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

2023-09-20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1篇

一、汕头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情况

汕头的耕地资源不多,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民聪明勤劳,传统农业十分发达,有“种田如绣花”的美称,“潮汕老农”闻名海内外,粮食至2000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吨谷市”十连冠。进入新时期,汕头市委、市政府从特区发展、人多地少的实际出发,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作出建设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决策部署,全市大力推进粮菜轮作农业区、“菜篮子”农业区、果林生态农业区、立体养殖农业区和南澳生态旅游农业渔业区等五大农业优势区域的规划建设,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93元。主要体现在: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汕头农业坚持在特色中寻找优势,我市的反季节设施蔬菜,三棱橄榄、玻璃油甘、胪岗蕉柑、乌酥杨梅、林檎、台湾水果、南澳桔红、宋茶等特色水果,狮头鹅、台湾白鸭等特色水禽,牛田洋青蟹、海门鲍鱼、莱芜紫菜、南澳的太平洋牡蛎、龙须菜等水产养殖,以及澄海远东国兰、市农科所蝴蝶兰等一大批名优特农产品生产基地已经初具规模,成为现代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蔬菜年播种面积67万亩、复种指数高,总产量150.33万吨,并进一步向设施化、无公害、反季节生产方向发展,经济效益凸显,部分设施蔬菜示范基地年亩产值超过3万元、纯收入约2万元。水果种植面积19.4万亩,其中台湾优良水果种植面积4.6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禽畜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发展迅速,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化场分别达到199家和437家,年生猪出栏142.8万头、家禽出栏2928万只。热带兰、名贵国兰为主的园艺花卉产业初现规模,年销售额1.3亿元。濠江、南澳、澄海莲华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成为现代效益农业新的增长点。耕地产出水平日益提高,每亩耕地年种植业产值达到5800元。

(二)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以农科所的蝴蝶兰、水稻、花生,白沙蔬菜研究所的蔬菜和白沙禽畜研究所的狮头鹅为龙头的新品种选育、研发取得新进展,市农科所新育成9个蝴蝶兰优稀品种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蝴蝶兰品种,有11个品种获得英国皇家园艺学会国际兰花新品种登录;“汕恢316”和“博优691”杂交稻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天丰优316”杂交稻和“汕油851”花生获国家新品种鉴定。白沙蔬菜和狮头鹅加快科技创新和开发,其种业在国内外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农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生猪良种率95%,鸡良种率90%,农业生产基本实现良种化。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一直走在全省前列,累计制(修)订地方农业标准218项,建设标准化示范区58个,面积8.25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近6亿元。获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38个、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4个,种植面积5.5万亩,年饲养生猪4.7万头、肉鸡40万只,农产品产量8.6万吨;“粮丰”牌大米等21个农产品获“绿色食品”(有效期内)认证,南澳“宋茶”、“佳盛”紫菜获“有机食品”认证,“蓬盛”等6个农产品(不含渔业)被评为省名牌产品。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和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和销售,有效地带动了传统特色农业形成产业并走向市场。全市现有农业产业化组织251个,联结带动农户28.26万户,农户每年从中增加收入4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累计有县级以上龙头企业76家(包含市级43家、省级13家、国家级4家),年产值37亿元、市场交易额48.18亿元,联结农户24.6万户,带动户均增收1986元。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196个,包括18家省级和40家市级示范社,成员1万多人,带动3万多户农户,户均增收1200元。

(四)现代农业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全市已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44个、面积8万多亩,其中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面积近6万亩,辐射带动20万户农民发展高效、高值种养业,园区内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元。汕头农业科学园集科技研发、科普教育、园区观光于一体,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潮南台湾农民创业园(我省第二个)获农业部、国台办批准并启动建设。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二、下一步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路和措施

近年来,汕头市农业农村经济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受耕地资源、市场空间等因素的制约,现代农业发展步伐还不大,农业素质效益有待提高。下来,我们将抓住汕头经济特区扩大范围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为特征,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物质技术支撑,突破资源环境制约,加快建设具有特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汕头农业跨越式发展。主要是:

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培育现代农业亮点。

一是加紧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

扶持澄海莲上、莲下、溪南、上华,龙湖外砂、新溪,潮南井都、陇田,潮阳海门、金浦、棉北等蔬菜基地的防灾和反季节生产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快深汕高速公路两侧濠江、潮阳、潮南1.5万亩节水设施蔬菜基地的开发和建设,挖掘耕地潜力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引导支持禽畜养殖场扩大生猪、家禽规模生产和生态健康养殖,努力提高重要农产品自给能力。

二是加快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在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突出高效、高值、安全的目标,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产业,进一步扩大设施蔬菜、台湾水果生产,引导发展生态健康生猪产业,稳定和巩固肉鸡、肉鸭生产,发展壮大狮头鹅等特色产业,适当引导扩大蛋禽生产,鼓励扶持潮南枫桦、永吉肉牛产业加快发展。

三是加快培育特区精品农业。

加快推进莲华国兰、农科所蝴蝶兰研发生产为主体的花卉园艺产业成规模出效益,培育发展南澳海岛“农家乐”、濠江“丹樱园”、澄海莲华自然观光等为主体的观光农业产业,鼓励引进生物肥料、农业种业、航天科技育种、农产品加工物流、饲料加工、生态健康养殖等新品种、新技术,引导推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质资源在新兴精品农业产业上集聚,逐步培育成为特区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建设“三个工程”,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一是建设“标准农田”工程。

实施《汕头市现代标准农田建设“十二五”规划》,全面开展对围内农田基础设施的整治,逐步把全市的基本农田建成“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田成方、涝能排、旱能灌、地力高”的现代标准农田,力争至2015年整治农田受益面积达到30万亩,建成现代标准农田16万亩。

