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两会热点范文

2024-04-22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1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好全国两会精神,新筑街道积极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迅速在辖区掀起了学习两会精神的热潮。

一、及时组织收听收看。为确保辖区干部群众第一时间收听收看两会精神,街道下发通知,要求街道机关、各村、企事业单位、学校党组织把学习两会精神,特别是同步收看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作一项政治任务抓好落实。

二、召开会议精读细研。街道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3月5日,利用半天时间,组织班子成员、街道机关干部观看、学习了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边学习、边思考、边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对两会精神实质的理解。

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街道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式,组织学习两会精神的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宣传两会的最新动态。各党支部及时展出内容丰富的两会专题学习板报,街道机关、单位、学校还将国内重大报纸中两会的精彩专题报道文章做成剪报张贴,方便干部职工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四、结合工作抓好落实。街道坚持把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和贯彻区委、区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紧密结合,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用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成效,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2019关于贯彻落实两会精神情况汇报2】

全国两会是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同时也是体现与时俱进、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

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收看两会开幕式盛况,第一时间作出我局学习贯彻两会的工作部署。市体育局全体干部职工普遍认识到此次会议的召开,对进一步动员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开展三学,深刻领会全国两会精神实质

一是领导干部带头学。两会结束后,我局立即召开了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组织全体班子成员及全局科级干部认真学习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会议的重要意义,对两会期间提出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有了更深地认识,为我局今后开展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二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学。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如何在实践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展开集体学,并就如何认真落实两会精神和体育工作紧密结合作了个别发言,同时认真撰写了个人笔记和心得体会;三是组织全局干部职工研讨学。为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层次理解两会提出的理论观点,我局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自学研讨活动,努力推进全局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以具体行动,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2篇

今年是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赞成票比重最高,反对票数量最少的,仅为15票。此前的反对票最少的一次是17票。

而对于“两高”报告的表决结果从2009年至今的数据来看,今年是“两高”报告这6年来,获“赞成票”最多的一年。这一年,最高法也对最高检实现了超越。最高法的赞成票超过了最高检的,而它的反对票、弃权票也是低于最高检的。

对于‘两高’来说,‘反对票’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就是对它们的鞭策和督促,促进它们工作的改善。“两高”的反对票与司法制度本身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再加上目前法律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司法系统在百姓心中的形象。“而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代表们投出的反对票。”

而今年最高检的赞成票低于最高法,反对票高于最高法,这与民众期望分不开,在治理腐败的力度上,民众希望检察机关能进一步加大反贪力度,这是一种鞭策。

热点二:总理谈反腐,对腐败实行“零容忍” 在答记者问中,总理李克强说到:

中国党和政府反对腐败的意志和决心是一贯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有贪必反、有腐必惩,取得新成效,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对于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我们实行的是“零容忍”。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不论职位高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就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腐败是人民政府的天敌,我们要用法治的思维,用制度来管权、管钱。今年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而且要加快推进“权力清单”公布,界定权力的边界,防止滥用权力。

热点三:李克强谈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雾霾,称向雾霾宣战

李克强回答关于雾霾天气的问题时说到: 我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这是因为这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许多人早晨一起来,就打开手机查看PM2.5的数值,这已经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我们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可不是说向老天爷宣战,而是要向我们自身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来宣战。对包括雾霾在内的污染宣战,就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政府绝不手软,要坚决予以惩处。对那些熟视无睹、监管不到位的监管者要严肃追查责任。

热点四:总理谈改革:改革会触动利益 但我们义无反顾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牵牛鼻子的改革,在重点领域要有所突破。今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让市场发力,有效规范地发挥作用;还要把财税金融改革作为重头戏,包括给小微企业减免税费方面有新的举措,给市场助力;以结构改革推进结构调整,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宽市场准入,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像医疗、养老、金融等,让市场增强竞争力。诸多的改革关键还在于推进落实。

热点五:食品安全焦点关注,守护”舌尖安全”应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3篇

聚焦:关键之年如何“解局”

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启程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其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及“改革”一词。

过去一年,备受瞩目的公车改革、司法改革、户籍制度改革、高考改革等纷纷启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让民众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红利。

今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之年”,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诸多困境,经济体制改革如何破题收效;面对备受社会诟病的积弊沉疴,国企改革如何实现“国民共进”;面对民众在教育、医疗、住房方面的迫切期待,改革如何回应民生关切„„

今年全国两会,“改革”依旧是各界最为期待的议题。

关键词二:反腐

聚焦:“打虎拍蝇”剑指何方

2015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2月份,中央集中查办了十余名省部级涉腐高官,“打虎”不收兵的态势,无疑也让反腐话题的高热度在全国两会上延续。

十八大后的两年多,80余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落马,十余万党员干部受处分,除了党政系统,反腐风暴还深入到国企、军队、高校等领域。中国反腐上不封顶、不设禁区,引来全球瞩目。

2015年的“打虎拍蝇”将剑指何方?此外,包括纪检体制改革、官员财产公开、“裸官”监管、反腐立法等等,反腐“治本”工程怎样推进?这些无疑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高热议题。

