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

2023-12-09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针对近几年国内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和分析,从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探究问题、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对翻转课堂反应问题、英语教学具体技能问题及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问题,这四个方面对国内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研究做出述评,并且提出一些见解和对新问题的展望,为国内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行提供参考。

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研究述评一、引言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是目前普遍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其颠覆了学生在课上接受学习,课后知识内化和吸收的传统模式,是一种能够让学生课前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自主预习+学习,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答疑+多样化的活动以练习巩固知识的新模式。

而在国内,随着新课改的施行和十年发展规划的提出,我国专家、学者和部分学校老师对西方教学模式进行了引入和本土化探索。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开始探索翻转课堂,可谓是中国内地基础教育中最早引入该模式的学校,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本土要求而又行之有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国内多位专家和团队对其进行深入地探索,并提出AB型微课程教学法以及建立C20慕课联盟,借此更多的学校和专家加入其中,涉及学科也更宽广,对高中英语教学方面的尝试和研究也逐渐增多。

然而,新模式也会带来新问题。考虑到我国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以及翻转课堂自身存在的不足,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并不一定能与我国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相兼容。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促进有效教学。

在国内,人们对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最初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的文献显示,在2015年之前,专题研究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论文几乎没有。因此,本文研究对象仅为CNKI中2015~2017年所有与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相关的期刊论文,笔者主要以“高中英语翻转课堂”为篇名进行搜索,经过筛选,共获得相关论文32篇(如表1所示)。

通过对这32篇论文的仔细阅读,笔者总结出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即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探究问题、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对翻转课堂反应问题、英语学科具体技能的探讨及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笔者基于这四方面的相关期刊论文展开述评,旨在为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二、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回顾

(一)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探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以网络为媒介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为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使用提供了可能性。再者,《普通高中英语课堂标准(实验)》指出英语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促进个性发展(教育部2003),这直接告诉我们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相关研究者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可行性和应用进行探究。

一是从翻转课堂本身的定义、特点和优势出发展开分析。如姚紫佩从不同学者对于翻转课堂的定义入手,分析了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问题,從动机理论和职业倦怠等方面,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徐志燕和于文涛分析了翻转课堂的优势,提出了一些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认为翻转课堂可以促使教学氛围活跃与和谐,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水平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个性化学习与发展,是目前解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不足的重要途径。王宝贤对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机遇等有利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对实践和推广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该类文章的第二个切入点则是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来进行阐述,如郭红艳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作为出发点,从课前观看视频,课中讨论、自主学习以及课下评价三个方面来分析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此证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吕思衡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借此突出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从而提出将翻转课堂全面推广到高中英语课堂是有必要的。梁津则指出,翻转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具备的独特优势,并给出相应的应用策略,得出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地解决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翻转课堂虽然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和弊端,并不是一定能与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相一致,从而引出第三个切入点,即以翻转课堂应用中存在的挑战和需要考虑的因素等方面来分析说明。如胡鸽子通过对国内一节翻转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分析了翻转课堂在实施中的优势、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方法,借此期望对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进行提供借鉴。景晓青提出要想使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有效性,需要获得三个方面的保证:一是从理论上来说,要认识翻转课堂与高中英语教学的契合度;二是有效翻转需要从学生角度做深入研究;三是从翻转效度审视翻转途径,得出要实现有效翻转必须基于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认真分析和英语语言的学习规律。

(二)教师角度与学生角度对翻转课堂反应问题研究

戈培尔和波特指出,教师同学生的关系仍然是教育过程的中心。可见对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必定要分析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对教学的影响。李超着重探讨了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通过对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的对比分析,以展现翻转课堂中师生角色的转变特点,从而得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对自己的角色有明确的认识从而完成角色转变,以使教学过程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教师方面,杨扬通过对一节教学公开课的描写与感悟,从教师角度对翻转课堂推进提供参考,提出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学会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和内化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自主学习;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要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在学生方面,研究者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其一,是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刘春玲认为随着翻转课堂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观看微课完成知识的输入,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关键。其二,则以学生为主体方面,李苍认为将翻转课堂运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会得到培养和提升,这正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际落实,正是对学生主体内在需求的充分满足,有利于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实质发展。叶小艾认为高中英语翻转课堂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问题来组织设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问题为出发点,以学生问题的切实圆满解决为落脚点,让英语翻转课堂不仅翻转更新了学生的学习实效,而且成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园地。

