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人范文

2023-09-21

熟悉的人范文第1篇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我每天上学时都会经过一片小竹林,那里的竹子青翠欲滴,挺拔苍劲。可能大家觉得不就是一片竹林吗?有什么好看的,就这也能成为风景,真是荒唐啊!我刚开始也是这么想,但是有一天我的主意变了。

那是春季的一天,在家无所事事,便走出门闲逛,无意间走到了这片竹林,我仰望着天空,鸟儿慢慢地苏醒了,朦胧中夹杂着鸟儿清脆悦耳的叫声。我低着头正沉思着学习的压力,脚下不经意绊到了一个石头,险些摔倒。仔细一看,在大石头的下方有一个屹立着的竹笋,没有半点的弯曲,它挺着腰杆,傲然面对着大石头的挤压。我被这景象所惊呆了:如此的顽强,如此的执著,如此的有信念。突然间有一种顽强的气息扑鼻而来,这气势逼人心喉,让人窒息。这就是坚强的象征!没有比这更好的诠释了。今天,我是真正地感受到了破土而出的威势。我恍然大悟,学习不是如此吗?我们好比大石头下的笋子,而那些困难疑惑就如那块石头,我们要有破土而出的气势好勇气去面对它。

事过几天后,我又来到了那片竹林,那块石头已经翻在了一旁,那竹笋却更加挺立。

从那以后,我就对那片竹林产生量浓重了敬重之情。只要在我闲暇时刻,我都会走进竹林,看看那些竹子是否依旧,偶尔也会看到鸟儿在竹林嬉戏,慢慢地我把这里作为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了。现在已经步入了冬天,可是翠竹依旧,还是那样的挺拔,那样的苍劲。

那里成了我最熟悉的地方,也成了最美丽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风景,熟悉的地方风景却更加优美、雅致。看看学校河边的垂杨柳,看看你的教室一角,同样给你美的感受。因为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走在学校的大道上,跨过一步步台阶,路旁的景色对你而言早已失去了吸引力,只是匆匆一瞥便跳过去了;坐在教室中,翻开书本,摩挲着熟悉的纸张,掠过早已学过的文章,寻找今日的主题;回到家中,快速接过妈妈手中热气腾腾的饭碗,头也不回地回到座位上埋头吃饭……对于这些早已熟悉的事物,若细心观察,也许会有新的发现。

走在石阶上,缓慢地走着。仰起你那一直低着的头,看看周围吧,你会发现:嗯,今天地上的落叶又增多了,仔细嗅一嗅,还有一股微酸的味道。草坪上的草虽值深秋,仍然保持着绿色,今天一看,绿色更加幽深,像一个漩涡似的要把你吸进去。哦!梧桐树那光秃秃的树枝上是什么?是一个贴着树干长起来的小片蘑菇!它是如此的生机勃勃,贴着颜色相近的树干尽情舒展身姿,为能够在深秋存活而窃喜,你不禁也跟着欢欣起来。

坐在教室里,翻开书本,制止你那快速翻阅的手,回顾前面吧!你会发现:史铁生对待母亲真实恶劣。纵使腿已断,母亲对他几十年的养育之恩就能如此被抹杀吗?母亲死后再来反

省,无论对谁都是苦涩的;琼珊因为最后一片叶子而存活下来,你要感慨精神力量的强大,那最后一片叶子赫然已成为她最后的希望。它似一强健的手臂将琼珊从绝望的深渊中救出。

回到家中,接过母亲手中的饭碗,擦亮你的眼睛,看一看你的母亲吧。你会发现母亲的手早已不复往日的光滑,变得粗糙。为了给你做饭,十根手指已变得通红肿大。她的眼角多出了几条鱼尾纹,此时她正慈爱地注视着你,眼角的鱼尾纹因微笑而加深,却在灯光的映照下为母亲镀上母爱的光辉。

熟悉的人范文第2篇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

文章作者:王继标 来源:本站原创 2011-7-6 9:37:42 热点推荐: ? 郭学萍:如何将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

? 董旭午:语文,就该有自己的定位和本务

? 陈永睿:从“汪洋感悟”看高考作文——我们需要写什么? ? 1.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声渺远却嘹亮的鸡啼中,熟睡的小镇打个哈欠,揉揉惺忪的睡眼,渐渐地苏醒过来。小镇繁忙而又安适的一天开始了!

我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下楼,生怕吵醒了仍在熟睡中的邻居们。

楼下阿婆依旧在烧她的煤炉。阿婆用蒲扇轻轻地一扇,那烟啊,就“倏”地冒了出来,在空中绕出柔曼的弧线,再绕着那棵老歪脖树盘上三圈,恋恋不舍地散去了。“哟,囡囡,这么早啊。今天要考试了吧,细心点,一定考得好的! ”阿婆见到我就笑开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愈发像绽放的菊花,笑得呀,连袖口,裤管,肘弯都起了皱。“小心点,别呛着喽!”阿婆那用了几十年的蒲扇轻轻一挥,就把烟雾扇离了,我便在清新的空气中前进。

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 远远地,我就望见那扇铁门打开了。那扇斑驳的铁门是个忠贞的卫士。岁月在它身上毫不留情地刻下痕迹,但它依旧矢志不渝地护卫者居民的安全。看门的老公公坐在歪脖树下喝茶呢,那个熟悉的紫砂壶该比我年纪都大了吧。碧绿碧绿的茶叶儿转着圈,跳着柔美轻盈的华尔兹,溢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公公今天怎么愈发早了,天还没全亮呢! ”“这不是为了给囡囡开门嘛,囡囡要中考了,公公给来个开门红!呵呵! ”公公也笑开了,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牙齿,连口里的茶都险些笑出来了。

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

早点铺的阵阵甜香充斥了整个小巷。早点师傅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看到我,却停了下来:“小姑娘,今天中考了是吧,师傅给你准备了中考必备早餐!糕粽!祝你高中头榜哦!”师傅递过来早已准备好的早餐,厚实的手板在油腻腻的围裙上擦了擦,脸上便笑开了,连那憨厚的笑也是油光可鉴,亮闪闪的。我正准备掏钱,师傅叫住了我:“这次算我送的,可算为你考试出一份力了! ”说完便转身掀开蒸笼,热气腾腾的蒸气冲上屋顶,一股暖流也蓦然浸润我的心田。 早点师傅的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一路走来,一路熟悉的风景,我把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风景涂抹成一树自开自谢的桃花,虽没有耀人的光华,可也自有一种温暖人心的深意和优雅。

我把这熟悉的地方,温暖的风景裁剪成美丽的图画驻于心间,奔赴茫茫前程也不害怕。 鸡啼三声,小镇在温暖的朝暾中,苏醒了。

2.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轻轻地从书橱中抽落一本淡黄色纸页的书,封面上赫然写着《红楼梦》。抖落纸页上的灰尘,翻开书页,和着淡淡檀香,步入了那个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大观园,望见多少风景。 葬花吟

风中,那满树的花如一只只舞倦了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下,终于落成了一地的残花。你担着花锄,瘦弱的身子在风中似乎要倒,单薄而又无助。你也多想化成这一地落花,去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那里没有寄人篱下的痛苦,没有孤单与落寞。你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道尽了你清高而短暂的生命;你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说尽了你叛逆而孤傲的性格;你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抛珠滚玉却为谁”诉尽了你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对宝玉的无边思念。杜鹃啼血,可是你千年未变的咏叹词?

