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

2024-03-09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1篇

(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A.(assessment+airway) 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

(一)~

(五)项。

B.(breathing) 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

(六)项。

C.(circulation) 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

(七)、

(八)两项。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 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 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CPR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

急救步骤

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 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

心肺复苏术

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

心肺复苏术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

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

心肺复苏术培训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双人徒手操作

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15: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儿童心肺复苏操作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婴儿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1~2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编辑本段方法介绍

概述

心脏由

紧急现场心肺复苏术

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复苏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有节律的吹气。吹气时,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条件,在维持口对口吹气的同时,赶紧准备气管内插管,接上麻醉机或呼吸机,使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胸外按压

心脏按压分胸外按压和开胸按压两种。过去多作开胸心脏按压,近年来则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在胸外按压不见好转时才改用开胸心脏按压。在胸部严重外伤,发生心脏停搏时,宜作胸内心脏按压,以便同时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内损伤。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时,可立即进行胸内按压。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发生停搏时,则立即切开横膈作胸内心脏按压。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图1]。小儿胸壁软,活动度更大,应适当减轻挤压力量,仅用一只手掌,甚至几个手指即可,但每分钟挤压次数可增至100次。按压有效时,颈动脉或股动脉应能触及挤压时的搏动,病人面色好转,瞳孔缩小,血压重新听到,甚至恢复自主呼吸。只要按压有效,即应继续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心内药物注射(见开胸按压术)。

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可用胸外去颤器去除(简称去颤)。即将两个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盐水纱布包裹)后,分别紧压在心前区和后胸左肩胛下区,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后胸电极板有时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图2]。

(2)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2篇

一、单选题

1.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

)

A、

你给小孩做2分钟心肺复苏后

B、

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

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

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心脏按压以前

答案:A

2.新标准成人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次/分钟。

A.60-80

B.不低于100次

C.100-120

D.70-90

答案:C

3.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单或双人复苏时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

)

A

30:2;

B

15:2;

C

30:1;

D

15:1

答案:A

4.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头偏向一侧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答案:B

5.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的深度为:

(

)

A

至少胸廓前后径的一半;

B

至少3cm;C

至少5cm;D

5cm--6cm

答案:D

6.在成人心肺复苏中,潮气量大小为:

(

)

A

500-600ml;

B

600-700ml;

C

400-500ml;

D

800-1000ml

答案:D

7.

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为:

(

)

A

仰头举颏法;B

双手推举下颌法;

C

托颏法;

D

环状软骨压迫法

答案:A

8.

2015心肺复苏指南中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个环节是(

)

A、早期心肺复苏

B、及时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答案:B

9.在现场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以用(

)作为止血带。

A.电线

B.细绳

C.4-5厘米宽的布带

D.铁丝

答案:C

10.常温下心搏停止几秒后可出现昏厥和抽搐症状:(

)

A

3S

B

5-8S

C

10-15S

D

20-30S

答案:C

二、多选题:

1.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患者胸部无起伏,可能原因是(

)。

A.头部未放正,气道道未打开

B.未捏紧患者鼻孔

C.吹气量不足

D.气道内有异物

答案:ABCD

2.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是:(

)。

A.救生呼吸

B.开放气道

C.人工循环

D.再判断

答案:CBAD

3.能引起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险因素有:(

)。

A.触电

B.烧伤

C.溺水

D.外伤

答案:ABCD

三、填空:

1.触电急救的“八字原则”是:(

)、(

)、(

)、(

)。

答案: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2.胸外按压时要尽量减少中断,如中断应尽量少于多少时间(

)

秒?五个回合为一个周期,条件允许时每(

)min转换一次。

答案:10、2

3.

心肺复苏程序重大变化,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心肺复苏程序从(

)更改为(

)。

答案:

ABC、CAB

4.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是:(

)、(

)、(

)。

答案:开放气道、口对口(鼻)人工呼吸、胸外按压

5.发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在(

)抢救。

答案:现场就地

6.

