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023-09-16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 早期构架的信息通讯网络传输通道带宽不足。

(2) 设备性能的局限造成在该平台上无法开展新业务, 网络无法增值。

(3) 业务多次变更, 部分节点或者部分网段已成为网络的“瓶颈”。

(4) 网络中关键节点没有保护, 如果该站点失效, 可能会造成业务全阻。

(5) 业务转接方式为2M转接, 效率低下。

1 传输网络优化流程

传输网络优化流程, 包括:数据收集、网络评估分析、网络优化方案 (方案对比) 、网络优化方案改进。

其中数据收集是网络评估分析和网络优化的基础, 数据收集是否全面和准确全面影响后续的流程。网络优化方案的分析和比较, 是能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网络优化方案的关键。网络优化方案改进是指网络优化后应注意保持网络优化工作的持续进行。

2 现网数据收集

襄樊输油处是2003年建设的光传输网络, 采用的是中兴ZXSM S320和ZXSM S360设备, 由襄樊基地、2#、4#、6#、魏岗首站、张湾基地组成了北环, 由襄樊基地、9#、胡集、11#、16#、荆门末站、13#、张湾基地组成了南环。每个环都是一个155M的通道保护环。襄樊基地、张湾基地、魏岗首站、13#、荆门末站间分别是622的二纤双向1+1保护链。

现在所承载的业务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电话语音业务、本局内部局域网业务、交换机的远程监控业务、工业电视监控业务。除第一种业务需要和PCM设备配合使用外, 其它三种业务均为以太网业务。

3 网络评估分析

传输网络评估分析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一是网络资源利用率;二是网络生存性;三是备品备件;四是网管系统;五是多业务支持;六是同步;七是维护故障分析。下面对这七个因素进行阐述。

(1) 网络资源利用率:主要包括设备的端口利用率, 槽位利用率, 交叉资源利用率;网络的单段电路利用率, 网络平均电路利用率, 网络调度效率, 业务转接方式, 以及设备升级能力。评估网络资源利用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现有的网络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 网络资源利用的是否合理, 以及是否存在网络“瓶颈”和网络的经济合理性。

(2) 网络生存性:包括设备保护、设备运行条件, 网络拓扑合理性、网络保护、业务配置方式、线路情况等。主要考虑目前的网络结构合理性, 网络是否足够安全, 是否存在故障隐患, 以及保护方式和业务配置是否对网络运行存在障碍。

(3) 备品备件:是考察目前的备品备件设置是否合理, 主要考虑备品备件的单板类型尽量少, 以及备件中心的设置和重要站点的备件放置, 减轻维护压力、减少出错率、提高维护效率。另外还有考虑现有网络中运行的设备是否已经停产或者不再供货。

(4) 网管系统:是分析现有网管系统对当前网络和未来的管理是否存在能力不够问题, ECC组网分析, 以及端到端电路的调度能力。

(5) 多业务支持:从目前传输网络承载的业务模式和组网方式入手, 分析现有的传输网络是否能够在用户需求不断改变和新业务不断推出的情况下, 传输网络如何演进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保护用户投资。

(6) 同步系统:主要考虑设备的时钟提供和接入能力以及网络的时钟源设置。

(7) 维护故障分析:维护故障分析就是根据运行维护记录或者故障统计资料, 进行分析。主要通过查看运维记录, 统计现有网络中发生的故障, 对故障统计进行分类汇总, 找出故障的原因。主要包括单板故障分析、设备故障统计分析、关键节点故障分析、网络故障分析、业务故障统计分析、ECC故障分析、网管故障分析、线路故障分析等。

从上述方面综合考虑, 目前现网存在以下四点问题, 分别是以下几个方面。

(1) 通信业务的电路保护率只达到41%, 保护的对象是语音和低速数据业务。

(2) 以太网类型的业务受传输通道限制进入瓶颈状态, 特别是近几年新增办公局域网、工业电视监等, 传输的数据急剧增大, 原来每个小站配置4M带宽, 3个大站 (张湾、首站、荆门) 配置10M带宽, 只能维持用户需求。

(3) 网管系统为早期网管系统, 网元间的通讯是不透明ECC网管协议, 只能管理部分早期设备, 不能满足后续新增设备网管的需求。

4 网络优化方案

(1) 扩宽传输通道:在支线每个站点原有光端设备增加622M全光交叉板, 并且对网管和单板重新写入程序、数据, 从而整体传输通道从SDH155M拓宽到SDH622M。

(2) 提高以太网通道带宽:以太网通道总带宽从66M提升到150M, 分配情况如下, 小站从原有的4M调整为10M, 大站从原有的10M调整为20M。

(3) 改变通信网络保护模式:将复用段保和通道混合保护改为通道保护方式。原来使用复用段保护属于1∶1, 当主用信道损坏时, 需要效验E1、E2字节, 启用APS倒换协议, 再倒换到备用信道。现在使用通道保护属于1+1, 采取并发优收, 在主备两个信道上发同样的信息 (并发) , 收端在正常情况下选收质量更好的信息 (优收) , 而且出现故障不需要运行APS协议, 倒换速度更快。同时, 还提高光纤利用率。

(4) 改善业务配置, 合理分配设备业务量:原来大量业务集中在襄樊基地的1号和2号PCM, 现在尽量让每个PCM平均分担各个站点的业务, 避免1个PCM故障造成大范围业务故障, 分散风险。

(5) 升级网管系统:现网E100网管系统, 只能管理早期设备, 本期将网管系统升级为采用。

IP协议的E 3 0 0网管系统, 可以管理所有SDH和后续的DWDM产品。E300网元间的通讯是透明DCC网管协议, 而且增加了业务报表、以太网业务流量查询、第三方网络级网管对接等丰富的功能, 使通信网络管理更加先进、安全、开放, 同时也为今后骨干通道升级到2.5G, 提前打下基础。对分离的PCM使用独立网管, 进行优化, 把原来用网口与传输设备连接的间接管理, 改为2M连接的直接管理, 与业务2M捆绑在一起, 更加可靠、方便, 便于故障诊断、处理。

(6) 加强业务保护:原来受传输通道限制, 只有语音和低速数据受保护, 现在扩宽带宽后将所有业务都配置保护通道中。网管分离后新增了2M支路板的1∶N的桥接保护功能, 现在用一块支路保护板, 保护其他加载业务了的工作板, 提高业务可靠性。

摘要:本文根据以现网输油管线光传输网络存在的问题为例, 提出采用线性规划的方法对现有的传输网络进行评估分析, 提出网络优化方案。

关键词:专网通信,网络优化,网络分析

参考文献

[1] 韦乐平.SDH自愈环结构的分析和比较[J].电信科学, 2002.