二是建设“园区示范”工程。

加快16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省、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经营机制,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结农户投资经营,提高农业集群化经营水平。

三是建设“科技兴农”工程。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2篇

4.2支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

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强和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引导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家和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相衔接。同时,制定物流技术改革和发展规划,确定一些物流技术标准化系列项目。发展现代物流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这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在物流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一是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充分发挥研究咨询机构在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方面的优势,使其与物流企业紧密结合,以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开发与经营管理能力;二是积极开发、研制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的运输、搬运装卸、仓储、包装、条码及标志印刷信息管理等技术装备,并使其具有产业化发展能力;三是加强对适合我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组织等特点的各种物流组织技术条件。

4.3建立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结构调整

首先,政府部门要实行政企分开,将物流企业推向市场,物流企业自身要按市场经济运作要求进行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同时物流企业要适时转变经营方式,积极建立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实现以电子网络为平台,多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现代物流。其次,管理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促进物流企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实现物流企业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资产重组,实现物流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广西现代物流发展的方向

1.形成物流市场、融入物流大体系

广西物流服务业主要是以工路物流企业为主体,与相关物流伙伴密切合作,共同建立从事经营现代物流业务的物流运作系统。现代物流是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快形成物流市场、融入供应链物流大体系,提升广西物流在全球物流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广西现代物流需要不断向其他产业延伸,延伸到生产、流通、销售各个领域,加快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使现代物流成为行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2.规范广西现代物流市场管理

目前,在广西现代物流已掀起一股物流热,但是物流业发展极不平衡,物流市场不发达、不规范。当前面临着主要任务是:在建立广西物流系统的同时,要加快广西有关物流的法规建设,加强对现代物流市场管理,并培育和规范物流市场。无论是建设和发展快速反应的供应链,还是发展现代绿色物流,都需要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政策的支持。

3.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

加快转变路运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现代产业结构,推动路运输企业转型为现代物流企业,拓展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提高现代物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拓展增值服务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建设和完善快速反应的国内、国际供应链,发展成为由运输网、信息网、营销网3网合一的物流价值链。因此,加强智能化交通运输、智能化物流设施的建设,向高科技化发展,提高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水平。

4.发展绿色物流

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而废弃物物流是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废弃物是一种资源,大量废弃物的出现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回收物流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持系统,废弃物物流的产业化、减量化、无公害化和资源化,是维护企业生产经营和社会再生产的有力保障。因此,发展绿色物流既是当今世界现代物流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也是我国现在物流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5.发展应急物流

应急物流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应急物流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点。为了全力满足紧急状况的物资需求,需要建立应急物流系统。应急物流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整合应急物资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及相关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实现损失最小化,避免灾难扩大化。应急物流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对各种突发性事件进行控制。因此,现代物流企业搭建应急物流网络、提高应急物流能力,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加强应急物流系统的运作管理,是我国现代物流中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结束语

广西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是相信只要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我

们很快就会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看到他发展的一面同时我们的企业也应该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并做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困难。现代物流主要是信息化的行业,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只有正确认清目前我区物流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准确把握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结合我区实际情况,下决心加大推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后发优势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我区现代物流业将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致谢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查找资料、深入分析,此次毕业论文终于圆满完成。虽然自己查阅了大量资料、还进行了深入分析,做了许多相关的工作,但没有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其他老师同学的大力帮助,我也是无法完成此次毕业设计的,特在此向在我完成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给了我许多鼓励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一并致谢。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陈超慧老师。从下达任务书,资料查阅、文章结构的安排、文字表述等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给了我悉心的指导。虽然她平时的工作也很繁忙,但她还是挤出许多时间,给了我许多指导和启发。她渊博的知识,前沿的理论研究,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高尚品德都让我无比钦佩和无比感激,我也会以她为榜样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

其次也要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让我克服各种困难,最后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3篇

一、高标准规划建设****“农高区”,搭建现代农业发展高位平台

****产业是我区的优势特色产业,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0万亩以上。为扩大****产业发展优势,按照市委、市政府发展“三大”特色产业板块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了****产业区。2008年11月份,****产业区被省委、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是高起点规划。按照建设“一流的标准化种植基地、一流的精深加工基地、一流的科技研发基地和一流的农产品交易基地”的目标,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高标准规划建设了180平方公里的********产业区,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努力打

—1—

造****产业发展的新优势。二是高标准建设。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1亿元,积极抓好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道路建设,重点抓好了精深加工区内道路硬化、亮化、美化,“五通一平”面积达到了8平方公里。搭建起产业区发展框架。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区建设,加快推进精深加工区内电力、供排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农资超市、商务中心、信息网络等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了园区配套服务功能。三是高水平研发。围绕进一步叫响“农高区”这一品牌,积极挂靠国内先进科研院所,通过积极努力,先后成立了中国园艺学会葱****分会、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生姜分会,建立了国家级生姜试验站, “农高区”的社会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二、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坚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是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做大做强骨干企业群体,我们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促优扶强力度,区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组织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到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负责人加快发展的欲望和能力,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涌现出了具有先进(FD)速冻生产线的****食品有限公司;库容达10万吨,有“亚洲第一冷藏库”之称的****市**农产品有限公司;大蒜深加工企业、中国大蒜理事会成员单位的*****农产集团有限公司;以果品深加工为主的*****林果加工有限公司和集肉鸭孵化、养殖、加工、出