在触电者(

)之前,救护人员不准(

)伤员。

答案:未脱离电源、直接用手触及

7.疑有颈椎骨折时,在伤员平卧后,用(

)放置头部两侧,使头部固定不动。

答案:沙土袋

8.腰椎骨折应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

)一同进行固定预防瘫痪。

答案:腰椎躯干及两侧下肢

9.

腰椎骨折搬动时应数人合作,保持(

),不能(

)。

答案:平稳、扭曲

10.如果上肢扎上了止血带,每(

)分钟必须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分钟。

答案:60、1-2

11.

如果下肢扎上了止血带,每(

)分钟必须放松一次,每次放松(

)分钟。

答案:80、1-2

四、判断题

1.某人换灯泡时发生触电,帮助其脱离电源的最好办法是拉开拉线开关。(

)

答案:X

2.现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患者开始抢救的时间。(

)

答案:对

3.判断患者有无脉搏的可靠简便的方法是迅速测试颈动脉有无搏动。(

)

答案:对

4.肢体骨折的固定,必须包括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方能达到固定目的。(

)

答案:对

5.开放性骨折时,不能将外露的骨片送回伤口内。(

)

答案:对

6.颈椎骨折时,开放气道可以用仰头抬颏法。(

)

答案:X

7.现场发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应立即送医院。(

)

答案:X

8.对心跳骤停的患者,可以进行心前区扣击1—2次。(

)

答案:对

9.对触电者施行急救时,必须先切断电源。(

)

答案:对

10.对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实施心肺复苏30分钟无效,可以放弃现场急救。(

)

答案:错

11.急救成功的条件是动作快,操作正确。(

)

答案:对

12.现场工作人员都应该定期进行紧急救护法培训。(

)

答案:对

13.触电急救必须分秒必争,立即就地迅速用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

)

答案:对

14.腰椎骨折患者要两个人搬运。(

)

答案:错

15.

紧急救护培训是电力行业安全教育必修内容之一。(

)

答案:对

16.进行胸外按压时,施救者的两手手指必须紧贴在患者胸壁上。(

)

答案:错

17.发现有人触电时,为使触电者与导电体解脱,施救者最好用一只手进行。(

)

答案:对

五、简答题

1.

简述脱离低压电源的方法有哪些?

答:拉:就近拉闸断电;切:切断电源线;挑:挑开导线;拽:拽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垫:在触电者身体的下方垫上绝缘物体

2.简述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答:1、颈动脉(大动脉)搏动恢复

2、自主呼吸恢复

3、散大瞳孔缩小

4、唇甲由紫绀转为红

5、意识丧失转为清晰

3.

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1、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确定病人已死亡

3、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检查病人仍无反应,无呼吸、脉搏,瞳孔无回缩

4、环境安全危及施救者

心肺复苏试题

科室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1.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E

)

A.首先必须畅通气道

B.吹气时不要按压胸廓C.吹气时捏紧病人鼻孔

D.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30:2

E.按压频率成人8~10次/min

2.以下关于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

A.下压比向上放松的时间长一倍

B.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

C.按压部位的定位先确定胸骨下切迹

D.按压频率为100次/min

E.按压与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骨定位点

3.判断有无脉搏,下列正确的是(

B

)

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B.触摸颈动脉时,不要用力过大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

s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4.进行环甲膜穿刺时,患者应取(

A

)

A.仰卧位,颈下垫枕,头后仰B.侧卧位C.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D.头前屈E.仰卧头前伸位

5.病人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是(

C

)

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6.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C

)

A.病人仰卧背部垫板

B.急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

C.

