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

2024-03-08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根据美的集团 2013 年 -2015 的财务报表,通过对盈利能力较为完整的财务信息体系,使财务分析者可以更全面仔细的了解企业的经营与盈利情况,有助于各利益集团对美的集团进行深入了解。通过这几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美的集团经营中出现的不足,并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财务分析;美的集团;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一、美的集团公司概况

1968 年何享健在广东创办了“北街办塑料生产组”,通过对小产品的生产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灵敏的市场嗅觉,1980 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并于 1981 年注册美的品牌,2013 年在深 交所上市,旗下拥有两家子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并在国内外有 广州、广东、采取、江苏无锡等 15 生产基地,并在 6 个国家建有生产 基地,2013 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 1210 亿元,外销收入 达 74 亿美元,美的集团是我国优秀先进的民营企业之一,在中国白 色家电企业中名列前茅,美的集团立足现在,通过技术创新与品质 提升,奋力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1.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存在的主要目的,通过盈利分析可以衡量企业是否有活力和发展前途,因此,企业盈利 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中的重要部分。 美的集团指标数据分析表

(1).主营业务利润率的指标值体现了本企业的资源节制、筹谋 方式、产品发卖、理等方用度打点的缺陷与优势。该指标越高,就反 映了企业有科学定价的产品,合适得当的营销策略,竞争力强大的 主营业务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获利水平,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美的集团的主营业务利润率逐年稳步增长,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在不 断增强。 (2)、销售净利率是用来表示企业实现净利润与销售输入的对比 关系。通过反映每一元带来的净利润来表示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 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当企 业扩大销售的同时,企业净利润的不一定会保持同步增长,甚至是 负增长。这就要求信息使用者不仅存眷销售收入,同时也提高对净 利润升降幅度的关注度,从而客观周全的考察收入增添所带来的效 益。通过以上表格明显看出,美的集团销售净利率表现出增长趋向, 这一现象很大关系是由于美的集团销售额增加的同时,获得了更多 的净利润,销量价格提高,营业成本降低,营业费用降低。

(3)、总资产周转率是综合的反映企业所属的经营水平与操纵效率的指标,周转率的大小与总资产周转速度保持正比关系,周转率的提高的同时会使总资产的周转加速,反映出的销售能力也就 越优异。通过上表我们发现,美的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 2015 年较 2013 与 2014 年有所下降,反映出企业本的运营效率降低,资 产利用下降,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美的集团应积极创收挖掘潜力、 提高产品利用效率与市场占有率,采取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 效率,处理闲置多余资产,提高团队销售能力,从而提高企业总资 产的周转速度。

(4)、总资产收益率科学有效清晰明了的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管理 水平与发展竞争实力。通过上表可以看出,美的集团总资产收益率 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主营业务利润率的下降,总资产周转率贡献 小。该指标的高低企业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成正比,通过上表我们 可以了解到美的集团的总收益率 2015 年较 20

13、2014 年有所降 低,这反映了资产运用效率与资金利用效果有所降级,企业的综合 经营管理水平有所下降,企业盈利的持久型与稳定性有所下降,企 业面临的风险有所上升。

(5)、权益乘数反映了资产总额是股东权益总额的多少倍,利用该 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上表可得,2015 年权益乘数较 20

13、2014 年有所下降,表明企业的负债减少,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 杠杆率降低,对财政的危害减小,美的集团采用了最优资本结构,获 取了适当的 EPS/CEPS,从而实现集团价值的最大化,契合的职权乘 数可以为公司缔造出更高的利润额。

6、净资产收益率是体现了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的指标,且指标 值的高低与投资带来收益的高低成正比。正常而言,负债与净资产 收益率的变动成正比。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美的集团 2015 年的总资 产收益率较 20

13、2014 年有所降低,反应公司对股东投入资本利用 效率降低,资产增加速度大于净利润增加速度,净利润减少,资产增 加或者总股本上升。

2.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指标,反映的是是企业 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下面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流动负 债三项主要指标来分析美的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

通过上表可以得知,美的集团的流动比率自 2013 年至 2015 年 呈现上升趋势,流动比率增高,反应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增强,债权 人的权益也就越有保证,美的集团的速动比率也体现上升趋势,表 明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有保证,现金流动负债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 经营现金流量同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指标增大,表明企业经营活动 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越多,企业按其偿还期债务能力越强。

3.营运能力分析

从 2013 年到 2015 年,美的集团的总资产周转率由 1.13 降到 0.87,表明企业的销售能力弱,资产的利用效率降低,存货周转率由 4.72 次上升到 6.96 次,流动性增强,变现率上升。应收账款周转率从 11.56 降到 11.06 次,体现美的集团的收账速度与资产流动速度都较 慢,偿债能力弱。

4.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速度,通过上表数据可以直观看出,美的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等上述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体现美的集团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小,开阔业务能力减弱,可成 长性较低,公司的经营业绩不突出。

二、关于美的集团的对策研究

1.发现问题 (1)通过对美的集团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得知美的集团在2015 年较前两年表现为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运营速度较慢。

(2)总资产收益率呈现下降趋势,运营效率低。 (3)总收益率降低, 主营业务利润率降低。

(4)业绩不突出,发展能力也就是企业的成 长性降低。企业价值增长率是企业成长能力权衡的焦点所在,净收 益的增进是企业成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影响企业价值增长主要有 六大要素,分别为:销售收入、资产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使用效 率、净收益、股利分配。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我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 手做起。

2.对策研究

(1)努力提高销售收入。美的集团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非常注重销售收入的提升,想要提升销售收入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第一是企业内部的修炼提升,首先要努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为舒适的购物体验,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口碑,提升售后服务的质量也是极为关键的环节,注重企业员工的细节管理,把每一件平凡细微的工作做好,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提升消费者去产品以及企业的信任度好感度,增加二次消 费额。然后要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加强服务工作,关于美的集团产品的销售,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销售,销售人员都是与消费者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培训提升销售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充实精明的销售人员,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的销售额。当完善了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内部修炼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对产品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通过媒体广告与网络推广来让目标用户了解产品,扩大信息受众群,从而促使有购买意向的用户根据广告留下的联系方式进行咨询了解购买。业内部管理体制。以资产的最大增值为目的,实施资产的整体运作, 把抵消资产置换掉,把高效资产进一步强化,制止资产的流失。净资 产是属于所有者权益的一个要素,是指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资产,并 且接受捐赠。净利润额与所得税率息息相关,并月所得税率保持反 比关系,还有一个决定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有原因就是总资产收益 率,美的集团想要提高净利润便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做起。并保持 对净资产收益的持续关注,根据净资产收益的发展变化曲线,有针 对性的解决问题。

(2)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金管理会影响到企业经营中的方方 面面,想要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首先要做 到高效率的使用资金,增加流动现金和控制现金流出来满足日常需 要的资金,并准确预测资金流通的时间,例如生产原料的采购时间 等,尽可能降低现金流动过程中的风险。对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规划 管理,合理分配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例。其次要加强账目管理, 建立坚强存货制度,规范科学,了解企业行情,科学建立存货结构, 完善赊销客户的收款管理方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盘活资金,最 大程度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最后要强化企业人员开源节流的 观念,让员工认识到控制资金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资金周转与使用 效率。 (3)优化股利分配。美的集团应该落实精确的股利政策,不断完 善股利分配,优化股利政策,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研究出最适 合本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确定合理的资金数额,提高企业的竞争 实力。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上,想要解决这一问 题,美的集团首先应对市场进行预测调研,科学运筹,正确了解市场 需求,有针对性的面对市场需要设计生产产品。近年来出现的疯抢 日本电器的现象给中国家电企业敲响了警钟,美的集团作为国内电 器的领头企业,应该纵观发展前景,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善于学 习竞争对手的优点,更要发挥美的集团的优势,扬长避短,确定正确 的方针策划,以精致灵活取胜,在一定程度联合经营,取长补短。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美的集团应加大对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的资金投入,从而源源不断的进行技术储备与创新,针对产品所处寿 命周期,制定恰当的产品方案,扩大市场面,在消费市场站稳脚跟。 最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质量,严格质检系统,竭力创新。还要保持前 进的新鲜动力,把产品声誉打造的越来越好,竞争力自然就更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财务分析为基础出发点,分析对比美的集团 在 20

13、2014 和 2015 年的财务情况,然后对美的集团的财务情况 的缺陷进行粗浅的分析,并且把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措施罗列出 来,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参考作用,从而促进美的集团在新的一年更 有序迅猛的发展。本研究是基于财务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对美 的集团企业内部专业性的技术性问题了解缺乏,数据资料覆盖面不 够完善。当然,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制定正确的决策方针,都需要结合实际,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分段监管”;FDA;协同配合

