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

2023-09-23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2、呼和浩特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分析

3、大连桂云花满族乡发展乡村旅游研究

4、关于云南、四川两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情况的考察报告

5、发展河北省乡村旅游的思路

6、对发展乡村旅游中农家乐产业的调查分析

7、依托优势资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8、川西林盘乡村旅游发展探究

9、基于旅游扶贫的辽宁乡村旅游区域合作发展研究

10、发展乡村旅游的措施思考

11、论乡村旅游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2、地域文化资源对乡村旅游发展的作用及融合路径研究

13、甘肃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研究

14、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京郊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探索

15、对我国目前发展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化思考

16、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创新路径

17、试论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18、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分析及政策建议

19、城郊乡村旅游地居民的经济影响感知与阶段性开发对策研究

20、对清远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探讨

21、九江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22、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改进措施分析——以杭州市萧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为例

23、发展乡村旅游为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农村经济输血

2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连云港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5、扶贫攻坚视域下发展广西乡村旅游的新思考

26、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与对策

27、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带动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28、发展乡村旅游 助推四川乌蒙山区乡村振兴

29、经济新常态下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30、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1、台湾民宿对海南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启发

32、经济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策略分析

33、我国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

34、经济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管理策略分析

35、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百色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36、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西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

37、“互联网+”背景下雪野旅游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

38、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发展独具特色乡村旅游经济的策略

39、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和谐新农村

40、发展乡村旅游“三策略”

41、对话乡村旅游创新发展 探讨乡村旅游未来模式

42、发展乡村旅游要力避十误区

43、发展乡村旅游的金融对策分析

44、发展贵州乡村旅游的几点思考

45、新经济发展态势下国外乡村旅游管理者与经营者角色定位之启示

46、发展乡村旅游与振兴农业经济的若干思考

47、乡村振兴背景下简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48、浅析阳朔乡村旅游与“三农”发展

49、城郊型农村发展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旅游收入过4万亿元人民币,出境旅游1.2亿人次。中国旅游产业蓬勃驱动,以巨大的市场需求,呼唤丰富优质的旅游供给及新时期、新常态下的旅游业供给侧改革——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新思维。

2016年7月,总书记在考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这既是对宁夏的肯定,更是对全国全域旅游工作的肯定。全域旅游是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系统总结中国旅游30多年来的发展实践,分析未来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所作出的战略选择。其后,国家旅游局颁布了《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发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公布了首批和第二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名单,为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 我县发展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基础分析 1.旅游业综合贡献。2015年,我县接待游客数量达到50万人,旅游产业收入1.2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5%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10亿元,旅游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7%上下,旅游新增就业人数2000人,旅游脱贫人数达到3000人。由此可知,旅游产业对我县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

2.旅游资源和要素。从旅游资源数量的等级来看,攸县旅游资源类型比较齐全,涵盖了八大类,旅游资源与张家界、韶山、南岳和崀山存在差距,但是在中部地区来看,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目前,我县旅游产品体系较为完整,包含酒仙水韵、道教文化、宝宁禅意、神奇禹王、民俗风情、洣水神韵、多姿田园、历史文化等体系。民俗文化要素:如传统活动-贾山皮影戏、探灯,传统习俗-豆腐宴,传统技艺-打铁水等;乡土工艺要素:如藤编、织布、泥塑、绣花鞋垫、豆画、贴饰、木雕等;水系要素:如古井、滴灌、水车、沟渠、排水系统等等富有乡村特色的景观;植物要素:如野生植物资源、水生植物、绿篱、农作物、路边野花(草),地方特色瓜果等;动物要素:如家禽、家畜、水产、昆虫、野生动物、微生物、鸟类等;地貌要素:如山地景观、农田景观、低山、丘陵、梯田,湖泊景观、岩溶景观等旅游要素。旅行社已达到15家,并在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星级宾馆达到3家,住宿类型不断多元化,乡村度假酒店蓬勃发展;攸县餐饮做为湘菜的一大菜系,其风味独特。

3、旅游规划与理念。近年来,我县根据本县旅游资源要素,以自然山水和文化遗存为依托,以游览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溶洞探险、康体养生、商务旅游、乡村旅游为主打,先后编制了《*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并准备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致力于把我县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综合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战略方向和路径明确。

4.旅游交通网络体系。我县交通较为便捷,平汝高速的开通,使我县纳入了“长株潭两小时生活圈”。S315的提质改造,构建了“攸县一小时交通圈”。公路交通在其交通中占据主要地位,目前我县的公里总里程和公路密度均居全省前列,已经形成了“四纵七横”的公路网络。但铁路交通尚不完善,现有的醴茶铁路主要作为支线铁路参与运营,目前没有高铁。我县水资源丰富,湘江支流洣水和攸水在境内汇集穿城而过。

5.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我县通过各种渠道筹措发展资金,有力地推进了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完善了景区(点)交通、环卫、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服务设施。但是要进一步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服务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便民惠民服务体系、旅游行政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要着重提高公共游憩空间、完善旅游集散咨询体系、生态停车场数量等。让游客方便的来,快乐的玩,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