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D.使胸骨下陷4~5cm

E.按压要有节律,每分钟100次

7.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

D

)

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8.判断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是否有效,首先观察(

D

)

A.口唇紫绀是否改善

B.瞳孔是否缩小

C.吹气时阻力大小

D.病人胸廓是否起伏

E.剑突下隆起

9.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是(

D

)

A.剑突下B.胸骨左旁第四肋间

C.左锁骨中线第四肋间

D.胸骨中下1/3交界处

E.胸骨中上1/3交界处

10.胸外心脏按压时,每分钟按压次数为(

C

)

A.50次

B.80次

C.100次

D.120次

E.130次

11.口对口通气时,病人吸人气体氧浓度约为(

D

)

A.20%

B.25%

C.30%

D.16%

E.75%

12.简易人工呼吸器1次可挤压人肺的空气量为(

C

)

A.

100~200ml

B.300~400mlC.

500~1000ml

D.

1200~1500ml

E.1800~2000ml

13.手法开放气道时,应给患者(

A

)

A.

仰卧位

B.头高足低位

C.头低足高位

D.侧卧位

E.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14.手法开放气道时,非专业急救者打开患者气道常使用的方法是(

E

)

A.

仰头举颏法

B.双手推举下颏法

C.头部前屈法

D.举头抬颈法

E.仰头(面)抬颈法

15.怀疑患者颈椎脊髓损伤时,专业救护者打开患者气道应使用的方法是(

C

)

A.仰头举颏法B.举头抬颈法C.双手推举(托)下颌法

D.头部前屈法E.仰头(面)抬颈法

16.给外伤患者实施包扎前先要评估病人,评估的内容不包括(

C

)

A.患者病情、心理状态B.创面部位、面积、深度,有无骨折及血管损伤

C.包扎方法

D.

受伤场所、原因

E.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17.为外伤患者实施包扎时要告知的内容哪项不对(

E

)

A.包扎的目的

B.包扎的方法及操作可能带来的不适

C.合作的方法

D.包扎后的护理要点

E.费用

18.螺旋法包扎,绷带倾斜向上缠绕,后圈覆盖前圈的(

E

)

A.1/3~3/4

B.1/3~2/3

C.1/2~2/3

D.1/3~1/4

E.1/3~1/2

19.关于外伤患者的处理,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可疑厌氧菌感染者立即包扎B.休克者取去枕仰卧位

C.出血量多、病情危重时备急救药物D.条件受限时可就地取材

E.尽量按无菌要求清洗伤口

20.正常情况下气管插管的尖端位于气管隆突(

B

)

A.下2~3cmB.上2~3cmC.下4~5cmD.上4~5cmE.下1~2cm

21.进行气管插管时,当导管超过声门多少时应拔除管芯:

B

A.0.5cm

B.1cm

C.1.5cm

D.2cm

E.3cm

22.成人气管插管高容量低压气囊注气量一般为(

C

)

A.3~5ml

B.5~8ml

C.8~10mlD.10~12ml

E.12~15ml

23.气管插管低张气囊一般多长时间放气一次(

D

)

A.30min~1h

B.1~2h

C.2~3h

D.4~6hE.7~8h

24.经口气管插管时,一放置牙垫的位置是(

A

)

A.上、下臼齿之间

B.上、下门齿之间C.上、下智齿之间

D.上、下第三牙齿之间E.上、下第四牙齿之间

25.使用止血带止血时,应注意(

B

)

A.扎止血带时间不宜>2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B.扎止血带时间不宜>1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C.扎止血带时间不宜>lh,每30min松带一次,间歇30min~lh

D.扎止血带时间不宜>30min,每1h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E.扎止血带时间不宜>2h,每1h松带一次,间歇30s~lmin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3篇

A:患者的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

B: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步骤一:意识判断和打开气道。(1)意识判断:当发现一个到底的患者,首先必须判断其

是否失去知觉。有以下几种方法:喊话并排其肩膀;呼救(请现场的人或附近的人协助抢

救,打120急救电话或通知就近的医疗单位);患者体位(当患者呈俯卧状态时,应先将

患者双手上举,再将外侧(远离抢救者侧)下肢膝盖弯曲后驾在内侧(靠近抢救者侧)肢体

上,然后一手护着患者的颈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的胸部,小心、平稳、慢慢地将患者转为

