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3-10-10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管理的风险和护理方法,研究如何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问题,提高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水平。方法:按照实际情况识别有效的护理风险内容,找到适合的护理防范措施,加强护理意识的完善,建立持续质量改进办法。结果: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风险管控水平,加强应对效果,逐步降低护理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问题,从而保证患者的基本安全,提高护理综合质量水平。结论:采用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护理质量规划,实施合理的风险管控,减少护理风险级别,提升护理综合质量水平。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风险;护理质量

引言

护理风险管理是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对风险因素的直接或间接的管控,护理风险是客观性的、不确定性的、复杂性的。护理风险是针对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周围环境、制度、程序、患者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对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判断,明确实际管理活动的细则。采用有效的护理风险管控办法,准确的分析具有系统性的,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的过程,从而有效的保证医务工作人员、患者的安全。神经内科患者往往以老年人居多,往往以一病带多病,长期住院,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任何疏忽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险。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内容,准确的分析神经内科的病症特殊性,准确的判断护理质量的评估标准,从而有效的提升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控效果。

1 护理风险识别分析与评估管理

护理风险的识别过程中,需要以有效的、客观的护理风险管控标准进行识别分析,充分归纳护理风险管理控制原则,准确的判断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步骤和要素。

1.1 明确护理工作不严谨类的风险问题

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护士护理工作不严谨,责任心不强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谨慎护理精神,没有按照预先的护理级别进行病房的巡视、护理分析,对于实际的病情观察不仔细,缺乏对病情变化的有效识别分析。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疝发生,未能识别,就会影响患者的有效抢救时机。需要使用甘露醇,尼莫地平配合,提升药物刺激的渗透效果,尽可能的控制局部组织坏死风险的发生。

1.2 各类护理操作制度不规范,存在风险

护士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就会出现护理水平不足,没有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护理的过程,这直接引发护理风险问题的发生,造成护理配药难度增加。不合理的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造成严重的风险隐患,容易出现药物剂量使用错误,弄虚作假的现象。

1.3 抢救护理配合制度不够完善,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

护理人员新老交替,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老资历的护士大量流失,造成断档,在抢救危机时刻,医生与护士之间配合不足,会影响抢救效果。年轻的护士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差,在抢救过程中容易出错。对于神经内科的患者,一旦出现脑疝、肌无力、气管插管、切开等专业的抢救应急行为的时候,无法以熟练的方法进行处理,延误病人的抢救时间。

2 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水平的提高

2.1 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规范管理水平

以科学有效的医疗技术水平基础,根据实际治疗效果的需求进行分析,从保健、治疗的角度上判断,提升自身的生存质量管理水平。临床活动中需要加强有效的法律制度管理,增强意识管理水平的建设。对于年轻的护士,法律意识不强、技术水平差的情况,需要加强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法律法规意识的学习。针对护士《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等岗位制度进行分析,确定有效的法律、法规知识标准,明确其中可能存在的护理缺陷,加强有效的典型医疗护理纠纷处理,从中吸取各类教训,严格的控制各类制度,明确法律、法规标准内容。通过晨会、例会对科室进行潜在问题的风险评估分析,及时讨论和判断,确定实际措施标准。按照每季度实际组织的活动,从法律、法规、知识内容上进行考核分析,逐步增强护士的安全化管理意识水平,提高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落实,。不断提升护理风险管控。

2.2 完善落实护理制度的质量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标准,护士长为组长,对各个科室进行责任划分,采用分层落实,确定各个质量控制的职责标准,充分发挥各级别护理人员的职能化管理。每个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护理质量的检查,落实各类规章制度检查标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落实责任人员,在护士例会上及时谈论、分析,踢出去有效的整改措施和建议,加强护理风险制度的管理,实现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管控。护士长需要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充分落实制度内容。护士长每天需要对护士进行交接班的检查,不定期的深入病房,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充分了解患者家属的实际病情和需求,做好有效护理的落实工作。重点需要检查危重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皮肤,气管等护理情况进行检查,对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整改,防止危险的发生。对于老年患者,听力不良的,语言存在障碍的患者,护士长要叮嘱当班护士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详细的了解,记录患者的姓名,严格按照反问语气方法进行询问,如果不回答,就需要与患者家属确认,防止直接叫,判断错误。

2.3 科学化的人员调配

根据病区的不同,患者人数的不同,病情危险程度的不同,准确的分析基础护理,。重点护理的工作安排,准确的分析每天排班的具体工作,对中午,夜间,节假日进行重点的排班护理安排,保证护士人员分配的合理性,保证每一班次新老护士的均衡,减少护理实力不足造成的危险隐患发生。

