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休闲范文

2023-09-20

商务休闲范文第1篇

摘要:北部湾休闲渔业有别于内陆休闲渔业,依靠近海资源,利用休闲渔船从事垂钓、捕捞、采集等与渔业相关的休闲活动。本文通过对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新途径。

关键词:北部湾;休闲渔业;渔船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指在广西北部湾滨海利用休闲渔船从事海钓、休闲水产捕捞、贝类采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和渔业有关休闲活动的产业。北部湾滨海地区休闲渔业发展的载体是休闲渔船,通过合理布局休闲渔船,提高休闲渔船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并且联系北部湾地区陆上旅游资源和滨海旅游资源,将滨海渔家乐、渔民风俗、海洋水产品、滨海旅游景点等有机结合,提高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质量。北部湾沿海的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历史悠久,有着悠久滨海历史文化底蕴,比如广西合浦是著名的南珠之乡,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北部湾自古以来就是广西、广东和海南三地渔民群众传统海洋渔牧作业区,沿海一带渔村生活着众多靠海为生的渔民。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具有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独特条件。

1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现状

在“风生水起北部湾”的号召下,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举世举目,北部湾旅游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尤其是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更是别具特色,比如北部湾疍家文化是其中的代表,疍家人长期生活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以船为家,有独特的海上生活习俗和风土文化,有咸水歌、疍家婚俗等。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让滨海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传承了北部湾传统的渔业风俗文化,让游客游览海滨风光和体验休闲渔业带来的乐趣。

北部湾休闲渔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北海银滩和涠洲岛、钦州三娘湾、防城港东兴万尾金滩这些热门景点的休闲渔业项目的发展较好,特别是每年的旅游旺季时游客很难求得一张休闲渔船的票,这种景象顺应了北部湾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休闲渔船的管理相对滞后,北部湾休闲渔业大多都是渔民自发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从业者即是老板又是船员,大部分都缺乏职业素养,没有经过系统专业培训,缺乏渔业资源保护和环保意识,给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与休闲渔船的发展目的相背离。且很多休闲渔船是从事捕捞的渔船改装而成,比如在钦州三娘湾海区,为满足游客对观看白海豚的要求,聚集了大量“休闲渔船”,这些“休闲渔船”只是简易的泡沫填充船体,船体标准不一,对风浪抗击程度不一,没有固定停泊港口,游客上下船安全隐患非常大,很难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和游客对舒适感的体验需求。

2  北部湾休闲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发展无序,休闲渔业的载体休闲渔船缺乏管理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讲,休闲渔船决定休闲渔业的档次和品位,提起休闲渔业就不得不说到休闲渔船。休闲渔船的质量“肩负”着安全重任,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的一种,绝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搭乘游客出航钓鱼或者捕捞的。休闲渔船属于渔业船舶管理范畴,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必须在渔港监督部门登记注册并且取得相应的证书,才能从事相关休闲渔业活动[1]。北部湾滨海现有的休闲渔船还处于过渡阶段,大部分休闲渔船是由已经被淘汰退出捕捞生产的内夹泡沫木船改装的,安全隐患巨大。休闲渔船在经营管理中,缺乏专业管理人员,管理经验不足,在运营和管理上存在风险。在北部湾滨海地区,一些群众性的“渔家乐”、“渔村游”就是直接使用生产渔船载客出海,这种行为是非常不符合规范的经营行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2]。由此看来,休闲渔船应当被好好监管了。

2.2  培训缺乏,休闲渔业从业者素质低下

北部湾休闲渔业是新兴的海洋旅游产业,发展休闲渔业要利用到休闲渔船,所以需要具备一定的休闲渔船管理和运营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的人员去从业。北部湾现有的休闲渔业从业者大多是从普通渔民转型过来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很多关于渔船和海洋的知识都是靠日积月累的经验,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利于休闲渔船服务水平提升。

休闲渔业作为服务业之一,其服务品质的好坏关系到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休闲渔业的发展,要去从业者具备船舶维护、应急处理、急救救护、消防安全、后勤保障和游客服务等全面的专业知识,北部湾地区现有的船舶培训机构只是对船员证书的培训,缺乏实操性强的专业培训机构。且休闲渔业从业者培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他们很难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

2.3  资金不足,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北部湾休闲渔业多为渔民自發组织的一种经营方式,北部湾沿海地区政府在休闲渔业发展过程中出台的扶持政策非常有限,休闲渔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休闲渔船作为休闲渔业的重要载体[3],与现代渔业、旅游业等行业联系紧密,需要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撑,对信息化的软硬件、人员素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北部湾休闲渔业主要是个体渔民投资发展的,政府对休闲渔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和规定加以鼓励和引导。

2.4  休闲渔业信息化建设不强

北部湾休闲渔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运用信息化发展的水平比较低,信息化建设能力不强。一是在运营管理方面,大中型生产性渔船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下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但相比而言,从小型渔船转型过来的休闲渔船的信息化建设往往被忽略。二是休闲渔业旅游产品缺乏营销战略,以休闲渔业为噱头的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在线旅游平台的优势。在北部湾休闲渔业旅游中,偶尔能看到休闲渔业经营者发一些帖子、让游客加个人微信号这些简单的方式,在当今的互联网背景下这些方式显得很原始,受众面、推广效果、品牌打造等方面都很有限。

3  北部湾休闲渔船的发展对策研究

3.1  明确北部湾休闲渔业总体思路,做好发展规划

北部湾休闲渔船主要是捕捞作业渔船经过改造而成,从业人员主要是转产转业的渔民,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把休闲渔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和规定,规范休闲渔管理和运营。休闲渔船与传统渔船相比具有特殊性,是渔业又非渔业,属于渔船又不单纯从事渔业捕捞,同时还涉及游客运营、旅游观光等功能,对安全性能的要求非常高。政府要结合北部湾地区实际,区分休闲渔船与捕捞渔船的不同,结合休闲渔业的特点,加快制定北部湾休闲渔业管理办法。北部湾休闲渔业的总体规划要与当地旅游实际相结合,既要考虑滨海旅游的需求,也要结合滨海旅游资源的实际,不盲目求多,避免休闲渔船泛滥。