关键词三:新常态

聚焦:GDP增速如何设计区间

2016年中国的GDP目标如何设定?这是国内外舆论关注本次全国两会的焦点之一,而回答这个问题,“新常态”或是2016年两会的高频词。

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一增速创下了1990年以来的新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的特点也再度凸显。

年初,31省份亮出今年GDP预期目标,其中29个省份均明确下调了GDP增长目标。与此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和效益,更加强调改革创新,更加关注改善民生,这些成为各地设计经济发展目标时的“新常态”。

作为牵动着13亿人的庞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成功?2016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将再度会商“解题思路”。

关键词四:依法治国

聚焦:法治中国如何坚守“公平正义”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提升到全新高度,并提出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作为新时期中国“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之一,依法治国如何在今年全面推进,这是外界关注此次全国两会的又一焦点。

从呼格吉勒图案昭雪,到最高法巡回法庭挂牌,中国司法改革的步伐令全社会高度关注。就在两会前夕,公检法的深化改革方案接踵出台,司法改革正按照四中全会的“顶层设计”紧张施工。

今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将在本次人代会审议,“法”将注定成为今年两会的关键词。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元年,人们期待,“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可以是每个公民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举措,可以是每个中国人都能感受得到的公平与正义。

关键词五:一带一路

聚焦:区域协同如何破除利益藩篱

每年年初召开的省级地方两会,可谓是全国两会热点话题的预热与吹风。如果从今年地方两会上找全国两会的热点,“一带一路”将不可或缺。

今年的省级地方两会,“一带一路”成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的“标配”,31个省份均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亮出地方版的对接举措。

作为一项同时关系中国内政与外交的大战略,“一带一路”提出至今已近一年半。面对国内外关切,“一带一路”将有哪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这亦是国内外舆论关注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

其实,不光是“一带一路”,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有分析称,中国经济将在今年正式开启区域协同作战的“大棋局”。不过,既然是协同,如何破除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将是外界聚焦的另一议题。

关键词六:环保

聚焦:“美丽中国”如何驱霾除污?

近年来的两会舆论场中,如果找一个与中国国土上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这个话题非“环保”莫属。

过去的一年,“APEC蓝”一词因承载中国民众对清新空气的期待而远播四海,而今年春节期间,大江南北数十城市的PM2.5爆表,让“春节霾”成为舆论争议话题。

如何驱散雾霾,留住蓝天?这是近年来,民众对于全国两会环保议题的最现实关切。

其实,除了大气污染,去年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六成地下水水质差,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达19.4%。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生态文明建设”也写入党章。但是,在应接不暇的环境污染数据曝光之后,中国的“美丽”愿景该如何变成现实?依旧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焦点议题。

关键词七:户籍改革

聚焦:一纸户口如何剥除福利捆绑

同样是牵涉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2014年,中国的户籍制度改革正式拉开大幕。

取消农业与非农户口界限,破题城乡二元壁垒,特大城市可积分落户,引导人口“梯度转移”,取消暂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此轮户籍制度改革凸显出渐进特点,但是,作为一块“硬骨头”,户籍制度改革前路依旧艰辛。

一边是城镇化大潮中,进城群体难以在购房、教育、医疗方面获得同城待遇,一边是北上广等大城市迫于城市承载力以户籍设限,一纸户口牵动着太多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难,难在附着在户口本上的地区公共福利差异,然而,在中国的区域间、城乡间发展失衡的背景下,户籍如何与福利剥离?可以预见,这亦或是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八:养老金

聚焦:“并轨”后的养老疑问

今年1月,中国养老“双轨制”正式终结,近四千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告别“免缴费”时代,开始按个人缴费工资的8%缴纳养老保险,按个人缴费工资的4%缴纳职业年金。

此前的省级地方两会,20余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的并轨方案并抓紧落实该项制度。

虽然国家层面的改革方案已经尘埃落定,但是,舆论围绕此项改革的讨论却没有降温。

诸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待遇是否降低?平均工资是否上涨?企事业职工“待遇差”是否会缩小?延迟退休何时启动?“并轨”之后,因养老而产生的疑问与争议,也料将成为2016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九:创业

聚焦:中国式“创业潮”前景何在

从去年全国两会以来,李克强不下十次公开谈及创业问题,更是宣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新浪潮”。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也推出一系列举措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再度取消及调整2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对小微企业定向降准、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利好政策激发了社会的创业创新动力。

在政策引导下,中国式“创业潮”前景如何?政府如何为年轻人的创业梦想扫清路障并保驾护航?2016年的全国两会,这一话题期待代表委员们的讨论。

关键词十:价格改革

聚焦:改革如何破除“一放了之”

去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改革能源、交通、环保等价格形成机制,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2015年,国家发改委宣布放开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从铁路运输到民航客运,从房地产经纪到小区停车,改革速度令人吃惊。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4篇