柳絮词

青石上沉酣的倩影惊飞花无数,你挽一髻蓬松松的青丝吞吐你心中的豪气。你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亦没有世故圆滑的左右迎合,你永远保持着一份,超然,一份诗意。琉璃世界的割腥啖膻彰显你巾帼红颜的豪情,你心直口快的性格为这冷清清的园子平添几分妩媚。但坎坷的命运依旧抚不平你嘴角漾开的笑意,你微笑着,面对昨天与今日,柳絮翻飞,你童真的歌谣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 螃蟹咏

冷香丸的清香压低了你上清苑的傲骨,你不得不莲步微移,做你大家闺秀的典范。杨妃扑蝶的烂漫隐于人后,滚滚而来的骂名使你不得不讥讽螃蟹却依无济于事。你许是一朵紫红色的牡丹,高贵而华美,繁花尽谢之时,你在那里张扬地开放,芳香弥漫。你的平易近人被说成是世故圆滑,你对宝玉的爱被说成是从始至终在成就婚姻。你亦是无奈的,背负着滚滚骂名却依旧款款地微笑。牡丹的华美,许是你一生的写照吧。

合上书本,徜徉在这雍容美丽却又异常熟悉的大观园中,我再一次看到许多的风景,黛玉葬花、湘云沉酣、宝钗讽蟹,伴着我长大,亦伴着我无数次的落泪。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了一首新歌,这泪的痛血的痴可有钟子期在听?

这个熟悉的地方,风景很烂漫。

3.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轻轻推开久掩不开的柴门,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恣意流过。我从城市的桎梏下仓皇出逃,来到了这儿——每天穿往的古巷。

古巷是静谧美好的,斑驳的柴门,青苍的地面,湿湿的乌黑的檐。沉黄的太阳的影子苏苏掠过久睡的白墙,在这里,时间被凝住了,千百年来它将美好沉淀下来,留给我们追思、感悟。 我每天要轻轻走过的古巷,仿佛没有人细细地鉴赏过她。她低调地注视着,寂寞地期望着。时间如流水一般划过。

我漫步在古巷中,她固执地在城市浮华中,守住了自己的清雅。但我之前走得匆匆,未留意到这掬熟悉而陌生的美好。

我听到了虫鸣,听到了鸟啼,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请不要遗憾。因为无意中传来的胡琴声漫住了我,它像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那样咿咿呀呀唱着远古的传说。老墙后一捧鲜翠欲滴的蔷薇静静开放着。圣洁而清雅地开在天地间,素面朝天地笑着。美得让千百年前的李清照也嗟叹“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它开放着,幽幽地带给这古巷青春的美好。

熟悉的气息袅袅绕着周围,我沉醉了。这从远古飘来的古典之气,何时在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丧失了方向?我不知,我不过问,我微笑着看着,想着,忆着。

潺潺的流水逝过,我听到了多年前的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一想又释然了。生命,在这里与自然渗透着,交流着。“年华似水从匆匆一瞥”般的闲意,我在这熟悉的巷内迷了路。 古巷是低调的。她一直留在岁月长河中,痴痴待着,诗人戴望舒见到的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女子,会不会是巷中的一个美好记忆呢?

尽头是闹市。但我不想离开。我迷醉于这古典的气息,一分一秒,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都不重要了。我惊奇于在世界的一隅里的这个角落,感谢这里,让我忽悟美景的无处不在。 三两个老者持着扇在门口凝望,他们定也是古巷的陪伴人。就好像淡淡的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氤氲的水雾,缠绵,消散。

无意中一瞥,古巷的墙上爬着满满的爬山虎。也许,年轻的臆想和古老的张力是不可分的吧,爬山虎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老墙依旧。

熟悉的古巷啊,你藏着的美丽令人追思嗟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就是这样含蓄而内敛地展示给我这惊鸿的感慨。

这世界的美是亿万年沧桑创造的,所以它永恒。它带给我这熟悉处新奇的震撼,又怎“美景”二字了得!

贤人说的对:世界不缺美,缺了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擦亮双眼,看到了这熟悉处的美景。 胡琴还是咿咿呀呀地拉着,响着??

4.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有谁曾注意过,我们头顶上这片再熟悉不过的蓝天。

——题记“梅子金黄杏子肥”,就在前一些日子,姑苏古城入梅。肥润的雨滴从蓝蓝的天际而落,落在那古老的青石板上,那黑青的瓦片间,顺着园林亭台的飞檐,流入苏州老农们的心田。它将梅子染黄,杏子涂红。这刚刚承受过七十年一遇干旱的鱼米水城,无论哪里都在享受这温柔的天赐,这蓝天的恩赐。

然而习惯于低头耕作的人们,习惯于在写字台上低头耗尽人生的人们,不肯抬一下头或者说是“无暇”抬头看一看我们头顶的蓝天。我便是这些人中的典型。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趴在书桌之中进行无穷尽的复习,像一个囚徒被囚禁在书房之中,无法自拔。有意倾听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发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慨,但抬头望天的习惯,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远去,就像我们逐渐失去空灵明净的内心,就像这日益失去安闲而不断加速繁忙的社会。蓝天这片原本最熟悉的地方,这大片的天际,居然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 告诉我,你是否有躺在松软草坪上展望天际的习惯?那空灵的天空,曾给过人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苏轼“不知天上宫阙”、“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豁达,岳飞“仰天长笑,壮怀激烈”,韩愈“小雨润如酥”的天街,甚至于郭沫若理想中那美妙的天上的街市,在他们眼里,天空承载着幻想,而在我们这里为何不可?于是我抽闲看了那片天,仔细地用文化之心观察了它。重新领略那“熟悉不过的风景”——无云,有雾,树木枝影挡住了一些,透过叶隙的生命源头的阳光,明亮了我的心灵。城市里蝙蝠的魅影,在天空画出一道优美的“s”,无名鸟的飞过,平添了无限生机?? 那片蓝天,再熟悉不过,充满幻想与童年,充满回忆与韶光,纵然平日的天空已不再湛蓝, 地上再没有茸茸的绿地,只因为这些原因,又怎么能辜负这天赐的良辰美景?请记得生命在蓝天下孕育,我们来自那里。

请不忘在我们繁忙之际,抬头看看我们熟悉的地方,生命诞生的地方。这会给你一丝休息,一丝惬意,一丝诗情,一丝久违——那是熟悉的地方也有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5.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灵动的生命绕着你跳转,灯火阑珊处,那最熟悉的地方,一首关于生命的乐曲正悄悄地拉开序幕。——题记

又是个雨夜,我如同往常,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公交站。

在这个城市里,过得起夜生活的人似乎不怎么需要公交车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我便一个人坐在车站里,希冀那最后一班车。阵阵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尽管是夏天,雨夜还是冷,我拉紧了衣领。婆娑的树影在风中变换剪影,是了,这树啊,醉了。我细看,却发现暗处,也有人与我一同在车站里?? 一只麻雀?是为这雨所困,而不能高飞?我好奇地审视这位沉默的同伴,却发现它也在审视我。对于一只麻雀来说,在黑暗中,似乎不能分辨事物,它把我当成一棵树了!这只夜盲麻雀竟跳到我脚上,大腿上。我屏着呼吸,尽量装成一棵树,它便对我叽叽喳喳地耳语。我才知道,麻雀的叫声在夜晚却是如此动听。

渐渐地,我似乎成了树。我张开双臂,供它栖居,它便在“枝头”上与我聊天谈情。它说雨淋湿了它的双翅,它的羽翼无法张开飞翔;它说大风趁它迟钝,试图将它送往远方,它不愿,便逆风翱翔;它说闪电嫉妒它的坚强,妄想将它打落,它便傲视闪电,驰骋于空中战场。它没有战马,却拥有无限力量,它虽娇小,却铁骨铮铮,不折不挠??我崇拜它的英姿,便予它赞美的目光;我向往它的坚强,便握着它的手,感受那柔软与坚强。这让我熟悉的公交站里,成了我俩相遇相知的地方。

车终究还是来了。我在树的剪影下站起与它道别。它歪着头看着我,不懂我为何会动,为何能离去。我与它相约,下个雨夜再见。我留恋它的灵动、坚强。

回身遥望那熟悉的地方,麻雀踏着树影离去。那片风景,将永生难忘。

6.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这条街你熟悉吗?熟悉。

你有聆听过这街的声音吗?没有。

你有欣赏过这街的美景吗?没有。

老街是小镇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小学六年的必经之路,这条不长的街上留下了我由小到大、慢慢成长的足迹。有人说老街是不多的还保留着小镇特色的地方,可我却觉得不然,在我的印象里这里总是充满着车鸣声,狭窄的街被一辆辆送孩子上学的车所挤满。从内心上说,我是讨厌这

