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范文

2023-09-17

初中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需要有一定的凭借和依托,其中巧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不失为一条高效的路径,如通过思维拓展、体验反思、情境讨论、行为导向等方式强化“政治认同”。教师要在素材的正向厚重上下功夫,在效果的高效无痕上铺路,在实践的印证拓展上求长远。

关键词:探究与分享;政治认同感;甄别现实;巧搭平台;重组盘活

初中生处于敏感的人生阶段,对学业远景的考虑、对政治政策的看法等都须要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通过适宜的载体和高效的策略,可以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培育初中生的“政治认同感”不能空转,必须要有一定的依托和支撑,其中巧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栏目来强化学生的认知与情感,值得教师尝试。

一、甄别现实,正视“政治认同感”

从个体而言,政治认同有所淡化。时下,部分初中生埋头于“书山题海”,一方面对家事不管不问,柴米油盐、家庭和睦、孝敬长辈,仿佛与他们无关。家长也以高考为由,自觉或不自觉地包办了学生学习以外的一切事务。另一方面,部分初中生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民生建设、国家大义、家国情怀对于他们仿佛遥不可及。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从学校而言,情感滋养缺乏有效抓手。部分学校只注重知识教育,只关心成绩和排名,甚少关注“政治认同感”的强化。即使偶有这方面的渗透,也只是浅尝辄止,难有“老牛耕地”般的深入。说教太多、直面批评太多,缺乏鲜活的案例支撑、缺乏有效的育人渠道、缺乏多维的方法引领,以致于“政治认同感”的培养流于形式、止于表面,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

从文化而言,传承渗透缺乏正面引导。一方面,电视中尽情“娱乐”的内容轻易地征服了相当一部分初中生的心;另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科学家与白衣天使等群体的爱国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宣扬。社会上也有一些负面信息的传递,“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情况比比皆是。初中生必须从这样窘况中跳脱出来。

二、巧搭平台,通过分类渗透强化“政治认同感”

通过思维拓展,强化“政治认同感”。所谓“拓展”即打开学生视域、拓展思维边界、提升思辨色彩。这样的探究与分享中,必须要设置冲突、矛盾、困境等,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碰撞、争锋、辩论,最终达成共识,在一个更高、更理性、更全面的层面上强化其“政治认同感”。

例如八年级上册《国家利益至上》中的“探究与分享”:现实中部分人打着爱国的旗号砸日本车,排斥外国商品,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部分人对当年日本侵略者的行径比较痛恨,于是把砸日本车视为一种爱国行为。事实上,真正的、理性的爱国不是“打砸”、不是“抵制”、不是“拒绝”,而是让国家强大起来,让人民真正富裕起来。

通过体验反思,强化“政治认同感”。以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反思体验,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印象和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反思,展开深度对话,强化学生“政治认同感”。反思“家”与“国”,对家庭高度负责与呵护,对政治高度认可,对国家绝对忠诚,应该成为当代初中生精神骨骼中的重要“钙质”。

例如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中的“探究与分享”:除夕之夜畅谈新年打算,有的人重在个人学习进步,有的重在小区环境更加优美,有的重在复兴中华大业。不妨引领学生反思:个人打算与国家富强之间有什么关系?最终学生意识到:“小家”筑“大家”,“大家”佑“小家”。

通过情境讨论,强化“政治认同感”。通过情境设置去理解“探究与分享”中的诸多栏目,或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八年级上册《维护国家安全》中“探究与分享”:一位渔民打捞上一个类似鱼雷的东西,意识到与国家安全有关,立即拍照将其寄送到相关部门,结果证实是外国的一个窃取情报的先进机器人。引导学生从这一情境中分析渔民的行为是否正确,并尝试把自己置入这样的情境中,以此更好地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通过行为导向,强化“政治认同”。认知清晰而明确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中。唯有“货真价实”的行动,才是道德生成的落脚点。实践证明,愈是在现实行为中进行印证,其“政治认同”愈是清晰明确。

例如八年级上册《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探究与分享”:发现“乱排工业废水”这种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应该怎么办?打电话报警、告诉当地相关部门、写建议书、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上前阻止……

三、注重实效,通过重组盘活培育“政治认同感”

“探究与分享”中的诸多栏目并非一股脑儿地“塞”给学生,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恰到好处的创新。盘活、挖掘、重组之后“为我所用”,必将更好地为“政治认同感”的培养助力,为学生情感的悄然改变助力,为学生品性的良性滋养助力。

