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范文

2024-03-2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范文第1篇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内省也。――《论语。里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5、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6、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出师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7、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8、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远《三峡》

9、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10、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1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1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16、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1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1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白居易《观刈麦》

33、几处早莺争暖树,夜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3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6、商女不天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3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3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4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4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名句

――专家推荐篇

51、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饣甫糜。――汉乐府《东门行》

5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东汉。曹操《龟虽寿》

5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54、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5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56、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5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58、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唐。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

59、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唐。刘方平《月夜》

6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6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6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63、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64、明月高楼休独猗,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

65、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6

7、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欧阳修《戏答元珍》

68、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69、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70、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风定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1、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宋。黄庭坚《登快阁》

72、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73、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外,如今又添,一段新愁。――宋。李

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74、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畿《三衢道中》

7

5、日落潭照树,川明风动花。――――宋。陈与义《出山》

76、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77、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7

8、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宋。杨万里《插秧歌》

7

9、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80、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诗中雄心壮志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诗中哲理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诗中夕阳(落日)

1、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浣溪沙》)

2、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3、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4、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 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诗中忧愁

1、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2、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4、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诗中树

1、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东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4、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诗中泪

1、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3、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4、 夜久雨声绝,如闻泣幽咽。(杜甫《石壕吏》) 诗中塞外风景

1、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 塞下风来秋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诗中鸟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3、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用》)

5、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如梦令》)

6、 山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诗中山河(江山)

1、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朱熹《论诗》)

4、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5、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中春景

1、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苏轼《浣溪沙》)

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 诗中夏景

1、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2、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秋景

1、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这》

5、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这》

8、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9、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

诗中冬景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诗中山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3、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

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5、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武判官归京》) 诗中水

1、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6、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诗中日

1、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6、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诗中风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

4、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5、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诗中花

1、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至龙标遥有此寄》)

6、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7、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雪

1、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

4、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诗中月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3、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诗中雨

1、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3、 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

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诗中草

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年羊。(敕勒歌)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

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6、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村居》) 诗中柳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游山西村》

2、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云

1、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朱熹《观书有感》)

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诗中湖

1、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海

1、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逋之任蜀州》)

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颧雀楼》)

5、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诗中舟

1、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2、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4、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6、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中酒

1、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2、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4、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维》)

5、 浊酒一杯千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诗中乡情

1、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渔家傲》)

2、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夏完淳《别云间》)

4、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5、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豁达对待离别的诗句

1、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 诗中不明送别但意味深长的诗句

1、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 孤帆远影碧空净,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常见的考点: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_______。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6.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 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12. 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

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

12. 修辞方法及作用

(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3.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4. 文章用典的赏析:一是丰富文章主题,二是增添文章情趣,使文章有文采。

15.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 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

答:

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6.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7. 分析写景状物记叙文景物描写的方法——①时间推移法 ②空间变换法 ③稳步换景法 ④分门别类法

18. 领会写景的作用和写物的目的。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以"状物"为主记叙文,往往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19.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种类:一是人物描写: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

作用是: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题。

B、侧面描写 作用是: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

二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

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 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

20.分析人物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21.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22.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增强表达效果。

23.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24.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25.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 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26.语言赏析或广告:

类型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类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对策:(1)了解语言美的几种形式及作用

①修辞之美—— 见第13个知识点。结合第28答题点回答。

②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就不同。 疑问句造成悬念,感叹句便于抒情;反问句加强语气语调引人深思;排比句叠句气势磅礴、层层深入;对偶句铿锵凝练,重复余韵悠然 ,也可以从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作用:可以给人以启迪教育作用。)

④内容之美——内容丰富题材新颖又与中心连接紧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颖,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2)注意答题格式:我喜欢 xx 句,因为它xx.

