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诗词范文

2023-09-22

冬至诗词范文第1篇

冬至的起源

P.1

冬至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係。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後,日光照射北移,白天越來越長,黑夜越來越短。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 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所以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周代建子,就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至少到了漢代,冬至就是個公定節日,百官皆可 放假一天。冬至之備受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冬至的傳說

天文學家將圓天分為三百六十度,作為一年時間的分配,自春分起,將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各放在九十度的位置上,所以冬至是以陽曆而論,每年的冬至約在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農民曆解釋冬至的自然現象:「斗指戊,斯時因氣始至明,陽氣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晝最短,夜也最長。」

冬至這一天,對北半球的我們來說,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所以斜射角度最大,日照最不足,太陽東偏南(篇離角度最大)升起,當天正午的太陽的高度角最低約約只有48度,所以白天最短,晚上最長;所以也叫「最長的一夜」。

冬至

冬至的傳說

P.2

過了這一天,太陽直射位置慢慢往北移(往赤道方向),白天就慢慢地變長起來,太陽高度角也逐漸變大。所以在時序的轉進中,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冬至這一天,冬至成為重要的節日,民間稱為「冬節」。

冬節周代已有,自漢以來,冬節更為隆重「唐書」載:「元正,歲之始;冬至,陽之復,二節並重。」唐代以與新年並重,所以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到了宋代民間更為熱烈慶祝,杭州市區休假三日來歡度冬節。

台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這有個相當有趣的傳說。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裡,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裡,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著沒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裡天南地北的聊天。墨斗公被他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於是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撮撒稻農夫的田裡去。這些鋸木屑只要一撒到田裡就會變成雜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天天下田鋤草。不料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就一口氣將整個鋸木屑都倒光了。於是,所有的田裡都長 了茂密的雜草,稻子反而枯萎殆盡,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

墨斗公眼看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來幫助農夫除草。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後,惰性依然不變。主人要他耕田,牠就想出許多推託之詞:「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說「你還不餵我吃東西,我怎麼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約定,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餵牠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否則牠就要罷耕抗議。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如今每頭牛的下巴都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因為牠喜歡吃湯圓,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除了餵牠湯圓外,還在牛角、額頭上都黏了一顆「圓仔釘」。同時,為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冬至這天一定讓牠舒舒服 服的休息一天。

冬至

冬至的習俗

(一)敬神明

冬節一早,煮甜湯圓,先在大廳敬供神明與祖先。

(二)拜祖先和祭祖

P.3

中午時備酒菜,先祭祖先,然後全家聚餐,歡度冬節。冬至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三)吃甜圓仔添歲

祭祀神明、祖先完畢一家人吃圓仔,全家團圓而食,叫做「添歲」,即古所謂「亞歲」。清代「重修鳳山縣志」記載:「十一日冬至,家作米丸,祀祖先,禮神畢,卑幼賀尊長者,節略如元旦。」

民間在冬節前

一、二天,家家戶戶開始磨粉,在節前夕全家大小一起來搓湯圓,有紅的,也有白的,小朋友們則用米粉塑造的家飼如雞、狗、豬等等,俗稱「做雞母狗仔。」

(四)餉耗

在鄉下祭拜結束後,會將湯糰黏

一、二個在門戶器物之上,即所謂「餉耗」。高拱乾修「臺灣府誌」中的記錄有「門扉器物,各黏一丸,謂之餉耗。」這雖是清代的習俗,但卻仍存留在我們民間的社會裡。

冬至

冬至的習俗

(五)補冬

P.4

在王詩琅所編艋胛歲時記中有關「補冬」的記載如下:「有的宰雞殺鴨燉八珍,有的買羊肉和烏棗燉食,貧戶則以福眼肉(龍眼乾肉)和糯米、糖炊米糕而食,俗謂此日食補品,於身體特別有益。」現代人到冬天常見街上有「紅面蕃鴨」、「薑母鴨」和各式各樣的「羊肉爐」(土羊肉或洋羊肉,臺灣式或外國式的)。不就是以前家中冬天的補品,一般人繁忙,沒時間燉煮,方便大家進補啊!這些補品都是較烈(熱)的食品,不宜吃太多,會造成流鼻血。 湯圓:「圓仔母」與「做雞母狗仔」