在素材的正向厚重上下功夫。借助一些鲜活的故事情节或史料,让生成变得自然而然。当故事(或教学过程)“有形”时,情感也就“有根”了,更有了沐浴和滋养的活水。历史或现实中不乏一些公民保卫自己的家园、保护文化遗产、保卫祖国领空的事例,那种使命感,那种历史担当,那种大情怀,影响着后人,当然也影响着正在成长的中学生。

例如上述“保卫祖国领空”内容,本是《国家利益至上》中“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重组、盘活,变成更加正向厚重的内容: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钓鱼岛一直属于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政治认同因子,重组为鲜活的情境,与学生的内心对接,并内化为学生精神骨骼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养料。

在效果的高效无痕上铺路子。历史毕竟与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非亲身经历而无感同身受。把教材重组为学生认可与喜爱的方式,必将达到无痕高效的目的。比如借助故事情境,化无形为有形;借助剧本表演,化“远观”为“近观”;借助“互联网+情境”,化平面为立体。

例如“排斥外国商品”一例,与其让教师独自“讲”故事,不如让学生互动“演”故事;与其作为旁观者“远观”故事,不如作为主演者“近观”故事的“色香味”。在“排練”的过程中,利用教育云平台,希沃3、班班通设备等把更多的资料呈现出来。这样的角色转换可以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察觉”——觉察到大局意识,感受到政治认同,意识到国家层面;这样的“表达、转换和整合”恰恰适合于“政治认同感”的强化。

在实践的印证拓展上求长远。“政治认同感”的培育不是划定条条框框,而要借助初中生的“自我体验与感悟”。不妨通过“真心话大表白”“一对一访谈”和匿名反映等方式印证自己,从诸多取舍中强化“政治认同感”。或许在体验、感悟、印证等实践活动中,政治认同才能长长久久。从大局出发,从“大家”出发,才真正是对“小家”的负责,才是对未来的长远负责。

学完《国家利益》后,在原有的“探究与分享”活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探究活动:在国家三令五申不能赌博的政策下,某家长隔三差五组织他人在家中打麻将赌钱,上初中的女儿实在看不过眼,将此过程拍摄成视频发布在自媒体中,并呼吁警察“抓捕我爸,救救我爸”。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你如何理解家风传承?你认为这个检举自己亲人的初中生在处理“小家”与“大家”上是否妥当?

“政治认同感”的培养之路,不仅仅是平面,不仅仅是单轨道,是多种因子的立体糅合、多种渠道的纵横呈现、多方参与人的集体出动。关于“探究与分享”中的思维拓展、情境探讨、体验反思、行为导向均可以为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助力,为课堂增值,为人文添色,为情感加油。更多细节都可以以“形象”和“耀眼”的方式,“擦亮”学生的眼睛、拓展学生的视域、加深学生的理解、厚植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政治认同的强化变得自然而又高效。

课题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巧用新教材‘探究与分享’培育初中生‘政治认同’的实践研究”(GS[2020]GHB1769)

■ 编辑/王    波

初中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基础知识

一、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新大纲列出的31项演示实验要求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很好完成(一定要做,不是可做可不做),学生分组实验19个(必做10个,选做9个),要求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完成,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在教学要求中除了“使用仪器的技能”?(13种仪器)和“实验操作的技能”(8项)外,还把“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以及“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安全操作”,也规定为实验的教学要求,体现了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其目的在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做实验的错误做法,以及比较普遍存在的只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而忽视通过实验教学养成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训练观察思维能力和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问题。深刻领会新大纲精神,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化学实验的教学与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情感、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上好演示实验,激发实验兴趣

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应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另外,对于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有的现象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不断改进实验方法,使实验现象鲜明生动。在学校实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一些观察性较差而方法较简单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边讲边实验。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些化学概念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如果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例如,在《燃烧与灭火》一节课中,学生用白磷和红磷既危险又污染空气。为此,我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两团棉花对比,一团蘸水,另一团棉花蘸酒精,分别点燃,对比燃烧的条件之一的可燃物,既简单又有趣,不用讲解,学生自然就明白了。除了演示实验外还要诱导学生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验、操作、观察、设计、讨论等)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整个环节应该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思维为主线,视听并举,深思结合,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发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八单元常见的金属铁时,为了揭示铁生锈的原因,可以首先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思考铁生锈的各种情况。如在通常情况下,铁制品放在空气中就会生锈,可涂了油漆则不会生锈,而干燥的铁制品则不会生锈等。然后经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几种假设:(1)铁制品生锈是因为在与空气接触时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2)铁制品生锈是因为水分子的存在,铁与水发生化学反应。(3)铁制品生锈是水和空气对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推论,然后再根据不同推论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论是否正确,最后由实验得出结论:即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这样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态度和探究问题的方法,效果甚佳。

