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软糖范文

2023-09-18

玉米软糖范文第1篇

一、播前准备

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处理休眠状态,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通过晒种来打破种子的休眠期,在上午8~10时,下午4~6时连续晒种两天,然后用清水浸种24小时,隔3~4小时换水1次,浸后用25%使百克乳油1000~1500倍消毒3~4小时,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及内部的病菌,然后用纱布(棉布)包好,每隔2~3小时淋水或换清水1次,直到胚芽突出。在播种前每公斤种子用适乐时2毫升拌种可防多种病害。

二、整地播种

选择既有水源又有良好排灌设施、有机质丰富的砂质土种植,深耕30~40厘米左右,并施农家肥2000公斤加复合肥20公斤作底肥。在春节后土温高至10~12℃时播种,穴播或沟播,周围400米内不同时种植其它玉米。亩种3500~3800株,每穴播种1~2粒,用腐熟土杂肥或细土盖种。播种不宜深,覆土不宜厚,确保全苗。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4~5叶时间定苗,去弱留强,去混杂苗,每穴留1株健壮苗,每穴施复合肥8公斤,尿素5公斤。

2.穗期管理:(1)在8~9片叶时施攻杆肥,开沟10~15厘米,亩施复合肥10公斤、钾肥5公斤,然后覆土灌水;(2)在12~14片叶时施攻穗肥,在距离植株基部8~10厘米处开穴,亩施尿素15公斤、钾肥10公斤,然后覆土灌水;(3)在灌桨期施攻粒肥,用0.1%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4)结合追肥将行间,畦沟土挖松培到茎基部,使畦高达到15~17厘米;

(5)在喇叭口期亩用50%巴丹可溶性粉剂100克兑水100公斤喷雾或灌于心叶内,或亩用米乐尔1.2~1.5公斤放置于心叶内防玉米螟。

3.后期管理:(1)做好清园、防涝、抗旱工作;(2)吐丝后摘除下部的幼穗作玉米笋出售,只保留最上部的1个幼穗;(3)用1000倍40%乐果乳剂喷雾防治蚜虫,上市前15天停止用药;(4)适时采收,在授粉后20~25天是最佳的采收期。

4、侧施肥:指的是有些想要追肥的农户,应把肥追加至垄沟内,因为这样有利于植株气生根的生长,因为根有趋水性,趋肥性,这样既可减少施肥过程中伤根,同时也可使气生根成伞状生长,可较好的起到抗倒伏效果。还有利于提升土壤温度,但是追肥存在一定的弊端,机械造成的苗损失严重,造成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增多,还有可能造成大面积减产,因为有的年份车下不去地,导致追肥追不上,在有可能由于追肥时间不当,导致后期脱肥,造成减产。

二、 玉米栽培技术

合理轮作

1整地:豆茬地,采取秋翻、深松的方式;秸杆还田地采取浅翻深松或平翻深松(浅翻12-15cm,平翻18-20cm,深松深度25-35cm)。[1]

2实行玉-豆-杂或玉-豆轮作。要求地势平川、排水良好。翻后及时耙地,耙深达到15cm以上。[1]

3秋起垄,进行垄底深松,深施肥。深松30-35cm,施肥深度15cm以上。[1] 选种及种子处理

1精选良种种子 必须从正规部门选购,索取品种简介,以便查阅生产日期、品种质量、纯度、净度并检验发芽率。[1]

2种子处理 尽量使用包衣种子。如果种子未包衣,播前要对种子进行粒选,粒选后晒1-2d,以便提高种子发芽和出苗率。[1]

科学施肥

基肥每667m2施农家肥3-4m3,无论是套种还是铁茬直播,基肥应一次性施入。

[1]

播种

1、适期早播:当土壤耕层内5cm地温稳定通过7-8度时,是玉米播种的始期。播种最佳时期般在5月1日-5月10日。根据土壤墒情及春季气温情况确定播深,以3-5cm为宜:墒情差,深度以5cm左右为宜;墒情好、气温低可适当浅播,以3-4cm为宜。[1]

2、采用气吸式精播机 垄上精量点播,一般情况下,播种与施肥作业一次完成,种子和肥料间距应保持在侧5cm深3cm。[1]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能使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减少光反射,增加光的截获和吸收量,使群体内部受光良好。棒三叶处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基部叶片周围的光照度仍在光补偿点以上,所有叶片都进行较田盛的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干物质,就能提高光能利用率。另外,种植方式是植株在田间的配置方式,在密度或叶面积指数相同的情况下,种植方式不同,群体内的光分布也不同,应根据品种特性、密度大小、生产条件及自然条件综合平衡确定适宜的行株距。生产上般采用宽行0.7-0.8m,窄行0.4-0.5m的宽窄行种植方式,或采用0.6-0.7m等行距种植,株距0.25-0.3m,每667m2定苗密度为4000-4500株,掌握肥地宜密、瘦地宜稀的原则。[1]

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在放苗过程中,若发现有缺苗断垄时,可及时催芽补种或缓后移苗补栽,或在相邻处留双株。补种时必须提前3天先浸种催芽,并于补种后3-5天查看补种处的出苗情况,且出苗后偏施适量速效肥以促快长;补栽应在幼苗2-3叶期结合田间、定苗进行,选用稠苗处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并在缓苗期过后给子适量追肥。[2]