27.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28.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 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29.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

30.问文章写作特色: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写作的手法。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③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⑤表现技巧: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其中描写可细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乐景写哀等。抒情包括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是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联想、想象等。 四是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等。

31.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

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①文章通过……的叙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

3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证明。 即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按总分总的顺序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范文第2篇

如前所述, 我20年前第一次读时就发现此解明显错误, 并不是我当时有多大学问, 而是觉得此解严重地不合常情。学习, 还要经常复习, 怎么会是一件快乐的事呢?如果这能是一件快乐的事, 那我们全国读高三的同学们不都是整天快乐极了吗?可我们又为何将高三称为人间地狱呢?所以, 我当时心中就象被塞了一个冰凉的石头, 被埂住了。我想, 孔子如果说一目十行, 过目成诵, 不亦说乎!那还差不多, 于情上说得过去, 但这种自我炫耀又不是圣人的境界, 于理上说不通。后来我想, 也许孔老夫子是圣人, 本来就不合于常情, 他也许就非常爱学习, 尤其爱复习, 并自得其乐。但再读《论语》发现这个想法不能成立。因为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既然未见过, 就证明他自己也不是的, 他也是好德不如好色, 那也就是说他圣人也具有凡情, 通于凡情。那就可以肯定, 他说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这个意思于情于理都不能成立。

对此语的解释, 关键在于“时”与“习”两个字。“时”被释为“按时”, “以时” (以王肃为代表) 还有一种释为“时常”, “常常”, (以朱熹为代表) “习”被释为“复习”, “温习”。我既然不能从情理上接受这个说法, 就注意寻找学术上的证据。首先是发现“时”有“善”, “善于”的意思。比如,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句“不时御神”。此“时”就当训为“善于”, 全句当译为“不善于调控自己的心思意念”。后来又发现《尚书》中《尧典》“黎民于变时雍”, 此“时”也当训为“善”, 这使我很有信心认定自己的想法, 因为孔子编定了《尚书》, 很可能就继承了这一用法。最后, 我查了《康熙字典》有一项注为“又《博雅》, 善也”。“习”古“習”从羽从白, 原意为小鹰学飞。应当引伸为勤于实践。至此, 我对“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的意译为:学习了真理并且善于照着真理来做的人, 不是很快乐吗!或者译为:明白了真理并且善于实践真理的人是多么有福啊!为什么要这样译呢?因为孔子是一个热心求道的人, “朝闻道, 夕死可矣”, 就是他的精神自白。道就是真理。我们人类心灵天然就有追求真理, 认识真理的渴望, 但我们的困境是:我们难于发现真理, 一旦发现了真理, 我们又会同时发现我们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境是:我们难于遵循真理, 这个困境在远古各民族的文化中都有表述。在希伯来文化中, 保罗在《圣经》、《罗马书》中说:“我所愿意的善, 我反不作, 我所不愿意的恶, 我倒去作。”在古希腊, 哲学家塞涅卡教导弟子们应当过禁欲、简朴的生活, 而他自己的实际生活却过得很奢侈享受。他的弟子们问他:“老师, 你怎么不过你教导我们应当过的那种生活呢?”他回答说:“要是我能过我所教导的那种生活, 那么世界上还会有谁比我更幸福呢?”也就是说, 他知道应当怎么过, 但他做不到。我们古人一定也有这样的困惑。所以, 孔子非常强调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知道了真理就应当把真理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就应当活出真理来。小鹰学习, 就是学老鹰教它飞的样子, 而真理就应当是我们的指南和模范。

我们读孔子, 就要注意孔子思想学说的整体架构, 看他一生作何追求, 他要说什么, 什么是他学说的核心和总原则, 即以经解经, 以孔子来说明孔子。首先, 学习, 并且经常复习, 《论语》中有类似的意思, 叫“温故而知新”。孔子为何不说“温故而知新, 不亦说乎!”第二点, 也是更重要的一点, 就是我们读古书, 还要注意古人的语境。孔子在《述而》中说:“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我说要注意古人的语境, 就是说在古人“忧”和“乐”是一对相对概念。这从范文正公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一斑。孔子说了“乐”, 再说“忧”。而孔子的忧, 就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上面我所述的也就是保罗和塞涅卡都表达过的那个人生的深层困境。“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我知道了义是怎样的, 但我却不能达到义的境界, 我知道了我有许多的缺点, 但我却不能改正, 不能战胜自己, 这就是我的忧愁啊!那么, 想对应的“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就表达了一种精神的期盼!因为我的忧愁就是明白了真理却不能行出真理, 如果我能明白真理并且善于行出真理, 我该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所以我们从这一相对概念的语境中来看孔子, 就能豁然开朗, 就能读懂圣人的心思。那么“传不习乎”的传统解释也该就此打住了。我认为应当译为:我从老师或者书上接受的教导, 我遵守了吗?我实行了吗?