6.旅游智慧平台体系。旅游信息化建设普遍成为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智慧资源体系正在尝试打通,通过重点项目、平台、系统的搭建构设智慧旅游发展框架。目前正在积极开发全域旅游电子商务智慧平台。但是,在推进过程中,智慧旅游在基础设施层面要不断加强硬软件配套,普及旅游实用信息wifi、自助触摸屏,加快旅游二维码配设,并不断完善智慧旅游基础数据库。全域要着力开发在线平台,陆续推出智慧旅游系列网站、网络旗舰店、各类包含四导(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功能APP软件、呼叫中心等,并与主流旅游网络平台合作营销,实现旅游资讯与电子商务平台对接融合。此外,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各地智慧旅游的得力推手。多地区正尝试推行智慧旅游卡,进一步打通旅游产业链。完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的搭建主要包含智慧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游客及景点监测、旅游团队服务监管、安全运管中心、移动执法、交通定位、旅游大数据分析的内容。

7.旅游发展环境质量。持续打好城市提质战,不断深化城乡同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公共安全感测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10位。全面启动洣水、攸河两江四岸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强力推进了以“治污、治水、治采、治餐、治违”为重点的“五治”行动,全部取缔了水上餐饮,基本实行了城区禁养,着力改善了城区生态环境,着力将两江区域打造成为“城市绿心”。 坚持以开展“洁净攸县”大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稳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8.旅游开发与推介。近年来,我县的旅游开发建设力度加大,旅游产品推介工作进一步加热。民间资本正在不断渗透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攸县与株洲市政公司正式签订的《攸县酒埠江生态新镇建设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湖南省首个旅游业PPP项目正式地实施。民间资本的融入极大的改变了我县旅游开发投资结构和投资现状,进一步加快了我县旅游开发发展的步伐。在旅游从宣传推介方面,几年来,我县利用电视、电台、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和参加博览会、招商会、节庆活动、外联活动的机会,积极宣传景区,极大地提升了攸县旅游的知名度。旅游宣传推广资金保障措施完备,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新途径在宣传推广中的运用正在不断扩大。

三、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和不足

1、本土文化的挖掘和旅游景点文化的塑造比较滞后,旅游产品缺乏“灵魂”。 我县是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县域,自汉高祖五年建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有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但是,在景区建设的背后,我县旅游产品还比较缺乏系统的本地文化烙印。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塑造还相当滞后,旅游的基本要素和产品缺乏“灵魂”,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县旅游业品质、品位的提升和旅游长远发展。怎么以先进的理念,深入挖掘本地的宗教文化、酒文化、仙文化、攸女文化、红色文化、乡村民俗文化、餐饮文化、工业文化和经商文化,有待进一步探索。

2、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规划和整体布局理念比较滞后,旅游开发缺乏整体性。自从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我县正式步入旅游开发发展开始,虽然做了一些旅游发展规划,并为我县旅游开发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但规划的全局性、整体性和长远指导性不强,特别是国家提出全域旅游新理念后,我县对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已经滞后,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发展缺乏方向,已经对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开发设计、项目包装申报、整体发展布局形成了“瓶颈“的制约,可能还会造成资源破坏式的开发。特别是在全国全域旅游大背景下,如果没有对旅游资源进行论证、规划和策划,乡村旅游项目就匆忙上马,开发中很可能重规模、轻质量、盲目开发、各自为政,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导致各类农业资源破坏和无序经营,农村旅馆高楼化、城市化倾向可能会比较严重,影响乡村旅游的特色。

3、旅游景点景区及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相对滞后,旅游宣传缺乏系统性。在传统观念中,旅游宣传营销由旅游部门来承担和执行,既合情合理,又便于明确责任主体。但是在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从“小众”享受转变到“大众”消费的大趋势下,再秉承和坚持这样的观念,则显得不合时宜。因此,要把旅游宣传营销纳入到一个地区对外的整体形象的高度来考虑和推动,树立和强化“一个好的旅游形象体现的不仅是旅游业的形象,还关乎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形象”的理念,统筹考虑和整体谋划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从目前我县旅游宣传营销的现状看,一是没有整体的旅游宣传营销规划,在开展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中没有行动指南和整体布局;二是旅游宣传营销投入严重不足,这已经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制约性瓶颈。旅游宣传营销引领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大量有效的经费投入。目前国家对旅游产业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旅游业也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使命,财政对旅游业发展包括宣传营销在内的投入势必需要加大力度,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壮大,旅游宣传营销的投入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宣传营销机制体制不健全,宣传营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4、专业队伍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及从业培训比较滞后,旅游人才比较缺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旅游从业人员仅占总人口比重不到2%,与全国平均水平6.1%比较,低了4.1个百分点。旅游专业人才更是小之甚小,大大制约了全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远远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一方面,反映在旅游管理队伍人才匮乏。从服务管理、景点景区运营管理到旅游策划、旅游综合管理,都显得人才缺乏,特别是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中的旅游人才队伍还处于较低层次,这与迅速发展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相矛盾,严重制约了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在导游和讲解员队伍人才奇缺。作为旅游先导宣传者和旅游前沿媒介主体,它是旅游发展最为重要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我县的导游队伍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状态,这已经与全面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大势不匹配,影响我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再一方面,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落后于旅游业发展需求,使各类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不多,知识、信息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我县旅游人才队伍的整体能力弱化。与此同时,旅游信息平台建设还比较滞后。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和全域旅游强势推进中,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旅游管理必然的选择。目前我县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正在着手启动,但开发建设的工作量十分巨大,经费不足、技术人才缺乏、网络建设难度大等问题不少,还需要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