2适期定苗,彻底除集。在幼苗3-4叶期根据田间苗势确定适宜的间、定苗时间,长势强壮、苗田叫适当早间、早定,苗势弱可适当晚间、晚定。定苗时必须确保每穴选留株壮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地膜玉米早春的温度、土壤的水肥条件较好,对幼苗生长十分有利,拔节后易从茎基部长出分蘖,影响主茎生长发育,必须随时检查,早发现早掰除。[2]

3合理施肥:玉米施肥般要求施足底肥,早施苗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底肥每亩施水粪20-25担或优质农家肥2000公斤,追肥应采取开沟条施或暗施。[2] 4 化控防倒。当留苗密度大于4500株/亩时,须在可见叶6-9叶时(拔节期前)喷化控剂金得乐、玉黄金等,缩短基部节间长度,增强基部节的韧性,促进根系生长,防止玉米倒伏。[2]

收获

在玉米达到完熟期后,籽粒水分降至28-30%即可收获。收获方式:

1、人工下棒,脱粒机脱粒。

2、采用机械下棒,脱粒机脱粒,秸杆粉碎还田;

玉米软糖范文第2篇

1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研究

1.1 玉米种子优选

玉米高产创建的基础工作是做好玉米品种的选择, 在玉米品种的优选中, 应充分考察当地的土壤品质和气候环境, 使用结构优化的方法选择种子。建议选择产量较高且稳定, 质量优良, 种植密度紧凑, 生育期适中的玉米品种。

1.2 严格根据具体要求实施整地

待农民完成对前茬作物收割之后, 需对土地进行25~30 cm的深耕操作, 碾碎土壤, 要求土壤细碎疏松, 避免出现大土块架空情况。在平整完土地后, 地面不存在较大坑洞, 且土地表面没有玉米茬[1]。具体来看, 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较为疏松的农田进行高产玉米的种植, 要求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较为优良。

1.3 重点关注具体的施肥比例

转变传统意义上的一把撒施肥手段, 选择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方法, 要求农民在开始施肥之前必须测试所要耕种的土壤, 结合玉米实际生长情况以及土壤条件, 合理确定肥料配比量与施肥量, 完成基肥施放之后需结合耕地状况适当采取有效的追肥措施。

1.4 病虫害防治措施

高产玉米的创建离不开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需要贯穿玉米生长的全过程。要求经常地检查玉米田地, 主要是对玉米的生长状况和有无病虫害进行检查。在该项内容中,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至关重要, 尽可能早的预报和治理病虫害。

1.5 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玉米高产创建中苗期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 在玉米播种后进行查苗补苗工作, 一旦出现玉米苗的缺失, 立刻进行补苗作业。实践证明, 较为有效的两种补苗措施有播种补苗和移苗补栽。在玉米苗补栽之后进行一两次的施肥作业[2]。其次, 间苗定苗。此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保证玉米在生长阶段的水分和养分的供给。分次间苗工作建议在玉米长出第三四片叶子之后进行。

1.5.1 苗期管理

玉米苗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首先是除草工作, 苗前建议只用40%莠去津或42%的玉草净配合50%的乙草胺对水搅拌均匀后均匀喷雾;苗后建议使用80%玉农乐进行除草处理, 实践表明杂草越小, 除草效果越好, 推荐在杂草三叶以下时进行操作。农药喷雾要求不漏喷、不喷重。其次是间苗作业, 要求在控制玉米合理密度的同时, 留大苗、壮苗。最后, 苗期病虫害防治的重点是播种之前对土壤进行预处理, 防止效果较为显著的有蓟马、粘虫、地老虎。

1.5.2 穗期管理

1.5.2. 1 追肥作业

第一次追肥是在幼苗七八叶一心时, 通常使用15 kg/667 m2尿素, 第二次追肥是在大喇叭口期, 建议尿素混合使用普钙, 施肥量控制在40 kg/667 m2。追肥深度控制在12~15 cm, 追肥部位控制在距离植株根部10~15 cm。

1.5.2. 2 病虫害防治

这一阶段玉米螟是危害最大的害虫, 常用的药剂有辛硫磷颗粒剂和敌杀死乳油。6月中旬到7月上旬, 可以使用2.5%的氯氟氰聚酯入油对水使用, 目的在于将粘虫消灭在三龄前。

1.5.3 花粒期管理

花粒期管理的重点在病虫害的防治:灰斑病采用统防统治的措施, 可选用甲基托布津、甲基硫菌灵等;大小斑病的防治可使用甲托、多菌灵;锈病的防治可选用效果较好的粉锈宁、福星乳油等。依据不同农药的使用方法适时防治, 务必注意防止害虫在花粒期管理阶段是最为重要的阶段, 农药的喷洒一定要适量。

2 玉米高产创建推广建议

2.1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在玉米高产创建的工作中, 成立以市县一级相关领导为核心的领导小组, 统一协调、统一组织, 最大限度度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领导小组应做到统筹兼顾, 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及时传达工作指令。同时结合各级农业工作站, 充分发挥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 农技人员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满足工作站中所要分配的任务, 及时处理和解决相应问题。