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另一个方法是先将患者内侧下肢交叉在外侧肢体上, 再将外侧上肢抬肩伸直靠于头侧,一手绕过患者内侧的上肢托肩,另一手置于患者髋关节

处,将其整个地翻为仰卧位,并将其双上肢放在躯干两旁。)

(2)打开气道:患者心跳呼吸停止、意识丧失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

舌根后坠而堵塞呼吸道,造成呼吸阻塞。在进行口对口吹气前,必须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 畅。

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仰头抬颌法;操作者站或跪在患者一侧,一手置患者前额上稍用力后压,另一手用食指置于

患者下颌下沿处,将颌部向上向前抬起,使患者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再通过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三种方法检查出患者是否有自主呼吸。如无呼吸应该立即进行口对口吹气。

.

.

. .

步骤二:人工呼吸 .

口对口吹气是向患者提供空气的有效方法。操作者置于患者前额的手在不移动的情况下,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以免吹入的气体外溢,深吸一口气,尽力张嘴并紧贴患者的嘴,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状态,以中等力量,1~1.5秒的速度向患者口中吹入约为800毫升的空气,吹至患者胸廓上升。吹气后操作者即抬头侧离一边,捏鼻的手同时松开,以利于患者呼气。如此以12分/分钟的频率反复进行,直到患者有自主呼吸为止。 .

. .

步骤三:人工循环 .

人工循环是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形成胸腔内外压差,维持血液循环动力,并将人工呼吸后带有氧气的血液供给脑部及心脏以维持生命。方法如下: .

(1)判断患者有无脉搏。操作者跪于患者一侧,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位,另一手以食指和中指尖置于喉结上,然后滑向颈肌(胸锁乳突肌)旁的凹陷处,触摸颈动脉。如果没有搏动,表示心脏已经停止跳动,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

(2)胸外心脏按压。 .

第一步:确定正确的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先找到肋弓下缘,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肋骨下缘向上摸至两侧肋缘于胸骨连接处的切痕迹,以食指和中指放于该切迹上,将另一只手的掌根部放于横指旁,再将第一只手叠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扣起,手指离开胸壁。 .

第二步:施行按压。操作者前倾上身,双肩位于患者胸部上方正中位置,双臂与患者的胸骨垂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使胸骨下陷4-5厘米,按压和放松的力量和时间必须均匀、有规律,不能猛压、猛松。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按压处。按压的频率为80-100次/分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次数比率为:单人复苏15:2,双人复苏5:1.。 .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4篇

活动背景及意义:

2007年著名相声演员马季、侯耀文的突然离世,让“心脏骤停”、“心源性猝死”跳进了“健康杀手”的目录,也让公众对心脏停搏、呼吸骤停到了警觉的状态。研究结果表示我国每年有54万人心脏骤停猝死,全球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患者超过了乳腺癌,超过了肺癌,平均每天超过一千人因为心脏骤停而死亡。据统计90%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以外,猝死病人绝大多数部分死于心源性心脏病,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却只有短短的4分钟,遗憾的是,第一目击者往往只会拨打120急救电话,而不是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导致错过4分钟的黄金抢救期,很多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而失去了生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突发事件逐年增多,因而急救知识(方法)的普及显得刻不容缓。从上世纪90年代起,国际上已经普及“第一生命链”的救护理念,特殊行业乃至公众都应掌握心肺复苏技术(CPR),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大多数公众都不知道心肺复苏技术如何进行,眼睁睁在等待急救车来的过程中看着病人死亡。资料显示,美国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已经在全体公民中开展了心肺复苏术的教育,现在美国院外心脏复苏急救的成功率更是高达60%-70%;北欧国家也达到30%,挪威在1965年就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操作术放入学校课程中;日本消防厅每年举行急救知识讲座,听众均达到40万;德国则把是否掌握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作为驾驶员获得驾驶执照的依据之一。而在我国,目前心肺复苏的公众培训很不足,大众心肺复苏技术普及率不到1%,院外心脏复苏急救的成功率在5%以下,有些地方甚至接近0!