3.2  规范休闲渔业从业者的管理,建立专业管理队伍

北部湾要发挥沿海地区发展优势,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科研院所人才资源,实现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一是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准入制度。服务于休闲渔业的休闲渔船应配备船长、轮机长、轮机员、水手等职务船员,保障休闲渔船的适航能力。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北部湾地区发展实际制定休闲渔船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通过委托渔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等组织对休闲渔业从业人员进行休闲渔船运营安全、服务质量等培训,经培训合格后发放合格证书。二是加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培训。休闲渔业的经营管理需配备既懂管理和旅游,又熟悉船况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對从业人员要加强系统的专业培训,增加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能力。休闲渔业经营者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建立科学规范的休闲渔业管理体系,开发受众面广的休闲旅游产品。

3.3  加快休闲渔业发展和加大渔港建设的资金投入

政府作为政策制订者,在休闲渔业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给予财政资金支持等途径鼓励和引导休闲渔业的发展,通过鼓励休闲渔业的发展鼓励渔民转产转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台符合北部湾发展的休闲渔船建设的统一标准,对符合条件的休闲渔船生产企业给予准入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出台针对休闲渔船制造企业税收和社保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制造适合北部湾地区发展的专业休闲渔船,引导北部湾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3.4  创新发展模式,助力休闲渔业发展

要发展北部湾休闲渔业,就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休闲渔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休闲渔船信息数据库,保障休闲渔船的安全运营。利用“互联网+休闲渔业”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营销,通过携程、去哪儿等旅游电商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宣传,灵活使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建立企业营销平台。通过“滨海旅游+休闲渔船”模式,延伸休闲渔船的广度,结合北部湾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特色,连接滨海和海上旅游资源。

参考文献

[1]郑鹏杰. 关于休闲渔船检验监管措施的研究[A].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中国渔船检验60周年论文集[C]. 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2017:4.

[2]陈旭昌. 浅谈休闲渔业与休闲渔船[J]. 中国水产,2011(02):18-20.

[3]孙仁义. 休闲渔船船型评价体系及厦门市休闲渔船船型优选研究[D].集美大学,2018.

商务休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泰州;休闲农业;发展;调查与思考

休闲农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满足人们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休闲农业产业则是以农村为基础,以农业为载体,以旅游为手段,以城市为市场,以文化为内涵,以参与为特点的新兴农业产业[1-2]。2014年,笔者所在课题组以“发展休闲农业 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为课题,组织人员对江苏省泰州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

1泰州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将休闲农业作为拓展农业多功能、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载体,作为促进城乡互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发展机制,因地制宜加以推进,全市休闲农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1.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据初步统计,泰州市现有各类休闲农业园530个,其中农业观光采摘园60个,休闲生态农庄86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90个,农业主题公园15个,农家乐272个,民俗村7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3家,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36个。全市已建成各类省级和国家级观光农业、农家乐专业村和旅游公园14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农业观光园6个,省级农家乐专业村3个,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湿地公园1个。2013年全市休闲农业资产总额近10亿元,经营面积4 806.67 hm2,实现总收入34亿元,吸纳从业人员28 352人,其中农民22 137人,帶动周边农户245 211户。

1.2区域特色逐步彰显

各地围绕自然资源和种植(养殖)业发展特色,积极打造休闲农业亮点,基本形成了沿江休闲渔业带、里下河水乡农业观光带、城郊现代农业观光带等3大主体类型。靖江市、泰兴市等沿江地区利用长江岸线资源优势,通过对养殖基地的改造,放养特色鱼类,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赏江景、钓江鱼、品江鲜”等休闲旅游项目,初步建成了一批“省内一流、华东著名、全国知名”的渔文化休闲基地[3];兴化市利用农业资源丰富优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布局,缸顾乡千岛菜花风景区以“春看菜花、夏赏荷花、秋观葵花、冬品芦花”为主线,培植水乡特色,实现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姜堰区溱潼镇充分挖掘古镇两千年悠久历史、两千年文化底蕴,围绕“水、湿地、生态”主题,启动修复了绿树禅院、花影清皋、东观归渔、院士旧居等景点,初步重现了泰州市里下河地区小镇的独特水乡韵味;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利用“生态环境全球500佳”这一金字品牌,借助生产的农产品绿色无污染的优势,开发建成一批以采摘观光、休闲垂钓、农乐餐饮、土特产采购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乡村旅游项目,目前,河横村在河横大道两侧建成经营农家餐饮的农家乐有30处,经营旅馆业的农家客店有30家,可同时接待1 000人就餐,300人住宿,2 000人参观。

1.3产品类型日渐丰富

经过多年的发展,泰州市基本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农业资源, 既有观花赏景、采摘、品茶、尝鲜、工艺制作的休闲观〖LM〗光农林业,又有集垂钓、渔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渔业。在休闲农业产品开发上初步形成了5种主要形态,一是欣赏田园景观、游历水乡风光、感受农村风貌的生态观光型;二是度假、娱乐、健身、餐饮、住宿、休闲垂钓的休闲度假型;三是参与农事体验、释怀农民情结、瓜果采摘尝鲜、了解特色产品的特色体验型;四是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科普农耕文化知识的科技教育型;五是体验浓郁乡土风情、传承农耕历史文化、弘扬农业文明的民俗文化型[4]。

1.4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

随着农业生产比较效益的下降,大量投资者改变原有的经营理念,调整投资方向,投资重点由原先的种(养)殖业逐步转向休闲农业,涌现出民营企业家、行业能人、乡镇农技骨干和种植能手等一批新型投资主体。据统计,2013年全市“三资”投资休闲农业的新建项目56个,合同利用“三资”20多亿元,主要以投资园区项目建设为主。“三资”的有效注入,促进了全市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涌现出靖江市马洲岛长江生态渔业园区,泰兴市省级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姜堰区河横生态园、溱湖湿地风景区,兴化市李中水上森林公园、乌巾荡湿地公园等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产业集聚效应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核心园区。

1.5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全市以品牌创建为抓手,精心打造休闲旅游农业品牌,着力提升品位和档次。海陵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先后获得国家旅游局“全國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财政部“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首批“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点”、“江苏省观光农业园”、“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等称号。姜堰区溱湖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A级风景名胜区,而且被确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成为国内知名的风景名胜区。溱潼镇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行列,创成国家2A级景区,并结合溱湖风情游推出了“溱湖八鲜”。溱潼会船节被亚洲节庆组织评为中国十大民俗节庆活动,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靖江市政府通过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蟹黄汤包节”,扩大了靖江蟹黄汤包的知名度,每年吸引大批消费者来品尝美食。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特种水产种苗繁育、高效养殖、休闲垂钓为主的秋雪湖现代渔业生态园声名远扬。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泰兴市曲霞镇印达村新增为“江苏省最有魅力乡村”,全市江苏省最具魅力乡村达到5个。泰兴市滨江虹桥渔业园区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现代渔业休闲基地”,全国现代渔业休闲基地发展到2个。兴化市垛田地貌成为全省唯一1个入选全国19个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项目。

