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图文范文

2023-11-12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1篇

作为大田经济作物, 棉花是仅次于粮食的第二大农作物, 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棉花种植在牵动1亿多植棉农户经济收入的同时, 也影响着纺织、服装、医药等多个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2010年开始, 棉花产业行情出现过山车现象, 极不稳定的棉花市场价格给植棉农户的经济收入稳定带来了严峻考验。国家为保障棉花产业稳定和促进植棉农户增收, 自2011年开始, 实施了3 a棉花临时收储政策, 该项政策在稳定棉花生产和价格的同时, 带来了棉花储蓄超负荷和棉花市场价格过高等问题。针对临时收储政策存在的问题, 并为了促进棉花产业链的持续有效发展, 2014年国家提出在新疆试点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该项政策意在引导棉花价格趋于市场化、合理化, 以此督促改善棉花价格失真的现状。

2 2015年我国及新疆棉花种植现状介绍

2015年, 我国棉花实播面积为3 799 000 hm2, 比2014年减少了10%;棉花总产量为560.5万t, 比2014年减少9.3%;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98.4 kg/667 m2, 比2014年提高0.8%。2015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为190.4万hm2, 比2014年减少了3%;棉花总产为350万t, 比2014年减少了5%;棉花单位面积产量为123 kg/667 m2, 比2014年减少了2%。截至2015年12月31日, 新疆专业监管仓库累计实际入库皮棉323万t, 加工量为340万t。2015年新疆棉花总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2.5%, 与2014年相比提高了3%;新疆棉花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全国棉花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水平24.6%, 并且超过内地单位面积产量的66%, 新疆生产优势进一步凸显。但是新疆棉花现状并不容乐观, 2015年自治区通过对全区37个县市、401个调查户的棉花成本及收益进行调查研究得出与2014年相比新疆棉花总体呈现667 m2产量下降、生产成本略增、收购价格下降及收益下降的态势。同时, 中国棉花协会通过调查得出2016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298.77万hm2, 同比下降7%, 其中新疆棉区棉农种植意向下降7.6%, 这是由于2014年新疆受气候影响, 棉花单产下降且收益减少, 棉农植棉信心不足;同时, 也由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影响使得非宜棉地区农户改种适宜作物。

3 石河子镇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2015年我国继续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改革试点, 通过综合考虑棉花生产成本收益、市场供求等因素, 经国务院批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2015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19 100元/t。近期, 新疆已经下发了第一批棉花补贴资金, 首批兑现标准为1.2元/kg。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2 a的情况下, 该项政策究竟给新疆棉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又存在怎样的问题呢?针对以上问题, 此次选取了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镇为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石河子镇位于玛河上游, 水资源丰富且土壤肥沃, 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第一产业是其经济主导产业, 耕地正播面积约0.67万hm2, 是石河子市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棉花是石河子镇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平稳, 是保障农户增收的重要产业。石河子镇共有21个行政村, 其中, 委托东城街道办事处管理4个村。种植棉花的主要有10个村, 其中棉花种植面积较多的主要为努尔巴克村、五工村、四工村、三工村、沙依巴克村和霍斯阿尔克村6个村。

石河子镇2014-2015年, 棉花种植状况如表1所示。通过数据反映, 石河子镇2014-2015年, 棉花种植状况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种植农户人数减少了近70%, 棉花种植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减少了近99%, 但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27%。石河子镇棉花种植状况出现如此大的变化, 主要是因为地方农户对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并没有把握和信心, 这与地方农业自身机械化水平不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与兵团相比, 地方植棉农户因为缺少技术和机械支持, 在棉花采摘过程中依旧主要依靠人力, 而近年来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使棉农的收益不断减少。调查显示, 2015年, 扎花厂机采棉属于盈利状态, 手摘棉属于持平或者亏损状态, 这主要是由于机采棉的籽棉收购价仅为4.5~4.7元/kg, 低于手摘棉1元左右, 而皮棉售价仅低于手摘棉300~400元/t, 因此机采棉获利状况可想而知。石河子镇作为地方, 由于受到种植面积规模较小的限制使得其不具备机械采棉的条件, 因此将其划分为不适宜植棉区, 故其棉花生产在棉花目标价格改革实施的第2年发生了如此巨变。

4 调查结果分析

4.1 石河子镇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 补贴资金发放存在不够及时的情况, 这使得农户不能及时还贷, 进而影响来年的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其次, 政策宣传力度不够, 在调查中发现有部分农户对该项政策的具体内容并不十分清楚, 这造成农户对政策存有偏见, 且不利于农户对政府人员实施监督。同时, 由于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是新政策, 具有不稳定性和未知性, 这些特点导致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能达到预期期望。最后, 由于销售渠道单一, 存在扎花厂故意压价的现象, 这使得棉花市场价格偏低, 农户利益受损。此外, 新疆乃至全国均存在棉花质量不高、销售受阻的问题。通过调查得知, 最近棉花市场中棉价上升的主要是质量较好的棉花。例如, 新疆产137级长绒棉、新疆产2129、新疆产3129的中高等级棉;棉价下降的主要是质量较差的棉花, 例如新疆产3128、3127及以下品级的棉花。自2014年12月起, 棉花质量问题已经超越资金短缺问题, 成为棉企采购的最大问题。机采棉生产使用的脱叶剂、加工环节增加清花次数, 这些均造成了棉花质量下降的状况。且2015年12月, PMI (中国棉纺织行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较11月相比下降4.7%, 变为39.4%, 其中的新订单、生产量、开机率、棉花库存四项主要指数均出现下降, 只有面纱库存指数有所向好。由此可以看出, 棉纺企业产销形式较差, 这是由于产成品销售价量均跌、企业收缩生产、压减库存和对国家抛售库存棉给予期望等原因造成的。同时, 新疆作为祖国边缘地区, 存在运输苦难以及运输成本高的限制, 公路补贴虽然可以稍稍缓解, 但是因为补贴申请繁琐造成该项补贴未能很好地发挥效用。

