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

2023-10-12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1篇

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由该国国情、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状况所决定。各国政党制度的不同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中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它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有的国家实行的一党制。这一制度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科学统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是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也是民主党派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在新中国的不同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在政协大会上提交提案和大会发言、开展视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就社会聚焦的民生重大问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出了显著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赞誉。但是冷静客观地分析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形势,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民主党派更好的参政议政。既有民主党派自身问题,又有外部的客观因素,既有历史问题,又有不同时代的具体问题。

民主党派整体的参政议政动力不足。随着时代的演变,新的民主党派的党员对民主党派历史了解不多。民主党派在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未能在学校课本上出现,致使多数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多于对自己党派的历史的了解。民主党派的党员对民主党派在政治文明建设的职责使命不明确;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不知道民主党派在发挥政治上的民主的重要地位。对一党执政的认识为谁执政谁负责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岂不知道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数是知识分子,技术专业人才。虽然在自己的领域内是专家、学者、权威,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不够。虽然有社会活动能力,但缺乏全面系统地看问题的能力,因而对一些重大的宏观的问题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全局性意见和建议。党派成员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数量少,很难从政府的视角来考虑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党派参政议政难以在宏观方面提出较高层次的建议。从外部的因素看,尽管在参政议政中各民主党派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从整体上看,参政议政能够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帮助党委、政府谋大事、想要事、解难事,具有真知灼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议比较缺乏。调查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选题缺乏高度、调查缺乏力度、分析问题缺乏精度、对策建议缺乏深度,调查研究的价值大打折扣。在党委政府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时,往往准备不足、匆忙上阵、言不及义、敷衍了事,提不出有价值的东西。

参政议政工作机制不健全。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的组织网络机制、工作运行机制、领导负责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等等,都不够健全,没有形成系统、体系。在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时,无制度及方法可依。不少调研是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结论产生在调研之前,调研走“捷径”。所反映的问题是从政府中来又回到政府中去。民主党派的人、才、智力无法转化为参政议政的整体优势。

从外部因素看社会对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认可度不高。中共基层领导对政治民主不屑一顾,只要求政治集中,从不重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重视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把民主党派看成是“政治花瓶”,认为民主党派可有可无,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是没事找事,对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不理不睬,解决民主党派的提案不痛不痒,对民主党派“特约人员”工作做表面文章,应付了事。

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信息渠道不畅。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缺少知情渠道。民主党派知情渠道来自于党政领导向党派成员通报情况,或是寄送一些文件材料。有些部门对参政议政是礼节性的,直到政策出台时才想起征求民主党派意见,而民主党派根本来不及调查研究。有些单位对民主党派需要了解的信息,总是遮遮掩掩,有所选择,而不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通报。有些对口联系单位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如见见面、开开会。民主党派能够直接参与、能够讨论实际内容的合作较少。

如何能使民主党派更好的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应不断总结经验,在系统学习民主各民主党派党史的基础上敢于探索创新,实现参政议政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发挥政治民主的作用,使其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能看的见摸得着的具体效益,取得社会的好评,从而调动民主党派党员工作的主动性;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从而使参政议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要不断加强自我完善,第一,各个党派成员都有熟知自党派的党史,学习各党派的党章。一个民主党派的党员如果连自己党派的党史、党章都不知,只能成为别人的跟屁虫,人云亦云。第二,完善民主党派各自的政党建设,根据不同时代对民主党派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各民主党派的党建工作。要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民主党派必须是健康的民主党派。第三,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精神,充分认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强化参政议政意识,增强作为参政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根据参政议政的需要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善于发现、物色参政议政人才,发展成员要在文化层次、政治素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能力上多考虑,通过组织发展有针对性地吸纳人才,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开展参政议政工作的交流与培训,保证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骨干成员队伍,为参政议政提供人才资源。要构建各种平台,让成员有更多的施展才华、发挥作用的机会,这是培养参政议政人才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发挥参政议政特邀人员、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实职人员,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人才的优势和作用,真正建立起一支高水平的参政议政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述职考核制度,增强代表和委员的责任意识,提高代表和委员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与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成员和特约人员的定期联系制度,积极拓宽参政议政的渠道和途径;建立健全信息和社情民意工作制度,为参政议政提供第一手资料;要建立健全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促进政情沟通,加强调研协作;要建立健全参政议政考核与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集聚群体智慧,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质量和水平。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是参政党的一己之事,它需要中共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宣传党的统一战线,大力的宣传参政党的参政活动,展示其参政能力和参政成果,取得社会的了解和认同。对中共各级领导以及基层党员干部要加强统战理论教育,使之认识到参政党参政议政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深刻认识民主党派与中共的关系肝胆相照、唇亡齿寒的道理。同时,各级党委应加强对民主党派工作的调查研究,应把推荐和培养党外干部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目标,高度重视民主党派的组织建设和发展。党委政府要重视民主党派及其成员通过建议案、提案、建议、专题调研报告、报送信息等的建言献策,对这些建议要有落实、有分析、有反馈,并作为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中共党委和政府在其召开的协商会、情况通报会、意见征询会等重要会议之前,应提前发出通知,提供详细参考材料,以便民主党派及时收集并集中专家的见解和意见,从而提出有分量的建议。除各级人大、政协会议外,各级党委、政府应注重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作用,多通报情况,多提供信息。党委要经常组织民主党派考察、了解情况。政府有关对口联系部门在调研工作中要吸收民主党派专家共同参与,或适当划拨一些经费及调研题目请民主党派调研。