街的窄,因为它总害我迟到,若不是必须,我决不会再经过那里。

可奶奶却独独爱这老街,每每疑惑地问她为什么,她总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笑着不语,这仿佛是一个极大的秘密,在挑弄我的心。

那时恰逢爷爷心脏病发住院,我回家时便与奶奶手挽手拿着饭盒,去医院看望爷爷,巧的是去医院的路也经过老街,走到这儿我便想起那个奶奶从不告诉外人的秘密,便扭过头想去询问,却见奶奶的脸上写满了怀念,她闭着眼睛,嘴角挂着醉人的微笑,那笑甜美得似乎让那原本碍眼的皱纹都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时不时地深呼吸,似乎沉迷于那若有若无的桂花香,看到这一幕我原本准备的满腔话语都咽下了,都不见了。奶奶似感受到我凝视的目光,睁开眼,笑着对我说:“囡囡,你不是老早想知道我的秘密吗?来,我告诉你。”我有些激动,有些迟疑地跟了上去。 原来,这老街是两位老人初次相逢的地方,本没什么,可奶奶却一直觉得不好意思便从不对我说起,我看着奶奶指着这儿对我说起,这是 下页篇二:《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满分作文 2011年江苏苏州中考满分作文

文章作者:王继标 来源:本站原创 2011-7-6 9:37:42 热点推荐: ? 郭学萍:如何将课外阅读向纵深处推进?

? 董旭午:语文,就该有自己的定位和本务

? 陈永睿:从“汪洋感悟”看高考作文——我们需要写什么? ? 1.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一声渺远却嘹亮的鸡啼中,熟睡的小镇打个哈欠,揉揉惺忪的睡眼,渐渐地苏醒过来。小镇繁忙而又安适的一天开始了!

我背上书包,蹑手蹑脚地下楼,生怕吵醒了仍在熟睡中的邻居们。

楼下阿婆依旧在烧她的煤炉。阿婆用蒲扇轻轻地一扇,那烟啊,就“倏”地冒了出来,在空中绕出柔曼的弧线,再绕着那棵老歪脖树盘上三圈,恋恋不舍地散去了。“哟,囡囡,这么早啊。今天要考试了吧,细心点,一定考得好的! ”阿婆见到我就笑开了,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笑得愈发像绽放的菊花,笑得呀,连袖口,裤管,肘弯都起了皱。“小心点,别呛着喽!”阿婆那用了几十年的蒲扇轻轻一挥,就把烟雾扇离了,我便在清新的空气中前进。

阿婆的煤炉和蒲扇是一道清新的风景。

远远地,我就望见那扇铁门打开了。那扇斑驳的铁门是个忠贞的卫士。岁月在它身上毫不留情地刻下痕迹,但它依旧矢志不渝地护卫者居民的安全。看门的老公公坐在歪脖树下喝茶呢,那个熟悉的紫砂壶该比我年纪都大了吧。碧绿碧绿的茶叶儿转着圈,跳着柔美轻盈的华尔兹,溢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公公今天怎么愈发早了,天还没全亮呢! ”“这不是为了给囡囡开门嘛,囡囡要中考了,公公给来个开门红!呵呵! ”公公也笑开了,露出了被烟熏黄的牙齿,连口里的茶都险些笑出来了。

公公的铁门和茶壶是一道温馨的风景。

早点铺的阵阵甜香充斥了整个小巷。早点师傅忙得像个陀螺似的,看到我,却停了下来:“小姑娘,今天中考了是吧,师傅给你准备了中考必备早餐!糕粽!祝你高中头榜哦!”师傅递过来早已准备好的早餐,厚实的手板在油腻腻的围裙上擦了擦,脸上便笑开了,连那憨厚的笑也是油光可鉴,亮闪闪的。我正准备掏钱,师傅叫住了我:“这次算我送的,可算为你考试出一份力了! ”说完便转身掀开蒸笼,热气腾腾的蒸气冲上屋顶,一股暖流也蓦然浸润我的心田。 早点师傅的油油的憨笑是一道温暖的风景。

一路走来,一路熟悉的风景,我把这闪烁着人性光辉的风景涂抹成一树自开自谢的桃花,虽没有耀人的光华,可也自有一种温暖人心的深意和优雅。

我把这熟悉的地方,温暖的风景裁剪成美丽的图画驻于心间,奔赴茫茫前程也不害怕。 鸡啼三声,小镇在温暖的朝暾中,苏醒了。

2.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轻轻地从书橱中抽落一本淡黄色纸页的书,封面上赫然写着《红楼梦》。抖落纸页上的灰尘,翻开书页,和着淡淡檀香,步入了那个曾经多么熟悉的地方——大观园,望见多少风景。 葬花吟

风中,那满树的花如一只只舞倦了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下,终于落成了一地的残花。你担着花锄,瘦弱的身子在风中似乎要倒,单薄而又无助。你也多想化成这一地落花,去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那里没有寄人篱下的痛苦,没有孤单与落寞。你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道尽了你清高而短暂的生命;你的“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说尽了你叛逆而孤傲的性格;你的“眼空蓄泪泪空垂,抛珠滚玉却为谁”诉尽了你对爱情的无限向往和对宝玉的无边思念。杜鹃啼血,可是你千年未变的咏叹词?

柳絮词 青石上沉酣的倩影惊飞花无数,你挽一髻蓬松松的青丝吞吐你心中的豪气。你没有悲天悯人的长吁短叹,亦没有世故圆滑的左右迎合,你永远保持着一份,超然,一份诗意。琉璃世界的割腥啖膻彰显你巾帼红颜的豪情,你心直口快的性格为这冷清清的园子平添几分妩媚。但坎坷的命运依旧抚不平你嘴角漾开的笑意,你微笑着,面对昨天与今日,柳絮翻飞,你童真的歌谣摇开了一方新的天地。

螃蟹咏

冷香丸的清香压低了你上清苑的傲骨,你不得不莲步微移,做你大家闺秀的典范。杨妃扑蝶的烂漫隐于人后,滚滚而来的骂名使你不得不讥讽螃蟹却依无济于事。你许是一朵紫红色的牡丹,高贵而华美,繁花尽谢之时,你在那里张扬地开放,芳香弥漫。你的平易近人被说成是世故圆滑,你对宝玉的爱被说成是从始至终在成就婚姻。你亦是无奈的,背负着滚滚骂名却依旧款款地微笑。牡丹的华美,许是你一生的写照吧。

合上书本,徜徉在这雍容美丽却又异常熟悉的大观园中,我再一次看到许多的风景,黛玉葬花、湘云沉酣、宝钗讽蟹,伴着我长大,亦伴着我无数次的落泪。红楼女儿的迷梦谱成了一首新歌,这泪的痛血的痴可有钟子期在听?

这个熟悉的地方,风景很烂漫。

3.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轻轻推开久掩不开的柴门,时间以一种安静的姿态恣意流过。我从城市的桎梏下仓皇出逃,来到了这儿——每天穿往的古巷。

古巷是静谧美好的,斑驳的柴门,青苍的地面,湿湿的乌黑的檐。沉黄的太阳的影子苏苏掠过久睡的白墙,在这里,时间被凝住了,千百年来它将美好沉淀下来,留给我们追思、感悟。 我每天要轻轻走过的古巷,仿佛没有人细细地鉴赏过她。她低调地注视着,寂寞地期望着。时间如流水一般划过。

我漫步在古巷中,她固执地在城市浮华中,守住了自己的清雅。但我之前走得匆匆,未留意到这掬熟悉而陌生的美好。

我听到了虫鸣,听到了鸟啼,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请不要遗憾。因为无意中传来的胡琴声漫住了我,它像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那样咿咿呀呀唱着远古的传说。老墙后一捧鲜翠欲滴的蔷薇静静开放着。圣洁而清雅地开在天地间,素面朝天地笑着。美得让千百年前的李清照也嗟叹“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它开放着,幽幽地带给这古巷青春的美好。

熟悉的气息袅袅绕着周围,我沉醉了。这从远古飘来的古典之气,何时在城市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中丧失了方向?我不知,我不过问,我微笑着看着,想着,忆着。

潺潺的流水逝过,我听到了多年前的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但一想又释然了。生命,在这里与自然渗透着,交流着。“年华似水从匆匆一瞥”般的闲意,我在这熟悉的巷内迷了路。 古巷是低调的。她一直留在岁月长河中,痴痴待着,诗人戴望舒见到的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女子,会不会是巷中的一个美好记忆呢?

