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分析范文

2023-09-22

课例分析范文第1篇

【摘要】课例研究为教师建立了一个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资源。中国中小学开展的课例研究对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增多,反思能力增强,研究意识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却少有关注。本文认为在课例研究的团体中,教师,教研员,专家和研究者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学习共同体,更关注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升。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学习;英语教师;學科知识与语言技能

【作者简介】范厉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

一、文献综述

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十六年来,伴随着课标的实验和不断提出新目标,各种层次和形式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科研和培训有了极大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应当看到,中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教师发展中仍然存在孤军奋战、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多位学者对课例研究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因关注群体的不同,可将课例研究从“以教师为主体”和“以学生为主体”的两大类研究对象进行区分。本文将对国内的英语课例研究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影响进行综述,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搜索“课例研究”、“英语”“中小学教师”“学科知识与语言”等关键词,发现和中小学老师相关的文献并不多,笔者选取了近5年有关课例实证研究的5篇硕士论文进行研究,见下表。

笔者可选的关于中小学英语教师学科知识的课例研究较少,在筛选过程中,以硕士论文为主。但是关于其他学科的就很丰富,比如数学。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决定英语课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 in EFL classroom)的核心因素,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师本人也是EFL学习者。提高中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推进中小学英语的有效教学和成功改革,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加强教学法的知识和相关理论的修养。

课例理论研究论文,同样为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例开展提供了思路与指导方向。二语习得的理论研究虽然不能为教学提供直接可借鉴的、可直接操作的成果(如有效的教学方法), 但是能加深中小学英语教师对学习活动及教学活动的理解。理论研究固然重要,但是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是隐形的,是无法直接学习和完全借鉴的,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必须谨慎对待。

通过对这5篇实证论文的研究发现,分为与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语言技能相关和无关两类。第一类是没有涉及的,第二类与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相关。

1.未涉及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李维华(2015)采用了教育叙事研究法和访谈法,以中学的新手教师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加强(关于自我,学生,教学法,情景),比如增强了对学生的信任感,重视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以课堂的实际情况为情景加强教学反思,善于与教师同伴探讨和研究问题等。

邱玉立(2013)研究了2012江苏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英语培训中的项目培训效果和骨干英语教师的收获,采用了人种志研究

(包括观察、现场实录、深度访谈、调查、文本分析),做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让人满意的培训效果,能否转化到实际课堂,有待进一步研究,这一研究发现和前瞻性的担忧是很多培训项目和课例研究都提到的。顾泠沅和王洁(2003)指出和教师在参与了相关的培训或课例研究后,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教学上,就课例研究的效果而言,大多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具体表现为英语教师的反思能力加强,反思水平提高和反思维度增多,实践性知识增多,研究意识和能力在不同层面提高等,但是这些收获能否实施到教师的常规教学中,能否服务于教师的后续个人发展还有待研究。

2.涉及中小学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李亚琴(2015)开展了基于“课例研究”的英语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发展研究(英语师范生是准中小学教师),采用测试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大三的英语师范生进行的课例研究,研究发现利用英语学习小组来发展英语师范生的教学技能是可行的;结果显示了课例研究带来的诸多积极影响,其中英语学习小组成员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中她们坚持用英语组织课堂,语音语调进步快,肢体语言丰富,能利用不同的提问技巧,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这一点证实了她们在课例研究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语言基本功,小组成员的活动指令语变得更加简洁明确,不冗长,符合学生的现有英语水平。这一点证实了她们在课例研究活动中的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了语言基本功”(P35),同时阅读技能也有了提高。

而对于写作教学目标来说,老师们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写作并不是模板教学,是要能根据文章进行转述或总结;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课例研究中不断强调写作是促使老师们进步的强大推手,对于写作来说,长期以来,如何有效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传统的写作教学就是“给出题目,提出要求,学生完成作文,老师批改”。这样的训练模式,往往使大部分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写作的激情,同时使广大教师批改任务繁重,埋头批改于学生作文的语法和词汇等细节性错误。中学英语老师自身的英语写作水平提高和改进写作教学需要一线教师付出不懈的努力,课例研究无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语言基本功有所提高和掌握更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这一发现,关注到了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原因可能是研究对象是大三的英语师范生,是准中小学英语教师,其英语学科知识技能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李亚琴(2015)认为有效开展课外教学、教研活动,让师范生在某个或某些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实践,将会有效发展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笔者同意李老师的观点,也十分赞赏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当下较多的课例研究注重的都是教学法知识方面的进步和反思能力的提升,唯独没有关注到将英语作为二语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一线教师和英语教育的研究者们应该时刻关注着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是花再大的时间和精力去强调都不为过的关键能力。英语师范生的语言技能还需提升,在职教师同样十分需要。在职教师也需要通过课例研究去提升自己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伍津仪(2015)对岳阳某中学的教研组的一位新手英语老师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开展课例研究,促进了英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英语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的逐渐形成,促进了英语教研组的的学习氛围,促进了英语教师反思性实践的形成,有利于学校英语教学的整体发展规划的实现。促进英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具体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知识和学科知识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加深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助于教学目标实现最大化。

