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教育范文

2023-09-18

励志教育范文第1篇

一、活动主题:孝敬父母,心存感恩。感恩”

二、活动目标:

通过知恩、感恩、报恩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知恩图报、饮水思源的品行,教育学生牢记父母的恩情,孝顺父母,报答养育之恩,体谅父母的辛劳,懂得做人的责任,最终学会施恩。

三、活动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全人发展;

2、为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素质、情感的全面、和谐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人文关怀;

4、活动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四、活动步骤:

此次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9月中旬到10月初):

学校在在开学的第三个周召开感恩教育启动大会,对教师、学生、分别提出具体要求,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活动目的及意义,积极做好配合工作。

2、活动实施阶段(10月初):

利用2小时的时间,在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将密切结合教委及市教体局的通知要求,及时对感恩教育活动方案进行修订补充,并认真组织各项活动,不走过程,把细节工作落实好,争取在短时间内取得成效。

五、具体活动安排

(一)教师要办的事情

1、在全校教师中广泛开展“六个一点”微笑教育活动。即: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小一点、做事勤一点、工作细一点。倡导教师把感恩思想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把关爱送给学生,把友情送给同事,用激情回报学校。每天早上,校长要站在校门口、教师要站在教室门口,带着微笑与学生打招呼。教师要处理好与同事、与领导、与家长的关系,特别是在做家长工作中,要以“没有任何借口服务于家长”为宗旨,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误会,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好表率。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及时总结上报,并在全校内进行宣传。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我为学生献爱心”活动。鼓励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关注学生冷暖、资助贫困学生等,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体现到老师的亲情与友情。要求教师要把所教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

身体情况了解清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献爱心。每一位教师都要掌握所有学生家长的联系电话,每学期要用不同的方式与每位家长至少沟通一次。

3、实行感恩教育全员制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承担相应的指导任务,每人都要备好感恩教育指导课,每周至少一次。

4、在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中,每一位教师要熟悉所教学生在校的表现,并通过家访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做好典型记录,并根据情况进行及时的正确引导,对比较突出的学生要给予表彰奖励。

(二)学生要办的事情

1、坚持每周为父母洗一脚,并对父母道一声:您辛苦了!每天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情。

2、记住自己父母的生日,在父母生日到来之际,通过写一封信或者送一份自制的生日贺卡给父母,并帮助父母做两件事情,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意。

3、学生每周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每月为老师做一件好事。

4、学生要认真学习,用自己的学习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同学的帮助之恩,社会和政府的关怀之恩。

5、学生毕业前参加学校组织的“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活动,用自己的行为表达对学校、对老师的感谢。

6、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假日感恩活动,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捡塑料袋、帮助残疾人员、孤寡老人做好事等活动。

(三)家长要办的事情

1、家长要在家中为孩子创设一种氛围,经常与学生交流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并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活动中来,定期为学生购买相关书籍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感恩教育、孝心教育的氛围。

2、家长要经常与学校、教师保持联系,及时将孩子的表现告诉老师,或是提供好的建议和方法。

励志教育范文第2篇

“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方案

一. 指导思想

感恩不仅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感恩应是每个人都应该 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决定在全校开展“感恩励志”系列活动,邀请著名教育演讲家杨昌盛老师来我校进行《感恩——让心飞得更高》主题报告会,培养学生感激父母、感激老师的情感,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信心!

二. 活动目标

1. 让学生学会“知恩、感恩”,使学生明白自己无时无刻都在感受亲人、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

2. 让学生学会“报恩”,懂得对父母和老师心存感激。

3. 让学生学会“施恩”,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

4. 激发学生发奋学习、不断进取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奉献的精神。

三. 活动主题

珍爱生命,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努力学习,做一个尊敬老师的人

献爱社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热爱祖国,做一个有理想抱负的人

四. 具体活动安排

时间:2013年11月24日

地点:第一阶段:各班教室(8:00-9:00)

第二阶段:学校运动场(9:30-11:30)

参加对象:全体学生及家长、老师(高三除外)

五. 具体责任分工

1. 邀请函及班主任讲话提纲,收集获奖学生名单(蔡任喜)

