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论文范文

2023-09-16

时政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融媒体;时政新闻;创新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媒体技术、软件等应运而生,也极大地带动了新闻传播行业,在此情况之下,传统时政新闻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如何在保障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和社会作用的情况之下,提高人们关注度,成为当前时政新闻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议题。因此加强对于媒体融合视域下时政新闻的创新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面临的挑战

时政新闻主要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报道,涉及党政、国家或者地区方针以及政策活动等,因此时政新闻往往与人民的实际生活以及切身利益有着紧密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更为灵活、高效的信息传播形式异军突起,对时政新闻的传播以及发展产生了极大地影响和挑战。在传统主流媒体下的时政新闻具有一套固定的模式。而新媒体的发展,正与之相反,有着较高的灵活性和互动性,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极大地降低了人们对于传统媒体的关注度,自然也就影响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在此情况之下,时政新闻急需创新转型,但是在融媒体环境之下,如何在保障时政新闻传播性的同时,避免其本身的社会作用以及自身特点被掩盖,成为了当前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2. 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存在的问题

2.1 传播渠道单一

传播渠道单一,是当下时政新闻的主要问题。传统时政新闻传播的途径大多为电视、广播、报纸等。而在融媒体时代,人们工作生活的节奏,以及浏览信息的速度都在不断提高,相比之下,传统媒体所需要消耗更多的时间,人们更喜欢碎片化的、短时间的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因此,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使得时政新闻的关注度急剧下降。

2.2 缺乏高效互动

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的主要优势在于有着极强的互动性,而且这种互动性是多元化的、丰富的,不仅能够实现受众之间的互动,而且还能够实现受众与新闻发布者之间的有效互动,具有一定双向性。而时政新闻所在的传统媒体,其传播过程只是新闻发布者向受众的单向输出,不仅缺乏趣味性,而且新闻发布方也难以了解受众的实际需求,使得新闻传播受阻。

2.3 新闻形式陈旧

传统时政新闻的形式相对较为固定,虽然能够客观全面的将当下时政新闻信息准确的传达给观众,但是缺乏趣味性,而且很多时政新闻存在报道深度不足的情况,降低了观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兴趣和关注度。

3. 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新闻创新传播的有效策略

3.1 创新传播理念

这是一个依靠创新求生存的时代,时代在变,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来就没有不变的新媒体,广播出来后,相对于报纸,广播是新媒体;电视出来后,相对于广播,电视是新媒体;客户端、微博、微信出来后,相对于电视,客户端、微博、微信也是新媒体。这么多年,新闻宣传的平台一直在变,这么多平台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但大家一直都是同时存在。变是常态,要有能力顺应变化,以不变应万变。

创新传播理念是前提,适者生存,适者就是创新者。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内容为王,把握时度效,既要有铁的事实、好的道理,还得有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表达,切实增强新闻舆论的吸引力、感染力。变化的是传播平台,不变的是需求、内容、价值、精神,传播的本质仍是讲好故事。无论是正面宣传,还是舆论监督报道,“客观、真实、全面”地报道事实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时政新闻是一座“金矿”,多数时政记者却只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传统媒体的时政记者,有着新媒体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在现场。新媒体的采编人员,无法跟传统媒体的记者一样,可以出现在所有重要的会议和领导活动现场。因此,只要操作得当,传统媒体的独家时政报道,依然会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层出不穷。

要转换视角、挖掘新闻点。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包含着最重要的新闻、最集中的信息、最权威的声音。对此,时政记者绝不能仅仅是报道会议程序和领导讲话,而是要挖掘其中的新闻点,最主要的是换一种视角或者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

关注细节、以小见大。对时政新闻来说,除了领导活动报道和会议报道,还有一个重要的类别,就是主题报道,也就是常说的自上而下的“规定动作”。这类报道主题先行,往往通篇都是宏观层面的成果展示,在报道里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在新媒体语境下,“讲故事”才是最受欢迎的,有细节的报道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

3.2 开拓传播渠道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之下,除了传统媒体之外,各种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极大的关注度,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可移动性、传播的高效性、范围的广阔性,以及互动的全面性等特点,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扩大传播范围,就需要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多元化传播渠道,例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平台。

为迎合行业发展,以及时政新闻传播需求,当前我国大多数传统时政新闻节目已经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中建立了官方账号,实现时政新闻的多级传播。例如,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官方账号,将时政新闻以文字稿件的形式进行发布,推送给广大网友,还可以通过将电视时政新闻进行重新剪辑和编辑,形成新闻短视频,发布在视频网站当中,扩大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此外,还可以在地铁、公交车等公共场所中,进行时政新闻节目轮播。多元化的新闻传播渠道,能够进一步扩大受众面,以及传播范围,满足不同类型观众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新闻信息的进一步传播。

3.3 丰富互动形式

互动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主要差异,虽然传统新闻媒体也会以短信、电话或者街头采访等方式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但是存在较大的时间差,难以保障新闻信息的时效性,而实效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以及要求。新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帮助之下,有着极强的互动性以及时效性,在新闻发布的同时,观众不仅能够进行实时评论,还能够与新闻发布方以及其他受众进行即时讨论,不仅提高了时政新闻的讨论度和热度,同时,还能够帮助新闻发布方了解受众的实际感受以及对于新闻信息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对新闻的形式以及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新闻质量。

例如,在国庆70年时,我国举办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并在电视、微博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共同进行直播,不仅使得居家人员能够在电视上观看阅兵典礼,而且也让很多外出的国民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以及互联网观看到阅兵仪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观看典礼的群众,还能够通过发送弹幕评论的方式,进行实时互动和评论。

3.4 创新新闻模式

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之下,受到互联网以及新媒体的影响,观众的兴趣和口味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传统单一的时政新闻模式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这就要求时政新闻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新闻模式,以此增强传播效果。

以《新闻联播》为例,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老牌时政新闻节目,在新媒体平台刚兴起的阶段,也面临着观众的大量流失,以及收视率的下降,给节目的发展以及国家时政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极大地挑战。在此情况之下,中央广播电视台结合当下新媒体特点,以及观众需求,开发了《主播说联播》栏目,对当日新闻要点以及热点内容等进行点评,并制作成为短视频,发布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当中。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簡短的视频,极大的迎合了观众需求,提高了观众对于时政新闻的关注度以及兴趣,同时时政新闻的受众面也从居家观看电视新闻的群众,扩展到了网民当中,呈现出了年轻化趋势。当然除了短视频之外,还可以将时政新闻编辑为文字图表的形式进行发布,或者借助直播平台,进行简短的直播和互动,丰富时政新闻呈现形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效率高、互动性强等特点,结合时政新闻的传播需求,提出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拓传播渠道,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同时优化新闻传播内容,创新新闻模式等建议。相信随着对时政新闻的深入挖掘,以及各种媒体形式的合理利用,我国时政新闻传播效果以及社会作用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唯佳,郑素侠.从央视《主播说联播》看时政新闻的新形象与新传播策略[J].新闻爱好者,2021(04):92-93.