4.2 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 首先, 应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使农户深入了解政策内容, 为政策更好的落实和实施提供基础。其次, 应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简化政策实施步骤, 缩短补贴发放时间, 缓解农户资金短缺现状。最后, 加大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 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015年, 棉业发展年会上提出要发展棉花业务新模式, 并发布了棉花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全新官网。政府应该引导农户学习现代营销模式, 增加销售渠道, 减少销售成本。针对不适宜种植棉花地区的棉农, 政府应该科学引导其种植其他作物, 加快这一部分农户生产模式的转变速度, 尽可能降低农户的经济损失。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新疆乃至全国的棉花生产销售情况, 掌握2015年我国棉花市场态势, 然后以新疆第八师石河子镇为研究对象, 调查研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实施后, 植棉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行为, 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第八师石河子镇棉花种植状况, 探究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对新疆地方棉花种植情况的影响, 并针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适度提高商业性贷款比重,增加商业性信贷服务,对于农发行调整和完善经营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发行发展商业性贷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和障碍,提出打造全新的信贷文化、优化奖惩机制等政策建议。

【关键字】农发行 商业性贷款 管理体制 信贷文化

目前,农发行正处于经营转型时期,以支农业务为核心,适度开展商业化经营,提高商业性信贷业务比重,这使农发行的经营特征出现了较大的调整与拓宽。但是农发行发展商业性贷款过程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不良贷款,这成为农发行适度商业化经营过程中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的作用及特点

(一)农发行商业化贷款基本类型及作用

2007年初,农发行开始经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等商业贷款业务。农发行信贷业务已经形成政策性贷款、准政策性贷款和商业性贷款并立的格局。其中,商业性贷款又分为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商业性短期贷款分为储备贷款、流转粮油贷款、棉花收购及调销贷款、产业化龙头及加工企业短期贷款、农业小企业短期贷款、其他贷款;商业性中长期贷款分为仓储设施贷款、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中长期贷款、平台类贷款和农业小企业中长期贷款。

以东北某地区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发展现状为例,截止2011年5月31日,该地区农发行总贷款为42亿元,其中:商业性贷款余额7.8亿元,户数11户,余额和户数占总贷款的23%,占比较小,其中不良贷款0.8亿元。从近年来农发行陆续开办的商业性信贷业务来看,首先,它为农发行自身进一步完善业务格局、优化客户结构、增强发展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其次,在解决地方支农建设资金配置方面,服务“三农”功能得到增强,提高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

(二)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显著特点

农发行商业性贷款情况呈现以下显著特点:一是商业性贷款业务有效发展不够,开展缓慢。突出表现在信贷营销力度不大,积极性不高,与市内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比较,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营销差距还很大,资产规模过小,且结构不够合理。二是客户集中度较高,重点局限在政府平台贷款,资金支农作用偏弱。三是存量商业性贷款贷款质量较差,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形成了较多的不良贷款。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障碍

(一)政策取向的不确定性对贷款营销影响较大

农发行信贷业务受政策环境影响较大,在完成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和谐发展过程中,农发行的成长和发展受外部政策环境影响之大,远远超出其他行业,既受粮改政策的具体影响,还受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某些牵制。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商业银行法》在营运中进行自我保护,农发行只能依从于家粮改文件和政府的意愿。业务发展主动权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基层人员反映最多的是“政策总在变”,一边发展新业务一边随时等待政策调整,使基层员工疲于应付政策波动,业务拓展不能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总省行对基层农发行的信贷支持重点也转到了农村水网、路网等中长期贷款投放上,对小企业以及生产加工等农事企业的支持力度上有所减弱,市级农发行自主营销的主动性严重受挫。

(二)管理体制僵化限制了员工积极性的发挥

目前,农发行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惩罚规定和制度比较健全,奖惩机制不配套,容易形成“干得多的不如干得少的、干活的不如不干的”,不营销没有责任、主动营销出现风险则从严追究,极大地影响了基层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基层机构自身发挥的空间较小。从近年来该行处理的一些人员情况来看,多数是从事信贷岗位一线多年的老信贷人员,出现问题的原因不仅仅是自身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包含了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对政策的把握不准及许多历史客观因素在起作用。受到近年来粮棉油收储、加工、流通等企业挤占挪用信贷资金案件的困扰,信贷人员面临的心理压力仍然较大。

(三)信贷业务准入条件局限了贷款客户的开发

农发行业务对象只能在涉农行业的框架内进行。而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属弱质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了涉农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性。特别是大部分涉农企业地处农村或城郊,其资产评估价值低、升值慢,贷款抵押严重不足。目前,能够符合农发行商业信贷准入条件的涉农企业,大部分已经被农行和农村信用社抢占剩余的需要贷款的涉农企业,由于不符合农发行贷款条件被拒之门外。另外,农发总行在新业务贷款管理中规定哪级行审批的贷款由哪级行组织调查,形成现有的新业务贷款大都由省行组织调查,同时要求贷款调查层层负责,使贷款调查工作存在支行、市分行、省分行三级重复调查问题,省分行审批报总行备案,下达批复,整个流程至少在2个月以上,需复议再审的时间则更长。贷款发放时间过长与农事企业经营周期不相符,不仅仅影响了业务的开展,而且让企业对农发行效率产生质疑。

(四)现有员工素质与商业化运营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从当前基层行商业性贷款的营运状况来看,不同程度的存在“重放轻管”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信贷人员少,特别是高素质信贷人员偏少,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这对企业要求的“一企一策,因企制宜”的规定难以落实。从近年来出现的挤占挪用贷款问题可以看出,贷后监管水平不高,使个别企业利用贷后管理的松懈把贷款挪作他用,甚至将资金投入到诸如房市、股市等高收益高风险行业。不少商业性贷款客户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忽视其背后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超负债经营,一旦遇到波折,影响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使正常经营难以为继,进而爆发债务危机,直接导致农发行贷款风险。

三、政策建议

(一)明确大营销战略,在竞争中拓展商业性信贷

农发行既然要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就必然会遇到市场竞争。因此,农发行在观念、机制、制度等方面也要积极进行调整和完善,处理好自身政策性业务和商业型业务在经营理念和操作层面上差异。对商业性信贷要全面树立起业务大营销意识,即全员营销、上下营销、业务营销与政策营销。营销不单是客户服务部门的事,农发行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参与营销,要集全行之力、集全员之力营销更多、更好、更大的客户群;只有全行上下牢固树立起这种大营销意识,农发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强化内部激励措施,系统优化奖惩机制