民主党派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位超脱、观察认识比较客观的优势,摸索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党建工作及参政议政工作。民主党派的健康发展才有健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才能有效的的参政议政。积极的提高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洞察能力,要根据本党派特色与优势,选好题目并深入调研。调查要做较长时间的前期准备,尽量把工作做细做深。要从分析得出结论,要做到尽职而不越位,提案及建议要从宏观出发,从政府角度出发,从可操作性出发,不要泛泛而谈,空地无物,自愿当花瓶。各民主党派都有各自的关注领域、主攻方向,在已熟悉的领域中容易发挥优势,产生良好影响。

XXXX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2篇

抓住“四个着力点” 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市政协常委

董建文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郑重地承诺“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规定”直面问题、细致且坦率,承诺掷地有声、真诚而坚定,体现了党中央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全省各级及时学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下发了更严格的与地方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的实施意见。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抓好落实。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的贯彻落实,个人认为应抓好“四个着力点”。

一是要在大力宣传、努力学习上着力,让各级干部自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入心、入脑。要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八项规定”活动,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和总书记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实干兴邦的各项要求,做到坚决拥护、坚决贯彻、坚决落实。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当好先锋,做好表率,坚决消除观望、等待思想,

1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高雅情趣,弘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要在抓重点、抓落实上着力,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化为各级的自觉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是领导干部,关键是落实。如果重点把握不准,关键找不准,再多的制度、再好的措施都会形同虚设,成为挂在墙上、睡在档案里的不中用的东西。领导干部作为促进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领跑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不仅要吹响口号,更要带头落到实处,亮出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要充分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倡导“短、实、新”的会议新风,讲真话,办实事;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扎实深入,不打招呼,不讲排场,不迎来送往,真心实意接纳群众意见。要摒弃以制度贯彻制度,以会议传达会议,照搬照套,空喊口号的不当做法,牢牢把握“务实亲民”这杆大旗,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当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这方面,中央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如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简短朴实、平易近人,令人印象深刻;胡锦涛主席回乡考察轻车简从,沿途不清场、不封路、不扰民;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官员不念稿子,并频

2

繁即兴提问;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廉政反腐座谈会上打断专家的客套话,要求直奔主题、多提建议,这些我们都应努力学习。

三要在建机制、求实效上着力,持之以恒地转作风、兴事业。贯彻中央的“八项规定”必须立说立行,但不能一蹴而就,既要一抓到底,又要一以贯之。要以建机制为保障,以转作风为总抓手,以服务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工作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虎头蛇尾、时松时紧有关。要深刻认识这种“一阵风”、“雨过地表湿”做法的危害性,把持之以恒地转作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细化具体措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绝不能走过场。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着眼长远,建章立制,用制度约束、引导、规范干部行为,保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保证工作成效。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3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调研视察,为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近几年,我市政协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围绕我市提出的“强农稳市、兴工富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对我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工业、农业、旅游文化产业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调研,撰写了《走生态环境立市之路 促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又好又快发展我市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考》、《开展委员约谈,是参政议政的最佳平台》等调研报告。这些调研报告曾在《铜仁日报》、《贵州政协报》登载。市委、市政府对这些调研报告高度重视,组织相关部门的专家学者对报告内容进行认真研讨,实现了调研成果的转化。

