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五年级范文

2023-09-22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1篇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

1、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2篇

教学内容: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学会用方程法解答。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自学,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讲练结合。

教学思路:铺垫孕伏→探究新知→练习巩固→归纳总结。 学困生转化措施:个别辅导、适时鼓励。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判断单位“1”(教师口述)。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7。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4、学生自学,师巡视面辅学困生(学生可以2人或4人为一组,讨论完成自学提示)。

5、反馈自学结果,板书等量关系式。

6、课件出示线段图,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7、师生共同解答例题。

8、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本73页“做一做”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重温此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解题策略。

五、作业布置:练习十八的

6、

7、

8、

10、11题。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

例7(略)

计划用水的吨数-节约的吨数=实际用水的吨数

1

X

9X 480吨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教材P67~68例

1、例

2、例3及练习十五第

1、

2、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的代数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a±x =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出示一个盒子,让学生猜一猜里面可能有几个球呢?(学生思考后会说,可以是任意数。) 教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补充条件,并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 问: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盒子里的球和外面的3个球,一共是9个。 并用等式表示:x +3=9(教师板书)

二、互动新授

1.先让学生回忆等式的性质,再思考用等式的性质来求出x 的值。 学生思考、交流,并尝试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通过天平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教材第67页第一个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 长方体盒子代表未知的x 个球,每个小正方体代表一个球。则天平左边是x +3个球,右边是9个球,天平平衡,也就是列式:x +3=9。

观察:把左边拿掉3个球,要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要怎么办? (右边也要拿掉3个球。)

追问:怎样用算式表示?学生交流,汇报:x +3-3=9-3 x =6 质疑:为什么两边都要减3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

(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你们的想法对吗?出示第3个天平图,证实学生的想法是对的。

3.师小结:刚才我们计算出的x =6,这就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就是说,x =6就是方程x +3=9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板书:方程的解 解方程)

4.引导:谁来说一说,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学生自主看课本学习,可能会初步知道,求出的x 的值是方程的解;求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师引导学生小结:“方程的解”中的“解”的意思,是指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值;而“解方程”中的“解”的意思,是指求方程的解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

5.验算:x =6是不是正确答案呢?我们怎么来检验一下?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通过学生的回答小结:可以把x =6的值代入方程的左边算一算,看看是不是等于方程的右边。

即:方程左边=x +3 =6+8 =9 =方程右边

让学生尝试验算,并注意指导书写。 6.出示教材第68页例2情境图。

让学生观察图,理解图意并用等式表示出来:3x =18 引导学生:通过刚才解方程的经验尝试解决这个题。 学生自主尝试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解题过程: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3,解得x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3x =18 3x ÷3=18÷3 x =6 质疑:你是根据什么来解答的?

引导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O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让学生尝试检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出示教材第68页例3,并让学生尝试解答。

由于此题是“a-x ”类型,有些学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出现困难,不知道怎么做。有些学生可能会在等号两边同时加上“x ”,但x 在等号的右边,不会继续做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等式的性质,只要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相等的数或式子,左右两边仍然相等,那么我们可以同时加上“x ”。

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等号左边只剩下“20”,而右边是“9+x ”。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20和9+x 相等,可以把它们的位置交换,继续解题。学生继续完成答题,汇报。根据汇报板书:

20-x =9 请学生自主尝试检验:方程左边=20-x 20-x +x =9+x =20-11 20=9+x =9 9+x =20 =方程右边 9+x -9=20-9 x =ll 8.讨论: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小结: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7页“做一做”第

1、2题。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自主计算解答,并集体订正答案。

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1.解方程时是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2.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教材第70~71页练习十五第

1、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4篇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确设未知数和列出方程,关键要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也是教学的难点。创设情境,蔡利琦同学和周旭同学两个人互相询问对方的的钱数并说出两个人之间的倍数关系,来猜测两个人各有多少钱?

由于小学生仍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刻,所以要考虑怎样做好这个过渡,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于帮助学生用算术方法解这道题,还有利于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之后引导学生想不同的解题思路,列出不同的方程,就是教学生如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是十分必要的。

之后进行检验。虽不要求写在本子上或卷子上,但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步骤,长期要求下去,就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增强责任心和自信心,那种做完题不知对错的做法是后患无穷的。首先从方程的角度来检验,然后再让这两个同学把钱拿出来让大家看一下,果真,结果正如我们预料,同学们感到非常有趣,而且兴奋异常,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再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叙述两个人的关系呢?有的同学说,我们还可以告诉大家蔡利琦是周旭的5倍,比周旭多8元钱,那么该怎样解答呢?

