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

2023-09-19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1篇

黄瓜,也称胡瓜、青瓜,属葫芦科的一种一年生攀缘植物。可能起源于印度北部,现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栽培食用其果,生食、熟食、盐渍和酱制,各具风味,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

黄瓜属浅根系植物,主要根群分布在20 cm左右的耕层土壤中,植株柔嫩,主蔓长2~3 m,分枝力弱,茎上覆有毛,汁液较多,叶片似心形,大而且薄,叶片覆有绒毛,外观有3~5枚裂片。茎上分枝生有卷须,利用缘架攀爬。常见蔬菜中黄瓜需最多的热量。通常是超量播种后疏苗至合适的密度。

黄瓜的生长发育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发芽期、幼苗期、初花期和结果期。

从播种到种子萌动出芽为发芽期,5~10 d。黄瓜生长所需养分完全靠种子本身贮藏的养分供给,为异养阶段,其种皮薄,容易吸水膨胀,但种子较小,贮藏的宫养物质较少,如果发芽的时间长,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养分过多,而导致幼芽出土衰弱,影响幼苗健壮生长。黄瓜发芽期生育特点是:主根下扎,下胚轴伸长和子叶展平。子叶拱土前应给以较高的温湿度,促进早出苗、快出苗、出全苗;所以在生产上要选用充分成熟、饱满的种子,以保证发芽期生长旺盛。子叶出土后要适当降低温湿度,防止徒长。因此,在发芽时期,需要供给适当的水分,薄覆轻松的土壤,保持较高的温度,使种子迅速发芽,如期出土,舒展子叶,为培育高产苗奠定基础。

从子叶开展到出现卷须为幼苗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生长缓慢,节间短,茎直立,叶片较小。从破心至展开4~5片真叶完成幼稚苗的生长,在18~28℃适温下,需15~18 d。幼苗期是主根的伸长、幼苗叶的形成、侧根的发生和苗顶端各器官的分化形成时期,这时地下部生长快,容易因根系供水过多而引起地上部徒长,胚轴和节间伸长,叶片薄和叶色淡绿。黄瓜幼苗期已孕育分化了根、茎、叶和花等器官,是整个生长期的发展、产量形成和品质提高的重要时期,所以,生产上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培育适龄壮苗是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和早熟丰产的关键。因此,幼苗期要以扩大叶面积和促进花芽分化为重点,促进根系的发育,适当控制浇水,按天气调节温度,保证地上部稳长,培育成茎粗、节短、叶片厚和叶色深绿的壮苗,以适应此期黄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并进的需要。

由真叶4~5片到根瓜坐住为初花期(抽蔓期),15~25 d,一般株高1.2 m左右,已有12~13片叶。黄瓜初花期发育特点主要是生长开始加快,茎叶形成,节间长度增加,同时叶腋出现卷须,即所谓吐须抽蔓。其次是花芽继续分化,花数不断增加,根系进一步发展。初花期以茎叶的营养生长为主,并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渡。栽培上的原则是,既要促使根的活力增强,又要扩大叶面积,确保花芽的数量和质量,并使瓜坐稳。避免徒长和化瓜。

从根瓜坐住到拉秧为结果期。结果期的特点是:蔓叶生长和开花结果是同时进行的。黄瓜有早熟的特性,为了使早期结果不影响后期果实的生长,就需要随时采收嫩瓜,结合水肥管理,促进蔓叶继续生长为继续开花结果提供条件。结果期的长短是产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因而应千方百计地延长结果期。结果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特性、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管理温度的高低、肥料的充足与否、不利天气到来的早晚和多少、特别是病害发生与否等都对黄瓜结果期的长短起着决定作用。结果期由于不断结果,不断采收,物质消耗很大,所以生产上一定要给黄瓜及时地供给足够的肥水。

2 养分需求

黄瓜要求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黏土发根不良,沙土发根,前期虽旺盛,但易于老化早衰。适于弱酸性至中性土壤,最适的p H为5.5~7.2。当p H<5.5时,黄瓜植株就会发生多种生理障碍,进而黄化枯死;p H>7.2时,易造成黄瓜烧根死苗,发生盐害。

黄瓜对施用有机肥、腐殖质等效果良好,在各种土壤上施用有机肥对黄瓜都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且施用有机肥还能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以钾最多,其次是氮,磷为最少。吸收是随着黄瓜生育期的推进而有所变化的,从播种到抽蔓吸收的数量增加;黄瓜发育初期适度的氮素营养,可加速每个阶段的通过,使黄瓜发育速度加快。进入结瓜期,对各养分吸收的速度加快;盛瓜期达到最大值,结瓜后期则又减少。它的养分吸收量因品种与栽培条件不同而不同。平均每生产1 000 kg黄瓜需吸收氮2.6 kg、磷0.8 kg、钾8.9 kg、钙3.1 kg、镁0.7 kg。各部位养分浓度的相对含量,氮、磷、钾在收获初期偏高,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其相对含量下降;而钙和镁则是随着生育期的延长而上升。黄瓜不同的栽培方式,肥料的吸收量与吸收过程也不相同,生育期长的要比生育期短吸收量高。秋季栽培的黄瓜,定植1个月后就可吸收全量的50%,故秋延后的黄瓜施足底肥尤为重要。早春黄瓜用薄膜覆盖后,土壤中有机质分解加速,前期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促进了结瓜盛期前的干物质、氮、钾的累积和吸收及结果盛期磷素的吸收。