 北京资讯

2014年3月3日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 【导语】: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新华社记者赵仁伟、刘敏、叶前、李亚楠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元年”。

全国两会召开前的网络民意调查显示,全面深化改革方案如何“落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怎样推进,如何消除百姓“心肺之患”,如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百姓期待这些问题在两会上得到回应。2014两会热点一:新一届政府首交“答卷” 全面深化改革“起跑”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首次两会,执政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蓝图将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政府决策。起跑决定后程,新一届中央政府将交出首份“答卷”,牵动百姓目光。

“可以预见,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最多的话题肯定是改革。”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将通过两会凝聚共识,逐步变为政府决策和实际行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确保改革目标任务实现,必须敢于突破,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2014年,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将开出怎样的改革清单,会“啃”哪些“硬骨头”,人们对两会充满期待。2014两会热点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成为今年两会一大热点议题。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的改革大考。改革大考就是要敢于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改革考得好,我国就将走上公平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就将迈进现代国家行列。 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内涵丰富,任务艰巨。需要尽快提高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需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这些工作如何布局,两会上都有望拿出新举措。

2014两会热点三:反腐败持续发力,作风建设常态化

反腐,历年两会都是热点,今年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过去一年,中央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省部级高官接连落马,同时,反“四风”成效显著,公款吃喝、送礼等群众“身边的腐败”无处藏身。实实在在的变化,让百姓看到中央反腐的决心。

2014年,如何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还会有哪些“大老虎”被揪出,如何真正用制度管住权力,如何将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人们无比期待。

2014两会热点四:破解“十面霾伏”,消除“心肺之患”

今年地方两会上,雾霾治理成为提及频度最高的热点之一,各地纷纷出重拳治霾。全国两会前夕,雾霾连续数天笼罩中东部地区,让人们对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更为关切。

新华网网友“天大地大”说,能否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进一步落实治霾各方责任,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消除百姓“心肺之患”,人民群众翘首以盼。

2014两会热点五:更加重视“人的城镇化”,不让乡愁变忧愁

城镇化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新型城镇化怎么走,是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

如何推进“人的城镇化”,让人们能在城镇安居乐业,是百姓的期盼所在。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说,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式地大拆大建,要避免搞“千城一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延续特色、传承文化、留住乡韵。

2014两会热点六:养老问题凸显,完善社保体系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备受关注。养老金还能不能提高,养老床位能不能更加充足,养老双轨制何时消除,人们期待在两会传出更多好消息。不仅仅是养老,社保异地接续、统筹城乡低保、完善社会救助„„人们期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为百姓生活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网”。2014两会热点七:上学、看病、住房,老难题期待新举措

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事关百姓的民生问题年年都是热点,也说明百姓期望政府下更大功夫。

让更多人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住房保障,既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也需要注重公平的制度设计。网友“大智若愚”说,期待今年两会涌现出更多“中国好声音”,促进社会资源分配更公平,百姓生活更如意。2014两会热点八:守护“舌尖安全”,落实“四严”要求

在人民网进行的调查中,有超过40万的网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本届政府组建了更高规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意在终结此前食品安全“九龙治水”的弊端。

一年来,新一届政府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落实“四严”的要求,人们期待代表委员贡献良策。

2014两会热点九:收入分配改革再发力,贫富鸿沟逐步缩小

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明显存在的行业差距、区域差距、城乡差距不可忽视。

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们期待蛋糕分得更好,更加公平。这需要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垄断导致的收入畸高局面,进一步打破身份歧视,落实同工同酬,让更多人“敢花钱、花得起钱”。

2014两会热点十:化解就业难题,营造创业环境

有关数据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为72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今年也被称作“最难就业年”。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5篇

6月19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布通报称,我国当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过程中火箭三级工作异常,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具体原因正在调查分析。通报还称:‚目前卫星太阳帆板和天线已展开,卫星系统工况正常。各方正在采取有效措施。‛(6月20日《新京报》)

航天火箭发射失误,让人遗憾。然而,当消息传出,小伙伴们不仅‚愉快地‛接受,还纷纷点赞,一吐心曲,‚成功多了,看见一次失败都觉得奢侈‛‚对于中国航天,失败才是新闻‛……

这赞为信息透明而点。火箭发射失败的消息发布时间为19日,而情况通报发布时间也是19日,换言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当天即发布消息。从时间上看,不延宕,不冷却;从内容上看,不回避,不掩饰。这种公开透明的姿态,让人感受到了真诚,更读出了自信。

众所周知,火箭发射很难做到百分百成功。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所称,在航天这个高风险的领域中,一发火箭至少有1000多个元器件,光电缆的长度就能达100多公里。即便是航天技术领先世界的强国也不能保证100%的成功率,比如去年9月,美国猎鹰9号火箭就曾在发射台上爆炸。

我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和可靠性一直居世界前列,对此,举世皆知。偶然失败一次,实属正常。承认失败,天塌不下来;直面失败,咀嚼失败,才能败中求胜,走向更大的成功。将失败消息发布出来,即是直面失败、自我砥砺的体现。

