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

2023-09-20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1篇

【摘要】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让德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学生群体特征的不断变化、更新德育工作方式和打破原有工作方式的壁垒,文章从这些现实情境出发,结合对当前我国小学德育工作进行地深入分析,对信息化时代下如何从德育管理沟通工作、德育工作的评价以及德育教师角色转换等方面做好小学德育工作做出详细地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小学德育;校长德育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把人类迅速地从工业化时代带入了信息化时代也给德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息化时代下的小学德育工作和之前相较之下出现了更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德育工作的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沟通与衔接、德育工作的总结与评价和德育工作者的角色转换等多个方面。未来的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学校能否把握住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利用好信息化时代带给人们便利的沟通和学习方法将成为德育工作成败的重要问题。如若不能,小学的德育工作将会面临传统德育方式、方法的失效,德育也必将面临一场危机。

一、信息化时代给小学德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网络技术对小学德育工作的冲击力极强,学生群体在每一天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导致他们的思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难以真正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念;第二,信息时代在飞速发展,学校的德育方式方法却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节奏,中小学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在信息时代所能发挥的教育作用越来越小;第三,教师和学校领导者对新的时代、新的德育理念、德育资源以及德育活动设计的认知不足,难以跳出条条框框将新时代产生出的新事物和方法与德育相结合,很容易墨守成规,最终无法真正将德育工作开展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让学生和教师在德育情境中“走心”。

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笔者通过对当前我国小学在德育方面的工作的了解,提出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问题。

(一)德育管理工作的沟通状况欠佳

小学德育工作主要包括一些德育类活动的开展、德育宣传资料的印发以及在某些活动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但是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中负责德育工作的相关部门内部大多存在管理沟通满意度不高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虽然目前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沟通创设了良好的环境和條件,但是学校并没有很好利用这些资源,没有做好信息透明工作。有教师提到,“学校德育管理信息透明度不高,有时候任课教师搞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开展德育活动,而且活动的持续性不足,这样很难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参加完一个活动之后,另一个活动经常是遥遥无期,下一次活动到来的时候,学生又已经将上次活动忘得一干二净”,还有教师谈及:“各类德育活动之间的没有什么关联,缺乏系统性,没有层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参加同样的活动,这样是不是科学的呢?”总而言之,教师在德育管理工作的沟通方面的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大家希望能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沟通制度,这样才能集合全体教师的力量把德育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二)缺乏德育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和评价机制

总结和评价是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骤,只有仔细分析先前活动的经验与不足才能在之后的工作中取长补短,推陈出新。当前小学德育工作者都主抓活动,将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但是缺乏对德育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和评价的机制,没有形成德育管理工作链,没有不断更新和改进德育工作,导致德育工作多年来的模式固化、形式单一、活动吸引力不高。事实上,多数德育教师在工作中已经意识到,“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在按部就班的推进,虽然也在教师大会上念了活动总结,但是总结年年几乎不会怎么变”,而且也有一些德育工作是没有被梳理和总结的,比如德育工作与其他学科或者实践活动结合去进行的时候,德育部门可能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工作,因此常常会忽略对这一部分的总结和评价,致使这部分工作的随机性较强,德育效果也不太明显。

(三)德育教师角色转换困难

许多教师在接受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很难将角色进行适当地转换,尤其是在中学阶段,教师习惯了对学生进行应试教育的流程和方式,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保持居高临下的姿态,经常采用说教或者满堂灌的方式,致使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有的同学这样反馈道,“我们学校的德育工作,我感触不太多,只是觉得老师们都在上课,或者对我们进行说教、口头教导,没有专门的德育课,但是感觉班会可能就比较像了吧,说实话我们都不喜欢这种方式,非常希望能够改一下风格,多给我们一些体验和表达的机会”。老师们也说道,“教师的主要工作毕竟是教学,德育可能没有成为任课教师主要钻研的工作,没有备课,所以很多时候就简单地跟同学们提示一些问题”。还有一些老师和同学甚至认为现有的德育完全处于失效状态,主要原因在于对德育活动没有太多的感受,没有专业的老师,也没有系统的活动方案。

三、改善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对小学德育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下存在的问题和所面临困境的从德育管理、德育评价和教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梳理,笔者认为国内德育教师应能应对网络技术给德育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能够抓住大好机遇,运用好这一技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小学德育工作。

