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

2023-09-23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1篇

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及落实这种分配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2.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知道不同阶段共同富裕所具有的不同内容。 3.知道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即“四个尊重”的具体内容。 4.懂得如何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结合我国生产力水品、教育科学水平、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形,体会共同富裕是一个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的过程;有利于调动官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这一两个方面,体会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的辩证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度,认同“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财富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有赖于劳动、知识、科技等角度,培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意识。

【资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是许多学生还不能完全明白:为什么还存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内容之一。

本设计方案主要针对的是大多数基础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二框《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四个尊重”等内容;由两目构成,第一目“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内容与上一目的内容具有内在的关联性,上一目主要讲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目主要讲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第二目“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尊重”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热情,培养进取精神,大胆创业。

【教学重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共同富裕。

【教学难点】允许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收入结构,收集这方面的材料。

(二)、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本P93-95页《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教材内容,完成以下问题的分析:第一,调查自己家庭收入的主要来自——第二,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方式?第三,先富帮后富对促进共同富裕有什么作用?第四,教材中小严的创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切入

导入:新闻播报:播放个人所得税调整得相关视频和显示材料

学生观看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短短5年时间个人所得税的三次调整说明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什么?

老师总结,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进今天的学习(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兴趣,设疑,导入主题)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展示交流: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经济学家往往把国民收入总量比喻成“蛋糕”,而把收入分配比喻成“切蛋糕”,我们面对着每年10%的经济增长速度制成的蛋糕,该如何分分配,怎样让人民共享成果呢?让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切蛋糕”的方式即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活动一: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让同学们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老师归纳总结】人们获得合法收入的方式有:

A、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B、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非劳动收入;C、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D、购买国债、股票、基金等增值;E、出租房屋收取租金;F、投资分红等等。

【过渡】让人民共享社会经济繁荣成果,分享社会财富的合法方式有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材料

请同学们帮忙分析一下他家收入情况主要依据什么来分配的,这种分配方式有什么好处?

【设问】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分配制度?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通过图示讲解现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过渡】为了调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如果把社会财富比作是一块大蛋糕的话,那么这块蛋糕应该怎么分才合理?我国确立了分配的原则。就是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 走向共同富裕

(阅读课文P93材料及观看《共同富裕》的相关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几位民营企业家提出以扶贫开发为主题的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界人士以互惠互利、自觉自愿为原则,帮助“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作一份贡献。 分组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2)请你就如何缩小地区差距提出自己的建议。

(3)在分配中应注意那些问题?

(4)如何看待我国现阶段存在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呢?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设疑:共同富裕是否同等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 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那么怎样来实现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共同富裕?) 师生共同总结并多媒体显示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战略)举措?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我国确实为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了许多举措,但是,从根本上说,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还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呢?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重视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二)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活动三:创造财富举措大探讨

【教材94页小栏目的“两幅图片”】和《与获国家最高科技奖者合影》的图片 【设问】从上面的三幅照片中,你感受最深的是(说明了什么?):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

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活动四:猜一猜:他是谁?(多媒体显示腾讯创办人之

一、播放视频苹果创始人乔布斯) 结合教材第95小严创业的故事,思考:他们的成功给我什么启示? 学生发表看法后老师总结: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学习了“四个尊重”以及与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舞台上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和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避免以往因教案设计的主观性而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通过提问,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盲目备课,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成功地进行了师生的角色转换,使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构建知识的支持者、辅导者、合作者。同时,也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通过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高认识,指导学生的今后行为。在老师的牵引点拨下,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讲练结合,利用做练习理解新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一些解题的技巧。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2篇

师:很高兴和同学们合作来共同探讨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老师先来播放一段有关华西村致富的纪实短片。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想想华西村的致富在于它走向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写板书:标题——走向的道路

播放视频1:学生观看

提问学生:共同富裕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总结,补充标题——共同富裕

师:华西村正是走了这样一条道路,使得村强了,民富了,它得益于国家的哪些政策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重要内容。

师: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话题入手,大家来谈谈你所知道的赚钱方式(看学生的反映可以提点一下——想想你的父母是靠什么赚钱的,你的左邻右舍是靠什么赚钱的。)

鼓励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如果讨论起来了就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再放资料。如果不理想先放小张一家人的资料让学生作为参考来讨论。

(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赚钱方式还真不少啊,——那么我们来看看小张一家人的赚钱方式都有哪些?) 生:交流讨论——提问

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以及小张一家人的收入情况我们能发现人们的收入方式其实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按劳动获得的,有的是按资本获得的,有是按技术获得的,有的是按管理获得的等等。多种多样的收入方式体现了我国的分配制度。那么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下面大家看教材93页

第一段的内容。——板书:分配制度

1、内容

师:通过看书,谁来说说你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认识。

生:看学生反映可以提问个别的

师:答的非常好,这就是我国的分配制度。——放幻灯片。同学们来齐声朗读一遍。

师: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在我国为什么存在这样的分配制度呢?它与我国的经济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问回答

师:大家回答的都很正确。我国的分配制度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是与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那么,在坚持和完善这样的分配制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大家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放幻灯片:找学生来读

师:——板书:

2、注意问题

师:吴仁宝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啊?

生:奉献精神

师:对了,也就是说,在落实分配政策的同时,我们要提倡奉献精神。

师:大家再看看下面这句话,谁来解读一下它的含义?(学生思路不清时,教师可以点拨:大锅饭时期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这种分配方式具有什么特点?)