3 护理评价分析

采用有效的风险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提升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控意识水平,增强护理人员的技术责任管理水平,这是有利于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需求的。通过有效的护理,提高护理管理工作的持续稳定性,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管控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的,健全的风险护理管理机制,以有效的、科学的、系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提高患者的安全护理,有序护理,优质护理,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

4 结语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风险管理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和护理标准,从实际需求出发,准确的分析患者的護理需求,明确护理风险管控标准,加强护理质量的管理规范,提升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管理效能。

参考献文

[1]汪炎明.神经内科临床护理操作规范与护患礼仪沟通技巧及质量安全管理考核标准实用手册.北京:人民卫生科技出版社,2016:334.

[2]胡淑萍.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16,13(6):552-553.

[3]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5,39(12):918.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全体对象按照护理参与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结论 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因此,细节护理模式值得在消化内科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病房;细节护理模式;自我护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类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长,消化内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临床护理的质量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基于上述情况,细节护理模式顺应而生。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进行了革新,要求临床护理人员需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1]。在本文中,笔者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中,男患者有28位,女患者有24位,患者年龄范围为21~64岁,平均年龄42.5岁。全体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测,均被确诊为消化类疾病,其中疾病类型为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有31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3位,消化道良性肿瘤的患者有6位,其他2位。52例患者婚姻状况:未婚的患者有24位,已婚的患者有21位,离异的患者有6位,丧偶的患者有1例。52例患者学历情况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5位,学历为大专的患者有14位,学历为高中/中专的患者有12位,学历为初中的患者有8位,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有3位。52例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作医疗的患者有32位,医保的患者有13位,自费的患者有7位[2]。按照护理参数情况,将全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内科治疗与常规护理,主要是提醒患者尽量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3]。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行为,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这三方面着手;②使用VAS,获取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 9. 0 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表示,P < 0. 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自我护理行为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2疼痛评分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5]。

3 讨论

作为我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消化内科近年来接诊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经过本次研究不难发现,对消化道内科病房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使患者愿意主动配合,参与治疗,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提升患者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早日康复,缩短病程的目的。

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带来了革新,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友好关系的发展,拓展医院服务领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在笔者看来,医护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需注意端正态度,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另外,医护人员应对细节服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将细节服务培养成一种习惯,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推行临床护士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采取分组层级管理模式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管理,能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病房内设置意见箱,广泛征求患者与家属的意见,进一步实现对护理服务的改良。

经过本文研究最终发现,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综上所述,细节护理模式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颖华,王萍.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5):7529-7530.

[2]邓爱华.呼吸消化内科病房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140-141.

[3]张素梅.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3(5):382.

[4]黎军.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1):96-97.

[5]彭冬梅,卢小红,杨静华等.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5):62-64.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目的:评价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5月 -2018 年 3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计算机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55 例患者,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两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统计比较,参照组均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和全面使用推广。

【关键词】内科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细节管理

神经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其收治的多为慢性疾病者,治愈难度大,且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因此,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与临床治疗同样重要。细节护理管理将满足患者各方面需求作为目标,在不断分析和完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做好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切实提高护理质量 [1]。本文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0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将护理效果作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4 年 5 月 -2016 年 3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 11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男 59 例,女 51 例,患者年龄 52-76岁,平均年龄(67.3±3.5)岁。其中脑出血 36 例,脑梗死 42 例,柱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19 例,其他神經内科疾病 13 例,按照计算机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 55 例患者。将两组患者的自然资料进行组间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加强疾病知识指导,做好饮食管理和病情观察,强化心理支持,嘱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出院前进行有关宣教指导等。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细节管理,主要护理内容:①技术方面的细节管理:针对神经内科常用技术如输液、留置胃管等,做好细节管理十分有必要。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而言,由于其无法自主进行或不能进行呛咳,所以需要留置胃管。护理人员在进行鼻饲饮食时也要强调细节。鉴于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病症都不尽相同,饮食计划必须量身定做,制定个性化菜谱,增强营养,流质饮食必须保证配制比例,做好鼻饲管护理,以免发生呛咳或误吸现象。考虑到神经内科的患者血管条件比较差,耐受性不高,血管损伤情况比较常见。为有效保护血管,需要保证一次性静脉穿刺的成功率,避免对血管进行反复穿刺。细节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增强自己的穿刺技能,通过经常进行综合测试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责任意识。