加快发展商业性贷款业务,既是农发行的迫切需要,更是每位员工的利益需求,必须将农发行发展同每位员工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必须有科学的考评和激励机制。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贷款必须区别对待、分类管理、分别考核,建立既符合农发行经营特点,又体现现代银行管理要求的绩效考评体系。制定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分类标准,根据商业性贷款和农发行传统政策性业务在运作方式和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差异,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真实、科学地反映新业务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成果,从而激励和引导全员创造更多、更高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促进农发行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三)适度突破业务限制,合理简化业务流程

既然农发行的业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局限于农业框架内,扶持“三农”是其职责所在。农发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定位,应是政策性资金商业化运作,应当区别于纯商业性金融业务,在资金的投放、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应当有特殊政策。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配套资金、行业扶持资金等,改无偿拨付为委托农发行贴息或低息投放,或与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投放配套拨付,从而相应相对减少农发行信贷资金的风险。适当给基层农发行以一定的发放单笔贷款的审批权,增强其自身的责任感和约束力,简化层层审批形式,真正务实于信贷资金高质量的发放和客户便捷服务。

(四)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打造全新的信贷文化

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明确行业规范。客户营销培训应是农发行的一项全新的系统培训,举行有计划的、全员的、长期的、渐进的系统培训,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建立一支精干、相对稳定的客户营销队伍和跨级别的项目开发组,这有利于提高业务拓展的质量和效率。同时,要大力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处在基层业务一线的人员,明确要求其在八小时以外不与客户发生直接联系,避开客户的感情攻势,做到公正、廉洁,坚持原则,杜绝人情和关系贷款的发生。要制定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对极少数顶风违纪导致风险发生或造成损失的人给予坚决处罚,惩戒警示使其不敢再犯,并在此基础上,在各地农发行打造一种全新的信贷文化体系,强化职业道德意识的无形约束,构建科学的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王丹.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发展问题探讨[J].武汉金融,2009(7).

[2]吴冠.浅谈农发行商业性贷款业务拓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海南金融,2009(10).

[3]林兴.农发行商业性贷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9(4).

[4]胡敬淳.农发行商业性贷款良性发展之我见[J].农业经济,2007(11).

[5]王斌.银刘彦.对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探讨[J].金融理论与实,2006(11).

作者简介:刘孔男(1962-),男,辽宁鞍山人,经济学学士,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鞍山市中心支行纪检监察室主任,经济师。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陈义赟(1990-),汉,南京,硕士,南京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方向。

摘要:本篇研究报告是针对现行棉花价格波动的情况,对一家棉花公司提出合适的套期保值策略,从而应对由于棉花价格波动所带来的资产贬值的风险。经过预估计确定该套期保值策略的可行性,从而帮助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规避掉风险。

关键词:期货;套期保值;基本分析

1.引言

在现行的市场条件情况下,国际上棉花市场正是处于供大于求的时候。国际范围由于经济周期的低迷造成棉花产业链棉纺织制造行业业绩的下滑,这使得市场对于棉花需求量的降低;然而,世界范围内的棉花的产量并为伴随着棉花需求的减少而降低,而是逐年递增。由于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使得棉花的流动频率降低,致使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同时造成全国棉花进口量的降低。

2.棉花期货价格现状

截至到2014年,国内棉花期货价格一直处于波动向下的情况,国内棉花价格下跌将近20%,而国际棉花价格则下跌幅度更大。由于经济周期造成的市场低迷的情况,使得我国棉花价格持续走低,同时造成相关产业链的损失。

3.华茂公司库存棉花在未来有贬值风险

华茂公司于1998年上市,是安徽棉纺织制造行业的重要公司之一。该公司以棉花生产纺织以及服装生产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华茂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棉花生产为主要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对于棉花的需求量是较大的,由于国际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致使棉花价格贬值,而相应的对于库存量较大的棉花公司会带来由于棉花成本提高带来的风险。在最近的华茂公司棉花交易的购置中可以得知该公司的交易总金额应当为11333/ 7.54% =153050万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我们可以得知可以看到,华茂股份公司的年棉花需求量较大,而这些巨大的棉花库存如果遇到棉花价格较大的波动,则会带来棉花贬称生产成本提高的风险。假设棉花价格如果出现4%的波动,则华茂公司将会面临生产成本提高超过4000万元的巨大风险。由于该公司对于棉花需求较大,所以针对棉花价格的波动找到一个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3.1针对棉花价格波动的套期保值策略

由于棉花价格波动造成成本提高的风险,因此因将套期保值的策略重点放在棉花价格上。这就要求套期保值策略中对于棉花价格要与国内现行棉花价格的波动情况尽可能一致,使得套期保值策略能够更合理的规避掉可能出现的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对冲的套期保值策略的时候,考虑棉花价格选取时选用2013年1月4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2年内的621个数据分别作为郑州棉花期货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的现货价格这二者的相关系数。而另一方面,采用美国的期货NYBOT棉花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的现货价格相的关系数,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采用office Excel软件的相关系数函数,可以算出美国的NYBOT棉花期货价格与国内328棉花的现货价格之间的相关系数应为r1 = 0.919,而郑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货的价格与cc index 328棉花现货的价格之间打的相关系数应为r2 = 0.947。可以看出后者的相关系数是高于前者的相关系数的。因此,对于棉花期货套期保值的策略上该公司应当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卖出棉花期货从而进行套期保值。

3.2套期保值比率的计算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并假设资产收益率是服从正态分布并将式标准化,则可以得出:

Var(h)=hE(RF)-E(Rs)+θ-1 (α)σ2g+h2σ2f-2hσfg

对于所采用的棉花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共621个数据所计算出的结果进行JARQUE-BERAE检验,二者的P值分别是3.14和1.96且二者均大于0.05。根据以上结果得出而在置信度0.99下最优的套期保值的比率应当为0.550且在置信度0.95下的最优的套期保值的比率应当为0.538。对于所求最优策略中,本文将选取置信度0.99下的最优套期保值的比率h=0.550算出套期保值策略的手数以此得到该棉花公司套期保值的最优策略。该策略中现货的价格应该为 p=18165*9635=175019766元,C=5吨/手 F=18046元/吨,这是在套期保值比率为0.550的情况下。至此我们推算出该公司最优的套期保值策略中应当卖出的手数应为n=0.550*(175019766/(18046*5))= 1066手。