生:平均主义

师:说的非常好,那么大家想象一下,这样平均分配的方式,劳动者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吗?

生:不能。

师:说的非常好!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师:再看下面这幅漫画,说说你的理解?(生思路不清时可提示:一个人拥有这么大这么多的面包,而另外多数人占有少量的面包。如果我们把面包看成收入的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贫富悬殊。(说明收入悬殊。说明收入差距大等等)

师:答的非常正确!大家想象一下这样下去的后果将会怎样?

生: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师可以总结:是不是“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啊?)

师:你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吗?

生:不喜欢。

师:老师也不喜欢。因为这样的环境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的因素。这就使得我们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我们之所以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并注意分配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生:共同富裕

师:总结,对,最终目的就是要走向共同富裕。

写板书:共同富裕 标箭头——目的

这一点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可以说有着本质的区别,大家听说过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这种贫富悬殊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我们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这一点是社会主义国家优越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地方,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同时它也是我国的根本原则。

那么,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呢?下面大家来看这样一段新闻报道。

(展示视频2)

板书:

1、如何理解

师:根据这段报道,谁来说说你对共同富裕的理解?

生:回答

师:非常正确!下面大家看看这样两幅漫画,这是我们倡导的致富途径吗?

生:不是

师:那么我们必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致富呢?

生:合法经营、诚实劳动。

师:非常正确!这是我们走共同富裕道路中必须注意的问题。致富途径必须合法。不能为了个人致富,不惜损害他人甚至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致富是法律所不允许的,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相信这样做最终非旦不能致富,还会被绳之以法。

师: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通过合法的途径成为共同富裕中的一分子,那么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呢?这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为此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板书:

2、如何实现:国家

同学们可以看看这段材料,——放幻灯片。结合你所知道的来总结一下我国实施了哪些措施。

生:

师:回答的非常好,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那么,除了书中提到的,老师补充的,你们还知道哪些措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帮助我们共同富裕的?我知道现在很多家庭很多学生正在受惠于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老师刚才播放的那段新闻报道中就提到了很多利民的政策,谁来说说?比如?(新闻报道中也提到了相关政策:免除农业税;比如农村和城市的最低保证金,也就是低保;比如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一些优惠政策等等。这些都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采取的措施。)

那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社会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气?我们来看看下面的图片。

板书:社会

——放幻灯:

师:谁来解读一下这张图片。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事情?从这张图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张图片也体现了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一个战略,是什么战略?通过实施的战略和你对图片的解读,说说我国对什么非常重视?

师:对了,说明 我国对科技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对创造的重视,对劳动的重视。也可以说对科技的尊重,对人才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的尊重。那么,在这样一种社会风气的带动下,自然而然人们就会积极进取,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出个人的潜能,从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出来。可以说目前很多致富者都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被激发出了个人的潜力,使自己走上发家致富道路的。像教材中小严的成功创业就是一个典范,同学们可以把它作为参考,思考一下我们个人应该如何去创造财富? (给1分钟时间看书,思考。)

板书:个人

生:看书回答内容。

师:说的 非常好。,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目前又应该如何做呢?对将来又有什么打算呢?给同学们一点时间相互讨论一下,一会我找几名同学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你的打算或者计划。(给1-2分钟)

师: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打算?

生:联系自身自由发言。

师:老师期待着你们成为同龄人中先富的那部分人,到时别千万记得带带老师哦。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全部内容。下面谁来说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自由谈收获。

师:看来大家各有所得。下面我和大家共同回顾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制度,知道这样的分配制度是与我国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在分配制度中要注意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图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我国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接下来了解了什么是共同富裕,以及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有关如何实现共同富裕,教材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引领我们进行了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为将来抓住机遇,实现自我价值而积蓄知识培养能力, 成为同龄人中的先富者,但别忘记“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也是课堂小结)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3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内容和最终目的是什么呢? 师点拨: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最终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新授

板: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帮后富,共奔富裕路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庭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公有制经济中通过按劳分配获得的工资、奖金等;个体劳动者纳税后的收入;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购买国债增值;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外出打工;买福利彩票中奖等。

这样多样化的分配方式对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结: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

板: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讨论: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与分配制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决定了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媒体显示P93“几位民营企业家的扶贫倡议”

学生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倡议的? 小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分配方面既要讲究效率,鼓励先进,又要提倡奉献精神,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只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才能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才能更加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也就是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奋斗精神,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在注重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要大力提倡奉献精神。

板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早在改革初期,邓小平就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体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从邓小平的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即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城市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劳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共富不是同步,同时同等富裕。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1979东部沿海 2000西部大开发 2003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在各个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当改革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先富裕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

现实生活中,家庭之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依然存在,甚至有扩大的趋势,为了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国家采取了许多有利的措施:如税收、扶贫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减轻农民负担等。

多媒体显示P94“两幅照片”

这两幅照片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在我们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蔚然成风,倡导“四个尊重”,就是要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动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板: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尊重创造 在我们社会,创业的环境、成才的环境越来越好,不少有志者凭借良好的创业条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开辟了新的天地。

多媒体显示P95 “小严创业”

师生分析:小严凭借的有利的社会条件有: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性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低息贷款等。

小严在创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是: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有力的创业条件,如申请专利、创办企业等。

小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力良好的条件,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板:

2、发挥自身才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3.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分配制度和共同富裕的原则,学习了“四个尊重”及其与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关系,我们要增强创新能力,准备将来在“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中大胆创业,在社会主义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