四、对我县全域旅游及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展开一幅醉美的攸县全域旅游图章,重在解决业态格局的规划。我县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业态格局应在高品位打造酒埠江风景区、阳升观风景区的基础上,精品化发展城市旅游和夜间旅游,纵深发展乡村旅游,开拓发展自驾旅游,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做好县域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旅游数据库综合设计。综上所述,我们建议:

1、突出规划引领,科学策划,全力构筑我县全域旅游全新格局。

旅游发展规划旅游业发展的蓝图,是旅游业发展布局的基本构架和指南。一是,建议尽快落启动《*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围绕《*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酒埠江风景区旅游发展规划》、《阳升观旅游发展规划》,以构建我县大旅游格局、选择基础条件最佳、区位优势最好的酒埠江和阳升观景区为龙头,集中资源实施景点开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在此基础上,辐射全县,循序渐进,逐步带动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洣水河风光带中心的城市风景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的全面繁荣。二是搞好旅游整体形象策划。要导入形象设计战略,根据我县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特色,策划和设计我县全域旅游及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总体形象,使我县旅游品牌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让人过目不忘,印象深刻。三是做好旅游项目策划。精心策划一批旅游景点建设、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休闲娱乐项目,扩充旅游容量,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扶持,培植我县旅游业发展后劲。四是严格规划布局的落实。在开发拓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旅游要素和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及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发展规划的要求,精心规划和策划,做到宜做旅游的做旅游,不宜做旅游的做旅游发展的配套产业,切忌形成村村冒烟、户户点灯的现象,尽量避免旅游的乱开发、乱建设、乱投资的现象出现,避免重复建设、资源破坏、经济结构失衡的现象发生。

2、突出资源整合,以点带面,努力提升我县全域旅游整体效应。

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培育,形成了许多较成熟的、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然而,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仍存在着旅游主题形象不突出,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旅游产品空间布局分散等问题,导致我县旅游难以形成核心吸引、一体化发展的整体格局。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有效解决资源分散、缺乏拳头产品的重要措施。要加快推进酒埠江风景区建设和阳升观风景区的规划及开发步伐,将酒埠江景区和阳升观景区联为一体。同时,加快推进和完善景区旅游环线建设,通过旅游环线的连接,实现景区之间的资源整合和景区自身体量的扩大。要加快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的规划布局和设计策划工作,做到科学定位。建议在酒埠江和阳升观主体景区的基础上,形成“一心三区”的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格局,即“一心”是以县城为核心、以洣水风光带为主线的城市旅游观光休闲区;“三区”是以网岭汉墓群开发为中心的汉文化、中药种植和养生体验旅游区、以皇图岭为中心的传统农耕文化和农业观光旅游区,以红旺园林、云田花卉为中心的南部花果观赏区。在此框架下精心策划设计精品旅游景点,做到一区一品、一村一景。在重点的两个景区建设上,我们建议:

酒埠江风景区建设。按照已编制的《酒埠江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加快推进酒仙湖景区的设施建设,深度开发白龙洞、仙人桥及周边的柏市温泉、禹王洞项目,着力推进欧公山、泉塘幽谷、八福垅、桃源谷、红军兵工厂等景区规划设计,加大风景区配套设施的建设,全力打造成湘东南最大的,以彰显历史文化和张扬生态景观为主的,融文化、旅游、休闲、养生等功能于一体的5A级景区。在酒埠江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上,要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层面融资的模式。避免开发建设单一独统,久而无果、开发无序的现象,避免景点分割、经营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景区经营体系的局面存在。

阳升观景区建设。以道教文化为依托和切入点,沿张司空采药、洗药、制药和修道的路径,修筑绿道,建立慢行系统,以问道、寻道和修道为主线,深入挖掘司空文化,开展祈福、养性、养生和净心活动。开发温泉养生、竹海养生、道学养生、运动休闲养生等项目,实施休闲度假计划,达到养生康体目的,把司空文化与阳升观独特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打造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根据阳升观景区的自然特征,在开发建设上,一是重点挖掘道教文化,全面对道教司观进行复原性的重塑和有规划的扩建;二是把景区居民点分为搬迁、扩建和保留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密度;把保留的居民点改扩建为特色民居、传统民居和风情客栈三个类型,调整阳升观和司空观周边居民点的建筑风貌;三是深度开发阳升观自然景点,如:千洞峡漂流项目、幽居竹海项目、紫云峰攀爬登山观景项目、石山书院遗址复原建设项目、瀑布群建设项目、深山仿古别墅养生居所项目等,做好一批吸引游客眼球、留住游客心身的精品景点。四是采取政府主导,规划定位、统一经营管理、多方融资(PPP)项目的形式进行开发建设。

