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范文

2023-11-02

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主持人面对媒体融合后的挑战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传统媒体的优势不再明显, 同时有了较大的变化, 即传播平台、传播主体和接受信息对象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其中, 改变明显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传播平台多元化

过去的传播平台以收音机、电视节目为主要媒介。但是近些年来, 高新科技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目前, 大众使用传统媒体平台的频率逐年降低, 而新媒体即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微电台、车载广播等多元化的传播平台使用越来越广。因此, 当传播媒体平台趋于多元化时, 主持人将面临跨平台主持节目的挑战。

(二) 传播主体泛众化

传播主体是指向受众传播新闻的传播者。在新闻传播阶段中, 传播主体特指主持人、记者、播音员以及编辑等传播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 由于传播平台多元化的原因, 传播主体出现泛众化现象, 即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 凭借微博、公众号、各大论坛、广播电台等媒介传达信息和新闻。而且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信息媒介传播演变成即时性, 换句话说, 任何一个人在任意地点、任一时间点都可以向受众传达信息。这造成主持人传播影响力层次面受到冲击的局面。

(三) 受众向用户转变

在传播学中, 普遍认为受众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方, 其中, 受众有两条最为关键的权力, 参与权和讨论权。但在传统媒体传播信息过程中, 用户要想参与和讨论只能通过接受采访、发送短信、拨打热线等方式参与, 还要经过一轮筛选才有可能真正和主持人交流沟通。这导致受众呈现一种被动的接受信息状态, 与媒体融合后的新形式相比, 用户更倾向于新媒体形式。这些方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参与权和讨论权, 使其“发声”能够被倾听。

二、如何提升影响力, 拓展传播能力

过去受到环境的限制, 用户都是通过电视节目等传统媒介了解新闻广播、奇闻异事, 因此对于主持人的录用要求不高。然而新媒体传播形式多元化使得用户不再高度关注电视节目, 这对主持人提出了调整创新的新要求。以下以电视节目主持人为例说明。

(一) 加强和用户的联系

由于多元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使得用户更乐于关注于其他传播形式的媒体信息。从当下广受用户好评的新媒体传播渠道来说, 其中较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互动性强。而传统的电视节目中, 受到交流渠道的限制, 主持人和用户不能建立起较好的互动联系, 从而失去部分潜在的观众。针对这个情况, 电视节目主持人应当利用当下各种可以传播信息的新媒体, 例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微信公众号、论坛等, 建立属于电视节目或者个人的账号与用户加强联系, 改善传统电视节目中和观众互动不足的劣势。以“用户第一位”为原则, 增强受众对节目的粘附性。

(二) 形成自己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的传播力源于节目内容的高质量和主持风格。那么出彩的主持风格会为其留住观众, 从而扩大主持的影响力。主持人要结合节目内容的风格, 独辟蹊径找到切入点。例如《一站到底》的几位主持人, 给观众留下睿智多学的形象, 而《走近科学》的主持人, 则以严谨求实的主持态度吸引观众关注节目。因此, 主持人要结合节目内容, 形成自己特有的主持风格, 留住观众, 才能逐步提升自己的传播力。

(三) 做好本职工作, 加强信息管理

要形成大范围的传播力, 那么主持人的公信力必不可少。公信力源于节目内容的严谨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为用户提供有效真实的信息, 这对主持人信息管理能力有着高标准的要求。因此, 主持人要重视节目内容的质量, 辨别信息的真假性, 筛选出具有传播价值的信息, 结合自身节目的特点, 价钱内容的公信度。如此才能累积用户的信任。日积月累, 节目内容的权威性和严谨性自然而然会为主持人的传播力增添色彩, 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传播影响力的目标。

(四) 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储备

由于科技迅速发展, 促进了不同新事物的诞生。这要求主持人能后与时俱进, 了解不同背景下的新理念, 以包罗万象的胸怀, 对新事物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才是提升传播力的长久之道。例如今年春节期间, 受到广大用户称赞的《中国诗词大会》文化节目, 其主持人董卿的传播影响力就可作为一个典型例子作为参考。董卿虽然只是主持人, 但是其文化素养一样令观众钦佩。这说明作为主持人, 就要有不断学习, 不断进步, 才可适应当下不断变化的媒体行业, 才能让自己的传播影响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主持人不仅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充实自己, 加强知识储备, 还要从多方面考虑用户的需求, 加强用户和节目的黏性, 从而提升自己的传播影响力。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形态正逐步转变, 以一种新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传统媒介如电视等形式的节目观众人数比例逐年呈现下滑的局面。这对于传统电视节目主持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传播媒介形式急剧增加, 造成传播主体、接受对象有了新的改变。因此,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该如何调整自己, 适应新形势下的媒体传播方式成为媒介行业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媒体,主持人,传播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苏凡博.媒介融合背景下节目主持人传播力生成机制[J].当代传播, 2016 (3) .