②心理方面的细节管理:细节管理非常重视心理干预,住院期间,神经内科患者都存在一定的紧张不安、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而这对疾病治疗和预后均会造成不利影响。鉴于此,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必读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定,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状态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宽慰与指导,充分了解患者的内心所想,给予其支持与鼓舞,通过列举本院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尽可能的满足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③药物方面的细节管理:神经内科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因为一些老年患者记忆不好,常出现不明确药物剂量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还必须做好用药细节管理工作。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护理效果,主要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等,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数越高表示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得到的全部数据全部借助 SPSS22.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 x±s)进行表示,其组间比较则行 t检验,P< 0.05 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健康宣教评分为( 92.5±16.6)分,护理技术评分为(95.3±19.5)分,护理态度评分为( 96.9±18.5)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4.2±13.2)分;参照组健康宣教评分为(81.3±15.5)分,护理技术评分为( 81.7±17.6)分,护理态度评分为( 81.3±16.4)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 86.4±14.2)分,组间比较,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属于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内科疾病,神经功能与患者机体健康存在密切关联,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做好科学系统的护理指导十分有必要,其对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细节管理是近年来临床新推广使用的一种管理模式,其亦是现代护理管理服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位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管理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以往的临床护理工作只看重疾病的管理与康复,但现代管理观念已经逐渐转变成“以患者为核心”。所以,临床护理管理模式也在逐渐趋近这种新观念。细节管理对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具有重要价值,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减少不良事件、切实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实施细节管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有所提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其对日常护理工作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使护理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本组研究之中,试验组健康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05)。由此充分说明,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细节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国梅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J].北方药学,2013,50(8):172-172,173.

[2]林丽芳,周雪连 .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4):2995-2996.

[3]张春英,卢燕华 .细节管理对预防神经内科重症患者院内感染效果观察 [J].当代医学,2014,52(26):114-115.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施以常规管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管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各类型安全隐患发生率(8.10%)明显低于对照组(45.94%),且患者满意度(94.59%)显著优于对照组(67.5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效果,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神经内科

通常情况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病情多处于危重状态,且进展快,抢救风险高,护理工作量相对较大,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意外伤害风险发生率,故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潜在伤害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与评估,并制定必要措施来进行预防管理[1]。为了深入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进行系统研究,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对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42例,女性有32,年龄(36-84)岁,平均年龄在(60.54±5.34)岁之间;疾病类型:21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自发性气胸,1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3例肺血栓,21例支气管哮喘,2例其他。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这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施以常规管理(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实验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1)患者。做好护理工作,行动不便者增设床栏,确保床头物品整齐,定期维修病床,保证医院地面干燥,避免出现滑倒等风险;(2)药物。不同药品应作不同标记,领药、输液给药时执行双人核对法,避免用药错误;(3)疾病。强化与患者的沟通,予以针对性心理疏导,掌握其心理状况与病情进展,缓解其心理压力。同时,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协助擦拭其身体,做好体位等护理;(4)环境。营造和谐的病房环境,确保光线充足、通风透气,每天对病房进行消毒,执行探视制度,预防交叉感染;(5)护士。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定期开展培训学习,增强沟通技巧与理论知识及法律常识;(6)其他风险应急措施。定期开展演练,预防出现自然性及人为性突发事件。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后患者是否存在医患纠纷级烫伤,压疮、摔伤等安全隐患;(2)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及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安全隐患发生状况比较

实施风险管理后,实验组压疮1例(2.70%),摔伤、烫伤等意外受伤1例(2.70%),医患纠纷1例(2.70%),隐患发生率为8.10%;对照组压疮8例(21.62%),意外受伤4例(10.81%),医患纠纷5例(13.51%),隐患发生率为45.94%。实验组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调查发现,实验组非常满意21例(56.76%),较满意8例(21.62%),满意6例(16.21%),不满意2例(5.41%),总满意度为94.59%;对照组非常满意13例(35.14%),较满意7例(18.92%),满意5例(13.51%),不满意12例(32.43%),总满意度为67.57%。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诸多患者及其家属的法律维权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据有关调查发现,近年来,医院风险事件发生率相对较高,医患矛盾逐渐加深,尤其是神经内科风险事件呈增多趋势[12]。与其他一般科室比较,内科具有复杂性與高风险性,故内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构建护理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属于一种管理程序,具有全面性,可对潜在风险进行系统识别、评级与处理,能减少医疗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医院与患者经济损失。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重视护理风险识别[3],采用风险管理理念,贯彻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推行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护理差错与护理投诉发生率,促使患者满意度达至95%左右,从而保证护理质量。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实验组各类型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实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中能有效降低安全隐患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诸多风险因素影响护理质量,管理者经对风险进行鉴定与评估,获取适当管理方法,基于全体护士支持与积极参与下,顺利完成风险管理过程,可确保患者与护士安全[4]。现阶段,神经内科护士应自觉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故护理风险管理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婴.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32(12):41-42

[2]陈海芸.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内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12,08(14):2652-2653

[3]陈彩虹.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5(30):274-276.