2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1政府高度重视

休閑农业已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拓展非农就业空间”。《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3号)中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2012年,泰州全市范围被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力争到2016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央、省、市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休闲农业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2.2自然资源丰富

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农业(渔业)资源丰富,历史上就享有“鱼米之乡”“生猪之乡”“水产之乡”的美誉,是全国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生猪、家禽、淡水产品等优势农产品的重要产区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5]。此外,从地理区位上来看,泰州市地处沿海和长江“T”形产业带的结合部,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

2.3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休闲农业生产内涵日益丰富,功能不断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泰州市休闲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服务功能、示范功能、就业功能将日益显著。

2.4区位优势明显

长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给泰州休闲农业带来巨大潜在市场。上海、苏南等大中城市土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同时,与苏北等县(市、区)相比,泰州发展休闲农业,具有空间上的优势,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泰州长江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泰州与上海市、浙江省、苏南等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

2.5技术体系健全

农业新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营销体系的完善,管理、组织理念的创新,为加快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泰州市休闲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1发展理念亟需转变

当前泰州各地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这是必要的。但是仅仅如此还很不够,休闲农业更主要的是生态产业与旅游经济相结合所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因此,笔者认为,如果泰州各地各部门能站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服务生态名城建设的角度上,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科学筹划,则更利于泰州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与壮大。与农业相比,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更高一些。没有市场需求,或不重视市场开拓,不扩大市场需求,任何一个旅游项目都难以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6]。因此,要创新发展理念,从促进产业融合、提升农业功能、创建生态名城的角度来发展休闲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3.2系统规划性不强

目前,各地在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上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前瞻性,造成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存在建设随意性,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经营内容雷同单一,项目低水平重复开发等问题[7]。目前泰州地区大部分休闲农业园区主要仍以农家乐、乡村饭店、瓜果采摘园、垂钓园为主,仅仅局限于用餐、钓鱼、打牌娱乐等项目,大多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层面上。

3.3季节性问题突出

泰州地区休闲农业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春季以赏花踏青为主,秋季以瓜果采摘为主,存在较明显的淡旺季之分。旺季往往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淡季则是人丁稀少,门庭冷落。休闲农业的淡旺季则造成了许多资源的浪费。

3.4产业缺乏有效管理

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产业,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管理涉及政府多个部门,如农业、水利、旅游、工商、税务、卫生、消防安全、环保等,管理主体不明确,造成了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混乱。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规范和标准,很多地方开展的农业旅游项目存在服务设施不健全、卫生不合格、安全有隐患、服务无标准和管理无秩序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3.5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据调查,泰州地区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特别是农家乐,大多数经营者是农民,很大一部分人存在着“小农思想”,缺乏产业长远的发展意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专业系统知识[8]。大多数经营者多雇佣低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或亲友从事相关服务,由于缺乏必要的从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餐饮、住宿、娱乐、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服务还不够规范,管理水平不高,不利于泰州地区休闲农业持续发展。

4建议

4.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休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现代农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对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泰州应把休闲农业作为实现全市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生态名城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建议采取一定激励措施,调动起各县(市、区)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

4.2开展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规划

建議根据泰州市实际情况,针对区域发展优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地理环境资源特色,加强规划制定的系统性、前瞻性,明确泰州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和重点任务。注重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全面了解泰州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产品类型、经营模式、管理机制和制约因素等,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相应的专门规划和工作措施,分类指导。

4.3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元机制

发展休闲农业,仅靠各级政府的引导资金、民营企业、农民等的自发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开渠道,广纳资金,加大投融资力度。各级政府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的投融资新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投融资体制网络渠道,多形式增加对休闲农业的投入。建议市委、市政府设立休闲农业发展资金,对一些较大的开发项目设立开发基金或者提供贷款贴息支持。同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伙等多种形式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以互助联保方式实现小额融资。

4.4完善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发展休闲农业,要重视农业的法制化建设。建议泰州市市委、市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出台鼓励开发农业后备资源的相关政策,在财政、信贷、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争取财政补贴、贴息贷款、投资参股等形式对休闲农业发展进行资金扶持,为泰州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积极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全、经营活、效益好的休闲农业园区。市级农业部门每年遴选和认定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以项目形式对示范点的水、电、路、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新功能的创意开发等给于适当补助。

4.5加大宣传推介,强化品牌建设

发展品牌化、个性化休闲农业产品是休闲农业发展的总趋势。针对市场选择和需求趋向个性化的特点,要转变休闲农业基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追求休闲农业產品的个性化和独特性,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建议总结“兴化市千岛菜花节”“溱潼会船节”“城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节”的成功经验,通过举办各类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事节庆、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特色农产品包装策划宣传,展示民俗风情,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同时,还应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大力营销宣传休闲农业品牌,加强与旅行社联合,扩大客源市场,树立品牌形象,迅速占领产业和品牌的制高点,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抢占先机。

参考文献:

[1]成升魁,徐增让,李琛,等. 休闲农业研究进展及其若干理论问题[J]. 旅游学刊,2005,20(5):26-30.

[2]蔡健,王薇,华景清,等. 苏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0(6):629-630.

[3]樊宝洪,费忠智. 休闲渔业:新兴生态产业——对江苏省泰州市休闲渔业发展的调查[J]. 江苏农村经济,2005(10):44-45.

[4]刘尧飞. 体验经济下泰州发展休闲农业的战略思考[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6):130-132.

[5]董一哲. 高速公路项目区域经济影响后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D]. 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6]史佳林,张蕾,贾凤伶. 天津休闲农业产业升级动力机制与关键领域[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6):447-450.

[7]伍冠锁,江兴瑜,衡燕,等. 基于SWOT 分析的南京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1):440-443.

[8]涂小丽.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泰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J]. 黑龍江畜牧兽医,2013(20):12.