一、 引言

当讨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时候,所讨论的多集中于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职权以及这些机构之间的关系,然就一个“系统”而言,仅关注其构成要素及结构尚不能构成对其的全面认识。就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而言,在世界各国、各个地区、在各历史时期内所采取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都有所不同,体制是否科学,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果只能提供参考而非最终标准,以现时的食品安全之比较为例,美国之食品安全情况相对良好而我国问题较多之情况的形成是诸多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区别的形成也包含历史的、社会的以及政治等的因素,两种相区别的制度体系只有被置于各自国的具体实践当中进行考量方可得出对其功能性的初步判断,在此过程中,美方对与我国所面对的相同或相似问题的解决进路和规制方式、经验与教训等,可成为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当中的重要参考。

我国严格意义上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后对于市场的监管逐步加强而逐渐建立并完善起来的,从实际情况看,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独立于其余监管机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既缺乏科学性,也缺乏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的来源更加多元化,流通方式和渠道也更丰富,更加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如从食品的制造或者进口等原初“产生”的方式考虑,则每一个步骤中所涉及到的监管部门、相关机构和标准都构成了一个体系,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可谓“体系的体系”。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以下几方面问题是不应被忽视的:首先,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困难多、任务重,一方面需要以“大部制改革”精简机构,一方面又需设置专门机构抓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如何能在这一过程中做到既解决问题又顾全大局,需要细致的分析和探讨,但无论如何,一味强调某些机构“缺权”、“没钱”、“不配合”而片面地主张专门化、特殊化、统一化恐怕不是明智选择;其次,饱受诟病的某些议事协调机构、临时机构以及办事小组等方今被撤,应有合理的制度设计来扬其优点,避其不足;另外,制度的设计需要有长远规划,但同时应考虑到解决具体出现的问题时具有的应变能力,两者的结合就在于体系本身具有弹性,这一点应该是“原则”和“大势所趋”而并非某种制度。2009年我国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能否代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出现了“统合”的趋势呢?恐仍需时间的检验。

二、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食物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为确保质量和安全所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包括下述四个环节:第一,在生产过程中对于肥料、饲料、农药以及原材料、添加剂、生产线卫生标准等进行的监督管理,对于外国进口的食品,入境所进行的检验检疫、海关检查和质量控制等;第二,食品出厂进入流通领域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加贴相关质量安全标志以及对某些商品的特殊市场准入标志;第三,在食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对餐饮等经营场所卫生的监督检查以及对食品质量的检查抽查;第四,在食品已经被购买或者消费以后,对出现的质量问题以及相关案件进行处理,追究责任主体责任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在食物的生产过程中,肥料、饲料、农药以及原材料、添加剂等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这些资材都是商品,具有适用于自身的生产流通渠道和质量标准;另一方面,它们是作为最终产品——食物的一部分而被使用的,在与其余各种原料混合或者在食品的生产中为发挥某种功用而被使用了以后,其功用、效能乃至于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都是通过食品安全反映出来的。就产品质量而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检局、专营专卖管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都可以进行监督,而就添加入食品的物質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由卫生部门得有权对其进行监管,该法第十一条指出生产、经营和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具有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这些标准和管理办法也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规定有风险监测制度,虽然监测并不必然导致对某类食品的强制措施或处罚,但如若风险过高,监测部门将得向公众公布并进行警示,某种意义上说亦是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该工作也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食品添加剂的目录、食品添加剂使用许可、以及新的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估也都由卫生部门负责。

食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应符合市场基本管理的诸多规范,作为商品的诸食品被纳入到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监管范围内。而这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就进一步增加了,食品从生产到加工、销售乃至于到消费环节工商局都要进行监管,一旦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或者产品质量问题,消费者协会也会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不惟工商局,如卫生行政机构、质量监督检查机构等面临职责跨度较大的问题。此种状况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流通与消费环节不能僵硬地进行区分,实践中有很大一部分食品尤其是制成品从生产者手中产出后到最后进入消费领域流程比较长,流通中经销商、分销商数量较多,客观上导致违法者为牟取利益而忽视食品安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某些食品的经销商既是向其余经销商或者销售终端供货的批发商,也是直接销售商品给消费者的终端。流通领域和消费环节的冗杂对工商局、卫生部门等监管机构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联合执法等手段只能突击解决相对较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隐患,对此监管体制的变动势在必行。事实上,就目前已经出现的问题,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已经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在2008年《卫生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被批准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被纳入卫生部管理下,就前述的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都进行了分配,建立起了“分段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具体包括:

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各部门要密切协同,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通过该文件的表述可以看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非以食物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对食物的经济学意义上的处分作为不同部门职权区分的依据;其次,理论上看,各部门专门负责的领域范围较大但互不交叉;第三,农业部、质监局和工商局等职权相对变化不大,文件更多地是对其原有职权进行了概括,相对地,食药局承担餐饮业等消费环节的监督,这项职权从卫生行政部门和工商部门中独立,由该局专门承担。最后,主抓食品安全的“最高部门”是卫生部,卫生部不仅承担综合协调、制定标准等工作,还需具体承担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三、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美国作为联邦制国家,与我国能够建立从上至下相对统一的一套监管体系有所不同,其各州政府主抓本州内部的食品安全监管,而联邦政府的专门职能部门主要是统摄全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并负责州与州之间食品安全工作的协调配合。早在1902年,美国就颁布了《生物产品控制法》、《肉品检查法》以及《纯净食品药品法案》等法律法规并依据《纯净食品药品法案》建立了第一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称为农业部化学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可能带来的食药质量方面风险的日益清醒的认识,该局发挥了巨大作用并越来越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1927年,该机构更名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职权不仅包括对于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现场调查、实验室科学研究,还可以以查禁、禁令乃至起诉的方式对问题食品进行禁绝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此后,其部分职权逐渐被美国农业部设立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动物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以及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国家海洋渔业局(NMFS)和海关等分割,并与上述机构一起组成了美国的食品安全体系。

从分工上看,FDA负责联邦领域内生产的或者进口的除畜肉、禽类、瓶装水和酒精含量小于7%的葡萄酒饮料外各种食品的监管工作,而肉类和禽类以及相关肉制品、含肉食物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FSIS承担,NMFS负责海产品的质量监控,而EPA主管饮用水的安全和农药,加之APHIS在防治病虫害方面、美国卫生部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在食源性疾病方面等等机构在各方面加以配合,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应特别指出的是,1998年克林顿签署了13100号总统令,成立了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商业部、农业部、卫生部、环保局、管理预算办公室、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从其职权看,该委员会可向联邦政府的相关机构建议对食品安全的某些领域进行优先投资;制定食品安全的发展计划,并在计划发展执行中与相关州政府、消费者代表、制造业以及学界代表进行沟通和交流;该委员会还下辖一个食品安全联合研究学会,上述职权显然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议事协调,而进入了统一规划、领导的初期阶段。

由此,美国建立起了以食品种类为基本分类标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部门进行监管这一历史形成的前提下,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目前尤得彰显,呈现“由分而合”的趋势,在监管手段上,以检验、审查为主,禁令、限制为辅,对于某些破坏食品安全的违法行为实施主体采取起诉的方式将之推上法庭,具有鲜明的普通法系国家监管机构执法的特点。

四、 比较与思考

基于前述比较可提出的问题包括: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否需要改革,应向什么方向改革,以及进一步地,是否应学习美国的监管体制建立起以食品种类为划分基础的部门监管模式。应首先指出,我国食药总局于2013年成立以来,组织了数次专项整治行动,因时间相对较短,不易从整体上对其工作成果作出评价。但仅就“分段监管”这一体制而言,最大的问题是“无缝对接”只是理论上的,实践中监管有诸多漏洞。虽然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设立与美国总统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类似,都起到了领导、協调的作用,但从本质上看,分段监管是主流,分段监管中的漏洞依然存在。

相较FDA等部门某种意义上类似“警察”的执法权,我国监管机关在行政执法的方式上稍显薄弱。在美国,政府与资本家们的本质利益是一致的,然而一旦政府监管机关被赋予监管职权并且开始严格行使这种职权,就会出现经济利益和政府监管的对立,以食品生产者的庞大资金和社会影响力而言,之所以还要以如此“针锋相对”的态度抵制监管,监管部门能够作为起诉者将之推上法庭使之承受“倾家荡产式”地赔偿应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起诉权是与普通法系的法律制度、庭审方式等法治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监管机关身兼具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某些特征;反观我国,监管中采取的强制性、惩罚性等措施中不包括提起起诉,在实践中更未出现过“监管机关诉违法者”的情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行政机关缺乏相对强有力的监管手段,笔者认为,上下统一的监管体制和严格的层级在此并不成为阻却监管执行力的“屏障”,反而应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具有强大推动力和适应力的关键所在。由于政府对其组成部门、上级政府对于下级政府这两个方面保持着相对稳固的领导,一方面在本级政府所辖领域内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必须融入全国一个大的“上下级”的大局之中,这使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虽然存在着诸多漏洞,但是在已经明确的职责范围内,监管责任可以落实得非常细致。

