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

2024-03-07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1篇

由于是转载,避免版纠纷,请各位同仁们有时间可以看一下!

怎么,看我那标题是不是准备了一大堆口水来喷我?呵呵,且慢,等看完我的帖子再喷不迟,如果你有耐心的话,但我相信你耐心看完了不会后悔。

首先,先了解中国的绝大多数制造业,或者说企业,是什么样一个性质。

看看你身边使用的各种高端,或者热卖的产品吧。

手机:iphone,nokia,HTC,索爱,三星。

汽车:大众,丰田,本田,别克,福特,雪佛兰,标志,宝马,奔驰,奥迪。

化妆品:DHC,兰蔻,雅斯兰黛,SK,H2O,欧莱雅(这个真不了解,说错了请原谅)。 电脑:苹果,HP,华硕,宏基,联想,三星,索尼。

家用电器:西门子,索尼,三星,松下,AO斯密斯,格力,美的,海信。

好了,这些是大家熟悉,那还有大家不熟悉的呢?很多很多,大家应该都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绝大部分都是国外品牌,请记住品牌这两个字,极其重要,只有极少数的国产品牌。好,那这和我们大学生不如农民工有什么关系?有关系,太有关系了,我来说给你们听。 当今世界制造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一样产品的真个产业链按工序来排序应该是这样的:设计,原材料采购,订单处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批发,零售。一共七大块。以美国著名芭比娃娃为例,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卖9.9美元,就10美元吧。东莞是这个娃娃的生存所在地,出厂给美国芭比娃娃公司是每个娃娃1美元。但请注意,上述产业链的7大块中,只有生产制造是属于我们中国的,也就是10元中的1元,是属于我们创造出的价值,剩下的9元呢?都是美国人的价值。iphone,nokia,丰田,大众,西门子,松下,索尼等等,都是这个性质。也就是说,生产制造,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小块,甚至已经沦为最底层的一小块,而且,记住,生产制造,是最不需要大学生的一块.....另外六块呢?另外六块才是需要大学生去做的事情啊!

不要以为美国人,欧洲人用的都是made in China的东西,就说明了我们的制造业多发达。为什么他们的工厂要办到我们这里来?除了消耗的是我们资源,破坏的是我们的环境外,更甚的一点,剥削了我们的劳动力,因为,中国的劳动力便宜,太便宜了。这里涉及经济学上的战略问题,要说一下子说不完,如果大家有兴趣本人以后可另外开贴去说。生产制造,根本不需要大学生,规矩都给你定好了,造着去做就行了,要什么大学生,在车间不停的重复着同一个简单的动作,不懂都没关系,有师傅教一下,自己慢慢就会了嘛,而且大学生心高气傲,就算一开始肯降低身份做普工,但日子久了怕会跑掉,作为老板,何必要那么多大学生?情愿请一个农民工来做,做得越久越熟练,生产速度越快,技术越高超,加点工资也划算啊。而这些made in China的东西,他们的设计,采购,仓储物流,批发零售,都掌握在洋人手里,他们的大学生在做,我们人数是他们几十倍几百倍的工人拿着10元钱中的1元,而他们却掌握着10元钱中的9元,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最现实的问题。而我们现在每年数以百万记得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怎么就业?去哪里就业?我们大部分制造业都只掌握着产业链中最不需要大学生的这一块,这些大学生去哪里就业?记住,再次强调,我说的是整体状况,中国拥有自己品牌且做得不错的企业也是有的,比如华为,联想,海尔,但太少了,真的太少了,而且他们当中大部分做得好也仅仅限于国内,和他们同行业的其他国际巨头相比,相距甚远啊。这些企业每年又能给我们的大学生提供多少岗位呢?那剩下的人呢? 好,说完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那么再谈谈江西在中国的地位,就更悲催了,恐怕江西在中国的地位还不如中国咋国际的地位,所以可想而知啊,我们的江西的大学生们,你们得去

哪里找工作,去哪里实现你们的梦想呢?道理是一样的,江西更是生产基地的基地。看看我们引以为傲的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昌南工业园。这些就是我们江西现代化工业基地,这些就是我们江西各个支柱型产业基地,一大片的生产车间,的确壮观,看看那在建的红角洲的高楼大厦,楼盘。自己想想吧,在这些地方工作的所有人里面,有多少比例的岗位是需要大学生的?身边也认识蛮多在这些地方上班的朋友,或者说是在南昌所谓的大公司上班的朋友,一个个就说什么公司的某某领导是北京总部派来的,上海总部派来的,深圳总部派来的,对,就是这样。这些在江西扎根的大企业,需要大学生的岗位还宁愿是从他们老家当地招来得,那么我们江西的大学生呢?

很多大学生朋友抱怨出来工作工资低,工资低是因为你们待的是小公司,小公司没有办法给你高的工资,或者你们待得即使是大公司,也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临时工,因为江西本土的企业太弱太弱,而江西却又是中国其他城市大企业的一个生产基地,代工方而已,或者只是是销售点,办事处而已。他们不需要江西的大学生,他们只需要江西的劳动力,只需要江西GOV作为重点引进项目提供的优惠政策而已。他们宁愿请个农民工踏踏实实的为他们在车间生产,为他们在外面拼死拼活的销售,做售后服务。他们不需要你去设计,不需要你去采购原材料,去规划仓储物流,去策划销售方针。他们只需要一个能按照他们早已制定好的规则踏踏实实,循规蹈矩去做事的人就行了!而那些需要你去设计,去策划的江西本土公司因为实力弱小,也不指望,也无法做出多大的成就,取得多大的利益,所以,他们需要你们的专业综合知识,但他们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知识,所以他们不会为你花多少钱。而更悲剧的是,随着GOV把他们的生财之手伸向了教育之后,大量的扩招,大量的挂着公立大学牌照的私立大学的建立,使得近十几年来向社会推出了呈几何倍数增长的大学生。使得原本就供大于求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更加残酷。曾经看到一篇报道,南昌一个社区招聘办事员,工资待遇一个月1200元。只招8个人,结果几百个本科生去报名......大学生,早已失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大学生,仿佛成了最容易拿到的文凭,看看江西著名的蓝天,东华理工这样的学校吧,他们哪里需要你考多少分数,只要你去,几年后保证给你一个“大学生”的包装。