我国航天的三大精神,就包括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航天人并不讳言失败,是对航天精神的‚另类‛诠释,更能赢得网友理解和力挺,正如有网友所称,‚比起无数次成功带来的骄傲,失败后的坦诚更能让人感受到真正的自信。‛

网友的赞也是为自己而点。针对火箭发射失败,几乎所有的网友都抱有鼓励的态度,而不是愤怒,更不是挞伐。一次‚来之不易‛的失败,验证了广大网友的心态成熟。衡量网友心态是否成熟,往往不在于面对成功时是否欢愉,而在于面对失败时是否理性。当年,‚体操王子‛李宁兵败汉城,遭遇无数国人指责,而今天,我们对火箭发射失败这样的事都能保持坦然,不正说明国民心态越来越成熟了吗?

中国是泱泱大国,大国需要大国心态。有人说,只有当现代化达到精神层面时,才是真正的现代化;只有国民心态从容时,才是真正的大国。值得欣慰的是,有无数事例证明今天的国人越来越成熟。

有一种自信叫‚发射‛失败信息,有一种成熟叫宽容失败。其实,这次火箭发射不是失败,而是失误,根据以往的经验,虽然卫星未能顺利入轨,但是还可以利用卫星发动机将卫星调整到预定轨道。不管是失败还是失误,都让人看到了自信与成熟,这种效果也许不逊于火箭发射成功。在向航天人致敬的同时,更希望航天人在伟大征程中谱写精彩篇章,共同见证一个越来越自信、开放和强大的中国。 女性车厢缘何遭遇尴尬?

深圳的地铁变样了!6月26日,深圳地铁

1、

3、

4、5号线正式启用女士优先车厢。这是国内地铁对女士优先车厢的首次尝试。6月27日下午6点,车辆到站后,有媒体记者挤上女士专用车厢,发现里面早就塞满了大量的男性乘客。

女性车厢为什么遭遇尴尬?一个原因是宣传引导不够。‚女士优先车厢‛指引不多,乘客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它的存在。从女士优先车厢下车的一位先生表示,‚大家都是上了车才发现有这么一个变化。‛尽管站台的屏蔽门贴有标识,但车站内并无其他明显告示和提醒。候车乘客多时,由于视线被阻挡,标识很难被发现。

那么,如果市民知道女性车厢的存在,会不会主动去乘女性车厢?可能也不会。‚高峰期能挤上车就不错了,哪能来得及专程到首尾处坐车?‛就像一位女乘客说的,早上乘地铁时,她听到了广播的告示,现场也有工作人员对女士优先车厢进行引导。‚但大家都赶着上班,根本没人听。‛

女性知道有女性车厢,为什么也不去坐?我们不妨猜测一下女性的想法:如果女性从廊桥走到站台,正巧就站在列车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女性车厢,她当然会选择进女性车厢。如果赶到站台的女性站在列车的其他车厢门前,她们会专门跑到列车的第一节或最后一节吗?答案是不会:一是跑许多路去乘女性车厢,太麻烦了,不如就上自己面前的普通车厢;二是即使赶许多路跑到女性车厢,假如女性车厢的女性很多,不得进去,那时再转向普通车厢,岂不是更糟糕?而且,乘车的女性肯定占整个旅客的一定比例,她们会判断,假如大家都去女性车厢,两节车厢肯定是装不下的;三是当整个车厢都人满为患时,女性会觉得,这些急于上班的男人会绅士式地让女士优先吗?所以,绝大多数女性是不会专门去女性车厢的,除非是自己有特殊原因,而又不是急于上班的女性才愿意试一试。

至于乘车的男士,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这里相关的是那些站在女性车厢门口,却不主动开,也进了女性车厢的男士。他们看到女性车厢门口并不全是女性时,可能有部分人会自觉主动地走开,但必然也有男士不主动走掉,反正这里靠的是自觉,并没有人去‚执法‛,何况他们已经看到,当时的女性车厢候车者和普通车厢没有什么不同。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是,实行女性车厢制度如果没有管理措施,仅仅靠男士主动发扬绅士风度,也是需要客观条件的。古人云,‚仓廪实然后知礼节,衣食足然后知荣辱‛,在一个极度贫困的环境下是难以谈谦让的。当整个地铁乘车人满为患,人们上车都拥挤不堪、争先恐后,想让男士体现绅士风度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也急于上班,迟到会扣工资。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这样的情节:当我们把100份免费早餐发给80个饿极了的穷人,要求他们礼让老人和孩子,还是可能的,因为反正迟早都有;如果把80份早餐发给100个穷人,则要求礼让就几乎不可能了,因为谁礼让谁就饿死。地铁早上乘车应该属于后一种情况——或者过了上下班高峰会缓解这种矛盾,但那时却连女性车厢也并不重要了。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杨小柳认为,‚女性车厢是基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比男性弱势的现实特点所给予的保护措施,但是政府也必须完善相关的政策,让好想法得出好结果。‛有什么好办法?在整个资源供求紧张的情况下,除非实行强制性分流,其他的好办法真的不多,算是证明‚知易行难‛吧。 “法不责老”做出了怎样的示范?