[2]常书香.民生表达,时政新闻也很“美”——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0(12):69-71.

[3]以媒体融合促进对外传播能力建设[J].姜飞,彭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08)

[4]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理论困境和实践路径[J].陈接峰.新闻战线.2019(15

时政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政治课教学现在面临着教学内容抽象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学难,学生理解困难,对政治学习缺乏兴趣。为推进素质教育,针对政治本身的考试的特点,初中政治教学模式要有新变化,以适应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政治;时政教学;课堂;应用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一段时间的社会转型期,在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有许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当下的社会热点,把握时代的特征,正确认识重要的国家和社会情况。

生动、有效的政治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国内外的事件,而且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一、时政教学的特点

1.新颖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现任政治地位往往被忽视。而目前的政治教学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并且就现时的思想政治作了说明,还结合了时政,可见其新颖性。

2.实验性

如上所述,“政治教学方法”是“新方法”“没有前辈”,属于政治上的应用与实验教学过程。但是这个实验没有风险,是实际的,因为它不涉及任何风险因素和不健康的内容,只需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和接受程度。

3.时代性

时政是与时代高度相关的政治,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是时代性和灵活性高度统一的政治产物。因此,受很多教师和学生关注。

二、初中政治课堂中时政热点的应用

(1)学生身边的时政例子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首先介绍当前的政治内容,对于扭转学生“政治课枯燥乏味”的观点将有很大帮助,必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关注政治研究。

(2)学生想评论的东西,也许不是学生体验的内容,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相关的内容,如国家在学费、教学等方面的改革政策。一旦教师注重对这些内容的介绍,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讨论、评审。如果教师讲课内容能结合当前的时政要点,必然会使学生发表更多“倡议”,对学生接受政治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3)鼓励学生接触生活中的现实政治,鼓励学生看新闻,阅读新闻报道。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专门给学生时间表达他们对当前政治的理解,对表现较好的学生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政治话题,将学生引入课堂,加强学生政治理论与社会生活互为关联、互相影响的体验与感受。构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这些学生认可的,真正的,简单的时政要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4)训练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政治因为时代感和内容丰富多变,所以也是可以拉近学生距离感的理论。思想政治不仅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道德教育的手段。增加政治教学中辩证和综合分析的时间,将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帮助学生塑造积极的品质。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教师讲述的政治话题会越来越引起学生的思考。这表明学生有积极的政治教学反馈。因此,文化和政治教学热情是相互影响、相互连接的。通过政治热点评论,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情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态度,使学生具备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例如,可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用制作假鸡蛋作切入点,延伸到假的政治,刺激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加入讨论。

现在的初中时政教学普遍采用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些重要事件作为检查内容,让学生记忆。组织考试时,题目更多的是选择和填空题,最后根据学生考试成绩作出教学评价。这种教育形式完全是一种应试教学,可以想象的是,考试之后,学生将忘记所有的知识点,仍然不关心时事。死记硬背和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思想认识,学习时习惯于死记硬背。时政学习将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时政学习产生厌恶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政治教学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创新教学模式应该是大多数政治教师力求达到的目标。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及国际形势,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高他们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张会坤.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的时政教学[J].学周刊·C,2013(2):163.

2 张富军.谈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10).

(作者单位:南京树人国际学校宿迁分校)

时政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进步,政治领域不断出现新词,新词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现状、当今的中国时代特色及国情。本文主要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时政新词英译进行研究,分析时政新词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以求取得最佳的对外宣传效果。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翻译原则;翻译策略

随着社会进步,社会各领域频繁出现新词,政治领域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宣传中国的进步,让有意向了解中国的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每个时期出现的时政新词都必须进行得当地翻译,传播到世界各国。目前,国内对于时政新词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但是,时政文件的翻译,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外宣传我国的国内政策以及我国政府对于国内外社会问题的态度立场等。这类文件的翻译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一、时政新词的特点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中对新词的定义为:“新词指新词语、新造词,是为指称新事物、新现象和表达新概念等而创造出来的词语。它是相对的、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此时为新,彼时为旧,每个时代都会有当时的新词语。”其中,2016年政府中作报告中出现的时政新词包括几下几点特点:

词语简短精干,内涵丰富。例如:2016政府工作报告之“12345术语”,也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双随机、一公开’监督、三严三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词语,都较为简短,但是却蕴涵着不同层面的意思。

善用修辞手法。使用修辞手法形容当今的中国国情及现状,既贴切又容易让群众接受。例如:“中等收入陷阱”、“相机调控”、“僵尸企业”、“工匠精神”等。

同一词语重复出现。2016年政府报告中许多词语重复出现,如“发展”一词在文件中不同的句子中出现频繁。除此之外,一句话中,单个字词也多次出现。例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去”字出现了三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中,“众”字出现了四次等。

中国特色发展的词汇较多。政府报告中时政新词的出现恰恰正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表现,其中必然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出现。例如:“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十三五”、“中国制造+互联网”等。

二、时政新词的翻译策略

时政新词翻译需要一定的原则指导,才能更加有迹可循。首先,政治性原则。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文件需要表明中国政府相应的政治立场和态度。再者,准确性原则。任何文本的翻译都要达到较高的准确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新词也必须得到准确无误地翻译,传达准确的意思。此外,可接受性原则。根据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思维,不同的语言决定了不同的思维”,所以,在翻译这类词语的同时,也必须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使读者更易于接受这类词语的翻译。

在一定的翻译原则指导下,时政新词的翻译还需要相应的翻译策略。

第一,直译。对于时政新词中一些词语有相应的英文,可以直接翻译。如:“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可直接翻译为“Inclusive and green finance”;“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可翻译为“Coordinated reform of medical services,medical insurance,and the medicine industry”等。