同学们积极思考,想出了好多的解题方法,并进行比较概括找出自己喜欢的解法。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然后进行适时的练习,达到巩固教学效果的目的。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5篇

2、四(2)班学生共52人,到公园去划船共租用11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刚好坐满。求租用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3、10元盒5元一张的人民币共有40张,共计325元,两种人民币各有几张?

4、现有大、小塑料桶共50个,每个大桶可装果汁4千克,每个小桶可装果汁2千克,大桶和小桶共装果汁120千克。问:大、小塑料桶各有多少个?

5、某运动员进行射击考核,共打20发子弹,规定每中一发记20分,脱靶一发

扣12分,最后这名运动员共得240分。问:这名运动员共打中了几发?

6、育才小学五年级举行数学竞赛,共10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错一题倒扣5

分。张小灵最终得分为41分。她做对了多少题?

7、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8、学校买来3元、4元盒5元的电影票共400张,用去1560元,其中4元和5元的张数一样多。每种票各买了多少张?

9、某场篮球比赛售出30元、50元、60元的门票共200张,收入9000元,其中50元和60元的门票售出的张数相等。每种票各售出多少张?

10、一批钢材,用小卡车装载要45辆,用大卡车装载只要36辆,已知每辆大卡车比每辆小卡车多装载4吨,那么这批钢材共有多少吨?

11、仓库所存的苹果是香蕉的3倍。春节前夕,平均每天批发出250千克香蕉,600千克苹果,几天后香蕉全部批发完,苹果还剩9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苹果、香蕉各多少千克?

12、水果仓库所存的苹果是香蕉的4倍。元旦前夕,平均每天批发出250千克香蕉,700千克苹果,几天后香蕉全部批发完,苹果还剩1500千克。这个仓库原有苹果、香蕉各多少千克?

13、周老师从家到学校上班,出发时他看表,发现如果步行,每分钟行80米,他将迟到6分钟;如果每分钟行200米,他可以提前6分钟到校。周老师家离学校多少米?

14、王叔叔从家出发去会所参加会议,如果每分钟走50米,就要迟到8分钟;如果每分钟走60米,又会早到5分钟?王叔叔家到会所的距离是多少?

15、一个小组同学去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少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16、夏令营营员们到一招待所住宿。若每件宿舍住6人,那么就多14人;如果每间宿舍住7人;那么就多出一间宿舍。有多少个营员?

17、一个班同学去公园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一条船,每条船正好可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每条船要坐9人。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解方程五年级范文第6篇

杨春晖

《列方程解稍复杂应用题》人教课标版五年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会解稍复杂方程,并学习了列方程解简单应用题的步骤的基础下,学习今天的新课。本课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关键句,列出等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构建方程模式,能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同时能感受到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我认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体现了这以下三个特点:

一、 分析好关键句,等于成功了一半。

做好应用题的一个突破口就是分析好关键句,本节课的引入以及巩固练习的环节都加强根据关键句列好等量关系式的教学设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多少”这样的应用题,找准题目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根据这两个量的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通常都会把一份的这个量作为标准量,用字母表示。另一个和它相关联的量用字母式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本节其中一题“长比宽的2倍少6.4米”,这句关键句,我们习惯把一倍量宽用字母a表示,根据他们的关系可以用2a—6.4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长。

二、 用等式原理构建方程模式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多少?(一倍量不知道)”,这样的应用题,打破以前习惯用找好三个量,然后用大数—小数=相差数,或大数—相差数=小数,或小数+相差数=大数,这样的关系式,从而列方出方程进行教学。本节课着重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一倍量,另一个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如本课的例题“白色皮有20块,比黑色皮的2倍少4块,求黑色皮有多少块?可以设一倍量黑色皮有X块,根据它们的关系可以用2X—4表示白色皮的数量,列出方程2X—4=20,等号左边是白色数量的式子,右边20是表示白色皮的数量,都可以表示白色皮,根据等式原理,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从而列出方程。

三、 灵活运用方程和算术解决问题

上一篇:资产管理效能范文下一篇:儿童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