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范文第2篇

1关注审题方法,提升数学读题能力

审题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首要环节,只有读懂题意,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找到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审题不清,就非常容易出错。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道题:商店购进一批衣服,每件100元,加价10%售出,后来因这款服装好卖,店主又涨价5%,现在这款衣服售价多少元? 结果不少学生写了这道错误的算式100×(1+10%+ 5%)。这题两个百分数的标准量是不一样的,第一个是进价100元, 第二个是加10%的售价, 正确的算式:100×(1+10%)×(1+ 5%)。学生因审题不清,结果选择的方法就错了。

另外,审题的时候还要细致。当新旧知识相似,学生对旧知识掌握不太扎实时,学生往往会根据题目中的一些字词,机械地运用某种方法,从而产生思维的定势,如出现“多”“共”“增加”一类的词语就用加法;看到“少”“剩”“用去”就用减法。而有的题目一字之差,题意解法就有很大差异。例如:一根5米长的绳子用去2 /3 ,还剩多少米? 和一根5米长的绳子用去2/ 3米,还剩多少米? 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题目。像这一题2 /3后面有“米”这个单位和没有“米”这个单位,解题方法完全不一样,因此审题细心就可以减少错误。

2运用摘录方法,提升数学操作能力

摘录是选择需要的部分记下来, 摘录是语文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实际上摘录在数学中运用得当,对提高学生理解题目的能力帮助非常大。数学中的摘录一般有下面三种摘录方法:

一是对应式摘录。如: 东方红机械厂用6台车床,2.5小时可生产6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用10台机床要生产2000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

6台→2.5小时→600个

10台→ ? 小时→2000个

二是画图式。用线段图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使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数量的关系。如:一堆煤360吨,第一天运走了1 /3 ,第二天运走了4/ 9 ,还剩多少吨?

三是表格式摘录。如:华丰玩具厂原计划30天做玩具6600个,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110个,实际完成要用多少天? 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列表:

通过上面这些摘录,学生可以充分地理解题意,为进一步分析数学问题,寻求更好的解题思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

3挖掘隐含条件,提升数学理解能力

数学学习中,有一些应用题会故意隐藏一些条件,这时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后才能找出这些条件。

例如:一个牛肉加工厂原计划四月份生产620吨羊肉,结果比原计划多生产了120吨,按120只羊出一吨羊肉计算,平均每天要杀多少只羊? 这道题目中的“四月份”,还有其它题目中的“下半年”“第一季度”“一周 ”等都是隐藏条件 ,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年月日”知识理解“四月份”是30天,“下半年”是6个月, “第一季度”3个月,“一周”是7天,从而使隐藏条件具体化。同样题目中常有些关键性的词句, 隐含着数量关系, 抓住这些词名,对理解题目,特别是“中间问题”以及思路的畅通延伸有重要作用。像题目中常出现的“原计划”、“实际”、“剩的”、“增加”、“超产”、“照这样计算”、“相向而行”,如果不抓住这些词语去挖掘隐藏着的条件,就可能理解错误或无法解题。

4科学复习旧知,提升数学综合能力

教给学生复习方法, 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科学合理运用解题技能,就必须能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如果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扎 实,理解不透彻,其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肯定不高,而且因为知识不全面、不系统,对很多问题的理解就会变的零碎、片面, 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知识断裂现象。因此必须把复习方法教给学生,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如指导学生自行复习时掌握三种复习方法:“概括复习法”、“分类复习法”“对比复习法”。

法国著名学者贝尔纳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挡才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把学习的科学性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使学生从经验性学习状态向科学性学习状态转变,让他们选择既适合自己又科学合理的高效学习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学习方法决定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一定会有较大的提升,同时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会一生受用。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可以从关注审题方法、运用摘录方法、挖掘隐含条件、科学合理复习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范文第3篇

一、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问题

现阶段,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实现党组织活动的规范化, 并将社会组织的党建设工作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将这些突出问题进行解决。

