,能够满足设施农业生产之上建设标准。必须能保障实现冬能保温,夏能散热;采光要够,湿度可控;耕种方便,运输便捷。

农光互补项目要考虑涉地农民利益。农民离不开土地,项目离不开当地农民。农光互补项目必须要将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流转到项目公司名下,保证光伏电站项目的安全运营。项目规划必须要考虑将涉地农民的再就业,及生活保障纳入项目考量;必须将当地涉农农民的基本收入的不降低,作为项目建设底线。任何以损害涉地农民利益的项目设计,都会使项目的最终的安全性、持久性,受到挑战!

对农民的利益保障可以参照当地基本农作物的产量和市场价格,进行流转补偿。一旦确认这个价格后,将不得再次更改和延期支付。并且在项目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录用涉地农民家庭的劳动力,并对劳动力的录用、培训和解聘制定出比较详细的操作细则。要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村委会对涉地农民中的六十岁以上失能、孤寡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基本安置。

2、土地流转的风险问题

民以食为天,土地对涉地农民来是最后一块精神家园。没有了土地的农民,就没有了归属感、安全感。如果一个企业在违背了基本公平的交易原则获得土地流转,必然会埋下巨大的运营风险。失地农民的不确定性,将会对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构成巨大的威胁,作为投资者,一定不可以在土地流转至上,埋下风险的伏笔。

农村土地的流转,必须价格合理;必须流转合法;必须对涉地农民有所安置;必须确保土地流转获得所有涉地农民的支持;必须获得当地基层政府和村委会、村民代表大会的绝对支持。

土地流转的程序和签约的代表资格必须合法。必须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配合村委会以及村民代表做好项目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的蓝图阐述;必须向所有村民说明项目用地的流转和补偿标准的测算模式和支付方式,必须提前说明项目建成后的涉地农民的用工安排和培训计划。

要着重说明项目建设带来的经济收益,以及村民由农民变为涉农产业工人的收入变化,项目建设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第

二、第三产业兴起带来新的就业机会等等,均须一一说明。

3、项目运营的风险问题

农光互补项目对比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每千瓦基本测算大约会增加四元左右。数十兆瓦的建设费用增加,将会是一个近似天文数字的投资增项。目前,多数光伏企业没有做好农光互补项目运营的人才准备和资源配置。

设施大棚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运营?盈利点在哪里?在农光互补项目里,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那都是圈地耍无赖,做项目是假,卖路条是真!

项目的运营,首先要结合所处地区的区域优势。寻找一条适合自己项目的种养结合之路。如果距离城市相对较近,可以考虑以蔬菜生产和反季节农产品种植为主。结合观光休闲农业旅游、亲子土地租赁做些文章,也可以把项目附近的非基本农田或村镇合并搬迁腾退的土地,进行土地整理。

做养殖项目开发,设施农业生产围绕养殖产业服务。也可以在这些置换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做养老产业开发和工业配套产业建设。大致上可以衔接建设:纸箱厂、运输物流企业、养猪、养牛等农产品转换成畜产品的屠宰深加工企业。争取多方力量一起围绕设施农业的生产,协同上下游企业建设产品生产链条区域业态。

这些业态的建设,将会解决涉地农民的身份转换和安置问题,由原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转换为各类产业工人。将项目区域打造成一个兼容生态产业发展、光伏电站生产、第

二、第三产业配套的一个崭新农村社区发展的产业集群。

我想,这也是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一文的初衷。也是未来大面积发展光伏电站,推进清洁能源发展一条可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可在有效扭转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农业有利于第

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可灵活创造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通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

3、满足农业用电需求、产生发电效益

利用棚顶发电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如温控、灌溉、照明补光等,还可以将电并网销售给电网公司,实现收益,为投资企业产生效益。