(三)英语学科具体技能的探讨

众所周知,英语学科最基本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巧,而不同的技巧需要有的放矢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对于翻转课堂有效性的研究也有必要从这四个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写作方面来说,王小敏通过探讨翻转课堂的革新特征,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一堂真实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以此总结翻转课堂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

阅读方面,江顺成认为目前国内高中英语阅读课堂多数只是在履行阅读程序,阅读教学不深入,这样不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提出了一种“读-思-言”深层阅读模式,希望运用阅读策略构建微型翻转课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实践,从而培养其自主深层阅读的意识和能力。赵娟以一节阅读活动展示課为例,对其反思,进而探究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词汇与语法方面,邹文惠探讨了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势,简述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策略。熊桂枝从翻转课堂的理念以及高中英语词汇的教学现状出发,通过实验法,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翻转课堂词汇教学的尝试,结合观察和测试,得出翻转课堂对于学生学习词汇的有效性,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依然有待深入研究和探讨。

(四)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从狭义上来说,微课就是以大约10分钟左右的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一种在线视频资源,是翻转课堂中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微视频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是因为它生动形象并且发展潜力大,因此,从微课角度来研究翻转课堂的应用也是有必要的。杨静静阐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和理论基础,并以校本研究为基础,探讨了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介绍微课的设计和微课资料库的建立以及使用效果,通过理论加实证研究,得出翻转课堂不管对学生和老师都有发展作用,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英语运用能力得到发展,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王娜根据微课的特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流程以及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以此阐述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应用策略。

三、评析

(一)主要研究成果

1.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行翻转课堂是可行的。根据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急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现状,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英语和翻转课堂都是舶来品,同根同源,因此将翻转课堂用于英语教学是可行的。

2.多数研究者认为翻转课堂具有如下优势:能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吸收内化知识;促进师生角色转变,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能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拓宽教学途径;促进多元化评价机制。

3.一部分研究者提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现翻转课堂的应用策略,认为教师需要制作优质的微视频,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部分翻转;对教师和学生都要加强有效使用翻转课堂的培训,提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识,认清各自的角色;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尊重学生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

4.翻转课堂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促进其个性化发展。但如何督促学生自主学习,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

5.翻转课堂给高中英语教师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挑战,英语教师应及时认清形势,转变角色,不断提升自己以缓解职业倦怠,促进翻转课堂有效进行。

6.对于英语学科具体技能的学习,多数研究者认为应该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预习意识、质疑意识、交流合作意识、思辨意识和反思意识。

7.在微课方面,多数研究者认为这是阻碍翻转课堂普及的一大问题。指出要制作优质的微视频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技术要求较高,同时过多的微视频观看任务也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将微视频加入到翻转课堂中又会促进其更好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统筹兼顾,变不利为有利,使微课与翻转课堂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二)问题以及不足

近年来对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研究逐渐增多,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不足,笔者浅见认为有如下问题:

1.多数研究仍然处于理论阶段。研究者主要从翻转课堂的本质和特点出发,结合某一教学理论或者详细描述某种教学技能的实施以及结合个人的经验来自建翻转课堂流程,以此展开论文撰写,缺乏实证研究,这样的研究结果主观性较强,说服力没有以数据分析和系统材料收集为基础的实证研究强。

2.少数的实证研究中,都只做了短期的尝试或实验,这并不能真正检验到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3.很多研究都有提到翻转课堂存在不足,需要深入探讨,但是很少提及具体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与现行的高中英语教学现状不相符以及应该如何克服。

4.有研究认为高中英语教学中并不能完全使用翻转课堂,但对于什么内容该翻转,什么内容仍然采用传统模式以及如何翻转等问题没有做深入的研究。

5.大部分研究都提出翻转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对成绩却没有显著提高,这方面的原因并没有做具体探究。

6.部分研究者认为微课、微视频对翻转课堂在高中实施具有推动作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制作出较高质量的微视频,但对于微视频观看的方式、观看的效果,如何有效利用微视频、互联网减少学生课后学习负担等方面的研究甚少。