3.3棉花价格变动的对策

(1)国内应当推动商品价格的上涨使得国内的棉花的价格回调。而对于国际的量化宽松的政策使得棉花价格上涨并通过进出口传导,这可以推动国际棉花市场价格的不断提高。

(2)可以控制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棉花的供应量从而稳定棉花的价格。

(3)政府可对于棉花市场指定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从而稳定棉花价格。

4.结论与建议

针对华茂股份有限公司的棉花存储以及棉花的需求以及国内外棉花的价格走势,本文做出以下结论:

第一,棉花价格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下降的可能。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经济波动所带来的冲击对于产业链下游的棉花种植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国际棉花市场并不景气;而这一波动也传导至国内,这会对我国国内的以棉花纺织为主要业务的公司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国内应到做好适当的准备以应对。

第二,由于棉花价格下降导致企业原有库存成本的提高。

在预计未来棉花价格波动向下的情形下,国内的棉花企业都有因棉花库存量较大而棉花价格下降从而造成原库存商品贬值的风险。

第三,企业应合理选择套期保值策略应对棉花价格下降所带来的风险。

经过分析得出未来棉花价格可能下降,而企业应当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冲策略降低所示的大小。华茂公司可以选择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以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启清,刘潇远,2011:VaR模型在套期保值比率计算中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第8期。

[2]迟国泰,余方平,刘轶芳,2008:基于VaR的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模型及应用研究W,系统工程学报,第23卷第4期。

[3]韦小川,2008:最小VaR套期保值比率研究LI],中国外资,2008年第8期。

[4]郑尊信,2008:期货套期保值理论發展的纬度、内核与困境⑴,证券市场导报,2008年第4期。

[5]史宏,汪淮江,2009:基于VaR的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基差风险研究[J],金融观察,2009年2月号。

[6]聂永红,林孝贵,阮伙金,2009:期货套期保值VaR风险的最优期货量算法设计[j],信息技术,2009年第7期。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的研究和评价,分析了我国良种补贴政策的现状及自从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以来所取得的效果,总结了当今我国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家应当在坚定不移地实施良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注意对补贴方式进行改革,不能简单沿用过去的方法。

关键词:农作物;良种补贴;成效

良种补贴又称良种推广补贴,是中央财政为扶持农民生产选用优良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降低农民用种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提供的资金补贴。具体做法是由中央财政为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出资,由各地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补贴计算方法和补贴品种,按确定补贴依据和标准逐级直接落实到种粮农户。作为一种较好的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优良品种推广的政策,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和推广。从2002年开始,我国开始组织实施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中央财政投入1亿元对大豆良种进行补贴。2003年,受国家粮食生产大幅减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幅下降的影响,小麦也被列入良种补贴范围,中央投入资金为3亿元。2004年,良种补贴政策进一步扩大到小麦、大豆、水稻、玉米四个品种。2007年,新增棉花、油菜两个补贴品种。2008年,补贴金额突破百亿元。2010年新增青稞的良种补贴。总体来看,近年来中央财政在良种补贴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成为我国一项主要的惠农政策。

一、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实施现状

从2002至今,中央财政对良种补贴的投入已达400亿元。由于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愈加关注,以及2008年初爆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和近两年的外资企业大肆抢占我国种子市场的现状,决定了良种补贴政策必将继续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实施下去。目前,良种补贴政策主要呈现以下几点特征:一是补贴品种增加。在实施补贴的初期,只是对高油大豆进行补贴,随后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现已涉及玉米、小麦、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及棉花和油菜等经济作物,这表明国家不仅对粮食作物的关注度很高,对可以带来较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也同样重视,补贴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到更多的作物,这样,对我国农业整体生产状况都是一种促进。二是补贴资金逐年增加。2002年一共补贴了1亿元,2003年为3亿元,到了2008年就已达到了121.86亿元,2009年达到了154.72亿元。在将来国家对农业生产更加重视的前提之下,良种补贴资金会更多。三是补贴面积扩大。2002年为1000万亩,2004年增加到2.47亿亩,2005年则为3.67亿亩,2007年达到4.51亿亩,2009年为5.23亿亩,占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的28%。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财政对经济作物的补贴力度更大,棉花补贴占全部播种面积的40%,而油菜则是全部补贴。四是补贴地域范围扩大。原先小麦和玉米补贴只包含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现已扩大到13个小麦和玉米主产区。而水稻和油菜则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良种补贴。

由于良种补贴政策补贴的是优质粮食品种,推动了作物品种结构和粮食品质等级的改善,从而刺激了市场对优质粮食产品的需求。良种补贴政策对新的粮食品种推广有促进作用,而新品种的使用是一种技术进步。相比于传统的农业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对种粮收益有直接影响,但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同时,良种补贴政策可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二、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的成效

从微观看,良种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促进了新技术的运用。第一,良种补贴政策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从1998年开始,我国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直接导致粮食总产量的减少,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为此,2004年国务院连续下发了多个文件,推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也包括良种补贴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粮食种植面积从2003年的9933万公顷增加到2005年的10427万公顷,到2008年则达到了10670万公顷,全国粮食供给紧张问题得到了缓解。由此可见,良种补贴政策对于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提高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第二,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种子是农作物的根本,种子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作物产量,良种包含了科技成分,并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引导农民使用优良品质的种子,改变了过去“多、乱、杂”的局面,整合了种子使用状况。其结果是优化了农业生产体系,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同时增加了农作物的单产量,在耕地日益减少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宏观看,良种补贴政策促进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并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品质。第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在良种补贴政策的带领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耕地面积无法扩大、粮食等农作物供给较为紧张的今天,单产量和总产量的稳步增加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大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良种补贴政策所带动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必要参考因素,也是下一步实施良种补贴政策的风向标。第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农作物总产量的增加和单产量的提高无疑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良种补贴政策带来的农业科技进步、新品种数量的增加,也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第三,良种补贴政策提高了粮食作物品质。2004年,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区优质稻面积达1.63亿亩,较上年扩大了2700万亩,优质率从69%提高到75%;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到9119万亩,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总面积的73.5%,比上年增加1 338万亩,占全国优质专用小麦面积增量的89.2%;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区272个样品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容重和粗淀粉达二级以上的分别为98.3%和34.0%,比上年增加8.7和16.9个百分点;大豆良种补贴项目区217个样品检测分析,平均含油率达21%,蛋白质含量为39.2%,比普通品种含油率提高1.5个百分点。