[2] 张帅普.传输网络评估分析和优化[J].中兴通讯技术, 2004.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通讯工程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保证了信息技术在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对通讯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进行阐述,重点分析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以期提高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质量与应用效果。

【关键词】通信工程;传输技术;应用

1.前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国内通信工程技术的发展,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使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十分密切, 进一步促进了通信事业的发展,而通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传输技术的使用。传输技术作为通信网络的平台,承载着较多的业务内容,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信息时代下,手机用户逐渐增多,通讯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为了给手机用户提供高效的服务,必须为用户提供一个新网络,而传输网络就能满足用户在通信中的各种需求,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技术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2.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类型

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输技术在通讯工程中也得到完善。传统的通信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调制,但在信息传输过程中还必须保证通讯工程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具有矛盾性,导致传统通信工程难以满足信息时代下通信系统的需求。因此,必须对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进行改进与完善。

2.1 MSTP系统

MSTP系统(多生成树协议)是在 SDH(同步数字体系)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发展而来的新型通信传输技术,并将 SDH 技术作为传输系统的核心。STP 系统吸收了SDP 技术的优势,系统在 PDH(准同步数字系列)、交叉能力以及SDH 技术业务的接口工作中都有非常优异的表现。MSTP系统不仅能将数据信息业务进行整合与汇集,满足手机用户对功能的需求;还可以为通讯工程提供LSP(分层服务提供程序)与ATM(异步传输模式)等多种功能服务。

2.2 WDM系统

WDM(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完善了光纤频率带宽的使用效率,同时WDM技术也是一个波分复用系统。从系统的本质来说,WDM技术系统在同样的时间下,进行不同的波长信号傳输,高效的实现通讯技术对光信号的传输。

2.3 PTN系统

随着电信行业IP(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内3G 网络的建立,PTN(分组传送网)技术也在应用中逐渐发展起来。PTN系统和传输技术相比,PTN系统具有很强的统计复用功能,主要是应用于3G数据业务传送。现阶段,PTN 传输技术服务主要是将同质类型的网络进行互联和传送,进而实现异质网络之间的互通[1]。

3.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情况

3.1本地传输中的应用

通讯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在本地传输应用中,在传输的节点上有较大的差异,传输技术的节点安置位置在很大程度上手地理环境的影响,而SDH 技术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受到光纤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本地传输和长途干线相比,本地传输网容量较小,所以利用WDM技术能够提高传输的效率;此外,环网的连接也能有效的减少EDFA(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如果通信技术设备需要升级,就应有效的挖掘中等波长的应用潜力,并选择科学的应用WDM系统,加之,WDM系统的容量干线比较大,所以人们更容易接受。

3.2长途传输系统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同步数字体系(SDH)拥有强大的通讯网络管理系统与同步复用能力,大多数的手机用户对同步数字体系持有好评。同步数字体系主要把信息结构等级、帧结构以及传输网结构规定的非常明确。SDH在帧结构中安排了许多的OAM(操作、管理、维护)比特,进而使传输系统具有强大的网管能力,与现有的网络系统兼容,并容纳新的业务信号。SDH无论在城域网还是本地网的传输应用中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同步数字体系也有很大的缺陷,由于采用电域复用,SDH只能处理较接近手机用户的信号,对大量数据无法进行快速的传输与应用[2]。

目前,长途传输系统中的WDM体系已经成为国内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方式,但以IP为代表的业务也在不断的成长壮大中,传统的通信工程承载技术很难与新时代下的通讯技术需求相适应,必然会导致信息技术的变革。这种形势下,运行商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动交换光网络设备方面,并把WDM与SDH相结合。大力建设全光传送和交换网络,建成高速率、高质量、安全性较高的传输系统,向国内外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传输带宽,促进长途传输网络的发展需求。

3.3本地骨干传输网络中传输技术的应用

从本地骨干传输网络的传输技术上来看, 传输网络的主要节点,一般在县、市的中心部位,与长途传输网络的传输节点基本一致,本地骨干传输网络和长途干线不同的是,本地干线的容量较大,使用WDM系统,不仅能降低通信工程的传输成本,还能为通讯工程技术提供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果没有EDFA,传输网络则可以采用环网连接,这样能够把传输的价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DWDM系统时,需要对传输网络进行技术扩展,这样主要是为了降低使用成分,为骨干传输网络提供更大的经济收益,从而增加DWDM系统的支持种类。

通信工程师在收集与汇集数据时,一般是采用DWDM技术,对光纤技术、骨干层管道资源进行网络传输网络,传输维护人员要实时以监控网络传输运行为重点,不断更新陈旧的维护方法,确保网络传输的安全稳定运行,并不断完善与优化传输网络系统。

3.4未来网络中的应用

分组传送网技术在未来的信息网络发展中,主要是应用于城域网,实现优质客户和移动回传接入的虚拟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网络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维护好2G网络的同时,重点发展3G网络,并使3G网络成为网络应该的普遍趋势。PTN 网络技术不仅适用于2G网络的相应接口,同时也支持3G网络的多种接口。与此同时,分组传送网技的容量与多业务传送平台同档的产品容量相比更大,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无线宽带对传输技术的发展需求。

应用PTN信息技术建立的网络,在实现移动回传的同时,还能降低消耗的容量;此外,大量的带宽还可以为质量高的优质用户组件与接入虚拟网络技术。专有网络正逐渐转向IP网络技术,所以把积极引入PTN组建的虚拟网,能够确保网络传输承载的高效性。虚拟网的带宽配置比较灵活,自身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与TDM系统相同,更有便于传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PTN传输技术能够对传统接口的支持保持连续的服务,同时利用原先的网络技术逐渐扩大新型网络的覆盖范围,PTN 传输技术的广泛使用,不仅能减少企业网络传输技术的使用成本,还进一步提高了传输带宽的可靠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传输技术的应用注入全新的活力,通讯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通讯工程的传输技术,促进了通信网络运营商对网络的优化与完善,为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为手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提高了通信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未来的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应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拥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对于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的应用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进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内经济发展对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丁海军.通信工程中的传输技术研究[J].信息通讯,2015,6(6):180.