(三)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

1.新的教学模式要想得到普及,需要以数据为依据来不断改善我们的教育体验。基于此原因,以后的研究可多以数据为依据进行阐述。如从学生的课前预习、互动等方面详细收集数据,借此了解翻转课堂是否真正有效。

2.鉴于翻转课堂在中国实施还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们可以考虑如何有效结合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这方面入手,分析什么内容可以完全使用翻转模式,什么内容需要与传统模式相结合,什么内容只能用传统模式等,以此循序渐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高中英语翻转课堂模式。

3.英语翻转课堂中,有效的课堂互动和设计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方面。微视频只能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它的有效使用能促进翻转课堂的施行,但并不是翻转课堂的全部,如何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才是翻转课堂施行成功与否的关键。课堂中,如果没有教师有效的引导,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知识的吸收和内化。因此,教师的及时反馈、及时指导和设计灵活多变的活动和任务才是达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4.翻转课堂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但对于高中阶段重视成绩的现状来说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是关键,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5.由于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对翻转课堂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其研究不能仅限于微视频方面,还可以结合一系列互动平台、评价统计平台的有效使用,使其真正做到有益于学生课前有效地掌握知识点,而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担。

四、结语

本文对2015-2017年我国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类、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个人的见解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仅供参考。对高中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有助于寻找适合现行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Jonathan Bergmann, Aaron Sams.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M].America,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2012.

[2]郭红艳.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

[3]胡鸽子.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

[4]江顺成.“读-思-言”高中英语课堂深层阅读模式常态化探讨[J].英语教師,2015.

[5]景晓青.高中英语翻转课堂遐思[J].华夏教师,2016.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李超.翻转课堂理念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

[8]杨静静.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16.

[9]叶小艾.基于学生问题的高中英语翻转课堂“三思”——从“Unit 1 Friendship” Reading翻转教学谈起[J].教育教学论坛,2015.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XYCSW2017034。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1 以树立创新精神为切入点, 更新观念

班主任要适应班级工作的新形势,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离不开创新教育观念的指导。创新教育观念最本质的是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开展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如果班主任具有创新精神, 就能在工作中别开生面, 做到匠心独运, 在平凡中创造不平凡。因此班主任须更新观念, 以树立创新精神作为搞好班工作的首要切入点。为此, 班主任应做到:要注重学习吸收新理论, 在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要锐意创新, 把创新精神转化为班级工作的创新实践中;要面向学生全体,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力类型和水平差异, 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2 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切入点, 形成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

在良好的班组教育氛围里, 班主任的教育影响, 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班组教育氛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师生关系, 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教育工作中的润滑剂, 是孕育优良的班组教育氛围的基础。因此, 班主任要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 就须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设, 把建立适合新时期班级工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切入点。我刚接手的初二 (1) 班时, 过去前两任班主任都把它当作“烫手山芋”。我接手后, 发现班里的学生特别有思想、有主见, 但爱挑剔, 又较自私, 只管个人学习, 同学之间缺乏合作, 对班主任组织的班活动, 大多数学生都不太愿意参与, 班主任若硬性地要求他们, 就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紧张和对立。针对这一现象, 我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作为切入点, 动之以情, 以良好师生关系为载体去创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我力求把班工作做得细致入微, 经常找学生个别谈心, 利用班会课与学生交流思想, 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开展班级活动总是班主任引导班干部带头。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 一种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了。概括起来, 在建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上, 班主任应注意: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把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 班主任要高度尊重学生人格, 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热爱他们, 热心服务;另一方面, 要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尊重中切身体验, 激起他们内心对班主任的尊重和信赖, 并自觉接受班主任的扶持和指导;要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班主任的威信。一是班主任要靠良好的师德、学识和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学生, 发挥好自身内在的影响力;二是班主任要公正、平等、无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不偏心、不歧视, 值得他们真心信赖, 从而自然确立起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要深入了解学生实际, 对症下药, 把新型师生关系生动体现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上。“只有深入, 才能浅出;只有居高, 才能临下。”班主任平常准确把握学生当前的知识、能力、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 才能给水平不同、个性各异的学生予以及时的指导、帮助, 做到因材施教, 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和创新能力, 促进其不断进步。

