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开幕式感想范文

2023-09-20

两会开幕式感想范文第1篇

世博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世博会和我们平常所说的展览会不同,是非贸易型的博览会,其参展主体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一般的展览会相比,世博会举办规格高、持续时间长、展出规模大、参展国家多。目前,世博会和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并列为世界三大盛会。

回首中国近代史,世博会如同奥林匹克运动会会一样,一直是我们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从前的中国积贫积弱,别说是举办世博会了,就是国民的温饱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旧中国。1851年万国工业博览会成为了全世界第一场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的海德公园举行,展期是1851年5月1日至10月11日,主要内容是世界文化与工业科技,借此博览会英国在当时展现了工业革命后,英国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广东香山人郑观应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轮电往返,声闻不隔。”自此,举办上海世博会成为了几代人的梦想。100年前,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内忧外患;100年后,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路,已经圆百年世博梦。

从试运行到今天的每个日日夜夜,世博会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千百万上海市民一起,向着成功、精彩、难忘的目标扎实推进。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汗水乃至生命凝聚成一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勇于奉献的世博精神。正是在这种精神、这种力量的感召下,上海世博会才获得了今天广受赞誉的局面。

世博精神是一座堪与世博会媲美的精神富矿。大力弘扬世博精神,不仅对世博会完成最后的冲刺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对于我们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不埋怨、不急躁、不掩盖、不掩饰、不回避,这是世博精神的一个重要内涵,也是我们解决前进中的各种艰难险阻所应取的态度和工

作方法。在4月底世博会试运行期间,曾经暴露出很多问题,上海市领导用“狼狈不堪”来形容。但是,在堆积如山的大小问题面前,世博会的决策者和上海的广大干部群众没有推诿指责、怨天尤人,也没有粉饰太平、避实就虚,而是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团结、相互支持、持之以恒,一件事一件事地予以化解。

拼命工作、努力向前、不断破解难题、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这是世博精神的又一重要内涵。正因为如此,上海世博会的组织者、参与者们在如此繁重而长时间的工作面前,能够坚持做到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

作为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是世博会百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文明盛会,挑战之多、压力之大前所未有。但是,世博会的组织者和上海的干部群众不受习惯做法束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受现有知识局限、不受地域观念限制,善于创新、勇于改革、敢于胜利,克服了一个个难题,战胜了一道道难关,终于取得了今天的喜人局面。

在世博园里,无论是安检员、志愿者,还是安保员、清洁工,大家起早摸黑、满负荷地工作,但都无怨无悔,埋头苦干,其情其景非常感人。一位女安检员坚持带病上岗,累晕倒在地,磕掉了好几颗牙。一位当时已是癌症晚期的安保人员在夜巡时发现有段裸露电线不断冒着火花,为防意外,他一守就是3小时,直到问题被解决。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拼命工作的精神,如果没有这样一股不断破解难题的勇气,上海世博会不可能有现在的成绩。

在问题和挑战面前的精神状态,是检验一支队伍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尺。正是因为不回避、不掩饰,正是因为拼命工作、努力向前,正是因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上海世博会的组织工作才一天比一天顺畅,上海世博园才一天比一天漂亮,广大游客的口碑才一天比一天好。

举办上海世博会,全国各界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有人说:“一切始于世博会”,道出的正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世博会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申办与筹备世博会,让国人领悟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深刻内涵。古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曾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表达了全人类追求未来更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作为首届以 “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各参展国将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与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

生态、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诠释的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新图景、市民思想的新境界、城市生活的新审视、城市要素间和谐共生的新关系。世博会作为展现我国良好风貌的舞台,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会与中央保持一致,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世博会服务,时刻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来要求自己。

世博会即将结束,但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和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通过世博会,我们更加贴近世界,在打开一扇让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子的同时,我们也更加了解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

两会开幕式感想范文第2篇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过去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一切都源于总书记这个坚强领导核心为全党掌舵。总书记不愧为英明领袖,不愧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党的一代核心。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全党智慧结晶,又集中展现了总书记的巨大理论勇气、超凡政治智慧、远见卓识和独创思想,它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行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必将深刻影响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而当我们的眼光再往前看,中华民族百余年来的跌宕起伏,更让人心潮澎湃。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章程》一开篇就浩叹,“中国积弱至今极矣”。这位革命先行者,终其一生也未能见其心心念念之中国“发奋为雄”,“振兴中华”徒留怅然。而今天,我们充满自豪:“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明天,我们更充满自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是一个古老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故事。由国家而民族,给世界东方带来巨变的,是一面标志人类理想的大旗。从空想的“乌托邦”“太阳城”,到“共产主义的幽灵”震撼世界,再到十月革命的炮响、苏共苏联的瓦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几多辉煌,也几多曲折。今天,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的发展,让《资本论》重新畅销,让“历史终结论”悄然破产,甚至让学者感叹“西方必须向中国学习社会主义”。中华大地百年沧桑,也正是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从低潮而重兴的历程。

上一篇:股票投资价值分析方法范文下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