尽头是闹市。但我不想离开。我迷醉于这古典的气息,一分一秒,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都不重要了。我惊奇于在世界的一隅里的这个角落,感谢这里,让我忽悟美景的无处不在。 三两个老者持着扇在门口凝望,他们定也是古巷的陪伴人。就好像淡淡的茶,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沉,不浮。从从容容,淡泊致远。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氤氲的水雾,缠绵,消散。

无意中一瞥,古巷的墙上爬着满满的爬山虎。也许,年轻的臆想和古老的张力是不可分的吧,爬山虎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老墙依旧。

熟悉的古巷啊,你藏着的美丽令人追思嗟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你就是这样含蓄而内敛地展示给我这惊鸿的感慨。

这世界的美是亿万年沧桑创造的,所以它永恒。它带给我这熟悉处新奇的震撼,又怎“美景”二字了得!

贤人说的对:世界不缺美,缺了发现美的眼睛。今天我擦亮双眼,看到了这熟悉处的美景。 胡琴还是咿咿呀呀地拉着,响着??

4.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有谁曾注意过,我们头顶上这片再熟悉不过的蓝天。

——题记“梅子金黄杏子肥”,就在前一些日子,姑苏古城入梅。肥润的雨滴从蓝蓝的天际而落,落在那古老的青石板上,那黑青的瓦片间,顺着园林亭台的飞檐,流入苏州老农们的心田。它将梅子染黄,杏子涂红。这刚刚承受过七十年一遇干旱的鱼米水城,无论哪里都在享受这温柔的天赐,这蓝天的恩赐。

然而习惯于低头耕作的人们,习惯于在写字台上低头耗尽人生的人们,不肯抬一下头或者说是“无暇”抬头看一看我们头顶的蓝天。我便是这些人中的典型。面临着中考的压力,趴在书桌之中进行无穷尽的复习,像一个囚徒被囚禁在书房之中,无法自拔。有意倾听这“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致,发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感慨,但抬头望天的习惯,早已从我们的生活中远去,就像我们逐渐失去空灵明净的内心,就像这日益失去安闲而不断加速繁忙的社会。蓝天这片原本最熟悉的地方,这大片的天际,居然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 告诉我,你是否有躺在松软草坪上展望天际的习惯?那空灵的天空,曾给过人们多少美妙的幻想。苏轼“不知天上宫阙”、“把酒问青天”的豪迈豁达,岳飞“仰天长笑,壮怀激烈”,韩愈“小雨润如酥”的天街,甚至于郭沫若理想中那美妙的天上的街市,在他们眼里,天空承载着幻想,而在我们这里为何不可?于是我抽闲看了那片天,仔细地用文化之心观察了它。重新领略那“熟悉不过的风景”——无云,有雾,树木枝影挡住了一些,透过叶隙的生命源头的阳光,明亮了我的心灵。城市里蝙蝠的魅影,在天空画出一道优美的“s”,无名鸟的飞过,平添了无限生机?? 那片蓝天,再熟悉不过,充满幻想与童年,充满回忆与韶光,纵然平日的天空已不再湛蓝,

地上再没有茸茸的绿地,只因为这些原因,又怎么能辜负这天赐的良辰美景?请记得生命在蓝天下孕育,我们来自那里。

请不忘在我们繁忙之际,抬头看看我们熟悉的地方,生命诞生的地方。这会给你一丝休息,一丝惬意,一丝诗情,一丝久违——那是熟悉的地方也有的风景。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5.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灵动的生命绕着你跳转,灯火阑珊处,那最熟悉的地方,一首关于生命的乐曲正悄悄地拉开序幕。——题记

又是个雨夜,我如同往常,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向公交站。

在这个城市里,过得起夜生活的人似乎不怎么需要公交车这种廉价的交通工具,我便一个人坐在车站里,希冀那最后一班车。阵阵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尽管是夏天,雨夜还是冷,我拉紧了衣领。婆娑的树影在风中变换剪影,是了,这树啊,醉了。我细看,却发现暗处,也有人与我一同在车站里?? 一只麻雀?是为这雨所困,而不能高飞?我好奇地审视这位沉默的同伴,却发现它也在审视我。对于一只麻雀来说,在黑暗中,似乎不能分辨事物,它把我当成一棵树了!这只夜盲麻雀竟跳到我脚上,大腿上。我屏着呼吸,尽量装成一棵树,它便对我叽叽喳喳地耳语。我才知道,麻雀的叫声在夜晚却是如此动听。

渐渐地,我似乎成了树。我张开双臂,供它栖居,它便在“枝头”上与我聊天谈情。它说雨淋湿了它的双翅,它的羽翼无法张开飞翔;它说大风趁它迟钝,试图将它送往远方,它不愿,便逆风翱翔;它说闪电嫉妒它的坚强,妄想将它打落,它便傲视闪电,驰骋于空中战场。它没有战马,却拥有无限力量,它虽娇小,却铁骨铮铮,不折不挠??我崇拜它的英姿,便予它赞美的目光;我向往它的坚强,便握着它的手,感受那柔软与坚强。这让我熟悉的公交站里,成了我俩相遇相知的地方。

车终究还是来了。我在树的剪影下站起与它道别。它歪着头看着我,不懂我为何会动,为何能离去。我与它相约,下个雨夜再见。我留恋它的灵动、坚强。

回身遥望那熟悉的地方,麻雀踏着树影离去。那片风景,将永生难忘。

6.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这条街你熟悉吗?熟悉。

你有聆听过这街的声音吗?没有。

你有欣赏过这街的美景吗?没有。

老街是小镇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小学六年的必经之路,这条不长的街上留下了我由小到大、慢慢成长的足迹。有人说老街是不多的还保留着小镇特色的地方,可我却觉得不然,在我的印象里这里总是充满着车鸣声,狭窄的街被一辆辆送孩子上学的车所挤满。从内心上说,我是讨厌这

街的窄,因为它总害我迟到,若不是必须,我决不会再经过那里。

可奶奶却独独爱这老街,每每疑惑地问她为什么,她总是慈爱地摸摸我的头,笑着不语,这仿佛是一个极大的秘密,在挑弄我的心。

那时恰逢爷爷心脏病发住院,我回家时便与奶奶手挽手拿着饭盒,去医院看望爷爷,巧的是去医院的路也经过老街,走到这儿我便想起那个奶奶从不告诉外人的秘密,便扭过头想去询问,却见奶奶的脸上写满了怀念,她闭着眼睛,嘴角挂着醉人的微笑,那笑甜美得似乎让那原本碍眼的皱纹都显得别有一番韵味,时不时地深呼吸,似乎沉迷于那若有若无的桂花香,看到这一幕我原本准备的满腔话语都咽下了,都不见了。奶奶似感受到我凝视的目光,睁开眼,笑着对我说:“囡囡,你不是老早想知道我的秘密吗?来,我告诉你。”我有些激动,有些迟疑地跟了上去。 原来,这老街是两位老人初次相逢的地方,本没什么,可奶奶却一直觉得不好意思便从不对我说起,我看着奶奶指着这儿对我说起,这是