6月27日,南航CZ380航班由浦东打算飞往广州,登机过程中,一名邱姓老太太向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导致航班延误了5个多小时。不过,虽然邱某的行为造成了航班延误5个多小时,但机务人员找到了全部9枚硬币,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危害,考虑到邱某已经80岁了,且没有故意破坏的主观愿望,对其不予处理。(6月28日《新民晚报》)

就在人们还担心老太太能否承担起可能的天价赔偿时,公安机关‚不予处理‛的决定再次刷新了公众认知——如此可怕的行为,竟然因年龄够大就可以免于受罚。

如果其他乘客没有发现其扔硬币的行为呢?后果是人们不愿想更不敢想的,轻则发动机受损,造成巨额损失,重则机毁人亡……一个简单的法律常识是,某种行为的后果及可能的后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受到惩罚的轻重。如此来看,‚不予处理‛的决定是否太宽容了?谁又该对耽误了五个小时时间的其他乘客负责?

警方的理由有二:一是无主观故意,二是年龄大。先说主观故意。这里的故意,其实很难证明——扔是故意扔,但目的是祈求平安还是其他,也许只有其本人最清楚。退一步说,如果具有主观故意,那就触犯了刑法,自有更严厉的惩罚;即使无主观故意,客观上产生了严重后果,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也应当接受惩罚。因此,无主观故意只说明未触犯《刑法》,却并不能成为她免除全部责任的理由。

年龄是挡箭牌吗?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70岁以上老人免于行政拘留,但并未有‚罚款也可免去‛的规定。再考虑到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如今连500元罚款都不用缴,警方的作为是否已超越了法律的授权?长久以来,‚法不责老‛成为公众吐槽的焦点之一,更因此带来了诸多危害。譬如,四川达州3名男孩曾在2013年因扶老人被讹,虽然事后警方经过调查认定,老人及其儿子的行为属于敲诈勒索,但因老人年满70岁,免去罚款和拘留。一时间,老人碰瓷讹诈免责的声音四起,更让很多人坚定了‚老人不能扶‛的想法。

尊老爱老不意味着以情代法,一味地姑息迁就不仅让法治蒙羞,而且会起到极坏的示范效应,更可能纵容一些老人倚老卖老,于是才会出现‚老人殴打公交司机十余分钟,称‘你报一百次警也没用’‛这样的咄咄怪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官巨富不能例外,年龄也不应是违法不究的挡箭牌。

小伙救老太被截肢,别问值不值

7月6日下午,重庆荣昌段火车站值班员徐前凯在铁道上正常调车作业。突然,原本通畅的铁道上,出现了一个老太太。小徐跳车解救,最终68岁的老人安全了,28岁的小徐的右脚却没来得及撤回,送医后右腿被截肢。

本来是一件让人感动、钦佩的好人好事,事后一些网友的评论画风却让人大跌眼镜。比如很多人关注的点在于,一个28岁的小伙为了救一个68岁的老太太,失去了一条腿究竟值不值得。有人从年龄的角度认为不值得;也有人从一条腿和一条性命的角度比较,认为值得。

无论哪种观点我都无法苟同——这根本不是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也许网友们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这对当事人或者以后突然碰到类似情况的人而言,并没有任何借鉴或指导意义。

要知道,救人的过程不过十来秒,与其说这是一种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行为,不如说是一种下意识的、近乎本能的选择。其实,绝大多数在危急情况下舍己为人的好人好事,都并非深思熟虑的结果,要么是内心道德感的驱使,要么就是一种习惯成自然的职业本能。但这并不是说,这样的好人好事就不伟大了。诚然这是千钧一发状态下的人之常情,并没有电影里演的那么多心理活动、百转千回,但同样值得尊敬和歌颂。

在我看来,与其就值不值得这样一个话题进行讨论,不如把舆论资源放在更重要的地方。就事论事而言,至少有两点需要反思。

其一,这位耳背的老太太,究竟为何可以走上铁道?在很多地方,铁道并非完全封闭。有的地方有人值守,有的地方采用自动栏杆,但也有的地方确实缺少必要的防范措施。假设这一事件中涉及的铁路区段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老太太自然不会走上危险的铁道。推而广之,全国还有多少这样存在安全隐患的铁道,需要尽快摸查。

其二,事后很多人认为‚不值‛,其主要出发点是截肢后小伙的工作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提醒我们,降低做好人的代价,让英雄‚流血不流泪‛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保障跟上。比如,截肢后小伙的工作问题怎么解决,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怎么办。对好人个人要有针对性的、贯穿其一生的扶持,对残障人士群体更要有制度化、系统化的帮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很多社会新闻发生后,网友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或评价。但真正需要人们关注的,是其中那些真正对社会进步有促进意义的公共议题。对好人好事保持敬意,对社会进步保持热情,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当如是。