必须看到,上述优势的基础是“分段监管”的模式,如将“分段监管”改为美国式的以食品种类为区别基础的监管体制,监管“线”更长,势必需要跨区域的、更加具有自主权和专业性的数个机构,即便可以建立这样的机构,其工作的开展也势必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市场监管机关以及地方政府其他卫生机关、质量控制机关、司法机关相配合,名曰“食品链统一监管”,实际上某种意义上仍然是“分段监管”和“分区域监管”。由此观之,在能够有效领导的情况下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权分段化、分区域化再进行有机整合未必不是明智之举,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划分基础上不能对美国完全照搬照抄,需要坚持适合我国国情之路线。

首先,食品安全监管的漏洞形成不能仅仅将之归结为监管体制划分存在“模糊地带”,相应地,也不能仅靠将简单地运输、储存等环节纳入监管范围而希图达到目的,前已述及,在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无法进行大的变动的前提下,将“分段监管”中各监管机关的职责领域由原有的“区块”改变为“点到点”的形式以避免制度设计上的漏洞,同时在每个机关具体的职权范围内,可建立类似于美国的追踪机制和“一揽子”的监管职权;其次,国家食药总局目前属国务院直属,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这种模式与美国综合领导机关最高政府直辖,具体监管部门设在部委之中的体制十分相似,虽然美国各监管机关并不直接听命于总统食品安全委员会,但仍需执行其所制定的计划等。我国各级食药局也并不能直接调动政府部门,则其究竟以何种方式“协调”值得怀疑,将食药局的级别略微提高能解一时之需,但长远看,建立专门的协调、沟通和调度渠道才是治本之策;最后,食品安全监管中,轻微违法、违法、严重违法乃至于犯罪的尺度相对较难把握,美国监管机关与司法机关的紧密配合给了我们“重典治乱”的另一种思路,即“典”也就是法律本身并不需要极端严苛,在保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科学有效的情况下,在执法中更加严格地贯彻上述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将违法者进行惩处,事实上这正是美国模式最大的亮点之所在,法院的判决未必比行政处罚更为严厉,但是一旦违法者知道违法遭到惩罚将不可避免,距离监管的最终效果也就并不那么遥远了。

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前提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面对具体的、重大的问题时并非完全不可进行变动,事实上一个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容错性”或曰“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无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将进一步如何变化、将向何处去,惟以国情为基础,科学分析,博采众长,才能配得上公众对于政府的——虽然面对事故有所削弱但永不会放弃的——信心,与期待。

参考文献:

1. Philip J.Hilts, Protecting America's H- ealth: The FDA, Business, and One Hundred Years of Regulation, Alfred A.Knopf,2003.

2. Ralph A.Epstein, Thomas M.Lenard, H- enry I.Miller, Robert D.Tollison, W.Kip V- iscusi, and William W.Wardell, Advancing Me- dical Innovation: Health, Safety and the Ro- le of Government in the 21st Century, Pro- gress & Freedom Foundation,1996.

3. 叶菲莫夫.史纲,著.从美洲的发现至内战的结束.庚声,译.上海:三联书店,1972.

4. 苏蒲霞.中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比较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5. 张亚军.风险社会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及刑法规制.北京: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

6. 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中心编.唐浩民,主编.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報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外食品安全法律比较研究”(项目号:92346019)。

作者简介:路磊(1981-),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生,中国食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学规划科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法、外国法制史;时晨(1990-),男,汉族,辽宁省抚顺市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史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

收稿日期:2015-02-11。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3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会计系,南京 210044

一、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家电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家电行业产值稳定增长,同时还带动了服务业、运输业的发展,对维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平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家电自80年代开始起步,通过引进国外的生产线和生产技术,在国内市场的强大需求拉动下,一大批家电生产企业应运而生。我国的家电行业从导入期到成长期,最后到成熟期,经历了一段高速的发展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家电企业进入了它的成熟期,一些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家电品牌逐步形成。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家电行业的整合加剧,产生了像美的、海尔、TCL等家电航母。目前,彩电、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主要家用电器产品的产业集中度已达75%以上,我国独立的家电企业已由1997年的100多家锐减到10多家,家电企业规模在扩大,产能也在增长,已经成为全球家电生产制造基地。我国的家电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当成熟的行业,基本上掌握了核心技术。目前,由于我国家电产能的急剧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作为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家电品牌,美的集团在通过各种营销手段抢占市场份额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不断通过增强自身综合实力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吸收更多的资金来完善企业,全面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随着家电业上市公司的增多,这些家电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越来越受到投资人及相关利益者的关注,而美的集团作为其中较为知名的品牌之一,尤为受到投资人合相关利益者的关注。所以本为针对美的集团进行了投资价值分析,分析研究美的集团投资价值,为投资人提供参考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助于投资者制造正确的投资政策。其次,对美的集团投资价值研究是能否降低投资风险,取得投资成功的关键。再次,研究美的集团的投资价值有助于其他将要上市的家电公司学习参考。最后,有利于促进家电业健康发展。投资者越来越看重对公司的投资价值的研究,如果只是片面和不规范的分析,不仅威胁到投资者的利益,也会扰乱家电行业的市场秩序。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分析的主要方法有基本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基本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股票市场价进行比较,进而形成买卖的建议。因为基本分析法在预测股票的中长期走势和评估股票的内在价值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也深得价值投资型投资者的青睐,比如著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就认为:对一家企业进行投资主要看这家企业的会计报表。另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几乎每天都在交易,股票价格时刻都在变化,此时技术分析就有用武之地。技术分析法从股票的成交量、价格、达到这些价格和成交量所用的时间、价格波动的空间几个方面分析走势并预测未来。本文的用到的主要研究方法还有: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即结合了老师所讲的有关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对股票进行相关分析;二是文献分析法,笔者将充分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印刷与电子文献,如相关论著、学位论文,以及发布于报纸和网络的原创分析文章,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展开系统研究;三是比较研究方法,即运用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对美的集团的整体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股票价值进行纵向比较。

本论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下经济环境和行业、公司状况,对美的集团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系统的分析。本文将以公司行业分析与财务分析及股票技术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美的集团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投资者进一步了解该公司的财务及经营状况,为投资者投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二、 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2.1公司情况简介

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制造业为主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于2013年9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安得、美芝等十余个品牌。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30个分支机构。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照明电器、房地产、物流宝贝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据尚蛙会员联盟调查显示,美的集团员工13万人,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及荆州,江苏无锡、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河北邯郸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超过30个分支机构。

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快速的增长。上世纪8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60%,90年代平均增长速度为50%。21世纪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2012年,美的集团整体实现销售收入达1027亿元,其中外销销售收入达72亿美元。2013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 2 评价中,美的品牌价值达到653.36亿元,名列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5位。公司总股本为421580.85万股,当前股票价格为17.5 元每股。

2.2公司经营能力分析

现阶段,方洪波现任美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1992年加入美的集团。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及一支精英团队。美的集团一直坚持“薄利多销,服务当先”的经营理念,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引领家电消费潮流,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美的品牌得到中国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美的集团与全球知名家电制造企业保持紧密、友好、互助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成为众多知名家电厂家在中国的最大的经销商。美的以“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股东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使命,其经营准则是:理性追求:宁慢两步、不错半步。授权经营:充分授权、业绩导向。协作共享:价值为尊、利益共享。美的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的能力,以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在2013年成为年销售额突破1200亿元人民币的国际化消费类电器制造企业集团,跻身全球白色家电制造商前五名,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品牌。美的的未来将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3公司竞争能力分析

美的集团是行业龙头,具有一定规模的消费人群,知名度高,有着良好的售后服务。美的集团资源丰富,涉及经营制造的产品种类广,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和小家电产品及厨房用具产业集群。美的拥有6家控股子公司入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企业自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后3年内,所得税可享受10%的优惠。优惠的税收政策为美的集团节约了资金,有利于美的集团更好的改进技术,研发新产品,扩大生产,巩固自己的行业地位。

美的集团旗下拥有美的、小天鹅、 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有着强劲的竞争优势。营销网络遍及全国,在海外市场设有分支机构。美的集团的技术更新速度快,产品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同时具有高效灵活,治理较为完善的管理优势和上佳的技术优势与品质保障。作为白色家电业的龙头,美的集团有着完整的白色家电产业链,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白色家电制造商。国内白色家电龙头,具有专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压缩机的市场占有率均位列行业三甲。空调出口量全国第一,内销第二,有着良好的海外销售市场,完整的白色家电产业链以及上佳的技术优势和品质保障。作为空调行业的龙头,美的集团受益于行业良性发展。空调业务具备领先优势也将成为美的集团业绩增长的重要来 3 源。同时美的品牌全面覆盖高中低端,是销量的主要支撑。美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状态,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美的的各种财务数据表现出来的结果,都证明美的电器在不断地 发展着,进步着,2014年美的电器将会有更好的表现。