三、我国良种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补贴存在政策滞后性

事实上,我国良种补贴力度没有跟上农产品生产的现实状况。目前,我国的良种补贴主要是按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对于作物产量、劳动力投入和受灾情况等影响因素考虑较少。政策滞后性的存在会弱化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使交易成本上升,同时由于农民对于补贴的信息来源较少,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补贴标准偏低,补贴品种较少

自2002年制定该政策以来,除2008年将晚稻的补贴标准提高到了120 元/公顷以外,绝大部

分农作物的补贴标准没有进行调整,粮食作物维持在150元/公顷的标准,经济作物维持在225元/公顷的标准,远低于作物的生产成本,这就直接导致补贴效果不明显,政策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地显现。同时,目前补贴主要集中于粮食和部分经济作物,对于果品类、糖料类等作物重视不够,而这部分作物的生产销售在我国加入WTO后同样受到了一定冲击。这种做法有失偏颇,不利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均衡发展。

(三)补贴程序繁琐,交易成本较高

补贴资金从中央到地方需要走很多的程序,合同签订,主导品种的确定、执行、监督、管理等程序繁琐复杂,无疑增加了良种补贴的交易成本,而且容易产生寻租行为。如果良种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这种工作更加复杂,耗费时间和精力也会更多,就会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和行政成本,也就直接影响了良种补贴政策的效果。

(四)补贴时间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良种补贴政策从组织招标到采购供种,整体过程只有不到3个月时间,这样紧迫的时间安排给良种补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要完成各种审批、确定主导产品、招标供种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配套技术服务的提供等工作,任务量巨大,如果时间不充足,很可能导致中间环节的失误,由于整个良种补贴过程是一条完整的链条,中间某环节的差错就会导致下一环节的困难,甚至破坏整个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过程。这样一来,农户和供种企业就可能承担更大的风险。

四、政策建议

(一)坚持执行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

随着我国财政实力的增强,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是不可动摇的,实施良种补贴不仅要在资金上给予农民补贴,更多是需要它发挥带动效应,这种带动效应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也可以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这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尽管目前存在很多问题,但良种补贴政策依然要坚持实施,而且要在实施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以保证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二)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品种范围

在实施良种补贴政策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农资和人力资本的上涨、通货膨胀、农产品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等因素,在充分考虑各种市场因素之后制定出合适的良种补贴额度,要让农民不需要或只需要支付少量的差价就可以购买到理想的种子品种,真正发挥良种补贴政策的惠农作用。另外也要考虑到其他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况,不能只对粮食作物进行补贴,像果品类、糖料类作物也需要纳入被补贴的范围,这样才能保证农业均衡发展。

(三)完善良种补贴机制,过程做到透明公开

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一套程序规范、纪律严格、过程透明的实施机制,这一套机制的形成需要多部门通力合作和农民本身的配合。在政策制定和补贴发放的过程中,除按照作物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外,还应参考当地作物产量、劳动力、受灾情况因素进行适当调整。同时,为了尽量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在良种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供种企业的招标等环节需要透明化。另外,还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良种补贴政策有利于农,使良种补贴政策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程国强,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给中国的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09—08—26

[2]侯明利,中国粮食补贴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

[3]张学彪,我国良种补贴推广政策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

[4]焦金芝,何坪华,小麦良种推广模式对农民选用的引导效应[J],种子科技,2007,(4)

[5]佟屏亚,怎样把良种补贴这件好事确实办成好事[J]种子科技,2006,(4)

[6]农业部,财政部2010年中央财政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指导意见[EB/OL],农业部、财政部网站,2010—03—03

(责任编辑:晓轩)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5篇

摘要:为了提高板地直播棉田害虫的化学防治效果,通过对板地直播棉田害虫发生的调查,结合板地直播棉简化栽培技术特点和查阅相关资料,简述了在棉花生长过程中常见的棉铃虫、斜纹夜蛾、棉红铃虫、棉盲蝽、棉蓟马、棉蚜、棉叶螨和白粉虱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推荐了对应防治药剂,如抑太保、丙溴磷、氟铃脲、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联菊·啶虫脒和氟虫腈等8种,并提出了板地直播棉不同时期的防治要点。

关键词:赣北植棉区;板地直播棉;目标害虫;发生特点;防治措施

0  引言

随着赣北植棉区棉花栽培轻简化模式的推出,棉花板地直播技术在实践中被棉农广泛应用,其板地包括前茬油菜地、麦地及生产中多年未翻耕的抛荒地、多年免耕轮作地等。而棉花板地直播技术在赣北植棉区主要存在中早熟棉板地穴播技术和短季棉板地条播技术两种方式。

中早熟棉板地穴播技术为冬闲地采用中早熟棉花品种板地穴播,该技术一般于4月底至5月上旬掌握透雨后抢墒播种,在喷好除草剂备用棉地用专用打洞器按穴距40~50 cm,行距70~80 cm打好播种洞,每穴放精选包衣种子2~3粒,再用盖子剂填平洞穴。

短季棉板地条播技术为前茬油菜地采用短季棉品种板地条播,该技术一般于5月底至6月上中旬掌握透雨后抢墒播种,在喷好除草剂备用棉地用专用开沟工具按行距60 cm拖好深、宽均2 cm的沟槽,在沟槽内以10~15 cm种粒间距播种,用种量为15 kg/hm2,再用盖子专肥填平沟槽。

棉花生长过程中对棉花产量及品质有严重危害的螨类及昆虫较多,通过作者田间调查,在赣北植棉区板地直播棉花的主要害虫有三类八种,分别为鳞翅目类的斜纹夜蛾、棉铃虫、红铃虫,半翅目及刺吸性害虫类的棉盲蝽、棉蓟马、棉蚜、白粉虱,叶螨类的红蜘蛛。现将其形态特征、发生与为害特点和棉花生育各期的防治要点介绍如下。