商务休闲范文第3篇

(历史文化学院1041064139)

摘要:女性生活质量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女性休闲问题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涉及女性休闲空间、休闲影响因素、休闲功能、休闲差异、休闲消费,休闲跨文化以及休闲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女性休闲限制因素的研究文献,然后针对时间限制因素对国内外相关成果进行对比、梳理,并作出简要评述及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若干启示。

关键词:女性休闲限制因素时间限制

一.引言

休闲是人在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里,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消费自己的闲暇时间,并从中获得身心满足及自我实现与发展的一种生存方式。为满足休闲动机而选择的各种各样的活动就称为休闲方式。人们在实现休闲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中休闲障碍,指限制或妨碍女性参加休闲活动的质量、期限、强度、频率以及其他妨碍享受休闲的因素。杰克逊(Jackson)把休闲障碍归纳为前置性障碍(antecedent constraints )和干涉性障碍(interveningconstraints)两大类。1991年,克劳福、杰克森和戈比(Crawford, Jackson&Godbey)开创性地把休闲障碍分为内在障碍、人际障碍和结构障碍3种模式。其他学者提出的关于女性休闲的限制因素大多可以纳入这种模式。内在障碍是指影响一个人的爱好或导致其对某一种休闲活动缺乏兴趣的因素;人际障碍是限制女性参加休闲活动的一种干预性因素;结构障碍是一种与他人无关的干预性因素,它阻碍个体休闲愿望向休闲参与转化。

二.国内外女性休闲限制因素研究现状

女性休闲的限制因素包括自身限制,人际限制和结构限制.结构障碍在女性休闲3大障碍中所占比重最高,时间障碍和收入障碍构成女性休闲活动的主要障碍。

(一) 国内女性休闲限制因素研究现状

1.女性休闲限制因素研究文献现状

据冯媛媛,张朋在《近十年国内女性休闲研究现况分析》中的统计,在国内,从2002年到2012年的是十年间,我国女性休闲研究有 57 篇( 占总所有女性休闲研究数量的 44%) 论文以对女性休闲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调查研究为主,其中里面 39% 论文以休闲体育为主题。可见,国内对女性休闲研究内容集中在限 1

制因素,休闲体育,内容较单一,研究层面狭窄,且很多研究者依然着眼于定性的研究,缺乏系统的定量化研究。

2.研究者对女性限制因素的理解

熊欢将外界因素归因为女性休闲运动的限制因素,例如政策上的局限性,缺乏一部专门为女性体育参与设立的文件;文化观念上的社会角色和媒体宣传不到位;以体育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女性资源组织不完善;城市体育休闲空间的分布出现了阶层性的分化。熊欢主要从女性体育的角度,围绕社会功能谈及了体育运动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概括性的建议。

张象等从传统的角度解释了女性限制因素。自身限制包括:第一,女性自我观念,比如,女性认为自己缺乏舞蹈基础或游泳的天赋,女性就会在选择体育休闲活动时首先将跳舞或游泳排除在外;第二,性别角色,传统观念和思想也使已婚女性认为自己对家庭负有责任,所以休闲以配合家庭成员为主,多以陪伴家人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而以自己为主的休闲体育活动比较少;第三,女性性格,大多数人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和能力选择休闲体育活动项目;第四,女性个人经历比如一个女性曾经在一次长跑或球类运动中受伤,那么这样的经历将会限制她以后对该活动的选择;第五,技术技能,体育活动项目都有各自的技术,这对于许多女性,尤其是未受过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的女性来讲更是休闲体育活动的障碍。张象等将社交限制翻译成伙伴限制,这也与女性有较强的依赖性有关。女性经常独自做某项运动时往往会中途放弃,有同伴相互勉励时,就能很好地坚持下来。而结构限制是指时间,经济能力,运动后的不适感等。但他们只是从定性地层面解释了女性限制因素,却没有通过调查,统计等方法定量地研究,缺乏深刻性。

(二)国外女性休闲限制因素研究现状

1.相对而言,国外的研究视角进一步多元化, 关注到以及女性对自身形体、男性看法心理学等方面对女性休闲的影响。

国外,具有人文关怀的学者们较多关注的是休闲空间中的女性尴尬处境和私密空间中女性休闲的父母影响。James考察了女孩们在公共游泳池所体验到的男性注视的尴尬。这就是女性自我形体的关注对其休闲产生的影响。Liechty认为女大学生及其母亲的体形、外表信念(beliefs about appearance)对其休闲构成限制因素。这些限制包括4种类型:参与限制、享受限制、运动类休闲限制以及促进减肥的活动限,超过92%的妇女报告至少体验到与外表有关的4种限制因素中的一种。大约45%的妇女不选择参加某些休闲活动是因为担心她们的外表不理想;60%的妇女仅仅是为了减肥而参加她们不喜欢的活动。Herridge等探讨了女性意识和浪漫爱情对女性休闲的影响。对于已介入男女两性浪漫关系的女性来说,因迁就男性伴侣的休闲需要,从而导致她们与朋友、家人以及非伴侣之间的休闲冲突。由此说明,她们的浪漫关系并未使其拥有休闲自主权,反而限制了女性们的休闲需求。

2.研究范围也更为广泛,包括对有色人种女性、少数民族女性、低收入女性、残疾女性、同性恋和双性恋女性的休闲研究。对特殊身份妇女休闲构成挑战的休闲语境研究也是学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蒂策等揭示了行动技能、乐趣对女性参加有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发现同性恋母亲经常能够发现更多的休闲,因为在她们的生活中没有由性别导致的社会角色。

此外还有学者发现由于主流社会观念,老年女同性恋者在休闲活动中遭遇了明显的歧视,利特尔对特殊身份妇女休闲构成挑战的休闲语境研究也是学者们思考的重要问题。Jacobson通过对老年女同性恋者的调查,认为耻辱和歧视影响了同性恋老年妇女的休闲。Parry并不把不孕症看成是对休闲有积极影响的因素。相反,不孕症对妇女休闲有多种不利影响,Shannon则持相反观点,认为罹患乳腺癌反而促使妇女们追求积极的健康的休闲方式。

三.国内外时间限制因素的研究成果

正如经济学家托马斯·丘斯特(Thomas Juster)所说:人类活动最终的约束是时间。如何安排每天24小时的时间关系到女性的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幸福程度。时间使用情况调查是女性休闲调查研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