不要怪自己在大学里面没有学好,你学好了也没有用,因为你的知识需求的单位太少了,就算你满腹经纶,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不要以为外国的大学生比我们中国的大学生强多少,他们也照样抽烟喝酒泡妞打架,但他们机会太多了,给他们的机会太多太多,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学以致用。但我们呢?我们没有办法,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公平?请问这两个字何时发生过?不要说也有大学生混得好的,高薪体面的工作,但放眼看看所有的大学生吧,记住,是所有的,混得好的比例是多少,混得不好的比例呢?或者还有那些连混都没得混的呢?每次路过江西医学院的时候,我都很悲伤,为那里的悻悻学子感到悲伤,这是时代的悲伤,请问,那里的同学们,毕业以后,你们有几个人能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医疗研究员的?还是大多数人也只能去做个小药厂的检验员,药品推销员?或者根本就放弃了你一开始憧憬无比美好的医学生涯?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都只能接受平凡的命运,平凡的命运里,又有多少无奈和辛酸呢?对吧?

同学们,真的不怪你们,没有办法,这就是你的现实,或者说这就是你出生那一刻起就决定好了的命运。无法去责怪谁,如果硬要责怪,那就责怪那些无能的管理者,领导者,不仅无能且极度自私,不顾后果不顾实际的胡乱扩招,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错误的引导你们这一代人选择一条错误的道路走了下去。难道大学生就真的没有地方去了吗?也有,银行,证券,学校,这些行业需要大学生,但这些行业却又是中国相对世界非常不发达的行业,江西就更是。垄断型企业需要大学生,比如国有银行,电信,能源,高速公路,但这些又其实一般人能进的?他们的正式员工有过对社会公平公开招聘的历史吗?我不多说,你懂的。

所以,了解中国制造业在国际社会中到底所处的是个什么地位,而江西在中国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非常重要。我上面说的想必大家都明白了吧。

那么,于是乎,我们看到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面临毕业,怎么办?两条路

第一,考研。我目光短浅,见识少,据我目测,大部分考研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因为害怕毕业,害怕在就业中遇到挫折,不敢面对,于是选择考研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延迟自己就业的时间。说句实话,原本读4年的大学,在加多读2年出来当个一个月拿3000来元的大学老师(还不是都当得到的),这就是天之骄子中的天之骄子辛苦读书这么多年换来的结果吗?那一个农民工他如果从18岁开始(差不多是进入大学的年龄)在一个厂子里面做工人,等他做了6年只要脑子不蠢,踏踏实实的,相比至少是个中级职称的技工了吧,这种档次的技工就算在南昌,随随便便一个月下来的收入恐怕是大学老师的2倍以上了。

第二,考公务员!这类人比考研的强,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于是乎,出现了一个岗位招一个人,几百个报名的........公务员,原本就是一个国家的行政事务管理者,大部分公务员岗位的本质却只是一个普通的服务工作者。工作技术含量属于非常低下的一个职务。但在我们国家,在我们江西,却成了香馍馍,人人都想要,嫁女儿的父母听到男方是公务员都喜出望外(大部分)。这就是社会的不公正造成了大学生扭曲的择业观,一个人学了那么多高层次的知识的人不是去用这些知识去从事创造实际价值的行业,而是选择了几乎完全不需要大学知识的一个普通服务类的行政工作。但是这能怪我们的同学们吗?累死累活的工人老大哥退了休拿1000多元一个月,看个病都看不起。而舒舒服服的公务员退了休拿着3000多元一个月,生个病还可以去单位几乎全额报销。你叫我们的大学生同学们怎么去面对这个社会,怎么去选择自己的未来?几百个人里面招聘一个,而且恐怕其中还有N多个比自己有关系的,但他们还是坚持去考,为什么?

最后总结,中国落后的制造业决定了中国大部分企业只能处于整体产业链的最底层,生产制造,于是中国大量需求的是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就是蓝领。而我们无能且自私贪婪的gov却不断的扩充原本就需求不多的大学生,最终就导致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好不容易找到份工作也就只能混口饭吃而已。而普通的蓝领工人却因为市场紧缺,工资待遇迅速提高,早已超过大学生,所以,大学生们,你们大部分的人还真不如普通蓝领工人,甚至农民工,但,这不是你们的错。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2篇

“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这是感动中国对郭明义的颁奖词。初读这几句话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看过电影《郭明义》后才体会到这几句话的真正内涵,这就是郭明义的真实写照。

影片《郭明义》用纪实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这位普通的鞍钢人平凡的工作与生活,生动刻画了当代雷锋的崇高品质和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郭明义只是鞍钢集团矿山公司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的一名公路管理员,他始终怀着一腔真情,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想方设法帮助别人。面对外国企业优厚待遇的诱惑,仍保留着对自己岗位的那一份忠诚;面对身患白血病的小女孩,伸出了无私帮助的双手,还费尽千辛万苦的帮助她体验了一次空姐梦,完成了她的遗愿;他三次让房、五十六次献血、常年为希望工程捐款累计十二万元;他几次把自己家的电视机送给别人„„

郭明义参加工作三十三年,爱岗敬业三十三年。从部队到地方,从矿山汽车司机到党委干事,从外国专家的工作翻译到风里来雨里去的公路管理员,对待每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做得有声有色,问他为什么,他的回答是:“组织上让干啥就干呗。”在郭明义的眼睛里,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人。然而,他送给与自己生活了二十多的妻子的节日礼物,却是一枚价值二十八元的戒指。一个企业老板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党章不是没有变吗?共产党员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的要求不是没有变吗?”郭明义很伟大,因为,他总是把别人放在心上,把党的宗旨记在心里;郭明义很普通,因为,他普通得像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人一样毫不起眼,他做的每件事看上去都是常人能做到的平凡小事。他用积沙成塔的精神,竖起了一座当代雷锋精神的丰碑。他用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生动地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真正内涵。