冬至的湯圓,俗稱冬節圓,要做紅白兩色。另外再做如雞蛋大的湯圓紅白各六,內包糖料、花生粉等,稱為「圓仔母」。家中有小孩的,就讓他們用染色的生粿捏塑一些動物造型的小玩意兒,俗稱「做雞母狗仔」。拜過祖先的冬節圓,照例要黏貼一兩顆在門扉、窗戶、椅桌、床櫃等處。據說,這些冬節圓,日後乾燥給小孩吃,能保佑小孩平安長大。 粄圓:客家人的湯圓

早期客家人的冬至祭祀,最大的特色是完全以「粄圓」來祭拜。通常在冬至前 一天晚上,先煮鹹粄圓當點心吃;冬至那天早上才煮甜粄圓來祭拜神明、祖先。通 常鹹粄圓不包餡,而是在湯中加入豐富的配料,通常有蝦米、香菇、蔥蒜花、芹菜 珠、蒜葉、茼蒿、瘦肉、香菜等等。

冬至

冬至的習俗

(六)台南地區的冬至:祭拜「菜粿」

P.5

台南地區的冬至,除了祭拜祖先以外,還有祭拜神佛、灶王爺、三界公(三官 )及地基主的習俗。供品除了湯圓以外,還有一種「菜粿」。菜粿的做法是先將糯 米浸水,用石磨磨成團,加上一些紅色色素以增加美觀,就可以用來包餡了。餡料 主要有蘿蔔絲、花生粉、白糖、肉燥等等。包好後捏成半月形,放在高麗菜上,就 可以放進蒸籠了。蒸好的菜粿帶有高麗菜的清香,是很受歡迎的冬至食品。

(七)冬至進補:「捕冬」

冬至诗词范文第2篇

过冬至节

今天早上,我刚刚走下楼梯,就听见奶奶对妈妈说道:“要过冬至节了,得要吃糯米饭,今天一定要早点回家!” 冬至节?我心里一阵纳闷,有这个节日吗?冬至只不过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呀,难道它也有个节?真是稀奇!这是怎么回事?我连忙问奶奶,奶奶回答说:“心宜啊,难道你不知道?冬至节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是从冬季到夏季的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要吃糯米饭,就是因为怕晚上肚子饿了,所以要多吃点,特别是像你这样的人!”“哦。原来是这样!”我若有所思,停!奶奶话中有话,竟然说我胖!我气极了,腮帮子鼓鼓的,满脸通红。

中午,爸爸问我:“你知不知道世上为什么有个冬至节?”我摇了摇头,接着,爸爸给我讲了个关于冬至节的传说: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老爸讲完后,停了一会,又接着说道:“可是,这毕竟还是一个传说,真正的冬至节由来是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哦,现在我总算明白了,原来在冬至吃糯米饭不是为了躲避灾祸,而是在这天里休息,祭拜祖宗。”又学到了一个知识,心里可真高兴。

冬至诗词范文第3篇

祭祖这个词在我的家乡话中又称“烧经”。打小起,我就常听到这个词,每年的清明、七月十

五、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它的旺季。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烧纸和米酒混合的味道,一闻到这种味道,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至今我也搞不懂“烧经”到底该怎样解释。于是我便单纯的想,大概就是“烧掉佛经”的意思吧。因为在家乡人眼里,佛经是让死去之人过上好日子的无上法宝。

从出门上学开始,像祭祖这样的事,便渐渐的在我的脑中淡化了,后来竟然发展到忘却的地步。直到今年的一个电话,提醒了我,电话那边传来父亲淡淡的一句:“回来过节吗?”我才突然记起还有祭祖这样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像祭祀这样的大事,都是爷爷辈的人做的。在过节前的好多天,老人们便忙碌起来,买红纸地买红纸,折金箔地折金箔。红纸买来是用来做袋子的,金箔都折成了金元宝。用红纸做成的袋子里都塞了纸,这些纸包括冥钞和金箔做成元宝。每个袋子都必须塞得满满地,听爷爷说这袋子就像我们寄出的信封,里面的东西都要托土地爷送到死去的各个祖先的手里。