第二,直译加注释。一些词语不可以直接翻译表达其中文意义,需要增加注释进行解释,以便目标与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一带一路’战略”其实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如果只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有些不知道这项国家政策的目标与读者可能不能明白“一带一路”的确切意思,因此,应该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更为精准明白。

第三,意译。时政新词的翻译主要是用目标语表达中国政府的正确意向。在正确理解新词意义的基础上,可以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把主要含义准确地表达出来。如:政府报告中,“相机调控”是强调政府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灵活机动地决定和选择政策措施,所以说相机调控很重要的就是要“预调、微调”,因此,将“相机调控”翻译为“well-timed regulation”,表现出合适时机的调整。

第四,增词。有些时政新词需要增加词语才能表达相应的原文意思。如:“工匠精神”的译文为“a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striving for the best”,增加相关词汇将“工匠精神”的精神内涵也表达出来了。

三、结语

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也是中国政府对外宣传的一种方式。其中,每个时期,中国所出现的一些时政新词的翻译,也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通过时政新词的翻译,目标语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近期的国情及发展状况,也能更好地宣传中国的国家形象及国际地位。因此,运用相应的翻译原则和策略来翻译时政新词,能够准确无误地传播我国政府的国家政策及计划。

【参考文献】

[1] 蔡富有, 郭龙生. 语言文字学常用词典[M]. 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 Carroll, D.W. Psychology of Language[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365.

时政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人文学科来源于社会,也必将回归社会中去。因此,初中政治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它应成为学生树立社会理想和培养家国情怀的指引者。当今时代,信息快速传播,社会的每一个细胞都处在剧烈运动中,作为时代生力军的学生怎能充耳不闻,作为弘扬主旋律、宣传先进思想的政治教学尤其不能如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关注时事,将政治教育与时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政治教学;时事;时政教育

从初中政治课程设置来看,初中政治教学侧重于思想教育,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社会的剧烈变迁和信息的纷繁复杂等一系列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重新确立初中政治教学的目标,从而使学生正确选择有益信息,规避有害信息。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成为可能,各种思潮铺天盖地涌来,初中政治教学在发挥思想教育作用时应充分联系这些实际,用事实说话,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另外,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要想使一个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就必须进行时政教育,指引学生积极关注社会,帮助他们了解身边发生的一切。所谓“知,而后才能行”,学生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一、课堂教学应及时联系时事政治

教师是学生最好也是最易忽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着讲台下的学生。有时候,教师的讲课内容甚至不及本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对学生的影响大,这些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很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还应积极完善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层次,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如上所述,学生应充分了解社会时事,为此,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应穿插适时有效的时事,拓展教学内容,深化教学主旨。教师的时事素材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们平时应注意搜集相关信息,主动关注社会动态,并通过课堂平台将它们及时传递给学生,实现初中政治教育成果的最优化、最大化。

二、时政点睛课堂,教学内容“以情动人”

初中政治教学偏重思想教育是不争的事实,思想教育说到底是师生之间情感的对话和交流。一般看来,政治教学应以理性内容为主,但由于初中政治的阶段性和特殊性,初中政治教学往往不能太过理性,那样会“吓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通过心与心的对话构筑起师生之间亲密的“伙伴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初中政治教师尝试和探索。另外,初中政治与时政的结合应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当中。虽然初中学生对时事的理解不那么完整,甚至都不知所云,但教师却不能放松对他们时政意识的教育。政治教育与时政教育的结合重在向学生传播一种时事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关注社会、了解国家大事,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而时政教育的内容,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素材,以便更好地服务课堂教学。比如,在讲到民族政策时,教师可以联系一些民族事件加以说明。这些意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社会稳定的事件是典型的无视民族政策、无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恶劣行径,教师可以此为案例为学生讲解民族政策中维护祖国统一的内容。针对民族政策中维护民族多样性的内容,教师可以联系各民族弘扬不同特色文化的相关时事,为学生讲解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是维护民族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时政焦点引领,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的主体在学生,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改革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是大势所趋。初中政治教学是传播思想的阵地,更应该顺应这个潮流。教师要积极探索教学方式,为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搭建良好平台。

初中政治教学的课堂该以何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们不妨列举几个范例。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课堂辩论活动,辩论的主题可以围绕最新的时事展开。学生前期的准备过程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自我学习机会,他们会去搜集最新的时事动态,并针对主题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相关社会事件,无形中扩大了知识面,拓宽了看待问题的视野。

四、社会热点激发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通常会主动与这个“老师”搞好关系,向他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今时今日的学生有着时代的特殊性,他们的性格里也刻着这个时代深深的印记:参与意识强、表现欲望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评论、分析时事。比如,教师可以定期设置一堂专门评论分析时事的课,每期都鼓励不同学生上台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将他们的观点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受到学生的欢迎。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办法还有很多,而竞赛是其中最具普遍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具体来说,竞赛的实质是教师鼓励学生之间较量学识,而竞赛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相应学科进行选择。针对初中政治教学和时政教育的关系,竞赛内容可以选取社会时事、国内国际最新动态等。通过这样的竞赛,学生不仅能对书本知识融会贯通,还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强化了自身的时政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政治教学不能孤立于社会环境。了解、分析社会环境情况,理清纷繁复杂的信息,首先需要学生充分关注社会时事,这也是教师将政治教育与时政教育相结合的前提。初中政治教学不单是一项理论工程,也应是一项富有时代特色、肩负社会责任的接地气的工程。在如此大变革的时代,“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早已过时,学生应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明理.探究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1).

[2]赵月清.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效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11).

[3]施红.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路径[J].学苑教育,2012,(03).