[2]宋伟德.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研究(上),2015,2:133.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提出了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病毒样本进行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演示教学方法,给出了整个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流程,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实践证明,结合病毒木马样本的教学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概念。

关键词:演示教学;教学方法;计算机病毒;操作系统

1引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传统的课程教学一般是先讲述理论部分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然后在实例部分则讲解UNIX/Linux和Windows两类的操作系统实例[1][2][3]。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以及与同行们的交流[4][5][6],我们发现该课程的目前的教学模式中有这样几个问题是值得注意的:(1)教材内容包含大量枯燥难懂的原理和概念,而且教材的内容以及课堂的讲解都很少与实际应用相联系,学生往往较难理解,由此对课程学习缺乏兴趣,最后考试以死记硬背应付了事;(2)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内容大多结合Unix或者Linux操作系统进行讲解,而学生缺乏专门的Unix或者Linux课程学习,并且日常使用的电脑大多都是Windows系列的操作系统,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力;(3)在Windows操作系统实例讲解的时候,大多也仅仅是采用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完后对日常所用的操作系统还是非常陌生,碰到系统故障例如系统注册表修复被简单的网页木马修改束手无策,这对他们以后从事企业、政府和学校桌面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是十分不利的。本文提出应用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的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演示教学方法,对以上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2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施

2.1教学和实验内容的安排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点调整。常见操作系统教材内容的安排是先讲述基础理论,然后讲述操作系统实例。例如先讲述操作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及其管理、调度与死锁、存储器管理、虚拟存储器、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基础理论,然后再进行UNIX和Linux实例分析、Windows系统实例分析[2]。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考虑到学生的熟悉情况,我们对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做了一点调整。我们是首先讲述最后一部分,也就是学生相对熟悉的Windows操作系统实例开始进行讲述。学期的前六个课时,除了根据基础理论分类,大致介绍windows的进程、微内核、NTFS文件系统等概念外,我们是引入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进行课堂教学演示,结合病毒样本对操作系统的感染机制,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逐步深入地理解不同的概念,演示的详细流程参见本文2.2节。

在实验实训部分,我们在传统的操作系统实验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小实验:实验1名称是“计算机病毒感染操作系统的过程分析”和实验2名称是“服务器防病毒和木马攻击的配置”。其中实验1的实验时间安排在讲完windows实例理论内容之后,实验地点并不在学校机房,而要求学生寻找宿舍周围或者其他专业学生中毒的计算机进行。实验的要求是提交一个病毒木马样本,并提交包含描述该病毒感染的过程、感染后的驻留文件以及对应的手工清理方法的实验报告。实验2的实验时间是安排在讲完所有操作系统理论内容之后进行,是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实验2安排在学校机房进行,实验的操作系统选择window2003。实验主要是要求学生收集各种病毒和木马对操作系统攻击的资料,从对操作系统攻击的角度对操作系统进行一些系列的配置,包括配置对应的服务器。通过这2个小实验的引入,学生不仅仅停留在对操作系统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而且他们还为能够为其他专业学生清理病毒,将自己电脑的操作系统进行一系列的配置减少中病毒木马的机率而乐在其中。

2.2教学演示流程

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按照如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演示。

(1) 系统感染演示。首先是从样本库中提取一个预先经过认真分析的病毒木马样本,并双击进行感染操作系统的演示,然后讲授病毒的感染途径,包括软盘、游戏光盘、移动存储设备(包括存储卡)、网络(网页、QQ、邮件、一上网就中毒)、甚至通过无线通信设备(例如手机)进行传播。

(2) 检查病毒驻留。首先讲授操作系统感染病毒后的常见症状,例如机器很慢、机器网络流量异常、杀毒软件不能运行、一些软件不能运行、任务管理器中有莫名其妙的进程。然后给学生讲解操作系统被感染后,病毒木马在硬盘中常见的驻留地方主要包括各盘根目录和C盘的C:windows、C:windowssystem32、C:Program FilesCommon Files等目录下,以及注册表项目。根据操作系统感染前后的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病毒和木马确实向这些常见的驻留地方写入了一些可疑的文件。

(3) 病毒传染演示。例如演示U盘感染途径的方式。首先采用干净的U盘插入已经被感染的计算机USB接口,然后采用CMD、Dir/a等Dos下面的命令给学生查看病毒往U盘写入的自动运行文件,最后在干净的机器上插入被感染的U盘,完成整个感染过程。

(4) 病毒检查演示。病毒感染操作系统后,一般在注册表启动项中会有新增的可疑项、任务管理器中一般会有可以得进程、病毒常见的驻留地方也会有可疑的文件出现。通过检查以上三个主要方面一般都会发现病毒的痕迹。有些恶意病毒感染操作系统后,会禁止用户查看注册表、查看进程表和隐藏自身的文件,这时候必须使用第三方工具软件清除这些限制或者使用Dos下的命令进行操作。

(5) 病毒清除演示。根据操作系统中毒后在任务管理器中一定至少存在一个莫名其妙的进程的特点,强行终止这些进程(如果在任务管理器界面不能终止,则必须采用Dos下的ntsd命令),然后在硬盘删除病毒对应的exe、com、dll文件,或者将后缀名改名然后收集起来形成样本。

2.3教学示例

结合一个具体的U盘pagefile.pif病毒,给出演示教学的过程如下:(1)系统感染演示。从样本库提取病毒样本,双击病毒可执行文件。根据以往经验,学生一般从来没有见过病毒样本或者从来不敢接触病毒可执行文件,所以学生往往在此时刻都会集中精神屏住呼吸看老师的演示;(2)检查病毒驻留。依据硬盘盘符顺序检查,最后是注册表的

