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精粹读后感范文

2024-02-18

成语典故精粹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一,《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

1, 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

3,

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

4,

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二,《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

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三,《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

1, 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2,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四,《后赤壁赋》苏轼:“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五,《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

1, 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含义:天所宠爱的人

2,

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

3,

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出处:《国风》《离骚》

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六,《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

成语:舍生取义。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七,《秋水》作者:庄子

1,

成语:望洋兴叹 出处:《庄子﹒秋水》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2, 成语:贻笑大方。出处:《庄子﹒秋水》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八,《劝学》作者:荀况,《荀子》

1,

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

2,

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

3,

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九,《蒹葭》《诗经﹒楚风》

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十,《师说》作者:韩愈

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十一,《促织》作者:蒲松林

1, 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2, 成语:蠢若木鸡。出处:《庄子 达生》作者:庄子

含义:形容神貌呆笨十二,《涉江》作者:屈原

1, 成语:阴阳易位。出处:《楚辞集注》

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2,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

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

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3,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4,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十三,《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

1, 典故:四面楚歌。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2,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

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十四,《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

成语:图穷匕现 出处:《史记 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十五,《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

1,

典故:毛遂自荐。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

典故:脱颖而出。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十六,《雷电颂》作者:郭沫若

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

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十七,《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

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十八,《扬州慢》作者:杜牧传说:廿四桥的明月

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九, 《琵琶行》作者:唐 白居易

成语:五陵年少。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二0,《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

1, 典故:三国周郎赤壁。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

2, 成语:风流人物。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二一,《过秦论》作者:贾谊

1, 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破瓮做窗,绳作门轴。比喻贫穷人家。

2,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二二,《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二三,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

1, 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

2, 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

二四,

《无题》

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青鸟,神话中西王母饲养的三足鸟,它能传递信息,所以用它来指代使者。

二五,

《鸿门宴》作者:司马迁 1, 典故:鸿门宴:出处:《史记。项羽列传》,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结果刘邦在张良的帮助下,逃出了鸿门

含义:喻指暗藏杀机的善待。

2,

成语: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宴招待刘邦,意在谋杀刘邦,在鸿门宴上,樊哙劝刘邦离开,说到:“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含义:比喻别人掌握生死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3,成语:秋毫无犯: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欲使张良劝说项羽,对他说:自己入关以来,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为了等待将军的到来。

含义:比喻十分纤细的东西,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不拿民间一针一线。

4, 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刘邦到鸿门去见项羽,项羽留他饮宴,范增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趁机杀死刘邦。

含义: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害人。

5,

成语:劳苦功高:出处:《史记﹒项羽本纪》樊哙奏明项王,说刘邦劳苦功高。

含义:比喻功劳十分卓著

二六,

《渔家傲》作者:范仲淹

典故:燕然未勒。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

含义:抗敌大功还未告成。

二七,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1, 典故: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出处:仲谋,孙权的字,孙权在京口建立政权。

含义:无处寻找英雄孙仲谋了。

2, 典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任,”出处: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在京口建立政权,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进兵。

3,

典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指刘裕当年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胜利后在此建立政权。 含义:指精锐的部队。

4, 典故:“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宋文帝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象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只落得自己北望而仓皇失措。封狼居胥: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而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作者借此事咏当时南宋近事,指宋孝宗隆兴元年,张凌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5, 典故:可堪回首,佛狸词下,一片神鸦社鼓含义:佛狸:后魏太武拓跋泰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词

6, 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

含义:廉坡老了,饭量还好吗?表示到了晚年还要为国出力

二八,《扬州慢》作者:姜夔

1,

典故:春风十里。 出处:杜牧《赠别》 “春风十里扬州路”

含义: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

2,典故:《黍离》之悲也

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悲叹宫室宗庙毁坏,长满禾黍,触景伤情,而作《黍离》之诗。

含义:哀伤亡国之辞。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

典故: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出处《扬州慢》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含义:豆蔻:杜牧《赠别》:“豆蔻梢头二月初”。形容少女美丽;青楼,妓院,杜牧在扬州常和名妓来往,写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诗句

二九,

《梦吟天姥吟留别》作者:李白

1, 成语:摧眉折腰 :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2,

典故:“脚著谢公屐”,出处:《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游山,必到幽深高峻的地方。谢公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