3、突出文化塑造,挖掘内涵,潜心打造我县全域旅游精品形象

现代旅游是人们主动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大众性综合活动。在当前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旅游业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旅游价值的基础,业是旅游业的立足点和灵魂。只有通过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才能和提升旅游景点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最终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从而使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和文有着天然的联系,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通过文化的塑造,可以使旅游更具趣味性和品味性文化的深刻内涵,则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作为置县已有两千多年,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县,有着一千五百年的道教文化的浸透,有十分丰厚的美食和民俗文化的传承,有历史长远的彭祖文化印迹,有网岭汉墓群等为主的文物古迹等等,如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这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迫需要解决问题。我们建议:一是以文广新局牵头,组织专业队伍对我县历史文化、本土民俗风情、历史传说、名人古典等进行深入的挖掘、加工和整理,形成我县文化体系。二是以商务旅游和粮食局牵头,组织专业人士,依据规划的要求,对我县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乡村旅游要素进行全面的普查,按照旅游要素的基本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和汇总,全面摸清我县旅游资源。三是组织专家团队将我县本土文化适得其所的对应相关的景点、景区、美食等旅游载体进行塑造,给所有的景区赋予一个美丽的文化装束,给所有的景点、美食以及旅游资源赋予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和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充分结合地方民俗文化和当地民间工艺等,积极打造富有地方乡村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以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寻找有利于改变我县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档次低的状况的方法。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4、突出宣传营销,创新开拓,着力提升我县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随着我县“旅游强县”战略的提出,旅游业势必会成为全县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以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为目的的各种旅游宣传推介活动,要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思想,树立起大宣传、大推介的意识,不断创新旅游推介机制,提高旅游业宣传推介的整体水平,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宣传推介来提升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离不开资源的推介和地域文化的打造和包装。如何发挥宣传部门职能作用,提升对外宣传水平,从而科学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过去我们业努力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从中得到一些理性化的思考。旅游经济既是品牌经济、知名度经济、又是注意力经济。我们要围绕自身独特的旅游资源,一手抓旅游发展,一手抓旅游宣传,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力,虚实相应,动静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客源市场。一是利用媒体促宣传。通过在中央、省、市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大型媒体宣传我县旅游资源,不断提高景区知名度。二是通过网络促宣传。充分发挥网络作用,尽快建设完善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旅游智慧平台,全面推介县内旅游资源,让消费者不出家门就对攸县的旅游资源有所了解。三是创新方式促宣传。把我县的古文化编成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广泛进行宣传,在提高群众的理解力和知晓率的基础上,提炼出古攸州的文化内涵。四是抓住节会促宣传。以举办大型活动为契机,抢抓机遇,积极跟进,组织参加规格高、影响大的旅游交易会,展示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使国内外更多的人关注攸县、走进攸县、了解攸县。在旅游宣传营销工作上,要凝聚力量和共识,把旅游宣传营销和全县大的经贸活动、重要纪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县的日常宣传、重大营销活动、节会宣传等,力争旅游宣传营销做到“月月有影响、季季有高潮、年年都精彩”。做好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工作,把具有攸县特色的旅游景点融入湖南和全国的旅游产品体系中去,实现我县旅游产品的有效销售。推出诸如“缤纷四季,快乐攸县”的踏青赏花季、避暑漂流季、休闲采摘季、冬补养生季等季节主题,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旅游目的地、自驾游特色旅游目的地、醉美攸州村镇、露营地、自驾车宿营地等旅游项目,促进特色化、多元化市场开拓。加大旅游宣传保障力度。旅游宣传营销需要复查巨大的人、财、物力的投入、财政必须要确保旅游项目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的经费,确保旅游宣传推介工作的开展。

5、突出队伍建设,理顺机制,聚力推进我县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作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徐州交通优势明显,出行方便快捷,能够为游客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公路里程数居全国地市级前列,所有县市均连通高速公路,各行政村均通达客运班车。支撑徐州建设特大城市的高速四环,实现了徐州市域内所有县级站点半小时上高速公路的目标,形成了县到镇、镇到镇、镇到行政村均通标准化等级公路,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交通保障。政府的战略规划支持。徐州市对中央颁布的指导意见也有自己的统筹规划。计划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高水平全面实现小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绿色乡村、融合发展城乡,让徐州的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推动徐州乡村振兴工作走在苏北和淮海经济区前列。