4、绿色农业生产的新路径

与传统农业相比,更加重视科技要素的投入,更加注重经营管理,更加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带动区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应用的同时,通过实现农业科技化、农业产业化,将成为区域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型产业。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2014年11月18日,记者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规划的现代农业科技园获悉,生态农业大棚棚顶1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占地面积约200 公顷,计划总投资12 亿元(其中农业部分投资2.5 亿,电站部分投资9.5 亿),旨在将光伏电站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发挥工农业互补优势,建造国内一流的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园。

该项目契合当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整体发展规划,是利用特殊设计的农业大棚棚顶作为光伏电站的安装基础,将农业大棚与光伏发电系统集合,按照农业产出与光伏发电的最大效益为原则,设计单体的光伏农业大棚系统,经过系统连接,形成光伏发电系统。

据了解,耀州区生态农业大棚棚顶1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于2014年10月12日开工建设,目前已投资7000 万元,该项目将于2015年6月完成电站建设及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接纳当地4000 人就业。同时,100 兆瓦棚顶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约为1 亿kW·h,所发电力通过逆变、升压后直接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年均可省燃油2700 万L,节省标煤3.8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8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96 吨,年均节水3.4 万吨,减少因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尘约2.8 万吨。

该大棚结构设计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即满足农业使用又兼顾光伏发电的条件,从而解决了单纯农业大棚投资大的难题,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1.1国内外农业温室大棚系统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在广大农村,农业温室比比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逐步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式向现代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农业科技示范园,作为现代集约型农业和高新科技应用的示范窗口,应运而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温室的结构档次在逐步的提高,建设一种可提高温室内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广大温室作物生产人员的迫切需求。

目前,虽然也有不少单位或个人引进了一些国外的计算机智能监控系统,如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施肥灌溉监控系统,工厂化育苗智能监控系统等,这些系统真正实现了温室控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但往往存在投资过大.系统维护不方便等各种发展制约瓶颈,再者就是要求温室的管理操作人员本身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目前我国广大农民还不具备,这也限制了国外同类产品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开发低价位、实用型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对于推进我国农业自动化、智能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据调查,目前市场上迫切需要的是一种低成本、操作使用简便的实用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针对这一要求及我国日光温室量大、面广的特点,研究一种既符合我国农业水平实际又适合农民经济承受能力、技术上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的农业温室智能集成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智能化农业温室大棚是集农业科技上的高、精、尖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先进的农业生产设施,是现代农业科技向产业转化的物质基础。它能营造相对独立的作物生长环境,彻底摆脱传统农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目前,计算机监控在农业温室大棚种植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正在成为农业温室大棚监控的核心。智能化农业温室大棚研究是当今兴起的一门横跨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科学、机械设计和环境控制等几大学科的综合了多种高新技术的边缘学科。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政策看,未来10一15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内容就是推动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所以研究开发适合我国的国情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1.2本监控系统简介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集传感器、自动化控制、通讯、计算等技术于一体,通过用户自定仪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参数,搭建农业温室大棚智能化软硬件平台,实现对农业温室大棚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动监测。

本系统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以适应不同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它由数据采集设备单元组成,按照预设参数,精确的测量温室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遮阳幕、通风系统等),程序所需的数据都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

该系统的使用,可以为植物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并能起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农业温室大棚气候、减少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

1.3本控制系统具有的特点 1.3.1预测性

通过对气候参数的分析,可以预测控制设备的运行情况,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能耗。

1.3.2强大的扩展功能

通过选用不同的外围设备,可以控制温室环境及风机、卷帘、灌溉等。 1.3.3完善的资料处理功能

通过中央控制软件,可以不问断地记录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的信息以及各种控制设备的动作记录等。

1.4远程监控功能

即使工作人员不在现场,也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系统对温室内的环境参数及设备进行监测和控制。

2.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

2.1系统设计要求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是一个涉及到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及种植品种等多种因素的监控系统。因此,该系统的没计应具备以下功能:

l、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110v-380v交流:

2、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可靠的工作;