—2—

口于一体的***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区农产品出口实现逆势增长。二是实施名牌带动战略。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以品牌拓展市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区有16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牌生姜、大蒜等21个品牌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其中***公司的“**”牌生姜被指定为北京奥运会专用产品;在国外不断提高农产品准入门槛的情况下,***公司靠过硬的质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全国生姜出口第一。***公司等3家企业获北京市“肉菜放心工程”认定,***公司获欧盟GAP认证,“***”牌生姜、大蒜成为进入欧盟市场的免检产品。三是促进企业集群发展。立足我区的农业资源优势,按照引进和培育并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现有企业膨胀力度,引导鼓励内资、外资一起上,有力地促进了龙头企业群体化发展。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通海食品为龙头的蔬菜加工,以***食品为龙头的土畜产品加工,以****为龙头的果品加工、储运等企业集群,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提升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受分散生产的经营方式影响,很难有效的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为此,我们把土地流转作为提升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来抓,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60%以上的村

—3—

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点,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动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2009年全区新增流转面积4.2万亩,累计签订流转合同5.2万份,发展流转大户和企业56家。截止2009年全区共累计流转耕地14.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0.8.%,流转涉及农户5.2万户,占总农户的23%。一是村企共建的流转方式。通过村企合一,村支持企业,企业带动村,双方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共建共赢。茶业口镇南嵬石村按每亩400斤小麦,把山岭地流转给韩金来搞旅游开发,整合了旅游资源,拓展了开发空间,农户既从土地上获得了稳定的收入,又到公司打工,有了工资收入。二是安置招商引资项目的流转方式。将流转的土地进行精心策划、包装,推介出去,招商引资,促进大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镇***村流转山场1200亩,由外商投资2500万元建设千亩核桃园及核桃加工厂,项目从去年动工以来,已栽植苗木6万株。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够提高林果业发展水平,开发利用了荒山,还可实现利税200万元,安置劳动力60多人,一举多得。三是龙头企业建基地的流转方式。***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在****两个乡镇发展基地3000多亩,涉及的4个村庄800多户,农民既能得到每亩600元的租金,还能获得每亩1500元的打工收入。这种流转方式,企业利用土地流转,建立自属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了****种植标准,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条件和生产方式,万兴公司也带动了一批企业建立自属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是互换、租赁、入股相结合的流转方式。****

—4—

村通过互换土地与村民入股相结合的形式,成立了核桃生产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亩,种植薄皮核桃。****村通过互换、租赁的形式,从最初的好地种烟到规模种烟,一直发展到现在的在外市地租地种烟。仅此一项今年就能够实现总收入220万元,农民人均可增收5140元。这种流转方式,选准了路子,催生了种植专业村,提升了种植的档次和水平,形成了农村新的主导产业。

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水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稳定的利益联结的有效机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的重要环节来抓。目前,全区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29家,占全市总数的 86.7 %。其中,种植专业合作社168家;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45家;注册资金总额2.38亿元,其中超过100万元的达到71家,共拥有合作社社员11002户,其中农民成员10931户,带动农户3.76万户。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合作社的发展推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据统计,去年合作社社员平均收入达到2万多元。一是依托种养大户带动。依托种养大户自身生产、经营优势,影响带动周围农户入社,对相同领域的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专业合作社+种植或养殖大户+农户”模式运行,提高了组织化程度,形成了由个体无序发展到统一有序发展、由个体到抱团闯市场的转变。如牛泉飞翔养鸽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翠玲是当地比较有影响的种

—5—

植大户,在她的带动下,不仅在全区13个乡镇(街道)都发展了社员,还辐射到了***、泰安、新泰,产品远销到江浙等地。二是依托农业科技能人带动。由部分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拥有较高技术的能人,利用技术影响力吸引农户入社,以“合作社+科技能人+农户”的模式运行。如高庄街道的科技带头人陈明利,利用自己多年在蔬菜种植管理中探索积累的成功技术,以芹菜芽等优质蔬菜生产为重点,组织农户成立了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提高了我区优质蔬菜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三是经纪人带动。由经纪人带头发起,利用经纪人在产品流通销售方面的优势成立,以“合作社+经纪人+农户”的模式运行。如杨庄镇天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朱效亭是****一带有名的“牛经济”,其介绍的肉牛远销至辽宁、东营等地,有着广阔的市场,其带头成立的合作社是目前****市注册资金最大的,达到1000万元。四是龙头企业带动。由龙头企业牵头发起,吸引农户参与,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运行模式。如****与****农村合作成立了生姜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社员按照企业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实现了企业效益、社员收入“双增”的效果。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4篇

2015海峡两岸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研讨会15日在厦门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100多名现代休闲农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海峡两岸现代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模式和前景。

福建省科协副主席游建胜表示,台湾在休闲农业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全面推行了“生产科技化、生态景观化、知识体验化、产品精细化、经营组织化、产销一体化”模式,而大陆许多区域特点与台湾十分相似,两岸休闲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当天,福建大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长乐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分别与台湾无负担农场、台湾农村专业技术服务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台湾无负担农场场长刘盛展说,他们将帮助福建大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布局,循环利用资源,节省成本。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5篇

荷兰是欧洲的一个小国,人口1600万,相当于我国的上海市;其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不到安徽省的1/3。十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在世界农产品净出口额的排行榜上,荷兰一直仅次于美国。研究发现:这里没有包括园艺类产品(鲜花、观赏植物、蔬菜以及蘑菇等)和渔业产品。这些产品荷兰都有大量的净出口,而美国则有可观的净进口。以1996-1999年4年的平均数为例,加上这两类产品后,荷兰的净出口值接近176亿美元,而美国则减少到了148亿美元;这种格局在2000年就更加明显,荷兰的净出口额超过146亿美元,而美国不足32亿美元[1]2-4。总之,在农产品净出口方面,荷兰成了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荷兰农业的奇迹,与其鼎力发展集成农业是分不开的。本文以荷兰园艺业、奶牛业为例,研究集成农业的发展对现代农业所起的推动作用。