三、改进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化学实验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是持久不变的,随着化学教学的深入,知识内容的增多,部分学生会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从而也会对实验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我应及时调整策略,想办法使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持续发展下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不在于实验而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他们对学习化学才有兴趣,课堂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被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

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加强实验教学,努力创造条件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现象的效果;还经常就某个重、难点知识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持续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并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学中,我做了一个改进实验: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石蕊试液(酒精与水的比例要合适),将滤液浸满滤纸,然后晒干,实验时每个学生发一张,把NaOH溶液滴到滤纸上,与石蕊作用变蓝现象非常明显。教学中还让学生同时验证了在同一张滤纸分别滴四样液体:NaCl溶液、水、稀盐酸、NaOH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证明可用石蕊试液区分酸性、碱性、中性溶液。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如果有新思想、新方法、新举措,应认真审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不安全因素等)都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验,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学生自己动脑设计、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分析总结实验结论,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在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教师可据此及时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从而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创新精神。

四、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新大纲在“初中化学教学目的”中除了规定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新大纲适当降低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要求,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

初中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当代初中班级管理的一种科学的全新思想,将科学的精细化管理思想通过正确的方式有效的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不仅有助于初中班级美好秩序构建,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初中班级质量和班级管理水平,杜绝一些由于不严谨而出现的诸多问题。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方法

精细化班级建设与管理对于班级建设质量与效率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建设与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对班级设计目标的实现以及班级管理效率以及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就当前初中班级中精细化管理应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及研究,对如何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与实施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一、精细化的初中班级管理制度

精細化的初中班级管理思想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序的促进初中班级工作的完美进行,更重要的是其还能有效保证班级建设高质量发展,在实际的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了科学的精细化的标准意识,具备了规范的行为,才能真正地杜绝任何问题,有效保证班级管理的规范化进行。从班级常规的角度来讲,班级制度化、精细化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安全班级守则,具体内容包括班级前,班级管理人员因通过宣传、开会等方式对校内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保证班级人员安全。第二个是班级设备的安全、这里包括班级设备的资质检查、操作能力测试以及设备维护等等。最后则是学生在学习中的规范实施守则。另外,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要实行科学的安全类的精细化管理以外,对应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还要在日常监督工作中,通过各类多元化的手段对学生进行渗透式的全面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在心理时刻树立安全班级意识和安全班级管理理念,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将规范化操作和科学班级管理的观念贯彻在自己的班级行为中,体现于外在操作行为之内。

二、精细化的初中班级动员教育

初中班级动员与安全教育是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班级建设工作开始之前,教师应该先通过各种方式对于班级的器械、设备等进行科学的了解,进而在具备一定的深度认知之后,再通过合理科学的方式来做好班级动员工作以及安全工作,有效保证班级建设的精细化发展。在常规的预工作管理中,初中班级安全教育以及班级动员工作都应在正式实施前一周左右完成,这样一方面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班级各个人员或者学生能够对自身的班级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知,对于班级流程以及达成目标有个清晰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要能针对性地对班级学生活动范围行科学考量,做好各类安防措施,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及班级质量教育,有效保证之后的班级工作效率。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小组责任制的模式,从而明确各阶段、各方向的初中班级责任以及义务,确保班级管理质量以及班级安全的科学达标。另外,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这就会造成在具体的初中班级中,他们会在一些时候不顾标准与规范实施一些带有不可控危险的行为或者动作。进而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还应在动员教育安全教育中,加强对于班级中的班级安全标准以及安全意识培养,从而科学保证班级的科学化、规范化进行。

三、精细化的管理问题分析总结

及时总结分析是良好班级管理质量的有效性保证,在具体的初中班级中,教师以及班级一管理人员只有对自己的班级行为不停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其班级管理效果才能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因此,在精细化的班级管理视域下,教师与管理者还应对以往的班级安全问题、班级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保证班级科学化管理执行效果,有效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如在初中班级中,纪律问题一般是由专门的人员进行记录以及管理的,他们通过科学的预防方法和预防手段,有效性保证班级人员的纪律问题。但是,这样的方式依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班级具体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不小心违背了某些纪律,进而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针对这样的情况,班级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对这些事件进行细致的记录、分析以及研究,并通过科学的论证和有效性的探求,有效避免这种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意外事件再次发生。另外,初中班级管理人员或者教师还要能够对于当代各种科学有效的新型初中班级管理理念和有效性思想和策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不断突破自身管理理念的桎梏,有效增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总而言之,精细化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初中班级管理的最终效果,教师好班级管理人员一定要静下心来,科学利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组织开展各类班级活动,从而保证班级学生的管理效率,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增强班级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杨佳.精细化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整合运用研究[J].新课程,2021(39):231.