下页 余下全文篇三: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

人生会去过许多的地方,见过许多事,在那灯火阑珊处,正在谱写生命的乐章。——题记

睁开睡意朦胧的睡眼,太阳的光辉照进了我那平常的小屋,懒散的我躺在床上,回忆着从前„„

我原先住的地方,我亲手中了一颗丝瓜,我也回去看过它好多次,但都是那样的平常。

这天,我在空闲之余回去玩了玩。

我骑着单车,任太阳烘烤着我;两路树木都无精打采地站着;花草垂着头,留着干汗,无聊地随风摆动。

拐了一个弯,我骑进了通往原住的地方的必经之路。突然!我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原来亲手种的丝瓜吗:宽大厚绿的叶子将瓜藤包裹住了,一根根丝瓜夹杂在瓜叶中随风摆动,仿佛在说:“挤死啦,挤死啦!” 走近瓜藤,绿意变得更加浓厚,比巴掌还大的瓜叶用自己宽大的身躯为丝瓜们遮凉。如果你仔细看的话,还可以庆幸地看到一只小青虫,它正呆在阴凉的地方慢慢地咀嚼这瓜叶避暑呢!爱美的年轻的丝瓜顶着黄花,在我面前摆动,仿佛在问我:“我美吗?”藤尖上,一朵朵黄色的花朵正在散播芳香,惹来蜜蜂蝴蝶为它陶醉。

在往上看,却看到了一根根大而老的丝瓜。我想,在中间那根最大的丝瓜应该是它们的族长,而边上的是这个家族的长老,在边上较为粗壮的应是保卫它们的卫兵,下面的小丝瓜该是这个

家族的族人吧!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忽然风起云涌,豆大的雨滴打落在瓜叶上,劈哩啪啦,发出清脆的声音。瓜藤仿佛在和阵雨搏斗,可雨滴的攻击势不可挡,一些残兵败佣从瓜藤上掉落。

雨停了,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云开雾散,空气格外清新。 这场战斗,丝瓜输了,输的好惨,年轻的丝瓜哭泣道:“我的花儿啊!”年老的丝瓜说:“我的一把老骨头了,还得经历战争啊!”小青虫被雨点打落在地上,大哭道:“我只是路过的!” 我见此情景,哀叹道:“仅仅是脆弱的植物啊!”

几天后,我又回去看了看。这次我是专门去看我的丝瓜的,看它有没有被铲了。

到了那儿,我惊讶的发现,丝瓜竟然又恢复了,依然那么绿,那么大,丝瓜依然那么壮实。丝瓜以它顽强的生命力,又重新舒展着绿叶,以它厚实的臂膀开枝散叶。

没想到,以前觉得平淡无奇的丝瓜也有着这么顽强的生命力,生命的长河真的是永无止境的。

仅仅是丝瓜也那么顽强,仅仅是蚂蚁也有生命,仅仅是蚯蚓也会松土。生活中,那么多的生命赞歌正在谱写着。 听!这就是大自然的声音!

篇四: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700字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700字

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作文700字——“人在画中游”的漓江山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一览众山小”的黄山奇观令人久久凝望,陶醉其中;走遍“天涯海角”的海南,碧海蓝天,风光无限好,使人不忍离去??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如画,说也说不完,可你知道吗?就在我们熟悉的周围,也有那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走进我们的小区,只看见一幢幢高楼耸立,绿草如茵,小径蜿蜒在草坪中伸向远方。闲暇时,经常有人在楼下的花坛边散散步,在草坪中寻找小虫子,坐在长椅上聊聊天。我也经常跟妈妈一起下楼,抬起头,仰望蓝天,一任思绪飞扬在高高的云端?? 就在那个傍晚,我和妈妈走下楼去,瞬间传入耳朵的是欢快的曲调和激动人心的节奏。我们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步调,想一探究竟?? 夕阳西下,余晖还未散尽。路旁的草丛中传来了虫儿阵阵的鸣叫,飕飕凉风吹过,拂过我们的脸颊,好舒服啊!路灯下,一群群孩子在尽情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有的溜旱冰,有的骑自行车,有的踢足球??小广场成了欢乐的天堂! 老人们并没有因为太阳的沉落而离场,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嘴边漾起了快乐的笑容。咦,那不是保安吗?那位资历最老的保安也加入其中,只见他拿着个小型的播放器,原来那优美的乐曲就是从那里传来的。老人们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手拉着手,随着乐曲的旋律快乐地舞动起来。优美的旋律、欢快的节奏,搀和着花草的芳香在晚风中游弋、飘荡。老人们正享受欢乐的老年时光呢!他们跟着舞曲的节奏协调地踏起舞步,夕阳吻着斜阳,将绚丽的光辉披洒在他们身上,好美的一片“夕阳红”啊!

夏日的傍晚没有太多的灼热,蝉鸣声,乐曲声,欢笑声,嬉闹声??回荡在小区的空气中,弥漫着温馨和甜蜜。再也熟悉不过的小区,唱响了美好的生活协奏曲,展现着美丽和谐的一幕幕风景。

好难看

熟悉的人范文第3篇

依旧是北京的四合院,镜头下的男主人公并没有正面出现在观众面前,只是一个背面,信封的几次特写暗示了这部电影一个重要线索:信。随着男主人公的读信,故事情节徐徐展开。影片的前半部分几乎全是女生独白,很少有对话。这是一个濒临死亡的女人对一个自己爱了一生恨了一生的男人的倾诉。年少的徐静蕾因为书和自己的想象爱上了从未谋面的姜文。徐静蕾在玩耍中第一次见到了姜文,姜文的一身装扮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在那个还是长袍马褂的年代,姜文穿着夹克,骑着摩托车闯进了徐静蕾的内心,摘下大头盔的姜文对徐静蕾微微一笑,徐静蕾迷失在情感的旋涡中。随后,徐静蕾开始关注姜文的一切。偷偷看姜文练字,并且自己也开始努力练字。徐靖雯对姜文的爱恋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加深。然而,姜文的身份是一名作家,声名在外的他不缺少交际花,那时的姜文又何曾想到,会有那么一个女孩,默默的喜欢着他,以至于迷失了自己,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母亲的再嫁,是徐静蕾离开了北京。然而离开并没有使徐静蕾忘记姜文,反而促使徐静蕾好好学习,重新回到了北京。时隔六年后,徐静蕾再次回到了北京,回到了那个四合院。狭窄的胡同里,两人的黄包车相遇,姜文第一次注意到了年轻漂亮的徐静蕾。1936年,正值国内动荡不安的时候,频繁的学生示威游行使徐静蕾和姜文有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交集。随后两人的关系得到了改变,一直白玫瑰暗示了徐静蕾此时的心情,在她和姜文在一起的那对时间里,徐静蕾是快乐的。此时的背景音乐也是轻松愉快的。然而姜文的出差断开了两人的关系。正如姜文咬了一口苹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苹果寓意着幸福、团圆。咬了一口的苹果并没有被吃完,慢慢的腐烂在窗台上,这也暗示了两人的关系不得善终。时隔八年,徐静蕾带着她和姜文的儿子又一次回到了北京。此时的徐静蕾已成为一名交际花,并且再次和姜文有了交集。同上次一样,姜文没有认出眼前这个风姿绰约的少妇正是八年前的女孩。一夜后,徐静蕾准备离开姜文家,姜文只是把她当作了一名交际花,在她大衣的口袋里放了报酬。这对徐静蕾来说是莫大的讽刺。老管家的一句“小姐,早”同样点明这位交际花正是14年前四合院里那个羞涩的少女。孩子的意外死亡使徐静蕾失去了生活的支撑,等待死亡的徐静蕾用信的方式诉说了这一切,无论是腐烂的苹果还是凋零的白玫瑰,都暗示着故事必定以一个悲剧结尾。

影片叙事风格婉转,感情细腻,背景音乐《琵琶普》符合主人公情绪的变化,是影片锦上添花。

初等教育系

10级初等文

熟悉的人范文第4篇

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

习作

情感体验

动态评定

生活是写作的基础。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从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中,写出自己的思想认识,表达自己的真挚感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写作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用我自由之笔,叙我自在之事,抒我自然之情”。作文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小学语文论文。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庆“六一”这样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是同样的。

2、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以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1、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2、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3、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加工和提炼等艺术处理能力尚不具备,故而他们的习作主要要求对生活的如实记录,在记录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培育学生的精神品质、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在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生活中提高分辨是非、美丑、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孕育科学人文精神,把作文训练同培养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让生活与写作同在,处处留心,写出真情,是我们所一直追求的。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的艺术》