顺序。最终检查出如图2所示的病毒驻留在硬盘的文件,同时注册表启动项目被添加c:windowsservices.exe一项。通过这一步的演示,学生们能感觉到病毒并不神秘,而且对windows系统的系统目录以及注册表有了初步的认识;(3)病毒传染演示。插入干净的U盘后,通过对图3和图4的比较,学生会发现pagefile病毒往U盘写入的自动运行文件autorun.inf和病毒可执行文件pagefile.pif。与此同时可以提示学生,通过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可以关闭各磁盘的自动运行功能,避免病毒利用系统的这一原本有利于用户的功能。通过这一步的演示,学生能掌握操作系统组安全策略的编辑和修改,掌握根据病毒传播路径来防病毒这一思想;(4)病毒检查演示。通过检查任务管理器中的进程,除了正常的系统进程service.exe外,又多了一个services.exe进程。通过这一步的演示,学生能理解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病毒处于激活状态的时候必定有一个以上的进程在运行。(5)病毒的清理。由于该病毒名称与系统进程名称相同,无法在任务管理器的界面中进行清理,必须使用NTSD命令进行手动终止。另外在硬盘上驻留的病毒可执行文件,因为文件属性都为RHS,所以要先改掉属性才能进行删除,同时在注册表中清除serivce.exe自我启动项。最后由于病毒还篡改了可执行文件的关联,我们还必须通过assoc.exe=exefile进行恢复。尽管这一步病毒清除可以使用杀毒软件进行清理,但是杀毒软件隐藏了清理病毒的具体过程,操作界面傻瓜化,不利于专业的学习,所以这一步我们还是坚持使用手工清理病毒的方式。通过这一步的演示,学生可以掌握进程的终止,硬盘文件的隐藏、可读写、系统属性。同时还可以掌握文件关联的概念,深入理解常见的双击打开文件的执行过程,以及文件关联调用的机制

%systemroot%DebugDebugProgram.exe

%systemroot%system32command.pif

%systemroot%system32dxdiag.com

%systemroot%system32finder.com

%systemroot%system32MSCONFIG.COM

%systemroot%system32egedit.com

%systemroot%system32undll32.com

%systemroot%1.com

%systemroot%ExERoute.exe

%systemroot%explorer.com

%systemroot%finder.com

%systemroot%SERVICES.EXE

D:autorun.inf

D:pagefile.pif

图2病毒在硬盘中的文件

最后给学生总结,只有充分熟悉操作系统基本原理,才能根据病毒传播路径来防病毒,根据病毒驻留地址来查病毒,根据病毒中毒症状来杀病毒。并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如何启动、注册表大概结构、系统进程、系统服务等原理,熟悉系统的核心进程,以及用程序编写系统的相关服务和调用。

3应用病毒样本进行教学的注意事项

3.1注意收集各种病毒木马的样本

应用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进行演示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拥有病毒木马样本,这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样本的收集和整理。笔者收集病毒样本的途径主要是(1)自己工作的计算机感染病毒或者木马后,及时清理并收集;(2)兼任学校办公某一部门(例如人事处)的网络维护工作。这些部门的计算机系统防护措施一般比较弱,更容易感染新的病毒木马,这也有利于我们病毒木马样本的收集;(3)兼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企业的日常网络和系统维护一般有专人维护,但是碰到新流行、感染机制不明确、杀毒软件病毒库未能及时检测出的病毒的时候,企业的网络管理员往往束手无措并向技术顾问求援,这时候有助于我们收集市面上最新病毒木马样本。另外,病毒样本收集的一个技巧是将病毒相关文件的后缀名统一加1,例如将virus.exe修改为virus.exe1,autorun.inf修改为autorun.inf1,这避免病毒木马样本在本机上的激活,而且统一的命名规则使得能通过文件检索查出所有的样本。

3.2注意对教学计算机的保护。

由于演示教学中涉及病毒木马对操作系统感染,所以必须注意对教学计算机的保护。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示教学的时候,可以考虑给操作系统安装还原精灵这类的第三方辅助软件。这类的系统还原软件安装非常简单,不需要借助硬件还原卡,非常适合在多媒体教室、演讲厅等环境使用,安装时候可以考虑选择手工恢复模式,这样可以确保系统万一出现无法修复时候可以及时还原。在备课阶段对病毒木马进行感染机制分析的时候,对自己的办公计算机也可以考虑采用同样的保护措施。

3.3注意对学生的教育

注意给学生说明计算机病毒木马的危害,以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和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行为是必须负刑事责任的,引导学生清除并收集自己计算机上的病毒木马样本,引导学生树立正义感,深入研究操作系统原理和内核,坚决与破坏操作系统的各种病毒木马作对。在出现操作系统故障的时候要耐心分析,排除硬件故障的基础上,区别病毒木马引起的故障与其他软件不兼容引起的故障,从而找出系统修复的方法,而不是动不动就重新安装操作系统。

4教学效果与总结

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进行系统感染、病毒驻留、病毒传染、病毒检测、病毒清除的一系列演示教学,使得学生能深刻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注册表和系统服务的工作原理,进而也加深了对进程、线程、文件目录等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同时学生在课后时间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恢复和修复,帮助校内其他专业学生的电脑进行常见的计算机病毒的清理和查杀。通过学生的课后反馈,不少人表示从操作系统课程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学习操作系统理论可以学以致用,极大提高了他们学习“操作系统”课程的兴趣。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发现国内外很少有结合计算机病毒木马样本进行操作系统课程的演示教学,这也算是我们从事“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一点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Andrew.S.Tanenbaum. Modern Operating System[M]. Prentice Hall, 2005.

[2] 彭明德, 肖健宇.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 孟静. 操作系统原理教(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4] 叶春凤. 操作系统课程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计算机教育,2008,(6):87-88.

[5] 刘乃琦. 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7,(10):35-39.