(一)国内时间限制因素研究限制现状

1.女性休闲时间量现状

2001 年的全国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显示:与 1990年相比,由女性为主承担家务劳动的格局仍未改变。有 85%以上的家庭做饭、洗碗、洗衣、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劳动主要由妻子承担。女性平均每天用于家务劳动的时间达 4.01 小时,比男性多 2.7 小时,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仅比 1990 年缩短了 6分钟。城镇在业女性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平均为2.9 小时,仍比男性多 1.6 小时。虽然平衡工作、家务与休闲的方式因人而异,但缺乏时间显然成为职业女性发展休闲的“硬性”障碍。《2006 中国女性生活质量报告》指出,大中城市已婚女性业余用于家务的平均时间为 89.28 分钟,明显高于未婚女性的 71.94 分钟。有孩子的已婚女性每天用于做家务的时间在 1小时以上的,占 65.5%,而没有孩子的已婚女性为43.1%。

2.女性休闲时间限制因素研究结果

林嘉玲等以广州女性休闲为例,对女性休闲的时间限制因素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女性对时间的限制认知,女性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级别和收入情况对休闲的影响线性分析发现,在构成女性进行休闲的障碍一题中,分数最高的分别是时间、收入以及外部条件,此次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出四点具体特征, 第一,

85. 1%的被调查女性认为 “时间”是其主要休闲障碍因素,另外有59. 9%的女性选择了“收入”。 第二,不同年龄群体的休闲障碍存在较大差异:在 18 ~ 25 岁这个群体中,81. 3% 的女性视时间为主要休闲障碍;26 ~ 35 岁和 36 ~ 45 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女性将时间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的比例分别上升至 90. 2% 和

89. 6%;46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大多工作较稳定将时间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的比例下降至 75. 7%。第三,不同婚姻状况群体的休闲受时间限制程度不同:已婚,未有小孩和已婚,第一个小孩未成年的女性群体将时间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的比例分别高达86. 3% 、91. 1%;未婚女性将时间视为休闲障碍的比例下降至84. 2%;已婚,第一个小孩已成年的女性休闲时间增加,视时间为休闲障碍的比例低至 77. 7%。第四,不同职业类型的女性休闲受 “时间” 和“收入”影响程度迥然不同.视时间为主要休闲障碍的职业群体主要是个体户,占 95%.紧跟其后的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占 92. 3%.公司普通职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这两类群体视时间和收入为她们主要休闲障碍的比例分别达到 87.0%、88.0%、67.0%、95.1% 。最

后,学历越高,休闲时间拥有量越多。由此可见,其成果显著,对今后的研究起了模范和铺垫作用。

在陶伟等的以广州高校女性教职工为例,对女性的户内户外的休闲时间总量,户内外休闲时间段,年龄,学历等因素进行了具体调查研究,发现高校女性教职工的户内的日常休闲行为户内时间总量特征:日常休闲时间总量以2~3h为主,其中 19~30岁的女性的日常户内的休闲时间总量以2~3h为主,31~40岁的女性以1~3h为主,41~50岁的女性以2~3h为主, 51~60岁的女性以1~2h为主。对学历属性分析,学历越高,户内日常休闲时间相对越少。对家庭结构属性进行分析,单身女性的时间量以2~3h比例最高;而已婚两口、三口、三口以上家庭结构女性一般都在3~4h之间,其中以已婚两口之家女性的比重最大,将近50%,看来已婚两口之家女性的户内日常休闲时间相对较多户外时间结构特征:户外时间总量主要集中在0~2h, 户内休闲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9:30-24:00之间,而户外休闲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7:30-19:30之间。

由林嘉玲等,陶伟等的研究对比、综合发现以下特征:

1. 在婚姻状态层面,广州女性职工中的已婚并有成年子女的群体有最多的休闲时间,这适用于广州高校女性职工,这可能归因于,子女能够减轻部分的家务活;

2. 该群体中多为46 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他们大多工作较稳定,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有最多的日常休闲时间为2-3小时,所以将时间视为主要休闲障碍的比例最低,该结论在两组实验中均符合;

3. 学历越高,休闲时间越多,且更多的休闲时间用于户外休闲,该结论是两组实验结论的综合。

(二)国外女性休闲时间限制因素研究成果

国外研究主要是从男女角色对比的角度,研究收入,孩子对女性休闲时间的影响。研究者普遍发现女性的休闲时间少于男性。肖(Shaw,1985)在研究中发现,女性的休闲时间少于男性,这种性别差异在周末活动中表现得特别明显。瑞典的Hallberg(2002)专门研究了夫妇同步休闲问题。研究显示只有约12%(每天45分钟)的同步休闲是由积极同步引致的,夫妻关于工作时间和休闲时间的决策在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高度相互依赖的。当有共同休闲的条件时,收入高的父母花更多的时间与别人在一起,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父母与配偶相处的时间较少。尤塔以日本家庭为例进行研究,发现在双收入家庭中,丈夫的帮助能够减少妻子的家务劳动时间。较高的收入会减少个人的家务劳动时间,同时增加配偶的家务劳动时间。霍南(Horna)研究发现,在家庭休闲活动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呈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家庭对很多女性而言是主要的工作场所,而且大部分在家时间都是边工作边休闲,工作和休闲的界线不是很明显,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半休闲”。 丹麦、瑞典、挪威等国的妇女平时的闲暇时间都比她们的伴侣少;家中有幼子的妇女闲暇时间的减少比男子多。

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更加有趣,他们的研究建立在长期多年的多因子跟踪调查,收集动态数据,定义休闲现象,从而得出生动有趣又适用于现实生活的结论。

四.结语

目前具有代表性也是应用最多的休闲研究期刊是都是海外杂志,例如

Journal of Leisure Reearch,Leisure Studies,Leisure Sciences。国内相对于国外,女性休闲研究最近今年刚开始起步,尚待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对于国内女性休闲研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定性、定量分析的进一步深入。第二,注重女性休闲的内部差异性研究。第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希望随着诸如《旅游学刊》等刊物的出版,国内女性休闲研究会有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象,赵祥,蒋雯,李杉.中国女性休闲体育限制因素研究[J].成都大学学

报,2008,(1).

【2】 熊欢.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女性休闲体育的兴起[J]. 体育学刊,

2012,(19-6).

【3】 陈建国,袁继芳.影响女性休闲运动的因素.安徽体育科技

[J],2005,(26-2).