2. 23日晚餐、24日中餐及住宿(沈火林)

3. 音响协调、背景制作及主席台布置(李枫)

4. 学生家长座位安排(温晓明)会场秩序维护(王晓明彭良)

5. 志愿者、司仪(屈乾伟)

6. 颁奖(沈琳、梅菊莲)

7. 车辆停放、安全保卫(朱江 余江海葛伟华 保安门卫)

8. 组织学生及家长(各年级主任)

9. 摄影、照相、宣传报道(陈集春 周水荣)

10. 用电保障(张德元)

六. 活动要求

(一)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1.各年级下发邀请函及校讯通提示

2.各年级在11月20日(周三)前将年级前十名(高

二、高三分文理科各10名,专业班3名)学生名单交政教处蔡任喜处,以便制作奖状,准备奖品。

3.11月24日8:00所有家长到学生所在班级参加家长会,由班主任具体组织开会,强调学生教育、学校管理等,通报期中考试成绩,同时强调报告会会场卫生、纪律要求。

4.9:00班主任带队组织家长及学生(家长带凳子,学生带2本书)到足球场按指定位置并排对应坐好。

5.各年级把教师安排到班全程参加家长会和报告会

(二)注重过程,力求实效

1. 11月23日晚组织收看“众里寻你——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

七、八年级自行安排时间)。

2. 召开主题班会营造氛围,通过让学生谈体会、写心得等形式深化教育。

3. 要求学生写周记或建立“成长”笔记本记录成长点滴和感悟。

(二) 认真总结,加强宣传

1. 各班上交五篇以上学生心得材料,政教处存档。

2. 各年级要汇总活动开展情况形成总结材料上交政教处。

励志教育范文第3篇

一、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原因

长期以来,**中学一直秉承着“育人以德为先”的办学宗旨,培育了很多优秀学子。但是,在当今新的社会条件下却遇到了新的问题:开设的思想道德之类的课程有些学生不爱听,每年开展的“学雷锋做好事”之类的活动也收效不大。而现实却是学生中存在着很多令人忧心的问题,诸如一些学生政治信仰迷茫:信息归属虚无,理想概念模糊,学习动力不足;一些学生任性、傲慢、冷漠、自私;一些学生不明荣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偏激;一些学生心境浮躁,学习不努力,做事不认真等等。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摆在了校领导的面前。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在教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在全校一百余名师生中开展感恩励志教育。

我们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首先它符合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对青少年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第二,感恩之心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是为人之本、立身之德,是当前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切入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其三,它符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是所谓“对症下药”,势在必行。

二、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概况

今年开学伊始,教委主任便在全校教师大会上提出“本学期要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并能自信自立,励志成才。”还决定将2011年5月定为“德育教育集中活动月”。于是,以“感恩励志教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在全校师生中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5月12日,校团委向全校师生发出了“学会感恩,励志成才”倡议书。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响应。

随之各个班级相继召开“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一场场感人心扉的主题班会,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感恩故事在师生们的心底回响、激荡。于是感恩励志的文章、书画如雪片般飞来。据初步统计,在近两周的时间里,全校举办了3场感恩励志教育主题班会;收集到有关感恩励志的各类手抄报、板报如雨后春笋般涌出。班会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演唱感恩歌曲、举办感恩朗诵会、制作宣传感恩内容的手抄报等等。学校校园春意浓浓,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如润心田的春雨,如明媚的阳光洒落在每位学子的心田。

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感恩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恩也并不那么复杂。感恩无处不在,感恩就在你身边。感恩,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如何把师生们的感恩之情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这是摆在校领导面前的又一课题。经过讨论认为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会做人,做人的关键是要磨砺宏大而坚定的人生志向。周恩来所以能自幼便发愤学习,就因他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茅以升能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桥梁专家,是因他早就萌发出励志为祖国造好桥的宏愿。我们要把人文学子培养成才就要通过感恩教育引发的感恩之情引导到“励志”上来。

在5月24日,我校举办了关于“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学校一百多名学生、十多位教师及近部分学生家长一起听取了感恩励志教育演讲。