2008年5月市政协与省政协铜仁地工委联动开展了锦江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调研,就锦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和宣传推荐等方面提出了32条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大部分都得到市委、市政府采纳。2008年7月我市多方筹集资金全面启动污水处理系统建设。2009年,通过专家论证,我市拟将锦江水位提高5米,以此全面启动锦江综合治理和旅游开发,并得到了地委的高度肯定。

2009年3月,我们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组织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我市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完成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构建和谐铜仁》调研报告。该报告在贵州政协报上全文登载,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2010年4月,我们组织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若干问题开展了调研。提出了8条意见和建议,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开展委员约谈,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近年来,市政协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先后就城市建设、生态畜牧业发展、城市规划、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发展等内容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班子、市政协主要领导举行了四次约谈,委员共提出建设性意见60条。

2008年初发生凝冻灾害,我市肉食品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一时成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及时召开了有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畜牧业调研的政协委员的约谈会,委员就切实解决肉食品供应紧张问题提出了10条建议。

今年3月,市政协组织市几大班子领导与来自民革、农工、九三学社、经济、农业、体育、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界别的13名委员,就2009年委员约谈提出的建议办理落实情况及2010年的重点工作安排情况,进行了约谈。约谈会上,委员们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发展民营企业,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设诚信政府,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用好旅发大会机遇,扶持中小企业等方面提出了31条意见和建议。

市委、市政府对委员约谈工作十分重视,对约谈建议进行了责任分解,对涉及办理的事项进行细化,明确具体办结时限,并要求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效能办根据责任分解情况适时对有关部门进行跟踪督查,把具体办理落实情况纳入年终绩效和目标考核。

(三)开展民主评议,增强民主监督实效

近年来,我市先后对市国土局、市教育局、市物价局、市林业局进行了民主评议,提出整改建议26条,取得良好效果,民主监督职能呈现新的活力。

2007年9月,针对如何搞好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土地的置换与经营等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对市国土资源局2003年以来的全面工作进行民主评议,提出了9条整改建议。通过民主评议,市国土资源局的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清晰,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9年,对市林业局开展了民主评议。按照查找问题,推进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与市林业局中层以上干部进行了座谈,走访了部分乡(镇)、村,广泛征求对市林业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归纳,向市林业局提出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加强林业干部队伍建设等6条建议。市林业局十分重视,认真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切实进行了整改。加大了向上争取项目的力度,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机构调整。2009年,赴省林业厅争取到了城郊绿化和通道绿化这两个项目的资金投入近200万元。

今年拟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四)开展提案交办,解决民生热点难点问题

近年来,我市政协广大委员通过调查研究,积极提出事关城市经济社会的精品提案,并实现成果转化。

2008年初,刘依悍委员等提出《关于加快城市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大班额现象,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紧缺的实施方案》(铜市党办发(2008)82号),由市政府筹资2.38亿元,用于铜仁市发展基础教育。2008年我市新建了南长城小学,对逸群小学进行了扩建,将第七中学改办为第十小学,铜仁七中并入铜仁学院附中,原铜仁师范改办成地区实验高中,有效地缓解了我市城区中、小学入学压力。2009年初,孙亚伟等委员根据城区道路狭窄,通行能力较差,以及车辆乱停乱放、占道停车的现象提出《关于解决城区停车难案》。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一是综合城区主次干道“白改黑”工程,拓宽车辆行驶道路,提高通行能力。二是加强停车场地建设,对新建设的房开项目,严格规划建设停车场,并结合人防工程建设,修建地下停车场。三是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投资新建停车场。四是要求物管部门因地制宜加强居民小区的停车设施建设,方便居民停车。

通过近几年全市人民的努力,我市已荣获了“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五十强之一”的殊荣,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市建设、工业、旅游业、商贸业都得到了较快发展,可以说近几年是我市发展环境最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势头最强、发展后劲最足的几年,也是城市走向和谐发展的几年,这里面也体现了我市政协积极参政议政,推动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成果。