4.作业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4篇

1. 知识目标:

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

⑵了解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 ⑶知道“四个尊重”。

2.能力目标:

⑴从我国多层次生产力水平出发,理解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的必要性; ⑵结合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地理位置等方面的情况,体会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的道理;

⑶从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角度,明确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⑷培养学生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认同现阶段我国基本分配制度,自觉做到“四个尊重”;

⑵使学生理解部分先富的政策,懂得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各族人民应互帮互助,并积极投身到扶贫帮困的宣传活动中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⑴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⑵什么是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先富和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学难点:先富与共富的辩证关系。

教法指导: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

教学过程:活动一:⑴利用多媒体给出两组图片:第一组是华西村及其富裕的人们;第二组是贫穷的人和贫穷的孩子以及因贫穷而买不起药和上不起学的漫画。 【提出问题】:对比这两组图片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我们国家还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区和人们比较富裕,有些地区和人们仍然没有摆脱贫困与落后,我们这个社会还存在贫穷的人。

⑵文字材料:我国现阶段贫困人口绝对数量依然庞大,到2005年末,全国绝对贫困人口还有2365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稳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067万。这些贫困人口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低,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收入来源匮乏,极易返贫,是我国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

结合多媒体介绍十六届六中全会(2006年10月8日召开)的主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公平正义;人与人和谐相处;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提出问题】:上述材料反应的贫富差距能体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吗:不能。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九大目标任务,其中重要一点是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也就是要缩小贫富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提出问题】: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引出本课的课题: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活动二:事先调查:①调查自己家里经济收入来源,我家的收入主要来自于:

① 父母参加工作获得的工资、奖金;②打工获得的劳动报酬;③做生意赚的钱;④购买股 票赚的钱;⑤买彩票中的奖;⑥出租房屋收取租金;⑦投资分红。⑧把钱存进银行获取利息。

教师主导:总结概括:家庭收入有工资收入、劳动收入、利息收入、投资风险收入、技术入股收入、管理收入等多种方式。 ②材料:阅读下列四个材料,他们分别是通过哪些方式获取合法收入?

 周某是某国有企业的工人,月工资为1800元;劳动  王某外出打工当建筑工人,一年挣了8000元钱—劳动

 张某取得了一项科技发明成果,专利权被某企业购买,获利20万元。—技术

 李某是位饮料厂的老板,年终交纳各种税款后,获利5万元。—劳动、管理、资本  王某购买了某企业的股票,年终获红利1万元。—资本

教师主导。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多样化的家庭收入体现了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和分配原则(板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对比讲解: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制度上必然是按劳分配分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上必然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向学生提示:不仅劳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能创造财富,资本、技术、管理也能创造财富,获得收入。 分配制度体现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向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劳分配的意义是什么?或者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呢?

帮助学生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奖勤罚懒,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国家个人都是有好处的。强调个人与国家的统一。 活动三:多媒体出示两个材料:

材料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爱国华侨领袖陈家庚先生。他一生累计为我国文化教育事业捐款人民币5.4亿元,临终又把银行存款300多万元捐献,未给子孙留一分钱。

材料二:微软的创始人和主席比尔.盖茨,有580亿美元的资产,但他的3个孩子只能从父亲的资产中,得到几百万美元。比尔及美琳达·盖茨基金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

截至2005年,这家机构已向第三世界国家捐助了105亿美元,挽救了至少67万人的生命。 【提出问题】:这两个材料给你什么启示?富了不要忘了社会,要关爱弱势群体,要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扶危济困,要有奉献精神。 【联系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同时又落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的制度,极大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作为享有“天下第一村”美誉,现在固定资产30多亿,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华西村,多年来,始终坚持“个人富了不算富,集体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的共同富裕理念,拿出数千万元资金,先后在宁夏、黑龙江建立了两个“省外华西村”,并为中西部20多个省、区举办培训班100多期,直接培训10000多名基层干部,带动10多万人脱贫致富。2001年6月份以来,将周边10个村并入华西共同发展,不仅建设了一个18平方公里的大华西村,而且还帮助1.7万名村民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

华西村的事例给你什么启示?

⑴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⑵经济社会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在分配中,既要讲效率,鼓励先进,反对平均主义,奖勤罚懒,落实按劳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紧密结合起来,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还要认识到:地区间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地理位置的不同,自然资源的拥有量不同;劳动者的素质、能力、技术的参差不齐,一些地区经济仍然比较落后,社会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急待救助的弱势群体,所以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就有责任、有义务利用自己的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去帮助和带动那些比较落后的地区和人们提高技术水平,发展经济,提倡奉献精神,以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一、先富带后富

共奔富裕路(板书) 【提出问题】:共同富裕是两极分化吗?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吗?同时、同步富裕能做到吗?为什么? ⑴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结果(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因素)

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结果(劳动者素质、能力、技术以及对生产要素占有不同等因素) 所以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如何体现过程?) 共同富裕三步走战略:(多媒体)

⑴当前许多人和地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率先富了起来。广大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成为中国较快富裕的地区。出示改革开放格局形成的地图,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东部沿海和沿江地区建立了许多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东部地区利用自身的优越的地理位置,中西部地区根据自己的条件发挥资源优势,在各方面支持了沿海地区的发展,使东部沿海地区很快发展起来(出示一些经济开发区和经济特区的图片); ⑵多媒体出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人口,土地,资源数量的对比表和人均GDP,人均收入的对比。

提出问题: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西部地区土地和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均GDP和人均收入比东部地区低,经济不发达,西部地区人才少。 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出示地图显示西部大开发的格局、包括的省、自治区。

并出示西部大开发取得的成就的图片: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新开工的重点工程,总投资800亿,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生态环境的改善,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治理严重退化草原的成果。

⑶2003年中央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出示一组图片进行对比,显示取得的成就。最后出示一组数据:全省生产总值,利用外资,改制国有大中型企业,农民纯收入增长情况。 【提出问题】:三步走战略给你什么启示?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板书) 三步走战略目的就是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富裕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板书)

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讨论:【提出问题】:先富和共富矛盾吗?你怎样认为两者的关系?