开展感恩励志教育带来的四大变化

其一、感恩父母,发奋学习蔚然成风。

在本次感恩励志活动中,同学们把最真挚的感情送给了父母。同学们说:“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是父母给了我们世界上最伟大而崇高的亲情。感恩父母是做人的底线……。”

第二、感恩老师,使师生关系更加密切。

在这次教育中,同学们普遍认识到要感恩老师,“是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是老师教给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老师给了我们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

第三,感恩学校,使学校成为更加和谐的校园。

第四,感恩励志教育使师生的胸怀更加宽广与大度,这也是此项活动的重要收获。

原本有些斤斤计较或心胸狭窄的人在感恩励志教育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和提高,变得那样宽容与大度,因为他们认识到“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的大智慧”,真正的“感恩”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心存感激。同学们说:“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一切曾帮助过我的人”。这毋庸置疑,而下面这段话也在师生中不胫而走,到处传颂: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过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

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它塑造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教你成长的人。”对这段话的认同说明师生的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说明师生们的胸怀可以与天空相媲美。有了这样的一种变化,对感恩励志教育活动的意义怎样评价也并不算过分,因为他要塑造的是一种全新的人格。

四、我们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我校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也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考:

其一,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质是一种灵魂塑造教育。

我们是一所乡村学校,无庸讳言,学生的总体素质与城镇学校,特别是重点学校相比固然要落差一等,被人称为“差下生”。但这次感恩励志活动使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我们的学生身上有着很好的潜质和闪光点,是完全可以教育好的,灵魂是完全可以再塑造的。有人说:“当代教育迷路了”,提出“回归教育传统”。其实被忽视的就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教育。我们这次活动则实施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育人以德为先”的教育,其本质则是灵魂的再塑造教育。因而这次教育抓住了当代教育的根本。

其二、感恩励志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也已经历了多年,收效肯定有,而收效不大则是公认的事实。尤其在我校以提高教学成绩为主的前提条件下,要推行素质教育就更难。而感恩励志教育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实际,易被接受,且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显著。事实证明感恩励志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好切入点。

其三,感恩励志教育贵在人人参与,贵在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使大家认识到感恩励志无处不有,凡事感恩,在感恩中增强责任感,这是我们这次活动取得成功最基本的经验和做法。

其四、感恩励志教育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次感恩励志教育仅仅几周,虽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毕竟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要真正成为一场名副其实的灵魂再塑教育,还需要更深入更扎实的工作,还需要更好地坚持下去。

励志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 资助工作 感恩教育 励志教育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奖、助、免等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吸引了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中职资助政策出台十多年来,中职学校的资助仍主要停留在物质上的资助,在精神上的影响非常小,思想教育不足。虽经济资助多样,但教育力度不够,全员育人格局有待提高。

一、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象

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全面实施了“奖、助、补、免”等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内的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项以上的资助。这些资助在物质上极大地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上学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对良好的国家资助政策都怀感恩之情,立志学好技能将来回报社会。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出现感恩缺失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懂得一味索取,不愿意付出,更不愿意吃一点小亏。国家的资助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他们一拿到资助就立即挥霍,月初是土豪,月中就花光,不懂得感恩,更谈不上励志。这些学生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至厌学逃学,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感,等等。现实中,更有不少学生甚至因贪玩丧失学习兴趣,出现厌学、辍学,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因此,这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工作中亟待完善的一环——感恩励志教育。

二、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状

中职教学感恩励志教育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也是有原因的,仔细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的个人原因

由于社会的观念、家长的心理等因素,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应该选择读高中,有的家长甚至会尽其所能一定要孩子上高中,认为读中职没有出息。现在的社会观念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这些“前途”都是为成绩好的学生准备的,而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中职学校。

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整体来说就是来自各校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成绩偏差,充满失败感,自认为没有前途,未来灰暗,他们心里问题也较多。比如考试成绩较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茫,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一般中职学生可以分为四类:

1.留守儿童或是来自单亲家庭。

2.家庭富有,父母溺宠,任其挥霍。这类学生在初中时调皮捣蛋,且年龄尚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能马上就业而且也不需要他们赚钱养家的,这些学生的父母将其送到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在学校多混几年,而且是跟父母协商好每月得多少钱后才来学校的(等于是用钱请学生来上学的)。这类学生只懂索取,不爱学习,不在乎学校的资助,用钱经常挥霍无度。稍有不顺,就和老师、家长对立,完全没有感恩之心。