黄瓜根系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特别敏感,在施肥浓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烧要的现象;黄瓜生长快,结果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几乎同时并进,要求养分严格,因此,对黄瓜的施肥应采取低浓度而适当增加次数的施肥方法,即勤施薄施,“少食多餐”。

缺氮黄瓜叶片小,从下位叶到上位叶逐渐变黄,叶脉凸出可见。最后全叶变黄,座果数少,瓜果生长发育不良。缺磷黄瓜苗期叶色浓绿、发硬、矮化,定植到露地后,就停止生长,叶色浓绿;果实成熟晚。缺钾黄瓜早期叶缘出现轻微的黄化,叶脉间黄化;生育中、后期,叶缘枯死,随着叶片不断生长,叶向外侧卷曲,瓜条稍短,膨大不良。

3 施肥指导方案

3.1 基肥推荐方案

产量水平2 500~3 500 kg/667 m2:有机肥施用农家肥3 500~4000 kg/667 m2或商品有机肥450~500 kg/667m2;氮肥施用尿素5~6 kg/667 m2或硫酸铵12~14 kg/667m2或碳酸氢铵14~16 kg/667 m2;磷肥施用磷酸二铵17~22 kg/667 m2;钾肥施用硫酸钾(50%)4 kg/667 m2或氯化钾(60%)3 kg/667 m2。

产量水平3 500~4 500 kg/667 m2:有机肥施用农家肥3 000~4000 kg/667 m2或商品有机肥400~450 kg/667m2;氮肥施用尿素4~5 kg/667 m2或硫酸铵9~12 kg/667m2或碳酸氢铵11~14 kg/667 m2;磷肥施用磷酸二铵13~17 kg/667 m2;钾肥施用硫酸钾(50%)3~4 kg/667m2或氯化钾(60%)3 kg/667 m2。

产量水平4 500~5 500 kg/667 m2:有机肥施用农家肥2 500~3 000 kg/667 m2或商品有机肥350~400 kg/667m2;氮肥施用尿素4~5/667 m2或硫酸铵9~12 kg/667 m2或碳酸氢铵11~14 kg/667 m2;磷肥施用磷酸二铵11~13kg/667 m2;钾肥施用硫酸钾(50%)2~3 kg/667 m2或氯化钾(60%)2~3 kg/667 m2。

3.2 追肥推荐方案

全生育期追肥3~4次,第一次在根瓜收获后,以后每隔15 d左右追肥1次。

产量水平2 500~3 500 kg/667 m2:施用尿素8~9kg/667 m2;硫酸钾7~8 kg/667 m2。

产量水平3 500~4 500 kg/667 m2:施用尿素7~8kg/667 m2;硫酸钾5~6 kg/667 m2。

产量水平4 500~5 500 kg/667 m2:施用尿素7~8kg/667 m2;硫酸钾3~5 kg/667 m2。

摘要:通过分折黄瓜各生育期生长特性与养分需求特点,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制定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不同土壤的肥力水平确定黄瓜施肥用量:重基肥轻追肥的施肥原则,提出了黄瓜施肥要深施和全层施用;当作物中后期出现缺肥或早衰脱肥时采取叶面追肥促进黄瓜高产稳产。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2篇

1 山楂丰产的栽植技术

1.1 栽植

栽植, 既是山楂种植的关键步骤, 也是实现山楂丰产的重要举措。要想更好地对山楂进行栽植, 首先需要对地形进行平整处理。所谓平整土地, 可以理解为将土地挖出1 m×1 m×1 m的坑, 且在进行挖坑的过程中将土的表面与内部分开放置。填土时, 还应该将表面的土填入到沟底部分, 将心土填入到上层部分。当填好之后, 则需要及时对坑内进行灌水处理。

1.2 选苗

还需要选择品质量好、根部粗壮的苗。一般苗的地径直径为1.2~1.5 cm, 且根系部分必须格外发达。侧根的数量可以控制为5、6条, 且不允许有病虫害出现。只有健壮优质的树苗, 才能为山楂的后续种植与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1.3 定植

则需要对苗木进行定植处理。当坑中的土已经填实完毕, 则需要将苗木的叶子去掉。将苗木的根部浸水处理, 3~4 h之后进行定植。栽好之后的幼株需要封好, 这样才能避免风吹而任意摆动[1]。一般来看, 定植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中旬-11月中旬, 这一阶段对植株进行定植可以使幼株的伤口愈合速度加快, 进而不影响第2年的发芽与生长。

2 山楂丰产的土壤管理技术

对于山楂种植而言, 土壤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土壤进行科学管理可以为山楂丰产提供基础的物质条件, 所以山楂丰产的土壤管理技术可以分为3种形式。

2.1 清耕法

清耕, 就是每年多次进行耕作, 使土壤始终保持一种松软、通透且气体流动性较强的状态。且常年耕作还会使土壤当中的微生物繁殖与有机物氧化分解, 从而提高了有机氮的含量, 避免土壤当中过多的水分出现蒸发现象。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山楂种植过程中的水分保存, 从而起到除草、保水、保肥等重要功效。

2.2 生草法

生草, 就是要求在果园内部长期种植草类, 并且行间不进行耕作, 这样则可以有效改善果园内的水土流失现象。

2.3 覆盖方法

这里所说的覆盖法分为2种。第一种为利用秸秆与杂草进行覆盖, 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果园当中出现严重的水分蒸发现象, 从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同时, 还可以有效抑制草腐烂之后所出现的返碱现象, 确保了土壤的养分及有机质的含量, 最终为山楂根系吸收养分提供条件。第二种, 利用地膜进行覆盖, 其目的主要是提高地表温度, 从而起到保水及防止干旱的作用。