2.2 建立示样点, 带动创建项目推广

玉米高产创建工作涉及多方面内容, 应及时总结各地玉米高产创建模式和工作经验, 发现错误、改正错误, 对于积极的方面应加以保持, 认为应在示范区内建立各级示范模式, 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组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以此来带动创建项目的推广, 积极参与示样点的建立。

3 结语

虽然我国玉米种植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未来一段时期内应重点研发与集成现代超高产玉米增产新技术, 并将高新增产技术与传统成熟实用技术组装配套, 建立玉米高产创建综合技术体系, 通过建立技术服务体系和建设不同生态区高产示范方和示范区, 实现“创高产、促高效、提生态、带整体”的生产经营, 推动玉米创高产技术体系规模化示范推广, 确保技术体系精准应用和高产创建示范区玉米产量达标, 带动全市玉米生产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提高我国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的水平。在玉米产量提升和管理体制机制上下工夫, 完善玉米高产创建的推广应用。

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经过多年研究, 玉米产量有了大幅的提升, 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基于此, 聚焦于玉米高产创建推广技术研究, 通过对高产创建技术的深入分析, 为今后玉米种植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推广,田间管理

参考文献

[1] 诸树兰.玉米高产创建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云南农业, 2012 (7) :13-14.

玉米软糖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对吉林省西部农民玉米生产技术现状的调研,发现在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生产需求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技术需求;调研

基金项目: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38);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203031-07-01);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303125-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3BAD07B00);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5GJLS006NY)

近几年,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发展势头良好,玉米播种面积不断增加,但由于西部地域辽阔,农民采用的生产技术也多种多样。2015年,玉米价格突然大幅度下降,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受到怎样的影响?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玉米生产技术需求实情,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吉林省农科院于2016年1月份对吉林省西部农民玉米生产技术需求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调查区域包括白城地区的洮南市、通榆县、大安市、镇赉县、洮北区和松原地区的宁江区和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选择典型的种田能手作为调查对象。

1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技术现状

1.1整地

由于吉林省西部大部分属于半干旱区地区,春季干旱,为了保墒,大部分农民选择在春天播种前进行整地,一般在整地的时候直接施入底肥,主要以复合肥为主,有的辅助施入一定量的磷酸二铵。85%的农民不施用农家肥,10%的农民隔2~3年施一次农家肥,只有大约5%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户常年施用农家肥。大安市和宁江区的一些农户图省事,采用了“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在整地时直接将所有肥料施入,大约每公顷施入复合肥800公斤。

1.2灌溉情况

正常年份,大部分农户在播前都浇透地,少部分农户在播前从不浇地,可以在玉米生长期内再进行灌溉,但播前不浇地的农户在播种时一般采用“一条垄坐水种”的方式,保证了出苗前后的水分需求。玉米生长期内的灌溉方式以“小白龙”灌溉为主,近年来一部分农户采用滴灌和喷灌的形式,但最近两年发展缓慢。

1.3玉米品种

玉米品种一直以来比较混杂,农户一般根据个人经验、种子商店介绍、亲友经验和政府推广等几个渠道进行选择品种,品种选择多样化,但主要以个人经验为主。对选择品种的依据进行排序,一般为:产量、抗病虫害、抗倒性、熟期、品质、抗旱性,产量依然是最为重要选择目标。在西部农民心目中的好品种有:吉单287、吉单109、吉单960、乔峰128、平安169、平安186、银河160、屯玉968、先玉335、泽育19、东源185、迪锋128、农华101、金庆707、鑫鑫1好、祥玉998、利民33、金庆808、金山27、金元680等。

1.4播种

西部农户以单行播种机和双行播种机为主,播种时候采取精量播种,播种时期一般选择在4月末到5月初,大部分农户在“五一”前播种完毕。出苗后由于是精量播种,不需要定苗。一般选择在出苗后进行喷施除草剂。

1.5追肥

少部分农户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大多数农户采用一次追肥的方式,随着中耕机械施入。关于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大多数农户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其结果并不可信,达不到产量要求。一般农户公顷追施尿素300~350公斤,少量农户同时追肥钾肥。

1.6玉米膜下滴灌技术

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主要采用大垄双行、地膜覆盖、滴灌灌溉技术,同时配合采用机械化作业、科学施肥、合理密植、生物防治、化学控制等先进技术,前几年在吉林省西部发展很快,但近几年农民对此项技术的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些农民采用此项技术,并不增产;膜下滴灌并不适合玉米,在水量够用的情况下,用此项技术多此一举;采用膜下滴灌比较费工,不易于管理,影响农民出去打工;滴灌管的质量普遍较差,老鼠很容易咬破滴灌管,也容易被扯断;采用膜下滴灌技术需要架设电线,增加了额外投入。