【4】 宋立,中谭申,周胜林.近10年西方女性休闲研究进展述评[J].北京第二

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9).

【5】 韩琳琳,郭鲁芳.国外女性休闲研究综述[J].国际经济观察,2006,(11).

【6】 郭鲁芳,韩琳琳.女性休闲障碍因素探析[J].旅游学刊,2009,(11).

【7】 林嘉玲,甘巧林.广州市职业女性休闲障碍因素分析及其整合研究[J].云

南地 理环境研究,2011,(23-4).

【8】 冯媛媛,张朋.近十年国内女性休闲研究现况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

报,2012,(22-5).

【9】 蒋素梅,休闲旅游的特征及女性休闲旅游吸引策略研究[J].昆明大学学

报.2006,(2).

【10】 柯倩婷.中国职业女性休闲的“阻”与“畅” [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6-3).

【11】 陶伟,郑春霞. 女性日常休闲行为的时空间结构特征-以广州高校女性教

职工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3).

商务休闲范文第4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的精神,学习借鉴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优秀的发展思路及模式,加快推进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经报请市政府同意,由昆明市农业局牵头组织了我市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企业负责人一行22人赴台湾进行为期8天的休闲农业考察。本次赴台考察休闲农业采取实地观摩、听取报告的方式进行。期间,我们还有幸邀请到台湾休闲农业学会会长、屏东科技大学农企业管理系主任段兆麟教授为我们进行专业培训。

一、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在台湾,休闲农业定义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之农业经营。

(一)发展现状 台湾休闲农业在六十年代开始萌芽,多以农场的形式为游客提供各种体验活动。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出路几乎成为农民与农业部门极力突破的难题。为此,1980年,台北市政府率先在木栅推行“观光茶园”计划,标志着政府部门正式开始辅导休闲农业。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1992年,“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成熟,台湾农业部门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并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开始蓬勃发展。2001年,台湾公布促进旅游发展的新战略,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受到重视。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目前的台湾休闲农业在亚洲地区发展得已比较成熟。

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休闲农业场家全面性调查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台湾地区共有休闲农场1100多家家,平均每一乡镇市区就有3.3家。其中,台湾北部地区有492家,占总数的44.7%;中部地区315家,占总数的28.7%;南部地区有179家,占总数的16.2%;东部地区有110家,占总数的9.9%;金门、马祖地区有6家,占总数的0.5%。这里面又以宜兰县居多(128家,占总数的11.6%)。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已成为台湾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模式

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体验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一种新的农业经营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但以总体上分为四类:休闲农场、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及市民农园。其中,休闲农场根据体验农产品性质的不同,分为休闲农场、休闲林场、休闲渔场、休闲牧场;观光农园以作物种类分为单一作物型观光农园(观光果园、观光花园、观光菜园、观光茶园)与综合作物型观光农园,以经营形态由又分为采摘型观光农园、采摘及加工型观光农园、采摘及餐饮服务型观光农园、采摘及餐宿服务型观光农园、采摘及教育服务型观光农园五类;教育农园根据其实施自然教育体验内容的性质分为农作主题教育农园、森林主题教育农园、渔业主题教育农园、畜牧主题教育农园四类。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效益与成功经验

本次考察,我们参观了飞牛牧场、大湖农会草莓文化馆酒庄、花露香草能量花园、初鹿牧场及头城农场。其中飞牛牧场及初鹿牧场属于休闲牧场,两家牧场都以饲养奶牛为主,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将自然资源利用得极好。飞牛牧场主要提供各种牧场体验活动,而初鹿牧场主要以休闲观光和牛奶制品生产及延伸牛奶产业链为主。头城农场是一个典型的DIY创意农场,游客在购票入园后,在园内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事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如进行垂钓并将钓上的鱼加工成美食、制作天灯并放飞、观察萤火虫等等;花露香草能量花园主要是从事香料植物的教育认知并对精油的制作过程进行现场教学;而大湖农会草莓文化馆酒庄主要从事区域性农业产业的延伸展示和地方特色草莓酒的展销。本次考察学习,五个考察学习点开展的农业休闲经营活动,对我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台湾休闲农业能发展到今天的水平,是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经验总结的结果,总结来说,如今的台湾休闲农业主要给我们提供了以下成功经验: 一是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并形成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发展及经营行为。经“农委会”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并由“农委会”拨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休闲农场的不断发展,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文化宣传等方面。

二是布局规划合理。台湾休闲农业在规划分布上充分利用占全台面积50%以上的森林资源,融合当地自然、文史资源及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结合旅游、餐饮等行业,因地制宜,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范围,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农业服务业的新产业,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三是创新经营管理方式。首先,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体验的综合。很明显,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服务活动的农家乐,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充分拓展农产品产业链。台湾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体验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台湾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四是创造型的延伸农业产业链。以大湖农会草莓文化馆酒庄为例,苗栗县大湖地区原本以种植草莓为主,但是产品附加值很低,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他们开发出草莓酒,草莓酵母、草莓冰激凌、草莓巧克力等系列产品,并以此为平台,打造出区域性的休闲农业旅游项目。也就是将农业从第一产业延伸至了

二、三产业,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并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三、台湾休闲农业对昆明发展休闲农业的启示

(一)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

发展休闲农业应注意以下5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本地区农业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农业与农村第

二、第三产业结合,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引入台湾以及世界休闲农业的最新理念,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产业,应用多种学科指导休闲农业发展;三是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休闲农业的持续发展;四要善用当地资源条件。农村各类资源是构成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在开发中应因地制宜地利用;五是要重视休闲农业的特色与创新,避免雷同,避免休闲农业经营的面面具到,形不成个性特色。六是要把休闲农业发展与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推进相结合,营造田园城市,把休闲农业作为城市的缓冲和有效补充。

(二)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

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我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4210”工程的基本要求,顺应现代新昆明建设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时,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合理布局以解决品牌定位趋同化的问题

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应当是一个持久而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在旅游消费者心中,树立对其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差别。也正是这种差别才能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提高其消费欲望,最终凝聚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应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我市农耕文化悠久,民族众多,自然资源丰富,不同县(市)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区域间的雷同,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同时,同一区域内的休闲农业也要各自找准定位,突出主题,避免千篇一律。