习惯了不守规矩换再多护栏也没用

如果游客心中本来就没有敬畏,如果大家早已习惯不守规矩,即便换再多的护栏也没有用。

近日,国家博物馆一名工作人员向媒体反映,由于正值暑期参观高峰,国博馆外每天都有5根左右的红色护栏绳子被损坏,且很多无法修补。记者现场探访看到,的确有游客在等候进馆期间有拖拽护栏绳的情况。工作人员表示,更换护栏及在排队位置安放椅子都需要审批。(《北京青年报》7月17日)

每天损坏5根护栏绳,这些游客可真够‚闲得‛。本来,金黄色的支架、红彤彤的挂绳,为游客区隔出一个等候的空间,以保证公共场所的参观秩序,这有什么不好?为什么一定要摇晃、拉拽,甚至坐上去呢?

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国博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一组一组地放人,也是为了让参观者有一个更好的观展环境。等候,并非没有必要。不要说国博,国内外一些有名的博物馆,哪个可以一哄而上?哪个不需要参观者耐下性子遵守秩序?或许,从排队等候的情状,也可窥见国民的素质、修养以及对于文化的热忱。

国博等候区护栏绳的遭遇,其实也是国内很多地方等候区设施的共同命运。不同之处在于,那些地方的隔断往往是盘旋往复的铁栏杆,可以任由游客倚靠甚至骑跨。也许,只有将阻隔设施搞得坚不可摧,而不是只拉几根软护栏,才能够更有效地规训游客的‚越轨‛冲动吧?这也是一种悲哀,为什么非要以强制的方式约束,才能够抵达文明?或者,至少表现得稍微文明一点?

与路口的斑马线、马路中间的黄线等相比,软护栏的阻隔效果其实已经立体化了,也呈现出某种较强的排拒暗示。按说,公众完全可以从中读出这种意思来,并规规矩矩地遵循划定的秩序,避免逾越。然而,与斑马线、黄线一样,护栏依然拦不住冲动的游客。如果游客心中本来就没有敬畏,如果大家早已习惯不守规矩,即便换再多的护栏也没有用。

另外,这里还存在一个如何打发无聊时间的问题。我们常常看到,倒是一些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在等待时能够保持安静,而国人却往往耐不住这无聊的时光。要么大声笑闹,嘻嘻哈哈,要么东倒西歪,或蹲或坐。种种行为,均给人一种没事找事的感觉。

为什么不能安静下来,平心静气,用心感受一下周边的建筑,想象一下即将进入的场域会有什么样的发现,或者什么也不想,就那么等一会?总是着急,总是跨栏,总是抱怨,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一些?

软软的红色护栏绳,照见的是一些人思想意识层面的贫乏与苍白。这其实也无关公德,主要还是与心中无敬畏、缺乏规矩意识有关。他们也知道国博很好,应该去看看,尤其应该带孩子去看看,却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与必要的行为规范,只好把一拥而上过马路那一套拿出来。当然,他们能够意识到应该让孩子多看看好东西,本身已经意味着一种改变的可能。惟愿这种贫乏与苍白,会随着代际的转换而逐步丰富、充盈起来. 酒驾“同车同桌”处罚当慎行

武汉市交管局近期将出台一项新举措:酒后驾驶‚同车‛、‚同桌‛将要接受处罚。查获酒驾的在依法对驾驶员进行处罚的同时,一律对‚同车‛人员进行现场教育;查获醉驾的一律将‚同车‛、‚同桌‛人员送‚醉驾警示教育基地‛进行1小时深度教育。据悉,这是武汉市交管部门首次进行的尝试。(7月13日《武汉晚报》)

武汉交管新规的初衷不难理解,对酒驾‚同车‛、‚同桌‛处罚,主要是要求对驾驶行为相互约束,不坐酒驾者的车、不跟驾车的人一起喝酒,从维护驾驶安全的目的出发,的确不乏善意,而且作为驾车人的亲朋好友来说,也有相互提醒的义务。不过,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此举有违法越权的嫌疑。

首先,这些做法于法无据。酒驾人的同车以及一起喝酒的同桌,并不是交通违法的行为人,特别是非同车的同桌与实施违法行为没有关系,目前没有任何法规规定此类情形可以作为执法的对象。其次,这是类似株连的做法,损害了他人的权益。即便是‚同车‛明知驾驶者酒驾还坐其车辆,也只能从安全风险的角度加以教育,而不宜以酒驾相关行为论处。至于醉驾的‚同桌‛,特别是不在被抓时的车上,送‚醉驾警示教育基地‛进行深度教育,这是一种强制措施,如果被强制的对象不是具体违法人,这种强制就是对人身权利的侵害。而公权的伦理是法无据则不可行。

或许有人认为喝酒同桌担责有法律规定,如喝酒致死同桌承担赔偿责任,但这属于民法的侵权责任范畴,带有私权相互救济的特性。交通执法不能照搬借鉴。《立法法》规定,涉及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只能通过制定法律来授权,任何部门都不能自定这些权力。