3 山楂丰产的施肥技术

施肥的目的是增加土壤当中的肥力, 从而为山楂的生长提供一个较为良好的环境。对于山楂种植而言, 其施肥可以从4个方面入手。

3.1 基肥

也就是最为基础的肥料施加。这一肥料的实施在秋季和春季比较常见, 秋天效果最为显著。一般而言, 在秋季, 施肥可以选择果实采收前后直到完全落叶之前, 且越早效果越好。如果选择在春季施肥, 则需要在早春时期, 苗木开始萌芽阶段就施行。基肥的选择最好混合磷酸钙以及骨粉等, 其效果会更加明显, 且更加有利于山楂的生长。

3.2 追肥

追肥, 是在每年施加基肥之后, 所进行的再次肥料追加。一般还需要对根部再次追肥2~3次。在山楂的苗木开始萌芽之前需要追加速效性氮肥, 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新梢的生长, 且有利于之后的开花与结果。在山楂幼果逐步膨大的过程中进行追肥则可以有助于花芽实现分化, 从而使果实逐步庞大。故而这一阶段将磷肥、钾肥作为主要选择肥料[2]。如果山楂在果实采收之后, 生长状态较差且结果相对较多, 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再次追加施肥, 这样可以提高山楂树本身的树体营养, 进而提高其越冬能力。

3.3 喷肥

需要对山楂的叶面进行喷肥处理, 一般在花开前后和新梢逐步生长以及幼果生长期间进行肥料喷洒。这一时期的肥料主要选用0.3%~0.5%浓度的尿素, 这样将有助于着果且促进幼果尽快生长。

3.4 埋压绿肥

最后, 还可以进行埋压绿肥, 其施肥时间则需要在绿肥成花之后的雨季进行。

4 山楂丰产的灌水技术

对山楂进行灌水, 需要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的。灌水的作用就在于当土壤处于干旱状态且水分严重不足时, 新梢的生长将会受到严重阻碍。叶片本身会出现衰老现象, 且果实体积相对较小, 着果率相对下降。甚至缺水严重时, 还会造成枝条抽干现象。因此需要及时对山楂树进行灌水处理。第1次灌水需要在萌芽阶段, 并且与第一次追肥相结合, 这样可以帮助树木尽快萌芽开花与结果。第2次灌水需要在幼果逐步膨大的阶段, 这时候结合追肥, 可以促进果实快速生长。第3次灌水则需要在土壤封冻之前, 这样可以确保山楂树在冬季时期的抗寒能力有所提升。而最后一次补灌水则可以在果实逐步膨大的7、8月左右, 且如果气候条件较差且干旱状态加剧, 则需要进行灌水处理。这时的灌水技术可以使果实不断膨大且生长, 增加果实体积的同时, 也使山楂的产量不断增加。

5 山楂丰产的修剪整型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5.1 修剪

修剪在山楂树栽培过程当中至关重要, 在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修剪方式。冬季修剪需要防止内膛出现光秃现象;同时, 也应该避免短截。注重这一时期果树的复壮, 可以使果树本身的生长态势增强, 进而有效提高产量。而在夏季进行修剪则需要对其进行疏枝处理, 因为山楂树本身的抽新梢能力较强, 所以许多时候会出现枝条过于丰富的现象。因此, 对其进行修剪, 可以将位置不当以及发育过旺的枝条及时清除, 从而为树木生长提供较好的透光条件。

5.2 整型

对山楂树进行整型也是比较重要的。常见的整型结果主要有双层五主枝分层形和开心型。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整型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在对树木进行修剪整型之后, 不可以忽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开展。病虫害防治需要遵循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 尽可能将病虫害消灭在发生之前。并且在实际种植过程当中尽可能选择无机农药, 避免农药对树木产生严重影响。

6 结语

在山楂栽培过程当中, 注重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山楂丰产, 从而提高山楂果实的质量, 切实实现山楂种植水平的提升, 为山楂市场的经济效益提升与社会效益提高提供帮助。

摘要:山楂, 也称为红果、山里红, 其因为具有极强的经济效益、药物效益而被人们所接受。山楂本身较强的生存性, 目前许多地区都开始将山楂作为种植的主要选择。但是如何种植与养护才能不断提高山楂的产量与质量, 成为目前山楂种植栽培技术的重点。从山楂栽培、土壤管理、施肥处理、灌水及修剪整型等多个方面探究山楂丰产栽培的对策与方法, 以期为我国相关的山楂种植人员提供理论参考与实际借鉴。

关键词:山楂,丰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 鄢德锐, 胡琳山.山楂丰产栽培技术要点[J].山西果树, 1989 (4) :17-19.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3篇

油菜中含有较多的叶绿素, 在幼苗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光合作用的影响提高含糖量, 如此一来油菜的营养便能得到更充足地保障。

1.1 挑选种子

油菜的品种繁多并各具特色, 即使是在相同植株上的叶形也并不一致。我国南北地区温度有较大差异, 且天气变化具有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在选种时就要选择抗倒伏品种, 如“中油801”“华杂4号”等优质油菜种。在初步筛选完油菜品种后要晾晒一两天。选种时, 将初步筛选的品种泡在盐水里4 h左右进行消毒, 再用草木灰掺拌。如果出现干旱的情况, 就将种子用水浸泡, 等条件适宜后再进行播种。这样的挑选过程可以有效的清除种子中的杂菌, 保证油菜种的播种质量。