“其中最明显的是教师在英语学科知识方面的提升,大大地促进了英语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例如,该教研组在课例研究中,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problems”这一关键概念进行了研讨,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进一步增长了英语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P26)。从反映现实的角度来看,研究中新手教师的个案研究折射出新手教师的确在英语学科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课例研究,与教研组的经验教师和专家教师沟通学习,提高自己。此外,在此研究的研究对象确定环节中,伍津仪阐述到,该教研组的“老教师”不愿意成为研究对象,不愿意成为执教老师,只愿意参与教学研讨与评课。甚至多位20多年教龄以上的老教师表示他们在教学上的目标就是退休,不愿意参与教研活动。这一现象发人深省,经验教师不愿参与教研活动。学无止境,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专业学习与发展,外语教师才能形成真正的改革意识,外语教育改革也才能因此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通过课例研究调动经验教师的教研和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如何鼓励经验教师参与教研,帮助新手教师,经验教师自身如何面对职业倦怠,是课例研究进一步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不同于李亚琴(2015),伍津仪(2015)的研究,张静坤(2013)在她的研究中的预期成果里包含了会对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包括知识和语言两方面)会有一定的启示,认为教师们会在课例研究后走向研究型教师。在研究发现中,课例研究对提高学生的笔试成绩,尤其是学困生的笔试成绩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化意识。在此研究中,研究的英语教师是三位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至于为何预期会有教师的知识和语言的成长,但是结论中确只字未提,结合伍津仪(2015)的研究对象确定过程,笔者认为有如下原因:第一,优秀教师(文中未交待,笔者推测可能是经验教师或特级老师)自身的确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学科知识储备和语言技能,研究者可能难以发现其进步的层次;第二,在教研组中,三位优秀教师占有主导地位,其他教师不如这三位教师优秀,的确不能提出更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点评;第三,合作学习的意识并未建立,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不能敞开心扉交流;第四,教研组的其他教师碍于优秀教师已有的身份,怕伤了优秀老师的面子,即使有建设性的建议或发现了问题,也选择三缄其口,大家一团和气。

二、课例研究中的讨论

在研讨会上,为什么在座的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没有人去纠正英语老师的发音错误呢?除了上述第四条,怕伤面子。结合EFL的背景,还有一个猜想即:英语非国人的母语,没有老师的发音是十全十美的,即使听课时听出了老师的发音错误,也没有自信和底气去纠正别人的发音。但笔者认为,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教研员,专家都是互帮互助的关系,是平等的。诚然,按照理想化的英语本族语能力框架来设定二语习得目标, 就相当于在用一个不存在的完美标杆来衡量现实中的每一个人,包括英语教师。但是,当在课例研究中发现了老师的在语言运用上有问题时,这个问题是可以摆上台面来讨论,去纠正问题的。每个英语教师在某方面都可能有弱势,大家应该建立其坦诚,信任,怀着谦虚的态度,去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优秀英语教師在课例研究中的学科知识的语言方面的成长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5篇实证研究的发现中基本都包含课例研究能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共同体的逐渐形成,加强了英语教研组的学习氛围。伍津仪(2015)指出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是以个人的主观努力为基础的,但也离不开一个团队对教师自身发展的帮助与引领。在课例研究过程中,需要教师之间形成放下面子,彼此信任的研究型、学习型的团队,并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在巴陵中学英语教研组课例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教师A是执教老师,同时也是整个课例研究活动的直接受益者,而教研组中其他教师也是课例研究活动的间接受益者。教师A在本次课例研究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也可以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此外,其他教师在本次课例研究的参与中,也能保证在自己进行课例研究时获取足够多的帮助,这就是一种互助合作的关系,这一种关系更好地将教研组内各成员教师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他们能够紧紧围绕着某个教师的研讨课开展课例研究,并进一步促进教师发展共同体的形成。

三、总结与展望

本文课例研究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1.主题性,即课例研究并非是随意而起,而是至始至终围绕着一个既定的研究主题,这种主题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或难题;2.合作性,即课例研究主要是通过教师合作来开展的,往往通过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组成以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共同体;3.反思性,课例研究的进程通常伴随着教师的反思,通过反思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尝试改进,才能虚心接受同行的批评和指教;4.中介性,即课例研究是教师理论知识更新和实践行为改进的中介,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从较低水平提升到较高水平的中介。