时政论文范文第5篇

(一)五大发展理念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五)党的十九大的新论断(四个新)

(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

(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必须”

(八)2018年全国“两会”的主要内容——宪法修改

(九)2018年全国“两会”的主要内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热点突破.实战演练

一、五大发展理念

(一)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 表现:(1)科技创新: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四大发明、制造强国 (2)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思想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制度创新:产权制度(国企混改、三权分置)、分配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个税改革)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问题切入】以“新四大发明”为例

1、移动支付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传统银行如何应对挑战)2.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成功3.共享单车与智慧交通(大数据、系统优化)4.网购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的关系 【典型例题1】

材料

2016年底,杭州举行了一场关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讨论。在会上有人认为:电商的迅速发展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它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却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比如,电商靠低价竞争,许多人在网上卖假药,这样就把实体经济搞乱了。因此,要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限制电商的发展。

运用经济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要发展实体经济,就必须限制电商的发展”的看法。(14分) 电商作为流通环节,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它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时使生产与消费更好地对接,提高生产的有效性。(5分)

电商的低价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倒逼实体经济提升质量、降 低成本,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3分)

网上销售存在的假冒伪劣等问题,既需要大力整顿电商经营秩序,促使电商合法经营,还需要加强对生产环节进行监管。(4 分)

电商和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把二者发展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是错误的。(2分)

【典型例题2】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了高铁技术的自主探索,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与人才储备。

本世纪初,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引入来自日本、德国、法国等国四种型号列车,吸收各国技术之长,研发出“和谐号”动车组,促进了我国高铁产业的迅速发展。然而,由于标准不统一,车上的零部件不能互换,每种车都要有备用车停在车站;司机的操作也不同,一换车型就得重新学习。

2013年,我国正式启动中国标准动车组项目。2017年6月26日,“纯中国血统”、时速达350公里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亮相,该动车组实现了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等系统的全面自主化,构建的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动车组基础通用、车体、走行装置等10多个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我国高铁发展历程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二者关系有何启示?(12分)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分)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双轮驱动,在技术引进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和再 创新,才能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3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2分) 在自身技术力量薄弱时,可以通过引进技术增强发展能力。但引进技术必须 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落脚点。(5分)

(2)结合材料,从经济学的角度,谈谈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成功对我国高铁产业发展的意义。(14分)

统一技术标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行效率。(4分)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铁产业转型升级。(4分)提升中国高铁 产品的质量和水平,提升乘客出行舒适度。(3分)提高国际竞争力,

促进中国高铁更好地走出去。(3分) 【典型例题3】

材料一

企业创新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决定公司发展方向、发 展规模、发展速度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创新贯穿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细节中。 而企业家则是经济活动 的主体,也是创新驱动的开拓者。《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 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明确,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 激发企业家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依 法保护企业家拓展创新空间,持续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创新创业作为终身追求,增强创新自信。

(1)结合材料一,分析支持企业家创新发展 的经济意义,并阐述作为一名企业家应如何推动企业创新发展。(14分)

意义: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形成经济发展新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增长。(每点2分,共6分。其他合理表述酌情给分)

措施 :规划企业创新发展路径,明确企业发展方向。 增加科研资金投入,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改革企业分配激励机制,使收入分配向创新倾斜,调动员工创新积极性。 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增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重视创新型人才引进、培养,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任意回答4点得8分。其他合理建议可酌情给分)

材料二

公开消息显示,到目前为止,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针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已超过2000 条。但相关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政策支持还不够成熟,例如,盲目扩建孵化器等创业载体,缺乏对 地方产业、经济的精准定位;部分地区资金扶持、银行贷款等政策操作性不强,加之推广力 度不够,落 实打折;服 务比较羊一,难 以满足多行业、 各层次创业者的需求;政出多门,难以形成合力;政府不当干预造成企业 家合法权益受损 等等。 (2)有观点认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取决于政府能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请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12分)

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财政和信贷等政策的可操作性,推动决策的实施。(2分)

但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当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政策落到实处;(2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厘清部门职责,提高行政效率;(2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2分)严格依法行政,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2分) 同时,企业家要敢于行使监督权,增强依法维权意识。(2分) 【典型例题4】

2017年9月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

调查显示,最近20年来,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企业家从33.9%上升到45.2%,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企业家从15.4%上升到48.5%,理工类专业的企业家从38.1%下降到23.9%;由“主管部门任命”的企业家从85.8%下降到11.1%,由“董事会任命”的企业家从3.8%上升到38.4%。此外,有44.7%的企业家是“自己创业”,比5年前提高了28.6个百分点。

《意见》指出,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创新体制机制,增强企业家创新活力、创业动力;遵循市场规律和企业家成长规律,完善精准支持政策;树立和宣传企业家的先进典型,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强化年轻一代企业家的培育,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概括我国企业家队伍的现状,并说明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进一步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的环境。(14分)

现状:我国企业家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或“文化程度更高” ),(1分)专业化程度更强。(1分)企业家身份的取得更加凸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分)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比例提高。(2分)

措施: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营造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2分完善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2分)把市场经济的长处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为企业家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加强培训,为优秀企业家创造良好成长环境。(2分)

(二)五大发展理念——协调发展

1.区域协调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粤港澳大湾区 雄安新区

2.城乡协调发展:乡村振兴战略 【问题切入】

1、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营商环境、市场与政府 的关系;2.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3.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调整优 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探索沿海和内地对 外开放新模式、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三)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 1.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2.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 3.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4.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5.向全世界发出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庄严承诺 【问题切入】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创新和完善生态环保的价格机制对绿色发展的意 义;3.塞罕坝精神4.新环保法、环保费改税的意义 【典型例题5】

材料

我国1979年确立排污收费制度,对防治环境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着征 收标准不统

一、征收效率低、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 等问题。为此,我国制定了《环境保护税法》,对 纳税人、计税依据、税收减免、征收管理等作出了 具体规定。该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环境保护 费从此变成了环境保护税。

结合材料,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环保“

费”改“税”的正确性。(12分) 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实现排污收费有法可依。(4分)坚持税收法定,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排污收费的随意性。(4分)强化法律约束,提高排污者治污减排的自觉性。(4分) 【典型例题6】

塞罕坝历史上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后因开围放垦,树 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退变为茫茫荒原。西伯利亚寒风推动 沙地南侵,风沙紧逼北京城。

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自此,三代塞罕坝人不畏艰难,顶风冒雪,垦荒植树。他们改进“水土不服”的苏联造林机械和植苗锹,改变传统的遮荫育苗法,向一寸一寸的沙土要绿色,开展持久绿色攻坚战,实现了从一棵松到一片森林,从一片森林到百万亩林海的巨变。近几年,林场继续增林扩绿,把土壤贫瘠和岩石裸露的石质阳 坡作为绿化重点,攻坚造林。塞罕坝走上绿色发展之路,森林旅游、 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收入已超过半壁江山,风力资源变成清洁能源,森林碳汇有望上市“变现”。随着绿色发展提速、产业转型升级,塞罕坝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可喜局面。