熟悉的人范文第5篇

一、2019年度论文转载概况

1.论文来源期刊转载数量

2019年《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以下简称《小学语文教与学》)共转载论文198篇,分布在47种刊物上。排名前9位的期刊及转载数量依次是:《小学语文》18篇、《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师》各14篇、《教学月刊(小学版)》l3篇、《小学教学》《教育研究与评论》各12篇、《小学语文教学》ll篇、《江苏教育》《江苏教育研究》各10篇、《福建教育》7篇、《小学教学设计》6篇、《语文建设》《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参考》各5篇。以上14种刊物共被转载论文135篇,占转载总量的68.2%;另外33种刊物被转载论文63篇,占比为31.8%。

2.论文内容所属栏目分布

《小学语文教与学》全年常没《理论》《专题》《课程》《教学》《教师》《学生》《评价》七个一级栏目,通过对198篇论文所属栏目进行统计得出《理论》栏目l5篇,从较为宏观的层面研究语文学科理论问题,占比7.6%;《专题》栏目53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聚焦当前语文教学研究热点及重难点问题,占比26.8%;《课程》栏目19篇,荟萃课改成果,分析教材内容,占比9.6%;《教学》栏目7l篇,研究教学设汁、教学方略或教学案例,占比35.9%;《教师》栏目l2篇,研究教师专业素养状况和专业发展路径,占比6.1%;《学生》栏目18篇,研究学生语文学习特点及学习现状,或进行学法指导,占比9.1%;《评价》栏目10篇,研究形成性评价或解析各类试题,提供备考方略。《专题》和《教学》两个栏目文章共计124篇,占比62.7%,凸显刊物指导教师教学的定位。《理论》等五个栏目转文较少,仅占总量的37.3%,并非因为这些方面不重要,而是关注者不多,质量高的文章更是鲜见。教师教学离不开学科理论引领,分析课程教材、研究学生是设计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以评促教、教学评一体化、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均有助于教学下作的开展。因此,这些方面有待研究者给予更多关注。

3.论文作者所属地域与单位

以被转载论文第一作者统计,从地域分布看,来自江苏、浙江、北京、福建、上海五省市的作者分别占总量的40.4%、17.7%、11.6%、6.6%、4.6%,广东、四川两省各占总量的2.5%,其余省市作者共占总量的14.5%,各地分布严重不均。同2018年相比,江苏作者数量上升6.6%,浙江作者数量下降5.5%,北京、福建、上海略有下降。从作者单位情况看,50.5%的論文作者来自小学,27.3%的作者来自各级教科院、教研室等教研部门,l 8.2%的作者来自高等院校,4.0%的作者来自出版单位。同2018年相比,小学教师减少2.2%,高校教师减少2.1%,教研人员增加6.5%,出版单位的教材编者比例相差无几。

4.论文基金项目

2019年《小学语文教与学》转载的198篇论文中,有31篇属于各级各类课题成果,占总量的15.7%,其中3篇国家级,25篇省部级,3篇其他级别。与2018年(12.1%)相比,增长了3.6%。

二、2019年度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热点与重点问题回顾

1.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统编语文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承载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内容和体例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创新。从2019年9月起,小学四至六年级也开始使用统编语文教材。这套新教材与原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教材有何不同?对于第一次使用统编教材的中高年级教师而言,如何做好新旧教材内容的衔接教学?这些无疑是教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最重要的一条是“立德树人”,增加了体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课文;新教材以双线组合来设计教学单元,一条线是人文主题,另一条线是文体和语文素养等要求。教师用好统编语文教材的前提是留心“立德树人”和“语文核心素养”。(《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温儒敏,《小学语文教与学》,2019年第l2期。下文所引文献仅标明作者和期数)

(1)特殊单元的缺学情况与补学策略

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是统编教材创新编排的两类特殊单元,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的四至六年级学生,分别存在两类单元缺学的不同情况。比如阅读策略单元:四年级学生缺学“预测”阅读策略,五年级学生缺学“预测…‘提问”两项阅读策略,六年级学生缺学“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三项阅读策略;习作单元:四年级学生缺学“留心观察”“展开大胆的想象”两项能力,五年级学生缺学“留心观察…‘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写景”四项能力,六年级学生缺学“留心观察”“展开大胆的想象”“把一件事情写清楚”“按一定的顺序写景”“运用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六项能力。缺学的內容需要补教补学,根据不同的阅读策略和学情,可以选择“集中补学”“集中随文补学…‘随文分散补学”三种不同的补学方式,同时还应注意:遵循单元整组,有序补学;根据年级特点,选择材料;把握学习起点,有效补学;联动课堂内外,综合运用。习作单元的补学策略一是习作前的阅读补学,二是习作中的写法补学。另外还须注意,明确习作单元的编排体系,便于有序对接;依据习作能力衔接点和学情,灵活分解补学;利用《初试身手》栏目,补学习作专项能力(余琴,12期)。

(2)综合性学习关键能力衔接

统编教材同原人教版教材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大致相同,但频次大幅度减少,自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年级的下册安排一次。“中华传统节日”“轻叩诗歌大门”将综合性学习与课文学习相融合,开展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合作编写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等,体现在活动中学语文、学合作;“遨游汉字王国”“难忘小学生活”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为解决相关问题开展项目化学习。“搜集、整理资料”是综合性学习的重要能力之一,这在两套教材的学习目标中都有体现;另外,综合性学习活动还指向一项隐性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思维。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问题的解决来驱动学习,提升语文素养,也为后续年级参与探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积累学习经验。因此,这是学生在衔接阶段补学综合性学习能力的重难点之一(凌虹,12期)。

(3)阅读思考练习题对比分析

统编教材与苏教版教材的阅读思考练习题都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实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与领悟,但在编写思路和编排框架上各有不同。统编教材的思考练习是整体设计的指向培養语文能力与提升语文素养的凭借,它与单元学习要素相呼应。教师使用时应把握练习设计意图,用对用好课后思考练习题、阅读链接与资料袋、课文中的泡泡图和课前学习提示等学习支架(芮琼,12期)。

(4)写话、习作内容对比研究

一些研究者对比分析了统编教材和其他版本教材中写话和习作部分的内容和编排形式的差异。张化万认为,统编教材写话和习作设计充分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和儿童语文学习规律,体现了语文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创编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的习作单元,建构多板块、多层级立体相融的新习作体系;倡导“在真实世界中写作”“在真实学习中写作”,高度重视培养语言交际意识和交际运用能力(9期)。罗树庚运用静态研读、课例研讨、交流碰撞的比对路径,发现统编教材有如下新变化:设置了习作单元和全新的话语系统,目标明确、操作性强,更加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应用文学习,习作结果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想象作文的练习次数明显增多,写话、习作训练与口语交际的关联性减弱(9期)。

对新旧教材衔接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对缺学的习作单元要有计划地进行补学,缺学的实用文练习也要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不同方法进行补学,原来曾经练习过的相似习作要旧题新教(罗树庚,9期)。吴勇建议教师要站在学生写作素养发展的高度,深入领会编者意图,重视各板块的读写活动设计,让特殊单元发挥出特别的教学效应,进而促进长期影响小学写作教学效率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9期)。刘文虎指出,原来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学生需要重点补学写观察日记和说明文,并就这两个方面提出具体教学建议(9期)。

2.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单元体例结构弥补了以人文主题单一组元的不足,清晰了语文能力发展的梯度目标,强化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教师可以运用“目标统整、双线并行、三位一体、方式变革”等实践策略开展单元整体教学(顾琴.11期)。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美丽中国”为主题,选用古诗、散文、说明文等多种体裁的四篇课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我的旅行手账”为总的任务情境,将单元内容整合成三个任务,设计十个连贯而综合、生动而有趣的活动(王爱华,11期)。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为核心目标的习作单元,教师可以进行单元统整教学,带领学生“从发现、尝试到综合运用”:指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分析习作例文,提炼写作方法;进行习作练笔,做到灵活迁移运用(宋道晔,11期)。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四篇课文针对“复述”这一语文要素提出不同要求,教师可以利用单元教材资源,进行统整课程逻辑下的“单元整体学习”,让整个单元的课程教学形成合力,富有张力,从而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李琴,11期)。