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英语课堂能有效教学的核心因素,英语专业的学科知识,特别是语言技能却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英语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是时刻不能掉以轻心的,现在的课例研究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法知识和理论知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于英语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也能产生积极影响。本文认为,在课例研究中,教师、教研员、专家和研究者需要建立互相信任的学习共同体,更关注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提升。

总之,课例研究为教师建立了一个学习,交流,发展的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资源。教育技术的普及和教学法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学习,教学知识、技能还是信念都需要通过教师学习来得到延展和更新。教师得到了延展和更新,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Tsui,A.B.(2003).Understanding expertise in teaching:Case studies of ESL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Yan,Y.,&Yang,L.(2017).Exploring contradictions in an EFL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through the lens of activity theory.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2,39-49.

[3]安桂清.“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之四课后研讨活动的开展[J].人民教育,2010(2):23-27.

[4]崔藏金.课例研究如何促进英语教师反思水平发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7,9(4):58-64.

[5]戴曼纯.外语能力的界定及其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412-413.

[6]李维华.课例研究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一位初中英语教师为例[D].湖北:湖北师范大学,2016.

[7]李亚琴.基于课例研究的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牛津小学英语storytime的教学设计为例[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8]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M].北京:教育科研出版社,2011.

[9]邱玉立.关于“2012江苏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英语培训”项目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10]肖云南,戴曼纯.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问题[J].外语界,2004(3):32-39.

[11]张静坤.小学五年级英语课整合式学习的课例研究—以人文价值教育学校为例[D].甘肃:青海师范大学,2013.

[12]张亚萍.基于课例研究的教师PCK的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课例分析范文第2篇

一、设计背景

本节教材教材选取了生活中接触最多,最熟悉的的两个气候要素作为学习气候的切入点。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初步学会判读分析世界气温分布图,气温变化曲线图,掌握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本节的学习将对后面学习影响气候的因素以及气候的分布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都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研究问题:影响全球气温分布规律的因素有哪些?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利用教科书中全球气温分布图及一些著名的诗句和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等,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充分展现地理的生活性和实用性,使我们的地理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

(一)、课标要求

⒈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⒉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知道气温及测定方法;

2、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等温线的含义,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能总结出世界气温地区分布、时间分布的规律;

3、学生能根据气温的数字资料,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根据气温资料分析某地气温特点;

4、学生学会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初步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初步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训练;

2、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观察分析推理和独立思考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体会感悟气温差异以及与生产、生活的关系,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感受地理课程的实用性,提高利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能力;

(三)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分布图,深刻理解并说出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四)教学难点

1、有关气温的计算;

2、等温线图的判读;

3、判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4、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

(五)教学方法

结合生活体验,对比、推理、图表分析为主.

(六)教学准备

1、学生小组实验:将同样分量的水和沙子盛在同样质地的容器里,同时放在阳光下照射感受气温的变化差异。

2、教具:温度计;当地夏季景观图;当地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多媒体课件或挂图;世界地形图;坐标纸;地球仪;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约5分钟) 【课件展示】或挂图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看图描述世界气温空间分布的三条规律。

【承转】前面我们通过读图分析了世界气温地区分布的规律,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世界气温时间分布的规律。

二、【新课学习】

【设疑思考】请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当地气温一日变化规律和一年的变化规律。

【教师总结】一日之中,一般最高温出现在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之中,本地最高气温出现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板书】世界气温的时间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承转】本地最高温出现在7月,最低温出现在1月。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也反映了世界绝大部分陆地在一年中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情况。下面我们就用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来探究世界气温分布的时间规律。

【课件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或黑板展示挂图) 【小组活动】讨论完成p63页活动题并交流┄┄┄┄┄┄┄┄┄┄┄┄┄┄┄(约12分钟)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学生交流活动1题,板书结论) 【板书结论】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简要指导】(利用地球仪)由于地球形状与地球运动的关系,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来回移动,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南半球最低;1月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得到光热多,气温最高,北半球最低。

【承转】1月和7月海陆气温一样吗?

(学生读图得出规律交流,教师板书归纳)

【板书结论】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设疑思考】想想这是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下水和沙子的实验,得出结论:水与沙子的热力差异,然后再结合夏天游泳的凉快,引导理解海洋与陆地的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 【课件展示列表】教师简要指导

海洋 陆地 导致结果

1月 放热慢,降温慢

放热快,降温快 陆地低海洋高 7月 吸热慢,升温慢 吸热快,升温快 陆地高海洋低

【点评说明】这里让学生理解海陆热力差异导致的气温差异比较困难,为了突破难点,事先布置了科学小实验,先使学生通过水与沙子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认识不同事物热力性质不同,再分析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课下实验也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 【承转】我们除了通过等温线图来了解各地气温,我们还可以通过气温年变化曲线来了解某地每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课件展示】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约5分钟)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回答问题:

1、该地最高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2、该地最低气温为多少?出现在几月?