1.7秸秆处理

对于秸秆处理,大部分农户采用焚烧处理,一部分农民把秸秆作为燃料、饲料。政府虽然对焚烧秸秆行为进行限制,但也有少数农民不遵守。

1.8种植结构的调整

种植结构方面,由于土壤条件的限制,白城地区的农民调整不大,大豆和一些杂粮的产量较低,一般不会调整种植这些作物;改种水田难度较大,而且需要一定的生产技术;松原地区的前郭县和宁江区则调整较大,主要是由于扶余市的规模种植大户前来租地,且全部转种花生, 2015年前郭王府当地玉米种植面积占比在80%~90%,今年预计要降至20%~30%,主要被花生替代。在玉米价格大跌的条件下,农民转种花生的动力较强,据估计2016年花生播种面积将上升至60%以上。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土壤耕层浅,产量不稳定

目前由于人们对耕地的高强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尤其是吉林西部普遍采用小马力拖拉机带动旋耕机灭茬,多年不进行深耕深翻,使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耕层有效土壤数量明显下降。农民很少施有机肥,秸秆基本不还田,造成土壤理化性状趋于恶化,地力下降,影响了玉米根系发育,容易倒伏,玉米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2.2玉米品种问题突出

随着每年审定品种的逐渐增多,吉林西部市面上品种多达几百种,有些品种的质量很难保证。自从种子市场放开后,种子公司大量出现,各个公司为争夺市场都尽可能地培育自己的品种,致使相似品种也很多。通过改良优良品种的两个亲本育种是选育品种的一条捷径,但有些育种者和公司对这些亲本没有进行太多改良,造成亲本的遗传基因与原有的大部分都相同,其组配的杂交种和原有的农艺性状基本相似,很难区分。当地很多品种已经不能适应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机械化作业的新要求,籽粒的成熟度较差,品种增产潜力有限,在栽培技术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品种的增产难度较大。另外,非法的转基因玉米品种也有一定的市场,辽宁省在这方面尤其混乱,吉林省应该引以为诫。

2.3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下降

大部分农民不敢确定玉米价格是否能够回涨,虽然粮食全部销售到粮食贩子手里,但由于价格原因,2015年玉米销售的难度很大。对于玉米的种植前景,农民普遍认为,虽然前景不明朗,但也比种植其他作物强。

2.4玉米病虫害严重

近年来玉米病虫害呈现逐渐加重趋势,主要由于有些品种抗性差,多年的连作使品种的抗性更加降低,病原菌出现生理分化或发生变异;很多玉米品种对玉米螟的抗性差,防治也不及时,化学防治难以进行,致使灌浆期玉米的病虫害呈上升趋势。近几年经常出现的不正常气候也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2.5缺乏适合于西部半干旱地区的玉米生产技术

对于玉米栽培新技术对玉米生产的作用,大部分农民认为作用明显,但也有人认为,新技术不如农民自己的实践经验。造成这种现场的原因,主要是缺乏适合于当地的作用明显的新技术。近些年出现的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由于技术环节过多、管理费时费力而逐渐被农民舍弃。

3吉林省西部玉米生产技术的改进措施

针对吉林省西部玉米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满足玉米生产的技术需求。

3.1改善耕层结构

通过土壤深松、深翻和深耕,加深耕层,通过深松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对雨水的蓄积能力,改善耕层土壤的物理性质。由于深松不需要每年都进行,而是每隔3~4年进行一次,所以不可能每个农户配置深松机械,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协助农机专业户来完成,需要建立示范点来让农民认识其必要性。增施有机肥,提高地力,疏松土壤,是改善耕层结构的另一有效措施。吉林省西部土壤肥力本来就较差,如果不增施有机肥,势必造成土壤板结的日益严重。

3.2选择适宜品种

针对选择当地主推品种问题,需要采用适用当地耕作制度和机械化作业的耐密植、高产稳产、抗逆境,特别是抗非生物胁迫的广适品种;针对玉米品种的多、乱、杂问题,需要通过筛选,确定主导品种,加大种子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需要建立熟化的配套技术,并指导农民使用,建立高产、高效的玉米配套生产技术。

3.3玉米病虫害防治

应培育多抗玉米新品种,现在多数玉米品种抗性往往单一,品种间的差异也很大,一旦某种非抗性的病虫害流行,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应加大对多抗玉米品种的培育。要加强苗期病虫害的防治,一般通过种子包衣来实现,包衣时做到药量充足,包衣充分。在玉米苗期到大喇叭口期病虫害的防治多为化学防治,并且以虫害为主。病害的防治通过采用抗病品种来实现,采用化学防治的效果不大。

3.4迫切需要研究适合半干旱地区新的种植技术

吉林省西部由于降雨量少,土壤结构较差,土壤贫瘠,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要求较高。传统玉米种植方式有春季播前大水漫灌、一条龙坐水种等为主,近些年又引进玉米膜下滴灌技术。但是大水漫灌费水、费时,一条垄坐水种则只能满足播前播后的短期水分需求,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则因为不易于管理而被农民放弃。目前迫切需要适合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地区的种植新技术研发。

作者简介:赵洪祥,博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水肥高效利用。

通讯作者:边少锋,博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玉米高产及旱作节水。

玉米软糖范文第4篇

甘桂桢.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南方农业,2021,15(24):-48.