“共富”必须先富,先富和共富并不矛盾。先富是共富的实现途径和手段,共富为先富指明了方向,是最终目的,可防止两极分化,这便是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提出问题】:怎样实现先富带后富?

⑴提倡奉献精神,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人主动承担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和带动后富者; ⑵要有制度和政策的保障:

①建立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②通过制度和法律使发达地区的富裕人、企业多交税,并利用这部分资金开发贫困地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③发达地区帮助贫困地区培训人才;④给予优惠政策,让发达地区通过技术转让,投资于贫困地区,使之共同发展。

3、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板书)

多媒体展示(配合图片):材料:徐本禹,男,山东聊城人。华中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成为“感动中国”人物?

介绍:徐本禹出生于山东聊城的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他的父亲教了一辈子小学,最多的时候每月能拿到270元的工资,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有十几元,直到2003年转为正式教师后基本工资才到了800元。这点工资几乎就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1999年,徐本禹成为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然而,2003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支教。徐本禹2008年1月10日荣获“中国第18届十大杰出青年”

颁奖辞: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提出问题:他为什么去条件非常恶劣的地方去支教呢?

因为他知道深山里的孩子更需要知识,唯有知识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改变他们的人生命运。接受知识和良好的教育已经成为人们一生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一生的命运。

提出问题: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承担自己应该承担责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为今后的成才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媒体展示⑴江泽民会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科技工作者;⑵胡锦涛会见优秀教师代表和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图片。

提出问题:从上面的图片中,⑴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们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对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尊重。

⑵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或者科技工作者,你最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创新,离不开人才。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大力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国力强弱依靠科技;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财富!等等。 引出:

所以在我们这个社会,才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

1、四个尊重(板书)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努力干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劳动能创造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创造财富的力量更加巨大。 【现实例子】:全球首富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价值580亿美元,是靠一般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吗?是靠知识、技术、管理和创造。 在“四个尊重”的社会氛围下,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将充分涌流(板书)。

2、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资本、管理(板书) 学生阅读课本的例子,课本第85页小严创业的例子。

提出问题:小严创业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分析小严创业的原因。 ⑴社会为小严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四个尊重”;(制度)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良好机制,如专利向市场转化;(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低息贷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⑵个人素质:具有非常突出的创造才能;善于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于创业的各种条件;善于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自己研究的方向。

国家制定了共同富裕三步走的战略,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公民个人来讲,也应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做呢?

3、发挥自身才智,为国家经济发展作贡献(板书)

作为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 学生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与分配原则。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3、什么是共同富裕?或者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二、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四个尊重

2、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税收制度;邓小平;共同富裕;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

〔作者〕周锟,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研究员,北京100080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①。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提出:“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②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重中,要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③。当前,在我国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力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应当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7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2页。

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

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更加注意推进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提升到社会主义本质高度的邓小平,围绕共同富裕的实现进行了大量深刻的思考,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其中,有一个方面一直未得到充分关注,这就是邓小平通过税收制度改革推进共同富裕的思考与实践。

一、革命生涯前期邓小平对税收制度与人民生活关系的认识

改革税收制度包含在共产党人改造社会的最初方案中。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提出“在最先进的国家”采取变革生产方式的措施,第二位就是“征收高额累进税”。①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建设红色政权时即着手建立不同于旧社会的新税收制度。在参加革命工作的早期,邓小平对税收制度的认识主要来自理论经典、中央文件和党内同志的著述。比如,1928年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党的六大通过的《政治决议案》和《土地问题决议案》分别提出“取消一切政府军阀地方的税捐,实行统一的累进税”②和“设立单一的农业经济累进税”③。当时虽然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留守在处于白色恐怖中的上海,但他对党首次提出的这项全新税制有所了解,并很快在领导军事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中切实地认识了税收制度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1929年,邓小平赴广西领导百色起义,按照他的部署,当年12月11日颁布的《中国工农红七军目前实施政纲》提出“取消一切政府的捐税”,“实行累进税,并由苏维埃政府制定标准”④,并在起义后建立的右江革命根据地落实了累进税制。例如,在农业税方面,以家庭为计算单位,按各人年生产量缴纳5%,有余粮的按累进原则征收,标准为有余谷50—100斤者,征收40%;100—300斤,50%;300—500斤,60%;500—1000斤,70%;1000斤以上,特别征收。⑤在工商税方面,除累进征收营业税,还对过境鸦片课以累进重税。当时,这些对新税制的实践在全国来说也是比较早的。

进入中央苏区后,邓小平先后担任中共瑞金县委书记、中共会昌中心县委书记等重要基层领导职务,管理税收是他的本职核心工作。苏区税制随着革命发展而持续变化,基本过程是由分散走向统一。1931年11月,在瑞金召开中华工农兵苏维埃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3页。