三、公司所属行业分析

3.1宏观经济分析

美的电器于1992年经过股份制改造后,于 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为我国第一家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乡镇企业改制而来的上市公司。自成立以来,美的电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我国白色大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2013年9月12日,美的电器退市,美的集团正式上市,自此美的集团完成整体上市。《经济蓝皮书》指出,2013年我国经济呈现增长趋稳、就业增加、结构改善的特征。2014年尽管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2013年,考虑到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效应,预计经济增速将有所回落,但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保持增长较快、通胀可控的态势。自2010年5月以后,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在一路走高,全年达到3.3%;PPI也逐季走高,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造成通胀压力增加的诸多因素也没有减少,有些因素的作用还在加强。导致了通货膨胀的越加严重,而各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常会导致高失业率和GDP的低增长。而美的集团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让美的集团的某些产业成为持续下跌的“重灾区”。

众所周知,国民经济的发展决定着股市的发展, 股市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窗口,股市的兴衰反过来也影响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好坏与快慢。在股票市场,各种信息出现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期性是股票价格随机波动的根源,所有影响价格的因素都反映在价格波动上。 综合种种,从股市的短期运行来看,美的集团的牛市与熊市的转换将会不断进行,“牛”来“熊”往是一种正常的状态,无论美的集团调控还是加息预期增强,出发点都是防止出现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货膨胀。即使这种调整会打压某些板块的股价,这也是一种正常回调。

3.2家电行业分析

我国家电产业正处于整合期,原材料价格上涨为整合提供了绝好的时机,强势企业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 压缩盈利空间以淘汰弱势企业,提升产业集中度。由于没有消费税等因素的制约,行业竞争环境较为公平,有助于强势企业增强竞争力,加速产业整合。整合是以竞价和压缩利润为代价的,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伴随着价格的下滑和利润率的降低。随着强势企业份额不断扩大和弱势企业持续退出,竞争将会从竞价逐渐转向提升技术、质量、渠道和服务为主的模式。

4 我国家电制造业是在大规模制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的竞争力、零配件的自制比率、对渠道的管控力、成本控制力都是极为出色的。在未来行业产品升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增长驱动力的情况下,制造企业将充分获取产品升级红利,引来盈利提升期。未来优势企业将长期呈现利润增速快于收入增速高于销量增速的格局。

3.3行业竞争地位

家电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产业,美的是个纯粹的民营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稳居市场龙头地位,彰显出卓越的竞争实力和经营能力。2013年美的集团完成整体上市,所有家电相关业务全部打包进入上市公司资产,资源共享和协同效率显著提升,目前空调、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炉等多个品类在市场上稳居前列,空气净化、水净化产业领域也实现提前布局,未来综合竞争力会不断提升。2014年,美的在电商和研发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四、公司财务状况分析

4.1每股指标分析

如表所示

报告日期 每股指标

摊薄每股收益(元) 加权每股收益(元) 每股收益_调整后(元)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元) 每股净资产_调整前(元) 每股净资产_调整后(元)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元) 每股资本公积金(元)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1.6964 1.51 1.51 -- 24.7312 20.8273 1.9117 9.0889 10.5815

4.9205 4.33 4.33 3.18 23.175 19.4787 5.9622 9.2632 9.076

4.0056 3.73 3.73 -- 22.5304 18.9476 3.218 9.4846 8.6037

4.7418 2.65 2.65 2.13 36.1046 16.91 3.5694 3.0184 13.1375

2014-03-31 2013-12-31 2013-09-30 2013-06-30 5 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元) -- -- -- --

从这张两张表中可以看出该公司在2012和2013每股收益较平稳,而每股收益的高低体现的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该公司于其他同行相比,明显高出同行两倍以上,格力电器在2014年第一季度每股收益只有0.75元,海尔集团只有0.31元,忽略风险因素,投资美的集团无疑会获得较高收益。此外美的集团的每股净资产以及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与同行业相比都较高,而且美的集团20

12、2013的每股净资产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增长了40%。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虽有下降但幅度不大,总的来说,投资者若想投资家电行业,美的集团不是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4.2偿债能力分析

如表所示

流动比率 速动比率 现金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 长期负债比率(%) 产权比率(%) 资产负债率(%)

1.1631 0.9908 39.4066 36.6561 0.7163 169.7671 63.3439

1.1532 0.8849 29.1228 40.3117 0.7339 146.7708 59.6883

1.1198 0.9528 30.5933 38.9307 0.7722 155.7753 61.0693

1.0974 0.9423 31.6324 38.1768 1.4806 160.7967 61.8232 6 总资产(元) 113773421440 96946024770 97592821550 94572048700 根据西方经验,流动比率在2:1左右比较合适,这个比率是衡量企业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个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速动比率同样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速动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产权比率反映了债权人所提供资金与股东所提供资金的对比关系。该比率越低,说明企业长期财务状况越好,债权人贷款的安全越有保障,企业财务风险越小。就前两个指标来看,美的集团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好,但长期偿债能力较差,投资该企业有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应谨慎考虑。

4.3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

成本费用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 主营业务成本率(%) 销售净利率(%) 股本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 销售毛利率(%) 主营业务利润(元) 净资产收益率(%)

10.1044 8.9021 74.8086 7.4591 169.6386 6.8593 2.5143 25.1914 9445898250 7.23

8.8476 7.7071 76.725 6.8589 1088.4159 46.9651 18.9324 23.275 27547007470 16.19

9.4071 8.2434 76.717 7.2053 400.5606 17.7787 6.9214 23.283 21339359360 12.58

9.3683 8.3637 77.0685 7.1912 474.1841 13.1336 5.014 22.9315 14776043630 15.65

营利毛利率指企业营业收入净额与营业成本的差额。毛利率越大说明在营业收入净额中营业成本所占比重越小,企业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营业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通过扩大销售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从上表可以看出美的集团的营业毛利率和营业净利率在2013年和2014年都是较高的,而且在2014年第一季度我们可以看出该集团在这一年发展态势是良好的。

五、公司内在价值评估

1.1市净率估值法

7

股价估值=市净率估值×每股净资产预测值

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市净率可用于投资分析,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但在判断投资价值时还要考虑当时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经营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目前美的集团的市净率在0.91左右,相对于家电业的平均市净率来说是比较低的,该股票的投资价值较高。而且用市净率估值×每股净资产预测值所得出的股价估值只有16块多,与目前美的集团股价19.07元相比是低估了该公司股票价值的,说明该股票未来有上升空间。其中市净率估值和每股净资产预测值都是采用家电行业平均值算出来的。

1.2市销率估值法

股价估值=市销率估值×每股销售收入预测值

市销率是证券市场中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又称为收入乘数,是指普通股每股市价与每股销售入的比率。市销率越低,说明该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收入分析是评估企业经营前景至关重要的一步。没有销售,就不可能有收益。这也是最近两年在国际资本市场新兴起来的市场比率,主要用于创业板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不要求有盈利业绩,因此无法用市盈率对股票投资的价值或风险进行判断,而用该指标进行评判。同时,在国内证券市场运用这一指标来选股可以剔除那些市盈率很低但主营又没有核心竞争力而主要是依靠非经常性损益而增加利润的股票(上市公司)。因此该项指标既有助于考察公司收益基础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又能有效把握其收益的质量水平。通过该集团的数据计算出来的市销率在4.4左右,有家电行业平均值相比也比较低,因此该公司股票目前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同时又行业市销率平均值和每股销售收入预测值所算出的股价与目前的股价相比是偏低的,所以该公司股票价格还有上升空间值得投资。

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6.1 股价走势分析——K线分析

从上面的一年k线图和周K线图可知美的集团的股票一直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涨幅和跌幅都不是特别大,其中在4月30日的时候,美的的股票价格一下子从40多元降到17元左右,但其实这是因为在4月30日是除权除息日,该集团向股东发放了20元现金股利和每股发放1.5的股票股利,该股票价格是除权除息后的价格,其实该股票的价格是基本没有多大变化的。再看该股票的成交量,可以看出概股票成交量在平稳中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最后再看该K线图的下半部分,根据黄线下穿白线即白线在黄线上方买进股票,黄线上穿白线即黄线在白线上方卖出股票的规律,在这个时候作为股民买进股票能获得利益的可能性较大。

9 6.2 股票投资建议

通过股票内在价值估计、K线分析以及结合接下来几个月的市场环境来看,我认为该集团的股票是值得购买和增持的。首先该集团的股票存在被低估的情况,这说明未来该股票升值的可能性较大,而且该集团的市净率和市销率都较低这也说明投资该集团可以获得较大的投资价值。其次,通过该集团的K线图来看,股票价格在平稳中有要持续上升的趋势,成交量也在稳步上升,而且图中所显示的提示也是购买该股票。最后,结合市场状况来看,在接下来几个月是空调、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销售旺季,就目前家电行业的排名来看,美的集团在各个方面与同行相比都有很大的优势,其未来的销售额和净利润上升幅度会很快,股票价格的上升也与公司的经营状况存在一定的联系,经营状况好的企业其股票升值的机会更大。综合以上几点,我的建议是投资者可以买入或增持该股票。