一、荷兰集成农业概况

1.集成农业的特征

集成农业是按照一定的农业生产要求,将农业技术集成到农业装备中,然后把这种农业装备以50%以上的政府补贴直接销售给农户,以解决某种生产方式(如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下推广系列复杂的农业技术所形成的成本大、风险高的问题。它应当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荷兰在赢得农产品出口的许多世界第一的背后,有其集成农业的巨大贡献。可见,集成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

集成农业与大都市圈连接在一起。荷兰的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特别是荷兰西部三省(乌得勒支、北荷兰省、南荷兰省,简称西三省)人口尤其密集,铁路、公路密如蛛网,把荷兰最重要的城市连接起来,构成了一个城市连绵带。没有园艺业和奶牛业这种集成农业的早期发展,难以想象荷兰农业有现在这样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集成农业的发展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就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研究荷兰的集成农业,我们不仅可以认识集成农业的一般特点,而且可以从荷兰在获得非凡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保持着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这个发展历程中得到启示。荷兰西三省形成了一个人口最密集的红色带,其人口超过600万,占全国人口的2/3。这个大都市圈形如一个稍稍倾斜的“匚”字形,东部缺口是农田、牧场和树林,国家规定不得侵占,人称之为绿色心脏。在荷兰,土地利用被区分为绿区和红区,前者是指自然保护区、林地和农业,后者是指工业、城市住宅和各种基础设施用地,功能分明,并且严格防止后者对前者的侵占。

2.集成农业生产资源的利用

荷兰土地的利用方式与我国的差别很大。虽然总起来说,荷兰人均土地面积比我国还少,人均的土地面积仅为0.058公顷,但是农业用地中,农作物种植面积还没有牧场的面积大。以西三省为例,牧草地达到20.9万hm[2],大田蔬菜3.4万hm[2],其他农作物用地不到9.2万hm[2],后两项总面积仅为牧草场的3/5。同时,西三省总共有玻璃温室约7080公顷,占全国玻璃温室面积的2/3以上;尤其是南荷兰省,集中了全国玻璃温室的55.6%,形成了举世闻名的玻璃城[1]50-59。

1994年到2001期间,荷兰的农业就业人数从28.2万下降到26.8万,即减少了5%。西三省奶牛业比较重要的乌得勒支省的农业就业人数减少得最快,7年里几乎减少了14%,而南北荷兰两省的变化却很小,大致保持在8万左右;其中,北荷兰省还有所上升[2]。从西三省主要的生产活动来看,花卉是特别重要的产业,而奶牛业则是它们共同的一个重要产业。对比我国大城市郊区,园艺业和奶牛业也逐渐成长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其中看起来存在着某种规律性的东西。下面就以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例,研究荷兰式集成农业的先进性

及其产生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

二、园艺业高度发达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荷兰以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而驰名于世。荷兰园艺业包括花卉、蔬菜、蘑菇、水果和名目繁多的观叶植物、园林苗木等等。在荷兰的很多文献中,园艺业与农业往往并列而称,可见它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1.园艺业高度发达的原因

第一,历史悠久,气候适宜。荷兰西部地区花卉业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文化渊源,加上土壤和气候条件比较适宜,花农积累了栽培花卉的许多经验。早在17世纪,荷兰工商业就已经非常发达,城市富商麇集,人口密度大,园艺业产品从农村(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城郊)到城市不但运输距离短,而且不愁销路。这就为荷兰花卉园艺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荷兰还形成了独特的拍卖业,使那些娇嫩的鲜花能够快捷、有效地销售到其他地区以至邻国,直到世界各地。

第二,人多地少的优势。作为典型的人多地少国家,荷兰的土地资源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如何从每平方米土地上实现最大的产值,就是农民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很明显,花卉园艺业对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要优于一般的大田种植业,而温室园艺业又优于露地园艺业。较高的投入加上更好的技术形成集成技术装备,产生集成农业。集成农业是荷兰农民从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巨大收益的诀窍。荷兰园艺业发展到用电子计算机技术集成技术装备的世界领先地位,基本上是近半个世纪的事情。近年来园艺业主要品种的平均产值,花卉和观叶植物70.54亿荷兰盾,花卉球茎9.74亿荷兰盾,蔬菜37.92亿荷兰盾,水果4.66亿荷兰盾,苗木、种子等7.96亿荷兰盾[3]23。

第三,欧盟先进的农业政策。园艺业在荷兰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欧盟(早先的欧共体)的农业政策。欧洲各国因一些大宗农产品大量过剩而困扰,欧共体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对牛奶、谷物和其他一些农产品采取了限产政策。同时,由于欧洲经济的整体化,荷兰在没有边界的统一大市场里,可以把优势农产品(特别是园艺业产品和乳制品)销售到周边各国,大大促进了荷兰园艺业的发展。

第四,可持续发展政策。园艺业得到加速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空间狭小的荷兰,以奶牛业为代表的畜牧业发展,由于粪便问题难以处理受到了不小的制约。在近几十年来,荷兰农业生产结构从以畜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包括园艺业在内的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内部,园艺业占的比重大于一般意义的大田种植业。

2.园艺业生产发展趋势

荷兰的务农人数一直在减少,但为农业服务的就业岗位却在增加。1985-2001年间,园艺业农场从1.9万个下降到1.2万多个。1999年,荷兰花卉产业(包括观赏植物在内)的农场有8700多个,直接就业人数3.7万人,间接就业(拍卖、递送、批发、出口、零售)的人数总计达4.9万人,共为国家提供了8.6万个工作岗位。与此同时,荷兰农场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温室农场的平均面积从3664平方米扩大到9 495平方米,即接近1公顷,大的甚至达到了3公顷[3]93。