3、能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进行准确的测量:

4、能根据种植品种的不同,可以设定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的预警。 2.2系统设计原则

1、系统性能稳定,运行可靠。

2、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3、整个系统易于扩展。

4、运行经济节能,维护费用低。

5、性能价格比高。

2.3系统整体架构

系统采用上、下位机监控方案,下位机为系统前端采集设备,实施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检测与环境调整机构的控制;上位机为系统远程监控计算机,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设计界面友好的环境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温室的远程监控与管理操作。其基本的框架图如下:

3.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 3.1 系统介绍

该系统利用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传感器采集现场的相关数据,采集到的数据在现场就通过无线方式发送到数据服务器中,通过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应用和显示。

系统网络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数据管理层:由电脑和以太网组成;第二层为数据传输层: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第三层为数据采集层:由GPRS远程测控终端和传感器组成,该层和第一层之间无需电缆连接;所有的传感器和GPRS远程测控终端只需要用一根电缆连接。 3.2 数据管理层

中心采用通过GPRS/GSM 网路把室外各站点传感器数据发送到中心计算机,在这里进行各个站点参数设置,及对各站点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并可通过专用软件在计算机上存储,实时显示所有大棚站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数据和图表。同时可以人工进行特殊操作。 建立GPRS中心连接的两种方式:

A.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固定IP地址,当监控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适用监控点数较多几百上千个)。

B.监控中心服务器采用动态IP地址(可以申请花生壳软件采用域名的方式),当监控点数量增加,中心不用扩容即可满足需求(适合监控点数在300个左右的)。 3.3 数据传输层

本系统数据采集层与数据管理层(中央处理系统)之间的通信、采用目前应用已经比较成熟的GPRS网络实现远程通信。

采用GPRS无线数据传输具备如下特点:

1、可靠性高:

与SMS短信息方式相比,GPRS采用面向连接的TCP协议通信,避免了数据包丢失的现象,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中心可以与多个监测点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互不干扰。GPRS网络本身具备完善的频分复用机制,并具备极强的抗干扰性能,完全避免了传统数传电台的多机频段“碰撞”现象。

2、实时性强:

GPRS具有实时在线的特性,数据传输时延小,并支持多点同时传输,因此GPRS监测数据中心可以多个监测点之间快速,实时地进行双向通信,很好地满足系统对数据采集和传输实时性的要求。目前GPRS实际数据传输速率在30Kbps左右,完全能满足系统数据传输速率(≥10Kbps)的需求。

3、监控范围广:

GPRS网络已经实现全国范围内覆盖,并且扩容无限制,接入地点无限制,能满足山区、乡镇和跨地区的接入需求。比较很多无线数据网络(集群,双向传呼,CDPD,CDMA)而言,其网络覆盖是最好的。

4、系统建设成本低:

由于采用GPRS公网平台,无需建设网络,只需安装设备就即可,建设成本低;也免去了网络维护费用。

5、系统运营成本低:

采用GPRS公网通信,全国范围内均按统一费率计费,省去昂贵的漫游费用, GPRS网络可按数据实际通信流量计费,(1分-3分/1K字节),也可以按包月流量收费,从而实现了系统的低成本通信。

6、可对各监测点仪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通过GPRS双向系统还可实现对仪器设备进行反向控制,如:时间校正、状态报告、开关等控制功能,并可进行系统远程在线升级。

7、系统的传输容量,扩容性能好:

能满足突发性数据传输的需要,而GPRS技术能很好地满足传输突发性数据的需要;由于系统采用成熟的TCP/IP通信架构,具备良好的扩展性能,一个监测中心可轻松支持几千个现场采集点的通信接入。

总之,它真正体现了少用少付费的原则。通过GPRS无线网络将用户设备数据传输到Internet中的一台主机上,实现数据远程传输,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涉及的各个行业。