(一)建立有效的德育管理沟通工作体系

学校德育管理方面,通过编写德育管理工作流程,建立有效的德育管理工作体系,加强学校全通道式沟通模式的建立。利用好信息化时代赋予人们的便利的沟通条件和各类软件设备,学校要主动建立起与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和谐的沟通生态。从对当前小学德育管理工作中的沟通现状和沟通障碍分析结果来看,德育干部在德育工作管理沟通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从德育干部入手加强德育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沟通环节,进一步梳理了管理沟通内涵、过程与要素、作用、类型、障碍及有效沟通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学校实际,真正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沟通模式的建立。

(二)完善德育工作的总结和评价机制

评价和总结是德育工作不断完善和推行的强力助推器,中学学校需要通过完善和加强德育工作的总结机制,对本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分析,避免“总结走过场”、“分析表面化”和“事后不调整”等问题。在评价机制的构建方面,可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制定出德育类活动的标准和流程,结合学校的实际将德育工作的分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接着按照标准和流程对不同德育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进行考核评估,最后建立适当的激励制度,以学生的收获和评价为最核心的评价指标,在教师的绩效、职称评审以及留任升迁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鼓励。通过总结和评价机制的建立,将小学德育工作建立成为一个闭合的发展结构,让德育工作不断在学校内部更新、优化和提升,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找到未来德育教师角色转变的方向

关注我国德育现状的人可能都会观察到本研究所揭示的一个现象,人们只是关注德育活动的执行状况,对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价,而往往容易忽视德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也就是教师在活動中的表现。但是,教师又是德育活动效果优劣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需要特别关注德育领域中的教师问题,尤其要重视教师角色的转变问题。前文指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老师们很难将自身的角色向平等的、创新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工作者或者德育活动组织者去转变。要想改善学校德育管理现状,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教师们必须从自身出发转变角色,小学也应努力为教师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李晓东.小学德育工作要有章可循[J].中国德育,2017(05):9-10.

[2]张娟.浅谈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64-265.

[3]丁玉洁.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路径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6(05):78-80.

[4]王举,刘济良.小学德育目标的分层厘思[J].中国德育,2015(05):21-25.

[5]毕国营.小学德育教师专业化构思[J].基础教育研究,2014(13):12-14.

[6]黄小平,胡中锋.对小学德育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几点思[J].小学德育,2014(03):16-18+9.

[7]姜正国.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01):52-55.

[8]邱伟光.改革开放以来小学德育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08(24):9-13.

[9]孙少平.建国以来我国小学德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04):91-95.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2篇

1“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过去, 过于理论化、系统化的德育课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实际, 远离了学生的生活, 磨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本来生动活泼的德育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虽然老师讲得眉飞色舞, 学生却昏昏欲睡, 使德育课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为此, 在教学内容上, 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方面, 优化重组现有教材内容, 切合学生成长的实际。

本着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宗旨, 以学生的实际成长需要为主线, 根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教育部已经重新编印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新教材, 共4门必修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以学生在生活中应完成的主要任务为线索, 回到“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 对照“教学大纲”, 对4门德育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第一学期:《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三学期:《经济政治与社会》;第四学期:《哲学与人生》。

另一方面, 开发校本教材, 契合了学生学习的实际。

由于德育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 难以兼顾地方经济和地方学生特色;统编教材一般数年不变, 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因此, 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和学生自身实际的校本教材, 有益于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丰富的个性和创新的精神。

(1) 礼仪是道德的外化, 也是职场成功就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编写了《职业道德和礼仪规范》。这本教材填补了原有教材中缺失的礼仪教育, 并将原教材中抽象空洞的职业道德部分, 演绎成紧贴行业实际的鲜活教材, 体例新颖, 注重德行的养成, 在试用过程中, 师生的反馈意见非常好, 认为这本教材素材贴近职场实际, 强调知行合一, 实效强。

(2) 针对实习阶段学生思想困惑多、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化等突出问题, 我们编写了《奏响步入职业的序曲》。该教材对学生实习前的准备, 实习中学生典型问题的化解和相关能力的培养, 以实习感言、体会、剪影等方式展示了实习后的收获;这本教材以读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实习阶段德育的难题, 让学生从受教走向自教, 从教化走向自化。