本次培训体验活动将在户外(上林坊步行街广场)举行,我们拟通过组织100位志愿者进行现场讲解、边看视频边操作练习等方式,普及急救知识,活动以“扬急救之帆 护生命之航”为传播主题,向社会民众传递“携手参与 帮扶 关爱”这一公益理念。

活动目标:

受益群体/事宜:志愿者

预期成果:学习一些基础的心肺复苏知识,,为大范围内普及心肺复苏等基础急救知识做铺垫。

受益群体/事宜:社会阶层

预期成果:引起社会阶层的关注并得到支持,最终形成“汇聚力量 传播健康”的烽火燎原之势 ,向大众普及急救知识。

招募电话:63046015,也可直接微博私信“慈溪卫校”报名(姓名、手机)

活动地点:上林坊步行街广场

活动时间:5月17日,9:00-11:00(暂定,天气原因,改为5月18日) 活动内容:百人心肺复苏培训体验(美国心脏协会拯救心脏(公众版)培训课程)

培训团队:美国心脏协会-慈溪市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负责此次活动的具体实施,慈溪市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为美国心脏协会指定的国际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拥有基础生命支持培训导师11人,高级生命支持培训导师9人。

活动事宜:

1、物品准备(配合广告/婚庆公司):

遮阳棚、模拟人、地毯、照相机、电池、宣传单、急救手册、桌椅、音响话筒等;

2、宣传和招募方式:通过微博及网站进行宣传,志愿者招募:微博/团委/义工组织/志愿者组织

3、人员分工:

示范组:心血管急救培训导师及优秀学员,场地指导;

礼仪组:发放急救手册、引导大家来参与活动;

协调组: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及各组工作的协调;

宣传组:通过拍照、录音、小采访等方式记录整个活动实况,作为项目后期宣传的材料;

后勤组:负责现场的布置,器材的安放及维护和现场清洁;

4、实施步骤:

1)与实施地点的相关部门做好沟通,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青春城管);

2)到达指定地点,布置好场地,准备好器材;

3)在场内地毯上放置人体模型,由讲解者带动大家进行边看视频边练习心肺复苏;

5、活动现场注意事项:

1)所有团队成员必须准时到场,不允许迟到早退,有特殊情况必须提前向负责人说明,便于工作安排;

2)注意团队形象,禁止在活动现场抽烟、追逐、嬉戏打闹;

3)注意维护活动现场卫生;

4)注意保护展板、图片、宣传资料和活动器材的完整性;

5)细致耐心地解答大家的问题,注意礼貌用语,善始善终;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5篇

为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能力的成功率,医教科组织于2014年11月02日在宿舍楼地下室、示教室给全体临床医生、医技科室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本次参加培训人员应到134人、实到88,病假1人、进修4人、培训率92%。 xx县人民医院医教科

2014年11月02日篇二: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技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我院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在三楼会议室给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

这堂课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

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篇三:医疗技能心肺复苏竞赛总结分析 xxxxxxxxxxxxxxxx医院 心肺复苏技能竞赛总结

为加强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

的抢救能力及抢救成功率,根据区卫生局《关于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确保亚运医疗安全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我院?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之开展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计划安排,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医务科组织全院医务人员举办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科室及卫生站积极响应

我院十分重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工作,院领导密切关注竞赛工

作的进展,适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卫生站站长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理论及操作培训,鼓励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加竞赛活动。医院从人、才、物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保证了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竞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及掌握