3、年温度差为多少?

4、该地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为什么?气温曲线呈什么形状?南半球气温曲线应为什么形状?

【教师指导】如何观察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一是找极值及最高温和最低温;二是看弯曲程度的大小;三是分析气温变化总结气温特点。

【承转】了解了世界气温的分布,让我们来看看我们家乡的气温情况。 【学生活动】┄┄┄┄┄┄┄┄┄┄┄┄┄┄┄(约15分钟)

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查找宁夏的年平均气温;(0℃到10℃)

2、在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0℃到-20℃)

3、在世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查找宁夏平均气温并选择一个词来描述;(20℃到30℃)

【承转】那么宁夏每个月的气温情况如何呢?

【课件展示数据】宁夏月平均气温资料表(单位:℃)

【教师指导绘图】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组数据绘制一幅宁夏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 【课件展示步骤】(注意联系学生学习折线图的已有经验)

1、绘出横坐标轴,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注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能太长太短)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注意把握温度差不能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刻度)

3、画出

4、

7、10月与横坐标轴垂线,以及各气温刻度与纵坐标的垂线;

4、将表中各月气温数据用点表示出来;

5、将各点平滑的连成一条曲线;(注意画曲线时,既要平滑,又要让线经过每个点的中央) 【教师引导分析】

由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宁夏的气温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年温差大。 【课堂测评】┄┄┄┄┄┄┄┄┄┄┄┄┄┄┄(约3分钟)

1、气温变化曲线图上,曲线弯曲度大,则说明: ( ) a、气温年温差大 b、气温年温差小

2、澳大利亚大陆,一年中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出现在: ( ) a、2月和8月 b、1月和7月 c、7月和1月

3、以下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冬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陆地的气温高 b、同纬度地带内,高山、高原较平原气温高

c、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d、夏季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相比,海洋的气温高 (测评题可根据教学时间安排,当堂测评或留作作业)

【设计说明】此处的设计由世界走进家乡,通过家乡的气温数据,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绘制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初步分析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选择语言描述气候特点,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为后面学习世界降水的分布,阅读降水量逐月图奠定基础。一方面使学生能简单了解家乡的气候特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地理知识、能力的实用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气候的基本要素:气温、降水

一、气温

概念:大气的温度 单位:摄氏度 ℃ 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地区分布规律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海陆气温不同 3:同纬度陆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时间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最高温中午2点左右,最低温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最高温7月,最低温1月,南半球相反

3、7月陆地高海洋低,1月陆地低海洋高

【点评】:

程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体现了地理课中地图的重要性,教学始终围绕读图进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分析地图,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学始终紧密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感受地理课的实用性。渗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引导者,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注重联系家乡的地理情况进行教学,渗透乡土地理教学。

不足之处:

1、要进一步加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他们能在各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2、时间没有把握好;有待对知识点的落实。

总而言之,加强地理课堂中的练习,降低学生学习地理的难度,扎实基础,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初中地理课例研修报告心得体会

自贡二十三中 程玲

我是研修网自贡国培地理二班的学员。为期两个月的远程培训即将结束,回顾这段参加国培远程学习的日子,有些许艰辛,但是更多的还是收获。在网校上,专家们讲的课内容丰富、生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这些优秀的经验引导着自己不断思考地理教学中的问题。我从这次国培中受益良多,下面就自己的心得体会简单谈一谈。

一、 学习内容:

从2010年11月10日到2011年1月10日完成,学习共计两个阶段,即学思阶段和知行阶段。每一个模块学习情况具体如下: 模块一:课改热点、难点问题讲座研讨(48学时)

1080 模块二:【初中地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实施

1080

分钟分钟 模块三:【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与课例分析 【知行阶段】在岗实践指导课

二、学习态度:

1080 1080

分钟 分钟

每天除教学工作外,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国培学习中,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电脑前收看视频材料,做好学习笔记,有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有时自己谈一谈培训学习感受、教学思考、在课程页面发起话题、课程留言、参与班级沙龙讨论和参加学科组讨论等等。最后认真完成每个模块的作业,并进行学后反思。

三、学习收获:

1、这次国培给我们地处农村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学习平台。无论是关于专题的讲解还是对初中地理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教学的评价,讲的最多的是老师怎么教,教什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怎样做好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怎么学,学什么以及如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无疑给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说明了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出一批优秀的学生。这样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地理知识的储备才能为教学过程的完成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教师要教会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2、在学习过程中我不断与自己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比较,在二者的比较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并及时改正,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和提高,多向专家和一线讲课的老师学习。只有这样,我才可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