3.革命传统作品教学

革命传统作品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语文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统编教材里这类选文有40多篇,与原来的人教版、苏教版相比,几乎增加了一倍。研究者认为这类文本是社会主流价值传播的重要载体,教学时要兼顾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学性,以“语文”的方式呈现“革命内容”,让学生在学科素养提升、审美艺术鉴赏水平提高以及思维力培养的同时,铭记一段不容忘却的历史(朱水平,10期);避免人为夸大教化功能,突出语文学科特质,通过品读语言、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多读等方法,实施精准教学,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主流价值观引领(陈小平,10期)。由于革命传统类文本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大多是小学生所不熟悉的,他们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学中要立足儿童立场选择教学内容和学习方式:聚焦故事,让学生感受故事内容的精彩;聚焦人物,体会人物突出的精神品质;聚焦语言,品味文字表达的准确、适切(李竹平,10期)。程润通过对《蝶恋花,答李淑一》一文进行学情调研后发现,“距离遥远”并不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伟人情感并非不能激起学生共鸣,学生真正的学习难点是理解词作中交织的作者复杂情感。为突破这一难点,程老师结合学生学习的起始点、转折点、深化点和拓展点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功效(10期)。题材相同的文本有着共同的文本特征和学习规律,尽管革命传统作品在教材中占比较大,但它在教学中的独特性并未引起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将其作为一类文本加以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未来研究有必要继续探索如下几方面内容:学生对革命传统作品主题和内容理解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哪些内容和方法的支持;和平年代革命传统教育的价值指向何处;如何避免空洞说教,力求润物无声,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统一。

4.语文要素教学

语文要素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提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建构教材训练体系的基石,它让教师普遍感到教学有了抓手,自然也成为研究者们谈论的热点话题。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指出,“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全套统编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尝试建立语文训练体系”(5期)。教材编者郑宇建议,为明确教学目标,找到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适切点,在教学中要“勾连上下”“环顾左右”,明确语文要素与前面册次相关要素之间、与本册其他语文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5期)。陈小平和金海芬分别就整册教材的“语文园地”和课后习题等内容进行解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5期)。滕衍平提出让语文要素在学习活动中落地的具体教学策略有:教师通过集中呈现、重点聚焦、比较整合等方式,让语文要素更为清晰地呈现;教师基于语文要素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更准确地发掘其教学价值;教师围绕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让语文要素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5期)。闵慧建构了“要素突破式”的阅读教学样态(5期)。

上述研究主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解读教材中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提/l.I -些教学原则和实施路径。一线教师则更多从微观层面探讨一些具体语文要素在教学中的落实,比如复述、朗读、预测等。

(1)复述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对叙事性作品进行复述的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统编语文教材在多篇叙事性课文的练习题中设置复述支架,由簡单到复杂地对复述内容作了梯度安排:二年级,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赵舒妮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辨析“讲故事”与“复述”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建议教师创没有趣的情境,丰富练习的文体,引导低年级学生逐步从“讲故事”走向对“复述”的领会(1期)。赵钱森认为,区分“复述”与“概括”两个概念对教师开展阅读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只有正确解读“复述”与“概括”,将“复述课文内容”作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的学习目标,才能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1期“观点摘编”)。当前研究集中在分析教材关于复述内容的编写特点,探索复述教学方法,而从学生视角谈如何学习复述,复述效果如何评价则缺乏必要的关注。

(2)朗读教学

朗读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语文学习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备受语文教师关注。姚喜双在访谈中谈到朗读的三个要点:一是朗读前首先要进行文本分析,学习播音员在面对文本时一般按照“划分层次一提炼主题一了解背景一找准目的一突㈩重点一找准基调”六个步骤来准备;二是感受文本,朗读时要把文本中的词句转化为我们想象中的图景;三是掌握语言表达“内三外四”的技巧,“内三”指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这三个朗读者个人内部技巧,“外四”指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这四个声音形式技巧(4期)。王崧舟认为,朗读的最高意义是“朗读者”的发现和确证,即作为朗读主体的生命重构;朗读是生命能量的激活,必须大声、持续、观想、专注;朗读有最佳时期,最佳时期选择朗读内容必须基于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特征(4期)。于永正老师把学生朗读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内容,他的课堂朗读指导适时、精巧、得体,在课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学会朗读、反复朗读、多种方式朗读,使其读懂课文、读透课文,体会文本的真味(吴忠豪,4期)。庄晓莉、傅结龙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切实领会低年级教材中朗读练习的编写意图,落实朗读指导,实现朗读的达意、传情与习语的功效(4期)。

(3)预测阅读策略

阅读策略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和独立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统编教材为此创新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等四个阅读策略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陈先云,8期)。魏军辉认为,预测阅读即猜想性阅读,它具有未知性、游戏性、趣味性的特点,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阅读策略(8期)。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预测阅读策略为设计主线,将一些具体的预测阅读策略作为单元核心内容有序地安排在各个板块中,整个单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编排,引导学生从学到用,在大量语言实践中学会运用预测策略(徐轶,8期)。陈先云建议教师树立整体教学观,注意教学目标的层层递进,加强阅读策略的迁移运用(8期)。戚再军提HY如下具体教学策略:找准时机,适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运用比较,让学生在持续的预测活动中进行深度阅读;抓住特点,引导学生寻找依据,迁移方法,放飞想象,尝试续写(8期)。

5.古诗文教学

(1)文言文教学

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古诗文被纳入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深化古诗文教学成为当下语文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课程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谈永康,6期)。统编教材自三年级开始编入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学生初遇文言文,教师该教什么,如何教?陈兰认为,小古文离小学生年代较远,词句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概括、主旨的提炼等比现代文难,教师要敏锐发现学生思维之“点”,用高质量问题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用导图呈现、情境再现、文本补白、人物揣摩等策略促进学生思维提升(2期)。周晓霞和何捷分别就三年级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学情,提出教学建议,并强调要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避免产生畏惧感,要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去期待和亲近传统文化(2期)。谢黎为了降低难度,增加积累量,将小古文有机融合在阅读教学中,“以一带一,多元整合”,使学生慢慢积淀,亲近经典(2期)。宋建飞开发和实施“玩转小古文”拓展课程,课程内容选择班本化,夯实基础阅读,适当补充拓展;课程实施过程中细化学段目标,精选教学内容(2期)。

(2)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教学古诗词要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基因:教学开场就要有文化,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授课氛围;对古诗词中的关键字眼,要从文化视角加以解读;引导学生对词句的联想要在符合诗境文化的基础上展开;理解文意要结合对作者经历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古诗词教学可以进行多层面比较,由此及彼品评意蕴;对“诗”与“词”的文体知识,要能触类旁通得其言;拓展阅读需要文化的关联而非无原则的增加(胡红,6期)。冯俊芬、孙双金从林黛玉教香菱学诗获得诸多启示:小学古诗词教学重在积累,重在适度理解,也可尝试练习仿写;运用汉字文化教学法、启迪想象教学法、比较品味教学法、仿写改写教学法等古诗词教学方法(6期)。章师亚针对统编教材古诗编排“降低要求”“扩大容量”的特点,建议采取“讲”“读”“解”“悟”“整”“拓”六大策略,安排“试读斗解读-悟读-鉴赏-诵读”的教学流程(6期)。于慧开发了四时诗词班本教材,编写《诗意盈春》《夏韵秋声》《雪落梅香》等诗词集;推进四时诗词班本课程,通过各种方式创设诗词品渎情境,设计多元感悟活动;展望四时诗词班本课程,让诗词与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联系(6期)。黄年忠从学生生命成长视角小发,运用“主题整合”方式,按照不同学段构建古诗词诵读校本课程,并通过讽诵、吟哦和赏析等方式让学生阅读最美古诗词(9期)。