二、徐州乡村旅游依赖乡村客运

乡村客运是乡村旅游业中重要的一环,与乡村旅游业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发展乡村客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道路运输行业的重点工作。乡村客运经营不仅是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的基础上获取一定的经济回报,也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交通条件。因地制宜打造新型乡村客运模式,定制乡村特色旅游班线,依托交通优势,扩展乡村客运班线、提供乡村旅游包车服务,推进乡村旅游路建设,完善乡村旅游客运网络,促进当地经济协调发展。依托徐州现有的和规划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紧密契合徐州文化古城、经济发展等优势,创新交通与经济融合发展模式。鼓励农村客运企业紧跟美丽公路建设步伐,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客运服务形式,满足旅客加快旅游交通时间,减少旅游费用的要求,为旅客提供一个美好的旅游产品体验。以城乡交通发展引领乡村发展,在“走出去”的同时不断“引进来”,助推乡村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和发展优势。

三、徐州乡村旅游发展带动乡村客运

在铁路迅猛发展,私家车日益普及的今天,不少客运集团出现生存危机,盈利的空间越来越狭小。但实际上,旅游和客运密不可分,旅游业的发展保障客运集团经济效益的增长,在同样的经营成本下,增加收入,提高运营效率,节约客运集团成本,创造效能,从而做大客运市场的占有份额。以游带运,为客运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徐运集团是徐州道路客运龙头企业,致力于引领徐州市旅游发展,创新提出云游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方案,在发展徐州乡村旅游的同时,也为自己增加了营业收入。

四、徐州乡村客运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旅游部门统计,客运公交已成为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种种现象表明,客运公交在旅游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徐州乡村旅游正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的旅客运输极大的依赖于客运公交。徐州乡村客运现状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相对滞后,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城乡公路网络的建设,乡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紧密,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农村客运亏损严重,财政补贴难以落实到位,农村客运主要的运行线路在乡镇,客流量不稳定、班次固定的模式,导致经营成本极高,从而致使乡村客运面临长期亏损的局面。

第一,乡村客运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乡村发展相对落后,采用传统客运模式路线,往往会发生信息滞后问题,不能实现与各地客运站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导致资源利用水平不高、客运管理能力低下问题的出现。

第二,乡村客运站管理工作缺乏能动性。由于工作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村人口,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农村客运站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车辆得不到有效管理,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客运车辆无秩序停放,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第三,乡村客运因客量少,居民居住分散,班次固定且路况复杂,很多居民通常选择私家车出行,许多客运集团面临年年亏损的现状。

五、徐州乡村客运发展的措施

加快构建乡村客运信息网络建设。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客运之中,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促进企业自动化运行。通过对乡村客运基础设施、交通财务、市场营销以及客运交通技术的信息化管理,来提高乡村客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构建乡村客运信息网络。运用已有的技术建立数据库操作系统,设置管理员权限、数据备份等功能,加强乡村客运站服务人员信息共享和交流,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将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带动乡村当地旅游观光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乡村劳动力再就业,实现乡村脱贫致富的目标。

加快乡村客运线上服务建设。在“互联网+”的模式迅猛发展的今天,它在潜移默化之中渗透到客运之中。作为传统客运行业转型的重要一步,但对于乡村客运来说,这种模式相对陌生一些,可以利用“互联网+客运”模式,为客运乘客提供微信公众号、APP客户端等功能服务,随时随地向乘客提供服务。同时通过后台大数据分析便于公司了解乘客需求,合理、及时调整时刻表和班次,解决传统客运自身条件限制,公司也可以根据乘客在平台上的意见反馈,及时进行修正完善,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还可以依托公众号等涵盖旅游、酒店农家乐预订、餐饮服务等增值服务,为旅客提供定制化服务,为旅客设计、推荐旅游路线,带动当地农村旅游业的发展。

加强客运各部门的管理体制转型。各部门运管部门应起到主导作用,由上而下加强客运的管理,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客运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加强各部门的执行力和主观能动性,推动各部门改造和合理运行。

合理设计客车路线。乡村路况复杂,居民分布零散、道路条件差、旅游地点与居民区高度重合,运营部门应进行大量实地考察,分析乡村各条道路的人流量、周围居民数量,也可根据景点设计相应停站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新型农村客运模式,定制农村班线,依托“村村通”延伸农村客运班线,完善乡村客运网络,构建综合运输体系,促进当地美丽经济协调发展。

结束语:

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门旅游。徐州乡村旅游也在浪潮中迅速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是解决旅游资源丰富型地区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积极推广乡村旅游,能使徐州乡村旅游业务逐步普及,为农民带来经济和实惠,同时也是推动乡村转型和促进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这对乡村客运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有关企业在原服务中心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再度升级,重新启程,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旅游服务产品的区域性综合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努力让徐州市乡村旅游产业再上新台阶。

摘要:伴随着交通的优化,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旅游业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是一个必然规律。而乡村旅游因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客体优势,越来越受到旅客们的青睐。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促进了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农家乐、农事劳作、垂钓项目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备选项目之一。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农业有了新的发展模式,乡村振兴战略也有了创新的实践方向。徐州市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积极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着力于用乡村旅游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徐州乡村旅游,乡村客运

参考文献

[1] 李阳.“互联网+徐州旅游”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J].度假旅游,2018(08).