传感器用来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根据温室作物生长特点和环境要求,选择精度较高、运行稳定,性价比较高的传感器是十分有必要的。在该项目所采用的传感器类别及性能参数如下: 防护型红外二氧化碳变送器是在进口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基础上设计的一款专门用于在农业等多种高湿场合使用的产品系列,该产品系统有电压、4-20mA电流接口可选配。该产品采用多重防护,确保内部的传感器不受外界高湿等环境影响,确保传感器可靠稳定工作。产品具有更低的供耗,信号输出更加稳定,并且嵌入了自动校准模式,确保长期工作稳定性和精确度。

4. 监控系统软件平台(软件功能可定制)

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的软件管理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模块、数据实时显示模块、历史数据管理模块、报警数据管理模块、曲线分析模块、网络信息发布及资源共享模块等功能。

4.1实时数据显示模块

数据实时显示模块主要是将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环境参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显示,以满足人们对温室环境监测的需求。

4.2历史数据管理模块

用户可通过访问系统服务器,远程检索回放站端的任意历史数据。系统提供了智能化快速检索回放历史数据的功能,可按时问、异常情况等进行检索,大大降低了检索时间和复杂程度,使用户可以迅速地查找到需要的历史资料。

4.3报警数据管理模块

通过该模块,用户可以实现全方位的报警信息通报。在线报警栏中的报警信息,在每一个监控页面都是相同的,无论在中心还是办公网络内的客户端,可以让操作人员最短时间内发现报警信息,解决故障。

4.5曲线数据分析模块

一个好的农业大棚温室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在于它能实时、远程监控系统,关键还要能够提供曲线数据.通过对曲线数据的分析,从中找出对温室中农作物生长最为有利各种参数,并通过与农业专家系统的接口.提供一个农作物生长最为有效的模型。

4.6网络信息发布及资源共享模块

位于监控中心的监控服务器与厂区内的局域网络连接,在局域网内进行信息发布,这样厂区管理层的人员都可以在它自己办公室里的计算里随时通过IE的方式访问主机服务器内的全部数据和画面。

每位浏览者都将拥有唯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的身份验证,它的用户名决定它的监控范围。虽然是采用IE的方式访问现场数据,但所看到的全部数据及画面与信息中心服务器的内容完全相同、效果也完全一样。速度方面也不会任何的延时。 通常厂区办公管理网络允许被连接到互联网,这样即使出差在外地的领导也同样可以连回厂内访问现场的数据。

5. 系统优势

本系统采用分布式控制结构,依据分散采集数据。集中操作管理,相对独立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模糊控制技术,实现了单个温室的智能控制以及多个温室的联网监控。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室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的变化,按照预先设定的条件对风机、灌溉、二氧化碳发生器等设备进行全自动控制,系统具有功能强大、性能优越、配置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

0

1、全天候不间断在线监测,无论晴雨雷雪,均可实现数据的持续采集,让数据具有连续性,对农业温室环境参数的历史分析和技术优化变得更加有效。

0

2、所有数据实现无纸化记录,历史可查,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各种分析报表和打印格式,使该系统更加人性化和实用性。

0

3、真实有效的现场数据给政府、企业的管理上带来的可追溯、可衡量的标准,降低了管理的难度。

0

4、降低环境对监测的影响,无论是有毒有害的环境还是障碍物,都可实现信号的远程无线采集,降低现场巡检的难度,提高巡检和参数记录的难度。

0

5、大大降低人力成本,通过该系统的运用,减少了人员的投入,实现让更少的人管理更多的设备和安全领域。

0

6、实现了防患于未然,该系统会对历史运行数据和安全警戒值进行扫描判断,当变化达到临界值时会自动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通知用户,让用户及时对设备和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0

7、良好的功能扩展性,使得该系统能随时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做到及时的调整和优化,顺应客户的变化而变化。