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容易受所处地理环境及病虫害等影响。采用新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加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强度,能提升玉米质量,增加玉米产量。通过阅读相关文件和实地考察,提出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防治的建议,希望能对提高玉米质量和产量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玉米栽培;新技术;病虫害防治

近年来,我国一直处于稳定、高速发展状态,农业也在不断发展。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而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其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給农民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虽然玉米种植领域一直都在进步[1],但通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技术较落后、玉米病虫害发生率高,玉米种植质量和产量均较低,因此探索科学的玉米栽培技术和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种

种植玉米的第一步是选种,优质的玉米种子不仅具有更高的产量、更好的产出质量,更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和抗病虫能力。因此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一定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选种。要因地制宜地,优良的玉米种不一定在任何地方都适合种植,一定要根据种植环境,分析当地的气候、土壤、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等,选择最适合的玉米品种,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和生产质量[2]。在购买种子时,要对种子的出厂地及生产地进行比对,进行玉米种子出芽率试验,选取最优的玉米品种。

1.2 土地翻整

在播种之前对玉米种植区域进行土地翻整,让土壤中物质的分布更均匀,上一播种表面遗留的营养能进入土壤中,给玉米种子营造更稳定的生长环境。在翻整土地过程中,可以将大颗粒的土壤筛除或碾小,确保土壤颗粒大小合适玉米种子发芽。土地翻整让土壤变得更平整,避免坑坑洼洼的土壤造成水分分布不均,低洼处水分过多造成烂根或者高处的玉米植株吸收不到营养[3]。

1.3 播种

播种之前,需要对种子再进行一遍筛选检查,并使用灭菌剂进行消毒、灭菌,提前对玉米种子进行适当的浸泡、拌种等[4];然后结合当地气候环境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时间;播种时间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播种时,一定要结合当地条件,根据玉米品种,选择最合适的播种时间,以提高玉米种子的萌芽率,提高玉米的整体成活率。对于普通玉米和糯玉米,土层5~10 cm温度稳定在8~10 ℃时,是玉米种植的最佳时间。例如,河南省普通玉米和糯玉米种植的最适合的时间是5月;山东省最合适的种植时间是4月初;东北省最合适的播种时间是谷雨后至5月10日前;湖南春玉米最合适的播种时间4月上中旬,夏玉米是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甜玉米对土壤温度要求较高,要求土壤温度在12 ℃左右,因此种植时间要比普通玉米稍晚。高油玉米子粒灌浆速度较慢,后期温度过低不利于其成熟,因此可以适当地提前播种。

1.4 种植密度合理

播种时,需要设置合理的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为玉米植株生长提供有利条件,例如,能够使玉米生长获得充足的阳光照射,增加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等。合适的间距也能有效避免作物叶面之间相互影响,避免周围发病植株对健康植株产生影响等[5]。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农田产量和玉米类型进行更改,例如667 m2产量400~500 kg的中产田,平展型玉米杂交种适宜密度每667 m2为3 000株左右;紧凑型杂交种每667 m2为4 000株左右。

1.5 强化田间管理

玉米的田间管理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优良高效的玉米田间管理可以保障玉米生长的优良环境,在病虫害出现时可以及时发现。定期观察玉米植株的生长状况,按时间进行详细记录,并做好查苗、补苗及清除多余的苗株等工作[6],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应及时清除部分发育不良的玉米植株及出现病虫症状的病株。

采用循序渐进的除草、施肥方式。土壤给玉米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要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必须要提高土壤的质量,进行合理施肥。目前,最普遍的施肥方法是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但施肥时不能一次性投入过多,否则不仅不利于玉米生长还会对土壤造成损害。因此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施肥[7];施肥量应由玉米不同时期的生长情况及对肥料的需求量决定;施肥最合适的时间是玉米长出5~7片叶的时候,施肥以氮肥为主,每667 m2使用尿素15 kg、硫酸锌1~2 kg搅拌均匀后穴施;肥料尽量选用复合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堆肥或者复合肥搭配适量尿素和粪水。

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为了避免杂草与玉米竞争营养物质,要及时清除杂草,给玉米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玉米除草一般情况是播种后出苗前,或者出苗后早期除草;通过喷洒除草剂除草,最合适的时间是18:00左右;在除草过程中选择科学、高效、对环境无污染的除草剂,结合当地杂草种类,选择性价比最高的除草剂[8]。

灌溉对玉米生长也十分重要,不同地区需采取不同的灌水或排水措施来调节,以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玉米灌溉多以拔节期和灌浆期为宜。

2 玉米栽培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

2.1 病害的分类与防治措施

2.1.1 黑粉病

黑粉病,又称玉米瘤。种子和土壤中携带病菌是导致玉米发生黑粉病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母本的花期过早、柱头在外界展露的时间过长、扬花期遇见阴雨天等。防治黑粉病首先应从选种入手,选抗黑粉病性能更强的玉米品种,在拌种时加入粉锈宁40%福美双等药剂;此外,应做好亲本种子杀菌处理,合理安排播期和调节扬花期,清理残留的秸秆,减少玉米生长环境中存在的病菌。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科学的喷施药物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1.2 大斑病