[6] 李东,陆幼利,殷群.“操作系统”课程建设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7,(8):22-24.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光纤传输技术;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应用

在我国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程中,三网结合速度随之加快,诸多运营商家与广电两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如今人们都在追求信息多样化的生活,光纤技术借助载体,将光波转变信号,对于信号的主要传播对象,光纤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将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促使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走进新台阶,大幅度的提升了有線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要想光纤传输技术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探究其在电视信号传输的科学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怎样切合实际的发挥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价值,作为每一个科技人员应高度重视的话题,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1.1光纤传输。所谓的光纤传播,也是光导纤维,使用的材料大多数为玻璃,把二氧化硅和一些无机物质在化学反应之后制作形成的,光纤中的存在的主要物质是石英纤维,且光纤传输借助光波将信息的源头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关联,光纤信号的损失率比较低,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较高品质的传输技术]。光纤中包括纤芯和包层。光纤传输的理念为光波在玻璃中传输将物质进行折射,然而因包层自身具备的反射率有些弱,以致于光波在传输期间只能借助纤芯,进而实现信号的传播。结合折射情况将光纤分为多膜和单膜两种类型。

光纤传输技术特点。因为光纤路线自身传输的消耗量比较少,能够做到较远距离之间的干线传输过程,保证电视信息中涉及的技术达到相应指标。对于光纤频宽带,其自身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将多路信号传输到光节点中。光纤自身的传输范围比较广大,拥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其传输并不只是对于有线电视信号而言,还可以延伸到开放型媒介中扩展整体业务传输。对于光纤传输的电路内部构造,如下图:

1.2光纤传输技术应用的优势。光纤传输技术为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将其和其他传播技术相比较,光纤传输技术在使用期间比较安全和稳定。光纤传播技术针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来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光纤传输结构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加以传播,有可能影响到直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其二,有线电视中涉及的光缆传播结构呈现分散化趋势,卫星传输到网络中的信号比较少,利于信号的管理。即使目前可以借助卫星网络传输信号,然而卫星网络的传输性能没有光纤传播技术的性能多,且扩展性和交互性比较弱。所以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确保电视信号节目高效传播。其三,在电视节目的直播活动中,借助光纤信号的传输可以保证直播节目的稳定性。通常来说,直播节目的现场大多数采用光纤传输的技术,且光纤传输技术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信号上传到核心平台中。此外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音频和视频两者之间怎样同步接收信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用光纤传输技术,不但可以防止信号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将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远距离之外,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播的质量。

2.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应用

2.1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

2.1.1压缩传输。压缩传输思路广泛的被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其主要是借助压缩设施把光波加以压缩,缩小光波传输需要的传输区域,进一步将高清的数据传输到有线电视中,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都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往往把两种思路加以结合,利用两者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两者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纤传输的稳定性能。现阶段,有线电视存在的区域比较广阔,将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结合可以促使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视频光端机和相应的光纤产生关联,提高宽带感应,便于宽带和存在差异的信号之间实现合理的适应目标。一般情况下,非本地区的光缆往往聚集在广播中的TER机房,借助电路将信号传输到机房中,且HD—SDI信号的传播要建立在TER机房与TOC之间的交互基础之上。较远距离的传输存在的技术障碍为传输数据是否具备完整性的特征,所以应对解码器加以应用,利用其将信号压缩成解码的形式,在ASI信号的作用下,把解码通过适配器传输到IBC机房中,进一步达到HD—SDI的解码。

2.1.2非压缩传输。所谓的非压缩传输方式,就是指将光波引进线路中实现非压缩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借助较远距离运输载体把信号终端设施传到光波存在的TER机房中。非压缩传播面向的是直播信号,在具体操作中严格的要求传输距离的大小。比如在直播节目期间,转播设备和节目现场两者之间要达到传输信号的标准,在转播电视节目时,电视转播机房中要设计转播车,且将其和电视台转播机房的距离保持在50米处,借助信号转换器将信号传输,同时把光端机中的信号转换为SDI类型的信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把光纤制作成单一类型的传输线路,借助视频光端机器将传输的信号接收过来,保证电视节目可以稳定的传递到接收机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操作中,要想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对于公共类型的信号,工作人员应借助主备用电视信号传输的思想,将用户使用的信号端口进行直接连接,这种思想既可以保证光纤传输的速度,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双光缆的自身作用,确保光波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传输期间主传输发生一系列的故障,把主备光缆与冷备设施控制在TOC与通信机房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传输设备的及时转换,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2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據网应用。在有线电视的光纤传输技术发挥自身业务传输作用期间,创造出比较开阔的平台,可以理解为这是宽带业务网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任何一个广电单位都在努力的对传输网络进行完善与升级,把原来将同轴电缆当作核心的树型体系改变为传输载体的HFC网络,这是由于HFC网络自身能够抗干扰,且具备可靠性特征,将其当作双向网络,应用起来也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HFC的本质为光纤同轴混合网络,其作为一种宽带网络类型,将光纤传输到服务范围内,促使信号传输到用户有线电视的电缆中。HFC信息网络将光纤视作有线电视传输干线,把同轴电缆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将信号传输到多种节目中,还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传播,兼具抗感染和可靠性。总体而言,HFC宽带数据网络和以往的电缆网络之间的不同是:干线部位替换成光缆,建立双向网络;传输效率高,可以将信号传输到非常远的距离内,拥有比较高的容量。此外,HFC宽带网络包括三点,即前端、用户和光节点。其中前端的功能为发送和收入信号;光节点的功能为把光替换成电信号,光节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有线电视台存在的小区用户,若要借助有线电视实现家庭上网,住宅楼房需要被特殊的改造,这是由于通常的有线电视只是单向类型的通路,仅仅具备接受信号的作用。在双向改造之后,相应的用户可以在上网期间将数据进行传播。

3.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维护思路

3.1日常维护光纤传输技术。对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维护,重点是针对发射光的实际功率加以测试,且判断光纤传输体系正常工作情况。在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全方位的掌握光纤损耗的变化趋势,且将光缆进行具体时间的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针对竣工记工的数据还要进行定期的对比,找到节点区域没有发生损耗的现象,关注季节的变化。此外,将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部位加以记录,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保证光纤线路的完整性,因此抢修光纤线路不可避免,组建经验比较丰富的抢修团队,便于在光纤障碍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与加工,防止光纤的问题影响到用户对有线电视的正常使用。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前最好可以对其控制,安排适当的检测工作人员,将其调入在光纤路线的日常修复工作中,将光纤线路的相关知识加以宣传和推广,保证有线电视信号的安全性传输。