二、几点体会

(一)加强参政议政制度化建设,是推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策保障

2006年,市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市委、政府联系政协工作制度,政协领导列席市委常委会和其他重要会议制度、重大事项提前协商制度、委员所在单位支持委员议政等制度。市委坚持每年至少听取1—3次政协党组的工作汇报,研究讨论政协工作。这些制度的出台为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责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创新参政议政方式,是推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政策保障

1.建立不同规格的协商机制。我们按时召开政协全会、常委会议、主席会议、专委会、委员约谈等各种例会,既扩大了政协委员参与度,又增强了政治协商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的实效。

2.拓宽政治协商的渠道。市政协坚持政协主席列席市委常委会议、政协有关领导列席政府常务会议和人大常委会议等制度,拓宽政治协商的渠道,为促进党政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政协表达意见的平台。

(三)政治协商发挥好“三个作用”,推进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1.充分发挥政协界别的纽带作用。一是突出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作用,为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二不断创新界别活动的形式和方式,使界别真正成为联系各行各业的纽带。

2.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一是积极开展“五个一”活动(每年政协委员做到提交一份提案、反映一条信息、参与一次调研、参加一次视察、办一件实事),提高委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强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报道政协委员的先进事迹,鼓舞和激励委员多作贡献,展现了委员风采。

3.充分发挥各专委会的基础作用。一是加强对专委会工作的领导。二是制定专委会工作细则,支持专委会开展工作。三是发挥专业特色,努力为党委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服务。

(四)市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政府大力支持政协工作,是促进市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政治保障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4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当前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对民政多、定位高、要求严、任务实,这充分说明党中央把民政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点党中央对民政部门的信任和厚望。

推进社会和谐是民政工作永恒的主题

民政部门以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管理为工作主干,以社会公平、社会进步、社会作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社会事业建设中发挥作用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村建设中,民政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巩固了农村发展基础。我省以农村五保供养和灾民救助救助为主干的农村救助体系已基本确立,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深化;在民政部门的引下,农村民间组织发展壮大;在促进就业方面,加强了退役军人就业指导和服务,复退军人和方式进一步多样化;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重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民办非企业单位已成为国家教育资源不足的重要补充,办学水平显著提

(二)和谐社会是各项社会制度健全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上发挥的生存权、发展权是社会权利中的最基本内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群众基本生活、维护人和发展权的社会制度。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民政部门承担了完善和发展社会救助、社会善事业的职责。湖北省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应保并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农村特困户救助实现了对110万人的全面覆盖,五保“福星工程”效五保对象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等等。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方面,初步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多层管理模式的福利机构发展格局,“阳光班”、“慈善一日捐”、“微笑列车”等慈善品牌社烈。

(三)和谐社会是军政军民团结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提高双拥优抚安置水平上发挥政是军政军民的纽带。在过去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民政部门承担着拥军、支军的重要新的历史时期,湖北民政部门创新“双拥”工作内容,建立了军地联席会议制度,帮助驻军

困难,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逐步提高。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加大,在全国首创助学安置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56%。

(四)和谐社会是社会管理有序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上发挥作社区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村民、居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目前,我省所有城镇条件的乡镇,都完成了社区划分工作,在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领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成功地进行了六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村务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在社会组织建设方面,我省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注类民间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在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省内行地名管理和界线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加大了行政区划战略研究和调整规划编制力度;实行了以区)为单位集中登记的婚姻登记管理体制;积极推行火葬,火化率不断提高。

(五)和谐社会是社会活力充沛的社会,民政工作应当在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用。社会工作是提供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专门工作,正逐渐从政府和企业职能中分离出来。民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教育、从业岗位、职业评价方面都承担了重要职责。在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极推行政社分开,推进民间组织办事机构工作岗位的职业化。

对照和谐社会要求

认真查找民政工作薄弱环节

目前,民政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难点问题制约了民政社会效益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手段不完善。民政是安民之政。从当前来看,民政工作手段不完善主要表现面:一方面力量不足,首先是基层力量不足。其次是专项民政工作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投入要表现有四:一是民政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二是民政部门专项业务工作经费缺口较对社会救助对象、优抚安置对象的补助标准偏低,优抚安置工作需要地方配套的经费难以落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投入不足。省以下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很少,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服务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工作机制不完善。很多民政工作需要大环境的改善和各部门参与配合。在社区建体系建设、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等工作中,存在一些机制障碍。在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四个不一是社区居委会的法定职能与政府赋予的职责任务不相适应;二是社区组织承担的工作任务件不相适应,“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没有兑现;三是社区干部的待遇与承担的责任和工作应;四是社区服务功能与居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中,最突出的是政府与社区的关