大斑病又称条斑病、枯叶病或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防治玉米大斑病要从预选种子入手,选择具备抗大斑病性能的种子;生长过程中要分期多次检查玉米植株的叶片情况[9],一旦出现玉米大斑病的症状,必须立即清除植株病叶,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药防治,避免大斑病传染蔓延;轮播也能减少病菌的出现;越早播种越能减缓玉米大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2.2 虫害的分类与防治措施

2.2.1 蚜蟲

玉米蚜虫分布广泛,尤其是在温带地区。蚜虫是为害玉米产量的主要虫害之一。玉米蚜虫靠玉米叶片和枝干为食,有着破坏性大、繁殖力强等特点,通常集中吞食新叶。蚜虫为害后玉米会出现局部枯斑的现象,蚜虫啃食玉米,轻则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重则直接导致玉米植株死亡或减产。防治蚜虫的第一步是用药物进行防治,通过吡虫啉和噻虫嗪等农药抑制蚜虫的扩散;也可采用麦棵套种玉米栽培法提前10~15 d播种,避开蚜虫繁殖盛期;最推荐的防治方法是生物防治法,其对生态环境无污染,能够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保持播种地生态的平衡。

2.2.2 玉米螟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是玉米生长中较为常见的一类虫害。玉米螟出现早,一年可以发生7代。玉米螟啃食玉米茎秆,会造成玉米茎秆上出现孔洞,严重影响玉米品质。生物防治方面可以通过引入玉米螟的天敌,如瓢虫、寄生蝇和赤眼蜂等进行防治;物理防治则是从源头处消除虫害,在越冬之前就将玉米螟虫卵清除干净;化学防治则针对玉米螟出现的早期,将40%辛硫磷乳油配成0.3%颗粒剂,在喇叭口内投入药剂。

3 利用机械化技术提高产量

在现代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玉米种植技术也要与时俱进。要增加机械的投入使用,增强自动化程度。机械化种植技术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提高玉米的种植速度。现代机械化种植能解放农民的时间,并且机械种植在雨天等环境下依然能开展工作,拥有更大的优势。随着土地的合并,机械化种植也更适合大面积的种植,方便整体作业,能给玉米种植带来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消耗,提高玉米生产总值和农民经济水平。

4 结语

玉米栽培新技术在部分地区的发展、应用水平较低,而传统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玉米种植行业的需求。因此玉米种植行业一定要积极采用创新的、科学的、有效的栽培方法和病虫害防治方法,来提高玉米产量,促进农业进一步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安延河.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7):179.

[2] 李宝光.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新农业,2020(11):14-15.

[3] 刘波,胡春梅.新时期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7-89.

[4] 李超.新时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14):34.

[5] 朱庆杰.新时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7):20.

[6] 冯燕燕.优质玉米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195.

[7] 宋宪.关于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J].农家参谋,2020(5):52.

[8] 李忠波.浅析优质玉米高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子科技,2020(3):30-33.

[9] 赵建军.浅析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家参谋,2020(4):71.

(责任编辑:赵中正)

玉米软糖范文第5篇

我场是江苏大华种业制种玉米繁育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玉米制种实践,逐步总结出一套完好的制种技巧,单产由原来的150kg/667m2逐步上升到350kg左右,其中高产品种高产田块单产打破500kg,总结多年来制种的成功经验主要应节制十项关键技巧。1选择中高肥力田块是制种玉米获得高产的荃础

制种田选择地势较高且平整、排灌便捷、肥力较好的脱盐旱作茬口,能做到一水全苗,快发稳长,以充分发挥增产潜力。2确保隔离区是保证纯度的前提

不同品种制种空间隔离不得少于500m,隔离区内更不能种植其它玉米,以防异品种间串粉混杂。

3威严错期播种、确保花期相遇

提高授粉巩固率是制种玉米高产的关键。新引、新育品种要采取先花期实验、示范、再推广的三步走方法,不同的品种采取不同的父母本播期间隔。为提高保险系数,常规生产通常采取两期父本播种,一期父本为主要相遇期占父本总数的70%,二期为辅助相遇期占父本总数的30l;对个别父本花期较短品种,可采取三期父本,确保花期相遇。

4适期播种

采取地膜覆盖于3月底可进行播种,恰当早播可有效避开7月中下旬的高温多雨气象,有利于提高父本花粉的活性,提高受精率,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长粒重。

5合理密植

通常自交系长势弱,双穗率低,单株生产潜力差,只有合理密植充分发挥集体的生产潜力,能力提高制种产量。通常品种采取父母本1:7的配比,父本密度为700—800株/667m2,母本密度为5500—6500株/667m2,以密取胜。

6合理运筹肥水

玉米需肥量较大,高产恳求一生需投入纯N25kg/667m2,P2O514kg/667m2。通常采取两促施肥法,氮肥施用基肥占40%、穗肥占40%、拔节平衡肥、粒肥各占10%;磷肥80%作基肥投入,20%作穗肥施入。留意肥水联结施用,尤其是灌好孕穗水,有利于防高温,减少小花退化,提高巩固率。同时要留意中后期叶面喷肥,667m2用磷酸二氢钾200—250g+丰收灵(素)15ml,连喷2—3次,可显然增长粒重,提高产量。