郭明义的先进事迹深深地震撼着我,让我明白了:只要你心中装着他人,就随时可以给人予温暖!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在危急关头豁的出去!对照习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面对鲜红的党旗,我时常默默地叩问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个学校管理者,我做得够不够格?我还能做些什么?俗话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对照郭明义,我深知自己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决策能力和服务精神都需要进一步提高,郭明义犹如我的人生航标,今后我将努力做到:

一、无怨无悔,不辱使命。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说过一句荡气回肠的话:“不要问祖国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拾人牙慧,我也对自己说:“不要问四小能带给我什么,而要问我能为四小做些什么。”我在想,每个党员、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对自己发此一问。“激情成就梦想,热情铸就事业,真情造就发展。”没有激情做不成大事;永葆热情才能真正办好教育;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需要我们付出一腔真诚和一片真情。我想很多时候人是凭着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做事的。

二、制度第一,校长第二。

在学校,任何人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我们学校文化的根本和前提,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制度的执行和坚守也是人治与法制的一道分水岭。制度关键在执行,所以,在学校的管理中,我们要特别强调执行力。

三、追求细节,做好小事。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就是水平,细节就是管理,细节就是形象。追求细节,就是追求一种精致化的管理。我认为做教育,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需要宏阔高远的视野,更需要精耕细作的勤恳。

四、成就教师,发展学生。

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对于教师来说,发展教师是校长的第一要务,但教师的发展需要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将搭建舞台,提供环境,创造条件,适时鞭策,重在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我们要造就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造就适合教育的学生,所以,我们要改造和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我们将不懈学习,建构和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为培养独特人格和卓越才能的学生,我们任重而道远。

身处这个岗位,我深知:职务不是一种荣誉称号,而是一种压力,更是一种责任。我会时刻铭记局党组的信任、全体师生的期望、几千名学生家长的重托。我们在回顾成绩的同时,必须冷静的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学生的素质、教师的能力该如何发展?师生学习、工作的物质与心理环境该如何改善?这些都是我应该思考与付予行动的。我想:创新、包容、和谐、幸福、文明、美丽将是我们未来管理的关键词。让我们的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努力创新;我们要宽容学生的行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要包容每一位教师的不同观点,为教师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心理环境;不仅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我们师生的心灵也应该是美丽与纯净的,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学习、工作,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3篇

——记新一轮“千校万师”培训感悟

2010年10月,我作为少先队辅导员参加省团校进行了为期10天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骨干教师培训工程的学习,让我脑子得到了一次洗礼,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何等的重要,短短的10天时间,弹指而过。可是,培训的知识对我心灵世界的震撼,却永远不能忘却,使深刻认识到:开展好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成为祖国的未来栋梁之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素质的提升关乎国运兴衰和民族昌盛。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党和国家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

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年来,我把在团校所学习的学以致用,齐伯中心小学自2012年5月搬迁到新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努力,办起了齐伯镇乡村学校少年宫、齐伯镇留守儿童之家及全镇13家道德讲堂,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及道德讲堂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这3年,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大力支持,使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办得有声有色,20

11、2012连续两年获得了省级的表彰,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迈上了一个台阶。

在自身能力培训与学校管理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加强和完善。通过培训,使我在职业生涯中有了第一次质的飞跃,几年工作成绩得到学校全体教师赞许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同,因此从一名少先队辅导员成为了学校的领头羊——平坝县齐伯中心小学校长。

在教师培训方面,要求我们的老师一定要来经历这样的“千校万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训学习,特别是学校班子成员更要参加类似的学习。

今天,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带着不一样思维,作为一名校长,我再次

回到熟悉的“千校万师”培训基地——贵州省团校,进行又一次如何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进行充电,心情是无比的激动。在这次的培训学习及专家交流中,我的认识与思维又一次不平静了,得到专家们的指点,李勇老师的《励志训练——做•学•思•悟》,让我知道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我将会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我的教学中;何眉萱老师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教育的积极作用》,让我知道“个人生存、教养父母、家庭和谐、教育后代、工作事业、国家担当、文化传承、人类福祉。”教育目标的层次;谢萍教授的《明礼知耻,崇德向上——道德使人生美丽》,告诉我要自我解放,自我塑造,自我成长,要以“空杯的心态”去超越自己,是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美丽;李志东教授的《校园礼仪》让我对校园礼仪又有了全新的意识;赵国华老师的《我是一个幸福的老师》,让我觉得做一个老师是多么幸福的事;陈沧海讲师的《健全人格塑造——未成年人健康心理辅导》,让我进一步认识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爱心、耐心、宽容、乐观、和平、节制、谦逊、守信、责任感、自省”;方屏校长的《为了薄如蝉翼的未来》,对我在今后的德育工作方法上有一些启发;李婧科长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思考》使我从中了解到我们老师一定要用爱去感化孩子们,一定要在每个学科教育中都能渗透德育教学,告诉孩子不能只做语言上的矮子,更要做行动的巨人。并且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问题着手,努力化解问题。这次学习和上次的学习也有不同的地方,特别是老师例举的案例,让我深深的感悟到新时期的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压力非常大,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工作的根本,而且这项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这不光是那位教师或领导的事情,还需要家长配合,社会环境的洁净。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要坚持不懈,从现在做起,从小事抓起,不忽略每一位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个未成年人的身体和思想都能得到健康的成长;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贯穿整个教育过程;贵阳一中邓连奇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的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老师,尊重他们的人格,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他们效仿。

牛贵军老师讲到的德育教育与学校的关系中运用古人的话:“师也,传道、受业、解惑”。道,及学生的道德,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真、善、美”的心灵;体现“精、气、神”的气质;兼备“天、地、人”的情怀。这使我感受最深。

这次省团校开展千校万师”培训学习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让来自全省各地州市的148名学员,除正式听课外,还安排学员彼此之间相互展开讨论,彰显各自的办学特色,尽展自己的才艺,让彼此之间的友情在交流中沟通和建立,在学习中互相促进和升华。

通过5天“千校万师”的培训学习,让我真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爱”的教育,觉得自己离“爱”的教育有多少差距。

“千校万师”培训是教师自我提升、进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平台;是培养孩子们成长的灯塔和航向。虽然5天短暂,但因内容丰富而精彩,虽然学习累,但从中得到快乐,虽然学习紧张,但却有很大的收获。

我们做教育的,就要有心有爱,没有心和爱就没有一切,我们要将心和爱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始终,要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洒满爱的阳光,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更要学会尊重每一位教师,我坚信,只要心灵交替,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这块精神高地才会更加坚固!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4篇

我们还能做什么?