社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存在社会需求强烈与社会救助资源分散的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新的形势下,阻力越来越大,渠道越传统的安置形式受到挑战。

(三)自身建设不完善。一是政策法规不完备。社会救助法、慈善法、民间组织促进法律尚在讨论制定过程当中,已有的法律法规也存在与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军人抚恤优和《工伤保险条例》在内容上矛盾,《兵役法》与当前人事政策和用人现状脱节等等。二是亟待提高。长期的民政工作实践培养锻炼了一支队伍,他们细致、耐心、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民政工作者的特点,也是民政工作队伍的优势。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民政工作的队伍构、工作能力、创新意识上与形势的发展和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比较紧迫的任务,提高民政干部的开拓创新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协调配合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不断增强民政工作能力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工程,既为民政工作拓宽了领域、提供了平台,也提出了挑战我省民政事业发展要突出为民宗旨,构建社区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管理社会的能力,谐湖北做出新贡献。

(一)增强资源整合能力。争取建立财政收入与民政事业投入同步增长机制,使民政事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以上。健全各级财政足额列支和按时拨付的机制,强化民政资金使监督机制,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加快民政事业改革步伐,探索建立社会资金参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提高民政事业发展社会化水平。推进民政工作社会化步伐,加快实民营”,把社会福利机构更多地交给社会力量经营;试行向社会经济实体购买服务,尝试福场化。进一步拓展社会捐助渠道,提高社会捐赠水平。切实发挥社区自治组织的社会动员作社会捐赠的各类税收优惠政策。加强福利彩票销售管理。完善制度,提高效益,为福利事业更多资金。

(二)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要求以促进社会公平为目的,从解决困难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逐步形成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首先,抓紧建立灾害应急救援系统。两个中心:一是争取将中南区域灾情评估中心建在湖北;二是争取将国家三大救灾物资储备一建在湖北。加强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省——市(州)——县三级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大中城市和重点灾区应急避难场所;强化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其次,完善城乡特困群体救构建覆盖城市困难群众的社会安全网,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重点要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

框架;二是建立社会救助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健全社会救助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建立救助对信息数据库,加强社会救助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健全县以上慈善组争取5年完成1亿元的慈善基金筹措任务。建立助老、助孤、助医、助学四项慈善基金。依市、慈善门诊、慈善药店,大力拓展慈善项目。

(三)增强提供福利服务的能力。积极拓展社区、社会养老服务,加强社会福利基础设大力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争取到2010年,城市养老服务机构的床位数达到26万张,每百拥有床位数达到3.3张。新建一所省级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的老年福利机构。加强孤残儿童福利设和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

(四)增强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的能力。以服务国防建设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军人条例》,加大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力度,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一是完善抚准自然增长机制,使各类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二是进一步加役士兵安置改革力度,力争全省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比例达到85%以上。三是认真做好军置管理工作。四是维修改造现有军供设施,新建军供站点,完善军供布局。

(五)增强指导社区建设的能力。深入贯彻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推动村民自治健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机遇,按照“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建设的要开展村民自治示范活动,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重点完善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健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和城镇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对社区公共事务实行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社区强城乡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和阵地建设。建立村委会、居委会干部能力培训体系和社区工作者制度,提高村、居干部的综合素质。建成省、市(州)、县(市、区)、社区四级贯通、标流程规范、信息畅通、资源共享的社区管理信息系统。

(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第一,加大民政执法和民政政策落实力度,规范各项工作措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民间组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政策公开开、救助对象公开,资金要直接发放到人。保证困难群众救助政策落实到位,使民政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第二,依法培育和管理民间组织,发挥民间组织的社会调谐作用。以服务县域经服务农民增收、服务招商引资为出发点,帮助社会组织提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重点协会、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社区民间组织和公益性民间组织。第三,依法加强社会事务管理进殡葬改革。提高婚姻登记依法行政水平;规范婚姻登记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婚姻登记信统。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第四,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民政组织