3 以建立和健全班级管理机制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锻炼成长

高效的、良性的班级管理机制, 能产生引导、激励和监督功能。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 着力以建立和健全班级管理机制为切入点, 鼓励学生在积极参与管理的活动中得到锻炼成长。具体做法有: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在制定班级管理目标时, 我鼓励全班学生畅快地发表自己的想法, 在发挥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经过筛选、规范、充实, 确立了班级管理目标。由于确立的班级管理目标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思想观点, 这种班级管理目标既获得了班级学生的认可, 又为学生的发展呈现出了可以实现的远景, 因而它极具吸引力, 具有引导、激励的功能;在完善班级管理公约中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水平。完善的班级管理公约能产生有效的自我约束力, 提高学生的自我监督水平。为了完善班级管理公约, 我首先注重强化学生的班级公约意识, 利用班会、周会课, 对制订班级管理公约进行辩论, 使学生获得了共同认知, 在制订班级管理公约上形成了一致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 我充分考虑本班学生的发展现状, 对班级管理公约认真修订, 然后再让学生讨论, 做到民主与集中统一、目的性与教育性统一、求实性与可行性统一。经过反复讨论、征求和修订, 制订了《班级学生学习与生活公约》、《班级学生课外活动公约》、《班级学生行为规范公约》、《班级学生纪律公约》等多项内容, 不但完善了班级管理公约, 而且使班级管理公约有了广泛的民主性, 有效提高了班级学生履行班级公约的自我监督水平;重视班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 培育优良班风。班干部是班级的“火车头”, 是班级学习、德育等工作的带头者和表率。因此班主任在培育优良班风上, 首先要重视发挥好班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一方面我重视提高班干部的素质, 把思想好、品德好、学习成绩好、沟通能力好、组织能力强、有威信的学生组成班干部队伍, 形成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 我要求班干部主动接受全班学生的民主监督。在一个学期以后, 在班干部组成上改革“任命制”, 实行“竞争制”与“轮换制”相结合。比如在我任初三 (6) 班班主任时, 把班长、副班长、班团委书记拿出来竞选, 其余的则实行轮换制。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担当班干部的机会, 这种做法既有利于班干部的优化组合, 增强每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感, 同时又为个性不同的学生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会, 而且还有效增强了学生对班级的向心力, 使班级凝聚力大增, 一个具有互助互爱、相互竞争、团结合作、奋发进取精神的班集体孕育而生、充满活力。在全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 班里学风纯朴、班风纯正, 能让人感受到良好的班级精神风貌扑面而来, 学生们也在这种优良的班风里迅速锻炼成长起来, 思想水平不断提高, 学业成绩不断进步。

实践证明, 只要班主任找准班工作切入点, 真抓实干, 就能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多年来, 我的班工作成效显著, 多次被学校评为“文明班”、“先进班”, 共有9位同学被评为市、县“三好学生”, 有23位同学考上了重点高中。

摘要:只有找准切入点, 才能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一是以树立创新精神为切入点, 更新观念;二是以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切入点, 形成良好的班级教育氛围;三是以建立和健全班级管理机制为切入点, 让学生在参与管理中锻炼成长。

关键词:切入点,班主任,工作实效

参考文献

[1] 徐瑰丽.班级管理方法创新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6.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一、从题目切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 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条理、内容, 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因此, 我们善于发现课题在全文中的作用。根据它的作用, 既可让学生就课题提问切入, 再带问自读自悟, 寻求答案。例如, 在教学《“空中霸王”的克星》时, 让学生读课题, 学生会产生疑问, 空中霸王是谁?它的克星是谁?为什么把蜂鸟称作空中霸王的克星?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这时, 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走进课本, 抓住重点词语或段落进行分析讨论, 达到教学目标。

二、从关键词语切入

有许多课文, 在文中往往有一两个中心词能概括全文主旨, 如果我们能指导学生抓住这些重点词语, 抓其一点, 辐射全篇, 启发学生思考, 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欲望, 那么学习起课文来就相对简单很多。