忙完这些,便是置买酒菜和水果。等什么都忙完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等远离家乡,出门工作的子女门回来,来一起进行这场仪式.也等已经远去的祖先,回来受用子孙们的这一点供奉。或许这等的意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非同小可,因为每次等的时候,我总能看到爷爷目光中的那一点浑浊,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隐隐的酸楚,如今,又轮到父亲了!仪式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得点上香和蜡烛恭迎死去的祖先们回来享用已经做好的饭菜,当香点到一半的时候,证明祖先们已经享用完毕,便开始磕头。看着大人们装模作样地拜着所谓的祖先,不禁感到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神秘令我肃然起敬。仪式的最后是点那红纸做成的袋子。小时侯似乎对火有着奇特地喜爱,因此也最乐意看点红纸袋子,温暖跳跃的火焰和腾空飞起的纸灰给这场神秘的仪式更添了神话色彩。爷爷还跟我讲过:“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东西必然会在另一个世界又长了出来,因此这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的东西已经实实在在的另一个世界出现了。而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也是那个世界消失的,彼此两个世界之间保持着平衡。”我不明白这些话,觉得太深,就是到今天也不明白。也许我得到他这个年纪才能知道他的话中的含义和感情。

爷爷已经去世六年了,但总觉得他做的这些事就在眼前。从前是爷爷恭迎他死去的父亲,今年才突然发现是两鬓已白的父亲在恭迎爷爷!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仪式能传几代,能传多久。我把它想象得尽可能的远!可我总觉得在我这一辈,它会停止或者会永远消失。

也许各地祭祀祖先的方式和时间不同,但却都延续着这样一种仪式。如同基督教的洗礼,伊斯兰教的朝拜一样,我们的“祭祖”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味。

我不知道为何今年地祭祖给我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两鬓已白地父亲期盼的眼神,还是因为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被人祭祀?

或者也许是我需要一种特殊的民族精神去支持我对这个民族的爱!

冬至诗词范文第4篇

祭祖这个词在我的家乡话中又称“烧经”。打小起,我就常听到这个词,每年的清明、七月十

五、冬至、春节等传统节日都是它的旺季。到这个时候,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烧纸和米酒混合的味道,一闻到这种味道,我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可至今我也搞不懂“烧经”到底该怎样解释。于是我便单纯的想,大概就是“烧掉佛经”的意思吧。因为在家乡人眼里,佛经是让死去之人过上好日子的无上法宝。

从出门上学开始,像祭祖这样的事,便渐渐的在我的脑中淡化了,后来竟然发展到忘却的地步。直到今年的一个电话,提醒了我,电话那边传来父亲淡淡的一句:“回来过节吗?”我才突然记起还有祭祖这样的事情。

记得小的时候,像祭祀这样的大事,都是爷爷辈的人做的。在过节前的好多天,老人们便忙碌起来,买红纸地买红纸,折金箔地折金箔。红纸买来是用来做袋子的,金箔都折成了金元宝。用红纸做成的袋子里都塞了纸,这些纸包括冥钞和金箔做成元宝。每个袋子都必须塞得满满地,听爷爷说这袋子就像我们寄出的信封,里面的东西都要托土地爷送到死去的各个祖先的手里。

忙完这些,便是置买酒菜和水果。等什么都忙完了,接下来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等,等远离家乡,出门工作的子女门回来,来一起进行这场仪式.也等已经远去的祖先,回来受用子孙们的这一点供奉。或许这等的意义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说非同小可,因为每次等的时候,我总能看到爷爷目光中的那一点浑浊,现在每每回忆起来,总有一种隐隐的酸楚,如今,又轮到父亲了!仪式的过程有些复杂。先得点上香和蜡烛恭迎死去的祖先们回来享用已经做好的饭菜,当香点到一半的时候,证明祖先们已经享用完毕,便开始磕头。看着大人们装模作样地拜着所谓的祖先,不禁感到有一种无法名状的神秘令我肃然起敬。仪式的最后是点那红纸做成的袋子。小时侯似乎对火有着奇特地喜爱,因此也最乐意看点红纸袋子,温暖跳跃的火焰和腾空飞起的纸灰给这场神秘的仪式更添了神话色彩。爷爷还跟我讲过:“在这个世界消失的东西必然会在另一个世界又长了出来,因此这些在火焰中化为灰烬的东西已经实实在在的另一个世界出现了。而我们这个世界所有的东西也是那个世界消失的,彼此两个世界之间保持着平衡。”我不明白这些话,觉得太深,就是到今天也不明白。也许我得到他这个年纪才能知道他的话中的含义和感情。