7彻底去杂去雄、确保田间纯度

在苗期至抽雄前要分2—3次彻底消除田间杂株及阴脚苗,当全田母本有30%左右打苞时恳求带1—2叶彻底去雄,可促其早吐丝2—3天,有利于调节花期,同时可减少无效营养耗费,促营养向籽粒转移,增长粒重。为有效避免父本收获时混杂,采取授粉后彻底消除父本的方法,提高杂交种纯度,并可改良通风透光条件;如要减少父本的产量丧失,可采取先收父本后收母本的方法,确保纯度。

8人工与化调相联结,确保授粉率

针对我场

7、8月份易受台风侵袭易倒伏减产的特点,采取在制种玉米穗分化末期在母本上喷用玉米茁壮素20m1/667m2(兑水20kg)叶面喷施,有降高、壮杆防倒及显然提高授粉率的作用。同时要针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品种采取不同的人工辅助授粉办法可有效提高产量。如授粉期遇连阴雨或父本较矮品种,可于上午8:00—11:00采取弥雾机吹粉或绳子拉粉的方法,增长授粉机率,对母本苞叶过长及口紧的品种或母本花期比父本晚时,采取母本剪苞叶的方法,通常剪去苞叶顶部23crn,使叶丝整齐利于授粉。

9防病治虫

玉米软糖范文第6篇

地区保护性耕作问题和南方地区水稻机械化问题,可以说在这两个问题上,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从技术上、推广方法上、工作措施上研究得比较透彻,然而,对玉米机械化收获问题有必要深入探讨,下面谈点个人的看法,供大家交流。

一、提高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是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

玉米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仅次于水稻,常年种植面积接近4亿亩,产量将近3000亿斤。2005年,我国玉米种植超过15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11个,超过3000万亩的省有吉林、山东、河北、河南和黑龙江5个省。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趋势看,今后玉米发展的势头仍然看好,面积可能还会逐步增加。目前全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水平比较高,而机收水平却在2%左右。机收面积最大的是山东,今年能达到600万亩以上;其次是河北,可能达到200~300万亩,其他省的机收量都很小。玉米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经成为北方地区农民最繁重的体力劳动。一是劳动强度大,人工收获玉米劳动强度大,农民劳作很辛苦,亟盼改变生产条件。二是用工多,成本高。人工收获一亩玉米(摘穗带砍运秸秆)至少需要5个工日,在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地方,一些农户只有请雇工,目前农村劳动力一个工日最少也要20元钱,这样,一亩玉米的收获成本最少在100元以上。如果不雇工,而由在外务工的农民返乡收玉米,来往的路费和误工的损失加起来,成本更高。三是造成严重的污染。有不少地方农民为了省事,将玉米秸秆一把火烧掉,造成环境污染。

目前,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农忙季节主要靠人畜力作业已难以满足抢种、抢收的要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也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

二、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滞后于需求

多年来,全国农机科研部门、相关企业根据玉米生产的特点和农艺要求,进行了玉米收获机的研制开发和消化吸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发展速度一直比较慢。近几年,在市场的拉动和政府部门的扶持推动下,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批产品相继投放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产品,基本上没有,这些产品还处于熟化的过程中。许多技术参数还需要优化,生产工艺和工装设备还需要加快改造。

多年来,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难以实现根本的突破,既有客观上的难度,又有主观上的原因。客观上,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差异很大。在种植方式上,各地种植玉米的行距从30厘米到90厘米不等,还有一些地方采用宽窄行种植和套种。如黄淮海地区以平作为主,东北、西北地区以垄作为主,亩产量从700斤到1600斤;在收获要求上,不同地区的农民对农时季节的要求也不一样,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农时要求紧,玉米成熟后必须尽快收获并种植下茬作物,这时玉米秸秆含水率较高,收获方式只能以摘穗为主。东北、西北种一茬地区,如果天气好、立秋晚,玉米要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进行风干,以减少收获后的晾晒压力,若过早收回来,水分太高容易霉变。农民希望收获时,能够实现摘穗、剥皮、脱粒等功能。但从玉米机械化收获的要求看,如果玉米在地里生长时间过长,玉米穗下垂很多,秸秆变黄,韧性增强,这种情况下进行机械收获,掉穗损失比较大,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由于各地种植制度和收获习惯上的多样化,客观上带来了玉米收获机械研发上的难度。一些研究人员和厂家,都希望设计出一种通用机型,主观上,可能是设计思想走入误区。满足不同地区的种植和收获要求,但实际上做不到,从而在技术路线上走了弯路。

三、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要瞄准具体的目标市场

在玉米收获机械设计的技术路线上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考虑,需要各个企业去探讨。我认为,在我国玉米种植制度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况下,指望研发一种机型满足不同地区的农艺要求可能是做不到的,即便是研发出来,技术参数也难以达到最优化,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在哪类地区都不好用。比较现实的选择是要瞄准特定的目标市场进行开发设计。企业在设计玉米收获机械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这是为哪个地区设计的,把目标市场确定了,机型就好设计了。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比如黄淮海地区,玉米种植制度和农民的收获要求是基本相近的。主要的农艺特点就是:行距450~600毫米、平作、产量700~1000斤、机械收获中实现摘穗和秸秆粉碎(还田或回收)。如果把这个市场理念定下来,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就基本上出来了。既然为黄淮海地区设计的机型就不要考虑拿到东北地区使用。