[2] 李奇泳.创新运游融合,聚力抱团发展[J].人民公交,2019(01).

[3] 李莺莉,王灿.新型城镇化下我国乡村旅游的生态化转型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5(06).

[4] 王凤英.泉州市道路旅游客运运力发展策略及保障措施[J].交通企业管理,2018(02).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摘要:在我国经济产业构成中,林业是当中的重要支柱型产业。当前林业正面临着人均资源少、森林面积不断萎缩、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促进林业稳步发展,林业技术的推广使用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点与核心。本文介绍了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研究促进现代林业发展的具体技术措施,从而确保林业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林业;林业技术;创新和发展 前言

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维护自然环境生态的平衡,从而取得木材和其它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国家生产部门。我国从古代以来就有着以林卫生的观念,并积累了丰富的林业工作经验。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生产力的持续增长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林业技术创新以及现代化林业发展成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林业发展能否跟得上经济增长的步伐,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是少不了林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1、林业技术创新发展的现状分析 在新世纪环境中,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各项技术领域都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发展,林业发展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重点已从传统的木材生产转型为以生态建设为主要,木材生产为次要的模式,而且产业结构还在不断的优化之中,各种种植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升级。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我国林业资源结构在优化管理、病虫害预防治理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上的成功,其结果也是令人满意的。但是,严格来讲林业技术的发展并没有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还是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制约了林业的发展,使其不能完全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归纳来讲,其缺陷主要有以下内容:

1.1 林业技术的意识较薄弱

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加入了WTO之后,我国林业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了重要的地位,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进步也都相应带动了林业的发展,但仍有部分地区对于林业技术的意识非常淡薄,不少地区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不注重新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使得该地区的林业发展出现严重滞后的现象。也有的地区尽管意识到了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技术实力和资金支持,新技术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反而不如传统的经验有效,其盈利也大不如以前,这样造成了对新技术的质疑并放弃。

1.2 创新发展资金不充足 我国林业工作从整体上来讲,科技带动林业的创新和发展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大部分地区用于开发新技术,林业创新发展的资金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现象,这样也造成了林业发展上的恶性循环,缺少高端技术人才和资金,没有创新和发展,林业生产效益上不去,企业更加缺少资金来对技术进行创新和改革。因此,资金问题是目前各地林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1.3 林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林业在科学技术支持下,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客观条件上的底子薄、缺乏创新的主动性等问题,使得新技术以及人才储备上都有不足的缺点。我国在新技术的创新和研制方面,目前多数都是靠单纯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缺少自主研发以及新技术的二次创新能力,因而在国家市场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对于有些国外引进的新技术,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认识,没有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我国林业发展中应用效率不高,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国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而导致的,一味的拾人牙慧终究不能满足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2、提升现代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提升技术创新意识

我国林业技术目前已经具有世界先进甚至领先水平,然而在实际的林业建设当中,由于林业工作者缺乏相关的技术创新意识,使得他们习惯固守僵化思维与发展方式,影响自身成长的同时,也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而,要促进现代林业的快速发展,首要加强林业技术宣传和普及工作,强化从业人员的技术创新意识。企业可以依据当地林业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开设相关的技术培训课程,培训重点放在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意识上。同时,企业还可以突出性地宣传创新性人才及其相关事迹,将其作为典型模范在全企业范围内开展创新精神学习活动,通过相应奖励机制刺激创新理念的不断萌发和产生。再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吸收也是提升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引进相关人才就等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创新性思维模式,通过引进人才的个人魅力和影响力,继而在全企业内营造出一种积极思索、勤学好问的优良学习氛围。

2.2提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我国森林资源日益匮乏与资源需求量不断加大这一矛盾问题,当前资源消耗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切实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3]。因而,林业人员在促进林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将林业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技术的新开发与新创造。技术的开发和使用要严格与环境保护原则相适应,追求经济发展与生态恢复并重的新型林业技术。当前我国在长期实践经验重改进革新的一些林业技术,如森林资源培育技术、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等,就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成功典型案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问题,在当前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2.3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

要确保当前林业健康稳定地发展,除了要及时革新、发展新型林业技术,同时还要加强林业技术有效推广与应用的工作。加强林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必须加强对相关林业技术的宣传工作。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之下,林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必须以市场为核心,确立企业所诉经济和价值诉求点,通过将林业技术与实际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并有力宣传的方式,提高林业技术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与经济战略价值[4]。相关企业与工作人员在引起先进林业技术之后,应通过重点示范、典型推广、以线带面等管理宣传方式进行技术的大规模试验与投入使用,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加强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同时注意不断以实践结果检验林业技术的效用性,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的林业技术推广体系,真正发挥出科学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效益和价值。