结合材料,分析塞罕坝人在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过程中,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2分)

顺应自然生态规律,充分认识和利用林业生产规律,向沙 土要绿色,开展阳坡造林,发展森林碳汇;

善于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开展风力发电,发展森林旅游、绿化苗木等绿色产业;

发扬不畏艰难的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改进造林工具,改 变传统种植技术,发展新兴产业。

(四)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发展

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 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 1.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报告:智慧对接(2018)》

2.全球治理与中国声音:要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建设相互尊重、 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 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3. 金融领域对外开放4.中美贸易战 【问题切入】

1.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2.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是错的3.我国在国际交往中的基本态度和原则(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4.中国主张为何能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典型例题7】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依据 对华301调查报告,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大规模征收关税,规模达600亿美元。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 层论坛2018年会上,多位国际机构负责人、前政要、经济学家 和世界500强企业CEO纷纷发表看法,认为此举违背国际贸易规则,搞贸易保护主义没有出路,单边主义、贸易战更是损人不利己。

结合材料,说明贸易保护主义为什么是错的?并为我国如 何应对提两条建议。14分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美 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会损害中国的利益,还会损害美国自 身的利益。贸易保护主义违背了世贸组织非歧视性原则和市场准入原则,同时也与平等互利的对外贸易原则不符,既妨碍了国际 市场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也不利于引入竞争,阻碍了生 产力的共同发展。 (2)严格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同时要善于运用规则、利用国 际贸易组织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加强同美国的沟通和协 调,有理有节地进行斗争。

(五)五大发展理念——共享发展

1.民生建设与公共服务(住房制度改革、健康中 国、智慧养老)

2.扶贫攻坚(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 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 务) 【问题切入】

1.精神扶贫的作用2.养老市场的放开、新型养老模式3.健康产业发展4.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典型例题8】

为了深入贯彻《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战略要求,主动探索养老服务的“互联网+”创新,虽然“互联网+养老”产业面临发展机遇,但 互联网养老的现状并不乐观。互联网生产商和服务商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年轻人 身上,产品设计也缺少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看似方便的滑屏、翻屏、搜索、返回对老年人都是颇具难度的“技术活”;互联网运用多停留在“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数据的采集阶段,而对老年人文化娱乐、旅游、医疗、教育、资产管理、用品等个性化服务领域则鲜有涉及;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但是养老设 施建设投入不足,导致网络惠民红利未能充分发挥,陷入光有平台、无人服务的境 地。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应如何破解“互联网+养老”遇到的困境。(14分)

推动智能健康产品创新,鼓励互联网技术与传统穿戴产品的融 合创新,特别是基于老年人需求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和产品的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化养老服务新模式,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整合社会各类服务资源,延伸养老服务的产业链,建立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 业,提高养老产业供给能力,充分挖掘互联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的潜 力。 【典型例题9】

贫困地区之所以落后,虽然客观上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关系密 切,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的意识、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落后。而从近年来扶贫的实践来看,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的要求,不只是在物质上扶贫,也在精神上、思想上不断加大扶贫力度,给广大贫困地区的群众灌输新知识、新观念、新意识,帮助他们驱赶愚昧、落后这些“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经济的作用的知识,分析精神扶贫能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驱赶愚昧、落后的原因。10分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愚昧、落后的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科学、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意识、观念、思维等方面的落后是贫困地区贫穷的一个重要 原因,精神扶贫能够转变人们的观念,增强贫困群众的脱贫意志和 创新能力,为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发展。 【典型例题10】

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是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举措。大健康产业,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民生产业,是覆盖全生命周 期和全方位服务身心健康的产业,发展空间和就业潜力都十分巨大。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 疗产业、以“养”为支持的养老养生保健产业、以“健”为支撑的 康体运动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突出养生、 医疗、医药、养老、运动、药食材等重要产业支撑,是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的又一强大推动力。

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当前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对调整我国经济结构的意义。10分 提升传统产业,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 质量,拉动消费,优化需求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考察的知识:

1.供给与需求平衡及结构优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2.我国供求现状

3.供给、需求、价格的互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供给的关键词:技术、质量、品牌、成本、结构;工匠精神及企业家精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需求的关键词:消费对象、消费质量和水平、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绿 色消费) 6.供给侧改革中的市场与宏调控。 【问题切入】

1.金融领域的供给侧(去杠杆、移动支付、金融监管、金融对外开放)。2.数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转型的意义。3.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徐工掌门人谈“大国重器”的坚守与转型:中国制造业机遇来了)4.云制造、人工智能5.新零售、盒马鲜生6.电信提速降费7.知识付费 【典型例题11】

“去杠杆”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宏观经济结构调整,部分企 业面临盈利下降、债务高企的困境。截至2017年一季度,我国非金融 企业的杠杆率为165.3%,处于国际较高水平;资产负债率接近60%,债务风险上升。与之对应的是,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58万亿,不 良贷款率连续21个季度攀升。为此,国务院出台意见,支持发展前景良好但遇到暂时困难的优质 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所谓“债转股”是指将银行与企业间的债权 关系转为股权关系。与上世纪末政策性债转股不同,本轮债转股非常强 调市场化原则,政府不强制企业、银行及其他机构参与债转股,不搞拉 郎配,债转股对象的选择、转股的价格等由市场主体自主协商确定。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本轮市场化债转股的积极意义。(12分

尊重债转股双方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提高资金配置的效率;(3分)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减轻企业债务风险,助力企业走出经营困 境;(3分)降低银行不良贷款率,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保障国家金融安全;(3分)落实“去杠杆”任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转型升 级。(3分) 【典型例题12】

近日,由商务印刷馆出版、中国社科院语言所所修订的《新华字典》App正式上线。 《新华字典》 App的免费版每天只能查2个字,想要 完整体验需花费40元购买,被不少网友吐槽“比纸介版还贵”。围绕 “该不该收费”展开争论更是沸沸扬扬。 运用所学知识,围绕“该不该收费”,谈谈你的观点

应该收费:出版社属于文化产业,文化产品耗费一般人类劳动,收费体现对编者劳动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尊重,有利于保护知识产 权,激励创新,经济效益有利于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持久动力。