如果说植树节都让大家去植树的话,恐怕也不太现实。其实庆祝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看看我们的记者都有哪些发现。

低碳生活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细节当中。例如一次性筷子,很多人都有使用过的经历。表面上看来,使用一次性的筷子方便又卫生。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背后是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市民朋友们在植树节这一天有没有什么特殊的选择。

记者走访了四五家餐馆以及小吃店,发现除了部分店铺只提供一次性的筷子之外,越来越多的餐厅都开始换用可循环使用的筷子。有调查显示,我国一年大约要消费掉一次性筷子450亿双,相当于需要砍伐掉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而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所以说,在植树节这一天乃至今后的日子里,请减少使用一次性的筷子吧!

现代人的卫生意识可是越来越高,而且还讲究!不仅饭前饭后要洗手,这过水的手,还要干干的,拒绝湿湿的。这顺手一个动作,一张,两张,搞不好还来个三,四张。这个植树节,我们也可以拒绝洗手后惯性抽纸巾,而是准备一块干手帕来代替!

从08年6月1号开始,限塑令正式实施。去超市买东西最好拎上环保袋和篮子,因为购物的塑料袋可是有偿使用,得付钱的。在超市定点守候,我发现许多市民都是自备环保袋,看来,要想保护环境,关键还是持之以恒。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5篇

如何才能去做喜欢的事情

Paul Graham

翻译: 王亮修订历史

修订 1.0 2006年2月7日

来源:

摘要

本文译自Paul Graham的How To Do What You Love,原文链接为

。欢迎到HowToDoWhatYouLove 讨论本译文。 本文来源于拾遗记之家

目录

工作

界限

诱惑

慎重

两条路

致谢

喜欢一件事才能做好它,这可不是什么新想法,用4个字概括:"Do what you love."(“做你喜欢的事”)。然而,知易行难。

小时候没有人告诉我们这些。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以为工作和娱乐截然不同。生活分成两部分:有时候大人给点活干;剩下的时间就去玩,随心所欲。偶尔,大人让做的事居然挺有趣,而玩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比如摔倒受伤。但这种情况不多见,通常,干活都没啥意思。 既然上学是为了工作,那它肯定也很枯燥。

生活有工作和娱乐两种状态,相应地,人被分成两种,大人和孩子。大人要辛苦地工作,孩子虽然不用工作,但他们得去学校学做一些简单的事,为将来打基础。就像孩子们不喜欢学校一样,大人们也都不爱工作,这似乎显而易见。

老师尤其相信工作没有乐趣可言,这并不奇怪,因为绝大多数教师没体会过教书的乐趣。就像孩子们不能玩躲球游戏(dodgeball),非要背各个省的省会一样,老师也不得不看着这些孩子,不能躺在海滩。谁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么说并不代表我认为允许孩子自做主张是对的,他们总得学会点什么。但是,如果大人告诉孩子“工作不都是这么枯燥,现在之所以要做些很闷的事,恰恰是为了以后可以选择能带来乐趣的工作”[1]是不是效果更好呢?

在我9岁或者10岁的时候,父亲曾告诉我,只要我喜欢,长大了干什么都行。这话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听起来好像有人告诉我水是干的一样怪异。虽然我不敢肯定父亲想告诉我什么,但肯定不是说工作能像娱乐一样带来乐趣。过了好多年,我才弄明白这一点。

工作

很多人读完高中就开始工作了,所以,大人会在孩子读高中的时候向他们讲些工作上的事,也允许孩子跑去看他们工作的样子。那时我总觉得大人都很喜欢各自的工作,现在回头想想,也许只有私人飞行员才真正喜欢,银行经理肯定不喜欢他的那份工作。

有一种说法,中高层人士都喜欢自己的工作。于是,人们都装模作样喜欢自己的工作,仿佛自己是中高层人士中的一员,否则不仅会影响其职业生涯,而且显得没有教养。

本文第一句话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都要装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一个人只能做好他喜欢的事情,那么,有些人能成功,就是因为喜欢自己的工作。如同在美国,家家户户都有250年前法国国王用椅的不同程度的仿制品一样(尽管主人可能并不太清楚),人们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在不同程度上、有意无意地模仿成功人士。

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做法必定把孩子弄得精神错乱,等他们到了开始思考喜欢什么工作的年龄,绝大多数人已经完全被这种“干一行爱一行”的观点所误导。一方面,学校教导他们工作是一种责任,但毫无乐趣可言,工作甚至比上学还辛苦。另一方面,身边的大人却口口声声说他们喜欢工作。孩子们会想:“我和他们不一样,我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不是孩子的错。

学校和大人们不一致的说法使孩子们错误地认为:学校里学会做的事情并不是真正的工作;工作不比学习更糟;要么那些说喜欢工作的大人都在说谎。然而,三种说法全是错误的。

最危险的谎言来自孩子的父母。如果某人选择无聊的工作是为了让全家人生活得好一点――很多人也真的是这么做的――那么他的孩子很可能受其影响,也认为工作挺无聊的[2]。而如果父母能为自己多考虑考虑(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尽管以牺牲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译者注),教出来的孩子反而会好一些。热爱工作的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昂贵的房子无法带来的[3]。