以上教材是为学生量身定制的, 契合了学生最根本的需要,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积极地活跃在这些选修课上, 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三贴近”原则在教学方法上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上, 笔者改变了过去的教师一言堂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 而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之上, 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长期的课堂教法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结合不同的课程和课型重点探索了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 情境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展现情境、激发兴趣;分析情境、情理交融;体验情境、指导实践) 。

(2) 案例教学模式 (呈现案例→抛出问题→组织讨论→解决问题→总结归纳→应用实际) 。

(3) 合作探究模式 (设置问题情境-组内探究性合作学习-各小组展示学习—多维评价) 。

这三种教学模式与不同的教学内容相结合, 催生出极富有生命力的个性实效课堂。我们发现, 实效德育课必须具备:创设生活情境, 唤起学习兴趣;借助生活经验, 学会解决问题;回归生活实践, 养成道德行为。不难看出, 教学方法上, 回归实际, 回归生活, 回归主体探究, 是一节实效德育课的基本要素之一。

3“三贴近”原则在教学形式上的体现

在教学形式上, 笔者敢于创新、敢于实践, 通过创设活动, 发挥学生的特长, 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认知。

(1) 开展趣味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德育课堂教学中, 以活动为载体, 结合教学内容的优化, 产生了主题德育活动课教学模式, 既结合德育课程改革的模块化结构, 在每个模块中又至少设计一次主题活动课。例如, 进行《职业道德与法律》这本教材的道德部分教学时, 设计教学结构如下:个人礼仪→交往礼仪→职业礼仪→职业道德→专业道德。

(2) 创设竞技活动, 让学生在“做中悟”。竞技活动是教学的催化剂和润滑油, 贴近实际的竞技活动能内化所学知识, 内省自身行为。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设定如下项目, 实现教学目标见表1。

(3) 智设德育活动, 让学生在“悟中做”。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 笔者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教学“三贴近”原则, 也将之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之中。例如, 在课后, 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有益的活动, 如校技能大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演讲征文竞赛、兴趣小组等等。他们在这些学校德育活动中, 锻炼了自身的能力, 增强了自身的信心, 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通过创设以上活动, 让学生真正在“悟中做”。

总之, 如何在德育课程教学中贯彻“三贴近”的原则, 是值得探究的话题, 笔者会继续探索, 以期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摘要: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那么, 我们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 应该如何实施“三贴近”的原则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 德育方法 教学模式

【正文】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学校都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方法,在上思想品德课时,能够让学生们对于德育学习更加的有兴趣,让德育之花盛开。学习德育课时,只学习课本当中仅有的知识,会让学生们感到非常的枯燥,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们对于德育学习进步的。所以德育老师也在课堂当中努力的创造更加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能够使学生们感到德育课是非常新颖的,教学内容也是丰富多样的。但是根据最新的社会调查报告显示,部分初中老师在对于德育方法教育方面当中,并不能够引起很大的重视,这样会不利于学生们思想得到进步的,更不利于学生们能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一、初中德育教育方法在国内的现状

很多初中老师在教育学生们德育方面的知识时,内容都是非常的枯燥单一,这让学生们学起来是非常无味的,渐渐地会让学生们失去对于学习等于教育的兴趣。但是在新课改之后,德育老师彻底改变了之前的教学模式,采用了更加吸引灵活的教学方法,这样在课堂当中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非常的集中,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老师的教学效率也在慢慢的提升,这是学校和老师都是希望看到的现象。但是也有部分初中老师对于德育的教育方法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们跟上时代步伐的进步。为了解决这些现状,学校也正在创建更加有风气的教学课堂。

二、促进初中德育教育方法,使德育之花盛开的措施

2.1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很多初中生都是非常喜欢有趣并且新颖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吸引他们在课堂当中的学习兴趣。老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年龄要求,随时的调整教学模式。因为初中生这个年龄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在课堂当中会不认真的听讲,甚至在课桌下搞一些小动作,这是课堂当中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现象。例如思想品德老师可以给学生们上一节人生哲理课,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们感悟人生,这样他们就能明白当前的学习是有多么的重要。让学生们阐述自己对于德育观点,这样老师就能够从学生的角度了解现在对于德育学习的现状。