②《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79页。

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22页。

④《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57页。

⑤《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39页。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制定宪法,宣布“取消一切反革命统治時代的苛捐杂税,征收统一的累进税”①,同时形成的《关于颁布暂行税则的决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都对税收制度作了具体规定。统一累进税以法律形式在苏区全面建立和实行,并根据革命战争的需要不断调整,这是中国税制的一次重大改革。邓小平所在的中央苏区设定了起征点和累进税率,如农业税以一家人均收获干谷4担以上开始征收,4担征税1%,5担2%,6担3%,7担4%,8担5%,9担6.5%,10担8%,11担9.5%,12担11%,13担12.5%,14担14.5%,15担16.5%。②邓小平是新税制的执行者,也见证了苏区群众对新税制的拥护。毛泽东曾说:“苏维埃采取统一的累进税法,乃是世界上最优良税法。”③

邓小平对税制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经过长征、应对抗日战争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北方重新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实行的税收制度与中央苏区有所不同。邓小平1938年1月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2月即部署晋冀鲁豫根据地创建工作。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晋冀鲁豫已成长为拥有县城100余座、人口近3000万的大根据地,任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的邓小平是主要领导人之一。这一阶段邓小平的经济建设思想逐渐成熟,他在激烈的军事斗争中冷静地提出:“现在我们要扩大军队,保证军队供给,这与根据地人民的负担是有矛盾的”,“一些超过可能的规定和制度应取消,因为这会消耗民力。大家应该清查出这些不合理的制度,立刻或逐渐取消之”,“如果我们知道这是人民的财富,就可以想得通了,否则就会增加人民的负担,忽视长期打算”。④他认为“历史上最大的病政之一,是村款的浩大”⑤。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晋冀鲁豫根据地“实行了以县为单位统筹统支的办法,规定村无派款权,改革了这个病政”⑥。他还提出:“我们的税收贸易政策,是采取‘对外管理对内自由’的原则”,“我们把税收和贸易两个部门,置于工商管理局的单一领导之下,用严格的税制来保护根据地的经济,并使对敌斗争容易得到胜利”。⑦

在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主要区域,1938~1942年实行的税收制度是合理负担,1943~1948年则改为统一累进税。邓小平对促成该项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合理负担原是抗战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提出的,基本方法是把村和户按财

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8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651页。

②《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长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473页。

③《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1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9页。

④《邓小平军事文集》第2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7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3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3页。

产分成11和19等,分级摊派款项。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比以前的按田赋摊派好,同意采用,还针对其方法笼统、标准模糊的问题,根据实际多次修订细则。实践证明当时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实行几年后其缺陷已比较明显,主要是按财产征税不如按收入征税合理,负担户口过少,累进率太快,中、富农负担较重。对此,刘伯承和邓小平一起遵照中央精神作出规定,严格限定负担面不能少于总户数的80%和各户负担总额不能超过本户收入的30%。①1941年7月,邓小平致力筹建的统一全边区的“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晋冀鲁豫区临时参议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议定在边区推行统一累进税。他表示:“边区临时参议会通过的统一累进税办法,将于今年在太行区实行,这更确实照顾了各阶层的利益,负担面有了扩大,完全符合中共中央规定负担人数达到总人数百分之八十的政策。统一累进税实行以后,不仅可以进一步奠定财政的基础,而且必然提高各阶层的生产热忱。”②

此后晋冀鲁豫派出代表前往率先实行统一累进税的晋察冀边区考察,并选择几个村庄进行试点,再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新的税则草案,送中共中央太行分局审查。根据时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分管财政工作的戎子和回忆,太行分局书记“邓小平同志亲自逐条审阅并作了一些修改,边区政府即于一九四三年四月正式颁布”③。在最难确定的累进税率问题上,《晋冀鲁豫边区统一累进税暂行税则》最后规定,取消原来的直线上升,而采取抛物线形上升的办法。这个税则有计算方法过于复杂等缺点,但以“钱多多出,钱少少出”④为基本原则,使人民负担更趋公平合理,能有效调动群众生产和纳税积极性。据统计,1942年边区群众人均负担2.9斗小米,占人均总收入的16.96%;改行统一累进税的1943年,人均负担1.63斗小米,占总收入10.5%。⑤1942年和1943年太行区遭遇多种自然灾害,税款中的相当部分又以救灾款的形式返还群众。

统一累进税制在晋冀鲁豫边区全面实行数年,期间进行过修改和补充,总体效果良好。到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根据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区的经验,起草了华北区农业税暂行税则草案,中央十分认可,批转各解放区参照执行。中央还于1947年发电指出:“过去各解放区对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还缺少深刻认识,重财政轻经济的现象尚相当普遍存在,晋冀鲁豫的情况要好些。”⑥

通过实行包括统一累进税制在内的合理经济政策,晋冀鲁豫根据地人民的生活

①戎子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工作的片断回忆四、合理负担与统一累进税》,《财政》1984 年第3期。

②《鄧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3页。

③戎子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工作的片断回忆四、合理负担与统一累进税》,《财政》1984年第3期。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2页。

⑤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年,第256页。

⑥戎子和:《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简史》,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第9页。

得到明显改善。根据边区政府调查研究室对7个村4415户的调查,1942年总收入折米38832石8斗2升,人均2石2斗1升;1943年总收入47325石3斗3升,人均2石9斗;1944年总收入56344石2斗9升,人均3石3斗7升。①