不该收费:提供的标准化中文用法,是国家应该为社会提供的 公共知识产品,保障是公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免费使用有利于扩 大公共知识的传播范围,提高全社会中文使用的标准化水平,其产 生的文化和社会效益远远大于收费带来的经济效益。 【典型例题13】 “痛客”就是提出痛点的人,而痛点则是目前尚未被满足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它是产生创意、催生创业的先决条件。比如,交通堵打车难是痛点,打车软件便应运而生;餐馆多难甄别是痛点,点评网站便应时而现;看病难是痛点,网络约号便应运而生…… “痛客计划”,是以解决痛点为导向,汇聚以痛客为代表的社会智力资源,并与资本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整合的计划。贵阳市实施“痛客计划”,旨在让有想法的人和有办法的人联手,其操作步骤是:痛客从需求端出发,提出痛点和悬赏金额——痛客平台大数据系统进行能力匹配,找寻痛点的潜在解决者——将痛点推送给潜在解决者——有能力的潜在解决者提交解决方案——筛选并确定最优解决方案。

贵阳将对痛点提供者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第一个提出某个痛点方案的人,将拥有知识产权。痛客提出痛点的商业价值,由市场来评定。政府将提供 一个平台,让投资者、创客和痛客进行磋商。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 “痛客计划”的制定 和实施是如何尊重和发挥市场作用的。(12分)

痛客根据市场需求提出痛点;(3分)通过价格信号 传递痛点信息,并通过潜在解决者之间的竞争,促进智力资源与资 本要素联手形成痛点方案;(3分)通过市场来评定痛点方案的 商业价值,实现智力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3分)通过加强 对痛点方案知识产权的保护,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3分)

(2)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痛客计划”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2分)

搭建平台,完善大数据系统,提高为痛客服务的能力;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痛客的创新活力;加强宣传引导,

形成人们敢于发现痛点、乐于成为痛客的良好氛围;严格保护痛 客的知识产权,创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法治环境。(每点3分)

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1.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核心内容——依法治国 本质特征——执法为民 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重要要求——服务大局 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2.法治的基本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3.关注法治新事件:宪法修改、监察法、新环保法 4.聚焦法治与德治:关系与要求

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 族精神的衔接2.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个人修养3.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4.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问题切入】

1.创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2.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3.开展崇高理想信念、中国梦宣传教育4.文化建设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5.红船精神与党建(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国际传播能力 【典型例题14】 2017年底,《国家宝藏》火爆荧屏和网络。该节目把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融合应用,通过剧场形式演绎文物的“前世”,讲述围绕文物所展开的轶事,还为文物寻找到“今生”的关联人,让国宝的今生守护人讲述他们与国宝的故事,不仅见物,而且 见人、见情。有评论指出:精心谋划打开历史、打开传统的独特 方式,让沉默的国宝说话,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就从我们眼前 渐次“活”起来,一石、一丝、一画、一瓷——铺陈的是传奇,

激荡的是国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让文物“活”起来对传 承中华文明的作用。

(10分) 能展现文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引发人们对文物和文化的关注热情,增强人们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意识。(3分)能发掘文物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 化自信,提高公民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分)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 深,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3分) 【典型例题15】

黄旭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少年时期,他亲眼目睹在日寇的铁蹄下,祖国山河破碎,弃医从工,科学救国。上世纪50年代,他投身核潜艇研制。从而立之年开始,他潜心核潜艇事 业长达60年,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用毕生的学识和担当,

承担起泱泱大国的命运与未来,将炽热的“中国心”镌刻在民族的 百年战舰史册。2014年,黄旭华当选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他 被评选为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以自己所学造福社会。(10分)

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提高造福社会的本领,以自己所学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3分)加强自省、自律,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所学助力中国梦。(3分)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树立崇高理想,同时脚踏 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分) 【典型例题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到南湖瞻仰红船。90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1)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12分)

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规划人生道路。(3分)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3分)弘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弘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懈怠,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 红船精神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3分)红船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分) 【典型例题17】

2018年2月16日大年初一,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首播,节目以“和诗以歌”的艺术形式,邀请经典传唱人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力压同天播出的各大一线卫视春晚,占据当晚同时段实时收视第一位置,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文化节目。网上好评如潮!

网评一 诗言志,歌咏言。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对生命的礼赞也让网友感动。

网评二 一首诗何以唱哭人?因为它依然有着强大的现实意义:普通人可以伟大。 (1)请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阐释网评一中所说的“答案”。(10分)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经典诗词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内涵经得起时代发展的考验,得以流传至今,能引起人的共鸣。(4分) 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节目用现代音乐、流行唱法演绎经典诗词,并通过大众传媒来传播,实现了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让经典得以流行。(4分)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包括经典的和流行的、传统的和时尚的。经典的诗词通过与流行音乐结合,让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经典的可以流行,传统的也可以时尚。(2分)

(2)结合你对小诗《苔》的理解,请从价值观的角度,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12分) 苔,虽“白日不到”,“花如米小”,也不甘平庸,尽情绽放。作为普通人,主客观条件往往都不优越,但要不负青春,积极向上,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3分)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客观条件有限,但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条件,并努力创造条件来实现人生价值。(3分)要在砥砺自我中实现人生价值,成就伟大。作为普通人,我们的主观条件也不优越,但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分)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成就伟大。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虽然我们平凡,只要我们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尽己所能,也能在平凡的事业中成就伟大。(3分)(若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的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等,可酌情给分,但给分不得超过3分)

五、党的十九大的新论断(四个新)

1.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新思想3.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特点

4.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 【问题切入】

1.党应如何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4.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依据5.如何解决好新时代的主要矛盾6.如何认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 【典型例题18】

在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时,习近平说,在浙江工作期间,我曾经把“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风险精神。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理弘扬“红船精神”。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指正。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习近平同志强调,“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96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 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1)分析党及全体党员干部怎样才能不忘初心,赢得民心、赢得时代,善作善成,一往无前。12分

牢记使命,始终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对执政和建 设规律的认识,着力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正确的路 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新时代的新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2)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如何做 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既立足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新问题,

又回到实践、指导新的实践开展。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列主义等科 学理论为指导,在新的探索中产生的。坚持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 理论,把理论的普遍性与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相结合,进行 理论探索与创新,形成了这一思想。 【典型例题1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盼环保、求生态的强烈愿望,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制度体系。 根据中央有关部署,国务院陆续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2015年开始实施。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时期,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会首次把“美丽”写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 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12分