读大学时,我才明白养家糊口不是工作的唯一目的。选择什么工作要比赚多少钱重要。虽然人们一般认为工作就是为了生存,但也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故事(比如说爱因斯坦在专利局上班)说明,事实并非总是如此。

如今,工作的目的是为世界做出贡献,同时也要能够生存。可是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无法改变自己的错误想法,认为工作中令人痛苦的事情很多。工作中仍然需要不断钻研,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所以,人们不得不强迫自己做这些工作。

如果认为工作注定是件痛苦的事,当工作中出现错误就觉察不出来。这就是我在研究生院学习期间的思考所得。

界限

一个人能够喜欢工作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他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停止寻找。另外,如果他像其他人那样,低估了对工作的热爱之情,又会过早地停止寻找。他或者会听从父母的安排,或者去追名逐利,又或者什么也不做。

一方面,“做你喜欢做的事”不意味着做此时此刻最想做的事,即便是爱因斯坦也会有想喝咖啡的时候,但他会告诫自己先完成手头的工作。

我总是无法理解有些人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以至于其它的事都不想做,因为我从来没有如此喜欢过一份工作。如果我可以选择(a)花一小时做点什么,或者(b)瞬间转移(teleport)到罗马,然后在那里闲逛一小时。我会更喜欢哪一个呢?说实话,都不喜欢。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几乎每个人都会倾向去Carribbean飘流、做爱、或者享用美食,而不是去解决难题。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有时间范围的。不能是只在某一刻特别想做的事,必须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比如一个星期或者一个月。

没有成果的快乐是无法持续的,如果厌倦了躺在沙滩上,而又想保持快乐,就得做点事情出来。 另一方面,必须得喜欢工作多一点,喜欢享受少一点,要有不做点事就闲得难受的劲头。当然也不能没日没夜地工作,可以坚持工作直到疲劳为止,然后可能想做点别的,甚至只是发呆。但不要把这种时刻当成一种奖励,或者辛苦工作的补偿。

我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如果一个人在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不会有什么成就,因为强迫自己工作不可能比别人做得好。

要想工作得快乐,不仅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是令人佩服的事,是那种做完可以说“哇,太酷了”的工作。不一定非得制造点什么出来,学会开滑翔机,说一口流利的外语,都足以让人感觉

很酷,至少是那一刻。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测试自己。

我认为读书就不符合这一标准。除了某些数学书或者实用科学书籍,很难准确说读完一本书后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读书和工作不太一样。只有在实践中运用了读到的知识,才会感觉有收获。 Gino Lee告诉过我一个好方法――做一件能让你的朋友说“哇”的事情。但这可能不适用于22岁以下的人,因为他们认识的人太少,碰不到真正的朋友。

诱惑

我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在乎别人的看法,除非是他的朋友。不要想着出名,不必太在意众人的意见。能够得到尊敬的人的意见就够了,何必在乎那些根本就不认识的人呢?[4]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5]。出名极具诱惑力,甚至可以让人放弃其所爱,转而去做一些他渴望喜欢的事情。

比如,有些人之所以写小说,是因为他们喜欢读小说,而且发现写小说可以得诺贝尔奖,于是乎他们会想,难道还会有什么工作比成为一名作家更好吗?但是,渴望成为一名作家还不够,还要喜欢写作,喜欢编故事。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把一件事做到最好,就能赢得声望。然而,做某些工作会带来声望是后来才有的,爵士乐就是一个例子,其它成熟的艺术形式也是如此。所以,尽管去做喜欢的事吧,声望自会随之而来。

声望对于雄心勃勃的人来说是最危险的诱惑,想让这种人办事,只需向其保证一定的声望即可,比如让其做演讲、作序、服务于某个委员会、以及做个部门头头,等等。所以最好的建议就是不要做这类工作,如果它有趣的话,人们就无需使其听上去很美了。

同理,如果同样喜欢两种工作,其中一种会带来更大的声望,那么就选择另外一个。声望会一点点地改变人们的爱好,所以如果自己无法区分的话,那么很可能真正喜欢的是不引人注目的那个。 金钱同样使人堕落。钱本身并不危险,有些工作虽然可以挣很多钱,却被人瞧不起,比如电话推销、卖淫、或者人身伤害诉讼。做这种工作的人最终会是那些“只求生存”的人(建议:如果某个行业的从业者这么说,不要做这个行当),有追求的人才不会被其诱惑。真正的危险来自于名利双收的职业,例如从事企业法律或者医学工作。一份既有保障又有前途的工作,再加上一点可以不劳而获的声望,才是对青年人最大的威胁,因为他们还没开始思考什么是他们真正喜欢的。 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喜欢他正在做的事,就看他会不会无偿地工作,即使不得不做另一份工作以求生存。究竟有多少企业律师愿意在非工作时间免费做他们正在做的工作,而以日常工作糊口呢? 这种方法对于选择从事哪种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有帮助,因为不同领域之间的差别非常大。大多数优秀的数学家即使当不了数学教授也愿意从事数学研究,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有人发表论文,就是想做英语教授,而不是在广告机构工作。即使没有数学系也会有人研究数学,但是如果没有英语专业,以及教学职位的存在,又怎么会有人长篇累牍地发表论文,研究Conrad小说中人物的性别和身分呢?没人会觉得研究这些东西很有趣。

做父母的往往会看重金钱。可以放心地说,孩子想当作家而父母想让其当医生的多,孩子想当医生而父母让其当作家的少。孩子认为父母太“实际”,其实未必。所有的父母对待孩子要比对待自己更慎重,因为作为父母,他们承担风险,却得不到好处。如果八岁的儿子打算爬树,或者10来岁的女儿要和坏男孩约会,父母无法体会孩子的兴奋,但是如果儿子从树上掉下来,或者女儿怀孕了,却要父母出面收场。

慎重

面对如此危险的诱惑,很难找到喜欢的工作就不奇怪了。大多数人从小就相信工作是受罪,不信邪的人也都栽在了名利的诱惑上。那么到底有多少人最终找到了他们所热爱的工作呢?10万,或者10亿。