例如:在课本《丰富的社会生活》这一节内容当中,主要是要求学生们能够根据丰富的社会生活让自己的德育品质变得更加优秀,吾出更多的德育深层含义。其中“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老师可以给学生们出几道关于这方面的题型,让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答辩,在答辩的过程当中就能够体现学生们在德育品质方面的养成如何。在课堂当中,老师也要鼓励学生们积极的回答这方面的相关问题,有利于学生们健康的成长。

2.2老师灵活运用多媒体与德育课堂相融合

因为现在正处于互联网大时代当中,多媒体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应用也是非常的广泛。所以德育老师在初中课堂当中,要灵活的运用多媒体与德育课堂相结合,这样老师的教学效率会非常的显著,学生们在课堂当中的表现情况也是非常优秀的。例如老师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几个关于德育的案例,对于这种案例的行为有什么样的看法。当自己处于这种情境时,自己应该怎么处理这种事情,这些都是体现出学生们德育品质的最佳阶段。让学生们进行组队或者是个人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学校领导也是非常重视德育老师的教学方案,并且在每周会不定时的到课堂当中进行听讲,对老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这样也能够使老师的教学取得明显的进步。因为学生们的德育品质与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帮助学生自身养成优秀的综合素养来說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学生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当中,能够让德育之花盛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并且在学校每周也会举行关于德育的教育活动,让学校的几位代表学生进行演讲。

例如:在课本《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节内容当中,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这些都是学生们德育教育当中的学习内容。其中“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希望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老师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展示几个关于道德生活的案例,然后让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讲述一下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对于学生们德育的培养来说,有一定的帮助。

【结束语】

让初中学生们学习德育课程,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道德教育品质,培养学生们综合自身的素养,并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老师也会灵活的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并且利用多媒体与课堂相融合,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学生们也会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 田雁. 铸魂提素质 立德育新人[N]. 大同日报,2021-09-10(002).

[2]记者 王鹏 施雨岑 孙少龙. 铸魂立德育新人[N]. 新华每日电讯,2021-09-09(009).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4篇

抓好德育阵地建设,发挥德育阵地作用

工农中心学校2012——2013(2)

工农中心学校位于铁力市工农乡二屯村,多年来,学校以“为学生一切成长铺好第一块基石”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加特长”为培育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确立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我们在培养人的工作中始终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我们把抓好贯彻落实看作是我们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和观念、方法、活动上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把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有许多好做法和经验。

1、 坚持不懈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而德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

1 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是我们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树立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每学年都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推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形成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书育人风气,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品德的舆论氛围。

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我们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引领人、贴心人,把握好学生成长过程中跳动的脉搏,做学生的贴肉布衫。学校建有班主任工作制度,有班主任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和交流班主任工作。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基本功。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们更好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同时我们注重树立师表形象,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行,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品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三是注重校际协调,配合联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幼之间,中小之间的配合协作可以尽快让教师熟悉了解学生,可以尽快有的放矢开展德育工作。

2、有的放矢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活动

寓教于乐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是通过举办节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我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团结,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培养正

2 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德育教育。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年邀请交警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交通法规和法律讲座,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学校还请有关专家进行预防爱滋病,远离毒品的教育,组织参观有关图片展览。三是重视民族传统节日,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妇女节开展为妇女做一件小事活动,开展尊重妇女的教育。教师节开展尊师教育。重阳节开展尊老教育等。

3、千方百计抓好青少年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建设是学校课本教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依托社会资源,开辟了多个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一是依托吴文化资源,开辟泰伯陵德育教育基地。鸿山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祖泰伯至德、谦让和开拓、开发精神是吴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意义。学习泰伯精神,就是学习做人,学习进取。二是依托敬老院资源,开辟尊老德育教育基地。学生通过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简单劳动等服务,培养青少年尊老意识。三是依托市里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公园等,开辟德育教育基地。学生每月一次电影,从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参观家乡,接受热爱家乡,力主建设家乡的教育。四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开辟学校绿色网吧基地。五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了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利用闭路电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3 六是依托现代农业资源,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我乡农业资源丰富,虽然这些农业资源没有正式挂牌成为德育教育基地,事实上,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七是依托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每周一升旗仪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能够精心组织国旗下讲话,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

4、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注重了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成年人一样日渐突出,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班,建立“知心屋”,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三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四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五是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六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适应性训练。

5、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形成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新亮点。

少先队工作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是我校又一工作亮点。积极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模式,增强少先队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创造性,提高少先队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为主的实践路子。