《天鹅的故事》一文中, 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是天鹅来到贝加尔湖上发出的鸣叫声, 清脆而婉转。第二次是天鹅群破冰时的“劳动号子”整齐有力。第三次是破冰胜利后的欢呼声, 教学时可以紧扣天鹅的叫声切入文本。初读时整体感悟三次叫声, 找一找文中天鹅的叫声出现几次;然后, 逐一感悟三次鸣叫, 三次叫声一样吗?每次的叫声有什么不同?最后整体回归三次鸣叫。这样, 步步启发, 层层深入, 紧扣关键词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在画面中, 在思考中, 在朗读中, 用心品味。老天鹅的勇敢忘我, 奋力拼搏的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可以一个词贯穿整个教学, 有时候也可能是一组词语包容。比如《鞋匠的儿子》一课, 可以抓住参议员们对林肯的态度变化的一组词语切入教学:尴尬→羞辱→大笑→静默→赞叹。先让学生找出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这些词, 然后引导学生探究讨论这些参议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变化。

三、从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对文章起总括全段, 提纲挈领;总结归纳, 深化内容;“引子”的作用。把握住各段的中心, 才能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因此, 找准了中心句这个突破口, 在把握重点上就更准确了。比如《黄河的主人》这一课也是从中心句切入的。揭示课题后问:黄河的主人是谁?为什么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请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学生浏览课文很快就找到课文最后一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 镇静和机敏, 战胜了……成为黄河的主人。细细地读课文, 你从哪里读出了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学生找出了直接描写艄公的句段, 还找到了描写乘客表现的句段和写羊皮筏子的片段。找到了让他们读一读, 谈一谈为什么划这些句子, 追问写乘客的表现的句子也能读出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吗?从而让学生了解一种写作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四、从插图切入

图文并茂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文中一幅幅精美的插图, 或表现课文相关段落的内容, 或再现, 景物的特点, 或表现人物情感, 或揭示课文的中心。在阅读教学中, 如果能充分利用插图, 寻找切入点, 巧设教学思路,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六年级课文《在激流中》, 描写了一位年轻妇女, 背负孩子在波涛汹涌的激流中搏击, 勇敢的逆流而上的动人画面。教学时, 让学生看插图或多媒体展示贝江风光与江面波涛汹涌的画面, 让学生交流观看画面的感受, 然后在课文中找出与这幅画的内容相关的段落, 抓住段落中描写神态, 眼神, 划桨动作的词语理解感悟年轻妇女勇敢顽强的精神和作者对在激流中搏斗的勇士的赞美之情。这样, 即突出了重点, 又突破了难点。

五、从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切入

一篇写人记叙文里, 往往是通过具体的事例突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教学时从主人公精神品质切入, 层层深入地对课文进行剖析, 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如在教学《军神》一文时, 就可以从刘伯承的精神品质切入。抓住他钢铁般毅志的精神品质, 让学生自读、自悟, 并从课文中找出理论依据, 最后得出结论——他不愧称为军神。因此, 文章的切入点找准了, 就理清了文章的主线, 实现了教学目标。

六、从兴趣点切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摆脱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利掣肘, 形成自学、自主、自能学习的最佳状态。如, 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先做做实验, 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点燃了, 不约而同地谈起自己试验的结果。学生就很愉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七、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入手

阅读与生活联系紧密, 如果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情景切入课文, 就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使学生感到亲切易懂。

八、从标点切入

在文本中, 标点符号是会说话的, 有感情的, 也和语言文字一样起着表情达意的作用, 从标点符号入手切入对话, 以课文的标点符号为研读点或技巧性地利用标点展开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如《少年闰土》中, 可抓住“我”与闰土的对话运用的四个省略号进行研读:为什么都用省略号呢, 不用句号、感叹号?你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呢?从这四个“……”入手, 经过讨论交流, 学生很自然地认为作者连用四个省略号说明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并由此深入理解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兴致很高, 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课文也可以用给题目加标点的方法切入。