(一) 党组织活动缺乏吸引力

据相关数据深入研究发现, 基层的党员以及党组织普遍认为, 在党建活动中缺乏一定的吸引力。由于党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新意、内容比较肤浅以及与实际生活想脱离, 并且开展的模式也通常为集体讨论学习、听专题讲座、自学或者网络互动教育等, 由于学习的内容是固定的, 就导致了党建活动的新意不高, 也就使得党员在参加组织活动时的积极性并不高。

(二) 发展党员困难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 社会组织需要同年轻农民以及高知识型群体一样, 要发展党员, 进而为中国共产党增加新的活力。为了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 社会组织党组织也希望将党员发展这一工作做好。然而, 发展党员比较困难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 由于社会组织的大部分人员属于兼职工人, 他们的人事关系不属于社会组织, 这也就导致社会组织的很大一部分人员无法发展成为党员, 将其社会组织的人员流动比较大, 想要进行党员大的培养就更加的困难, 另外, 入党名额也十分有限[2]。

(三) 党员组织关系转接难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的问题也包括部分转接手续比较复杂、党员自身不愿意转以及转不进来这几种问题。而党员不愿意转的具体原因是, 由于原来的单位工作比较轻松, 加上办理转接手续比较麻烦, 另外, 也并没有想要长期在这里工作的想法。

(四) 社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不积极

参与调查的一些社会组织负责人并不积极参与党建工作。主要原因是他们担心会增加工作的成本以及会对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另外, 他们并不认为党组织以及党员会对社会组织有一定的作用, 甚至一些社会组织的领导人根本没有必要认建立党组织, 任务这样不仅要浪费资金, 更会受到监督, 怕在政治上不被承认。所以, 有必要找到商业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组合点”, 从而更加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的思路与对策

组织力可以体现出党组织的活力与生命力。组织力是一种协同作用力, 然而对于组织力的提升是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不断地将组织的政治统领力、凝聚力、覆盖了、创新力以及保障力进行提升。

(一) 提高政治统领力

组织力是依靠政治力而存在的, 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起着政治核心作用。我们必须坚持把政治建设的相关工作放在第一位, 对社会组织的社会方向、立场、道路以及原则进行引导, 从而确保其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是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处于正确的方向;要坚定党的意识, 认真对待党内政治生活, 搞好群众团结和服务工作[3]。所以, 党组织书记要将党建工作有足够的重视, 将以往被动的党建工作进行改进, 使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 从而提升政治统领力。

(二) 提高组织覆盖力

在进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时, 既要将党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覆盖, 又要确保其覆盖的质量较高, 即高质量覆盖。首先是实现“刚性嵌入”, 将党建中的“空白点”消除, 使满足党建条件的一些社会组织必须进行党建工作, 而对于不符合的社会组织要派出指导员进行学习;其次, “有效的嵌入”, 既要做到必须建立党组织, 也要确保其活动的开展, 确保党组织的活跃性;最后, 是融入的过程, 要根据社会组织自身的特点进行活动的开展, 从而确保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4]。

(三) 提升组织凝聚力

组织凝聚力, 也就是党员以及群众在社会组织党组织中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归属感, 以及具有使其无法离开的向心力。对于一个组织来说, 其具有较强的凝聚力, 是组织成员愿意继续留下的重要条件, 这种凝聚力, 可以促进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然而, 要想将组织的凝聚力可以有效地提升, 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 要对党员的基本权利进行落实, 将党员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 另外, 党员要积极地参与到组织活动当中, 从而确保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充分的发挥出党员的创造性以及主动性;第二方面, 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给予党员一定的培训与学习的机会, 从而将党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从而为其职业发展创造更多空间;第三方面, 就是要与党员和群众进行交流, 帮助他们将生活中以及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解决;第四方面, 要使党员参与到社会组织的管理以及决策中, 通过党员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的发展, 增强党员的荣誉感[5]。

(四) 提升组织创新力

随着新时期的到来,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所存在的一些新老问题, 都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去解决, 不能仅仅将传统的党建模式进行套用。第一, 组织活动一定要灵活、多样, 许多社会组织都在扩展“微组织”, 我们必须重视“微公益”以及“微活动”, 要将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充分的利用起来, 从而将党课的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 还可以确保参会人员可以自由的在平台上发表言论并相互交流;第二, 对党建工作的经费具有一定的保障, 与传统的党建工作不同, 现代化的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的财政以及补助进行支持, 这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资金来源;第三, 由于党员普遍认为党组织的转接比较困难, 并不愿意转接, 对于这种情况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以及互联网进行操作, 从而将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6]。