1.2 环境条件

油菜在开春后发芽, 温度的选择理应谨慎。根据油菜对温度的选择来看, 如果在发芽期间温度高于10℃, 即可迅速抽苗, 否则抽苗时间将会延长。开花期间的温度要控制在15℃左右, 温度过高会造成结实不良, 过低则会影响开花数量。在开花过程中注意湿度, 大概为相对湿度80%较合适。

再就是泥土的选择, 尽量要挑选地势平坦的种田, 土质肥沃, 靠近水资源并在近几年都未种植过花科作物, 以更好的保证油菜的生长要求, 避免幼苗过密导致生长不良。油菜的根系发达, 泥土的温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油菜的生长发育, 正常的土温能加快油菜的发育, 所以有经验的种植者会在油菜生长发育时选择较深的泥沟, 经常松土施肥、填充缝隙、提高温度来进行油菜的增产。若种田恰巧干旱需要开沟引渠, 那么开田的深度不应低于20 cm, 表面没有成块的坷垃头, 保证泥土的细平厚实。

1.3 播种技巧

在油菜播种之前, 先均匀划分每块土地的播种量, 每次播种的时间间隔不大, 确保齐苗全苗、早播早发。根据调查发现, 早播对于油菜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促使油菜种发芽快、营养高, 使得营养物质能够快速积累, 缩短种子的成熟时间却不影响生长态势。在播种时, 每677 m2种田约需要播种400 g油菜种子, 播种时表面浇灌稀薄粪水并盖灰, 建议压膜保证温度, 遇到干旱时要时常洒水以促进种子健康生长。

1.4 防虫防治

在油菜幼苗期间, 常见的病虫是菜青虫、部分蚜虫和小菜蛾。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 数量逐渐增多, 目前, 通常用菊酯类农药杀害此类病虫。此外, 霜霉病也偶尔发生, 一般用托布津来防治。另外, 在油菜生长到角果期喷洒药剂效果最佳。

2 合理移栽

移栽可以使油菜储存更多的营养物质, 对冬季的生长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移栽时, 建议挑选根茎强壮的油菜苗, 杜绝移栽隔夜幼苗。

2.1 准备移栽

确定对油菜苗进行移栽时, 首先要考察周围的水源, 降低附近泥土的水分, 以便控制杂草的过分生长, 从根本降低杂草对油菜幼苗的危害。

2.2 合理密植

要想油菜跨越冬季并高产, 就要保证在10月中旬移栽油菜, 密植的目的是使油菜不至于因长时间排水不通而烂根。在移栽前, 要开好沟渠, 检查泥土周围有无积水并事先铺一层底肥, 选择晴朗的天气, 避免雨雪对油菜根的损害。在移栽后, 要及时进行油菜间苗, 挑出弱苗小苗, 剩下的单行留苗, 当植株叶片长到6片左右进行定苗, 使油菜苗密度统一。土地肥沃的种田, 可以对幼苗进行适当的间隔;贫瘠的种田加密种植, 根据各自的情况决定油菜的密度, 因地制宜。

2.3 科学施肥

油菜苗进行移栽的同时, 需要添加相应的化肥与土壤混合, 有利于幼苗更好更快的生长。通常意义上我们采用尿素作为底肥, 移栽后看幼苗的生长情况再施加其他肥料, 勤观察幼苗的生长态势, 前后进行清水浇灌, 等幼苗发育到3张叶片时可以使用硼酸喷雾促进油菜苗的产量。首先, 底肥是指在疏松土壤时进行播撒的肥料, 它的作用体现在改良土地结构, 为油菜幼苗的生长提供养分, 获得高产量。

再就是苗肥, 第1次施苗肥是在4片叶子左右进行, 促进油菜苗的健康发育;第2次施苗肥是在8片叶, 这次施肥关乎油菜的产量问题, 应格外重视, 及时施肥保证油菜养料充足。

还有花肥和荚肥的添加也要注意, 花肥在油菜开花前期的时候施加, 确保是根外施肥, 荚肥在旺盛的开花期添加, 以此来提高产量。过冬时施肥还可以增加厚度, 对油菜进行保暖。

3 花蕾管理

受播种或温度湿度的影响, 油菜开花时间不一致, 所以对受精有一定影响。为了确保油菜的开花时间在相应范围内, 就必须对抽芽的油菜植株进行氮水补充, 但要尽量在白天实施, 因为冬天的夜晚油菜容易发生冻害。油菜的根茎叶在生长过程中大都会出现变形状态, 这一点和油菜幼苗期相同, 可以喷洒硼酸以保证油菜不会提前开花, 造成无实的现象。

4 种田管理

在冬季来临前, 部分油菜生长势态良好, 可以摘除油菜部分绿叶抑制过快生长, 对生长状况不佳的弱苗进行施肥营养, 所以对油菜苗种田的管理十分重要。除草主要是以预防害虫为主, 既可以在播种前进行杂草处理, 也可以在出苗前除草。通常人们以为冬季的油菜生长缓慢, 实际上它的根系正在快速发育, 所以冬天的保护措施相当重要, 需要时常松土进行保温, 或通过浇水提高地温等方式来帮助油菜顺利跨过冬季。

到了开春时节, 温度回暖, 但此时不应该立即施肥, 而是要多松土促进油菜的生长。冬季发育不良的幼苗可以选择施花肥, 开花后对外部喷洒肥料, 进行轮作, 保持生长态势。