2010年11月份,医务科先后举办了三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训对象为全院医务人员,培训内容从《2005心肺复苏指南》到《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重点为《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特别是针对两个指南的区别,医务科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理论竞赛结束之后,医务科于2011年1月3日再一次针对《2010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相关知识及理论竞赛试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进一步强化了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技术的了解及掌握。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共有134人次。

三、全院医务人员踊跃报名参加竞赛活动

各科室及卫生站医务人员在科主任、护士长及站长的组织下,踊跃

报名参加竞赛活动。截止2010年12月20日,全院共有38名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特别是妇产科,报名人数达到了17人,玉树社区卫生服务站也是全员报名参加竞赛。38名参赛者中,单人组24人,双人组14人。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及进行操作训练,为心肺复苏竞赛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理论考核与操作考试公开、公平、公正

根据我院?2010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之开展心肺复苏操作

技能竞赛实施方案?的进度安排,医务科于2010年12月28日进行了理论知识竞赛。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试卷分为a、b卷,两人之间试卷交错,参赛者在一小时之内完成试卷,医务科长李永新及办公室主任黄恺监考。考试完毕,由医务科助理徐丽按照标准答案阅卷。2011年1月13日及14日两天下午,组织了心肺复苏技能竞赛,医务科长李永新及总护士长许荷丽担任评委,按照?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考核评价标准?,现场考核,现场评分,取平均分值进行汇总。整个竞赛过程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大家监督。

五、竞赛结果

根据理论考核和操作竞赛成绩(见附件),评出获奖名单如下: 单人组:一等奖:尹秀英(奖金200元); 二等奖:冯志敏(奖金100元); 三等奖:曾晓燕(奖金50元)。

双人组:一等奖:李艳芳、郑 英(奖金300元); 二等奖:张贵娟、温晒红(奖金200元); 三等奖:郑凌波、曹演明(奖金100元)。 组织奖:妇产科(奖金500元)。

六、存在问题及现状点评

本次竞赛活动,充分体现了我院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方面的应急处

理能力,也体现了我院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本次竞赛活动虽然圆满完成,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人深思。虽然我院共有医务人员接近100名,但报名参加竞赛活动的人数仅占三分之一。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的积极性不高,有些科室甚至没有医务人员报名参加竞赛。另外,医务科虽然先后举办了四次心肺复苏相关知识的培训,非常遗憾,有相当一部分医务人员一次也没有参加培训,甚至连参加培训的意识都没有。还有,参加理论竞赛考试的平均成绩仅为47.7。这些情况表明,一方面,医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主动,学习氛围及学习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理念也噬待提高;此外,全院医务人员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不断进取,逐步提高自身的急救处理能力。

通过此次竞赛活动,我们从中找到了我院医务人员在心肺复苏过程

中的优点及不足,医务人员要不断地克服缺点,发扬优点,进一步规范应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应急处理工作,提高自身的应急处理能力,逐步提高我院的综合急救处理能力。 附件: 2010年心肺复苏竞赛考试成绩单

医务科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二日 附件

心肺复苏术最新范文第6篇

科室: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5分。

1、出生后立即用几秒钟的时间快速评估4项指标包括:(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有呼吸或哭声吗?)( 肌张力好吗?)。

2、防止体热丢失,产房温度设置在(25)度左右。足月儿辐射台温度设置在(32-34度)。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复苏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时,可用塑料膜保温。

3、清理气道,用吸球或吸管先(口咽)后(鼻)清理分泌物。吸引时间应(10)秒,吸引器的负压不超过(100mmHg(13.3kPa))。

4、评估,初步复苏( 30)秒,评估呼吸和心率,如果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min),进行正压通气。

5、正压通气的指征:(呼吸暂停或喘息样呼吸,或心率小于100次/分)

6、面罩的放置,必须覆盖( 下颌尖 )(口)(鼻)。

7、胸外按压手法包括(双指法)(拇指法 )

上一篇:小儿肺炎新综述范文下一篇:土建技术员职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