[4]吴燕玲.脑卒中单元护理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23(10):98-100.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消化不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中医护理模式;消化不良;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高发疾病,与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规律存在密切联系。相关研究指出,消化不良患者因恶心、饱腹等症状,生活质量受到明显的影响。由于该病属于常见病,所以容易被人们忽略,引发疾病的加重、反复发作、治疗依从性不高等[1]。本次研究对我院既往收治的80例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7~55岁,平均(41.0±2.4)岁;病程2~7年,平均(4.5±1.2)年。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8~59岁,平均(40.5±2.8)岁;病程1~8年,平均(4.3±1.4)年。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情志护理:护理人员可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放松心情,缓解负性情绪,日常沟通过程中注意语言温和、态度委婉,鼓励患者倾诉内心的烦闷,并正确看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挫折,并让患者了解到负性情绪对脾胃造成的影响,一定要保持积极、开朗、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②辩证施膳: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辩证施膳,其中脾胃虚寒证患者,应当多食用温中健脾的食物,脾胃气虚证患者则多食用健脾益气的食物;引导患者日常饮食应当养成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并根据患者的饮食偏好制定相应的食谱,尽量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防止出现反酸、烧心症状,饮食主要以清淡、质软、易消化的食物为主[2]。③中医养生运动:指导患者通过站姿、坐姿和卧姿等进行肌肉松弛训练,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老年患者可选择学习五禽戏等,达到调理脾胃、活动关节的效果。④生活起居:嘱咐患者每日睡子午觉,参照午时小憩、子时大睡的原则,每天午时与子时应当入睡。⑤辩证施技:根据患者的病情、证型和需求为其进行穴位按摩、拔火罐等治疗,具体疗法参照《中医特色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的疗效研究》[3]。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出院时根据其症状改善评价护理效果,显效:患者症状明显消失,各项检查指标提示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各项检查指标提示明显好转;无效: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各项检查指标提示无变化或加重;护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4]。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对两组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对比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2.5±3.1)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1.7±1.8)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中医将消化不良纳入“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患者主要表现出恶心、呕吐、饱腹、上腹痛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中医护理模式通过情志护理、运动护理、辨证施护等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干预,目的在于为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飲食习惯,同时纾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由此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5]。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以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说明通过中医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恶心、饱腹、腹痛等临床症状,同时促进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另外,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高达(92.5±3.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7±1.8)分,这说明通过多方位的护理不仅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提升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了认可。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消化内科消化不良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卓效芳,伍益秋.儿科中医特色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诊治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8(17):75-76.

[2]王春琴.中医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15(48):42-42.

[3]乔延平.中医特色护理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中的疗效研究[J].系统医学,2017,23(1):143-145.

[4]陈兰敏.中医护理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运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7,17(24): 164-165.

[5]邓晓红.中医情志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肝气郁结证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7,31(20): 130-131.

消化内科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工作节奏逐步加快,生活习性多样化。心内科病已是当今社会威胁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之一,并且此病逐年显现年轻化表现。患者患病时间长多痛苦,容易反复切难根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于此病,除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外,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以及科学合理的饮食,均衡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也很重要。特别是日常恰当的饮食护理,更是既经济实用,又效果明显,能防能治,应大力提倡。本文就谈谈饮食护理对心血管病人的作用以及所遵循的原则,还有如何科学地进行饮食护理。

1 对心内科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应遵循四大原则。

1.1 饮食要清淡

心内科病患者一般都伴随血压不稳、血脂异常,年齡大者心脏各器官已老化或衰退,加上患疾病此时,清淡的饮食能有效减轻机体的负担[1],让各器官轻便运作,便可防止脏器、血管等加速老化,增加保养功能,起到防病治病、延长寿命的功相反,高热量高脂肪重口味的食物容易造成身体脏腑“湿热”、“积滞”,轻则腹胀、便秘,胃口变差,重则呕吐、低热引发感冒,不利心内科病的治疗和康复。