3.2接收端线路侧。首先,若发射的光比较正常,然而接受端口的线路光功率小于最初记录的数值,甚至数值显示零,便代表光纤线路中存在损耗比较大或者信号传输期间出现中断的现象,由此需要对反射仪加以测试。针对这一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其一,光纤信号的传输接头区域出现问题、光缆裂开或者光纤熔结点出现问题。外界因素导致的问题原因是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处被损伤,可以确定问题出现在非接口区域。同时光缆传输消耗的数值比较大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光缆自身质量不高,导致光缆呈现弯曲变形的问题或者光缆温度过低导致光缆消耗量比较大。其二,若接受端口一侧受到的光功率为正常数值,然而接收机器却不能正常运转,可以在光纤接头处利用药棉蘸酒精进行擦拭,若仍然不能改变光接收机器的工作状态,最大的可能是光接收机器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利用替换的光接收机器将其替换,将存在问题的机器送到专业维修店加以检测,防止出现自由调试或者维修之后,将其再次使用在光纤传输体系中,影响光纤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存在诸多优势,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特征与功能,采取科学的方式将光线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通过研究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和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据网应用,全方位的发挥光钎传输技术的价值,确保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进而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8.

[2]张营鑫.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技术维护探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 No.267(13):129.

[3]陈清.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维护技术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7(12):82-83.

[4]梁毅. 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9):93-93.

[5]孟虎.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J]. 科技尚品, 2017(6):175-175.

[6]刘晨龙. 光纤入户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7]王晓君. 有线无线混合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8, v.20(08):130.

[8]沈汉青. 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方案研究[J]. 科技风, 2017(3):295-295.

[9]穆小宁.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入户网络设计与实现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4):245-246.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光纤传输技术;有线电视信号;传输;有效应用

在我国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进程中,三网结合速度随之加快,诸多运营商家与广电两者之间的业务往来越来越频繁。如今人们都在追求信息多样化的生活,光纤技术借助载体,将光波转变信号,对于信号的主要传播对象,光纤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将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促使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走进新台阶,大幅度的提升了有線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要想光纤传输技术的价值发挥至最大化,探究其在电视信号传输的科学应用是十分必要的。怎样切合实际的发挥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价值,作为每一个科技人员应高度重视的话题,以下为笔者对此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光纤传输技术概述

1.1光纤传输。所谓的光纤传播,也是光导纤维,使用的材料大多数为玻璃,把二氧化硅和一些无机物质在化学反应之后制作形成的,光纤中的存在的主要物质是石英纤维,且光纤传输借助光波将信息的源头和接受者之间建立关联,光纤信号的损失率比较低,可以定义为一种具有较高品质的传输技术]。光纤中包括纤芯和包层。光纤传输的理念为光波在玻璃中传输将物质进行折射,然而因包层自身具备的反射率有些弱,以致于光波在传输期间只能借助纤芯,进而实现信号的传播。结合折射情况将光纤分为多膜和单膜两种类型。

光纤传输技术特点。因为光纤路线自身传输的消耗量比较少,能够做到较远距离之间的干线传输过程,保证电视信息中涉及的技术达到相应指标。对于光纤频宽带,其自身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将多路信号传输到光节点中。光纤自身的传输范围比较广大,拥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其传输并不只是对于有线电视信号而言,还可以延伸到开放型媒介中扩展整体业务传输。对于光纤传输的电路内部构造,如下图:

1.2光纤传输技术应用的优势。光纤传输技术为一种新型的信号传输技术,将其和其他传播技术相比较,光纤传输技术在使用期间比较安全和稳定。光纤传播技术针对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来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一,光纤传输结构主要是将电视节目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加以传播,有可能影响到直播电视节目的播放效果。其二,有线电视中涉及的光缆传播结构呈现分散化趋势,卫星传输到网络中的信号比较少,利于信号的管理。即使目前可以借助卫星网络传输信号,然而卫星网络的传输性能没有光纤传播技术的性能多,且扩展性和交互性比较弱。所以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具有重要价值,确保电视信号节目高效传播。其三,在电视节目的直播活动中,借助光纤信号的传输可以保证直播节目的稳定性。通常来说,直播节目的现场大多数采用光纤传输的技术,且光纤传输技术可以将不同地区的信号上传到核心平台中。此外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音频和视频两者之间怎样同步接收信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应用光纤传输技术,不但可以防止信号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还可以将大量的信息数据传输到远距离之外,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播的质量。

2.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有效应用

2.1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

2.1.1压缩传输。压缩传输思路广泛的被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其主要是借助压缩设施把光波加以压缩,缩小光波传输需要的传输区域,进一步将高清的数据传输到有线电视中,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都有优势和劣势。在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往往把两种思路加以结合,利用两者的自身优势,最大程度上保障电视信号的传输效率。两者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光纤传输的稳定性能。现阶段,有线电视存在的区域比较广阔,将压缩传输方式和非压缩传输方式结合可以促使任何一个区域中的视频光端机和相应的光纤产生关联,提高宽带感应,便于宽带和存在差异的信号之间实现合理的适应目标。一般情况下,非本地区的光缆往往聚集在广播中的TER机房,借助电路将信号传输到机房中,且HD—SDI信号的传播要建立在TER机房与TOC之间的交互基础之上。较远距离的传输存在的技术障碍为传输数据是否具备完整性的特征,所以应对解码器加以应用,利用其将信号压缩成解码的形式,在ASI信号的作用下,把解码通过适配器传输到IBC机房中,进一步达到HD—SDI的解码。