[2]张婷婷.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精细化管理的策略[J].新课程,2021(30):225.

初中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发展,对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德育教学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处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教师的德育教学工作要有效实施教学策略,注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整合课上和课后的有效资源,及时更新德育教学理念,做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思想建设并重,要打造更牢固的道德教育模式,提升德育教学效率。本文旨在分析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逐步探讨有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教学;途径探索

引言:

在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中,教师作为班级教学的主要角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学生的思想建设,创建融洽的课堂氛围。同时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平时的日常学习和课程实践中去,通过发现教学里的德育资源,丰富物理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

一、初中物理融合德育教学的基本内容

1、以教材为媒介

教师可以挖掘相关物理学家的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的基础,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教师在设立物理课程目标时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2、以生活为背景

社会生活是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基础,道德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将实践的真实性注入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实践的思考和领悟。教师也要注重于书本内容的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之中,做到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教师通过这样层次化、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

3、以自身为引导

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建设中,教师要首先加强师风建设和师徳培养,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同时也要树立自身理想信念,树立全方位育人目标,在当今时代潮流的引领下,引导学生学为人师,将以德立身作为自己教学的行为要求。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让自己的物理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积极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使物理课程的建设和人才培育更精准更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措施

1、加强对学生日常思政教育的价值引导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处于冗杂的信息包围之中,因此初中的物理德育教学要完善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积极将有效的育人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的专業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力”时,学校可以挖掘欧姆等相关物理家,讲解他们的研究事迹,设立道德标语或者开展相关讲座,进行知识宣传和价值引导。在学习“认识电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电路连接中的实验流程衍生到生活中做事的流程上,教育学生要遵循规律办事。教师要以学生的道德建设作为物理德育教学的基础,坚定理想信念;从物理学科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严谨科学精神;加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教育,培育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物理学科的整体素养。教师要思考“为谁进行德育教育、怎样进行德育教育、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初中物理的教育工作也要围绕着“宣传科学思想、交流科学思想”以此促使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课堂实践过程中接受思想教育,从而对科学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2、加强培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和育人能力

提高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教学效率,物理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能力,也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具备有效的育人能力是有效提高物理德育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

初中物理的专业学习要制定培育教师的相关方案,为教师开放网络学习课程,为初中物理的教师提供岗位研修,完善教研制度,而教师自身也应该加强自我认识和自我监督,为学生树立榜样,发挥示范作用。育人理念在学科中的融合与发展是学校落实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具体发展内容。德育教育体现在物理学习的方方面面,通过各种载体呈现出来。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物理的社会实践的范围拓宽,例如在学习“电压”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物理实验,让学生学会运用电压表,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将专业学习、实践活动、思想道德建设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科的科学精神,逐步加强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3、健全教育的机制推动创新和组织领导

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育的效率要通过机构改革,在立足学科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上健全激励机制,构建权责分明的初中物理的教师团队,加强组织领导。

初中物理学科的专业内部可以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课堂奖、优秀教师奖等,提高教师对德育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强化考核评价制度,一方面加强对课堂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将德育课堂建设作为学校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以此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最终使物理德育的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期望值,设立更高的目标,督促自我进步和反思,加强个性化发展以此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的接纳新思想,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精神。如今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所带来的不只是教育的技术支持,更是教育方式的创新观念。提高初中物理德育教学效率,就是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对立德树人教育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实现高效的实施管理,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的德育教学教师要从课堂入手,发现和提取教材的德育教学因素,关注学生德育教育,再通过开展物理实验,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初中物理学科德育教学效率,有利于在不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的道德教学水平和教学育人水平。全面推进初中物理学科的课程建设,形成了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为物理学科教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保障。

参考文献:

[1]朱磊.初中物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渗透思考[J].新课程,2021(45):234.

[2]苏小东.德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教育,2021(28):55-56.

[3]王堰鲂.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4):71-72.