5 适时收获

关于油菜的收获流传着“八成熟十成收”的民间俗语, 也就是说当油菜成长到80%左右就可以收获了, 油菜籽缩水变硬, 角边出现黄色, 但此时的重量和油分是最丰富的, 也可以采用药剂进行部分催熟, 增加油菜的产量。油菜收获后应立即栽培二季作物, 借用油菜的养料根基实现增收。

6 结语

油菜要想高产, 从选种到收获都要有一定的技术要求, 在相关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播种时对种子的挑选、泥土的要求、病虫的防治以及肥料的喷洒期都需注意, 就我国目前的技术来看, 在种植过程中还要进行细节上的处理, 有针对性地种植, 保证油菜在减少人力的情况下实现高产, 将富含胆固醇的油菜发挥其最大功效:菜油是冶金、医药领域的原材料, 菜根是饲养家畜的“好伙食”, 可见油菜的高产研究应不断进步,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 关于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也逐步提高。通过对油菜高产的幼苗选择、栽培技术、种植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旨在提高我国油菜的优质高产, 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4篇

1 定植前的准备

定植前要做好土壤处理。番茄定植前要施足底肥。番茄生育期比较长, 充足的底肥才能保证生育旺盛, 每667 m2至少施播500 kg的腐熟有机肥;再施用磷酸氢二铵450 kg, 硫酸钾225 kg, 施播时要保证粪肥与土壤充分均匀混合, 施肥要集中施用, 建议冬茬番茄不施底肥或少施氮肥, 以免番茄植物徒长;深翻土壤25~30 cm。粪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耙平整细, 做成栽培床, 栽培床垄高15 cm、垄宽80 cm、沟宽50 cm左右, 再用地膜将覆盖两畦, 用细竹片、铁丝或绳架成拱状, 小高畦两边地膜用土压实。灌溉采取膜下暗灌技术。定植前1周用硫磺加锯末点燃后对整个棚室进行消毒。

2 番茄定植

定植时要注意环境温度, 棚内10 cm土温稳定在8℃左右即可定植, 冬季或春季尽量选择晴天上午定植, 可临时在棚内搭建小拱棚进行保温, 以防早春寒对幼苗产生损伤;或进行双膜覆盖保持定植温度;定植时温室栽培株距保持在40~45 cm, 大棚栽培株距则保持在35~40cm。定植时先打孔点水, 放苗后覆土, 定植后膜下沟内要灌足定植水, 适当深栽徒长苗。

3 定植后管理

从某种程度上讲, 定植后管理效果的好坏会对番茄的产量及品质产生决定性影响, 因此要做好番茄的栽后管理, 其技要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 合理控制温湿度。一方面要注意控制光照温度, 定植后1周内用小拱棚闷棚保温, 1周后则逐渐揭膜, 白天透光, 晚上再盖膜, 以保持棚内温度白天在20~25℃、晚上15℃左右。合理控制番茄棚内的湿度, 主要措施包括覆盖地膜、滴灌、暗灌、通风排湿、调控温度等等, 棚内相对湿度在不同的时期要有所调整, 缓苗期保持在80%~90%, 开花座果期则保持在60%~70%, 结果期保持在50%~60%。后续根据番茄的生长情况将棚内拱棚、搭架等及时拆除。

其次, 合理整枝疏果。番茄具有多次分枝的习性, 因此在及时搭架引蔓的同时, 要及时进行人工打杈, 以保证植物正常生长的营养, 调节平衡的生殖生长关系。整枝时采用单秆整枝法, 即陆续摘除植株侧枝, 仅留主枝。整枝疏果过程中, 要注意番茄花蕾期温度偏低, 易出现开花受精不良落花落果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1%~2%尿素溶液混合花蕾保及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喷施, 可起到减少落花落果的现象, 间隔10 d喷施1次, 持续1个月左右。此外, 为防止落花可采用防落素进行喷花或蘸花, 用量为20~25 mg/m L;后续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可适当降低防落素的喷施浓度。此外, 还要及时疏果, 每穗选留3~4个果即可, 余者全部摘除, 以免徒长。

最后, 肥水控制。番茄定植后要及时浇水, 3~5d后浇缓苗水;冬春季节注意保持土壤相对显度在60%~70%即可, 无需浇明水。追肥时分次追施, 可选择水肥一体技术进行施肥, 肥料选择水溶性肥料, 如花多多、浩斯特和雷力海藻肥等, 这类水溶性肥料不仅具有较好的水溶性, 而且含量高、杂质少, 效果好。

4 病虫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包括根茎基腐病、灰霉病、疫病等。防治根茎基腐病要注意控制合理的定植深度, 经常松土促进根系发育, 不得用大小漫灌;如发生根茎基腐病, 可在缓苗后用72.2%霜霉威水利800倍液喷淋茎基, 每周喷淋1次, 连续2~3周。灰霉病的预防要点主要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 做好通风管理, 阴天要避免浇水, 适时进行通风换气;灰霉病发病初期要适当控制浇水, 防止过量;浇水后及时通风, 以免发生结露;发现感染灰霉病的植株后要将病残体及时清除, 并将病果、病叶、侧枝等一并及时摘除。如生物防治无法控制灰霉病的蔓延, 则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汉, 用65%的万霉灵粉用喷粉器进行喷施, 每667 m2用药量1 kg, 每周喷施1次, 连续喷施2~3周。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要以控制棚内相对温度为主, 特别是定植初期, 要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 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浇水后要及时放风降湿。发生疫病后可用80%的大生M-45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要预防番茄晚疫病, 就必须在番茄收获后将病残组织及时清除, 减少感染源, 从苗期开始对番茄的生态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施足底肥, 增施磷肥或钾肥, 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在适合晚疫病发病的气候条件发生时, 要及时喷药预防, 可选择72%的霜脉晴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