第一,温室花卉和露地花卉生产。花卉生产包括切花生产、球根花卉生产、郁金香生产。荷兰花卉生产的玻璃温室面积从1975年的7 900公顷增加到了2005年的1.16万hm[2],大约占全世界温室面积的1/4。玻璃温室切花生产是花卉业中最大的产业,其产值高达20多亿欧元,荷兰每天向世界出口1700万枝鲜切花和170万盆花。露地花卉主要是球根花卉生产,球根花卉又可分为两种:鳞茎植物(如郁金香、水仙、鸢尾、风信子、百合等)和球茎植物(如唐菖蒲、大丽花、番红花、雪花莲、麝香兰、秋海棠、美人蕉、虎斑草)。种植郁金香的农场最多,有1562家,年产郁金香球茎30亿个。仅球根花卉一项的产值就占荷兰农业总

产值的3.5%。此外,百合、唐菖蒲、水仙等球茎产量也十分可观,总计达到60亿个。荷兰每年出口的球茎有70亿个,价值7.5亿美元。荷兰花卉作物产值从1980年的13.6亿欧元增加到2001年的82亿欧元,增长了6倍,发展到占世界市场47.8%的份额[3]79。

第二,蔬菜生产。荷兰蔬菜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出口。蔬菜生产包括温室蔬菜生产和大田蔬菜生产。荷兰玻璃温室蔬菜的主要品种是番茄、甜椒和黄瓜、草莓,普遍采用无土栽培。其他种类繁多的温室蔬菜,如小萝卜、茄子、西葫芦、生菜、菊苣、花椰菜、小白菜、中国大白菜、洋豌豆、白芹菜、茴香、小黄瓜、菠菜和芸豆等等。玻璃温室蔬菜都由专业农场栽培,一般一个农场只种植一种蔬菜。一些公司专门从事温室蔬菜的育苗,幼苗种植面积每年保持在160-180公顷左右。专业化使种植者能够集中精力专攻一门,在技术知识方面精益求精,提高产量和质量。专业化还有利于机械化和计算机化,降低生产成本。荷兰除了马铃薯、干洋葱、胡萝卜等作为大田作物之外,还有白菜、甘蓝、花椰菜、卷心菜、菠菜和豌豆等露地种植。这些蔬菜不但直接在市场上销售或供应出口,而且还为冷冻食品、罐装食品的生产厂家提供大量原料。

第三,荷兰温室产业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温室园艺产品生产摆脱了土地约束和天气影响,可以实现按工业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种植过程可以安排特定的生产节拍和生产周期,产后包装、销售也同工业生产如出一辙,真正成了工厂化农业。温室农场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采用新的技术,机器人技术有可能得到快速发展。

第四,园艺产品出口额占有重要地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加上绿色生产造就的园艺产品的高质量,为荷兰园艺业产品的出口铺平了道路。荷兰的花卉、观赏植物等向国际市场的出口值达到了37.24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额的48%(1999年);番茄、马铃薯、干洋葱等的出口额达到了14.78亿美元,占世界总出口额的15%-23%(1997-1999年平均),均高居世界第一位[4]。

三、奶牛业发达的主要因素以及乳制品加工贸易

荷兰是世界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1970到1995年期间,荷兰奶牛业的产值从31亿荷兰盾上升到了77.6亿荷兰盾,增加了1.5倍。而牛肉的总产值从15.7亿荷兰盾增加到了34.2亿荷兰盾,增加不到1.2倍[7]。可见,荷兰牛奶对于生产者和市场的重要性高于牛肉的生产。

1.荷兰奶牛业发达的主要因素

第一,生产配额。欧盟的生产配额是在农产品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实行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许可证,是生产权。如果农场主有能力的话,可以从别人那里去购买;但是要用合理的价格买到配额并不容易。荷兰饲养牛奶的气候、环境条件良好,牧场又是一种不动产,农场不肯轻易放弃牛奶场经营。同时,人们对牲畜场排泄物处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增加奶牛头数意味着环境成本的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控制奶牛头数、增加奶牛单产。

第二,技术进步。配额制度客观上促进了荷兰奶牛业的技术进步。1985年到2001年奶牛从236.7万头减少到了2001年的154.6万头,将近减少35%。荷兰奶牛场的平均规模不断扩大,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从1975年的4625千克上升到2000年的7 416千克。在奶牛总数从221.8万头减少到150.4万头的情况下,总产量从1975年的1028.6万t增加到2000年的1115.5万t[4]。

第三,饲料之比结构。荷兰奶牛的饲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1960-2000年间,干草与青饲料之比从9:1变成5:95,其中牧草青贮饲料和饲料玉米分别占60%和35%,因此可消化的有机物质从60%上升到75%。荷兰的草场或饲用玉米的干物质产量每公顷可达12-15吨,成为奶牛业的基础。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高,黄油和奶酪的产量为国内消费量的3倍和5倍[4]。

第四,集成技术装备。奶牛场的重要特点是工作时间的连续性,并且需要比较多的人工

劳动。除了每天两次挤奶,还有其他许多工作要做。不但有很多体力活(喂料、清扫等),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荷兰大多数家庭农场一次性投资购买机器人,机器人可以不分昼夜地工作,可以均衡地挤奶(一天3-4次),有效地提高奶牛的单产。另外,有了机器人,农场主有了更多的闲暇,可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包括学习、培训等等,甚至外出度假。第五,初级畜产品丰富。奶牛业本身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各类家畜当中,奶牛将饲料转化为人类营养品的效率比其他家畜更高。现在,世界农产品的贸易格局中,乳制品占12%-15%,一项就超过了各类谷物的总和。不仅如此,奶牛业为肉牛业(以及肉类加工业)和皮革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缺乏农业机械的地区,牛是重要的、可再生的动力。很少有一种农业生产项目像奶牛业那样,能够提供以上四种产品,而且提供鲜奶和动力的时间可以持续好几年。