4 一是传统教育系统性与创造性相结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系统地、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如植树护绿、学习雷锋、缅怀先烈、尊师体验、歌颂祖国、队知识宣讲、敬老爱幼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在活动中扩充知识,提高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其他教育活动:如: “六一”演艺活动。二是阵地建设规范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倡导队员发挥主体作用,做好日常队务管理工作,搞好阵地建设。每个中队每学期至少向同年级开放一次主题队会活动,并推选一个优秀队活动进行全校观摩。随着少先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好学校广播站、电视台、队报、搞好红领巾小事业成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广播站每周三中午准时播出,从审稿到播音,从写广播稿到音乐监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广播成了少先队员们最青睐的朋友。

6、切实指导青少年双休日和暑寒假休闲生活

学生在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是比较多的。从青少年休闲生活的调查来看,他们休闲意识贫乏,休闲方式单

一、落后,甚至是有害休闲。为此,我校觉得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休闲生活的指导,是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指导好学生双休日和暑寒假的生活,学校组建有假日雏鹰小队,假日雏鹰小队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小雏鹰们以就近原则五六成群,开展家庭服务、爱绿护绿、捡废、敬老院义务服务、啄木鸟纠错字、小小安全宣传员等活动。学校将假日雏鹰小队活动引导到以愉快而有意义的休息为目的,以优化组建的小队为单位,以家长带领辅导为条件,以家庭与户

5 外活动为形式的假日休闲教育。学校还聘请家长,轮流担任小队活动的辅导员,成为假日活动的后盾。通过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的生活指导,使学生远离社会网吧,远离游戏机房,远离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场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对德育工作的清醒认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用了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貌似抽象、枯燥的德育搞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5篇

德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年级阶段都需要重视,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者,笔者在多年的德育管理工作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用灵活的、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式来培养每个学生,以发展人文精神为重点内容,并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德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下面笔者根据自身的德育管理实践,阐述自己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做法和思考。

一、注重环境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不仅仅代表了学校的形象,体现着学校的文明程度和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正处在一个模仿他人的阶段,这一时期周围的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中,积极向上、礼貌文明的校园文化就可以很好地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干净、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给人一种心平、气静的感觉,让人不知不觉间感到身心愉悦。因此,要为师生们创建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首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校园的美化,搞好卫生工作。除此之外,在其他装饰和布置的细节上,也要善于利用好每一个角落,营造出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如,在教室和走廊可以贴一些能够展示校风、教风和学风的标语或图画。还可以在一些显眼的位置装饰一些大型喷绘或墙贴,如《弟子规》、《二十四孝图故事》、孔子画像及其他古诗文等。同时还可以设立一些板报或宣传栏,展示学生、教师或班级的风采,让校园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洋溢着浓烈的校园文化味道。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中,自然能受到环境的积极影响,更加自主地融入校园中,投入学习中。

二、紧扣德育为先,落实多彩德育活动

校园环境组成了学生们成长的外在环境,而内在的环境就是一种有文化底蕴的氛围,这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来。对此,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校园文化。

在德育管理上坚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的同时,我们可以依托少先队这一教育阵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一系列少先队主题活动。像举办“读书节”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其他同学,使学生不但感受到了读书的浓烈氛围,还学会了与人分享,既学到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还可以举办“诗歌朗诵大赛”,我们国家的古诗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可以让学生积累名言,进一步了解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各种各样的活动,只要是能增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可以适当开展。

三、关注特殊儿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大部分学生只要通过普通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够培养出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但对于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应多些关注。如,单亲家庭、父母外出务工家庭等,这一类家庭的孩子在家所能得到的关爱较少,家庭教育也不够完整,缺少必要的监管和引导,在学习、心理和身体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这部分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也更容易存在自卑、自暴自弃、忧郁、我行我素、沉迷网络等不良特征。因此,在学校德育管理中,必须引导教师多关注这类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要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地疏导和解决。

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学生的监护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共同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家长与学校联合起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同时,鼓励孩子在学校多参加活动,融入到班集体中,让孩子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同学之间的纯真友情。教师也可以利用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走出自卑的暗区。

总的来说,德育并不是靠管理者一个人的力量就能搞好的,而是要靠师生们共同去实践完成,校园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担起这个责任,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创建与个别特殊学生的品德培养,让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兴东小学)