2.1.2非压缩传输。所谓的非压缩传输方式,就是指将光波引进线路中实现非压缩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借助较远距离运输载体把信号终端设施传到光波存在的TER机房中。非压缩传播面向的是直播信号,在具体操作中严格的要求传输距离的大小。比如在直播节目期间,转播设备和节目现场两者之间要达到传输信号的标准,在转播电视节目时,电视转播机房中要设计转播车,且将其和电视台转播机房的距离保持在50米处,借助信号转换器将信号传输,同时把光端机中的信号转换为SDI类型的信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把光纤制作成单一类型的传输线路,借助视频光端机器将传输的信号接收过来,保证电视节目可以稳定的传递到接收机器中。需要注意的是,在现场操作中,要想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对于公共类型的信号,工作人员应借助主备用电视信号传输的思想,将用户使用的信号端口进行直接连接,这种思想既可以保证光纤传输的速度,还可以充分体现出双光缆的自身作用,确保光波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传输期间主传输发生一系列的故障,把主备光缆与冷备设施控制在TOC与通信机房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传输设备的及时转换,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2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據网应用。在有线电视的光纤传输技术发挥自身业务传输作用期间,创造出比较开阔的平台,可以理解为这是宽带业务网络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我国,任何一个广电单位都在努力的对传输网络进行完善与升级,把原来将同轴电缆当作核心的树型体系改变为传输载体的HFC网络,这是由于HFC网络自身能够抗干扰,且具备可靠性特征,将其当作双向网络,应用起来也会具有特殊的意义。

HFC的本质为光纤同轴混合网络,其作为一种宽带网络类型,将光纤传输到服务范围内,促使信号传输到用户有线电视的电缆中。HFC信息网络将光纤视作有线电视传输干线,把同轴电缆和有线电视网络进行连接,不仅能够将信号传输到多种节目中,还可以将大量的数据进行传播,兼具抗感染和可靠性。总体而言,HFC宽带数据网络和以往的电缆网络之间的不同是:干线部位替换成光缆,建立双向网络;传输效率高,可以将信号传输到非常远的距离内,拥有比较高的容量。此外,HFC宽带网络包括三点,即前端、用户和光节点。其中前端的功能为发送和收入信号;光节点的功能为把光替换成电信号,光节点的设计主要取决于有线电视台存在的小区用户,若要借助有线电视实现家庭上网,住宅楼房需要被特殊的改造,这是由于通常的有线电视只是单向类型的通路,仅仅具备接受信号的作用。在双向改造之后,相应的用户可以在上网期间将数据进行传播。

3.光纤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维护思路

3.1日常维护光纤传输技术。对于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的维护,重点是针对发射光的实际功率加以测试,且判断光纤传输体系正常工作情况。在维护期间,工作人员应全方位的掌握光纤损耗的变化趋势,且将光缆进行具体时间的检测,将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文件中,针对竣工记工的数据还要进行定期的对比,找到节点区域没有发生损耗的现象,关注季节的变化。此外,将光纤传输过程中发生故障的部位加以记录,开展针对性的优化工作,保证光纤线路的完整性,因此抢修光纤线路不可避免,组建经验比较丰富的抢修团队,便于在光纤障碍出现时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与加工,防止光纤的问题影响到用户对有线电视的正常使用。同时在事故发生之前最好可以对其控制,安排适当的检测工作人员,将其调入在光纤路线的日常修复工作中,将光纤线路的相关知识加以宣传和推广,保证有线电视信号的安全性传输。

3.2接收端线路侧。首先,若发射的光比较正常,然而接受端口的线路光功率小于最初记录的数值,甚至数值显示零,便代表光纤线路中存在损耗比较大或者信号传输期间出现中断的现象,由此需要对反射仪加以测试。针对这一个种类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其一,光纤信号的传输接头区域出现问题、光缆裂开或者光纤熔结点出现问题。外界因素导致的问题原因是架空光缆、管道光缆处被损伤,可以确定问题出现在非接口区域。同时光缆传输消耗的数值比较大作为影响因素之一,这是由于光缆自身质量不高,导致光缆呈现弯曲变形的问题或者光缆温度过低导致光缆消耗量比较大。其二,若接受端口一侧受到的光功率为正常数值,然而接收机器却不能正常运转,可以在光纤接头处利用药棉蘸酒精进行擦拭,若仍然不能改变光接收机器的工作状态,最大的可能是光接收机器自身存在问题,需要利用替换的光接收机器将其替换,将存在问题的机器送到专业维修店加以检测,防止出现自由调试或者维修之后,将其再次使用在光纤传输体系中,影响光纤传输的速度与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电视信号传输中存在诸多优势,相关人员应全面了解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特征与功能,采取科学的方式将光线传输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中,通过研究压缩传输和非压缩传输的应用方式和有线电视HFC宽带数据网应用,全方位的发挥光钎传输技术的价值,确保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及时性,进而提高有线电视信号传输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健. 光纤通信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学, 2018.

[2]张营鑫.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传输网络的技术维护探析[J]. 山东工业技术, 2018, No.267(13):129.

[3]陈清.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维护技术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7(12):82-83.

[4]梁毅. 光纤传输技术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 2017(9):93-93.

[5]孟虎. 有线电视光纤传输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系统调试[J]. 科技尚品, 2017(6):175-175.

[6]刘晨龙. 光纤入户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 西部广播电视, 2018.

[7]王晓君. 有线无线混合传输技术在广播电视中的应用[J]. 中国新通信, 2018, v.20(08):130.

[8]沈汉青. 有线电视光纤到户网络改造方案研究[J]. 科技风, 2017(3):295-295.

[9]穆小宁. 有线数字电视光纤入户网络设计与实现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7(14):245-246.