在进行税制改革实践的同时,邓小平形成了“贫的变富,富的更富”的经济思想。1944年11月21日至12月7日,太行区在山西省黎城县南委泉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表彰军事和经济战线的先进人物,规模相当大,实际是对根据地建设的一次检阅。同年12月6日,主持八路军前方总部和北方局工作的邓小平在会上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中共中央土地政策的具体表现”,“环节有三个,首先是扶助贫农、中农上升;第二是奖励富农经济;第三是削弱封建。忽视任何一面都不正确。”②他接着指出:“实行贫的变富,富的更富的方向。这个方向,我们各位劳动英雄了解得更好,真正懂得这个方向的正确。”③

“贫的变富,富的更富”,邓小平独特的经济思想跳出了“劫富济贫”的窠臼,摆脱了当时比较普遍的平均主义倾向,如此鲜明的提法亦可谓绝无仅有。邓小平专门在群众集会上提出这个思想是有的放矢,针对的是根据地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左”的错误。具体来说,就是没有落实保护和鼓励富农经济的政策,打击富农,阻碍其继续投入和发展生产,导致贫、中农也不敢劳动致富,最终影响整个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思想根植于实践,符合根据地实际,很受群众欢迎。

“贫的变富,富的更富”与“共同富裕”存在内在的承续关系,此后邓小平将这一政策取向继续完善,设置合理的税收制度仍然是重要结合点,其核心是兼顾各阶层合理合法的正当利益,“使负担办法适合于奖励发展生产的需要”④。他在处理农村分配关系时指出:“应宣布保障地主、富农的财产、地权、人权,保障各阶层的正当收入。今后贫农在生产中的困难,不应再用斗争地主、富农去解决。”⑤在处理城市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分配关系时,他在主政西南时提出:“我们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主要在税收、劳资和公私等三方面”,“必须认真地实行‘两利’、‘兼顾’的政策,税不应多收但也不能少收的政策”。⑥在处理民族关系时,他指出,金融税收政策“是关系到团结藏民的政治问题”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税可以轻些”⑧。

①齐武:《一个革命根据地的成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概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86页。

②《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12页。

③《邓小平军事文集》第1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412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2页。

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553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80页。

⑦《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年,第183页。

⑧《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中),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66页。

但是,必须指出,不能认为“贫的变富,富的更富”就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原始形态,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思想是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立足于丰富的改革实践提出的。

二、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关于税收制度改革与共同富裕的思考

邓小平说:“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①他于1978年12月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其中以先富带动后富的论述也蕴含着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②从那时起,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考逐步深化,同时他领导我国进行了多轮税收制度改革,二者相辅相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一)从1978年到1983年,用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

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形成之初,主要着眼于大力发展生产,首先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在南方谈话中回顾:“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③

共同富裕首要的对立面是共同贫穷。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平均发展是不可能的。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④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要使中国人民尽快从整体上摆脱贫穷,唯一的道路是打破平均主义的桎梏,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先富”理论提出的原因,也是经济改革启动时的方向。税收制度改革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展开的。

首先,配合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建立涉外税收制度。邓小平援引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指出:“一个是外资企业利润的百分之三十五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了;一个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还有一个是带动了它的服务行业,这都是收入。我们要下这么个决心,权衡利弊、算清帐,略微吃点亏也干,总归是在中国形成了生产能力,还会带动我们一些企业。”⑤我国长期没有对涉外税收正式立法,1979年财政部开始参照国际惯例拟订涉外税法。1980年和1981年,经五届全国人大三次、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先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64页。

②周锟:《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发展轨迹和现实意义》,《党的文献》2017年第5期。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37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5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99页。

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84年,国务院发布4个经济特区和沿海14个港口城市涉外税收的有关优惠规定。1980年我国恢复征收关税,1985年颁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我国涉外税收机构陆续建立,还与日本、英国、美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签订避免双重课税协定。涉外税收从立法到执行迅速走上正轨,维护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改革进展。

其次,开启税收制度改革。工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经过三年多的研究和试点,国务院于1981年9月批转财政部《关于改革工商税制的设想》,改革正式启动。这次税制改革的内容非常丰富,中心环节是将国营企业上缴利润改为征收所得税,赋予企业支配税后利润的权利,调动生产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扩大税收在经济领域的活动范围。1983年全面利改税进行第一步改革,大中型国企继续实行税利并存,对利润按55%税率征收所得税;小型国企则主要对利润按8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税后利润原则上归企业支配。这符合邓小平的设计:在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①,“少劳少得,多劳多得”②,“总的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鼓励大家上进”③。

税收制度初步改革的成效很快显现,税收调节经济的作用有所加强,工商税收连年大幅增长,从1981年至1983年,年均增加59亿元。④如何使用新增的财政收入呢?邓小平认为,“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⑤不过他还规定了一个前提条件:“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鍋饭’。”⑥

通过大力发展经济,获得更多利税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这既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最初设想,也始终是其基础性内容,日后进行的西部大开发、精准扶贫等实践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的价值。经过党和政府的长期艰苦努力,习近平于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⑦。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51页。

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71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2页。

④《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财政》(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35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⑦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2月26日。

(二)从1984年到1990年,用税收调节分配

1984年,邓小平首次使用共同富裕的概念。11月9日,他在会见意大利客人时说:“我们党已经决定国家和先进地区共同帮助落后地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共同富裕。”①