1.2 多吃蔬菜和水果

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般低糖、低脂、蛋白质含量适中、富含高纤维素,在减少食总量的同时,能增加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改善肠胃道功能,软化血管,其抗凝血因子可减少和预防血栓形成。有研究称,蔬菜和水果食用量多的人比食用量少的人脑梗发生率低31%。由此可见,蔬菜和水果对心内科病的作用十分明显而且具有预防性[2]。

1.3 膳食营养强均衡

营养与心内科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膳食食谱并遵照执行对疗和预防心血管病至关重要,也是临床上针对该病常用的护理手段。许多患者一听大夫说“要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就在饮食方面万分小心,甚至到了对肉类、鸡蛋和牛奶都不沾的地步,长期以青菜等素食为伍,认为这样可以远离心血管疾病的扰。其实这种认识有失公允,是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因为过分控制饮食,盲目调低脂食物会导致营养不良,反而对全身健康和心血管病的治疗不利。而营养不良会使血流量减少,血红蛋白的含量降低,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所以饮食上一定要科学搭配,荤索合理,营养均衡[3]。

1.4 适量饮水

人体血液70%左右是水,当肌体感到溺时兢已是“脱水”状态,缺少了水份会出现血凝倾向,这就增加了血管堵塞的危險,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塞或脑卒中,因此适量饮水可增加血液循环量,稀释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流动。还能降低毒素对肝的损害,有利于养肝和护肝,帮助代谢废物的排泄,让脏腑各器官轻松运行。(仅限于心功能正常的患者)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那么如何进行饮食护理?具体该怎么做?

2 服药期间的饮食护理

2.1 心血管病患者正在服用心脑血管病药物期间,可适当吃些蛋类。蛋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小,保持悬浮状态,以便组织器官吸收利用,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同时蛋黄中的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后,可形成高密度脂蛋白,对清除附着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很有帮助,故能抗动脉硬化。

2.2高血压病患者在服用部分降压药,如优降宁时,忌食扁豆、啤酒、红葡萄酒、乳酪、鸡肝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酪胺成分,酪胺具有升矗的作用,如果食用乳酪、鸡肝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酪胺成分,醇胺具有升压的作用,如果食用会影响药效,对降压不利,甚至会出现血压升高,诱发高血压危象、心律失常等情况[4]。

2.3在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时,忌食或限制吃椰子,粟子、杏仁等水果。些食物成分能使尿液碱化,进而使药物浓度增高,发生中毒现象,也增大了药物的作用。

3 非服药期间的饮食护理

3.1心血管病人合理的三餐很重要,每日应做到少量多餐,避免过饱。早餐应少而,粗细搭配,菜果均食:午锯可以多吃些动物蛋白,荤素搭配,但不宜味重油腻,而缸脂的降低,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更有利于血液循环,从而减少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2心血管病人平时应多吃含纤维素,维生素的食物。比如苹果、山植、胡萝卜、茸瓜、木耳、香菇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作用。吃鱼,有报道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人比不吃鱼的人心脏病发生率明显降低。多吃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碘能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浓度。另外,水生纤维素(如大麦、燕麦、大豆等)还参与人体脂质代谢,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清,舱有效地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

3.3心血管病人日常饮食应低盐,每天吃盐量不得高于5克。包括酱油等调味品及腌制食品,也应尽量少吃。

3.4心血管病人应常吃些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如豆类、瘦肉、鱼等含钾丰富的。钾离子在体内可以对抗钠离子所引起的升压作用和起到保护血管受损的作用。上高血压患者每天服1克钙,能让血压下降,且作用持久。因此应多吃些富含钙的食品,如牛奶、花生、虾皮、红枣等.,如牛奶、花生、虾皮、红枣等。

综上所述:以上都是心血管患者最基本的食疗护理常识,应牢记于心,时时对照去做才能起到药半功倍的效用。简便易行,只要用心就能做到,既经济又实用,治病防病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许庆华,李海艳.营养治疗在心内科患者疗效中的作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8):63-63.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68.052.

[2]张立娟.舒适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7,4(26):215-216.DOI:10.3969/j.issn.2095-8439.2017.26.270.

[3]姚芳.心内科住院患者安全服药的护理干预[J].饮食保健,2018,5(6):133-134.

[4]赵忠梅.69例高血压患者的中西医饮食护理指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2):158-158.DOI:10. 3969/j.issn.1671-3141.2015.52.147.

上一篇:城镇学校德育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中班幼儿德育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