6.3 主要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销售的产品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以及各类小家电产品等,属于消费类电器产品,其市场需求受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如果宏观经济或消费者需求增长出现放缓趋势,则公司所处的家电市场增长也将随之减速,从而对于美的集团的产品销售造成影响。

(2) 市场竞争风险

中国家电行业为完全竞争行业,家电生产企业数量较多,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国外品牌与自主品牌、在各类产品之间均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尽管公司在家电行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仍然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及互联网经济下新的商业模式的冲击等市场风险,从而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

(3) 生产要素价格波动风险

美的集团用于制造家电及电机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各种等级的铜材、钢材、铝材和塑料等,且家电制造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若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或因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使得劳动力、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出现较大波动,而终端产品的销售价格不能够完全消化成本波动影响,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七、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对公司的价值和未来成长可以做出如下判断:

(1)美的集团自2013年上市以来,经过了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这一年半的高速发展,虽然中间股票也会因为公司的经营而发生波动,但是该集团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未来股票升值的可能性非常大。

(2)美的集团作为家电行业的行业领导者,在相关行业上积极拓展,在面对本行业风险和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风险上具备了更强的抵抗力。

10 (3)美的集团经过公司各方面策略的调整,公司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能力都在不断加强,2014年的发展情况非常乐观,其公司的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极有可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4篇

一. 集团简介

创业于1968年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 1980年,美的正式进入家电业;1981年开始使用美的品牌。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0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02年至今上交税收超过110亿元。截至2008年底,美的集团已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等累计捐赠超过1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 .5亿元。

二.PEST分析

1.产品技术环境

面对经济危机,美的在恶劣的大环境下把握机会,在危中求机,与其创新、领先的技术,可信赖的品质保障,强大的制造和交付能力等诸多因素相关。在近日公布的2009年广东省第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中,美的集团的“工程专用型高效节能空调器”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家用空调产品,并因此获得了政府采购的首选资格。

美的“工程专用型高效节能空调器”包括单冷和冷暖型的GA、K、E

2、T6等主销系列产品,涵盖了从小1匹到5匹的家用空调全部常规产品线。这类产品专门针对政府采购对产品要求能效高、节约采购成本、外观等进行的设计,打破了传统高能效产品市场定位高端、价格一定高的局面,实现了性价比的优化组合,既节约了财政采购成本,同时响应了节能减排,减少了政府部门的使用成本。 2.市场规模分析

目前,美的集团员工10万人,旗下有美的、小天鹅、威灵、华凌等十余个品牌。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设有近30个分支机构

坚持发展变频的理念,美的产品已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支持与信赖。中国空调行业已经完成了从“渠道竞争时代”向“产品竞争时代”的转化。在产品竞争时代,消费者已经取代了“渠道和厂。家”,成为市场消费潮流的决定者。厂家和渠道对消费者的喜好只能迎合和顺从,不可能改变。只要主抓了消费者,就等于抓住了未来的市场。这就是为什么美的在变频空调领域始终信心十足的根源所在

3.同行业竞争者分析

对于业内的一些争议,美的一向采取淡定和理性的态度。美的认为与其在媒体上争论,还不如埋头作做事,拿出更好、更放心的产品,提升消费者口碑,这样才能加速变频普及的进程。同时美的代表变频空调行业强烈呼吁,民族品牌已经是中国变频空调的绝对销售主体,变频空调的技术、产品和品质已经相当成熟,希望变频空调能尽快被纳入国家各项激励政策范畴。

4.政治保障

政策驱动下 产品结构逐步高端

据美的电器相关人士介绍,2009年上半年,国家对家电行业系列扶持政策的

出台,如“家电下乡”、“节能补贴”及“以旧换新”等政策全面推动了公司产

品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家用空调重点开展了180度正弦波直流变频技术等核心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央空调重点做好了多联机、离心机、螺杆机和热水机研发投

入,形成有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冰洗加大了多门、对开门及高端滚筒洗衣机研

发投入,持续推动了产品结构高端化。

三.内部环境分析

美的集团主要产品有家用空调、商用空调、大型中央空调、冰箱、洗衣机、饮水

机、电饭煲、电磁炉、电压力锅、微波炉、烤箱、风扇、取暖器、空气清新机、

洗碗机、消毒柜、抽油烟机、热水器、吸尘器、豆浆机、电水壶等家电产品和空

调压缩机、冰箱压缩机、电机、磁控管、变压器等家电配件产品,拥有中国最大

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冰箱产业链和洗碗机产业链,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小家电产品群和厨房家电产品群。

美的集团对专利设计人规定了受理、授权和专利实现效益后的三重奖励政策;建

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出资建立了“中外专利信息系统”并在内部网络实现

共享。专利技术的开发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地位,推动了美的集团的跳跃式

发展。 香港、韩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地设有10个分支机构。

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美的集团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从2002年至今

上交税收超过110亿元。截至2008年底,美的集团已为社会福利、教育事业等累计捐赠超

过1.5亿元,除顺德总部外,美的集团还在国内的广州、中山、重庆、安徽合肥及芜湖、湖

北武汉、江苏淮安及苏州、山西临汾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在越南、泰国、白俄罗斯建有生

产基地。美的集团在全国各地设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并在海外各主要市场营销。

四.SWOT分析

美的集团面临的优势:

1、优秀团队,营销高手,美的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

和微波炉业内公认的营销高手,学习能力强,反应速度快,体系建设好。

2、上下一体化,

配套能力强。是一家以家电业为主,涉足房产、物流等领域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企业集团,

是中国最具规模的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

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的能力。以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一

步完善企业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美的集团面临的劣势:美的集团多元化发展,从家电进入汽车,同时兼并了华凌、

荣事达等同类企业,扩张速度过快,在一定程度上剥弱了空调的竞争力。

机会: 网络营销!!!!!!!在2005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的“2004年中国出口额

最大的200家企业”名单中,美的位列第57位。2005年9月,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

息发布中心公布的“2004中国最大500家大企业(集团)”中,美的荣列第59位。

威胁:小家电业务亏损,影响了投资者及商家信心;渠道资源不断流失,竞争对手不

断发起挑战。

当美的集团具有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机会是,他应当采取增长型战略,比如:开发

市场,增加产量等方式;当他的企业拥有外部机会而受到内部条件的限制是,这时应当采取扭转型战略,充分利用外部带来的机会,设法清除劣势;当他的企业内部状况不佳,外部又有威胁,应该避开威胁,消除劣势,可以采取防御型战略;而当企业内部具有优势而外部存在威胁时,宜采用多种经营的战略方式,寻求新的机会。

展望未来,美的集团将继续坚持有效、协调、健康、科学的发展方针,形成产业多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业务区域化、管理差异化的产业格局,拥有健康的财务结构和明显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初步具备全球范围内资源调配使用。

五.总结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创新驱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 G71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05-0012-05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整个世界向前发展的核心力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通过知识、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投入,是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等各种创新的综合协同[1]。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全面激发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是首次提出以创新为首位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016 年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要求各地区和部门结合实际状况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总结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成果(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的同时,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深化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和变化,以全球的视野谋划和推进自主创新,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发展

(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

职业教育集团是指由1个或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团体、协会等牵头协调,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团体、协会参与建设,以契约、资产等形式为联结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2],按平等原则组建而成的跨地区、跨行业、综合性、多功能、多层次、非营利的社会组织。一般情况下,各成员单位原有的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不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以职业教育集团为组织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办学层次、专业布局、教学业务、科研开发、质量监控、技术攻关等方面实行相对的统一规划、管理和考核。在师资、实验实习设施、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课题研究成果、教育信息、产教融合及校院联办、校企联合等方面,实现成员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组合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办学行为,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模式创新[3]。它始于上世纪 90年代,经过 20多年的探索,其数量、规模均取得积极发展,办学成效逐步显现,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数量增长快速。成立于1992年的北京蒙妮坦美发美容职业教育集团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教育集团;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成立职教集团257个;截至2017年9月,全国建成约1300个职业教育集团[4]。二是规模持续扩大。据2014年统计数据,已成立的1048个职业教育集团,基本覆盖了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全国主要行业和三大产业;1048个集团共有成员单位46400家,平均每个集团有44家单位。其中,参与职业院校8330多所(本科院校180多所),参与集团企业23500多家,政府部门1630个,行业组织1680多个,其他组织机构1450多个[5]。三是内涵不断提升。经过 20余年的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从最初的数量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转变,在创新体制机制、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促进技术技能积累等方面成效显著。四是政策相继出台。国家高度重视集团化办学,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2002 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2004年,教育部等7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实行合作办学。2005年,《国?赵汗赜诖罅Ψ⒄怪耙到逃?的决定》首次提出,鼓励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集团化办学。2014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均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5年教育部专门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同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出台,提出探索建立基于产权制度和利益共享机制的集团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6]。