3、平时应该积极参加、多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例研修活动等,积极与同学科以及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进行交流探究,多向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学习,寻找灵感,学习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4、积极探求新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大胆实践,在课标的要求指导下,最大限度的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多与后进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促进他们的转化。

课例分析范文第3篇

3月28日,我们骨干研修班在谭莹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专题研讨活动。这次活动真可谓是一次真正的学习。在活动开展之前,谭老师给学员布置了作业,要求每一位学员认真研读教材,撰写《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活动当天,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市实验学校副校长郭飞老师执教了一节研讨课,谭莹老师为大家作观课评教引领,指导我们如何撰写课例分析。并布置了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作业-每人选择一种方式上交一份课例分析。听完郭飞老师执教的研讨课和谭老师的指导,我收获很多,《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较长,如何现在我根据郭飞老师的教学模板,对比郭老师执教的研讨课进行认真的分析学习,使自己在今后执教这一类略读课文时能够有所提升。

一、 教学目标: 预定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和自由。

2、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朗读、师生合作读、学生表演读、扫读、男女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以及教师补充的资料和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自在和无忧无虑。

2、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作者运用反复、排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借景抒情等方法表达对美好童年和祖父和怀念之情。

通过对比,我认为郭老师教学本课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备课时预设的目标任务。

二、 教学内容 预设内容:

(一) 整体感悟,俯看完美之园

1、了解课文出处

2、生针对课题质疑 归纳问题:园子里都有什么?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学生板书)

(二)文本探究,感受自由之园 针对板书转化问题

板块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 园子?(正面、侧面描写)

版块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1、铲地-浇水(事)

2、‚活‛‚自由‛(物) (重复-反复)句式练习

3、为何不叫自由快乐的园子?(情)

(二) 拓展检测,憧憬梦幻之园

1、师范读、讲述,生联想、猜测

2、教师讲述作者生平

3、反提问题:为什么总是‚光芒四射‛?

课堂生成:

(一) 整体感悟,俯看完美之园

1、 介绍作者及出处

2、 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二) 文本探究,感受自由之园

1、 自由朗读,画出关键词,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2、 浏览课文,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生板书)

3、 结合同学们的板书和课题,能否转化成一个问题? 板块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 园子?

问题:开篇写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大花园,可作者却为什么没有 写花?

(正面、侧面描写)

版块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问题一: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我做的都是好事吗?这么多事情当中,哪一件事叙述得特别详细? 问题二:我铲地,祖父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这是一个怎样的祖父?

问题三:自由读17段,作者主要写什么?这段话有什么特征?仿照句子进行句式练习。

版块三:为何不叫自由快乐的园子?(情)

版块四:读原文片段,看你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三)拓展检测,憧憬梦幻之园

1、师范读、讲述,生联想、猜测作者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2、教师讲述作者生平,对比刚才我们为她规划好的美好未来,你此时的感受、心情是怎样的?

3、反提问题:作者的一生风雨漂泊,她为什么说这个园子总是‚光芒四射‛?

4、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三、课例分析:

(一)《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郭老师设计的步骤是: 整体感知——文本探究——拓展升华。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过渡语、评价语精练得当。但我有个困惑: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但纵观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精雕细琢,字词句段面面俱到,与精读课文的上法没有多少差别。由此我想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很多老师也把握不好略读课文的上法,要么把略读课文上成了精读课文;要么把略读课文泛读化,对阅读方法和技能的指导蜻蜒点水;要么把略读课文自读化。我个人认为,有些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还可以整合,例如在文本探究时,有这样一个环节:

1、自由朗读,画出关键词,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

2、浏览课文,祖父的园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生板书)

3、结合同学们的板书和课题,能否转化成一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 园子?

问题二: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

在这个过程中,祖父的园子里都有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样样都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园子?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只是问法不同而已,问题的答案是相同的,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无效提问,只是教者为了更好的衔接第一和第二个环节所设计的问题,浪费了时间。因此,我们要改变精读教学环环紧扣的线性推进,采用大刀阔斧的板块式推进,以抓住文章主要信息为基本目的,粗略地、非精细地读,但在粗略的同时也要有所侧重,有所发展。