找到自己爱干的工作是很难的。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事肯定很难,所以,不要低估它的难度,同时,也不要因为暂时没有找到而气馁。其实,只要敢于承认自己对工作的不满,就比很多人更可能成

功了,那些人还在自欺欺人呢。如果周围的同事都说工作得很开心,而自己却对这份工作一点也看不上眼,那也许是同事在自己骗自己,虽然未必都是,但可能性很大。

做大事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艰苦,因为只有喜欢自己工作的人才能成就大事,他们根本不需要勉强自己,但是,寻找爱好的过程却得非常认真。有些人特别幸运,他们12岁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然后沿着这条路茁壮成长。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更多成就大事的人来说,其职业生涯就像乒乓球的轨迹,他们在学校里学A,工作后做完全不相关的B,最后成名于C。

有时候,更换工作是精力旺盛的表现,但也可能是因为懒惰。通常,你无法区分自己究竟是掉队了,还是在另辟蹊径,即使许多成就大事的人,在最初寻找人生定位时往往很失望。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保持诚实吗?一种方法是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它,即使不喜欢。这样至少知道自己不是在为懒惰找借口。更重要的是,往往会养成把事做好的习惯。

另一种方法是“坚持实践”。例如,如果想成为一名作家,又不想因为日常工作而浪费精力,那么,就要坚持练习写作。尽管写得不好,但还是要坚持写。只要坚持实践,就会知道想成为作家是不是想想而已。如果写的东西实在糟糕,选择这份工作就不现实。

坚持实践是一种启发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找到喜爱的工作,甄别出那些本以为会做好的工作,最终选择真正喜欢的,就好像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可以找到屋顶的漏洞一样。

当然,明白喜欢什么工作并不意味着能够以它为工作,这是两码事。有追求的人更要把两者分清楚,喜欢做什么和能做成什么是不一样的。[6]

这一点看得越清楚,内心就会越痛苦,很多人因此降低标准。例如,如果在街上随便找人问问,他们能否和Leonardo画得一样好,就会发现很多人说他们根本不会画画。这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而不是事实。他实际想说,我不会去干那个。因为如果想方设法让他做画20年,他会为自己获得的成就而吃惊。当然那需要非常刻苦,可能要在头几年每天都得面对失败。所以如果有人说“我不行”,不要相信他。

另一个经常听到的说法是,不能每个人都做自己喜欢的事,总得有人做令人讨厌的工作。真的吗?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在美国,唯一强迫人的方式是征兵,但我们已经30年没有这么做过了,而是一直利用名利吸引人工作。

如果仍然有些事没人愿意做,那么人们就不得不自己做,过去发生在家奴身上的事就是这样。家奴的工作是经典的例子,在公元10世纪时,似乎那份工作总得有人来做。然而在20世纪中期,发达国家已经没有仆人了,有钱人得自己干活。

所以,也许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做,但是谈到具体的某项工作时这么说就不合适了。糟糕的工作可以自动化完成,或者根本就不做,如果没人愿意做的话。

两条路

有一种情况确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他喜欢做的工作。人首先要生存,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会很难赚到钱。这时有两条路可以走:成长渐进法:随着能力的增强、名气的增大,逐渐放弃不喜欢的工作,选择喜欢的工作。

齐头并进法:做不喜欢的工作赚钱,以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成长渐进法更常用,工作做得好的人一般选这种方法。年轻的建筑师开始时不得不什么活都干,等到他做得很好之后就可以挑选项目了。这种方法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太慢,而且不确定,即使是终身聘用也无法做到真正的自由。

齐头并进法有多种做法,取决于需要用多少时间赚钱。一个极端是白天上班,靠一份工作时间固定的工作赚钱,而在闲暇时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个极端是先拼命赚钱,直到不再为钱发愁。 齐头并进法用的人比较少,因为需要事先做好周全的打算,而且这种方法更危险。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生活的要求也越高,所以为了赚到足够的钱,可能需要比预期更长的时间工作。更糟的是,人可能会被工作内容改变。如果做无聊的事情太久,脑子可能就锈掉了。钱给的越多的工作越危

险,因为需要付出全部的精力。

齐头并进法的好处是可以让人摆脱障碍[7]。职业发展不都是一片坦徒,不同工作之间的差距变化很大。从结构设计工作转行到产品设计工作还有可能,要转向音乐方面就不太可能了。有两份工作的人多一分选择,尽管其中一份只为赚钱。

到底该选哪条路走呢?这取决于你是否明确想做什么,是否擅长分清主次,能承担多大的风险,以及是否有人愿意为你喜欢做的事情付钱。如果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也知道有人愿意为此付钱,那么就选择成长渐进法。如果还不了解自己想干什么,或者不喜欢非黑即白的二元逻辑,那么可以选择齐头并进法,只要你能承担由此带来的风险。

不要太早下决定。很小就知道自己未来做什么的孩子似乎让人印象深刻,就像他们比其他孩子更善于做数学题目一样。可惜,他们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错误的。

我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医生朋友,她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工作。当有人向她咨询申请医学院事宜的时候,她很想握着他们的手说“不要去”(但是她从没这么做过)。她怎么会这样呢?她在高中的时候就想成为医生,而且她雄心勃勃信誓旦旦,克服了所有的困难,令人遗憾的是,她甚至克服了对这份工作的厌烦。

结果,她现在的生活实际上是一名高中生为她做出的选择。

年轻的时候,我们相信有足够的信息事先做出选择,工作却是个例外。试图做出选择时,手上只有少得可怜的信息。即使上了大学,我们也很少知道工作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做过几次实习生,但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提供实习机会,而那些提供实习的工作,也不会教你太多东西,就好像做球童不可能学会打棒球一样。

人生规划和其它规划一样,多尝试会有更好的结果。所以,除非十分确定,最好还是选择一份可以应用成长渐进法或齐头并进法的工作。这也是我选择计算机行业的部分原因。在这个行当,做教授也行,想赚很多钱也行,也可以向一些相关专业转行。