(五) 提升组织保障力

在进行组织保障力的提升时, 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要对党组织书记进行优化选择, 必须严格控制政治第一关, 注重从社会组织领导或管理层中选出最好的党组织书记;第二要实施党建基金保障和兼职党员补贴, 将社会组织党建资金纳入预算, 解决固定财务问题, 确保社会组织党组织有钱做事等, 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的待遇保障, 建立“社会组织党建专项资金”制度;第三, 我们必须落实活动阵地。按照规范化服务岗位和有效党员活动载体标准, 建立社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 为社会组织党组织提供党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党员发展、党务政策咨询、党员学习培训、党组织主题活动、党员志愿服务、党员结对帮扶、党群工作一体化建设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党建工作阵地, 切实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优质服务[7]。

三、小结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们必须明确坚持党对社会组织强而有力领导, 并通过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贯彻落实。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力的探索中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必须注重提高组织力量, 突出政治职能, 不断加强和创新党的社会组织建设, 增强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 实现社会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摘要:目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以及推进伟大事业, 是历史和时代赋予党的崇高使命。为此, 我们必须明确坚持党对社会组织强而有力领导, 并通过党的建设, 坚持党的贯彻落实。然而, 在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力的探索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并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提升组织力的基本思路和对策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力

参考文献

[1] 贾锡萍, 王美婧.新时代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组织力的探索与思考[J].求知, 2018 (12) :22-25.

[2] 韦诗业, 陆观荣.试论新时代高校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方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8 (04) :96-99.

[3] 岳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提升非公党建组织力[J].四川党的建设, 2018 (13) :58-59.

[4] 高英华.新时代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J].西藏发展论坛, 2018 (03) :8-13.

[5] 牛余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J].共产党员 (河北) , 2018 (07) :10-11.

[6] 薛小荣.对新时代提升“两新”组织党建组织力的新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 (12) :88-92.

提升学习力的方法范文第4篇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力的作用效果等效性来理解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会用作图法求共点力的合力。

(4)知道合力大小与分力大小、夹角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物理学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

(2).通过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在亲自探究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实验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准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在科学探究中即要大胆猜想,又要严谨求证。

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

理解合力与分力关系、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法与学法

根)、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探究式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协作学习,分组探究。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轻质圆环、细绳套(两根)、弹簧测力计(两只)、刻度尺、量角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提问

(1)力的概念是什么?力的图示怎么画?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图示:按一定比例(标度)作出的带箭头的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2实例演示 :分别请瘦弱的女生和一力气大的男同学把一个重物从地面上提起后不动。

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力气大的男同学只用一只手一个力就可以把重物从地面提起,而女同学要两个人用两只手提重物,用两个力共同作用才能把重物从地面提起, 在这个事件上,这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3、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说明同样的问题?

【展示幻灯片,欣赏图片】 引入:在这些例子中,一个力与几个力产生了同样的效果,可以用这一个力代替那几个力,这一个力与那几个力是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新课教学

(一)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前三段,总结什么叫合力、分力、力的合成?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分力。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

2、注意力合成的思想:为了问题简化,用一个力等效代替几个力,并不是物体多受了一个合力。

3、那么几个力的合力怎样来求呢?下面我们先来回顾初中学的一条直线上的力的合成

【展示幻灯片,欣赏图片】二力同向:F=F1 + F

2二力反向:F=F1- F2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如果两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但不共线,而是成一定角度,那么求这样两个力的合力是否也可用算术加减法?

2、演示实验: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成一定角度提起一个钩码保持静止,分别读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提起这个钩码也保持静止,看这时弹簧秤的读数

要求学生需要仔细观察读数,注意读数方法,且计下读数。判断两只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之和是不是等于一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由实验数据得出一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等于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和,而是比两只弹簧测力计读数之和稍微小一些。而且两只弹簧测力计所成角度改变,读数也改变。

4、 小结引出问题: 在这里一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合力,可见力的合成并不是简单地相加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

为了得到它们的关系,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用实验亲自探究。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1、首先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学生设计实验

根据桌上提供的器材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同学们先按座位分小组讨论 :(1)选择的仪器起什么作用? (2) 怎样保证两分力F