常见的番茄虫害则包括白粉虱、美洲斑潜蝇、蚜虫等等。其中白粉虱的防治可用25%的虫嗦水分散性颗粒剂2 500~5 000倍液或用25%的扑虱灵1 500倍液混配2.5%联苯菊酯乳油5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针对美洲斑潜蝇可选择2.8%的阿维菌乳油200倍液进行防治。针对蚜虫可采用黄板诱杀的方法;如蚜虫为害严重, 则可采用50%的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进行防治, 或用10%吡虫琳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防治, 每周喷施1次, 连续喷施3周。注意用药时加入适量黏着剂, 可取得更好效果。

5 番茄的采摘

番茄是以成熟果实为产品的蔬菜, 果实成熟大体分为4个时期, 即绿熟期, 转色期, 成熟期和完熟期。采收期要根据市场情况和运输条件来决定。如果需要长途运输, 可在绿熟期采收, 经过一段后熟, 果实即可着色, 但色泽差, 含糖量降低。销往较近地区可在转色期采收即果实顶部着色, 约占果实的1/4, 品质也较好。成熟期果实已呈现特有色泽、风味, 营养价值最高, 但不耐贮藏运输, 只能就地销售, 或短途运输。完熟期果肉已变软, 含糖量最高, 只宜作番茄酱或采种。

摘要:番茄属喜温性果菜, 生长期对特定范围内的低温、干旱等耐受性较强, 且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相对较低, 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因此, 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十分广泛。番茄产量高效益好, 是设施蔬菜栽培的主要作物。文章主要研究设施番茄栽培的关键技术, 包括定植前的准备、定植、定植后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以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5篇

1 设施选择

1.1 栽培槽

由于番茄属于喜光植物, 所以应选择阳光充足的温室 (或者大棚) , 为了最大地利用自然光线, 整地之后应以南北方向挖培养槽, 北方预留80 cm作为通道, 南方预留30 cm;挖48 cm宽, 24 cm的栽培槽[1]。

1.2 浇灌系统

无土栽培, 必须要拥有充足的水源, 所以在棚内应建有蓄水池, 外管选用不易生锈的塑料管, 槽内滴管数量2根为宜。

1.3 基质选取

番茄的栽培基质比较灵活, 大多因地制宜。可以选用秸秆或者锯末, 无机质选择河沙炉渣等均可;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比例按照4∶6的比例进行配比, 并且每平米配好的基质中应加入无土栽培的专用肥1.8 kg, 经消毒的农家肥10 kg混合均匀放入培养槽, 并且每茬植物进行一次消毒处理[2]。

2 季节与品种

2.1 最适栽培季节

目前来看, 以我国长江黄河流域为例, 进行无土栽培一般分为2种。

1) 一年两茬, 第一茬在11-12月播种育苗, 第二年1-2月定植, 4-7月采摘;第二茬7月育苗, 8月定值, 10-翌年1月采摘。2) 一年一茬的越冬期栽培, 适于冬季温暖光照充足的温室栽培, 在8-9月播种, 9-10定植, 11-翌年5月连续采摘。

2.2 品种

番茄由于起源于北美, 对于光照要求较高, 其光饱和点约为7万lx, 所以在秋分以后光照渐渐减少时, 冬春栽培应选用耐低温, 耐弱光的品种为宜;同时, 应兼顾抗病抗虫的品种;秋番茄栽培则应考虑市场需求, 选用品质较好的番茄品种。如台湾的“圣女”“金株”等[3]。

3 育苗与定植

3.1 播种

以华南地区为例, 华南地区番茄一般采用一年两茬, 即冬春番茄、秋冬番茄。冬春番茄在12-翌年1月期间播种, 五六月采摘完毕;秋冬番茄8月上旬播种, 1-2月结束此时大多数可以赶上春节, 所以一般选用品质较好的品种。

3.2 催芽

用48℃的温水浸泡15 min左右, 对番茄种子消毒, 洗干净后放在清水中浸泡5 h左右, 用纱布包好放入28℃左右的培养箱中, 保湿催芽2 d左右即可发芽。

3.3 播种

发芽后将种子播种在基质培养钵中或者将种子播种在固定物的定植杯中, 每单位两三粒种子, 然后覆盖上基质, 遮阳网, 淋适度的清水, 保证种床的湿度和温度, 等待5 d左右即可出苗。

3.4 幼苗管理

出苗后, 每个单位留1株最为健壮的幼苗, 对于空位及时移植和补苗, 并保证营养液的成分比例。

3.5 定植

幼苗生长到6片叶子左右时, 开始移植幼苗到栽培床。

4 营养液的选用

4.1 营养液配方

无土栽培技术, 关键在于营养液, 本文提供简易配方供参考:Ca (NO3) 2·4H2O 450 g/t, KNO3 375 g/t、KH2PO4 140 g/t、Mg SO4·7H2O 250 g/t;EDTA铁20 g/t, 硼酸3 g/t, 硫酸锰2 g/t, 硫酸锌0.2 g/t, 硫酸铜0.1g/t, 钼酸铵0.1g/t, 并且在开花和结果时期适当增加硝酸钙以防脐腐病[4]。