这一年,我国开启了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这是在初步改革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进行的。立足新的实践,邓小平对通过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很有信心,因为改革“是不是正确?归根到底是看生产力能不能得到发展,人民的生活能不能得到提高”,而事实表明“我们在农村进行了改革,百分之九十的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②他始终坚持“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认为“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③

与此同时,邓小平也敏锐地觉察到,改革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出現两极分化”④。最初他是从阶级关系的角度进行考虑,将“两极分化”定义为“产生剥削阶级”⑤,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则修正为“富的越富,贫的越贫”⑥。这与他40多年前提出“贫的变富,富的更富”异曲同工,反映出邓小平对人民群体之间经济差距的认知。

因此,邓小平在1984年11月9日同时提出:“经济发展起来后,当一部分人很富的时候,国家有能力采取调节分配的措施。”⑦1985年3月7日,他进一步指出:“对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个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税。”⑧到1990年他更加清晰地表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中国情况是非常特殊的,即使百分之五十一的人先富裕起来了,还有百分之四十九,也就是六亿多人仍处于贫困之中,也不会有稳定”。⑨“到一定程度,国内也好,地区也好,集体也好,就要调节分配,调节税要管这个。”⑩

邓小平用税收调节分配的思路在实践中得以贯彻。也是在1984年,我国在第二步“利改税”改革的同时,全面改革了工商税制,新设置11个税种,建立起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23个税种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其中一个重点是大中型国企除了征收所得税,其他各种利润上缴形式统一改为征收调节税,由此国企上缴利润完

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014页。

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014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66页。

④《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97页。

⑤《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97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72页。

⑦《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523页。

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0页。

⑨《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12页。

⑩《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17页。

全改为征税,调整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分配关系。配合工资改革,1985年我国实行了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国营企业奖金税、集体企业奖金税和事业单位奖金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1986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1987年新增个人收入调节税,1988年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税收制度的全面改革,一方面,激发了经济活力,为国家积累了大量建设资金,1984年的工商税收比上年增加120亿元,1985年又增加388亿元,在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也由50%左右上升到65.2%①;另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工资税、奖金税等调节个人收入的新税种,抑制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税收作为调节分配的杠杆作用得以体现,全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升。根据抽样调查,198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5.3元,城镇居民可用于生活费的人均收入608元②,1990则分别达到630元和1387元③。更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与思考为之后的关键突破打下了基础。

(三)从1991年到1994年,用适应市场经济的税收制度推进共同富裕

经过十几年领导改革的深刻实践,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的思想进一步升华,他关于改革和共同富裕的思考都有了质的飞跃。

改革方面,邓小平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问题已经考虑成熟。尽管在学术界从1990年7月一直激烈争论到1991年底,关于改革目标仍难达成一致,无法得出结论。而邓小平1991年初视察上海时已明确表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④他还亲自决策浦东的开发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再次起飞,1991年经济增长率恢复到9.2%。到1992年南方谈话时,他最终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突破,为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基础。

在共同富裕方面,邓小平更清晰地认识到两极分化的威胁,明确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⑤因此,他愈发强调共同富裕的重要性,反复

①《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当代中国财政》(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435页。

②国家统计局:《关于198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85年3月9日),《人民日报》1985年3月10日。

③国家統计局:《关于199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91年2月22日),《人民日报》1991年2月23日。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7页。

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64页。

谈到:“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①,“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②。他还把共同富裕与改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南方谈话中将二者共同纳入社会主义本质的最终概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改革和推进共同富裕成为新的前沿课题,更大规模的税制改革已经在酝酿之中。南方谈话发表后的1992 年3月20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加快分税制和税利分流改革试点的步伐,探索理顺中央和地方、国家和企业分配关系的途径。”③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提出:“统筹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理顺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逐步实行利税分流和分税制。”④

经过几年的准备,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制度,也为解决十多年来放权让利产生的中央财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我国于1994年在财税方面进行了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改革、工商税制改革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中,改革国家与国企分配利润的利税分流方案主要包括:强化所得税制,降低所得税率;取消国企调节税;取消税前还贷;承包税后上交利润。改革从根本上理顺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促进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革工商税制是最复杂的部分,主要包括:统一内资企业所得税;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统一中外个人所得税。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将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合并为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收入与承包、承租收入分别实行9级和5级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等其他收入则主要采用20%比例税率。分税制改革则重新调整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

1994年的税制改革发挥了基础性、方向性的作用,搭建起我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税体制基本框架。负责该项工作的朱铭基于2002年回顾:“1994年进行的财税体制改革”,“是建国以来力度最大、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改革”。⑤

这次重大的税收制度改革与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有什么联系呢?朱镕基曾专门说明,本次改革方案“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根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确定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设计出来的”,“富裕地区要对贫困地区作些贡献,如果中央不收一点钱的话,那样会富的更富、贫的更贫。邓小平同志有一个思想就是共同富裕。说实话,这是实行分税制的最主要的理由”⑥,“应该说,分税

①《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12页。

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17页。

③《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81页。

④《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9页。

⑤刘克崮:《1994年前后的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中共党史资料》2009年第4期。

⑥《朱镕基讲话实录》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72页。

制方案有利于比较贫困的地区”①。就像邓小平晚年所说,实现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②。