(二)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既然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该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外相连,进行拓展延伸,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阅读天地。拓展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和延伸,也是由读到写,读写结合的训练和应用,旨在拓展阅读空间,迁移内化所领悟的表达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提高写作能力。这篇文章中,萧红的文字质朴、真诚,童趣盎然。这么有意思,这么好玩的文字,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进行感悟,更要让学生试着仿写。郭老师在执教课文17自然段时,对这一自然段写法的理解和渗透做得非常好,但是他只让学生顺着这种句式往下说一说,浅尝辄止。我认为这里应该留出时间让学生按照这一句式进行仿写,然后将几位同学的句子连在一起串成自然段。对于学生语言的训练会更加扎实。

(三)管建刚老师一直以来就倡导,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教师要解读出这一篇‚独有‛的写作上的奥秘,选择适用于学生、学生作文迫切需要的‚写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关注、渗透、解决。郭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我和祖父在园子里都做了哪些事情?这么多事情当中,哪件事情叙述得特别详细?我认为,写作的奥秘不在这里,写作的奥秘恰恰在于,作者为什么要选择铲地这件事情详细描述,这正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内容的理解要简化,内容的理解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去抠,内容的理解背后,应该是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这个内容?

课例分析范文第4篇

张桂芬

为继续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课堂自主学习的以读促悟,读中感悟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开展了这次课例研讨活动,旨在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我组教师在导学案编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现就本次活动开展情况简单总结如下:

课例研讨活动成果丰硕,效果明显由我主持的这次课例研讨活动,经过为期三周的集体备体、上课、听课活动等系列活动,我组老师们都得到了充分的历练和展示的机会,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教师们参与课改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本次活动中,我组所有教师全部参加,教师都能认真备课、编写导学案,精心设计课堂授课思路,课堂上精彩不断,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明显提高。

参与评课的教师都能毫无保留地发表自已的见解和看法,直言不讳地指出上课教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以往那些虚话、空话、套话少了,甚至没有了,有的只是合理意见和实在的评价。教师的评课水平也得以提高。

2、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鼓励教师尝试使用导学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教师在导学案版块及内容等方面的引领,结合对南五十家子学区优秀导学案的学习以及县教研中心关于导学案编写方面的建议,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编写并使用导学案,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

课例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前模块;课堂活动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我国大受追捧。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科学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去年开始,我校尝试性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就目前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没有具体的范本可以借鉴,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仍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受空间及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常来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在课后辅以适当的反思和练习,从而达到强化和巩固知识的目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实现了整个教学流程的颠覆,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相应的练习是在课前进行的,教师在课前专门准备了相关的先学提纲、电子教案和教学视频,而在课堂上教师也不再是传统的口头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然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要想真正把翻转教学模式大面积地应用于实践中,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1.课前模块设计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前模块设计尤为重要,因为课前模块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块,只有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有利于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课前模块设计时,应切实着眼于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促进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来说,课前模块设计涵盖了先学提纲设计、微课程设计、课堂评价设计以及学习支架设计四个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之初就要明确先学提纲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罗列,而是要通过先学提纲来引导学生精读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的重、难点,挖掘知识点的内延和外涵,引导学生在先学的环节中初步理解知识点的内延和外涵,为微课学习做好初步知识储备。因此,先学提纲的设计必须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先学提纲的设计需要“简而精”。

学习支架设计的目的是让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充分了解,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闪光点,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为了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建构相应的学习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2.课堂活动设计

课堂活动阶段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切实注重对课堂情境、会话、合作等要素的设计,使课堂活动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因此,课堂活动设计主要包括学习环境设计、活动小组设计和会话交流设计三个模块的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是课堂活动设计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学习环境氛围能够促进学生更加积极自主地学习,因此在进行学习环境设计时应该尽量为学生营造适合学习的环境氛围,使学生真正愿意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一般来说,学习环境设计涵盖了物质环境设计和情感环境设计两方面的内容,物质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对教室内桌椅的摆放、物理实验室器材的摆放等都要有一定的设计,我们采用的是围坐式学习。情感环境设计主要是指利用相对较为和谐融洽的环境使学生心理相对较为宽松,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去。

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主要是以活动小组的方式进行,因此活动小组的设计尤为重要。一般来说,活动小组人数以5~8人为宜,小组内各成员都担任相应的学科工作,相互合作,共同交流,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设置一名擅长沟通、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组长,负责做好与教师和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从而保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有效。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在教室内不断巡视,对交流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合作交流的内容不能偏离主题,以免无法发挥真正的效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有些小组还容易出现只有一个人或几个人发言其他人不积极参与的情况,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各小组成员都参与进来,切实保障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

会话交流同样是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之后,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设计了小组打擂台的环节,对交流讨论的结果进行公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展示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加强会话交流的设计,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此外,在会话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会话交流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真正目的。