初中论文范文第5篇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毛坝镇民族初级中学 湖北 利川 445400)

【摘要】 随着经济以及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尤其需要实用型、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新课改就是要求学生加强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数学课程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研究初中数学课改存在的困境与对策。

【关键词】 初中 数学课改 困境 对策

数学课程对于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学的教学改革也是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一个部分。对于数学课程,不但应当加强学生解题计算能力,而且应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数学课程内容过难,学生很容易就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就需要找到数学课改当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以及提出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的初中数学课改困境分析

(一)思想观念过于陈旧

在初中的数学课改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也是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就有较高思维能力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课程,然而大部分学生还是普遍感到数学内容过难,难以适应。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多数学校的课堂依然以教师为主导,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有被动接受知识。学校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对学生全面发展考虑不足,还是沿用原本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家长还是寄希望于用分数考上好大学,过分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忽视了对学生能力以及素质的培养。

(二)课改教材存在不足之处

新课改降低了教材难度,内容变得相对容易,学科体系间逻辑性紧密程度也有所降低。初中生主要通过感性经验发展理性逻辑思维,初中是学生思维发展的显著时期。然而新教材也有不足之处,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教材让学科体系间缺乏内在逻辑性,学生不能将知识统一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调用知识的能力;其次,将基础知识和能力的练习题数目进行精简,增加了一些联系生活的实际问题,但基础知识得不到有效巩固。最后,初中的数学教学内容和高中内容衔接上存在问题,初中高中知识割裂。学生进入高中后,没有初中的铺垫,以后学习难度更大。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依然不到位

新课改完成后,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改变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实参与到课堂中,将他们作为课堂主体,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将灌输式方式转向启发式教学,很多老师并没有体会到这一点,单纯认为在课堂上多提问就是启发教育。这仅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从根本上是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以及构思,将教材充分吃透,教学观念和时代一致,将新课改的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另外,着重培养学生自我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完善初中数学课改的有效策略

(一)教师必须坚持合理备课

教师的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备课全面了解教材,尤其要对知识体系和结构认识清楚。老师在授课中,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特点和需要授课,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过难,要学生能够接受知识,然后循序渐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其次,教师的教学还要生活化,一方面,要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将学生生活中喜欢的事物带入课堂中。另一方面,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更好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最后,采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潜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具体可以通过以下两点做到:第一,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开展一些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把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让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第二,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的技术,让这些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乐于接受。

(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制度

教育不单纯是教会学生知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所以学校还特别注重学生的发展,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利用一切能够被利用的资源,构建全面评价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是评价的一方面,另外,要注重学生的各项潜力开发。不但关注学习成绩,还要发展学生多种潜能,强调发展学生们的个性,让学生对自我有正确认识以及评价,从而能够发挥自身的潜能。同时,能够促使老师不断改进工作,让老师、家长以及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校园和家庭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思想观念过于陈旧、课改教学体系改革漏洞、教学方法依然不到位等等。为了完善初中数学课改革,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教师应当积极备课以及完善评价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积极性、创新教学方式以及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学生以后的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覃春婵.活动探索创新——谈七年级数学课改的认识[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S1:232-234.

[2]郑毓信.关于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从我国新一轮数学课改说开去[J].开放教育研究,2006,04:19-26.

[3]唐克明.给予优秀,体验优秀,达到优秀——浅谈数学课改教学新理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4:244.

[4]郭理平.初中数学课改中运用综合法教学的几点做法及体会[J].新西部(理论版),2012,08:174+166.

初中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地理知识和信息的重要载体。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很好地满足现代初中地理教学的需求。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电子地图的出现则可以有效弥补传统纸质地图的各种不足,为初中地理教学提供现代化的资源和工具。电子地图能够将地理知识和信息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为此,本文主要对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子地图;初中地理;应用策略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69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地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抽象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理地图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子地图的出现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能够解决传统纸质地图直观性不强,学生获取信息困难的弊端。并且电子地图丰富的功能,可以增强地图给学生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看图和分析地图的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将电子地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时代发展给广大初中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课题。接下来,我们就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以直观真实的方式呈现地理知识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大到宇宙,小到砂砾,并且地理教学内容的时空跨度也是非常大的,人类寿命有限,是无法历经所有地理现象的发生和演变的。地图是人类研究地理的重要工具,但是在传统的纸质地图,我们只能够看到平面静态的地理现象,无法体现地理事物变化的连续性。而随着电子地图的出现,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電子地图则可以通过三维效果,将地理事物以真实、立体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还能够动态演示地理事物运动发展的过程。比如,板块运动、海陆变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地理现象,这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是非常有利的。