制定目标和规划,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领导;通过支持立法、加强执法监管和环保督查,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领导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满足人民群众的良好生态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精神——实现高质量发展(2017年12月28-29,北京) 1.工作基调:稳中求进

2.基本特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3.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之间的矛盾 4.工作要求:紧扣主要矛盾变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5.改革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6.三大战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 7.八大重点:

(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5)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6)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7)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8)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观点】

1.定位: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原则:分类指导、因城施策

3.措施: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 【问题切入】

1.“房住不炒”定位的正确性2.“租购同权”的意义3.住房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对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义) 【典型例题20】

材料一

住房问题自古以来是民生的重大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的基本生活保 障。近年来,“房子、房价”是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牵动着十几亿人的神经。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 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1)结合材料和经济学知识,分析住房制度改革对房地产行业健康 发展的意义。12分 保障居民对住房的合理需求。抑制投机性行为,缓解商品房价格过快上涨的趋势提高存量住房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闲置和浪费。把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材料二 2017年3月,住建部有关负责人提出“逐步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 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被不少媒体概括为“租 购同权”。2017年7月中旬,《广州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出台,提出“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 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租购同权”,第一次出现在我国地 方政府的正式文件中。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租购同权”的正确性。

保障了租房居民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实现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政府向租房者提供公共服务,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 体现,提升了政府社会建设的能力。 “租购同权” 使租房居民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与买房居民享有 同等待遇,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七、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基本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七个必须” 【主要观点】

1.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2.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5.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7.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问题切入】

1.产业兴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产业融合发展、互联网+智慧农业、新型职业农民、三权分置2.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3.生态宜居:农村环境整治、绿色农业4.治理体系:三治合一5.乡风文明:传统文化与乡愁、乡贤、农村精神文明建 设6.典型地区的典型经验:梁家河村、战旗村、武汉“三 乡工程”、桐乡的“三治合一”和美丽经济 【典型例题21】 武汉市大规模推进以“鼓励市民下乡休闲养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 创业,发动工商企业到农村投资兴业,带动‘三农’发展”为主要内容 的“三乡工程” 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

2017年初,在“三乡工程”带动下,许多市民到农村长期租用闲置 农房和农地,或用于假期休闲,或用于退休养老,甚至有学者在农村开办文化书院;不少已走出乡村的能人又回到家乡创办实业,带领当地农 民创业致富;一批优秀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创 建生态农业园。“三乡工程”既带动了周边餐饮业发展和农副产品销售,又吸纳了众多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就业,还打造了一批特色美丽乡村。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武汉市实施“三乡工程”对于农 村产业兴旺的意义。10分

促使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向农村聚集,盘活了农村土地、农房等资源,为农村产业发展奠 定了物质基础。

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村产业 结构。 变式:武汉的“三乡工程”对农民增收的意义?

盘活了农村土地、农房等资源,能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动农产品结构升级,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能 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能 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典型例题22】

李存余在海北村经营一家规模化养鸡场,每年收益约有40万元。老李的儿子在市里开发区一家企业工作,年收入5万元左右。过去,老李曾 为儿子出色的学业、稳定的工作感到骄傲,但随着年岁增长,老李希望 子承父业的心情日益强烈,但儿子说什么也不肯回来务农:“赚钱又怎 样?我可不想变成大众眼里的土豪。” 儿子说,光是养鸡场里那股鸡粪 的味道,就让他这辈子再也不想回去搞养殖。

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谈谈你是否认同农民的儿子不愿当农民这种 选择。10分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作为个人的选择,不愿意当农民的想法应当予以包容和尊重。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纠正长期以来对农民的偏见,让青年 人充分认识农民和农业的价值,愿意投身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中去。要大力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吸引 优秀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典型例题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5年来,粮食产量每年都在1.2万亿斤以上,2017年粮食总产达到12358亿斤;农民收入累计增长超过50%,每年迈上一个千元台阶,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3000元: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达9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5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结合材料一,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特点,并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14分

总结: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分农产品结构优化,质量升级2分农业科技进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分

意义: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2分

实现共同富裕,2分 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分 【典型例题24】 材料二 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某地紧紧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依托山水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推出“民俗之旅”特色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增加。同时,加大投入,将原来杂乱无章的民居统一改造成青砖青瓦、具有传统建筑特色的农家大院、民俗一条街,实现了传统乡村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加深了村民对传统乡村文化价值的认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地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是如何重塑乡村文化自信的。10分

抓住有利时机,充分挖掘、继承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资源。3分发展文化产业,增加村民收入。2分加大对民居等传统建筑的保护和改造,为乡村文化传承和重塑乡村文化自信提供必要的物质载体。3分加大经济投入,实现乡村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唤起乡村的文化活力,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自信。 【典型例题25】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材料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战略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全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减玉米、增大豆、扩饲草、调生猪、提牛奶等成效明显;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连续5年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5%,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快车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蓬勃发展。

材料二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一方面,实体企业经营状况总体好转趋稳,营收规模有所上升。另一方面,实体企业仍然存在技术突破难、人才引进难、获取资金难、产业链延伸困难、税收负担重、经营成本上升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就如何进一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特点 ( 6 分):我国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产量稳定,农产品结构优化(2分); 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提升、附加值提高 (2分)工业反哺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互 联网+” 农业、产业融合取得重大发展(2分) 建议 (8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穷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确保国家粮食 安全(3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依靠创新驱动,促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不断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 牌化(3分);完善乡村市场体系和乡村基础设施,提高乡村资源的利用率(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阐释“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过去,但情况会有反复”这一判断的合理性。(12分)

从当前实体经济发展的成绩 ,得出“实体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基本 过去” 的判断,抓 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了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 ( 4 分);同时,若不能有效解决实体 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情况也会有反复” 的判断,看到了矛盾的主次方面会在一定条 件下相互转化 ,坚持了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4分;既要反对只看到实体经济整体向好 趋势或只看到遇到的问题 ,又要反对均衡地看待实体经济发 展的成绩和困难 ,坚持两点 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4 分)。 【典型例题26】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进入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材料一