此外,‚同车‛、‚同桌‛同罚难有操作性,特别是醉驾的同桌,如果不在车上还得兴师动众去‚捉拿‛,而醉驾者也未必会出卖‚同桌‛,并且‚同桌‛也有充分的理由表示他与醉驾者无关,如此,执法的阻力大、成本高,并非善策。

酒驾‚同车‛、‚同桌‛处罚当慎行。治理酒驾是长期的斗争,与法同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持久不懈的严格执法,才能保证惩治酒驾的威慑力。治理酒驾发挥好教育功能,的确是事半功倍之举,但方法创新不能越过权力的边界,更不能绑架公民的权利,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我理解那位上班打瞌睡的公务员

近日,网上流传一则‚政府工作人员上班闭目养神不理办事群众‛的视频。该视频在微信朋友圈获得病毒性传播,引发大面积吐槽。

人民网记者调查了解到,视频中打瞌睡的那名工作人员,系河南省鹤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职人员,视频是办事群众在智慧鹤壁人社局窗口拍摄的。目前该工作人员已被停职检查并调离工作岗位;同时该局的纪检部门已介入调查。

至于该工作人员打瞌睡的原因,鹤壁市社保局智慧鹤壁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该员工说是因为感冒当时让自己的科长替自己岗,然后出去做了口腔药物喷雾处理,回来时又恰逢办公网络掉线,因为吃了药可能有些困,但是事情还需要落实‛。

虽然有些语焉不详,但大致情况还是可以意会的。有些感冒药确实会令人犯困,而那样的犯困,当事人很难自控,突然之间就眼皮打架的现象在所难免。所以,我认为若情况属实,那位工作人员当时的状况确实情有可原。当然,按劳动纪律严格要求,对当事人实施停职检查并调离工作岗位这一处理,也并无不妥。

但是,视频被发到网上并广泛传播后,问题就严重了。网民们纷纷吐槽,甚至夸大其词、无限上纲,虽有不妥之处,但也算是可以理解。只是责难之中,是否也该多些宽容?

基层公务人员也是普通劳动者,他们的劳动权利和休息权利理应依法保护。但如今的窗口部门工作确实比较繁忙,不少工作人员可以说一个萝卜一个坑,工作压力非常大。很多人真的不敢生病,生点小病(譬如感冒发烧)也真的不敢休息。因此,出现上述视频中的情况,我认为可以理解。

7月10日还有一条新闻引发关注:前几天,昆明一网友晒出两张公交司机趁等候信号灯的间隙坐在驾驶室内吃饭的照片。有网友感叹公交司机确实辛苦,吃饭和上卫生间都要‚挑时间‛;也有网友担心此举存在安全隐患,且不利于司机个人的健康。

应该说,网友们在这件事情上的反应,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车队有关高峰期人手少等客观原因的解释,也可以理解。然而这样的情况确实不该出现。窗口工作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犯困,尚不足以造成太大的问题;但是公交车司机在方向盘前犯困,就有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开车途中见缝插针吃饭,直接危害司机的健康且不说,怎么避免随后的‚饭困‛问题才是关键。

关于两会热点范文第6篇

两会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在我们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马上掀起了一股“两会”学习热。作为一名21世纪的研究生、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不仅应该关注两会,更应该时刻关心时局,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当中,积极的在思想、本领,作风上找差距,争取能够早日达到一名合格党员所要求的标准。

每年举行的两会可以使我及时调整,准确修正自身工作方向,让我在第一时间准确的认识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明辨是非,认清大局,站对立场,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学生应尽的义务,积极带动同学参与到两会精神的学习、讨论和实践中去。

我认真收听、收看“两会”相关报道,借此机会谈谈对“两会”的感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5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13年的主要任务,提到的问题都是事关改革和发展大局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的应对措施可操作性很强,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发展需求,说

出了老百姓爱听爱看的大实话,求真务实,催人奋进。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我坚信,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那么在这么多严峻的形势下,对于我们大数剧增,这些应届毕业生急需要就业;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削减甚至取消了校园招聘计划,使人力资源供需出现了严重的不均衡,毕业生就业面临最冷“寒冬”。我们广大学生应当如何应对挑战呢?我认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造成就业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高校、社会、企事业单位等多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作为大学生自身方面:

一、提升自身“硬件”与“软件”。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而言,自己唯一可控的就是自己的就业能力。外在环境的变化,使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就业的艰难,进而通过各种手段提升自身“内功”,最终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

二、改变旧有的择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人生观、

价值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就业面,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愿意要到人才缺乏的地方去。

我希望职业院校能够和企业对接,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向社会输送优质人才。有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上我们自身、用人单位观念的转变,每一位大学生都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仪的职业。让每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就走进企业,一毕业就是就业。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的未来必定是美好的!