爷爷已经去世六年了,但总觉得他做的这些事就在眼前。从前是爷爷恭迎他死去的父亲,今年才突然发现是两鬓已白的父亲在恭迎爷爷!我不知道像这样的仪式能传几代,能传多久。我把它想象得尽可能的远!可我总觉得在我这一辈,它会停止或者会永远消失。

也许各地祭祀祖先的方式和时间不同,但却都延续着这样一种仪式。如同基督教的洗礼,伊斯兰教的朝拜一样,我们的“祭祖”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味。

我不知道为何今年地祭祖给我如此大的触动。是因为两鬓已白地父亲期盼的眼神,还是因为自己也希望有一天被人祭祀?

或者也许是我需要一种特殊的民族精神去支持我对这个民族的爱!

冬至诗词范文第5篇

冬至的7大习俗: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古代传统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南北地区的传统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南方饺子

冬至诗词范文第6篇

点点思念汇成牵挂的音符,片片雪花点缀浪漫的天地,冷冷北风凭添冬天的味道,真真问候送达暖暖的情谊。朋友,冬至到了,愿你穿暖穿好,一切安好!身强体健,一切如意!

冬至泡个澡,将烦恼淹没;冬至喝碗粥,将精力补充;冬至多穿衣,不让快乐被冻;冬至补充睡眠,不让幸福疲惫。冬至多看短信,不让友谊淡化,冬至快乐哦!

冬至来到别忙窜,年老体弱防风寒。穿暖吃好养精锐,经常锻炼保健康。出门执杖摔滑防,脚穿棉鞋勿冻伤。雪融路泥需当心,车轮飞溅早躲闪。下午时分早归还,别让家人心上担。祝君温暖一冬天,子孙满堂幸福享。

冬至来养生,安康过一冬,喝粥多饮汤,养胃护肝肠,大枣补气血,肉菜增添热,牛奶营养高,坚果心脏保,心态要乐观,健康快乐伴,冬至节气,祝你快乐如意,好运广聚。

惦念,牵出一串串的乐谱;雪花,是跳动着的音符;我用问候,将情意的调值标注;和着黑白的琴键,唱出对你的祝福。冬至时节,愿你的快乐随歌翩翩起舞!

枯草立寒风,白雪舞长空,僵硬的脚步越来越重。借冬雪,雪藏你的烦恼;借北风,风干你的愁绪;借阳光,升华你的温暖。冬至愿你快乐一冬,幸福一冬!

冬至气温低,天寒地冻多穿衣,发发短信传温暖,捎带祝福一点点,愿你身体健康不心烦,工作顺利多赚钱,爱情甜蜜人人羡,家庭幸福好运添,心情愉快笑容灿!

雨的叮咛,风的柔情,云的牵挂,阳光的温暖,拼凑成问候的碎片。冬至时节,一天冷过一天,情意更难忘却。别感冒了,多喝水,常走走,祝你身心都安好!

冬至到,吃水饺,颗颗都有年味道。头常挠,口常笑,睿智快乐常围绕。摇摇头,晃晃脑,轻松健康直到腰。扭扭臂,捏捏脚,健康到底跑不了。冬至到,温泉泡泡,美女抱抱,快乐过冬,悠闲养生!

冬至到来三九天,天至最寒昼最短,聚吃水饺合家欢,吃饱穿暖不觉寒,团团圆圆食汤圆,转转短信情谊延,祝福声声不间断,快乐一生我心愿,万事如意幸福绵!

冬至来了,调养身子;饮食温饱,暖暖肚子;四肢勤劳,动动步子;起居有律,不添乱子;心态豁达,找找乐子;身体安康,多赚票子;愿你大顺,过好日子。

下一场大雪,愿它冰冻你的羞怯,稀释你的悲伤;刮一阵寒风,愿它吹走你的噩梦,把好运挂在你的身旁;发一条短信,愿它传递我的祝福,让快乐留在你的心上。冬至到了,愿你顺利安康!

上一篇: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要点范文下一篇:手势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