九、从题眼切入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1从题目切入

所谓“题目”,即“题犹眼也”,是文章的眼睛。 透过人的眼睛可以窥测人的内心世界,而透过“文章的眼睛”,则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把握。 因此,我们通常会阅读之前先阅读题目,对文章做到大致有数,然后再进行阅读,在阅读中求证。 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寻找题目中的“文眼”,其中有这样几个要素———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王昌龄”是李白此诗的寄予对象,“左迁”是指被贬职,“龙标”是地名,“遥”表明了二人地理距离之远。 综合以上关键词, 很容易便可以猜测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是李白写给被贬职好友王昌龄的寄以慰藉的诗,通过文题可以猜测该诗的基调是惋惜甚至感愤,再去阅读全诗,就可以了然于胸。

2从关键词切入

从关键词切入, 就是指阅读教学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比如重复出现的词语,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词语,或者带双引号表示着重意思的词语,并将这些关键词出现的地方以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搞清楚,然后将全文的关键词连在一起,就可以提纲挈领,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比如,鄂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描写父亲背影的语句共几处,分别出现在什么样的情境下。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很快找到了四处背影,分别是:

开篇:记忆里父亲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送别: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分别:跟父亲分别时的“背影”———“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

别后:追忆 “背影 ”———“在晶莹的 泪光中 ,又看见那 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通过对这四次背影的深入了解与综合比较,大致了解了朱自清所要表达的思想。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背影”这个关键词,以及它所出现的每一个场景所起到的作用。 学生在讨论后得出,开篇的“背影”奠定了一个思念、怀念父亲的感情基调, 送别时“背影”反映了父亲对儿子的无言而又沉重的爱;分别时的“背影”深化主旨,表达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和疼惜;别后的 “背影 ” 则从儿子怀念父亲的角度来反衬父爱的力量 , 深化主题,并照应文章开始的第一次“背影”。 如此一来,学生对于《背影》这篇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去回答问题、进行解读就容易多了。

3从作者与写作背景切入

俗话说“文如其人”,每一篇文章都对应着一位作者,每一位作者都具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有的狂放不羁,有的含蓄委婉,有的与世无争,有的忧国忧民……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多去关注作者是谁,他的写作风格如何,他出生在什么年代,处于什么社会背景, 这些都了解了, 学生就会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比如,教学鄂教版初中语文中的《桃花源记》一文,就可以先从作者和背景入手。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这篇《桃花源记》创作于晋宋易主之际,当时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百姓受尽剥削和压榨。 这样一位隐逸诗人,在黑暗的封建社会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文章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陶渊明自身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那么,作者写作主旨就很容易被挖掘出来———生活在暗无天日的时代, 陶渊明想到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臆想出了“桃花源”这片净土,虽然只是空想,却寄予了人们的殷切希望,也表达了封建社会百姓受剥削与压迫的不满。

4从问题切入

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通常是为了读故事,看热闹,而不去对文章展开思考。 其实,每一篇文章都可以提出很多的矛盾与问题,抓住这些矛盾和问题,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文章深层次的内容,在解答阅读题后面提出的问题时,才会游刃有余。 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提问,从问题引入,多鼓励学生质疑、反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思考问题。 比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 看到这句话,笔者抛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站着喝酒代表什么? (2)穿长衫代表什么? (3)为什么说是“唯一”? (4)孔乙己为什么要站着喝酒? 为什么要穿长衫? 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

这虽然只是文章中简单的一句话,却涵盖了巨大的信息量, 一方面表明了孔乙己的穷酸和嗜酒, 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孔乙己的书生身份,同时还表明了孔乙己死要面子。 “唯一”写出了孔乙己身份的特殊,也将其置于一个孤独的境地。 这样一来,从问题切入,阅读就会更轻松。

5结语

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可能有很多,“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切入, 但最终目的都是有效降低阅读难度、使学生学会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率。 如果能实现这一目标,那么不管用哪一种切入方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已成为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鉴“庖丁解牛”的经验,选好切入点,从细处着眼,以点带面,熟练地掌握阅读教学规律,如此才能“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1 从平面设计的构成要素入手

1.1 文字

文字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视觉媒体中, 文字和图形都是其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在平面设计中, 文字被赋予了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 文字不单单是传递产品信息、传达设计的意图, 而且在形态上更加追求个性化、风格化, 追求美感。作为平面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文字排列组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因此, 文字设计是增强视觉传达效果、赋予版面美感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文字时要注意:要提高文字的可读性;文字的位置要符合整体要求, 要赋有美感, 富有创造性。