三、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推进共同富裕思想的现实意义

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说:“税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它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治和哲学问题,也许是最重要的政治问题。”③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自然不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最主要的来源和落脚点,但无疑邓小平将其视作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1994年后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财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更向着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税收制度体系稳步前进。2013年《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加大税收调节力度。”①2019年,《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⑤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到2035 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进一步要求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和精准性”⑥,体现出非常鲜明的政策指引。贯彻这些重要的思想和决定,通过税收制度改革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应当继续向前迈进。

习近平指出:“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指出,我国当前的发展环境中,“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是一个重要问题。⑧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税收制度调节分配的效果还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个人所得税主要为间接税(因此要加强直接税制),且平均有效税率过低,在财政总收入中占比过低;劳动收入征税偏高而资本收入征税偏低;中等收入群体承担税负比重较高;遗产税

①《朱镕基讲话实录》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374页。

②《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第1364页。

③[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507—508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46页。

⑤《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0页。

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2页。

⑦《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页。

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页。

等调节分配的税种还不完善等。因此,在我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生产力问题得到初步解决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和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加大税收“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合理調节过高收入”,“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有效推进共同富裕。①

在改革路径的选择上,相对于当前世界上流行的单一税制,累进税制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征收管理的难度也较大,但是累进税的原则毕竟有利于缩小居民经济差距,从历史也可以看出,我国有长期实行累进税制的传统和比较丰富的经验,人民群众的认可度也较高。在累进税制下,高收入群体有较强的避税动机,灰色收入不易征管,这需要通过完善征管制度,尤其是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财产征信机制来解决,而非取消累进税制来回避。至于对高收入群体积极性的影响,不宜过于担心,邓小平所说的“先富”的示范和带动效应,在当今中国社会依然非常强烈。邓小平始终坚信“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国家可以免除政治献金等负面影响,对资本有更强的控制力,理应更好地发挥累进税制的优越性。

回顾历史,着眼未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2035年的远景目标稳步迈进,我们应珍惜邓小平提供的宝贵思路,切实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完善再分配机制,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并以此支撑更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肖雪莲)

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32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4页。

走向共同富裕教案设计范文第6篇

宏伟大气的华西村大门口

华西村原叫华西大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是我国农村的先进典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农村普遍实行“华西村地标:空中华西村大楼&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华西村顶着很大的压力还是实行大队核算。在我国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江阴市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镇,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2009 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2010年夏,华西村花费9000万从美国购买直升机,发展空中旅游。2011年5月初,有消息称华西村将来的发展目标是筹建自己的航空公司。

华西村内树立的吴仁宝语录

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2009年,华西村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第一村,华西村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华西村金塔前的奔牛,气势非凡

华西村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分五统”(一分,就是村与企业要分开把新合并的16个村规划成12个村,合并后的原村委会还是由本村村民自治、选举。五统,是经济由华西统一管理,二是劳动力在同一条件下统一安排,三是福利由华西统一发放,四是村庄由华西统一规划建设,五是华西村党委统一领导。).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由原来的0.96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5万多人

当年华国锋为华西村的题词

村内悬挂的国家领导人接见吴仁宝时的宣传画

当年的华西村景象

当年的吴仁宝和村班子成员

华西村村民吃大锅饭时的老照片

在台上作报告的老书记吴仁宝

在台上作报告的老书记吴仁宝

华西村迎来建村50周年

华西村生活小区

鸟瞰华西村

“中国农村第一高楼”龙希大厦

未竣工的“中国农村第一高楼”龙希大酒店

装修豪华的龙希大酒店

龙希大酒店内的金牛

龙希大酒店引进的朝鲜服务员

龙希大酒店引进的朝鲜服务员2

华西村的炼钢厂

华西村的纺织车间

钢铁工厂

华西村内的现代化工厂

华西村工厂内忙碌的工人

华西村纺织厂内的女工

华西村纺织厂

分给华西村民的小汽车

天下第一钟

鸟瞰华西村

鸟瞰华西村

华西金塔楼群

华西村塔群夜景

华西村生活小区

华西村生活小区

华西村金塔的雄姿

华西村金塔的雄姿

华西村的金塔群夕阳

村民别墅区

村民别墅区

村民别墅区

村民别墅区

华西村民的小别墅

华西村街区

华西村街区

华西村某村民家里

华西村自筹资金购买的直升机

华西村自筹资金购买的直升机

华西村自办航空公司,开通到江阴航班

中国伟人群像

中华英雄群像

吴仁宝怀抱他的小曾孙

文艺表演活动

塔群下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

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

孟子庙

环境优美的华西

华西天下第一钟

华西村田园一景

华西村容貌

华西村农业园区的大南瓜

华西村农业园

华西村农业园

华西村农业园

华西村农业园

华西村民族宫

华西村的世界公园

华西村的山寨“天安门”

位于中国最富裕县——江苏省江阴市的华西村,号称“中国第一村”、“天下第一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村”。前不久,一批朝鲜的姑娘作为劳务输出来到中国,就职于华西村最豪华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引起了中外媒体的极大关注。而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第一村“华西村”也传出将组建自己的航空公司,为村民的出行提供方面。航班开通后,华西村到江阴的时间将缩短在4分钟以内。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近日也已经证实,向江苏华西通用航空公司颁发了商业非运输航空运营人运行合格证,而江苏华西通用航空公司正是由华西村组建。而之前在2010年,华西村已花费9000万,向美国麦道公司、法国欧直公司分别购买了型号为MD902和型号为AS350B3的两架直升机,推出“空中看华西”活动。

上一篇:美丽的风景作文150字范文下一篇:ted演讲观后感英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