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困境?我认为这起源于人类心灵与肉体的对立, 也就是物质和精神的对立, 人的肉体具有向下, 向恶的罪性, 就象肉体受地心引力一样喜欢向下, 但我们人类的眼睛却喜欢仰望天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的心灵具有神圣性, 超越性, 无论古今中外, 我们人类的心灵, 面对辉煌的太阳, 面对黑暗而深邃的星空, 面对永无休止却又有条不紊的日日夜夜和冬去春来, 面对我们快得如白驹过隙, 轻得如一声叹息的人生, 我们人类会在不同的时代, 不同的地方, 用不同的语言, 提出一些相同的问题, 比如: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何在?我如何才能活得幸福?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也不会随着科技的进步而消失, 它是与人类同在的, 也就是说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探求和总结, 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总结, 而且是人类往往会有相同的答案, 但也会出现相同的困境:真理具有神圣性, 超越性,

(下转112页) (上接110页)

我们人类心灵容易认同, 但我们肉体的自然属性却容易与真理相反, 比如孔子对人生真理的总结就是“天人合一, ”这落实到我们对人的关系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真理总结在耶稣那里就只有四个字即“爱人如己”, 耶稣另外说过有关生命的最高真理, 也是大道至简:凡要保全生命的, 反而失去生命, 凡为我献出生命的, 将要得到生命。这样简洁朴实的真理, 我们却无法做到, 由于灵和肉的对立, 进而产生知和行的脱节, 所以能知不能行就成为人类的普遍困境, 圣经中把能知不能行的人叫作法利赛人, 相当于我们语境中的伪君子, 有关这个困境, 耶稣有个正面教导就是:听了我的话又遵行的人, 是最有福的。孔子对这个困境的表达就是“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所以我说“学而时习之”表达的是一种精神期盼, 正如“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被称为中国的庄子, 瓦尔登湖畔的梭罗这样表达了他的“学而时习之”:“成为一位哲学家, 除了要有敏锐的思想, 建立一个学派外, 还要热爱智慧, 按照智慧的指示, 过一种简朴, 独立, 宽宏而真挚的生活。”

读懂圣人的心思, 圣人的话是大有深意的, 比如“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接下去是“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为什么远方的朋友来了才高兴?近处的朋友来了就不高兴吗?孔子的意思是:你做了一个追求真理的人, 你就难得有朋友, 特别是在近处难得有朋友。因为近处的人太了解你了, 尽看到你的缺点。这用西方的话来说就是仆人眼中无英雄, 先知在本地是不受尊重的, 用中国古人的话说叫作:“常人贵远而贱近”、“远方的和尚会念经”那你就知音难求, 所以, 难得有个把朋友, 就极可能产生在远方。再接下来为“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孔子又承上从正面说明了作一个追求真理的人, 你注定就是很孤独的。自古圣贤皆寂寞, 历来曲高和者寡, 你不要希求别人理解你。你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别人对你的误解, 最好学会享受孤独, 用耶稣的话说就是:“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 那门是宽的, 路是大的, 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 那门是窄的, 路是小的, 找着的人也少。”因为人少, 所以你就难得找到知己, 你就注定要很孤独, 并要承受芸芸众生的误解,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言就是对这种命运的认同和表述, 比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但丁的“走自己的路, 让别人去说吧!”哥德借少年维特说, “遭受误解, 是我们这类人的命运。”

综上所述, 我认为传统解释割断了这几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而我的解读无论是从字句训诂上讲, 还是从整体义理上讲都是更为完美的, 符合古人所说的“揆之本文而协, 验之他卷而通, 虽旧说所无, 可以心知其意。”敢起孔子而问之也!

摘要:初读“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发现传统解释不合常理, 后来发现自古以来这句话或许没有正确解读。我从义理考据和词章三方面入手, 发现“时”当训为“善、善于”, “习”当引申为“勤于实践”。一, “天人合一”。

上一篇:一年级下册识字二教案范文下一篇:药品养护出库复核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