1  目标害虫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

1.1  棉铃虫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别名棉铃实夜蛾,是棉花蕾铃期重要钻蛀性害虫,主要蛀食蕾、花、铃,也取食嫩叶。成虫有趋光性,羽化后即在夜间闪配产卵,卵散产,较分散。为害棉花时,初孵幼虫先食卵壳,不久开始为害生长点和取食嫩叶,成缺刻或孔洞;2龄后钻入嫩蕾中取食花蕊,3~4龄幼虫主要为害蕾和花,5~6龄进入暴食期和为害盛期,多为害小铃、大蕾或花朵,为害小铃的从基部蛀食,蛀孔大,孔外虫粪粒大且多,小铃受害时,铃的基部有蛀孔,孔径粗大,近圆形,粪便堆积在蛀孔之外,赤褐色,铃内被食去一室或多室的棉籽和纤维,未吃的纤维和种子呈水渍状,成烂铃。棉铃虫有转移危害的习性,一只幼虫可为害多株棉花的蕾铃[1]。

1.2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又称斜纹夜盗蛾,俗称花虫、黑头虫,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暴食性和杂食性农业害虫。该虫的繁殖力极强,一年内发生代数多,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强。为害棉花时,初孵幼虫群集一起,在叶背取食叶肉;三龄后分散为害,取食叶片和蕾铃较嫩部位造成许多小孔,严重的把叶片吃光,食害蕾铃,造成烂铃或脱落;四龄以后为害最盛,随虫龄增加食量逐增,有假死性及自相残杀现象,四龄以上幼虫除啃食叶片外,还可钻食棉花的花和果实。为害花朵时,先食花蕊,后食花瓣,雄蕊、雌蕊、柱头被蛀害,造成花冠残缺不全。为害棉铃时,在铃的基部有1~3个蛀孔,孔径不规则,较大,孔外堆有大虫粪,大铃表皮有被啃的痕迹[1-2]。

1.3  棉红铃虫

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assypiella)又叫棉花蛆、紅虫、花虫,属鳞翅目麦蝌蚪,钻蛀性害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虫体整体呈橙红色,所以叫红铃虫。该虫以幼虫钻蛀取食棉花的蕾、花、铃、种子等,引起蕾铃脱落,导致僵瓣、黄花、烂铃,造成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严重损失。以幼虫在籽棉、棉籽和枯铃中越冬。越冬幼虫在气温达20℃左右开始化蛹,24℃~25℃羽化。成虫在前半夜活动,交配后飞到棉株上产卵。第一代卵产在嫩头及上部果枝的嫩芽叶和蕾上,第二代以后多产在青铃上。1头雌蛾一般可产卵几十到一二百粒。第一代幼虫主要蛀食棉蕾,造成大量脱落,以后各代为害青铃,造成烂铃和僵瓣,使棉花减产,品质降低。越冬成虫活动产卵期遇阴雨天气过多,则不利于一代红铃虫的发生。秋雨多时,则对红铃虫发生有利,会造成严重为害。近年来,长江流域棉区棉红铃虫发生有下降趋势[3-4]。

1.4  棉盲蝽

棉盲蝽(Cotton plant bug)属于半翅目盲蝽科,以口器刺吸式为害,是棉花的主要害虫,在我国棉区为害棉花的盲蝽有5种,分别是绿盲蝽、苜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牧草盲蝽,其中,以绿盲蝽分布最广。棉盲蝽以成虫、若虫刺吸棉株汁液,造成蕾铃大量脱落、破头叶和枝叶丛生。春季棉盲蝽主要集中在越冬寄主和早春作物上为害,棉花幼苗期转移到棉苗上为害,在棉花现蕾到开花盛期为害最盛[5]。

1.5  棉蓟马

棉蓟马(Thrips flavus Schrank)属缨翅目蓟马科,锉吸式口器,分布于华中、华南各省区。成虫、若虫在植物幼嫩部位吸食为害,叶片受害后常失绿而呈现黄白色,花朵受害后常脱色,呈现出不规则的白斑,严重的花瓣扭曲变形,甚至腐烂。棉花受害常表现为皱叶偏多。棉蓟马具有昼伏夜出习性,一般以成虫潜伏在土块、土缝下或枯枝落叶间越冬,少数以若虫越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进入发生为害高峰期,以秋季最为严重。棉花齐苗后至4片真叶期是棉叶螨防治的关键期。

1.6  棉蚜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胸喙亚目蚜科,俗称腻虫。为世界性棉花害虫,我国各棉区都有发生,是棉花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叶背面或嫩头部分组织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向背面卷缩,叶表有蚜虫排泄的蜜露(油腻),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变小、叶数减少、根系不扩展、现蕾推迟、蕾铃数减少、吐絮延迟。在棉花上为害的蚜虫有棉黑蚜、棉长管蚜及棉蚜。春季当气温达10℃时开始孵化,在田间以散居形式进行活动,其种群数量不大,一般情况下对棉花的为害也较轻。5月中旬至6月中旬气温低(20℃~22℃)有利于低温型蚜种棉黑蚜的猖獗为害。棉蚜在棉田的为害按季节可分为苗蚜、伏蚜和秋蚜。

1.7  棉叶螨

棉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又称棉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该虫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且寄主广泛,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粱、小麦、大豆等。棉叶螨一般在棉花叶面背部刺吸汁液,使叶面出现黄斑、红叶和落叶等为害症状,形似火烧,俗称\"火龙\"。在我国为害棉花的叶螨主要有朱砂叶螨、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敦煌叶螨。朱砂叶螨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植棉区,截形叶螨分布偏北。棉红蜘蛛一般在叶背取食和栖息,但在严重为害时和虫体密度过大时亦有少数在叶表栖息为害。棉花受棉红蜘蛛为害后,最初叶片出现黄色斑块,以后逐渐呈紫红色,严重时棉叶枯死脱落。棉花苗期严重受害时,能使棉叶全部脱落,造成光杆,只能重播或改种其他作物。即使不致光杆,也将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棉株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矮小,造成棉花减产。棉花在中后期严重受害时,会造成落叶、落花、落蕾、落铃,影响棉花产量。

棉叶螨的发生蔓延和繁殖速度与温湿度有明显的正相关。高温干燥对其发生有利。在15℃~30℃的条件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发育速度加快,且发育历期缩短。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产卵量就下降,升高到34℃时就停止产卵。当气温在23.0℃~27.5℃时,对叶螨生长、繁殖最有利。赣北植棉区5月中下旬至6月初,随着气温逐渐升高,棉叶螨的繁殖速度随之加快,并集中开始为害棉花,在棉叶上很快出现红斑,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繁殖和传播蔓延速度最快,于6月中旬至7月初便出现第1个为害高峰期,7月中下旬会出现第2个高峰期。这2个时期如得不到有效控制,到8月下旬会使棉田呈现一片红,对棉花生产造成严重损失。9月份以后,随气温下降,棉株开始衰老,棉叶螨逐渐转移到杂草上为害,并准备进行越冬[6-7]。