《意见》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材料二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湖北省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流动融合。并通过典型案例总结出12种类型,供各地学习借鉴:对“市民下乡”,要大力推广养老康养型、民宿文化型、农事体验型、创意创业型;对“能人回乡”,要大力推广回归创业型、带领致富型、乡贤治理型、公益捐助型;对“企业兴乡”要大力推广投资开发型、龙头带动型、村企共建型、对口扶贫型。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作为一个村民,应怎样参与到乡村治理过程中去?(12分)

积极参与村民自治。通过自己选举当家人、村民会议、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等形式实现自己的权利,管理好村里的事务。(3分)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各种渠道为党和政府的乡村治理工作建言献策。(3分)积极参与民主监督,通过各种途径监督党和政府的乡村治理工作。(3分)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党的领导,支持政府工作,遵守法律、规则和程序,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

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序参与。(3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施“三乡”工程的经济学依据。(14分) 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市民下乡”,通过养老、休闲等消费,拉动农村经济发展。(4分)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能人回乡”,通过高素质劳动者创业、带领,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亦可给分)。(4分)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企业兴乡”,可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4分)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实施“三乡”工程,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尤其是城镇人才、资金向农村流动,从而促进农村发展。(2分)

八、2018年全国“两会”的主要内容——宪法修改 【主要观点】

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 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

2.修改宪法的原因和意义:

(1)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修改宪 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 法治国。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 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问题切入】

1.宪法修改的原因和意义2.宪法修改与党的领导(与时俱进、如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3.宪法修改过程中是如何做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统一的 【典型例题27】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 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 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党 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的基础上,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 建议,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 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十三 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宪法。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宪法修改能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10分

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过程中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 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立足于社会实践,遵循法律发展规律。宪法的修改反映了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人民意志,维护了人民利益。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的。12分

遵循法律发展规律,把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的重大 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使我国宪法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反映人民意志;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 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典型例题2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材料一 宪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我国宪法修改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形成了一些成熟的符合宪法精神的政治惯例。根据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部署,2017年11月13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2017年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各代表团依照会议日程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 宪法文化作为法律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文化土壤里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过“宪”、“宪法”等词语。如《国语•晋语》中“尚善罚奸,国之宪法”,《韩非子•宪法》中“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中庸》中“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等。但中国古代的“宪法”仅指一般的法律,不是现代意义的宪法。19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的改良主义思想家认为“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并为民主宪政的发展做出了探索。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宪法精神的要求。习近平指出,宪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宪法自信自觉,普及宪法知识,培育我们自己的宪法文化。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蕴含的道理及其重要意义。(10分) 道理2分:我国严格依法按程序修改宪法,分析说明 ( 8 分):坚持党对宪法修改的领导,符合宪法规定和政治惯例,有利于把坚 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全过程,确保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 2分;遵循依法按程序立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2分坚持科学立法,宪法部分修改,与时俱进、完善发展,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保持了宪法的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2分;坚持民主立法,充分发扬民主, 广泛凝聚共识,有利于人民拥护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保证宪法实施。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宪法文化是需要不断变化发展的。(10分) 宪法文化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而在实践中保持宪法的生机与活力,增强文 化自觉与文化自信。3 分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方向,顺应社会生活变迁的宪法文化,将推进社会法治化的发展 (4 分);继承传统、与时 俱进的宪法文化潜移默化提升公民的法、治素养,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3分。

九、2018年全国“两会”的主要内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1.目标: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2.意义: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机构的运行效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 3.对监察委员会的认识

(1)产生: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 责,并接受监督。

(2)主要任务:整合职能,集中反腐败资源力量; 扩大监察范围,明确监察对象; 推 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 【问题切入】

1.机构改革的意义2.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分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3.机构改革与党的领导4.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典型例题29】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 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目前,党和国家机 构职能体系在优化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决定》提出,要以加强党的全 面领导为统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以推进党和 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 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结合材料,从系统优化的角度,对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行分析。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 有序性和优化趋向,坚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看问题。

本次改革把党和国家机构进行统筹考虑,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 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12分。 健全了反腐败领导体制,加强了党对反腐败斗争的统一领导;

推动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建立起集中统

一、权威高 效的监察体系;

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有利于公职人员 依法履职,廉洁从政,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从制度上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典型例题30】 监察体制改革是事关国家大局的重大事项,我国从2016年1月开始进行了实质性改革进程。 2016年1月

总书记在中纪委会议上提出:要坚持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扩大检查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

国家监察组织架构,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

2016年11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部署在三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先行先试、探索实践

2016年12月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在试点地区设立监察委员会,行使监察职权。

20178年10月18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织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2017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在全国人大网向社会公布,公开征求意见。

(1)依据材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12分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不熟国家检监察委体制改革。3分坚持依法治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决定监察委体制改革的试点,制定《监察法》,在法制轨道上推进改革。3分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检察改革试点及其制定《监察法》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决定,《监察法》草案征求人民群众意见。3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3分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全面推开改革试点的省市应怎样对待先行先试三省市的探索经验。12分

时政论文范文第6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3年12月10日上午在北京开幕。这次会议将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结2013年经济工作,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02.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

北京时间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0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日前出台《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日前出台《关于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对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进行补充规定。新规定要求,因事故造成的失踪人员,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后(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后),按照死亡人员进行统计,并重新确定事故等级。

04.全国首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在江苏常熟高新区揭牌成立

近日,全国首个老龄智能科技产业园在江苏常熟高新区揭牌成立。该产业园包括三个板块:集全国老龄信息数据中心、全国老龄健康管理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总部办公等功能为一体的核心区;以绿色、生态的老年生活用品、医药、保健食品企业及高科技、智能化的医疗器械企业等老龄产业为内容的配套区;以及针对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都市老年人口,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智能化实验基地。

05.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

第六十八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2013年12月6日通过有关人类住区问题的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推动设立的国际日,获得了联合国全体会员国的支持。

06.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八次会议12月4日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此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7.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为保护社会公众的财产权益,保障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防范洗钱风险,人民银行、工信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认定比特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08.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

南非当地时间12月5日,总统祖马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时50分去世,享年95岁。世界各国政要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对曼德拉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09.新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国道216线五彩湾至大黄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新疆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国道216线五彩湾至大黄山高速公路2013年12月7日全线通车,目前公路沿线附属工程全部完工。

10.世界最大直径单管双层公路隧道——扬州瘦西湖隧道顺利贯通

上一篇: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经管本科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