尽早从事涵盖面较广的工作也是很明智的,这样就可以很快知道各种工作都是做什么的。相反,极端的齐头并进法很危险,因为无法得知自己喜欢什么。如果一个人做了十年的债券交易商,当他攒够了钱决定不再继续而转行写小说时,却发现自己并不是真得喜欢写小说,却已为时已晚。 多数人都会说,这好办,给我一百万,我就能弄明白该做什么。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环境塑造人,离开了自己生活的环境,多数人都会不知所措,看看那些中了彩票或继承了大笔财产的人就知道了。就像每个人都说他们在意财务安全,然而最快乐人不是那些拥有它的人,而是那些喜欢他们在做的事的人。这么看来,有一份明确的计划未必是件好事情。

选择哪条路,是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的。找到喜欢做的工作很难,大多数人都没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能做到,也要等到

三、四十岁。但是,只要有这个愿望,就很可能会实现。如果知道自己会喜欢工作,就胜利在望了,如果知道自己具体爱做什么工作,就已经实现了这个目标。 致谢

感谢Trevor Blackwell, Dan Friedman, Sarah Harlin, Jessica Livingston, Jackie McDonough, Robert Morris, Peter Norvig, David Sloo, 以及Aaron Swartz阅读本文初稿。

[1] 现在,我们做的恰恰相反:当我们让孩子做无聊的事情,比如算术练习,我们没有坦白地说它很无趣,而是假装它很有趣。

[2] 有位父亲告诉我一个相关的现象:他特意向家人隐瞒有多爱自己的工作,当他周末想去工作时,发现说一些不得不去的借口很容易,而不原意承认自己更原意工作,而不是和家人待在一起。

[3] 郊区的情况也差不多。父母搬到郊区,为了他们的孩子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但是郊区索然无味,不够自然,十几岁的孩子会以为整个世界都是这个样子。

[4] 我并不是说只能跟朋友说这些事情,帮忙的人越多越好,但是朋友的意见最重要。

[5] Donald Hall说,那些有望成为诗人的年轻人错误地执迷于发布作品。但是你可以想象,如果

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在“纽约客”杂志上发表一首诗,那会是什么情形,他会在聚会上被当成真正的诗人,尽管他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但是,对于其他不知情的人,能不能在权威杂志上发表文章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说,实际情况比Hall认为的要困难。年轻人之所以特别在乎名气,是因为他们想打动的那些大人往往搞不清楚状况。

[6] 就像我们要警惕,事情不会因为我们希望它发展成什么样子就会成什么样子,这是同样的道理。很多人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宗教越来越受欢迎就是证据之一。

[7] 一个更形象的隐喻是,以各种工作为节点的图,并没有连通得很好。

教育技术能做什么范文第6篇

[我是什么作文] 小时候我总是在想:诶,小鸟们多自在,我要是它们那该多好啊! 啊,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飞到天山,去看那美丽额达汗血宝马;我要飞到日本,去看那美不胜收的樱花;我要飞到英国,去感受那大本钟的威力;我要飞到泰国,去大教堂学习佛教;我还要飞到台北,去看那些我喜& 小时候我总是在想:诶,小鸟们多自在,我要是它们那该多好啊!啊,假如我是一只自由的小鸟,我要飞到天山,去看那美丽额达汗血宝马;我要飞到日本,去看那美不胜收的樱花;我要飞到英国,去感受那大本钟的威力;我要飞到泰国,去大教堂学习佛教;我还要飞到台北,去看那些我喜欢的歌手,感受一下明星的风采;我更要飞回家乡,观察家乡的一草一木&&啊,假如我是一只会说话的小鸟,我要飞到爷爷身边,告诉他祖国在他的下五谷丰登,生活美满,生活大大,我代表全国感谢他;我要飞到萨马兰奇爷爷那儿,告诉他2002年他所宣布的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的这句话,令国人兴奋,令都沸腾起来;我要飞到白衣天使身边,告诉她们,人们在她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抗击了sars病毒,场硝烟的战争中,病毒在人们众志成城的合作下退缩了,我也代表全国人们感谢她们;我还要飞到航天英雄杨利伟身边,告诉他为他而兴奋、骄傲&&啊,假如我是一只神奇的小鸟,我要飞到,去看看的毛主席,忧虑的陆游和爱喝酒的李白;我要飞到花木兰身边,陪她征战沙场;飞到武则天身边,学习咱们的巾帼英雄,原来巾帼不让须眉&&诶!我要真是一只小鸟该多好啊!因为我不了解,所以我想了解,我是什么作文,中学生作文《我是什么作文》。我是什么?这好像是废话,当然是人了。我也知道我是人。不过,我的问题是我是什么,而不是我属于什么。这就是数学上的=和∈的差别,也就是白马与马的差别。我可以这么设想,把我的头留在地球而把身体扔到月球去,我的质量并没有减少,根据e=mc2我的能量也没有减少,但是我却不在了。也就是说,我是一个既没有质量又没有能量却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怎么有点儿像鬼)有次看一本闲书时,曾经看到上面写着有几位科学家作了一个很恐怖的实验。把一个临死的人放到一个台秤上,在人死的一瞬间,他们惊讶地发现极精密的台秤的示数少了4*10-10克,于是他们断言,在人死的一瞬间,有某样东西离开了人。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我吗?可是,这个我又到哪儿去了,天堂吗?地狱吗?还是又转世投胎了呢?我们都是唯物主义者,可是现实又不得不让我们带了点唯心的色彩,美国一些从死神门前回来的人后来对科学家们说,自己在死的时候仿佛感觉离开了身体,然后见到了许多以前已经死去的人。他们给他看全景录像,然后在一片黑暗中,他看到了自己从出生到死去的一切。最后在一片金光中,他感觉自己不属于这里,于是又返回了自己的身体。不过也有科学家指出,这些人所经历的不过是在快死状态下所产生的幻觉而已,所以不足为信。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我拿这个问题去问海德格尔,他说:这是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必须得形而上学地思,同时,若想回答,就必须不再形而上学地思&&我问尼采,他呵呵地笑了:告诉你一个真理,随时忘掉自己所思的会比较幸福。我从盖尔曼博士那里听说:夸克!我们都是夸克。又通过海森伯对波函数的解释推想到,我们只不过是粒子概率行为的表现。然后,我又听到一些更新的说法:我们的世界,只是十维空间弦振动的投影,所以一切都不存在&&可我还是不知道我是什么,是宇宙演化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产物?是大量微观粒子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是狄拉克真空波动方程的一组解产生的表现现象?还是一系列笼统而抽象的错觉的复合体?为什么宇宙演化了那么多年产生别的什么不行偏偏产生了我,这个概率要多小有多小却偏偏发生了。为什么我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什么,就算我属于人,那么我又是什么,你不要告诉我我是**国家**省**市**公民。这就仿佛一层外衣,去掉这层外衣后,我又是什么?或许,本来就没有答案,又或许,直到我死了才会知道。现在,我唯一知道的是我就是我。这是我唯一知道的,也是我唯一确定的。 篇二:我会什么的作文