3.信息化支撑环境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兴的教学模式,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因此还应加强对信息化支撑环境的设计。信息化支撑环境可以为翻转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使翻转教学模式更加顺利地开展。目前,我校采取的模式是“互联网+平板电脑”模式。学校投入资金进行了班级教室网络环境的建设,实现了校园网络班班通、无线网络班班通,建立了校园教学资源互动交流平台,教师和学生每人一台定制平板电脑,为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从网络、硬件到学生自主学习再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设备和知识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更进一步发展。学校还配备专人对老师和学生的平板电脑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对于出现问题的设备及时更换,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环境,从而推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更进一步应用。

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省时省力。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广大教育者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推广工作中来,为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新途径和新应用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丁玲.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J].科教导刊,2015(06):133-136.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课例分析范文第6篇

摘要:移动学习、微课程日益盛行,文章以《维修电工考证》这门课程为例,结合高职《维修电工考证》教学实操性强的特点,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构建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研究了基于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混合教学新模式,以期为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

一、问题提出

当今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手机成长的一代人,潜移默化的习惯决定了他们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难以将一门完整的课程从头听到尾,同时高职学生有更多实践技能训练课程要求,由学生听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课后练习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借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用,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适用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化、个性化。“微课”作为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和需求。本文以高职《维修电工考证》为例,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微课模式引入到高职《维修电工考证》教学中,结合高职《维修电工考证》操作实践性强的特点,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和研究。

二、基于微信的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分析

(一)微课与微信结合的教学模式

基于微信开展的在线教育模式很流行,学校以及专门的培训行业机构都在试图将微信做为介质载入微课,创造新的在线教育模式。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程以信息图、短视频的形式展现知识点,通过相关的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以一定的组织关系,通过一定的呈现方式,构建成一个学习主题的单元资源包,供学生自主学习。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沟通便捷,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使得互动性强,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几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机和电脑的现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载体引入微课学习,是一种能够实时交流互动的移动学习方式。微信公众平台、群聊、朋友圈和收藏功能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微课变得生动,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得以实现。将微课引入至微信平台的教学模式,能够抢占学生的一些碎片化的“指尖时间”,课程内容可反复浏览,不受时间限制,微课短小精悍、内容精简,能够吸引学生的关注,起到了引导学习、沟通交流、提升学习兴趣的作用,能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微课的碎片化教学活动,缺乏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尤其对于高职学生大部分实践性强的技能学习课程来说,必须从实践中锻炼技能,使得知识内化成技能,所以这种在线教学模式不适合学校长期教学,主要是起课程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微课,微信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的出现将课堂变成了解决学习问题的地方,课堂教学变成组织课程实施与评价,使得学习时间、地点变得灵活,又保留知识体系的完整。将线上知识的学习与线下实践操作相结合,弥补微信与微课线上学习的不足,将使高职院校技能课程的学习过程变得完整、丰富,具有实践操作性。课堂学习前,学生通过微信完成微课的学习,也就是完成知识的传递。来到课堂,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完成知识的消化,这部分主要针对线下课堂的活动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交流,可检验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发挥课堂的引导者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分组协作,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练习,培养学员团队合作能力,共同积累学习经验,巩固学习效果。在课堂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里的微课程内容巩固学习,遇到问题能随时通过微信与教师或同学间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教师也通过微信发布检验学生学习的问答或测验,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反思与改进。这种课堂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可以規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同时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位学生交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反馈可进一步发现教学课程设计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自我学习管理的要求,对老师提出了引导、监督和管理的要求,共同配合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效率。除了教学设计管理外,对教师的知识储备与更新、课堂管理能力是一个挑战也是提升,老师在课堂中似乎理论教学的时间在减少,但是实际付出的劳动在成倍的增加。翻转课堂将课堂的练习实践与课外的自我学习相结合,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前导学,让学生搜集资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上,利用微课的功能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课堂中有目标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实时交流互动学习,使得课堂内外的时间都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和帮助,教师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三、基于微信的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维修电工考证》中的教学实践

(一)《维修电工考证》课程背景

维修电工考证是面向从事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等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人员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技能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内容涉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力拖动、可编程控制器等多个课程。

(二)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维修电工(中级)考证课程属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课程中既有理论知识的回顾与应用,又有实操部分的综合应用,知识技能的考核点众多,课程学习时间一般2—3周,为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与实践,充满自信地通过课程考核,在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和使用微信平台,微课以及翻转课堂,在完整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前、课中、课后学习过程进行划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任务定义、引导与监督,对教师教授课程中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引导、学习任务的分配、学习过程的管理等工作职责进行划分,生师配合与互动共同作用使得学习的效果得以提升。

(三)教学模式的实施

1.离散化课程项目,凝练知识要点,设计微课的制作资源。对考证训练的项目进行知识点凝练,明确课外学习的内容,配合课堂的练习与实践,课程的考核模块主要如下表1所示,分配到每周至少需要学习熟练掌握1—2个模块。