6.童话教学

童话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阅读和编写童话的目标要求,语文教材选文中童话占有较大比重,仅一、二年级教材就选了29篇童话,但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对童話的文体特征和文本特性认识不清、对学生学习起点把握不准等问题(祁智,3期)。薛法根、梁吕辉认为,只有用童话的方式来教童话,才能真正实现童话本身的价值,课堂教学应转换教学方式,变内容分析讲解为具体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活动,通过朗读、讲述、阅读、创编与表演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童话的趣味,领悟幻想的神奇,品味童话母题的魅力,获得深度的言语体验(3期)。祁智分析《蜘蛛开店》的近三十节课例,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只有局部,没有整体”“只求意义,不要意思”“只管表演,不问体验”等问题,提出童话教学要处理好“叙”与“事”、“趣”与“味”、“真”与“假”的关系(3期)。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学习一组童话的基础上安排“我来编童话”的习作内容,旨在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并试着自己编童话。施黎明为此设计了六个活动板块:创设表达情境,激发习作热情;交流优美摘抄,拓展想象空间;赏析课文片段,学习写作方法;揭示习作内容,尝试编写童话;读改自己习作,分享童话故事;展示优秀习作,总结习作秘籍(3期)。王华基于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叶圣陶童话集《稻草人》,链接人教版“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稻草人”,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引导学生感受叶圣陶童话中灰色的现实和美丽天真的梦幻国度,体会其童话创作特色(3期)。

7.习作教学

(1)关于习作的理论主张

魏小娜在访谈中针对小学生作文追求“好词好句”的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文风本来就有质朴和华丽之分,小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教师要明白,小学生入门写作究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作文;小学生作文教学亟待聚焦两个问题:一是写作教学过程要关注基本的思维训练,二是写作教学过程要关注最基本的语言表达规范(3期)。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赵志伟通过对中国古代蒙学教学中作文教学的一些理论和经验进行梳理和评析,得出对今天作文教学的一些启示:强调阅读与写作结合,先阅读再写作;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先放后收;作文须从模仿开始,提倡模仿;不动笔墨不读书,重视笔札功夫;鼓励学生摘抄自己认为有用的材料(2期)。

(2)习作形式及方法创新

为学生习作创设情境已是教师作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教师制造的情境和学生经历的活动仅仅是写作的原材料,与写作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在原材料与写作内容之间存在一系列落差。教师教学时应该帮助学生填补这一落差,促进原材料向写作内容转化。基于学情的“情境作文”教学,需要审视学生转化过程中遇到的信息选择、意义组织和精细加丁这三重困难,为学生搭建恰当的支架,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鸿沟(许继忠,3期)。

指向写作的阅读,以读促写,是一些教师所进行的有益尝试。韩梅波的故事新编《鲁汤格上学记》是一次基于群读的项目习作,根据创编的实际需求安排了两次群读:第一次是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是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可以通过“状况+应对”的方式来构成一个个情节,一个个情节串联起来就是“记”,即一段较为丰富的经历;第二次是阅读《格列佛游记》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部分,主要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在表现“大人国”之“大”和“小人国”之“小”时,紧紧抓住了人物与环境的相对性。基于项目的习作以尊重学生真实表达的需要为前提,在习作内容建构、习作过程指导和作品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以学生为本(韩梅波、汪燕宏,3期)。

“短书评”创作是基于儿童阅读评论的一种尝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读后感”,而重在分析、对比、评价,评价元素包括小说的内容、情节、主题、人物、叙述范式、结构等。儿童“短书评”的创作实践,是建立在儿童“个体深度阅读”和“群体共享阅读”基础上的,需要教师提供诸如范文引领、提问构思、自评互评等创作支架和路径(蔡亚,3期)。

崔嵘等对国家级测试中收集的60篇四年级小学生习作进行分析,以词汇密度、词汇丰富性、词语运用准确度以及用词正式程度作变量,从语体学视角检视小学生的书面言语特征,反思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建议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交际意识和语体意识培养,小学阅读教学应当提供语言支撑,小学习作教学应当重视评价量规的重构(3期)。

三、2020年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展望

1.课标落实与修订

教育部于2019年1月启动了2011年版课标的修订丁作,势必会对八年多来课标落实情况展开调查,总结分析利弊得失,为进一步完善课标内容作必要的准备。课标是教育教学的行动纲领,依标编写教材,依标实施教学,依标定学定考,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施教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群策群力,梳理2011年版课标提出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容目标、实施建议在教材编写、教学考各个环节中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存在怎样的不适。将2011年版课标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对照,分析异同,依据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及语文学习规律为课标修订建言献策。

2.统编教材分析与教学

随着统编语文教材使用的全面铺开,熟悉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新教材有哪些变化?变化背后渗透的理念是什么?教学设计应该怎样调整?对于中途开始使用统编教材的学生,教师教学时如何做好新旧教材的有效衔接?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可以进行新旧教材对比研究,比较见长短,比较知兴替。

阅读策略和习作这两类特殊单元作为统编教材的创新编排体例,需要引起研究者的特别关注,分析单元编排特点和编写意图,运用阅读心理学、写作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对阅读策略、写作技能进行学理阐释,探讨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专注学生学习过程指导,并对技能策略运用结果进行评价。

基于统编教材不同单元编写特点,单元整体设计呈现出多样化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具体教学過程和教学方略也各有不同。对于习惯了单篇教学的教师而言,开展单元整体教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务驱动的大单元教学中,单篇文本如何避免被当作“用件”进行肢解,难以发挥一个完整文本应有的课程价值?单元内古诗、散文等不同文体文本如何彰显其文体特点?这些都有待进一步深入思考。

3.学业质量测评

2011年版课标将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强调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教学评一体化,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突出小学阶段的形成性评价,这些观念已经为不少语文教师所熟知,但究竟怎样发挥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将其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点缀,这是需要专门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依据评价理论、学科知识搭建评价框架,运用科学方法验证其效度、信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高中三年的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划分为五个层级,2011年版课标也构建了学段目标与内容,二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学阶段学业质量水平如何分级,分级目标又如何细化和落实?

4.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飞速发展,各种教育理念和要求层出不穷,教学对象不断发展变化,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教师无疑面临着极大挑战。新时代语文教育教学丁作需要怎样的新型教师才能胜任?优秀语文教师和合格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专业素养?这方面需要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加以探讨。一些研究者基于语文教育教学现状提出两个尤为迫切的问题:教师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两项基本功的锻炼和提升。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同于一般读者,不仅要进行一般性阅读,还要进行教学解读,更要进行专业解读。现实是教师不能自觉运用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理论知识来解读教学文本,理论与实践两张皮,也就导致语文教学专业水平低下。教师如何对文本进行专业解读,目前还缺乏深人研究。教学设计之于教学下作犹如建筑设计之于高楼大厦的修建,然而现实是不少语文教师缺乏整体设计思想、规范的设计步骤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因此有必要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整体和局部教学设计,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语文教育教学需要研究的问题远不止以上所述,但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现有文献中找不到解决办法,都值得深入下去思考。学生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研究学生学习特点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也是一切问题研究的基础。

熟悉的人范文第6篇

青梅枯萎,竹马老去,而我爱的人依然像你。

——题记

终于看完了多年前就期待着的电影《情书》。日本电影总是如此,看似沉闷枯燥的影像中透露着淡淡的忧伤,看完后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挪威的森林》是这样,《情书》更是如此。

岩井俊二的大名早已如雷贯耳,他的影片部部经典。如果说《挪威的森林》让人沉淀了心灵,我想这都要归功于作者村上春树。但是,《情书》作为日本青春小说的里程碑,它的纯粹绝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精致的镜头,唯美的音乐,那些后来红的发紫的演员都是使情书成为经典的重要因素。

“藤井树”和“藤井树”同样的名字,不同的性别,牵出了一段奇妙、唯美、青涩的情感。导演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画卷缓缓展开,故事娓娓道来。多年以后一封来自天国的信,带来了青春的回忆,带出了傻傻的暗恋。自始至终,藤井树是恋着藤井树的,就连一见钟情的未婚妻也拥有藤井树一样的容颜,最终谜底揭开,青梅枯萎,竹马老去,我爱上的人都像你。

上一篇:资产估值理论范文下一篇:无可厚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