我会什么的作文

我会什么的作文

(一)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见外婆正在拌饺子馅,不禁心里痒痒的,要和外婆学学包饺子。

我们准备好馅和皮,就开始包饺子。

我把一张皮摊在手心里,又用勺子舀了少许馅放在皮的中间。再用手指沾了一点水,涂在皮的四周??前面的步骤我学得很不错,可要开始捏花纹时,我就怎么也学不会了。如果把两层皮一起捏,捏出的饺子既不好看又立不正;如果只把一层皮往后捏,捏出的饺子又软又立不正??我想尽办法使饺子变得又好看又能立正,可没办法,饺子就是不跟我做朋友,老跟我反着来。

后来外婆告诉我,水不能沾得太多,沾得太多会把皮紧紧地粘住的。为了饺子既能立住又好看,我们要在捏最后一折时需稍稍弯出一个拱形,这样就可以达到要求啦。听了外婆的解说,我恍然大悟,于是就按照外婆说的去做,包的饺子果然是“十全十美”。接着,我就照这样又包起饺子来,包得一个比一个有进步。外婆见了,夸奖道:“你这丫头一下开窍了,包得比外婆还要好呢!”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晚餐时,我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感到无比温馨,无比好吃。我认为,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

包饺子不但能让你变得心灵手巧,而且还能锻炼你的耐心。我喜欢包饺子。我会什么的作文

(二)

今天,我非常激动,因为我要跟着外婆学做包子。

我迫不及待地跑到厨房,让我吃惊的是桌子上放着很多大大小小的锅碗瓢盆,盆子里盛着馅儿和面团,外婆早准备了啊,原来今天是除夕。当然得早点准备哦!

为了早一点吃上热腾腾的包子,我们马上动手。我拿到一个面团,我直勾勾地盯着外婆,她先把一整块面团扯成一小个一小个的,再拿起一个小面团,揉啊揉,搓呀搓,揉圆以后再压成小面饼儿,再放入适量的肉馅,把面饼边折呀折,像花边、像褶皱拧一拧,像个小酒窝一样,真好看。我迫不及待的试着做做,可我怎么也做不好,千奇百怪的样子,有的像鹅、有的像兔、还有的像空口袋,逗的大家哈哈大笑。我试了很多次,外婆告诉我小窍门,终于包出了一个“小酒窝”。

我们做好包子,终于上蒸笼蒸了。过了大概半小时左右,一打开蒸笼,哇!个>长大了很多呀,看到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包子,让我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啊,忍不住夹起一个包子往嘴里送,结果烫的我哇哇直叫,我再小心翼翼的夹起一个小一点的包子,吹了吹,尝了起来,真是鲜中带甜,甜中带鲜,白菜的甜,猪肉的鲜,好好吃啊。吃着自己做的包子,心里美滋滋的。

我会什么的作文

(三)

星期六的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看见爸爸妈妈还在睡觉,于是我想:“爸爸和妈妈每天都那么累——送我上学、为我做饭。我不如为爸爸妈妈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吧!”我说干就干,什么事比较简单呢?哦!对了,我还是炒菜吧!

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看见了墙边有一捆白菜,我先拿起一块木板铺在桌子上,再拿起一颗白菜,我又拿起一把刀,把白菜的根给剁了下来扔到了垃圾桶里,然后再一片一片的检查菜叶,把带有虫子的或颜色枯黄的菜叶扔到垃圾桶,只留下绿油油的菜叶。找完了以后,我又拿了一个盆,把白菜放在盆里面,正当我要洗白菜的时候,突然,我

又看见还有一只虫子在菜叶上,我就笑眯眯地把虫子扔到了垃圾桶里,心想:“这只虫子难道也要进油锅吗?”我在盆里接了一些清水然后开始洗白菜。我使劲地洗,最后终于洗干净了。我拿了一个锅,把锅放在煤气灶上,我又把白菜放进了锅里,加上了材料——油、盐和葱花。其实我也不知道加了多少,就是凭自己的感觉吧。多了,就夹出来一点,少了就多加点。我打开火,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来了,油也跳起来了,我马上躲到了门后面。不一会儿菜就炒好了。爸爸妈妈被这噼里啪啦的声音吵醒了,我连忙把菜盛了出来端到了爸爸妈妈的跟前。爸爸妈妈看到我懂事了就夸我说:“我的女儿真懂事,知道为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了。”我一听,心里高兴极了。

我以后一定还要再给爸爸妈妈做饭,这样不仅能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还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表扬。

篇三:一年级作文: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一年级作文:一分钟我能做什么

今天,我学了第7课《一分钟》,里面的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虽然一分钟只有60秒,但是在一分钟里,我能做完很多事,如:制作一个手工、骑自行车绕花园一圈,还能做完5道口算、记住三个单词。所以我们应该向那些伟大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牛顿学习,善于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成为会思考的人。

上一篇:教育培训项目方案范文下一篇:精准扶贫宣传标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