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一)背景介绍

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简称集团)成立于2006年,是在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化工行业协会的指导下,由代表江苏化工行业和化工职业教育水平的数十家企业、职业院校、研究院所、化工园区等单位组成。集团遵循“共建、共享、共赢”准则,充分利用集团成员各自资源优势,创新合作体制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努力服务科教兴省和“两个率先”战略,满足江苏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技能化工人才的需求。集团成立了4个工作委员会,分别指导教学、就业与培训、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工作。集团自成立以来,以集团章程为指导,借助集团平台,探索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先后组织开展江苏省化工类对口单招技能考试、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国化工类技能大赛与师资培训等工作,提升了集团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服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能力。

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化工园区)为全国第二家获批、江苏第一家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化工园区形成以石化、碳等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生命科学与高端精细化工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园区规模、产业发展与区域集约开发水平位居全国同类园区前列,成为江苏省石化产业整合与提升的重要载体。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提档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需要培养能服务“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和倡仪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政校企只有加强合作、优势互补、产教融合,才能更好地培育出满足?^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职业人才,促进就业创业、技术进步,为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提供动力支持。在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的基础之上,建立高技能人才工作站,见图1,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升级版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的一个有效补充,完善人才培养序列,切实解决“人才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校企间高技能人才的有效供需对接与合理流动,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二)实施过程

2015年4月,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建“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集聚集团内企业、院校优质资源,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产业链与教育链对接为目标,以政校企合作为支撑,发挥线上线下(O2O)联动的信息化优势,构建职业学校、企业、O2O平台间信息互动、资源整合、项目牵引的高效运行机制,通过集中对接就业、依需定向培养、知识技能提升、科技研发服务、协同创新发展、人才交流共享等途径,致力于人力资源集约化培养、就业、开发、使用,加强协同创新,提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服务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合作发展。

项目的总体运行模式为“一个平台、两个主体、三大场域、四大功能”。

“一个平台”――建成线上(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的官方网站)和线下(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驻园区办公室)的互联网+协同育人与创新平台。

“两个主体”――在化工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协调保障下,学校牵头的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工园区内企业相生相伴、共生共长,探索“互联网+”时代学校、企业产学研用结合共进“1+1>2”的长效机制。

“三大场域”――校企依托彼此需求而合作设计的项目主要在企业、学校、政府行政服务部门等三大场所区域实施,形成以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为枢纽,以校企互设的专家(教授)工作室以及园区主导支持设立的园区校企合作服务中心为基本点,校企专职工作站联络员为支撑的校企合作互动网络化结构。

“四大功能”――校企依托高技能人才流动工作站,针对企业转型升级对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开展多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合作,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着眼,从招聘就业、协同育人、实习实训、知能提升、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环节入手,着力将工作站打造成高技能人才的“蓄水池与就业平台”“孵化培育基地”“开发储备基地”和“协同创新基地”。

(三)特色创新

1.政府全力推动

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制度化资源支持。化工园区管委会贯彻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要求,积极落实政府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推动责任,在与江苏化工职教集团签署政校共建工作站协议后,将工作站建设纳入重点工作,着力营造制度环境、制定发展规划,定期组织校企开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讨,面向企业专题宣讲政府购买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以及政府对企业职工上岗、初级、中级职业技能培训予以补贴等人事政策,解读“企业因接受实习生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按现行税收法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等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和社会责任,促进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紧密对接,满足了新常态下区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发展方式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2.健全保障机制

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顺利推进需要政府和院校以服务的姿态做好保障工作。政校双方联合成立工作站领导小组和工作站,合理规划、目标管理、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并切实做好工作站驻园区办公室人员、场地、经费的落实工作。为便利企业和学校顺畅对接沟通,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专门腾让出一块场地,协助江苏化工职教集团设立了工作站办公场所,以及可同时接纳近300名企业员工、职业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学习等活动的多功能化工园区校企合作服务中心,深受校企欢迎。

3.创新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能否取得实效,还取决于职业学校能否正确把脉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能使企业便利享受学校各项服务的良好运行机制。校企将高技能人才及创新成果、培养平台载体、科研项目等供给与需求信息在网站集中规范发布,减少企业寻求人才与技术资源的时间、体力、货币等成本,也为职业学校服务社会、获取企业支持提供便捷通道,亦为企业提高行业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创设载体。校企落实专职网站管理员(联络员)负责发布招聘就业、协同育人、实习实训、知能提升、协同创新、人才交流、科技服务等供给与需求的相关信息,并根据本单位发展需要择取有用信息,在必要时辅以工作站办公室的帮助,以项目化形式接受服务或提供服务,形成从线上到线下互为补充、联动一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运行机制。

4.强化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的核心在于给企业提供及时、丰富可选、优质的人才与技术等资源。工作站的建立弥补了以往校企合作中信息相对封闭、不对称、共享度不高、资源利用率低的不足,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形成从“一对一”到“一对多”“多对多”的转变,便于职业院校与企业共享人才、技术、管理、设备等各自发展所需资源,通过优势互补确立了多元比较优势,形成高校联盟、企业家联盟、校企共同体,抱团发展、互利共赢,更好地培养出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增强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突出互利共赢

职业学校必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为根本路径,以产教融合为生命线,以校企产学研用合作为抓手,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合作现代化,把好区域企业发展脉搏,时刻关注企业发展需求,与区域企业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变“企业能为我们做什么”思维为“我们能为企业做什么”思维,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坚持集团化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坚持创新驱动,才能获取更多的优质办学资源,实现院校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使职业教育吸引力显著增强,进而激发企业积极关注并主动参与、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热情。

(四)服务能力与运行成效

1.建成高技能人才“蓄水池与就业平台”

借助工作站信息平台,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园区紧密合作,根据园区人才需求预测,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接,产业链与教育链呼应,建成园区企业“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及时解决企业的用工缺口问题。

2.建成高技能人才“孵化培育基地”

合力共建现代化工人才培养立交桥,内部优化中职高职衔接,外部推动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沟通,紧抓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实施中职―高职―本科分段培养(“3+3”“3+2”)、对口单独招生、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和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企业职工在职学历提升等项目,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后岗位适应期缩短,化工园区企业员工素质整体提升,集团化办学影响力显著增强。近两年,集团年均为园区企业职工培训达11000人次以上,学历教育达400人次以上。在共建专业、订单式培养人才的基础上,集团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等重点建设专业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校企“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3.建成高技能人才“开发储备基地”

园区企业和职业学校开展员工互聘互兼、互培共育活动,重点以专家(教授)工作室、校企实验室等平台为载体,促进了人才流动共享,加强校企管理骨干、企业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与储备。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机械厂常年服务于区内扬子石化、扬子巴斯夫和南化集团公司,是园区企业机械设备的应急维修基地。企业经常有大型进口机械设备维修业务,如果靠进口国外零部件,等待周期长、停车损失大,而学校机械厂承接维修任务,仅靠学校现有的技术力量又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学校从附近企业引进了大型压缩机主要零部件磨损修复技术、转子动平衡及修理技术方面的专家进校设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担任机械厂的维修技术顾问,及时解决了国外核心设备零部件制造、修理的技术难题。同时,还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为园区相关企业培养了大型设备维修的技师5名和高级技工8名,舒缓了园区化工装备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情况。2016年,在工作站的协调组织下,园区内知名企业红太阳集团长江涂料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学校选派多名一线教师进企业挂职“访问工程师”,进行企业内研修,提高工程实践和动手能力。

4.建成高技能人才“协同创新基地”

园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专家及集团学校的教授组成专业团队在园区和学校互动交流,聚焦企业技术难题,共同开展科技研发、产品升级,实现协同创新。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与化工园区内江苏和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牵头组建了协同创新工作小组并联合成立了有机光电新材料联合实验室,共同解决化工园区企业有机光电材料及其中间体的路线设计与工艺优化、医药中间体的设计与工艺优化、低温反应、无水无氧反应等合成新技术的研发等问题,协助企业完成国家及地方政府基金、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并联合开展学生实习实训指导、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等工作。学校“节能测控应用技术工程中心”在学校科创园注册成立南京六耘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织创新将自身技术或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为化工园区企业用户提供电气及自动化项目改造、设备状态检测等多种专业技术服务,在服务周边企业中求作为,在反哺教学方面求实效。该中心成立近2年来,为化工园区内包括兰精(南京)纤维有限公司(Lenzing)、纳尔科(南京)工业服务有限公司(Nalco)、南京扬子伊士曼化工有限公司(YEC)等知名跨国企业客户提供了进口设备国产化改造、设备控制系统改造、电气节能改造、设备状态检测等十多个项目的技术服务,完成项目累计金额60余万元,为企业客户创效(节约)数百万元。

(五)发展展望

提高服务发展方式转变、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服务促进就业创业、服务职教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的能力是时代赋予职教集团的重要使命。江苏化工职教集团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区管委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共建工作站的实践证明,在政府的支持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增强办学动力、促进校企间优质资源开放共享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随着工作站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空间必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合作发展的水平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有力支撑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 考 文 献

[1]胡勇,乔元波.诸种商业模式与创新驱动的关联度[J].改革,2016(6):69-78.