第六,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奶牛业的生产链很长,单头奶牛所需的劳动力较多,对管理的要求也较高,需要各种配套服务,这一切都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牛奶销售和乳制品工业吸收了大量的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在某种意义上说,奶牛业既是培育农民合作精神的温床,也是激励农民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一所学校。

第七,有其发达的历史。欧洲早就把牛(特别是奶牛)作为商品牲畜来饲养,16世纪关于奶牛的文献记载已经很多。早在17世纪,荷兰的南荷兰、北荷兰两省以及泽兰省就有了发达的奶牛业,劳工平均日工资达到0.80-0.88荷兰盾。在1650-1805年期间,荷兰每年人均黄油的消费量就已经达到了10千克[5]105-107。

2.荷兰奶牛业加工贸易

现在,荷兰是世界最大的牛奶和乳制品生产国之一,一半以上的产品销往国外。生产以及大量进口的牛奶中,近一半被制成奶酪,荷兰是世界第五大奶酪生产国;其余的则被用来生产各种奶制品、黄油、奶粉和工业配料。荷兰乳制品有大量的出口,年出口总值可达25亿欧元,其中一些重要产品的出口额约占世界的1/6。荷兰是奶酪、凝乳等最大的净出口国,占世界总出口额的6%以上。荷兰的农产品加工业不仅使农业原料大幅度增值,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中,乳制品工业由于技术进步,使用的劳动力虽然不很多,但仍然达到了1.2万人[6]。

总之,荷兰奶牛业的发展不但为奶农增加了收入,使人们的体格强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荷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考虑到我国农村劳动力富余、人均牛奶及乳制品消费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现状,荷兰的经验有特别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园艺业和奶牛业成为集成农业的规律

集成农业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是有其现实依据的。以现代园艺业和奶牛业为标志的园艺产品和乳制品,都不是为了自己消费,所以是天然的商品。这些产品的商品属性不但要求比较完善的营销链条,而且需要有发达的城市及其较高收入的消费者群体。既然这类产品需要产后服务,就为农业劳动力分工和转移提供了一个基本条件。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服务业以后,必然会引起更多的分工和专业化,从而进一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集成农业的典型,现代园艺业和奶牛业的规律性集中地表现在制度创新、积累资金、技术传播、管理革命以及城市化推进。

1.农村合作社和加工业制度及时创新

1886年,荷兰创立了乳品加工合作社[7]33。合作社对于奶牛业的重要性超过了大多数农产品。牛奶是易腐品,在没有冷藏技术的条件下,必须当天卖完或者加工,而在单干的情况下,每个奶农必须自己把挤出来的奶运送到城镇去卖,费时费力,因此奶农特别需要合作销售。花卉业也是一样,需要把大量的鲜切花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城市消费者手里,没有拍卖行这样的合作社也是难以办到的。合作社是一种有重大意义的制度创新。合作传统在荷兰得到发扬光大,与奶牛业、花卉业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

2.资金积累能力强

牛奶和花卉的商品性培养了奶农、花农的赢利意识,与同行们的差距激励着他们追求更高的利润,而高产来源于良种奶牛,来源于艳丽、奇特的鲜花。奶农需要积累资金购买良种牛犊,花农需要培育或购买更好的花种,扩建温室。在缺钱的时候,需要农村的金融合作。荷兰兰宝银行(农民合作银行)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金融合作社。农村金融的发展又为荷兰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助推器。

3.先进技术传播快捷

与很多农作物或猪、鸡不一样,奶农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牛奶的销售收入;如由合作社代销,至少也能够在一周、一月里结算一次。鲜花更是每天都可以了解自己送往拍卖行的花卉能不能得到客商的认可和青睐,能够卖出怎样的价钱。奶农可以比较其邻居的生产和收入,从中感到差距、激发自己学习别人经验的积极性。在收奶站,奶农们可以经常沟通信息,改进饲养技术。奶牛业、花卉业对技术进步的需求,刺激了更多的发明和创新。

4.经营管理要求细致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中是无所谓经营和管理的,但在现代化大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中,管理往往比单项技术还要重要得多。单项技术必须进行组装,协调运转,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有资料记载,荷兰一个种菊花的温室农场怎样把生产计划安排得精细入微,精确得像时钟一样,某些环节可以说是一个小时都不能够马虎。在这里,有产前、产后的各类公司周到的服务和密切的配合。正因为有了这一切,荷兰的园艺业才能够达到这么高的劳动生产率。

5.城市化推进几乎同步

奶农和花农容易接受城市生活的影响。他们通常生活在离城市不远的乡村。他们无论出售牛奶还是鲜花,都需要寻求比较大而稳定的市场,能够满足这个条件的就是人口较多的城镇。奶农和花农比较熟悉城里人的生活方式,了解城市里的各种职业。一有机会,农民(特别是年轻一代)就会向其他产业(包括牛奶加工业、花卉销售)流动。人多地少的荷兰能够实现这么大的农场规模,就是农村劳动力长期流动的结果。花卉、牛奶的主要销售地在城市,其生产者与城市相联系的是收入较高的消费者。在当今世界,为较高收入者提供产品的生产者,他们的收入往往也比较高。因此,奶农和花农构成了荷兰农民中收入比较高的阶层。总之,发展奶牛业和花卉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五、集成农业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借鉴价值

从荷兰高效的集成农业中,我们看到了现代集成农业的基本结构及其走向。

第一,集成农业必须与大都市成为一体。大都市的土地比一般地区更加稀缺,土地价格更加昂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要追求较高的土地回报率,必须尽可能使每平方米都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花卉业为代表的园艺业最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第二,以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主导产业。集成农业大多以园艺业和奶牛业为主导产业。比起农村地区来,大城市的消费者的购买力比较强,需求的档次较高。园艺业和奶牛业正好能够提供这类产品。较高档次的产品往往与较大的消费弹性相联系,因此也意味着有较大的市场风险。只有消费者群体比较集中并且足够大,才有可能减轻这种风险。