是基层组织机构建设,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逐步建成涵盖各项民政业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对各级民政机关公务员的培训,逐步建立健全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制度。将武汉民政职业学国民政系统一流职业技术学院,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出新贡献。■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5篇

抓住“四个着力点” 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

市政协常委

董建文

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郑重地承诺“首先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规定”直面问题、细致且坦率,承诺掷地有声、真诚而坚定,体现了党中央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全省各级及时学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制定下发了更严格的与地方实际结合更加紧密的实施意见。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抓好落实。要不折不扣地抓好各级“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的贯彻落实,个人认为应抓好“四个着力点”。

一是要在大力宣传、努力学习上着力,让各级干部自觉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入心、入脑。要大力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八项规定”活动,深刻认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八项规定”和总书记近期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严治党、实干兴邦的各项要求,做到坚决拥护、坚决贯彻、坚决落实。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意识,当好先锋,做好表率,坚决消除观望、等待思想,

1

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领导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与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陶冶高尚情操,培养高雅情趣,弘扬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执政为民,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二要在抓重点、抓落实上着力,把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转化为各级的自觉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重点是领导干部,关键是落实。如果重点把握不准,关键找不准,再多的制度、再好的措施都会形同虚设,成为挂在墙上、睡在档案里的不中用的东西。领导干部作为促进党和人民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领跑者,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不仅要吹响口号,更要带头落到实处,亮出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要充分发挥好带头示范作用,倡导“短、实、新”的会议新风,讲真话,办实事;下基层调研,要轻车简从,扎实深入,不打招呼,不讲排场,不迎来送往,真心实意接纳群众意见。要摒弃以制度贯彻制度,以会议传达会议,照搬照套,空喊口号的不当做法,牢牢把握“务实亲民”这杆大旗,树立起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当好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表率,以良好的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在这方面,中央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我们树立了标杆。如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简短朴实、平易近人,令人印象深刻;胡锦涛主席回乡考察轻车简从,沿途不清场、不封路、不扰民;时任副总理的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官员不念稿子,并频

2

繁即兴提问;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廉政反腐座谈会上打断专家的客套话,要求直奔主题、多提建议,这些我们都应努力学习。

三要在建机制、求实效上着力,持之以恒地转作风、兴事业。贯彻中央的“八项规定”必须立说立行,但不能一蹴而就,既要一抓到底,又要一以贯之。要以建机制为保障,以转作风为总抓手,以服务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些工作之所以成效不佳,往往与虎头蛇尾、时松时紧有关。要深刻认识这种“一阵风”、“雨过地表湿”做法的危害性,把持之以恒地转作风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细化具体措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绝不能走过场。同时,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着眼长远,建章立制,用制度约束、引导、规范干部行为,保证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保证工作成效。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范文第6篇

王宁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亿万农民正在大跨步地迈向小康。但是,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广泛开展,对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动农民建设家园积极性,推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甘肃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自然条件恶劣,地域狭长,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近70%。省内农村道路、水利设施、人畜引水、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等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缺乏资金投入一直以来是困扰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硬伤”。 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08年开始,甘肃省开始推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为补充”的投入新机制,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一、取得的成效

甘肃省推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以来,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8年中央启动村级公益

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后,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选择秦安、华池、陇西、宕昌、肃州5个县区,积极开展自主试点,当年就取得明显成效,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上探索总结了可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2009年甘肃省被纳入局部扩大试点省份后,省级财政安排5000万元,中央财政投入1.1亿元,试点范围扩大到了20个县。2010年,甘肃省被纳入全面试点省份,试点范围扩大到 63个县,各级财政奖补资金投入达到12.18亿元。加上农民筹资劳筹和社会捐助等其他资金,当年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总投入达到30.56亿元。2011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将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试点范围将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

3年来,全省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5000多个。其中2010年就实施3654个,建设小型水利设施139个,村内水渠1734公里,人畜饮水管道4641公里,硬化村内道路3483公里,整修沙石路面4793公里,建设村内环卫设施1866个,植树79万株,村内公共活动场所55万平方米,受益群众达到801万人,占到试点县总人口的63.32%。随着一大批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重大改善的公益事业项目相继建成,试点村内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水平显著提高,村内面貌和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出行难、吃水难、环境差”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新华社第356期