1.2 图形

图形是现代平面设计必不可少的构成元素, 在平面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主要包括照片、摄影、绘画、线条等等。在平面设计中使用图形, 并进行艺术性地再创造, 可以赋予图形更加明确、清晰的表象, 有着文字无法表达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平面设计时可以充分运用图形切入主题。

1.3 色彩

色彩是无声的语言。业内人士提出:在设计作品的三个元素中, 以色彩最为重要。因为人对色彩相当敏感, 首次接触一件设计作品时, 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是作品的颜色。设计的作品可以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将设计者的思想、意图传达给受众, 可以表达人情冷暖, 反映某种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等等。因此运用色彩时要注意:一是色彩的冷暖对比、明暗对比、面积对比、纯度对比、面积调合、混合调合、色相调合、明度调合、倾向调合等等;二是要保持画面的均衡、呼应和色彩的条理性, 三是广告画面要有明确的主色调, 要处理好图形色和地色的关系。

2 在平面设计中融入文化内涵

现代平面设计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以来, 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还有一定的差距, 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平面设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 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设计作品还只是照搬, 只停留在形式上、概念上, 只有外表的几个汉字, 而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东西—民族文化内涵, 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既要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 同时又要考虑对方的文化内涵, 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设计的不只是某一对象、某一商品, 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文化。平面设计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种文化。文化内涵是任何优秀设计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是艺术作品的生命之所在, 脱离了文化内涵, 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08年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所以受到青睐并得到各国设计师的好评, 正是立足于本土文化, 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 才设计出了如此优秀的作品。靳埭强的成功得益于他对中国传统笔墨的深刻领悟和精妙把握, 而“中国印”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艺术, 很明显, 从传统书法篆刻中吸收营养是现代平面设计有创意的一条途径。传统的书画艺术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精粹。将其运用到平面设计中, 毫无疑问, 可以增加平面设计的文化内涵, 深化平面设计的文化价值。这一点值得广大平面设计人员作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以期设计出更多民族的、中国的优秀作品。

3 综合运用多种设计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现代平面设计经历了手绘—印刷—摄影, 电脑图像处理, 省去大量的手工制作,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的平面设计软件有很多, 如Corel DRAW、Photoshop、Pagemaker等等, 综合运用以上几种设计工具, 是现代平面设计最得要也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段。手绘+真实与抽象的照片+电脑的后期处理等艺术创作手段的混合使用, 使得设计的创意主题传达得更形象、更准确, 使得作品表达的整体性更完善。当然, 多种设计工具的混合使用并不代表无所顾忌地滥用各种设计手段。如利用电脑处理图像与文字时, 如把文字设计得面目全非, 会让广大受众产生阅读障碍;选择图片时如只注重表面的华丽好看, 不考虑设计的主题的内容, 不考虑当地的习俗与民族文化, 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产品定位、设计主题等各方面因素, 合理而恰当地运用设计工具, 以设计出好的作品来。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现代平面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要想在众多的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 首先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就要找准创意的最佳切入点。创意切入点的界定是随着受众对事物不同状态的接受程度而定的, 所以切入形式也是复杂多变的。当然除了上面所讲述的几点外还有很多, 在此不再一一论述, 需要广大设计人员不断思考, 开动脑筋, 利用先进科技, 融入民族文化, 以寻得最佳的创意切入点, 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来。

摘要:平面设计是指在平面上, 将文字、图形、色彩按照一定的版式组合成图案, 具有艺术性、功能性、相应的科学技术含量并具有时代特性的设计, 主要是在二维空间范围之内以轮廓线划分图与地之间的界限, 描绘形象, 重在设计之“物”。

切入点的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目前, 我国还有许多县、市中职服装专业还没有开设服装CAD, 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虽然已经将服装CAD课程纳入常规教学, 但由于该课程的开设对大多数中职学校而言尚在起步和探索阶段, 课程得不到重视, 教学随意、盲目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总结多年的服装CAD教学经验, 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为改善CAD课程教学的切入点。

