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7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保障。当前,在我国着力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下,作为国民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特殊教育,承受着严峻的挑战。作为特殊教育领域重要构成单元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和障碍。因此,研究如何加强聋哑学生在语文学科当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尤为显著的意义。文章在篇首阐释了针对聋哑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进而对当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项针对性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聋哑学生 思想政治 道德教育

一、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特征分析

1.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呈现普遍性特征[1]

针对聋哑学生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普遍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几点呈现:(1)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广泛需要的工作;(2)思想道德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项广泛需要的工作;(3)特殊教育逐步呈现出大范围的特征。当社会日益前进、发展之时,针对聋哑学生开展的教育,其意图已不再是单纯的为聋哑学生培养独立生存的本领,更是意在使聋哑学生如普通人一般,展现自身特征和能力。因而,针对聋哑学生开展的教育工作需进行改革,将思想道德教育普遍性特征的几点呈现融入日常教学,使其为新的教育意图服务。

2.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呈现独特性特征

针对聋哑学生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独特性特征大都通过如下几点呈现:一方面,聋哑学生的内心想法较为特殊,相当一部分聋哑人群很难正视自身的聋哑现状,进而造成内心世界的封闭、孤僻、脆弱、焦虑等。聋哑人群一旦步入社会,上述内心活动会变得愈发严重。因而,要求教师以聋哑学生的内心想法为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内心活动,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施以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另一方面,针对聋哑学生开展的教育应采用科学的途径。若要达到教学途径的科学化,便要求教师掌握相应的心理分析技巧,通过针对性的分析,促进教学途径的创新。

二、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居多

长久以来,包含聋哑学生教育在内的思想道德教育,整体上呈现出“单一的说教模式”的特点。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大都采用乏味的、强硬的道理轰炸方式,以枯燥的语言讲述着抽象的文字符号,学生则普遍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在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单独谈话的过程中,也都呈现出教师从始至终的说教,学生从始至终的听。但是,对于聋哑学生而言,因其身体条件的特殊性,更是因其内心活动的特殊性,此种乏味的思想道德教学模式并不受用,无法真正触动学生的内心感受,更无从谈及教学质量的优化。

2.对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

所谓思想道德教育,即依据所在时期国家、社会的宏观政治理念,以及弘扬的道德标准,在一定的步骤指导下,所完成的青少年培养的教育工作。良好的思想道德应有健康的心理作为保障。人类的内心活动被看作是多种因素一同作用的复杂性的、非静态的过程,而对内心活动产生干扰的因素同样种类繁多。对于聋哑学生而言,对于社会生活感到明显的不习惯。除此之外,因听说的限制所引起的同他人的沟通困难,连同由此引发的思维活动的滞后性,均造成聋哑学生在内心活动方面存在缺陷和障碍。然而,在原有的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并未对此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

3.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

教育活动需要由社会、家长以及校方三者一同努力完成,在此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然而,在长久的教育过程中,社会和家长却呈现出显著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家长将关注的重点过多的置于聋哑学生的独立生存本领上,而未给予思想教育足够的关注;另一方面,家长的消极情绪较为严重。通常而言,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健康的,因而,一旦得知孩子存在身体障碍时,无法掩饰内心的失落和焦急。除此之外,聋哑学生因身体的障碍,使得在理解社会方面存在匮乏,并且,一些正常人常常对于特殊人群持有偏见想法。

三、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措施分析

1.强化聋哑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

尽管聋哑学生在身体上存在障碍,然而,其自尊意识较为严重,有时出于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考虑,会将其道德标准无限制降低。因聋哑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限制,造成其活动区域的相对受限,因而,其在思想道德的培养过程中较普通人滞后。因聋哑学生的身体限制所致,其对于物质具有本能性的占有欲望,以及严重的自我心理,因而,强化其考虑他人感受的教育同样十分重要。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风筝》一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提问:“风筝如果没有线的约束,还能否回到原地?线如果没有风筝的带领,还能否看到更高的天空?”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使得学生懂得团结、互助的重要意义。在思想道德教育环节,教师应充分展现自身的重要功能,对聋哑学生的活动加以规范,并且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应多加鼓励。与此同时,应强化聋哑学生的合作精神、互助意识以及关爱情绪,从而强化聋哑学生对于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以便实现道德教育的推动。

2.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2]