3、结语

林业是我国支柱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发展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下,林业工作者应当大力发展和创新林业技术,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意识,提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大林业技术的推广范围,只有真正将林业技术科学有效地应用在林业建设发展的方方面,才能真正发展创新型林业和可持续发展林业。

参考文献: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提出的核心战略, 是针对新时期“三农”问题, 提出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它要求在发展农业、农村时, 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基本要求 (如图1) , 促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科技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的协调发展, 以解决社会建设过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从而促进农村、农业、农民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作用的充分发挥。对此, 明确认知乡村振兴战略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 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 》等文件要求, 立足实践探寻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 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基于“抱团发展”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启示

(一) 认知“抱团发展”内涵, 明确“抱团发展”宗旨

“抱团发展”顾名思义就是指:由单个个体发展转向集体整合发展, 将个体力量集中到一起, 通过共同努力, 实现互帮互助, 互利共赢。在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等是“抱团发展”的典型代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建设过程中, 将单个农村合作社进行整合, 实现合作社抱团发展。在此过程中, 农村土地资源进行了进一步整合, 根据土地实际情况, 科学选择种植项目, 在提升土地利用率的同时, 增加土地利用价值。与此同时,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更好将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农村产业发展中, 实现生产与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此外, 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改善了单个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市场话语权弱、生产成本高、农产品销售渠道窄、农业技术有效等问题, 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完善农业产业链, 以实现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例如, 贵州贵合黔聚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成立, 拥有会员超过100家, 种植面积广阔, 种植品种丰富, 包括大米、茶叶、蜂蜜、糯小米等具有代表性的贵州特色农产品, 并组织专业培训, 推动了高效栽培技术、土壤检测技术、优秀品种种植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在农产品生产中的科学应用, 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 也更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消费需求[2]。此外, 贵州贵合黔聚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了农产品直销中心, 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实现农产品绿色化、品牌化发展。

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是以县域为基准, 进行的抱团发展, 即在县、镇统筹组织管理下, 村集体以股份合作的形式进行跨区域抱团投资, 在条件幽囚区域建立“两创中心” (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专、精、特”中小微企业集聚发展平台) , 通过获取保底分红收益, 增强村集体经济活力, 促进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增长。以嘉善县为例, 嘉善县在2008年面对薄弱的集体经济, 依据“城乡统筹发展”相关要求, 提出“提升富裕村、壮大一般村、转化薄弱村”发展思路, 并通过一般村、薄弱村土地指标配置、财政补助资金配置等方法进行实践。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对此, 嘉善县积极探索问题成因, 发现:薄弱村所处位置相对偏远, 经济、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较差, 且在发展过程中, 独立建设, 分开招标行为并不利于项目进展。基于此, 在2016年, 嘉善县转变发展思路, 引入抱团发展理念, 进行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创新。在此过程中, 嘉善将全县视为统一整体, 打破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存在的界限, 以促进全域优化发展为目标, 进行全域资源整合。并将建设用地指标等资源从低效利用农村集配置转向各项条件更好区域。并在此基础上, 设定了“县域统筹、跨村发展、股份经营、保底分红”发展原则, 在优势区域构建“两创中心”等可持续发展项目, 提升优质企业吸引力。例如, 在“大云中德生态产业园”项目中, 参与镇9个, 参与村22个, 项目用地五十亩, 由大运镇进行负责招商与管理, 并以10%村投资额进行保底分红。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 其中薄弱村在政府补助、银行贷款支持下, 每个村可投资300万元, 一般村在村积累资金支持下, 可投资300~950万元。目前, 项目已经引进九家优质企业, 基于10%保底收益与不到5%的银行利率, 项目存在较大利润空间, 且优质企业的引进, 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由此可见, 抱团发展的宗旨在“资源整合、互利共赢”, 对已有抱团发展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 有利于获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创新路径,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 立足实践, 制定科学、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

无论是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还是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建设, 皆需立足实践, 根据区域实际情况, 包括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土地资源分布情况、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布局、单个农村合作社发展情况等,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基本要求, 在征询村民以及相关专家意见后, 制定科学、可行的乡村振兴规划方案。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组织开展的规范性、有序性、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使规划最终变为现实。

(三) 协调资源, 统筹管理, 促进抱团发展机制的推进

抱团发展的整合性、集约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的统筹与协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 需保证上下合理。即依据已制定的规划方案, 构建方案执行领导小组, 构建“统一”发展体制。例如, 联合社的“统一种植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品牌新乡、统一产品销售”;村集体经济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 以提升人民群众合作意识, 增强项目参与者对“抱团发展”的信任度。此外, 发展机制构建与推进过程中, 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指导服务, 有针对性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支持;党委组织部门、县强村办等有关部门负责项目推进, 促进各规划, 包括人口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产业规划等的落实;各项目负责人加强管理服务, 进行隔规划建设筹备与推进, 从而保证规划目标的有效实现。