含义:谢灵运穿的那种木屐。

3, 传说:“空中闻天鸡”出处:古代传说,东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树桃都,每当太阳初升,照到此树,天鸡就叫起来,天下的鸡也叫起来。

三0, 《孔雀东南飞》

典故:命如南山石。出处:《诗经﹒小雅﹒天保》

含义: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

三一, 《咏荆轲》

1,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

含义:怒发冲掉了帽子

2,

典故:图穷事自至: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 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

含义:图穷匕首现

三二, 《读山海经》作者:陶渊明

1, 传说:精卫填海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出处:《山海经 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

含义: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传说: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出处:《山海经 海外西经》

含义: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三,《陈情表》作者:李密

1, 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处:晋﹒李密《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含义: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指身体;吊:慰问。孤身一人,只有和自己的身影相互慰问。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2,成语:气息奄奄。出处:《陈情表》:“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呼吸十分微弱。形容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的样子;比喻事物到了消亡阶段。

3,

成语:朝不虑夕。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早晨不能考虑晚上该怎么办。形容形势危急或事情紧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也作“朝不谋夕”。

4,

成语:乌鸟私情。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含义:鸟雏长大后,衔食哺其母。这里比喻子女奉养长辈的孝心。

5, 典故:死当结草。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

含义:死后也要报恩。

6,

成语:日薄西山。出处:《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含义: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三四,《六国论》作者:苏洵

典故:抱薪救火。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含义: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三五,《六国论》作者:苏辙

1,

成语:远交近攻:出处:《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功。”

范雎:战国时魏国人,入秦后,说服秦昭王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使秦国强大起来,征服了韩国 含义:结较远的国家,进攻近的国家。

2,

成语:心腹之患:出处:《后汉书*陈藩传》:“内政不理,心腹之患。”

含义: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隐藏在内部的祸患。

三六,

《窦娥冤》作者:关汉卿

1,

典故:苌弘化碧,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2,

典故:望帝啼鹃。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3,

典故:飞霜六月: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

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

含义:旧时比喻有冤狱

4,

传说:东海孝妇:出处 :《窦娥冤》”

东海曾经孝妇冤”传说汉朝有个年轻寡妇,对婆婆很孝顺,后来婆婆自缢身死,寡妇被诬告杀死婆婆,官吏把她杀了她死后东海一带大旱三年

三七,

《史记﹒屈原列传》

成语:从容辞令 :含义:说话得体,善于应酬。

三八,

《赤壁之战》

1,

成语:强弩之末:出处:《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含义: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2, 成语:守义不辱:出处:《赤壁之战》“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刘邦统一天下,田横逃到海岛,后来刘邦召他入朝做官,他认为是一种耻辱,走到洛阳附近就自杀了。

三九,

《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

成语: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满招损,谦受益”

含义:骄傲自满招来损失,谦逊虚心得到好处。

四0,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

1,

成语:逐客令:出处:《谏逐客书》秦始皇曾经下令驱逐从各国来的客卿,含义:后来泛称赶走客人为下逐客令。

2, 成语:移风易俗 出处:《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含义:转移风气,改变习惯

3, 成语:杜门却扫 出处:梁 江淹《恨赋》《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含义: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4, 成语:裹足不前,出处:《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成语典故精粹读后感范文第2篇

paw,可谓最简单不过的了,但又绝非杜撰和臆造,而是出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又如no respecter of persons在用字方面也可谓比较简单,它出自《新约·使徒行传》第十章:“Then Peter opened his

mouth,and said,of a truth I perceive that God is no respecter of persons,”原指上帝“不偏待人”,如今该成语在本义的基础上暗含“歧视”之义,然而在不民的语境中效果却不一样。G·D·H·Cole曾在“Practical Economics”中用此成语来说明墨索里尼“不偏待人”,其实是对他的讽刺。如果能将此类成语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使文章、演说等大为增色,从而说明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深刻的教育。下面拟就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作下探讨:

一、源于历史故事或历史事件。历史上出现过众多的著名历史故事或事件,后人常用一简洁说法表达其内容,沿用久了就成了成语。如Sword damocles出自古代希腊的一则历史故事。业通古希腊历史、文学的罗马杰出作家与政论家西塞罗(106BC?3BC)在其论文《图斯库拉的谈话》中写道:“纪元前4世纪西西里岛上叙拉古的统治者狄奥尼修斯一世(406BC?67BC)有个亲信的佞叫达摩克里斯,他很羡慕帝王的豪华生活,常说:“君王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人”。狄奥尼修斯为了教训这个想得君位者,在一次宴会上,要他坐在国王的宝座上,当他猛然抬头,只见头顶上有一把用头发悬着的宝剑,随时都刺到头顶的危险。他吓得战战兢兢,如坐针毡,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由此便产生了“达摩克里斯的宝剑”这个成语,它被用来比喻临头的危险或情况的危急,类似于汉语的“千钧一发”。又如burn one’s boats(bridges),此成语中的bridges为美国人所使用,原指古罗马朱力斯·凯撒大军乘船越过Rubicon后就把船烧了,以此向士兵指明后路已断,不可能后退。现借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同汉语的“破釜沉舟“。

二、源于寓言故事。寓言是用比喻的形式说明一定的道理,是文学作品中最为短小精练的一种形式。如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现借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但汉语中不说“杀鹅取卵”而说“杀鸡取卵”,喻体不同,因此汉译时须遵循汉语成语的搭配规律。又如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

三、源于神话故事。神话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好向往。如rain cats and dogs,源于北欧神话,猫对天气有很大影响,英国水手至今说:“猫尾巴藏大风”。据说驾暴风雨的巫士化为猫形。狗是风的信号,狗和狼都是暴风雨神奥丁的随从。在德国古画中,风被画成狗头和狼头。因此

,猫被年作暴雨的象征,狗是伴随暴雨的强风,to rain cats and dogs就是to rain heavily/hard,汉译便为“下倾盆大到雨”。又如Analthea’s

horn,汉译常为“丰饶的羊角”。阿玛尔忒亚(Amalthea),希腊祖籍中一神女,是宙斯(Zeus为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Jupiter)的保姆。婴儿时宙斯由神女阿玛尔忒亚喂以羊乳。为了感思,宙斯敲下一羊角送给她。许诺让羊角主人永远丰饶。

四、传说。传说指的是人们口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如swan song,据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Apollo)的灵魂进入了一只天鹅,由此产生了毕达哥斯寓言:所有杰出诗人的灵魂都进入天鹅体内。另据相传天鹅(swan)在临终前唱的歌最优美动听。后人就用swan song来比喻诗人、作曲家、演员等的“最后作品”,这也是其汉译形式。又如Leave no stone unturned,相传公元前447年波斯奖军马多尼奥斯在希腊的普拉蒂亚兵败被杀后,留下一大批财宝在军帐里。底比斯的波利克拉特斯搜寻却一无所获,请示德尔斐神谕后知道要“翻转所有的石头”,最后找到了财宝。现借此比喻想方设法等,汉译为“千方百计,想尽办法”。

五、源于民间飞俗。如a bird of ill omen,源出古代占卜风俗,延至今日,猫头鹰、鹳则被视为吉祥鸟)。渡鸟嗅觉灵敏,能确定远方死尸和腐尸地点。因此渡鸟象征死亡。猫头鹰在恶劣天气来临之前喊叫,而坏天气常带来疾病,故猫头鹰被视为丧鸟,阴森之鸟。后人以此比喻“不吉利的人,常带来不幸消息的人”,汉译也是如此。又如a feather in your cap,汉译为“值得荣耀的事、荣誉”。源于广泛流行于亚洲和美洲印第安人当中的一种风俗: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在头饰或帽子上加插一根羽毛。古代吕西亚人和许多其他古人也有类似风俗,均以此来 显示战绩与荣誉。

六、源于谚语。谚语是在人闪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是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如birds of a feather棾鲎匝栌顱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转义为“一丘之貉”。在《鲁迅全集》中有这样一句:“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将一切作者诋为‘一丘之貉’”。其英译为In fact it is these pessimists who increase the chaos by„considering all writers birds of a feather.又如 early bird,其汉泽为“早起者,早到的人”,源出谚语The early bird gets/catches the worm.意为“捷足先登(得),先下手为强”。比较First come,first served.意指“先到的先招待”,与前一个有所不同。