2013时政热点 两会热点话题

2012两会热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012年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分税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稳步推进地方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深化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及国债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消费税制度。全面深化资源税改革,扩大从价计征范围。深入推进国有控股大型金融机构改革,规范发展小型金融机构,健全服务小型微型企业和“三农”的体制机制。

[深度分析]

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金融体制的改革及金融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度垄断没有完全打破,中小企业金融机构较少,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这些体制性缺陷,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稀缺资金的配置效率。所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已刻不容缓。2011年4月份以来,温州接二连三地发生中小企业老板“跑路”甚至跳楼等恶性事件,

8、9两个月出现愈演愈烈的局面。

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温州最为严峻的形势。

温州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温州“两多两少”纠结:民间资本多而投资渠道少、民营企业多而信贷融资少。从民间资金供给方来看,由于楼市限购、股市低迷、存款负利率,民间投资渠道变得越来越窄,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资金流向民间借贷领域;从民间资金需求方来看,借贷主体多是中小企业,在正规金融体制内融资困难,不得不向体制外寻求融资。正是因为民间资金供需双方各自面临的困境:供给方难以获得满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难以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贷款,导致供需双方转向民间借贷领域,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间资本呈现“高利贷化”。

[深入分析]

近年来,我国部分实体经济领域出现了“脱实向虚”的发展苗头。一些实体企业为了追逐高回报放松主业,转向房地产和民间借贷市场,投机氛围浓烈,这不仅影响了经济健康运行、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由实体经济贫血造成的产业空心化正逐步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

一是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受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二是实体经济与非实体经济之间投资回报反差巨大,做实业不如做投机和投资赚钱多、赚钱快,比较利益诱导大量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将从实业平台取得的资本投向非实体经济领域。三是垄断行业投资无门,竞争性行业过度竞争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游离实体经济,变成炒资产的“游资”和“热钱”。据社科院《社会蓝皮书(2012年)》称,在温州1100亿元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用于投机和高利贷的资金占比高达60%。四是随着企业精英大量移民或外迁,大量实体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失。

五是企业家实业精神衰退,呈现出“赚快钱”的浮躁、急躁心态。

[措施]

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一场攻坚战。

一要引导民间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使民间借贷从地下无序的“灰色地带”走向地上“阳光”规范运作。对民间金融不是打击取缔而是规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势利导,让其成为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组成部分。对高利率借贷不能让其在“地下”野蛮成长,而应在“地上”理性发展,既要严惩违法违规行为,更要重视民间借贷的法律制度建设、监管体系改革和金融体制创新。

二要引导民间资本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构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经济的“门当户对”的金融格局。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经验和我国村镇银行经验,逐步放宽民间资本组建地区性民营中小银行的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将满足条件的现有民间金融组织逐步改造成规范化运作的民营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和利率方面给予更大的灵活性。

三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间利率的双轨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以市场为基础、有管理的基准利率制度,循序渐进地推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减少民间金融“高利贷”化的生存空间。

四要创新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分层次的监管体系,实现金融监管的多元化和分层化。要建立地方与中央相关部门的即时信息沟通机制,探索中央监管机构只监管大的金融机构,微小型金融机构放给地方的监管模式。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在地市、县的监管能力优势,赋予其对地市、县域内草根金融类中小金融机构法人的监管权力。

2012两会热点分析: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

2012年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增长,就是要坚持扩大内需、稳定外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努力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及时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措施]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基础,只有筑牢这个根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才能落到实处。

巩固实体经济基础是避免经济 “硬着陆”的关键。当前要高度重视如何巩固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防范产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一要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特别要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实体企业的发展空间。

二要努力减少投机暴利,限制投机暴富,挤压“炒”经济的空间,营造勤劳做实业能富、创新做实业大富的市场环境,高度重视上游产业过度垄断和下游产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两极分化”。

三要推动政府和企业联手应对高成本,防止多种因素叠加,过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业“硬着陆”。积极财政政策要以减税为中心,增加实体企业的利润空间。

四要改革金融体制,放宽民间资本设立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良性互动,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位。五要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制度体系来解决中小企业“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问题,扶持企业转型升级,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2012两会热点分析:改进网络管理 创新社会服务

201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电子政务网。加强和改进互联网管理,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所谓电子政府是指应用信息技术重组政府部门,改善公共服务,增强公众参与、政务公开和民主程度,促进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提高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决策的科学性,最终实现面向公众和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化政府。

【标准表述】

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狠抓措施落实,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务公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部分地区政务公开几乎成为摆设。

政务公开是进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积极采取多种政务公开方式,推动强化社会经济事务管理职能,把更多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政令和市场统一。

把政务公开与政府机构改革结合起来。要适应政务公开对精简效能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合理界定部门职能。加强项目规划、立项公开,搞好项目可行性论证,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进一步理顺并依法公开部门与所属事业单位、社团法人等的权责关系,应当交给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的事情要真正放手,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把政务公开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结合起来。要加强项目审批和建设中的公开工作。进一步集中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再取消一批审批项目。积极推行网上审批,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坚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强化对审批全过程的监控。

上一篇:关于上班打卡范文下一篇:贵阳市乌当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