光传输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通信工程在众多行业中获得有效应用,以期增强各行业的信息传输能力。在人们各项生活与生产事务中,通信技术扮演着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传递者角色。与此同时,在科技进步期间,通信工程中各项技术在传输速度与信息交互平稳性方面,获得了有效改善。在通信信息工程中,接入网与传输两种技术,较为关键。值得关注的是:在通信信息工程融合传输与接入网两种技术时,需加强技术要点掌握,以此确保通信信息工程整体性能有所增强。因此,从传输、接入网两个通信技术视角,开展通信工程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通信信息工程;传输与接入网;研究

引言

随着近年来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背景下的通信工程技术,朝着智能化和综合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这也直接展现了我国通信技术综合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通信工程技术是一种综合数字通信技术,这对于传输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需要进行宽带传输和高速传输。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方式,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有线传输技术研究与我国的通信工程相契合,形成良好的通信传输体系,为促进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到良好的作用。

1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

在开展现代化的无线传输技术管理与应用时,其难度相较于有限传输来说更大。现代大多数企业在开展生产与管理时,都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数据的实时监控以及传输。目前的无线传输技术中,主要包括红外无线传输技术和蓝牙以及4G技术和5G技术。蓝牙技术以及红外无线传输技术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时间较久,这两种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十分适合应用于短距离的信号传输,具有传输信号稳定,并且加密性好的特点,而在现代4G技术和5G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这两种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现代远距离传输的环境中。无线通信技术以及无线发射接收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有效的将相关的数据反馈给工作人员,能够解决在传输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还能转变传统的网络环境弊端。无线传输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整体质量直接与现场的网络环境有较为密切的关联,将其应用于现代化的通信工程中能够实现工作人员的实时定位和高效的考勤管理,对于我国的网络环境应用来说有良好的效果。

2传输技术要点

2.1异步传输

在通信工程中,异步传输技术作为关键性技术,极具技术融合的基础性。借助“沟通信息元”,以期增强工程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异步传输技术的处理方式包括信息交互、信息备份等形式。同时,“沟通信息元”信息结构完整时,能够有效保证信息传输的平稳性,继而积极应对远程距离信息传输存在的多种问题。比如,在进行一次信号传输时,异步传输技术给予了一定辅助,在信号传输路径中,涵盖着多于100个音频字符数,同时在信息传输时,音频字符均能够准确锁定信息点位置。再结合信号核心区对应地给出的音频特点,合理排列音频字符,以此构建具有互动性的网络交互平台,切实增强了通信传输性能。

2.2GPRS传输

RTKGPS传输技术使用时间较长,在技术升级与改造期间,以有效抵抗各类干扰因素,高效完成远程通信传输任务,能够顺应通信信息传输的各项要求。在传输技术研发期间,GPRS应运而生,在无线传输业务中极具技术应用价值。GPRS技术,成功弥补了传统通信技术的应用问题,提升了系统通信传输信道的优化性。在GPRS技术应用期间,为其增设的操作设备,能够匹配于技术应用需求。在GPRS技术与操作设备共同运行时,能够有效提升数据信息传输能效。以传输更高效、传递更平稳、操作流程更便捷的通信传输形式,保障信息传输质量,合理控制企业通信成本,对企业降本增效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GPRS传输技术的功能在于“技术沟通”,在GPS技术的辅助作用下,能够最大化保证信息传输质量。比如,在进行信号传输时,所需传输的信号包,数据包大小为235GB。在实践信号传输时,使用GPRS技术逐一精准获取信息发出方、信息获取方具体位置。在虚拟化传输信道形成后,对传输包给予压缩处理措施,再依据压缩后的传输信号包大小,高效完成信号传送。在信息传输完成时,对于信息传送状态给予反馈,比如“传送成功”、“传送失败”,便于信息传出方与接收方获取传输任务的完成情况。

2.3远程传输

远程传输技术应用较为关键,此传输技术在光纤技术的辅助下,在信息传输速度、传输平稳性等方面均有所增强。与此同时,远程传输技术在实践应用时,以信息传输的基础形式为依托,创设出全新的光纤网络信息交流体系,以有效回避传输异常问题,比如传输不畅、传输中断等。由此可见:远程传输技术是以更稳定的通信传输形式,高效完成了远距离信息传输任务,能够有效增强通信工程传输能力。

3接入网技术分析

3.1对接入端进行分析

接入端在接入网技术应用过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信息的沟通提供较为可靠且稳定的传输,保证同时接入端在构建过程中主要会在大众化网络端口的基础上,对信息沟通的渠道进行建设,由此,能够对创新型业务进行开发,并以此防止传输过程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现实影响,能够通过接入网代码、密码技术等诸多模式进行有效的加密处理,使各项数据及信息所拥有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此外,需要充分的根据通信信息工程所有的优势,对具有高阶段特征的传输结构进行构建,使业务端信息传输所具有的有效性可以提升。

3.2对多元化服务窗口进行探析

多元化服务窗口在构建过程中需要以当前所拥有的网络技术为依托,并且在其基础之上,构建具有多元化的接入窗口。由此,使通信信息工程所拥有的服务性得以提升,其在构建过程中,主要需要与光纤技术以及双绞线技术进行相互衔接,而以此使整体通信信息工程所具有的互动性得以提高。同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无线连路的信息互动模式进行有效的创建,并且以此确保整体信息整合体能够获得更加结构化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主要需要将具有单一特性的接入网窗口进行综合性整合,使其形成具有高度系统性的信号沟通结构,由此使信号数据传输机使用中所存在的便利性得以大幅度提升。

3.3对光纤传媒进行分析

光纤传媒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将光纤作为整体核心内容,对接入网络的传输信号进行构建。由此也代表在传输过程中,通过该种模式信号下的光纤,对信号区域传导的通信信息工程,可以依照其具体的传输情况,进行具有高度针对性的服务。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对具有创新的联动性。接入网域创建就其本质而言,需要将第一传输信号与最末位传输信号之间能够形成相应的连接状态,以此避免整体传输信号过程受到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使信息传输在开展中所具有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結束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环境中,通信工程的组成技术获得了升级与进步,同时在信息工程中融合了多种信息传输技术,以传输与接入网两种技术为主要融合方向。因此,针对通信技术的升级发展,可分别从技术类别、技术重点等视角加以明确,以此保障通信技术的融合效果,切实彰显信息传输技术的应用价值,助力通信行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宇坚,陈翔.面向无线接入网用户设备管理的大数据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研究[J].信息通信,2020(8):213-214.

[2]孙佃亮.有线通信的光纤接入网技术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21-23.

[3]屈晓利.有线通信接入网的发展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5):136-137.

上一篇:青少年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就业指导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