(四) 聚集重点, 关注创新, 赋予农村经济更强生命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的工程。在实践过程中, 需凝聚重点,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做大做强。对此, 可遵循乡村振兴战略基本目标, 将农村产业、农村生态、农村文化、农村经济、农村管理等确定为发展核心。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进行产业抱团、生态文明建设抱团、村集体经济抱团、村集体管理抱团等, 以实现乡村精品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与此同时, 振兴乡村需以创新为驱动力, 注重先进理念、先进技术的引入。例如, 在农村产业抱团发展过程中, 可引入科学的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存储技术、销售技术, 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 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为职业性新农民培育奠定良好基础。例如, 可利用互联网, 构建“互联网+农牧业”销售平台,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可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农产品溯源系统, 实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再到食用整个流程的无缝连接, 以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促进产业口碑塑造。

三、结论

“抱团发展”在农村经济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对此,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有必要加强对抱团发展的认识, 在实践经验归纳与总结中, 开拓思路, 获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创新路径, 从而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立足实践, 构建美丽新农村。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下, 发展农村经济, 改善新时期“三农”问题,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出发, 结合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农村发展经验, 探寻“抱团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义与影响, 获取方法启示, 以丰富相关理论研究体系,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抱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方法启示

参考文献

[1] 农业农村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创新合作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各地积极探索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J].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8 (08) :24-29.

乡村发展的重要性范文第6篇

(一)乡村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强了新农村基础建设,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很多乡村地区呈现了新的发展面貌。但是在一些比较贫瘠的乡村受惠并不多,缺乏公共资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阶段,信息网络没有全面覆盖,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仍然不高。

(二)农民素质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振兴乡村的思想觉悟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乡村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一些乡村地区农民的素质仍然没有得到提高,缺乏振兴乡村的觉悟,他们认为“自给自足,丰衣足食”,对网络使用仅限于满足自身的闲暇娱乐,农民的素质不高与现代化农业发展需求不匹配。

(三)缺乏先进的生产经营模式,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在乡村经营中,仍然采用落后农耕方式,缺少创新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发展经济的能力有限,加上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一些绿色、休闲的产业匮乏,虽然国家加大了对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产业、旅游休闲的扶持力度,但是缺乏管理,导致农产品滞销,休闲旅游基地闲置。

二、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的发展策略

(一)完善乡村服务体系,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想振兴乡村发展,首先要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坚持党的振兴乡村战略路线,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化进程,提高乡村网络普及率,降低网络资费,促进农民多元化网络需求;其次,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宣传,使农民都能够利用互联网,科学地对农产品进行种植、施肥、虫害预防等等,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经营管理水平,实实在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最后,利用互联网,集生产经营管理于一体,加快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进程,创新农业互联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示范合作项目,推动农产品现代化流通,构建农产品安全追溯路径,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能。

(二)加强振兴人才建设,提高农民互联网思维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加强振兴人才建设,第一,应该正确认识到农民村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技术指导,为农产品滞销提供出路,加强农在互联网应用中的不足,加大互联网优势宣传,提高农民互联网思维,举办相关的互联网+农产业的知识讲座,帮助农民更好地了解互联网媒体的信息和国家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促进农民更深层次地应用互联网,增加农民使用互联网的信心,提高互联网的使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和农产品;第二,培养一批具有乡村战略思维的职业新农民,让他们通过相应的渠道加强新农村、新农民知识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鼓励他们与其他乡村振兴人才进行交流,学习他乡成功的经验,增加农村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第三,构建完善的互联网乡村管理平台,为农民与商业的联系,建立工农、城乡互促互补的双赢局面,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完善的一体化服务,打造有特色的乡村文化。

(三)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之间的融合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发展,势必会改革产业结构。依靠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经济中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培育新形态产业经济,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管理的科学决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发“互联网+农业”,促进与传统农业经济的深度融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更好地为农业经济服务;二是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地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例如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开发特色休闲旅游基地等等。

(四)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电商

在互联网+时代,促进“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构建互联网+农村电商的发展新模式。针对乡村地缺乏高素质的电商人才现状,一方面,国家加大优惠扶持政策,扶持年轻人回乡就业或者创业;另一方面,加大乡村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更多的电商专业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来。除了人才因素之外,还要大力发展电商特色农产品,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以及物流等行业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经济的转型与升级。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时代下,要想振兴乡村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那么必须正视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提高农民的素质,加大农村信息化产程,加强农民乡村互联网振兴思想建设,升级产业结构,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电商,促进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振兴乡村发展战略目标,让中国农民、农村都能够实现“中国梦”。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时代发展的国家战略,互联网+产业的融合力度也在不断加强。近年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农村的青年开始流入城镇,农村地区的发展开始走下坡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振兴农村经济,吸引更多的农村青年参与农村建设。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俊,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新时代乡村建设路径与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

[2] 邵妍,基于"互联网+"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3] 章军杰,互联网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基于梅家坞村的调查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8.

[4] 张柳青,张梦茹,互联网条件下的农产业振兴———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J].中国商论,2018.

上一篇:企业改制实施方案范文下一篇:安全课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