(二)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一样适用的,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当学生对地理学科充满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各种学习活动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而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身心尚未发展成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而电子地图具有图文并茂和人机互动等特点,将其运用到初中地理课堂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对地理知识去探索和实践,从而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思维是一种多维思维能力,其已经跳出了点、线、面单一的思维模式,要求人们从多维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地理事物会随着环境和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对地理事物进行思考时不能够用单一维度的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是传统的纸质地图只能够从某个固定角度来重现地理事物的发展情况,这对于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电子地图则可以通过动态、直观的方式来模拟重现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学生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从不同角度来对地理事物进行观测和分析,从而促进了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丰富教学资源

就地理教材设置而言,初中地理教学需要很多地图,而且每一节的内容基本都包括了多个种类的地图。一方面,是教学需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图片比较少,即便有大多也是模糊不清的,而很多教师所用的地图和地理挂图等基本都比较陈旧,难以及时进行更新和编辑。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各种平台、软件中都具备庞大数据的资源库。虽然当前很多初中学校并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地理教学资源库,不过所配备的教材解析中大都带有一定的电子地图,相较课本教材来说,电子地图清晰度高,而且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此之外,除了网络教育平台中会用很多电子地图资源,还有一些专业的地图软件中也包含了很多清晰的地图,如谷歌地图、GIS软件等。而这些软件还能提供虚拟现实、动画等教学资源,自主生成教学专用的地图。在这种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学习和引进这些先进的教学软件和手段,以便更好地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动画与复合叠加功能

动画功能是电子地图的主要特色功能之一,其可以将地理事物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动画更加符合初中生认知水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地理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地理中有很多的知识都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这些知识都可以运用动画地图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并合理运用动画地图的功能,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复合叠加功能是指在电子地图当中将若干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地图进行叠加,并复合展现。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地理知识进行对比辨识,以此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并且地理事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内在联系,而通过复合叠加的方式则可以有效考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发现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板块运动》时,教师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板块运动现象出现的原因,就可以借助电子地图中的复合叠加功能,将板块运动地图、全球火山分布图、全球地震分布图等多张地图进行叠加展示,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全球火山、地震多发地区地壳板块运动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后发现,地震、火山频发的地区板块运动都相对比较活跃,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板块运动和全球地震、火山分布情况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地理事物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三)展示各种图表,发挥电子地图虚拟体验功能

初中地理课程中丰富的地理表象基本都是通过图表进行呈现和表达的,这不仅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资源,而且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地理新课标中明确提出:掌握阅读和应用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像与文字等形式表达这些信息的基本技能。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得加强注重学生地图技能的培养。就初中地理教材来看,其中存在着很多图表,而深化学生对这些图表的认识便能很好地提升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过就传统地图来说,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合理应用电子地图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电子地图中的图像变换工具能够更好地对地图进行解析,并且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将地图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地图中的信息,对不同事物的属性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

虚拟体验是电子地图中的特色功能,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体验。教师可以通过电脑设计出一个虚拟的场景,然后在这个虚拟场景中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并与学生进行多元互动,从而有效弥补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实践性不足的弊端。

(四)合理应用各种智能终端,加强注重教学反思

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对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应用越来越频繁,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这一条件,引导学生应用智能终端进行自主探究。学生能够应用这些终端上的电子地图解决生活中一些实际性的问题,如应用地图导航、定位等。可以说,智能终端APP推动了电子地图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感受到地图的实用性以及重要性,进而在实际学习中更加积极。就百度地图来说,不仅能实现当前位置的定位,而且还能进入街景模块观察周边的环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应用这些APP,借此来推动学生电子地图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习和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与认识。

电子地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在没有完善和成熟的经验指导和借鉴情况下,初中地理教师在应用完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解决电子地图应用不足之处,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加充分地发挥电子地图的作用。反思内容具体包括所应用的电子地图与本课程内容融合度、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氛围以及所形成的效果等。通过这种方式,初中地理教师才能逐渐认识到自身在电子地图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电子地图这种新方法的接受程度,最终实现熟练应用电子地图的目的,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地图已经成为初中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工具,其能够有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电子地图,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直观感受,以此来增强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地理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范芮.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16.

[2]张玉林.电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6(6).

[3]吴至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6(4).

[4]孟培.初中地理教学中高效运用地图资源的策略分析——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疆域》为例[J].生活教育,2017(3).

[5]丁文利.探究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上),2015(11).

作者简介:张永兴(1978.12— ),男,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上一篇: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