七、源于某些作品。英语中有较好的成语出自某些作品,有的是原封未动的摘引,有的是节缩而成。如wash one’s hands of a thing,可译为“洗手不干„„;与„„断绝关系”。出自《马太福音》,犹太巡抚彼拉多主持审判耶稣,由于他判定耶稣无罪,一些犹太人不服,因此他当众宣布洗耳恭听手辞职并交出了耶稣,以示自己与此案无关。又如as significant as the shake of Lord Burleigh’s head,其汉译为“象拍利勋爵晃脑袋般意味深长”。出自爱尔兰剧作家及政治家谢尼丹在《评论家》中的一幕模拟悲剧《西班牙无敌舰队》。伯利勋爵埋头于国事,日理万机,忙得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靠晃脑袋表达思想。普夫则根据这个晃动解释他所表示的意思。

八、源于动物、植物、生活用品、人名、地名等。如:⑴shed crocodile tears,据西方古代传说,鳄鱼吃人畜,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假装同情被害者。类似于汉语“猫哭老鼠,假慈悲”,且人们常采用此语的前一部分作为其汉译。例如All your piteous words for the tenants are no more than crocodile tears.其汉译为“你这些怜惜佃户的话,都是猫哭老鼠”。⑵the

apple of discord,其汉译为“争斗的原因或根源”。传说厄里斯女神未被邀请参加Thetis和Peleus的婚礼,她就把苹果扔有参加婚礼的神与神中间。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把它给了三个女神中最漂亮的维纳斯。这就间接地引起了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的特洛伊战争。⑶Simon

Legree,此人是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所著《汤姆大伯的小屋》一书中管黑奴的工头,此人既尖酸刻薄,又好吹毛求疵。其汉译为“尖酸刻薄、好吹毛求疵的人”。⑷being

Burke,其汉译为“出身名门,贵族门第”。源于编纂《贵族人名录》作者爱尔兰人约翰·伯克(John Burke)之名,该《人名录》自1826年以来一直被公认是研究英国贵族阶级及其家谱的权威著作。故列入伯克氏贵族人名录即为贵族出身。⑸all

Dutch/Greek to me,其汉译为“一窍不通”,其中Dutch与Greek原为“荷兰语”和“希腊语”。⑹have the free-simple of May Fair,其汉译为“不受出身等限制无条件继承取得的不动产”,其中May Fair乃“伦敦西区贵族住宅区”,十八世纪时该地区每年五月均有集市,因而得名。⑺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其汉译为“人生如梦”。源于美国诗人Longfellow的诗文。⑻lose face汉译为“面部”或“脸”之意。⑼Jack

of all trades汉译为“杂而不精的人”,出自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其中Jack原为“杰克”,trades指“多种行业”。⑽spill the beans,汉译为“泄漏消息(秘密)”,bean原为“豆类;豆科植物”等。⑾be fond of the cup/the bottle,汉译为“贪杯中之物;好酒”,cup与bottle原为“茶杯”和“瓶子”。⑿Roman

holiday,汉译为“欣赏别人受苦的娱乐”,而非“罗马的假日”。⒀as cool as cucumber,汉译为“十分冷静”,其中cucumber原指“黄瓜”。⒁like a brick,汉译为“拼命的”,brick原指“砖”。⒂have a ball at one’s foot,汉译为“有成功的机会”,源于足球运动。⒃be off the track汉译为“走入歧途,迷失方向”等,源于狩猎,原指猎狗失去嗅迹。

以上简要地谈了英语中典故性成语的来源与汉译。其实英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成语,而且掌握它们也并不那么容易,加上汉语中此类成语也不少,且它们具有类似的特点与作用,尤其是象“破釜沉舟”等一类成语,英汉两种语言的彼此巧合,会使人误以为这两种语言是彼此相通且文化背景一致。这样就错了。汉语中的“破釜沉舟”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流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双如“杀鹅取卵”,汉语中则说“杀鸡取蛋(卵)”。因此,只要透析两种语言的渊源,就不难发现其不同所在。而要使学习者克服因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引导他们从所语言的角度去认识、去掌握与运用,切忌把两种典故性成语混为一谈,如汉语中的“猫哭老鼠”译为英语就须用crocodile’s

上一篇:餐饮业点菜八大技巧范文下一篇:餐饮业采购流程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