0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大棚作物的无线远程检测系统的应用。可全天候实时、定时采集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活动的高清图片,棚内作物的大小也 清晰可见。其单路摄像,可进行焦距调节监控,达到近距离可以观测到植物叶面、茎干蚜虫等害虫。一般距离可以看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植物叶面等生长情况。远距离可观察作物整体长势状况。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千百里外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实时监控,被称为测报人员的“听诊器”“千里眼”。

环境监测系统是智能大棚种植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

2、光照度等因素,对棚内农作物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监测整个棚内农作物生长情况,全天候无线网络传输,自动上传作物生长信息,可以及时快速的获取棚内环境变化。从而方便用户及时进行调控,保证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拥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农业大棚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棚内感知层对作物生长环境中的信息参数进行无线传输上传,智能比对参数设置值,系统分析对比运算,自动进入模型控制卷帘、风机、生物补光等环境控制设备,智能化控制设施农业各项设备启闭,调控大棚内环境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如果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开启空调,自动给其加温;如果温度高了,自控系统将开启风机,通过通风自动给其降温;不需要阳光时,自动打开遮阳网。病虫害做为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设施内可以通过杀菌灯和频振诱控技术进行智能无害化防治。

二氧化碳含量作为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子。系统可智能化调整,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范围参数。将二氧化碳浓度,实时采集值与当前浓度阈值进行对比,如果小于所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系统则自动打开二氧化碳气罐进行精准补给;如果大于所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则自动打开风机进行适量排放。

佳多智能大棚系统中墒情监测、智能滴灌对不同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实施智能化精细灌溉施肥。将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传统浇灌的30%-40%。

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方案范文第6篇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本校的大棚多用于师生实验研究)。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本校的为玻璃连栋温室)。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主要装置: 一种室内温室栽培装置,包括栽种槽、供水系统、温控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及湿度控制系统;栽种槽设于窗底或做成隔屏状,供栽种植物;供水系统自动适时适量供给水分;温控系统包括排风扇、热风扇、温度感应器及恒温系统控制箱,以适时调节 温度;辅助照明系统包含植物灯及反射镜,装于栽种槽周边,于无日光时提供照明,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经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呈现出美丽景观;湿度控制系统配合排风扇而调节湿度及降低室内温度。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温室功能分类根据温室的最终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性温室、试验(教育)性温室和允许公众进入的商业性温室(本校的为试验性温室)。蔬菜栽培温室、花卉栽培温室、养殖温室等均属于生产性温室;人工气候室、温室实验室等属于试验(教育)性温室;各种观赏温室、零售温室、商品批发温室等则属于商业性温室。 通风管理:

春季温室大棚的通风管理

一、拱度不同,放风口大小不一

春季风口的大小不能完全用某一个数据界定,因为温室的结构不同,降温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不同的。拱度较大的大棚,因为棚面拱度适宜,热气流很容易沿大棚棚膜的上部排出,即使放风口较小,也能取得较好的放风效果。而种植年限较长的低矮老棚,因为大棚拱度较小,棚面较平,棚内的热气流从放风口排出的速度就慢,棚内的温度就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大棚将顶部放风口开到40厘米宽,才与高度较高、拱度较大的大棚风口开到30厘米的放风效果相同

二、春季更要注意分次通风

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等棚温上升到28℃以上时,将放风口逐步打开,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3℃(对于黄瓜、丝瓜等喜温蔬菜来说)既可。

三、春季大风多,放风口注意防风

增加放风绳的密度,而且放风绳最好使用摩擦力较大的宽布条为好,这种布条在打活结固定棚膜时,摩擦力大,活结不容易被大风吹松。很多菜农图方便使用尼龙绳作为防风绳,因为摩擦力较小,菜农要适当增加尼龙放风绳的密度,并将其固定好,以防风口被风吹合。同时,菜农还要注意在大风天气时随时进行检查,防止放风绳松动,风口闭合。 温室应用物联网技术:

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

[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

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

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

上一篇:光棍节单身派对策划书范文下一篇:公共卫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