4.2 营养液浓度管理

营养液浓度即EC值, 在番茄不同生长阶段有着不同要求。例如, 在定植到开花前EC值一般控制在1.7 m S/cm左右, 从开花到第一托果采收控制在2.3 m S/cm左右, 而采收后应该把浓度提高到2.8 m S/cm左右, 这样既可以有效控制成本, 又可以提升产量。

4.3 酸碱性管理

无土栽培的酸碱度控制对于番茄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番茄生长的最适p H值范围是5.5~6.5。所以在无土栽培时经常可以看到培养液的p H呈现为上升趋势, 并且当p H<7.5时, 番茄仍然正常生长, 一旦p H>8, 由于矿质元素的沉淀, 会使番茄所需元素缺失, 所以必须尽快调节p H值到正常范围。

5 授粉与修剪

当番茄成长到一定高度时候, 由于重力作用, 应用绳子一头系在番茄植株的茎基部位, 另一头系在温室早就准备好的铁丝上, 保证番茄植株的向上生长。对于无限生长型番茄该采用单秆整枝的方式, 第二三托果留5个 (大果型品种3个, 中型4个, 樱桃番茄可以全留) , 同时要剪去畸形果。如果是冬春番茄, 可用毛笔蘸取浓度为15~16 mg/kg的2, 4-D涂在花梗上, 可以提高着果率。

6 采摘

番茄果实变为橙黄色即可采摘。

7 展望

番茄既是温室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 也是我国主要的家常菜之一, 无土栽培番茄可以充分发挥其成产潜力, 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 可以成倍的提升产量, 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摆脱自然环境的制约, 可以完全按照人的意志进行生产。而从现代化角度讲, 无土番茄可以有效的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种植, 是现代化农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因此随着科技进步, 无土栽培番茄技术在我国将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摘要:番茄作为我国家常蔬菜, 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 同时由于其自身特性, 也是实验室内实验的有效植物, 是无土栽培技术的代表植物之一。对番茄无土栽培的选种、育苗、营养液、整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进行描述, 从实践角度证明该技术的正确。

关键词:番茄,无土栽培,营养液

参考文献

[1] 谢河山, 林沛林.番茄无土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09 (1) :159-160.

[2] 王翠玲.番茄无土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10 (3) :20.

[3] 李光.温室番茄无土栽培技术[J].吉林蔬菜, 2010 (1) :30.

[4] 姜国利, 张淑波.北方有机态番茄无土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 2010 (12) :202-203.

黄瓜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范文第6篇

1 桉树的特性及生长的环境条件

桉树为常绿乔木, 桃金良科, 又名尤加利树, 多达945个树种, 分布跨度较大。早春开黄色、红色或白色等花, 花序多为头状、伞形, 花瓣与萼片相连呈帽状, 叶子呈全缘羽状脉、互生, 多数外形似镰刀, 枝叶及花散发香味。作为常绿植物的桉树, 生长速度快, 是环境绿化首选的绿化植被, 气候温暖的亚热带地区为桉树的起源地, 具有较强的耐干旱力, 惧寒, 具有较高的光照需求, 15℃以上温度适宜其生长, 有些品种0℃以下也可存活。土壤肥沃、土质松软的冲击土比较适合其生长。

2 桉树栽培技术

桉树具有环境绿化的功能, 在我国的多处区域广泛种植。桉树栽培技术一般分为育苗、种植两方面的技术, 每个技术环节都将对桉树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

2.1 育苗技术

2.1.1 苗地选择

在桉树种植过程中, 种植地的选择尤为重要, 是桉树种植的关键环节。根据桉树的生长习性, 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光照好、水资源充沛的地区可作为苗圃地。作为苗床的地方应当无积水, 且便于排水。

2.1.2 品种选择

选择桉树品种时应充分考虑影响桉树生长的各种因素, 并同当地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相结合。适合在广西地区种植的桉树品种多为纯良I级的优质苗木, 如广林GU-9。

2.1.3 壮苗

桉树栽培中, 幼苗选择多为扦插苗和组培苗。扦插苗的主要不足在于难以控制生产环境, 实施生产标准的难度较大, 致使苗木退化, 生长速度慢、抗病性能差、分化较大等。组培苗是在实验室内, 利用无性繁殖技术, 利用细胞全能性进行生产, 易控制生产环境, 可每年更新繁殖材料, 实现了品系最佳遗传性和优良性, 因此组培苗比扦插苗的质量更优。

2.2 栽培技术

2.2.1 土地整理

在桉树栽培中, 可通过土地整理为桉树提供利于生长的良好环境。土地整理过程不仅能使土壤疏松, 而且还能将土地上的杂草清除, 地形不同所选择的整地方式也不同。桉树栽培的整地方式一般包括人工带垦、穴垦、机械、大明坎四种。通常情况下,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维持地力, 对桉树的生长造成影响, 对较大坡度的丘陵地区可采用全垦方法整理土地。而机械整地方法可使土层的松动程度更大, 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条件, 提供给桉树生长的环境比较良好, 对桉树生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选择整地时间时应当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及造林时间等因素, 然后做出合适选择。

2.2.2 适宜的坑穴密度

种植密度直接决定着桉树的终产量, 因此桉树栽培时, 保持合理的栽植密度非常重要, 而挖坑则是确保植密度适宜性的关键因素。坑穴距离应根据品种生长习性和当地造林规划所制定的生长年限等因素来测算, 不仅保持了桉树适当的通透性, 同时也减少了土地浪费。在广西地区, 坑穴排列密度通常为2.0 m×3.0 m, 成品字形排列, 大明坑规格通常为60.0 cm×50.0 cm×40.0 cm。