[2][5]中国职业技术学会.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19.

[3]王玉龙,刘晓.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历史、现状与发展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62-66.

[4]教育部.介绍从数据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有关情况文字实录[EB/OL].(2017-09-28)[2017-12-11].http:///jyb_xwfb/xw_fbh/moe_2069/t20170928_315537.html.

[6]?S跃,郭静.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92-96.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chool-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under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Cui Binghui

Abstract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has sparked innovation vitality and creative potentials of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School-run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which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and rapid progress in quantity and scale, is an original research of China. Jiangsu Chemical Industry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JSCVEG) and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Nanjing Chemical Industry Park has jointly established a mobile workstation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Taking innovation-driven program as the lead and targeting on the joint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hain, the workstation constructs a high-efficient cooperative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with information sharing, resources integrating as well as program leading among vocational schools, enterprises and online to offline platform, thus transforming the service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ing a win-win coopera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drive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school-running mode; mobile workstation for high-skilled talents

美的集团财务分析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追求、美、感受

艺术,当这个词跃然 纸上,我们大脑中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一系列的艺术作品,乃至它们的作者,当我们更深层次地追问为什么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时,我们又无法很确切地讲出这个道理。究竟什么是艺术?在前人已经提出 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 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于是艺术变得抽象化了。

艺术与美是相呼应的。狄尔斯认为艺术的意义在于艺术在上下文中才有意义,在特定的历史中才有意义,艺术在人们的兴趣(关注)中才有意义。孔子听韶乐而三月不知肉味。歌剧《白毛女》是四十年代解放区创作的歌剧,艺术成就高,当时很受解放区人民的喜爱。《白毛女》讲述的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贫苦农民杨白劳和女儿喜儿遭受恶霸地主黄世仁的残酷压迫,家破人亡。喜儿逃进深山野林,靠吃野果为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营养,全身毛发变白了,所以称作白毛女。后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翻身得解放,喜儿也报了家仇,

1 又变成了一个漂亮的姑娘。戏剧是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表演给大家看的,演恶霸地主的是著名演员陈强,他扮演得非常好,但因此却遭了不少苦。一个秋天,他在河北一个地方演出《白毛女》。他自然是演“黄世仁”,他全身心地投入,演得十分精彩。可突然之间,台下飞来许多烂苹果之类的东西,打伤了他的左眼。还有一次,当演到最后一幕时,台下看演出的战士早已泣不成声,突然,一个战士哗啦一声把子弹推上膛,瞄准了他,幸好坐在旁边的班长夺走了枪,否则,真的就差点枪毙了这个“黄世仁”。同样的,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抒发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听了那样好的音乐,一听便感叹不已,再听便热泪纵横,其他在坐的人也都会伤心的流着眼泪。这正是我们审美过程中所探讨的“共鸣”,既审美的人(审美主体)对美的事物(审美客体)产生某种相互融通的现象。

现代诗人郭小川的《青纱帐,甘蔗林》,同一自然之物“青纱帐”,在战争环境里和在新中国的和平年代就有着绝然不同的知觉。孙犁在他的代表作〈荷花淀〉中讲到迷茫的淀里的荷花时,这样写到:粉色荷衣箭高高举起,仿佛是监视敌人的哨兵。这是战争年代作家眼中的景物知觉,如今的年代,再去看荷花淀,作家眼中

2 会产生绝然不同的知觉。许许多多的事例说明了这样的一个规律,艺术家们在孜孜不倦地求索自己心目中的艺术,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受众们寻觅的自己感觉中的美。

分析哲学的先驱乔治.E.摩尔认为:“美”不是一个自然的客体,因此不能采用象自然科学下定义的方式来界定,而只能采用直觉来把握,早期维特根斯坦也认为美属于不可言说的东西。而艺术与之在本质的追问上亦有同感。因此,而对“什么是艺术”这类问题,我们并不是要放弃对艺术的追问,而是要改变这种本质主义的追问方式。首先思考艺术为之的心灵特质。

对美的追求,也就是对艺术的追求,也就是追求解放、追求进步。我们在聆听音乐,欣赏绘画,阅读小说,观看舞蹈等艺术活动中,不假思索地确认它们就是艺术。评价它们水平的高下,但如何确定水平的高下呢?这其实又回到了我们对艺术问题的追问这一根本上来。奴隶社会的“艺术”(例如古希腊,罗马的雕刻,中国青铜纹饰),不亚于资本主义社会,石窟时代的洞窟、壁画、岩画(野牛和壁画),仍然使所有的现代作家们叹为观止,上个世纪初的

一、二十年代,毕加索、马蒂斯等许多先锋派画家开始搜集欧洲以外其他大陆部落

3 时代的艺术品,吸取“原始主义”手法的精华,给本世纪艺术以巨大的活力,直到如今,来自非洲丛林的绘画、音乐和舞蹈,仍然使许多摩登的“现代派”相形见绌。

追求艺术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历史的长河中,人们如何诠释艺术,如何去感受美……在今天的西方社会中,由于技术合理性统治的强大作用,人们的思想意识、行动等等一切都日趋一体化对立面消失了。马文.哈里斯描述得比较全面了:“要使人民服从,不能全靠恐吓和威胁,而在很多情况下是使他们和统治集团一致,因壮观的国家盛典感到高兴和自豪,象宗教行列、加冕典礼、凯旋游行之类的公共壮观场面,可以抵消贫困和剥削造成的离心效果。在罗马帝国时期,帝国之所以能一直统治人民,办法就是让他们观看格斗竞赛的宏伟壮观的竞技场面。现代国家也通过电影、电视、无线播音、大型体育比赛、卫星运行、登月等强有力的技术,转移民众的注意力和使他们得到娱乐。政府通过现代媒介或电缆直接播入贫民的房屋或公共宇所,可以说是现代发明的一种最有效的“罗马竞技场”。电视和无线电广播不仅给观众提供娱乐,从而阻止离心行为的发生,而且还能使人们不上街。但是最强大的控制手段不是娱乐界的电子麻醉剂,而是国家控制的普及教育。

4 教师和训练每一代人,提供为人们生活和福利所必须的技能和服务,这样做显然是在满足复杂的工业文明对工具及手段的需要。此外,教师和学校还花大量的时间研究市政学、历史、公民资格、社会调查等课题,这些课题有很多关于文化、人民和自然的假定,它们都明显或暗示地表示该社会的政治经济体系是伏越的。很多教师和学生没有比较的观点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课本、课程、课堂讲述在很大程度上支持着现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逐渐被同化了,有了一种“幸福感”:国家许诺的更高的工资,更好的住房,更好的娱乐。而这些又不断的实现,那么我们有什么必要不满现实呢?这种情绪逐渐地吞噬了所有高级文化——音乐、绘画、诗歌、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艺术将会怎样?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艺术家是孤独的。他们的作品——极度抽象的符号,酶涩的释义,材料与工作方式的反常规,使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但是他们并非故弄玄虚,自高自大。对于西方艺术家来讲,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尊严,是在维护艺术的神圣。现代艺术家注定了不同于以往的大师,我在许多现代绘画作品中发现了昔日大师们的作品所不具有的那种特殊的美。先辈大师和当代画家之间的不同,或许当代的画家更是更深刻的思想家。

5 当代艺术中,“原始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是前卫艺术家不满于实实在在地描绘自然这种教条,而去求索能够直接唤起情感效应的手段。更理性地讲:是艺术家对弥漫当代社会的虚伪的强烈批判——人们为什么不揭去冰冷面具,把自己跳动的心、火热的激情展现出来?……在科学取代了宗教,技术合理性统治了的今天,人们为善的冲动越来越淡化,最终隐蔽到一片普照的光中,退行到无意识领域。人们失去了自觉。为了使人们看到人的本质并没有消亡,从而克服绝望感,进一步唤起人们心中固有的但已经沉寂下去的力量。艺术就必须回答,艺术家对社会的关注主要通过对社会的批判表现出来,这符合作为一直支反对力量的艺术的本性。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弊病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而工业文明的成就成功地弥补了大量的反对力量。关注人类存在境况,永远向上的艺术家举起了不合理的旗帜,为一个更加健全的社会而奋斗,他们成为为了追求真理、追求美的急先锋。

美,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正如人们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王熙凤。这句话的确揭示了受众在艺术欣赏中的积极性和创造作用,读者看了《红楼梦》之后各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的 说她是个刽子手,有

6 的说她是个女英雄,有的说她可悲,有的说她可耻,有的说她漂亮,有的说她奇丑无比……这正是因为读者个人的生活背景、思想感情、心理条件以及审美观的不同所造成的不同美感。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都不一定和作者所设想的相同,巴尔扎克的小胡须的清瘦老人,到了高尔基头里,也许变成了粗蛮壮大的络腮胡子。不过那性格、言动、一定有些相似,大致不差,恰如将法文译成了俄文一样。”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籍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奇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角度),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性格气质等等,这些都会使它们对于同一部艺术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做出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这正与美感问题相联系,美感是人类特有的把握审美对象的社会意识,具有社会性,美感是人们面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一种超越感官刺激和生理快感的精神愉悦性,具有精神愉悦性,正是人类所追求的 。