第三,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现代农业最重要的标志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集成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制度创新,推动着技术革新,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因此,集成农业的发展能够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实现整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密集的城市人口,往往对环境有更多的关注。国际经验表明:绿色意识是在人口比较密集的发达国家首先萌发的。绿色生产力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可持续的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马拉松”竞赛中,是决定谁有希望胜出、跻身于世界前列的关键因素之一。多年来,荷兰能够成为农产品净出口世界第一的农业大国,同它长期以来发展绿色

近现代农业发展范文第6篇

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现代船舶发展趋势邓涛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摘要通过对集装箱船、散货船、浊船以及杂货船发展史的回顾以及对各种船型不同特点的分析结合国际航运市场发展的现状。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航运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在这种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给出了不同种类的船舶的发展趋势。航运企业必须通过为承运人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增值服务加强自身管理努力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严格控制和降低成本才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关键词船舶航运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世界海运贸易的发展航运能力在最近几年无论是在规模方面还是在覆盖范围方面都有极大增长。航运不得不与变化的趋势、贸易方式和快速扩张的全球经济保持同步。目前航运市场主要以油船、千散货船、集装箱船船队三分天下¨’。年尽管航运市场更加萧条然而却迎来一个新船交付的高峰年。根据有关统计尽管各大航运企业纷纷撤单但是可以预见的是年新增运力的规模还会非常巨大本来就已运力供给过剩以目前贸易量增长的现状不一定能够消化这屿运力何况面临年恶化的经济状况必然会出现大量闲置运力相信各大船公司的运力封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各类老旧船舶也会加速淘汰”。杂货船的发展趋势杂货船的特点杂货船运输最基本的特征就是运输和装卸主要都是以“件”为单位装卸效率低船舶在港停泊时间长船舶周转慢货损、货差多装卸、运输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因此随着集装箱运输船队和散货运输船队的高速发展普通杂货船运输市场份额极度萎缩杂货船队在世界商船队伍中的地位不断下降。杂货船的发展趋势世纪是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的现代化”成为所有企业的共识。企业信息化战略是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杂货船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必须根据航运管理的普遍规律和杂货船运输的特点以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手段促进航运综合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建立全球船岸信息一体化的高效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带动航运管理的现代化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对杂货运输特点的分析杂货船运输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效益”和“安全”两大主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个性化服务”与“专业化规模运输”的统一提高货物运输过程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的增值服务科学调度提高船舶的营运效率加强对船舶的监控提高船舶安全水平做好船舶维护保养科学管理备件降低运维成本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科学决策把握时机降低买造船和租船成本。加强揽货网点建设提高揽货质量争取更多高运价货物提高船舶的使用效率做好市场调研搜集、分析各地区运输需求及其潜住地区发展的信息资料、努力开拓新的货源市场。开辟新的航线并根据货源适时调整船的规模与结构。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并维护好“高端各户”和”高利润客户”。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市场进行判断锐感受市场环境的变化和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培育收益率较高的“高端市场”。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集装箱船的特点及发展史集装箱船舶的结构特点单层甲板宽舱口。舱内设有固定的箱格导轨舱面设有集装箱系固设备。采用双层体船壳结构设置有大容量压载水舱。采用尾机型或中后机型。世纪年代横穿太平洋、大西洋的—总吨集装箱船可装载—这是第一代集装箱船世纪年代总吨集装箱船的集装箱装载数增加到航速也由第一代的节提高到—节这个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代。年石油危机以来第二代集装箱船被视为不经济船型的代表故而被第三代集装箱船取代这代船的航速降低至—节但由于增大了船体尺寸提高了运输效率致使集装箱的装载数达到了因此第三代船是高效节能型船世纪年代后期集装箱船的航速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船大型化的限度则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为标准这一时期的集装箱船被称为第四代。第四代集装箱船集装箱装载总数增加到个。由于采用了高强度钢船舶重量减轻了大功率柴油机的研制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又由于船舶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减少了船员人数集装箱船经济性进一步提高德国船厂建造的艘型集装箱可装载这种集装箱船的船长船宽比为使船舶的复原力增大被称为第五代集装箱船。年春季竣工的号集装箱船最多可装载该型船已建造了艘人们说这个级别的集装箱船拉开了第六代集装箱船的序幕。据有关方面预测不久的将来可装载个集装箱的巨轮将会在欧洲问世。集装箱船的发展趋势自世纪初以来燃油价格一涨再涨。虽然当前世界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燃油价格也持续回落但是从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趋势来看作为一种基础能源燃油的短缺勿庸置疑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恢复燃油价格一路走高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前一段燃油价格居高不下的时期一艘特超巴拿马型船的日均燃油成本竟高达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班轮公司只得下令集装箱船“猛踩刹车”节约油耗许多班轮公司已要求其在亚欧航线上运营的船舶大幅减慢航速。此举已促使不少班轮公司投放第艘运力到其标准的亚欧航线上而通常这样一条航线的标配运力为艘。不过相信用不了多久随着船舶的进一步减速为维持原有的周班船期班轮公司就将会为该类航线配备上第艘运力。相比过去集装箱船节左右的航速现在已降低到了节左右。随着全球进入“高油价”时代可以预计航速还将继续下降这一变化的影响也将体现在未来的造船中。据德国船级社董事会成员透露该社有望在近几个月内公布一项新的标称箱量以上集装箱船的船型规格。据悉它将有别于三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星重工在不久前公布的与之相似船型的设计规格。不过该规格是适用于单推进器还是双推进器系统至今尚无定论。在这些新的集装箱船设计中船舶的运载能力将超过同前在建或待建的大型集装箱船但在航速方面前者却将远远比不上后者。目前在造船时船厂安装的是与第六代船同样的发动机。显然这是班轮公司意识到了全面重新考虑长途航线业务的必要性。往后节的平均航速将成为甚至更大型船舶的标准航速。给出的数据娃示对于一艘的集装箱船其航程成本中燃油成本占到了一年下来大约就是万美元。相比年前这一比重在左右约合万美元年。年燃油价格人体稳定在美元吨上下。目前燃油价格巳接近美元吨相当于船舶经营者每天要为每发动机功率多付出美元以上对于一艘主机功率的船来说一天就要多付出美元。若一个由艘船组成的船队服役年的话其燃油成本将高达亿美元而这些船本身的身价也只不过亿美元。因此在新船设计中提高燃油效率已变得极为重要即使只有的减耗就能为船舶经营者节省下近万美元侔的成本。综上所述未来集装箱船发展趋势运载量增加、航速降低。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的发展史世纪年代以前没有专用散货船都是用普通杂货船运输散货。粮食、水泥等散货的流动性比液体小都有一定的休止角船在海上发生横摇后易横倾在风浪中很容易发生倾覆事故。据统计世纪年代全世界有余艘运送散货的船发生海损事故。为了解决这个安全口题才逐步形成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典型专用散货船结构型式两舷布置底边舱加高舱口围板以保证满舱两舷布置底边舱便于清舱也能增加抗沉性双层底和四个边舱区采用纵骨架式结构以保证船体总纵强度两舷边舱之间水线附近的总纵弯曲应力很小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横骨架式结构两个货舱口之间的甲板不参与保证总纵强度。这里的甲板板明显地比舱口线以外的甲板板薄骨架也减弱。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敝货流动问题改善了散货运输的安全性使海上散货船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散货船的发展趋势散货船自世纪年代中期出现以来总体上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国际航运业中敞货船运输占货物运输的以上。由于货运量大货源充足航线固定装卸效率高等因素散货船运输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散货船已成为运输船舶的主力军。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散货船运输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自典型专用散货船的出现后几十年里散货船得到了迅速发展年足有的散货由单甲板承运而自年以来几乎所有的散货都由专用的散货船承运。世纪年代中期以后散货船船体损伤引起的沉船事故逐渐增多散货船的安全问题再度受到世人关注目前已经出现了双壳体结构散货船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的空船重量和建造成本有所增加但其安全、经济和运营优势越来越得到航运界的认同虽然双壳体散货船由于增加了内壳比普通单壳体船的重量增加使结构重量增加装载量减少建造成本增加约甚至高达港口使用费和燃料消耗也随之增加但是双壳体船具有良好的安全、经济和运优势舷侧使舷侧具有两道防线因此可使舷侧结构的冲击损伤减至最小消除船体结构疲劳双舱壁的度更好能更好地防止各种形式的破坏和货舱进水无须设置专门的压载水舱货舱底板平整易于清舱提高装卸效翠减少在港时间降低营运和维护费用减少货舱涂层的维护、保养费用散货船的双壳化己是大势所趋。油船的发展趋势特大型船舶操纵和船舶安全与管理论文集油船的发展史石油海上运输出现于年人们第一次用普通货船将桶装成品油从美国运到英国。年英国船厂设计建造世界第一艘的专油船“’号。进入世纪油船得到广泛应用。年世界油船保有量达到万。此后油船规模迅速扩大年世界油船保有量增笔万。从世纪年代起在油船大型化过饪中油船吨位急速增长到世纪年代中期达到亿的最高记录。经历世纪年代和年代二次石油危机油船船队规模明显缩减年减少至亿。此后随着世界石油消费量增长和油运量增加油船保存量缓慢回升。年月世界油船保有量重回万达到年初时的历史最高记录。船舶大型化在油船发展中表现最为突出在第