1、F2和合力F等效?(3)实验应记录些什么?(4)力的大小方向如何确定?(5)具体如何完成这个实验?(为了降低探究难度,要求学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描述得到一点提示,同时把这里的问题用幻灯片显示保留)

学生阅读完课本相关内容后,在做实验之前,让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以上问题,介绍他们的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

3、以下内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

对于受力物体的选择,我们选择了容易发生形变的橡皮条来进行。在一个弹簧测力计和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下让橡皮条朝同一方向发生相同形变量。

【展示幻灯片】

选择的仪器: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轻质圆环、细绳套(两弹簧

测力计(两只)、刻度尺、量角器。 实验步骤设计 :

(1)把木板平放在桌子上,用图钉把白纸定在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G点(G点的位置应该靠近顶端中点),在橡皮筋的另外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外一端是绳套,结点自然状态在E点。

(3)用两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并记下O的位置,用铅笔在白纸上从O点沿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分别读出记下两只弹簧测力计示数F

1、F2的大小。

(4)放开弹簧测力计,使结点重新回到E点,再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记下细绳的方向。 (5)按同一标度作出F

1、F2和F的力的图示 (6)探究这三个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关系.

4、学生开始分组探究

(教师巡视解惑,观察学生实验情况,数据处理,要求操作的规范,遵从实验结果,尽量把误差减小到最小。) 提出注意事项:

①同一实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勾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相同,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至相同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

②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③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④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

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作出力。

5、分析交流

当学生完成以上实验步骤中的第(5)步后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三个力的图示的关系,是不是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 (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观察得到:虚线和原来的两个分力构成了一个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好像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分力为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合力为它们所夹的对角线上

6、论证总结

要求学生改变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看看结论是否相同。 【投影展示几组同学的实验结果】

总结 :在误差范围内,F几乎是以F

1、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这就是今天我们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探究出的结论。实际上在我们之前伟大的人们已经做过很多次的、精细的实验,最后确认,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不是简单的两个力相加减,而是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个法则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展示幻灯片,欣赏动画】

(四)巩固练习

1、下面我们通过一个例题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 【幻灯片展示例题】学生读题并尝试解决例题

例题:力F1=45 N,方向水平向右,力F2=60 N,方向竖直向上.通过作图法求这两个力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思路)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演示

解:(作图法:作出力的图示)

取10㎝长的线段表示15N的力 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如图所示, 量出对角线长为50㎝,

则合力大小F=15 N × (50㎝/10㎝)=75N 用量角器量得合力方向:F与F1的夹角为53°

2、知识延伸:

(1)方法二:(计算法:作出力的示意图) 用直角三角形知识计算求解上例。

(2)如果改变上例中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将夹角改为30°和150°,则合力分别是多大?

[投影学生作图] 当夹角是30°时,两个力的合力是102N;当夹角是150°时,两个力的合力是45N。 根据我们上面的分析计算

思考:在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分力的夹角,合力怎样变化? ①合力随夹角的变大而变小,随夹角的变小而变大. 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大,什么情况下合力最小?

②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0°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大,最大值为二力之和;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180°两个力的合力最小,最小值为二力之差. 【幻灯片展示】

⑴F合随F1和F2的夹角θ增大而减小

⑵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 F合≤ F1+F2

⑶F合可能大于、等于、小于 F

1、F2

【幻灯片展示 欣赏动画】

进一步体会合力的大小和分力夹角之间的关系

(五)、多个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前面学习的都是两个力的合成,如果是三个力或者三个以上的力的合成,应该怎样进行处理? 学生阅读课本回答:我们可以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这个合力跟第三个力的合力,直到把所有的力都合成进去,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力的合力。

【幻灯片展示 欣赏动画】

(六)、共点力

同学自学课本上有关共点力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学,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在阅读完后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2、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它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适用条件 :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适用于共点力作用的情况.

三、小结

这节课主要掌握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作图法求两共点力的合力,并且用作图法得出两力夹角在不定的情况下,F合取值范围,同学们下课后要多动手练习,掌握这种方法。

四、布置作业

课本64页课后习题“问题与练习”中的第

2、3题

五、板书设计

1、合力与分力:作用效果相同

2、力的合成:等效替代

3、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

4、当两个分力大小定时,合力与分力间夹角θ关系:

5、共点力

六、教学反思

上一篇:天津滨海新区天碱范文下一篇:特色项目文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