1 明确服装C A D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是前提

确定课程目标是实施正确教学的前提。要根据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确定CAD课程的地位与教学目标。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培养方向是服装制板与工艺制作, 学生的就业大多集中在服装打板、推板、工艺制作、裁剪、整烫等生产一线岗位。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服装生产中的运用, 服装CAD在服装样板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也越发突显, CAD操作将成为现代服装企业服装打板、推板岗位从业人员必备的技能要求。因此, CAD课程应作为服装样板制作中的一项新技能纳入中职服装结构制图与工业样板制作教学内容之中。其课程的教学要以培养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毕业生不但要掌握服装CAD的相关知识, 更要较为熟练掌握服装CAD打板、放码、排料的操作技能。为适应现代服装企业服装样板设计与制作岗位做好准备。

2 确定服装C A D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是保障

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的确定, 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以专业实践活动为中心。现阶段服装企业需要的是既懂服装结构, 又能熟练操作服装CAD的技术工人。对服装结构设计与样板制作经验欠丰富的中职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来说, 服装企业CAD操作员是快速融入行业最合适的就业岗位。因此以企业相关岗位能力为依据, 以突出CAD技术的实际应用与操作为前提, 中职服装CAD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可划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为CAD基础模块, 教学时间应安排在第三和第四学期。主要是CAD纸样设计系统和放码排料系统工具的操作方法。此模块的教学要依托具体的服装款式结构设计案例, 教授学生熟练地使用CAD进行纸样设计和看单放码排料的操作方法以及CAD绘图仪的操作使用方法。第二模块为CAD技术综合应用模块, 教学内容包括CAD工作岗位模拟操作和毕业专题设计中的CAD样板设计与样板制作。教学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

3 优化技能训练过程和模式是关键

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是检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标准。中职服装CAD是服装样板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技能教学课程, 课程教学以学生自己动手为主, 教师示范面授为辅, 总课时的90%应为技能训练课。实训项目与实训环节的安排以服装企业CAD打板、放码、排料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为导向, 考核标准以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整个实训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即CAD制板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 模拟操作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

首先是岗位基本技能的训练阶段。要通过此阶段的实训, 学生熟练掌握CAD纸样设计系统和放码排料系统工具的操作。教师要精选服装款式, 将纸样设计系统和放码排料系统工具的操作逐一融入其中。此阶段的实训, 要有充足的课时和良好师资, 设备要求是CAD板型设计教学版软件和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计算机机房。考核标准是计时考核学生对工具使用的熟练程度。

其次是岗位模拟操作训练阶段。训练项目是模拟服装企业CAD制板员工作环境, 让学生熟悉CAD纸样设计、放码排料和纸样输出的操作流程和要领。此阶段的实训模式采用任务驱动导向法, 实训的内容可以与同一学期的结构设计、缝制工艺的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借助CAD打板制样, 并通过绘图仪按1:1输出纸样, 对服装的领、袖等关键部位要试样, 不足之处可通过数字化仪将纸样输入电脑进行修改, 修改好的纸样要放码排料, 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规格按样板裁剪, 最后以服装成品的形式完整地检验样板的质量。整个实训设备应包括装有服装CAD板型设计企业网络版软件的微机房, 配有150CM宽幅绘图仪的CAD制板室和数字化仪等。对学生的考核应以CAD样板制作操作熟练程度和最终的样板质量综合计分。

最后是CAD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形成阶段的实训。实训时间应安排在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前。此阶段的实训要参与到融服装款式设计, 结构设计和工艺制作为一体的毕业专题设计之中, 以学生毕业作品中服装的样板设计与样板制作为项目任务, 实训模式采用最能突出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多元性等特点的项目引导法。学生在完成款式设计后, 教师可把作品结构相似的学生分在一组。以小组为单位, 在教师的启发与引导下, 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服装结构、CAD操作等知识和技能, 相互合作, 处理、解决服装纸样设计和样板制作中的问题, 直至最后小组的每一位成员用CAD完成全套系列化样板的制作。考核应采取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对实施项目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定。

中职服装CAD是一门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兴课程, 如何进一步改进完善中职服装CAD教学, 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研究和实践。

摘要:作者指出了目前中职服装CAD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对如何改善中职服装CAD课程的教学谈了体会和认识。

关键词:服装CAD教学,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大卫.行为引导教学法在高职实践课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研究与实践, 2006 (9) .

上一篇:有关唐史的历史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仰韶文化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