3.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家庭一般的学生。他们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靠着国家的各项资助来完成几年的学业,混个毕业证,个人生活规划较差,同样无目的性,无进取心,对学习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毫无兴趣。然而他们对国家资助有着极强的期盼心理,对资助只懂得一味地索取。

4.家里贫困,交不起学费杂费的学生。因为有了国家资助政策,得以继续求学。这类学生往往进取心较强,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较为珍惜,有个人的人生规划以及较强的学习目的性。这类是怀有感恩之情的学生群体,他们积极乐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全校师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感恩意识和爱的力量,这类学生也成为各大中等职业学校独特的风景线。

(二)受助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不合理使用和对学校资助工作的不理解

国家助学金是对贫困生的资助,希望贫困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一些获得资助的学生把这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懂得感恩国家和社会、学校。没有把助学金用于学习和生活,而是用来请吃请喝,任意挥霍。这些学生甚至还抱怨学校老师把钱发得慢,等等,这种感恩缺失的现象是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在进行资助工作中,这种无偿的资助方式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并把学校给予他们资助的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感恩的意识都没有,甚至出现把获得助学金的多少当作攀比的对比物的现象。

(三)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忽视感恩励志教育

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出路等问题,对技术教学,不少学校成立专门的比赛特训团队,高度重视本校有多少学生能在某某级别比赛中获多大级别以及多少奖项。相对来说,对资助工作则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其中的育人功能。

虽然在中职的德育课中也把“感恩励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许多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态度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些学校随便找一个其他专业的老师来上。德育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是次要。段考随堂,期考更是用一篇作业来完成,也就是说,忙起来就可以不用上德育课。很多关于感恩的教育活动都是走过场,走形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社会现象不断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社会上的那种急功近利、追求享乐、重利忘义等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感恩意识薄弱,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更不懂奉献。不少学生不会体谅父母,不懂得教师的辛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更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三、加强中职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措施及途径

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的社会工程,想要较好地完成这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形成好的合力。

(一)从家庭教育着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感恩励志教育中的启蒙老师,并将家庭教育看作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教会学生明事理,立志成才。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开始,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孩子与父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因此,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人类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父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发现孩子有要帮助父母的意识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实施感恩的快乐。并言传身教,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尊老爱幼,善对亲友,关心别人,对待工作、家庭、社会负有责任感,构建团结和睦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榜样,做示范,这样能够促进孩子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和施恩,为感恩励志教育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以学校教育作为主导手段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校要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并把它作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行为”,想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推进,需要通过各方面进行“具体化”的工作。而感恩励志教育则是其中比较有实效的方法。感恩励志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要人懂得感恩,让人明志,有奋斗的方向,并在不知不觉当中引导学生知恩感恩,知荣明耻,进而知礼明德,促进思想道德发展。

在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中,要从细微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作为感恩教育的基础,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教育学生,无论是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只有有了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社会才会更和谐、更阳光。

2.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其中,并把感恩励志作为重要的校园文化因素之一。让校园处处都体现出感恩励志的力量和感恩励志的意识,把感恩励志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学校在不断优化物质环境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把校园建设成为富有激励的阳光的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通过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熏陶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与鼓舞,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和励志。

(三)把社会教育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实习见习活动,开展切实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学生到企业实习时虽然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但仍受学校管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把感恩励志教育带动实习活动中,并把它贯穿始终。教育学生在与社会人员的交往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工作中学会吃苦耐劳,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师傅和工友,当师傅传授技术时,要虚心听讲,要以感恩的心来对待师傅。同时,学校也要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让师傅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礼仪知识等教给学生,把它当作一种有益的社会教育形式,融入学校的感恩励志教育体系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学校教育联动,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中职资助工作中的感恩励志教育是建立在物质的资助的基础之上,把精神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自强、自立,进而以感激的心对待国家和社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社会、国家。

【参考文献】

[1]魏宇.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今日湖北,2013(10)