1.8  白粉虱

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 [Westwood])属半翅目粉虱科一种世界性的害虫,俗称小白蛾,是近年来中国新发生的一种虫害,也是世界上为害最大的入侵物种之一,主要为害番茄、黄瓜、辣椒等蔬菜及棉花等众多作物。白粉虱直接刺吸植物汁液,导致植株衰弱,若虫和成虫还可以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的产生,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白粉虱对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为害症状,在棉花上,使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有成片黄斑出现,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白粉虱的生活周期有卵、若虫和成虫3个虫态,一年发生的世代数因地而异,且世代重叠极为严重。白粉虱的最佳发育温度为26℃~28℃,在7~9月主要为害棉花。在白粉虱发生初期(每株有成虫2~3头时)及时用药防治,尤其掌握在点片发生阶段[8]。

2  常用化学杀虫剂品种推荐

2.1  抑太保(50 g/L氟啶脲乳油)

该药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对多种鳞翅目害虫及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有很高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如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有特效,对刺吸式口器害虫无效,残效期一般可持续2~3周,对使用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药剂产生抗性的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适期应掌握在孵卵期至1~2龄幼虫盛期,用量为225~450 mL/hm2。

2.2  丙溴磷(400 g/L乳油)

该产品剂型为有机磷杀虫剂,具触杀和胃毒作用,用于防治棉花、蔬菜、果树等作物的多种害蟲,特别是对抗性棉铃虫的防治效果极佳,用量为900~1500 mL/hm2。

2.3  氟铃脲(50 g/L乳油)

该产品是新型苯甲酰基脲类杀虫剂,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对防治小菜蛾低龄幼虫效果最好,对棉铃虫、红铃虫在卵孵盛期,幼虫蛀入蕾、铃之前用药防效亦好,用量为562.5~1125.0 mL/hm2。

2.4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该产品为甲氨基阿维菌素1.0%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1.1%复合剂,是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杀螨剂,作用方式以胃毒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对甘蓝小菜蛾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用量为150~300 g/hm2。

2.5  联菊·啶虫脒(6%晶体)

该产品为烟碱类化合物啶虫脒和拟除虫菊类化合物联苯菊酯复配而成的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内吸作用,防治刺吸式害虫杀虫剂效果好,尤其对白粉虱有特效;用量为375~450 g/hm2。但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及家蚕有毒。

2.6  氟虫腈(30 g/L微乳剂)

该产品是一种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主要防治对象包括蚜虫、叶蝉、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害虫。是被众多农药专家推荐为代替高毒有机磷农药的首选品种之一。推荐用量600 g/hm2。但对虾蟹蜜蜂高毒。

2.7  吡虫啉(200 g/L可溶液剂)

该产品为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主要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飞虱、粉虱、叶蝉、蓟马等害虫;用量为75~150 mL/hm2。

2.8  啶虫脒(40%水分散粒剂)

该产品属氯化烟碱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广谱且具有一定杀螨活性的杀虫剂,其作用方式为土壤和枝叶的系统杀虫剂。广泛用于蚜虫、飞虱、蓟马、部分鳞翅目害虫等的防治。一般通过喷雾防治害虫,但用颗粒剂做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用量为34.5~57.0 mL/hm2。

3  板地直播棉不同时期的防治要点

3.1  苗期和蕾期

棉花播种出苗期主要害虫为棉蚜、棉盲蝽和棉蓟马。可用30 g/L氟虫腈微乳剂、200 g/L吡虫啉可溶液剂及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

蕾期重点防治盲蝽象和棉红蜘蛛,可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和6%联菊·啶虫脒等防治。

3.2  花铃期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棉铃虫和斜纹夜蛾,兼治红铃虫、白粉虱和红蜘蛛等。防治棉铃虫、斜纹夜蛾可选用50 g/L氟啶脲乳油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单用或混用,防治白粉虱可用6%联菊·啶虫脒及4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防治。以上各农药可轮换混配使用,以防害虫产生抗药性,多种害虫并发时可混用。

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要从盛花初铃期开始加强防治,对后期长势旺盛的高产棉田,在8月底及9月初均需用药防治1~2次,才能确保秋桃不受虫害[9]。

3.3  提倡无人机喷药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了农用无人机喷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机型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作为一种新型的农药喷洒技术,是农药防治从人工背负式转变为无人机喷药模式,正在成为农机行业的亮点和热点[10]。

参考文献

[1] 伍琦,刘志文,吴振江. 赣北地区棉铃虫及斜纹夜蛾的为害特征与综防措施[J]. 棉花科学,2018,40(6):30-35.

[2] 王迪轩. 棉铃虫的识别与综合防治[J]. 科学种养,2016(5):35-36.

[3] 黄有竹.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 农民致富之友,2017(10):74-75.

[4] 周永萍,师树新,葛朝红,等 . 河北省棉红铃虫的综合防治措施[J]. 棉花科学,2017,39(2):48-49.

[5] 郭军. 棉盲蝽发生活动规律及防治研讨[J]. 现代农业,2015(5):38-39.

[6] 曹焕. 棉叶螨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农村科技,2014(12):45-46.

[7] 程玉新. 棉叶螨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08(23):154.

[8] 张红娟,王乐涛. 温室白粉虱综合防治[J]. 西北园艺,2016(11):39-40.

[9] 操宇琳,陈宜,鲁速明,等. 鄱阳湖区“千斤棉”试验病虫害发生及防治[J]. 中国棉花,2014,41(7):36-37.

[10] 熊新民,吳振江,杨茅难,等. 江西棉区小型无人机飞防作业的实践与体会[J]. 棉花科学,2016,38(6):45-48.