(四)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服务体系

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游结合的观光、游览、度假、体验的形式,旅游者是以体验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和农民生活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消费,而不是一般地到农村去观光或“学农”;尤其“农家乐”,是旅游者直接深入到农民家里,吃住在农家,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农民文化。所以,一方面不应该游离于农民家庭之外,把城里的宾馆、标房简单“克隆”到农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环境整洁、居住干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让旅游者在农民家里既享受到规范的服务,又感受到宾馆旅舍所没有的家庭式温馨,因而能够充分放松、尽情休息。休闲农业要在服务上下大功夫,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休闲农业主管部门要将休闲农业纳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转型范畴,统一规划,在安排项目建设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对一些经营特色明显、带动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足、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企业给予扶持和奖励。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休闲农业企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镇村改造项目、生态农业发展项目等要向休闲农业发展区域倾斜。把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列入农业产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指标。充分协调旅游、财政、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国土、卫生、规划、物价、公安、科技等相关部门,积极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体验经济研究的深入,有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新动向已引起了旅游学界的重视。休闲农业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休闲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和相关研究活动,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开发的优势之一。因此,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消费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六)加强两岸休闲农业的合作与交流

商务休闲范文第5篇

摘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并结合现代旅游的一种高效农业。本文以东北地区的现代休闲方式和观光农业发展为中心,介绍了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特色和资源优势,分析了东北地区休闲农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下的发展状况和前进方向,探究了农业休闲旅游对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提出了东北地区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东北地区 观光农业 旅游特色 发展策略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农村、农民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关注对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旨在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我国农村的环境建设和农业发展注入了生机。这种新型的农业旅游方式将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农村的风土民情结合起来,开创了一种高效、环保、多样化的农业发展之路。

东北地区农业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旖旎的冰雪之色、怡人的边境风光、壮阔的草原森林,这些充满豪情的自然资源特色吸引着无数游客。下面我们对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进行分析。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状况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东北的景观自古以豪迈著称,其自然环境自然拥有壮阔激昂的特色。近年来,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乡村旅游、冰雪旅游、边境旅游、草原和森林旅游等皆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发展对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就业、扩大开放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特色

第一,东北地区的景色以冰雪风光为品牌向外推广。每年1月5日开幕的“哈尔滨冰雪节”吸引数百万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仅每年国外游客消费总量就超过20亿美元,而每届冰雪节的总收入更是多达70亿美元。滑雪、赏冰灯、做雪雕的乐趣让每一位前来观赏的游客流连忘返。而东北其他大型城市都有以冰雪为主题的著名公园或景区,像长白山天池、阿尔山冰雪度假村、莲花山竞技滑雪场等,吸引的游客不计其数。

第二,东北地区以草原森林资源为依托打造生态避暑度假旅游城市。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约10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场占80%,3000多条河流纵横交错,500多个湖泊星罗棋布,结合当地特色的民族节庆活动,组成了呼伦贝尔多样性生态旅游区。大小兴安岭则是喜欢森林养生和动植物科考的游客们的天堂。当下,森林和草原旅游十分切合人们追求的绿色生活、健康生活的理念,为需要释放学习

工作压力的现代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方式。

第三,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以大中城市为目标,面向对象主要为大中城市的市民。近年来,农民艺术家赵本山先生将东北二人转艺术推向全国乃至世界,《马大帅》《乡村爱情》等系列电视剧不断热播,东北的乡村风情和带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色彩的文化赢得全国许多观众的喜爱,致使东北“农家乐”系列的旅游形式受到火热的追捧。许多城市人口在节假日来到东北农村感受来自剧中的氛围,坐热炕头吃农家菜,看大秧歌听二人转,吃土鸡,摘野果„„正是这种曾被认为“土得掉渣儿”的形式得到众多城市游客的喜爱。丹东凤城大梨树村正是这种形式的典型代表,“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这里以农业观赏为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在这里可以享受田园诗歌般的美妙生活。

第四,东北地区的生态旅游富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味,也为这片白山黑土地增添了无限的色彩。东北地区边境省份共有全国53个少数民族,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充满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观光旅游的重点。以呼伦贝尔为代表的蒙古族特色、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满族特色、以长白山为代表的朝鲜族特色、以驯鹿和雪原为代表的鄂温克族特色等等。广袤的东北大地养育了这些少数民族儿女,而这些少数民族也以自己的文化点缀着这片土地。

(二)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目标与方向

东北地区正处于老工业振兴与新兴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态农业旅游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调整、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因此,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扬长避短,突出优势资源,打造出品牌与知名度,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世界闻名的冰雪休闲度假旅游区,国内一流的生态、冰雪、避暑、边境、民族文化旅游胜地,形成鲜明的特色。同时,注意以优质资源为核心,以中心城市为枢纽,不断扩大规模与覆盖面。辽、吉、黑三省及蒙东五盟市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突破行政边界与空间的格局,实现东北地区大范围生态旅游网络结构的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季节性过强,旅游旺季较短。农业观光与其他景观观赏最大的不同在于季节性明显。无论是赏花还是摘果,持续的时间都较短,时节一旦过去,旅游立刻进入淡季。而东北地区生态旅游主打的冰雪品牌更是被局限在了冬天,淡季期间游客数量稀少,旅游收入也相应的减少,而巨额的场地维护等费用给产业造成巨大负担。

二是观光农业数量众多,而项目过于单一。观光农业的火热发展导致很多投资者盲目建设生态园区,致使经济效益过于分散,收入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全

国90%的观光农业园区处于亏损状态,东北地区的状况亦十分严重。而且受到气候、土壤等条件限制,东北很多观光园区的植物种类较少、生态形式单调,且雷同状况严重。

三是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东北地区很多农业旅游产业处于小型民营资本进行运营,加上执法渠道不畅等原因,经营管理十分混乱,游客意见很大。而作为主要运营方式,很多“农家乐”不具备经营条件就开张,存在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差和“宰客”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东北地区整体的旅游形象。

四是不注重生态效益,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农业旅游应遵循“自然—经济—社会”的原则,景区的开发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很多所谓的“废品”(如秸秆、粪便等)等资源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五是没有确定的市场定位。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对客源市场的分析还不够到位,结果就是不能对旅游产品做出正确的商业价值判断,缺乏特色产品,致使旅游形象难以确定。同时,对于市场的变化没有产品的升级换代,旅客的重游效率很低、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三、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发展策略