[2]廖远志.高校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3(95)

[3]黄晓钰,宋齐明.浅议如何有效实施中学生感恩励志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南宁市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感恩励志教育途径探析”(2014XSZZ08)

(责编 卢建龙)

励志教育范文第5篇

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转眼2017年已经驻足于昨天的记忆,新学期已经进入第三周,新学期和春天一起到来,预示着播种希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学期希望同学们能做到《心存感恩、砥砺前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这正是伟人与凡人的区别,那么请不愿做凡夫俗子的你首先做好两件事。

一、懂得感恩,做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人。

高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成其雄伟;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就其博大。我们应当感谢身边每一个关爱、支持、帮助我们的人。“同窗苦读十二载,嬉笑怒骂皆文章”这是同学间的情义;“三尺讲台度青春,一支粉笔写人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老师的付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父母的恩情;“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我们民族的心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特别的,为了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国家先后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多部法律,从国家意志的层面给予青少年更多的保护与关爱。近年来又先后实施阳光早餐、精准扶贫、两免一补、国家助学金、生源地无息贷款、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器”等资助和支持政策,为学子护航、为青年筑路。仅在我校,就国家助学金和两免一补每年国家都要投资百万余元。作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接班人,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成长在一个高度进步、发展、文明的国家。我们要感谢同学的陪伴、老师的教诲、父母的养育、民族的期盼,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与支持。

请在我们的心中培植感恩之心吧,因为心存感恩,我们才能够拥有更多的快乐,享受更美好的人生!

二、懂得报恩,做个有责任心励志奋进的好学生。

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竞相开放;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挂满枝头;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自然界尚且如此,我们更应该懂得报恩,做个有责任心励志奋进的好学生。

有责任心就要学会担当、学会负起责任,作为中学生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对自己的成长负责。而对自己的成长负责,最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学习确实很辛苦,但我们要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为了高考这场战役,虽然我们一路坎坷崎岖,但只要你们抱定“即使摔到了100次,也要第101次地站起来”的信念,顽强拼搏,塌实肯干,一定能够取得满意的成绩。而我们每一个成绩的取得,每一次成功的跨越,每一点小小的进步,就是我们对所有关爱者的最好的报答。

同学们,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更是一则芬芳的誓言;感恩是一种幸福;感恩更是一个永恒的支点。新学期让我们心存感恩、砥砺前行。

励志教育范文第6篇

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为了能够提出对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感恩意识以及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具有重视和加强高校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相关的对策与建议,分析了当前高校(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感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本次的调查研究活动。

二、 研究背景(你所研究课题的理论或实际背景,国内外研究的现状)“90后”这个阶层普遍特立独行,是家庭里的“宠儿”,从小被父母宠爱,有些甚至是在溺爱中长大的。在前人的研究中得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对父辈辛勤培养和教育的体悯之心

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是积极、健康的,但有些共性问题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讨。当前部分大学生与父母联系的主要动机是要钱,仅少数学生记得父母的生日。一些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养成了惟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这种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忘恩情绪,正成为部分高校里的一股暗流。这些问题确实反映出当今一些大学生身上存在这种令人忧虑的倾向。

2.中学时期过分追求升学率,道德教育缺失

尽管国家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迫于高考的压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把孩子的学习看作第一要素,始终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重要砝码。同时,近年来,农村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过于溺爱,不少父母都在外面务工,很多中小学生都是留守子女,这都是十分严重的社会现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乏沟通和互补,逐渐导致德育养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和引导缺失。部分中学教师也感觉教育的压力太大,有时候部分家长也缺乏对教育工作者的体谅和沟通,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对大学生早期的德育的养成和培育。

3.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

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后天教育和当代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强、自尊的意识状态,形成了他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回报才奉献”等心态,造成了不少负面效应。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祖国最需要的艰苦的地方、边远的山区和基层去,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渴望一蹴而就。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因主客观原因,没有获得满意的工作岗位或者害怕进入激烈的就业市场而退出就业,消极待业,

埋怨父母。这些现象的产生与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缺乏息息相关。

上一篇:电力工程安装施工范文下一篇:消防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