木棉花图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近年来通过对无为县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一些农药药害事故调查,简述这些农作物常见农药药害症状,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补救措施。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药害;补救措施

目前,由于化学农药的广泛应用,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几乎都是用化学农药来防治。试验化学农药科学防治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施药技术不当,每年总会在一些地方出现不同程度的药害事故,特别是除草剂,表现为药害发生频度增加,受害面积扩大,程度加重,甚至出现绝收田块。近年来笔者根据无为县水稻、棉花、油菜、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一些农药药害事故调查,对这些农作物常见农药药害症状进行简述,分析产生药害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1 作物药害症状

1.1 急性药害 急性药害是指在喷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的药害,主要症状有3类:一是种子发芽率下降,如水稻种子用二硫氰基甲烷浸种后不清洗,种子发芽率仅有50%左右;二是作物叶片出现斑点或穿孔,如百草枯喷洒到棉花或豆类叶片上,叶片出现黄白色斑点甚至穿孔;三是整个叶片出现失绿,如草甘膦喷洒到小麦、棉花上,造成小麦、棉花叶片或茎秆发黄、发白,最后甚至枯死,苄嘧磺隆喷洒到棉花上,棉花叶片会出现黄化等失绿症状;四是作物叶片畸形,甚至落叶,氯氟吡氧乙酸误喷到棉花上造成头部扭曲,杀虫双误喷到大豆上造成叶片脱落、枯死等。

1.2 慢性药害 慢性药害是指在施药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到作物生长末期才表现出来的药害,主要症状有2类:一是矮化、畸形。如棉花移栽前施用乙草胺或乙氧氟草醚等封闭除草造成棉花矮缩不长;低浓度草甘膦喷洒到水稻上导致高节位分蘖;如2甲4氯误喷到棉花上,叶片畸形皱缩,状似鸡爪、柳树叶;二氯喹啉酸防除水稻田稗草,浓度高时水稻叶片出现葱管状等畸形;苯磺隆防除小麦田阔叶杂草,飘移到附近油菜田,造成油菜二次分枝增多、丛生,开花期延长、结实少。二是子粒不饱满,穗、根基部畸形,产量降低。水稻、小麦扬花期用毒死蜱防治飞虱或蚜虫,导致花粉败育,空瘪粒多,稻壳酱黄色,成熟时子粒不饱满;水稻频繁施用戊唑醇、丙环唑等唑类杀菌剂预防稻曲病、纹枯病,导致水稻抽穗困难,穗头扭曲;水稻田用2甲4氯除草,秧苗小时或用量大时会导致水稻植株斜瘫,东倒西歪,老根变黑死亡,新根粗短;小麦冬后用甲基二磺隆除草,突遇低温,易造成小麦植株矮小、穗小穗少等等。

2 药害产生原因

2.1 农药的种类 不同类型的农药对不同作物的药害程度不同,如杀虫双对棉花、大豆等易产生药害,敌敌畏喷雾对水稻易产生药害。

2.2 药剂的剂型和使用浓度 从农药剂型上看,一般来说,油剂大于乳油大于可湿性粉剂大于粉剂大于乳粉大于颗粒剂,浓度高的农药易对作物产生药害。

2.3 农药使用方法

2.3.1 误用农药 如把草甘膦误当杀虫双用来防治水稻螟虫,造成水稻黄化、矮缩、不抽穗,甚至枯死等。

2.3.2 错混农药 炔草酯与2甲4氯不能混用,否则易造成小麦药害。

2.3.3 农药选择不当 草除灵用于棉花苗床除草,造成棉花叶片脱落,根茎肿胀甚至死亡。

2.3.4 二次药害 大豆田用氟磺胺草醚除草,造成下茬小麦茎叶黄化。

2.3.5 残留药害 甲、氯磺隆长期多年使用,易导致水稻、小麦僵苗不发。

2.3.6 飘移药害 芦苇滩用2,4-D丁酯防除芦苇上杂草,造成附近1 000m内棉花叶片呈鸡爪形,水稻田喷洒2甲4氯除草,造成邻近棉花叶片呈鸡爪形。

2.3.7 喷雾器清洗不彻底 喷洒过苄嘧磺隆、2甲4氯的喷雾器,如果清洗不彻底再用于棉田施药,造成棉花嫩叶黄化、叶片呈鸡爪形。

2.3.8 施药部位不对 用精喹禾灵防除棉田杂草,棉花头部着药过重易造成叶片黄化发紫枯焦。

2.3.9 施药方式不当 乙·苄(乙草胺和苄嘧磺隆复配剂)在水稻田用喷雾方法除草,易造成水稻矮缩黄化,生长缓慢,改用撒毒土法除草就很安全。

2.4 作物的种类和品种 棉花、大豆、油菜等对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敏感,精喹禾灵对水稻敏感。

2.5 作物的不同生育期 作物在幼苗期、开花期、孕穗期对药剂敏感,易产生药害。如小麦扬花期用毒死蜱防治灰飞虱和蚜虫,造成叶片黄化,花粉败育不灌浆。水稻2叶期前用二氯喹啉酸喷雾除草,造成水稻发黄枯死。油菜抽苔后用高效氟吡甲禾灵除草导致主茎停止生长,侧枝丛生等。

2.6 环境因素 温度、湿度、土壤等因素对农药的影响,如水稻田用西草净、扑草净除草,如遇30℃以上高温,易造成水稻枯死。棉花移栽前用草甘膦灭茬除草或用乙草胺封闭除草,田间湿度大时易造成棉花僵苗不发、矮缩不长。同等剂量的除草剂粘质土比沙壤土易造成药害。

3 补救或防范措施

(1)水稻误用草甘膦,应及时喷洒泥浆水冲洗,减轻对水稻的伤害。

(2)翻耕泡田,冲洗土壤。

(3)水稻在播种前或芽期误用2甲4氯,发现后尽快施草木灰,可减轻药害。

(4)水稻田施过量高恶唑禾草灵防除千金子,稻株发黄矮缩,发现后立即排水晒田醒根。

(5)水稻施用过量2甲4氯或高恶唑禾草灵产生药害,发现后立即排水晒田,并追施速效氮肥,如尿素等。

(6)水稻、棉花产生药害后,及时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含有氨基酸、微量元素的叶面肥。

(7)水稻、棉花等作物产生药害后,及时喷施芸薹素内酯或赤霉素、吲哚乙酸等,促进植株生长。

(8)如果药害严重,植株死亡80%以上,就及时毁种或改种别的作物。

(9)喷施杀虫剂或杀菌剂的喷雾器与喷施除草剂的要分开,使用两个喷雾器。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农村谱华章范文下一篇:美丽杜若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