2.结合微信平台的功能,设计和制作微课资源,合理分配线上学习时间点。申请微信公众平台号,或者基于微信的雨课堂、云课堂、课堂派等班级课堂,一般都兼容PC、APP、微信等多终端。创建微课,建立课程以及上课班级。考虑适用学习对象的特点,精心安排教学设计,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体现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明确,内容简洁精要,视觉听觉舒服,有趣且易懂。按项目或章节制作微課资源,每个知识点的视频教学一般为10分钟左右。微课资源可以是自己制作的视频、讲义,也可以是学堂在线、优酷、土豆、腾讯等视频,教师可以将这些视频和课件自由组合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定制符合自己教学风格和教学节奏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学生在线学习视频的持续性,在一些视频转换时考虑安排一些互动,如试题、题库、讨论,或文章分享等,将制作好的教学内容上传至微信平台,按课程内容节点发放课程资源,在课前引入知识点的话题,引导学生分配课前学习时间。课后将讲授的课程资源发放,为学生课后的巩固学习提供参考,并且在微信中继续引导学习,给出合适形式的评测。例如,通过课堂练习后针对关键知识点或者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提出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引申出问题再进行讨论,让没有注意到问题的同学也有了关注,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提问,进而增强学习的伙伴性,增强交流。在课前课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同时也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教师适时地给出回应,鼓励学习、鼓励提问,及时地解决共性问题。

3.组织和实施基于微信的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互动活动。为保证翻转课堂学习的有效性,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需要结合。课前,通过微信分享话题抛砖引玉,激发学生关注,学生通过学习内容,然后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了学生预习和拓展内容。教师通过微信也可以收集到课前需求,起到导学的作用,便于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教师可以增加语音进行针对性提醒或指导,让学生边看边听,同时可设置学习截止时间的节点,在课堂教学节点前没有点开课件阅读的学生会收到提醒。

课堂上,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交流自己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适时做出指导,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建立学生之间的学习协作小组,检验学生的学习进度,为学生解惑答疑。教师只需有效组织课堂教学,设计好基于主题的学习活动,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实践操作、讨论和汇报,而自己转变成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总结评价者。同时设计好知识点的检验形式,在组内协作下完成的学习主题,可以分别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充分满足学生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多总结、表达、提问、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提高知识到技能的转换率。同时,一些课堂小功能,比如课堂红包、随机点名、弹幕、课后小结、试题导入、回访等新功能让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富有智慧。

课堂学习后,利用微信平台讨论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协作解决难点,为学生创建一个实时的求助和互助学习环境,方便学生与教师打破上课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方式的交流。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对理论学习进行实践检验,实践后又总结理论知识,更加加深学习的知识的牢固和技能熟练度。

课堂教学后,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后学习的讨论情况及测评结果来评估课程教学效果,搜集整理学生课程中不懂的知识点、技能,进而调整课程节奏及重点讲解。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保存的课件,以及微社区、微话题的存在,能将已经解决的知识难点以列表的形式记录、保存下来,形成课程的知识库,为学生提供复习的依据,更为教师的后续教学反思、教学改进提供有力支撑。

四、教学效果总结

此次在《维修电工考证》课程中引入基于微信的微课学习及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学习融合到整个课程学习中,延伸了课堂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扩展了学习形式,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了老师及学生间的学习互动交流,共同学习。教师组织线下课堂,分组完成项目实践,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指导学生技能实践锻炼,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课堂教学教革改组对本次教授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喜欢这种学习形式,89%的学生认为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有帮助,92%的学生认为微信平台资料累积是很好的学习笔记,90%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96%的学生认为微信平台增加了与教师沟通的机会,94%的学生认为微信学习平台有助于与同学间的学习交流及协作,14%的学生认为增加了学习时间或学习负担。这种教学形式也让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评判数据变得具体,课前导学、实时课堂、课后作业等全程互动教学活动的数据采集,辅助老师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做到教学过程可视可控。在组合使用线下活动或翻转课堂或项目实验,让师生教学融合更紧密,教学相长。

五、结束语

将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学习整合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传统的面授课堂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对拓展课程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课程导学,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效果显著,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要想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不同课程学习的特点,关注更多学生学习的特点、心理认知过程,灵活改变和创新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使导学效果明显,需要精心制作有趣且有用的微课资源,需要教师建立团队分工合作,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制造出模块化、系统化的精品微课体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思考,精心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和执行整个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的效果,转变师生观念和角色,配合不断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陈子超,蒋家傅.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12-117.

[3]王同聚.“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以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2-117.

上一篇:文章生日范文下一篇:摇滚本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