什么是美感呢?让我们先从美感的具体表现谈起。据说,德国音乐家梅亚贝尔为了一件小事,和妻子发生口角,气氛极为紧张。为了使自己平静下来,梅亚贝尔

7 坐在钢琴前弹奏起肖邦的名曲《夜曲》。顿时,他被这支乐曲优美的旋律所吸引,沉浸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夏天美好的夜晚,一弯新月出现在枝头,情侣的幽会,温存的陶醉……所有这一切驱散了他心头不快的阴云,刚才跟妻子吵架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他的妻子也为这支乐曲的魅力吸引过去,情绪逐渐平静下来,一步一步地走到钢琴旁边,激动地抱住音乐家,两个人和解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美感就是指审美主体接触到美的事物时,在感情上产生的反应,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和怡情的心里状态。茅盾曾讲过:“看到某种自然物或人造的 艺术品,我们往往要发生一种情绪上的激动,也许是愉快兴奋,也许是悲哀激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总之我们是被感动了,我们对所看到的事物起了美感。”因此,美感的愉悦绝不等同于快感,快感是由实用功利目的满足所引起的生理性愉快,美感是由精神希求的满足所引起的心灵性愉快。前者是低级的愉快,后者是高级的愉快。生理快感的过程先愉快后判断,美感是先判断后愉快,生理快感是短暂的,美感是长久(永恒)的,所以我们说美感是生命力,也就是说人只有把自己当作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才有可能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现有的是

8 受限制的,生命的是有需要的。有限制、有需要有痛苦,才有生命、有力量、有热情。然后感性动力才能活跃起来。

韩非子曾说:“千斤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卮是古代的一种饮酒器,玉制的卮,虽然质地很美,但是无底,是漏的,不能盛饮料,也就失去酒器的作用,这说明生活用品首先要考虑实用,其次才考虑审美要求。艺术则不是直接为了满足实用的需要,而是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中,给人以精神的影响。据高尔基回忆,有一次,列宁在听了贝多芬《热情奏鸣曲》以后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

这里所说的“绝妙”,实际上是对贝多芬作品中艺术美的肯定,也就是对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肯定。列宁热烈地捍卫了艺术中真正的美。他说:“应该把美作为根据,把美作为构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艺术的标准。”列宁还在讲艺术美的推陈出新时说:“即使艺术品是旧的,我们也应当保留着,把它作为一个范例,推陈出新,为什么只是因为它旧,我们就要撇开真正美的东西,抛

9 弃它,不把它当做进一步发展的出发点呢 ?”这里所说的“真正美的东西”,也是暗示美是艺术的重要特性,要发展艺术的美,必须对传统艺术中真正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加以批判继承。

艺术美中的主观因素反映了艺术家的审美理想,思想感情。艺术美对人的感染力和形象中包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分不开。徐悲鸿曾经说过:“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人深,意浅者动人浅。”这里所说的“意想”,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感情,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美。艺术家对生活形象的加工,取什么,舍什么,都是受本身思想感情的支配。艺术形象已经是被艺术家所理解过、体验过的生活形象。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是“在艺术家头脑中打过转的东西”,所以中艺术形象上必须留下艺术家思想感情、艺术追求的烙印。因此不同的文学艺术家虽然反映同一对象,由于主观条件的差别,在艺术形象上会产生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是咏梅,毛泽东同志的《咏梅》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陆游的《咏梅》则给人以消沉、哀伤的感受。再如朱自清。俞平伯两人曾同游南京的秦淮河,在1923年两人各自写了一篇同名的散文:《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在这两篇散文中表现了两位作家面对同一景物所

10 产生的某些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在艺术风格上也有不同特点,这些都说明主观因素在艺术美的创造中起主导作用,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对美的追求。

不同的艺术种类中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绘画、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中是从再现生活形象中渗透了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对绘画作品做理性分析时,才能清楚地揭示形象中的主观因素,鲁迅先生曾讲:“看一件艺术品,表面上看是一幅画,一座雕塑,实际是艺术家人格的表现。”另一些艺术部门更善于直接地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如音乐的主要特点不在于提供直观的形象,音乐较之造型艺术更善于表现感情,因此黑格尔把音乐称之为“心情的艺术”,例如听了《二泉映月》的演奏,凄婉、悲切的调子使听众在情感上直接受到感染,仿佛听到旧社会中那些下层人们的不幸的倾诉,从这凄婉的调子里,人们可以联想到旧社会中受迫害的下层人苦难的生活。虽然这些形象是不确定的,但是在听众的心中产生了共鸣,达到了艺术之美。

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的追求绝不是抄袭古人。丹纳曾说:“卢佛美术馆有一幅但纳的画。但纳用放大镜工作,一幅肖像画四年,他画出的皮肤纹缕、颧骨上的细微莫辩的血筋,散在鼻子上的黑斑……眼珠的明亮甚至

11 把周围的东西都反射出来。你看了简直会发楞:好象是一个真人的头,大有脱框而出的神气……可是梵.代克的一张笔致豪放的速写就比但纳的肖像有力百倍。”但纳的作品虽然细微逼真,不过是自然摹本。而梵.代克的作品虽然简略,但把握了对象的特征,却是艺术家的创造,体现了艺术的生命。照抄别人的作品,哪怕是艺术大师的作品,也不能体现真正的艺术美,因为这是和艺术美所包含的创造的特性相违背的。清代的石涛曾说:“非似某家山水,不能传久。…..是我为某家役,非某家为我所用也。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齐白石曾说:“胸中山水奇天下,删去临摹手一双。”这也是反对那种抄袭古人的做法。外国著名艺术家也有类似见解。罗丹曾说:“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别人的眼镜。”达.芬奇也说过:“画家若专以他人的画为准绳,就只能画出平凡的作品。”有无创造这不仅是评论一件作品艺术美的标志,也是衡量一个时代艺术成就之一。达.芬奇 说:“从罗马人以后的绘画;里可以见出这一点。他们彼此抄袭成风,以致艺术衰落,一代不如一代。”中国清初山水画家所谓“四王”(王翚,王时敏, 王鉴,王原祁)重仿古,王原祁说他自己“东涂西抹,将五十年,初恨不似古人,今又不敢似古人,然求出蓝之道终不得也。”

12 这种仿古的风气对当时艺术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当然艺术的创造不能脱离开继承前人的优秀遗产。临摹艺术大师的作品也是必要的,从临摹中可以深入细致地体会前人如何表现生活和情感,作为我们艺术创作中的借鉴。但是,临摹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借鉴,为了创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艺术有了新的生命,这是对美的进一步诠释。吉朋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描述这样的一段历史:朱莉亚皇后决定将帝国一分为二,卡瑞哥拉占有欧洲;杰他拥有亚洲和埃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内战,避免兄弟间的争斗。他们答应在母亲的宫中会面。会谈中,杰他遭到袭击,母亲起身保护儿子。在这场绝望的搏斗中,母亲受了伤,身上沾满了少子的鲜血。而同时,长子在怂恿着刺客。刺杀结束了,卡瑞哥拉带着恐惧,匆忙把自己投到保护神前,向自己的士兵诉说自己的“危险”和“幸运。权利斗争的血腥,手足之情的沦丧,闪光的母性,一切都跃然纸上。人们清楚地感受到崇高与卑鄙,亲情与冷漠在一个狭小的场景中强烈的对比,更能体会到一个母亲在目睹这惨景时受到的刺痛。这是历史,还是诗,还是……不管是什么,它都震撼了人的心灵,荡涤了人的头脑,从而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人性。吉朋华美、典雅的语言使读者感受

13 到了艺术的美感。

禁止超越,实际上就是晋职美,这不仅是对艺术的否定,也是对自己的蔑视和遗弃。这种力量永远也不会胜利。纵然是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或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类,纵然是在十年浩劫里满街涂抹着红字,书店里空着书架,没有一朵鲜花掷向挂牌示众的诗人和艺术家,夫妻互相监视,科学家奴颜婢膝,朋友们相遇时匆匆走过,眼睛羞愧地看着地……所有这一切,都没有阻挡住人们对美的向往、对艺术的追求。这些既是异化现实,也是理性结构。理性结构肯定它,而感生动力却否定它。由于这种否定,或者说由于这种感性批判,我们才有了《水浒传》、《西厢记》、《红楼梦》等伟大的艺术作品。我们要说,美是真理,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的滔天巨浪中,淘出了许许多多的“金子”——艺术,同时,人们仍旧在布满荆棘的艺术道路上不懈地追求着、探索着、超越着心中的美。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 杨辛 甘霖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7月第一版

2.《外国文学简编》 朱维之 赵澧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0年6月第一版

3.《中国文化概论》 张岱年 方克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二版

上一篇:免费社会调查报告范文下一篇:门诊医师个人述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