一是科学规划,统一布局。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内容选择和市场需求在布局时皆应该统一考虑。首先应做到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要突出当地特色而非盲目跟随风潮,避免盲目建设。其次要兼顾层次,尽量避免季节性明显问题,不同季节设计不同活动,可以尝试利用各个文化节日来设立不同的主题,增强景区的利用效率,提高收益。

二是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景区管理,宜采用“经济、行政、法律”三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制,以法律为核心,通过经济调控和行政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同时,也要对农民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营造让游客舒心的乡村环境,并对服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提供有素的服务。

三是加强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资源。新景区的开发应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破坏,主要采用添加、点缀的手段,而非损毁重建。例如,与其削平山头间旅馆不如山林之中隐映木屋。同时,相关部门应定期检查景区内水库河流的水质,对污染水源的单位进行处罚。另外,应在各个景区推广可再生资源或新能源的利用,比如使用沼气或太阳能等。

四是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地区观光农业仍处于低水平阶段,应该借鉴其他地区的开发经验,并结合本地资源形成自我特色。充分利用国内外实力雄厚的农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与管理经验,使东北地区的生态农业旅游得到较好较

快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东北地区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解和想法,希望和各位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也祝愿家乡的观光农业与生态旅游业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述.黑龙江省发展观光农业的若干思考.2006,5:105--107

[2]李长健.欧阳柳萌.旅游观光农业中的环境法律制度研究.社科纵横2011,2:50—53

[3]赵妍.浅谈我国观光农业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农业科技通讯2011,12:42--43

[4]沈伶俐.辽宁兴城市观光农业管理浅析.吉林农业下半月.2010,3:90--91

[5]钟春艳.周连第.观光农业园的绿色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9,8:71--74

商务休闲范文第6篇

项目概况

甘肃盛世生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盛世旅游度假村是一家集体育旅游开发、餐饮住宿、水上运动中心及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农业开发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生态旅游度基地,位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河滩镇红柳湾(刘家峡水库旁),是2013年东乡县委、县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于2013年7月开始建设,2015年4月投入运营,凭借精细的管理和科学的营销,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在旅游市场的知名度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截止去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达到165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2243万元,流动资产748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235万元同时吸纳解决了当地33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近年来,围绕国家及省上的体育旅游产业政策和州上提出的“全力打造沿黄旅游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东乡县提出了加快沿黄旅游发展,把河滩镇打造成旅游中心的思路。为扩大公司规模,推动东乡县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经考察研究,我公司拟在旅游度假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依托刘家峡库区的水域资源独特优势,因地制宜的建设临夏州水上运动训练交流基地,一方面可满足国家发展亚高原水上运动训练基地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将逐步发展成为西北规模最大的集比赛、训练、运动、休闲、娱乐于一身的水上运动主题公园,提升度假村的体育旅游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活动。

一、项目概况

盛世综合开发项目由临夏回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予以备案,并由东乡族自治县规划局对项目建设用地出具《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同时办理环评批复、安评、土地证、餐饮许可证、清真食品许可证等证照和批复。项目总占地面积为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4000平方米。

水上运动训练交流基地建设项目,依托州上批复的刘家峡库区长约8公里的水域经营面积(祁杨盐场大桥东至经泥娃娃(当地村民称呼)以东5公里),计划建设水上运动训练主导功能区、休闲体育运动旅游配套功能区、水上乐园配套功能区、观光旅游配套功能区四个主题区。水上运动训练主导功能区按照能够满足赛艇、皮划艇和龙舟比赛的标准建设;休闲体育运动旅游配套功能区为专业运动员和公众提供游泳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水球、垂钓、沙滩摩托车等一系列的休闲运动旅游设施;水上乐园配套功能区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规划开发大型滑梯、海啸池、水上冲浪池、高速滑水道、地热温泉馆、水疗馆等集娱乐性、刺激性、运动性、挑战性为一体的水主题乐园;观光旅游配套功能区修建接待中心、四星级宾馆、运动员公寓、东乡族民俗文化展厅、砖雕木雕文化旅游产品展销、民族特色餐厅等配套设施,实现体育与旅游的完美结合。

二、项目实施计划

本项目由甘肃盛世生态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独立实施,项目建设周期计划为5年,即自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已完成投资4630万元,主要完成土地征用、项目规划及前期准备工作,计划2018年4月开始土建施工。按照边建设边运营的思路,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尽量合理组织各阶段、各专业、各项工作等进行流行作业或搭接流水作业,以保证工程按期建设并交付使用。

三、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估算项目总投资3.7亿元,其中1.8亿元由甘肃盛世生态综合开发公司自筹,其余1.9亿元为银行贷款和其他社会投资。其中:勘察设计、规划编制、项目可研、招标投标、环保评估、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等经费600万元,土地购置费用900万元,建筑工程及装修工程费为21000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工程费为11000万元,流动资金3500万元 。

四、项目实施条件

东乡县河滩镇地处亚高原地带,平均海拔1750米,年平均气温8℃,年日照时间达2525小时以上,无霜期为146天。项目所在地水面宽度约6公里,且水质很好,达到了二类饮用水的标准,对水上运动设备腐蚀性小,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适宜水上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水域之一。另外,甘肃盛世生态综合开发公司距省会城市兰州市100公里,距临夏市、永靖县城均为24公里,折达公路从门前经过,公路交通便利;公司内部批准设立旅游度口一处,距刘家峡水库大坝约20公里,水路交通畅通;经州上批复的刘家峡库区长约8公里的水域经营面积(祁杨盐场大桥东至经泥娃娃(当地村民称呼)以东5公里),并经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以文件形式确认不在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距兰州市规划第二水源地取水口16公里,因此对该水源地无影响,项目实施具备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

五、项目预期效益

鉴于我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分散不集中、亚高原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少,不利于运动员进行集中、系统训练等问题,国家一直在关注、支持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建设,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后,国家加大普及推广水上运动体育活动力度,不断提高我国的水上运动体育水平,拉近与欧美国家的距离。据了解,我国目前各省市基本都组建有自己的水上运动训练队,水上运动训练、比赛开始热了起来,并且有向群众性方向推广普及的发展趋势。建设水上运动训练基地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临夏州体育、旅游业发展规划,符合东乡县发展思路,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也是东乡县的重点建设项目。本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推动东乡县体育旅游业的开发步伐,有效解决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问题,带动周边村镇共同富裕,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和农村发展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项目所在地居民的身体素质,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广阔,具有显著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上一篇:干部考察报告范文下一篇:教学设计与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