一、二次大战之间油船吨位一般为旺。二次大战后随着原油运输快速发展单船吨位快速增加。上世纪年代前期出现了万级大型油船年出现了万油船年建造出“海上巨人”号超大型油船。在当今世界船舶保有量和订造船舶中油船吨位占有近份额据年月统计在万油船中有万占原油船有万占成品油船其余万为特种油船。近几年成品油船船队增长较快特别是万以上的大型成品油船包括巴拿马型和阿芙拉型增长更快。油船的发展趋势单壳油船加速更新是上世纪年代后半期和世纪初期造船兴旺的重要原因。在世纪最后年和世纪头年问油船拆解引起的油船更新需求相当于同期油船建造量的三分之二。可以认为老旧油船特别是单壳油船加速拆解是过去年问造船市场兴旺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防止船舶污染海洋公约》附则修改后新规定于年月正式生效对世界油船队的拆解和灭失量最新的预测结果如下表油船拆解量最新预测表最近几年油船实际拆解量单位万单位万年年年年上半年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预测结果比较接近结论基本致。年之前旧船更新量较大平均每年达到万正好等于年年间平均实际拆船量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高油价进一步压缩各国对石油能源的需求同时前几年所签订的油船大量建成投入运营而老旧油船淘汰放慢使运力迅速上升。结果油运力过剩即运力供求不平衡率从年起明显加大油船市场进一步恶化。可以预见今后几年油船更新量将继续下去。参考文献【】马云涌从杂货船运输特点谈航运企业信息化战略广远公司信息技术中心【】王云龙纪卓尚林焰散货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船舶工程【】朱如敬侯华伟油船发展与油船市场趋势船舶经济贸易【】徐剑华任汐全球国际航运船队运力发展趋势深度分析【】中国交通报年航运市场发展回顾与年展望未来两三年将是航运市场调整期单位及地址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市源深路号手机号

上一篇:寒冷的诗句范文下一篇:网络安全培训总结范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