2.2.3 合理施肥

施肥可增加土壤中可供桉树生长的养分, 使林地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桉树成熟周期相应缩短, 林地经营的效益得到提高。应结合土地的实际情况、以地力保持、促进生长为目的进行施肥。为了实现施肥的科学化、合理化, 及时补充林木生长所需养分, 林地养分得到平衡, 施肥前, 应参照当地林分生长情况及土壤养分确定肥料种类、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桉树生长的前3a需要大量的肥料, 应在这个时期增加施肥的力度, 在确保肥分充足的同时, 还应避免由于肥料过多而造成烧根。为了减少肥料流失, 应勤除草[2]。

2.2.4 栽植

在整理施肥林地土壤后, 可选择适当时间实施造林。在广西地区, 由于春季雨水充沛、气温偏低, 非常利用桉树幼苗成活和生长, 因此多在春季造林。造林所用桉树幼苗应生长健壮, 并在经过病虫害防治处理后栽种。栽植时需深栽压实, 确保幼苗湿润。栽植完成后及时浇灌定根水, 最后依照幼苗成活率补栽。

2.2.5 幼苗管理

由于桉树幼苗生长速度较慢, 土壤中的肥分会被杂草吸收, 光照受到阻挡, 为保障其良好的生长环境, 需要清除杂草, 并进行林间管理。适当对幼苗进行施肥、松土、修建, 为幼苗快速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树苗定栽5个月时, 长势较弱, 为使土壤保持疏松, 释放出更多的肥力, 促使树苗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应对林地进行松土。松土过程中, 应同桉树的根部保持适当距离。

3 病虫害的防治

3.1 虫害防治

在桉树幼林阶段易发生虫害, 其中白蚁、桉小卷叶蛾、小地老虎等虫害比较常见。通常在幼林阶段气温高时易发生白蚁虫害, 可在造林间施撒呋喃丹适当防治, 在白蚁出现后应及时利用白蚁宁防治;幼苗期, 顶芽嫩叶易被桉小卷叶蛾侵食, 影响幼树生长。越冬时, 可利用灯诱杀或者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防治;幼苗叶子通常是小地老虎侵食的对象。可采用杂草及时清除、翻耕土壤实现虫卵、虫蛹消灭, 用黑光灯对成虫实施扑杀。

3.2 病害防治

桉树生长期, 焦枯病、青枯病、茎腐病等是常见病害。焦枯病症状主要表现在有绿色水渍存在病斑与健康组织间, 叶子逐渐干枯掉落。可喷洒适量硫酸铜溶液、克菌丹、敌克松等药剂, 有效防治焦枯病。青枯病出现在桉树生长的整个过程, 青枯病通过桉树根部茎部伤口侵入, 并在迅速扩散, 可导致桉树枯萎或死亡。有效防治的方法为及时检查病虫, 发现问题后利用有机肥的施加, 使桉树抗病机能增加, 或转入抗病基因, 使青枯病得到根本解决;茎腐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植株茎基部出现白色水渍形状的病斑, 并逐步变为黑色。为防治茎腐病, 育苗时不宜使用农作物种植后的熟土, 在扦插前的2~3d时, 可用杀菌剂对土壤实施普通杀菌, 用80%的800倍液的退菌特浸泡扦插条0.5min后再扦插;气温较高时, 应对苗圃实施降温遮光, 湿度不可过大, 注意排水;在桉树苗木尾出现病害前的病害易发期或者发病区应用浓度为1∶100的波尔多液喷施枝叶, 15~20d喷施1次, 对病菌入侵予以阻止;用多菌灵、600~800倍甲基托布津、灭菌威或代森锌按等按说明配制相应的浓度并喷施, 10~15d喷施1次;连阴雨或者大雨后, 无需考虑上次药物喷施间隔时间, 应及时补喷杀菌剂。多雨或者连阴雨天气, 应用1∶9的石灰粉、草木灰撒施病灶及四周。

桉树病害防治需要遵循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桉树栽培过程中, 应确保消毒彻底, 严防苗木带进病菌, 桉树栽培区的排水系统保持正常, 切断传播病菌的途径。使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以及波尔多液等药剂实施杀菌。

4 结语

桉树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在城市绿化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是环境绿化的首选树种, 桉树产量对绿化资源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也填补了森林资源的不足。在桉树栽培管理中充分考虑环境条件情况下, 改革桉树育苗和栽培技术, 科学管理整地、施肥、栽培、抚育等过程, 强化病虫害的防治管理, 为桉树质量和产量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 充分体现桉树栽培的经济价值及社会意义。

摘要:随着人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 在林权改革日益深化的形势下, 人们植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极大提高。桉树作为世界产量最高的树种, 具有园林绿化、医药、建材、环保等功用, 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增。因此, 强化桉树栽培管理, 改进栽培技术, 有效防治病虫害, 提高桉树质量与产量, 充分发挥其林木种植的重要作用意义重大。基于此, 结合工作实践, 以桉树生长环境为切入点, 分析不同地理条件下桉树的栽培管理技术和病虫害等问题, 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 王华.浅谈速生桉树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农垦国有旺茂总场为例[J].技术与市场, 2013 (8) :277-278.

上一篇:维护管理范文下一篇:个人理财规划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