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改革深化,德育教育也成为了教学的重难点,高中作为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阶段,为了有效落实对于德育效果的加强,提升教学质量成果,就必须要重视创新德育管理观念及模式,进而确保结合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综合品质,为其的全面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针对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创新展开了探讨,希望能对促进高中学校德育教育落实,全面发挥德育价值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创新

一、高中学校德育管理的重要意义简述

高中是教育结构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其是否能够保障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全面落实,不仅仅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还会在根本上影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及人生观的正确建立,目前,多数高中学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意识到其能够对学生学习发展所能够带来的积极意义,因此,其几乎已经能够达成加强德育、创新德育的共识,进而有效地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入手,帮助其强化各项能力,培养其综合素质能力与道德品质,并从思想意识层面实现对其的提升,确保帮助其建立积极可靠的思想品德,并养成优良的行为及思维习惯,完善其的人格,为其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全面落实预期的德育目标。

二、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创新的可行性策略

(一)重视德育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及德育成果都存在制约,因此,想要全面提升高中德育管理水平,强化德育教学质量,首先就需要重视德育理念的创新,一方面,教师需要重视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进而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其的个性化发展,用客观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认同其的个性化差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可靠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够将德育教育工作仅仅看作一项机械性的工作,而是需要给予学生关爱,使其在自我塑造中感受到快乐,为德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其能够更好地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有点与不足,进而有效地为其提供德育引导,促进其的发展与成长[1]。

(二)落实德育模式的创新

除了上述所述的德育理念创新之外,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创新过程中对于德育模式的创新也是不容忽视的,传统德育教学很容易由于落实的教育方式而使得学生存在敷衍心理或是厌烦心理,进而难以保障预期的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其的创新,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及教学需求进行灵活巧妙的安排,详细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重视以文化育人,教师可以联合日常的文化课程教学实现德育知识的融合渗透,进而联合素质教育,将知识学习与德育教育实现融会贯通,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巩固文化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了解并积累德育知識,在不断深入了解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及道德素养;

其次,重视提升德育教学的趣味性,高中学生由于其学段的特殊性,其承担着较多的学习与生活压力,因此,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生动趣味的方式落实德育教学活动,进而给予学生一定的调剂,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并自然而言地接受其的引导[2]。

(三)家校合作建立三位一体制度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虽然是其日常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并非是唯一的,家庭与社会也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中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德育管理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家校合作及三位一体制度的构建,进而实现对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德育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水平,创建更和谐可靠的德育氛围,进而保障德育成果。基于此,一方面,高中学校需要重视与学生家庭的交流沟通,进而确保能够更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明确其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划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措施,并全面发挥榜样作用,在学校及家庭中都可以为学生树立道德模范,确保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其道德素养的引导,并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加强家校之间的交流,进而结合诸如家长会、德育主题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对于德育教学环境的打造;另一方面,学习德育管理部门则需要联合社会发展中的各项热点事件以及相关德育资源,实现对于德育教育的延伸拓展,在根本上提升德育教学的深刻性与长效性,保障德育教学质量。

(四)落实责任打造全员育人体系

全面落实责任,打造全员育人体系是又一重要的德育管理创新,在其的保障与辅助下,能够在根本上为高中学校德育管理提供体系规范,具体来说一方面,高中学校德育部门需要联合德育目标建立全员育人制度,联合校内教师,在充分发挥其自身职责的基础上,合理进行不同德育任务的分配,全面发挥其的德育价值,并以此制度为基础,发挥德育监督管理,为工作地顺畅开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针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还需要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进而全面深入德育管理工作,确保通过细致适度的考核与督促,保障德育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德育成效,与此同时,学校德育管理部门还需要结合德育教育工作实际进行合理个人激励,由此全面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工作责任感、积极性,打造良性竞争的机制,在全面促进德育教育落实的前提下,还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参与度[3]。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德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细节入手,针对理念、模式及制度、体系等方面落实创新,全面深化德育工作,提升德育质量与成效,充分发挥德育价值,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江华.高中班主任德育管理应对策略[J].新教育(海南),2020,(35)

[2]李军荣.高中班级德育管理的创新对策研究[J].求知导刊,2019,0(21)

[3]刘国胜.探究高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思路[J].文学少年,2020,(28)

上一篇:国庆节广播稿范文下一篇:挑战杯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