国内动态清样《甘肃“一事一议”破解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难题》上关于“请旭人同志阅,要注意总结和推广类似经验,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抄陆浩、伟平同志)”的批示,充分肯定了甘肃省推行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村级公益事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促进了村级民主建设,密切了干群关系,拉动了内需,但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凸显出一些新的问题。

(一) 覆盖面窄

由于受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历史欠账较大,亟待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的范围较广。而一方面目前中央与地方投入的财政资金总量还不能将亟需解决的问题全部纳入项目,另一方面,甘肃县域经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较低,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大,致使项目实施受到制约。尽管从2011年起试点范围将覆盖全省所有县市区,但目前甘肃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实施的实际覆盖面还在一个相对较窄范围内。

(二)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事难议:甘肃省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青壮年基本都外出打工,召开全体村民

会议由于人数原因很困难,即使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也很困难,造成了议事难。议难决:由于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不同的看法,兼之村民实用主义思想严重,普遍存在意见难统

一、决议难通过的情况。决难行:即便“一事一议”表决通过,但在执行时往往也会出现“谁同意谁掏腰包”的现象,不同意者以种种借口不肯出资,使议事项目难以实施。

(三)资金来源渠道少

甘肃省经济落后,全省86个县(市、区)中,有43个县为国家级扶贫县,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县域经济欠发达,县级财政困难,“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少,限制了进一步拓宽项目资金来源渠道。

(四)财政奖补比例偏低

与经济发达地区“一事一议”农村公益事业以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为重点相比,目前甘肃省的“一事一议”试点项目绝大多数还都停留在改善基本生存条件上,中央财政“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政策在全国执行一刀切的统一标准,造成了横向比较奖补比例偏低,加剧了甘肃与发达地区农村公共服务的不均等。另外,奖补比例绝对数额偏低,降低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项目实施难度。

(五)项目建设管理薄弱

长期以来,村级公益事业普遍存在“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导致有的建设工程达不到预期使用年限就损毁,如村内道路。有的因缺少必要的维护费而不能正常使用,如水利设施。好多已建成的

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成了摆设,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对策建议

根据试点工作的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全面推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扩大奖补覆盖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奖补制度,加强政策监督,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大财政投入,推动农村公益事业快速发展

中央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像甘肃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生态脆弱、农业人口和贫困人口比例大的省份的“一事一议”财政投入,提高奖补比例,扩大奖补覆盖面,逐步缩小地区间农村公共服务差距,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甘肃省省级财政应根据现有财力和“一事一议”的政策要求,加大省级财政的投入,逐步降低县级财政的配额比例,取消乡镇配额,降低农民自筹比例,使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开工率、完工率和实际覆盖率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统一规划,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有效整合 在全省各地“十二五”规划意见的基础上,按乡村建设规划制定公益事业建设规划。在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粘合聚集作用,探索“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多种实现形式。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与小城镇建设、农村新社区建设,与农村水利道路、生态环保、灾后重建等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与基层组织、基层政权建设

等公益事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分类指导,促进资源整合,努力提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资金的整合效能。

(三)加强项目管理,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

春节期间,利用冬闲和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组织试点县完成农民议事程序和项目库建设,春节后组织各试点县对本县区域内项目按程序予以审定,开春后组织筹资筹劳已落实的项目开工建设。加强项目管理和监督审计工作,公开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审计报告以及项目验收等环节的资料和数据,搞好建成项目维护,规范筹资筹劳的组织实施,严禁突破上限标准,坚决禁止强迫农民筹资筹劳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通过提高对项目实施的服务质量,激发农民积极参与的热情,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四)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品供给

目前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及“一事一议”方式不能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问题,应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制定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进行市场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个人及社会组织投资农村公益事业,以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不足的矛盾,同时也解决了农民投入与收益不均而难以筹资酬劳的矛盾。

(五)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

要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系为重点目标,并按照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要求,逐步统一城乡税制,以税惠农;各级财政要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发展资金预算制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比重,并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向农村倾斜,使公共财政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主要投入主体。

上一篇:个人廉政鉴定材料范文下一篇:应届生的求职简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