农机农艺相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一种机械适合当地主流农艺要求投入市场后,如果性能优良,使用过程中既省力又节本增效,一部分农民就会积极选用。而另一部分由于种植制度不适合使用机械,农民又想使用机械作业,第二年就会主动调整种植制度,以适合机械作业的要求。这样推动下去,就会逐步形成农机农艺相协调配合的技术体系,农艺制度和农机技术要求就基本吻合了。农机与农艺需要一个相互促进、相互结合、相互适应的过程。有人建议,能不能由政府出面要求农民按照一种模式去种植,这是不大可能的。因为,农民是生产的主体,他们有充分的生产自主权,我们不能强迫农民,只能引导农民,我们引导的前提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农机与农艺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在引导农民采用的过程中,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四、研发、推广玉米收获机械的重点和方法问题

一、研发的重点问题。当前,应首先加快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的熟化定型。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和自走式以及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相比较,在技术上更成熟一些,也更适合当前农民的购买能力。现在背负机还需要从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是加快技术的优化。背负机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已经相对稳定,但各技术参数间的匹配可能不是最科学的,近几年,不少企业不断地进行小试和中试,获得了大量数据和用户信息,在这个基础上,应该尽快优化各部位的技术参数,实现产品定型。另一个方面,企业要加大改造工艺工装的力度。我到几个厂家看过,总体上玉米收获机械还是“土”办法生产出来的,生产三两百台还凑合,生产三两千台就难以应付。真正上工装、上工艺、上流水线的企业不多,这种状况下生产出来的产品技术质量差异比较大,也无法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要加大自走式和其他兼用型玉米收获机械研发试制的力度,进行适当的技术储备。

第二,推广的重点问题。在玉米收获机械推广上,现阶段仍然要以背负式为主,兼顾自走式和其他机型。背负式机型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我们推广给农民的机型应该是相对成熟的。从农民的购买能力来看,有了主机的农民,只要再花两三万元,就可以买一套背负式机,可以实现一机多用。现在的三行自走机,少说也得10万元以上,农民一下子掏10多万,难度比较大,同时自走机仍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如果从地区考虑,应该以黄淮海为主,逐步向外扩张,因为目前生产的背负式机主要是针对黄淮海地区生产特征设计的,自走机可能主要面向东北、西北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种植规模大的农场。现在玉米机械化收获总体上已经到了从局部市场向更大市场推广的阶段,当前农民的积极性较高,各级政府的要求也很迫切,主要问题是缺乏合适的机型。

第三,推进的方法问题。对一些基本成熟的、性能可靠的机型,在一部分地区实施补贴政策,拉动快速发展。前些年,玉米收割机一直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农民需要,找不到合适的机型;从企业的角度看,有了比较好的机型,但不知道卖给谁去,能卖多少,企业也不敢盲目扩大规模。农民找不到需要的机型,企业找不到推广的对象。从2005年开始,我们尝试工作方法的创新,探索用政策营造市场,靠市场拉动发展的办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山东和河北,优先搞试点,将中央购机补贴重点用于补贴玉米收获机,推动了山东、河北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通过政策的引导,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激励农民购买,这样,给企业营造一个市场,企业的产品就能卖得出去,企业赚了钱,也就有能力加大研发的力度,加大规模生产,加大自身改造的力度,慢慢地就形成了良性循环,滚动发展。实施购机补贴的前提是机械性能必须过关,虽然购机补贴对农民来说是少拿了一些钱,但农民还是要拿出大部分,如果机械性能不过关,就会坑害农民。享受补贴的机具必须是负责任的企业生产的,农民在使用中有什么问题企业能够立即解决,所以我们在补贴政策上是慎之又慎。2006年不少省要求使用中央资金补贴玉米收获机械,经反复商量,我们没有开这个口子,目前只有山东和河北作为补贴试点。2007年是继续维持两个省还是扩到三个或者五个省,这取决于机型是否可靠、过关;企业上规模以后,售后服务、安装调试这些问题是否能够跟得上。如果跟不上,就会事与愿违。

五、玉米收获机械的标准化问题 目前,玉米收获机械有两个标准化的问题很突出。一是生产的标准化问题。现在各个玉米收获机械生产企业在设计和生产中考虑通用性不够,不同企业生产的玉米收获机械,工作部件和零备件的互换性很低,售后维修服务和零备件供应成本高,难度大,时间长。二是装配的标准化问题。不同的主机和不同生产企业的玉米收获机械由于缺乏一套装配标准,玉米收获机械在向拖拉机“背负”时,安装困难,甚至会对拖拉机某些连接件造成损坏,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这些标准化的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制约背负式玉米收获机械的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搭建一个平台,将主要的玉米收获机械厂家、主机生产厂家以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专家组织起来,制定相应的行业技术标准,推动标准化问题的解决。

六、要加强对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宣传

上一篇:扶贫先进集体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icu实习自我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