为了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单纯的依赖校园教育根本无法实现,应有社会、家长的一同参与来完成。在某些情况下,学生通过校园教育得到了较好的培养,然而在回归家庭或者步入社会时,却遭遇消极因素的打击,使得思想道德教育遭受了严重的禁锢。由此引发诸多学生对校园教育心生不满,进而对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了限制。社会、家长在聋哑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担当尤为重要的角色,在聋哑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过程中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需要特别指出一点:社会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人的成长进程中产生着独特影响。因而,学校需要在必要的时间同社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加大同二者的沟通频率,并且利用多样性途径,将校园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

3.改革思想道德教学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当中,各学科之间的连接性较小,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因此,改革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例如,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再塑生命》一课,一方面,负责语文科学的授课教师需要同主讲班级的班主任多加沟通,将有关兴趣爱好、作息习惯、品德素质在内的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深入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实行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以期提升授课质量;与此同时,语文学科授课教师应及时将授课过程中所掌握的学生的思想动向班主任反馈,以期通过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另一方面,学校应针对思想道德教育领域构建针对性的制度体系,利用制度的约束与激励作用,促进全体教师一同参与进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以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

四、结论

初中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初中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本文针对当前聋哑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教学模式乏味,说教内容居多,对于聋哑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不足,社会,家长所引发的消极情绪严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几项措施建议:强化聋哑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提升社会、家长的参与程度,改革思想道德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静.加强聋哑生思想道德教育之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05:10-12

[2]尹金云.新时期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4:36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 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具体问题

聋哑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直是特殊学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一般是按国家教育教学的要求开设思想品德课, 同时由班级的班主任承担对聋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 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1 教学形式单一, 说教色彩浓厚

在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中, 不仅仅是在特殊教育这一领域, 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 教师基本上也都采取“说教”的方式:思想品德课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生硬的讲解着书本上空洞的道理, 学生坐在下面消极而被动的接受着;班主任的谈话教育也是以老师说, 学生听为主。而作为特殊群体的聋哑学生, 这样形式单一的思想品德课, 这种单纯而乏味的说教, 并不适应他们身心的特殊性, 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 更不能从根本上触动他们的心灵, 当然也不可能有好的教育效果。

1.2 忽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青少年一代心灵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是道德品质的基础, 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 聋哑学生除了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外, 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 与健全人交流的困难, 以及因语言发展迟滞思维发展的影响, 使聋哑学生心理疾患、心理障碍发生率较同龄的健全学生更为普遍, 但在以往的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 这一点往往被忽略。

1.3 家长及社会在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的责任, 其中家长更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 家长及社会在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消极因素十分明显:首先, 家长重视聋哑学生的生存技能, 而忽视对其思想道德的培养。其次, 家长的悲观情绪比较普遍。一般说来, 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家长们共同的心愿, 所以当发现孩子耳聋时, 难免产生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和低下感, 心中焦虑, 无所适从。另外, 聋哑学生由于生理缺陷的客观存在, 而短缺了解社会的能力, 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对聋哑人存有偏见。虽然这只是极少数思想狭隘的人的想法, 并不代表整个社会的主流, 但是这对于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形成有着极坏的影响。

2 聋哑儿童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探索

针对上述情况, 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了解, 笔者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对聋哑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改革。

2.1 探索聋哑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新模式

思想品德课意在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 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达到此目的课堂教学固然重要, 笔者建议思想品德课应采取形式多样灵多变的教学模式, 例如情境教学、立体教学等, 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教育效果。情境教学具体操作是教师在课堂中为聋哑学生创设一个仿真实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例如播放录像、录音;同时, 因为聋哑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较弱, 理性思维形成有一定的困难, 教师更应该善于捕捉教学契机, 将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搬”到课堂中来, 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进行短剧表演。只有与聋哑学生自身相关的事件, 才能激发其内心深真实的感受并受到教育。

立体教学则是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总动员”——特殊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和职员都将成为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培养者: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同班主任联系, 多了解同学的学习、生活、思想、表现、家庭、兴趣爱好等基本情况, 以便应“人”制宜地进行教学, 以提高教学效果。学校也要制订一些促进这种联系与配合的制度, 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使学校成为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养人才的大熔炉。

2.2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的基础。面对聋哑学生的敏感、偏执特质, “爱”是最好的途径和方式, 特殊教育的教师只有把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 用炽热的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灵, 用真挚的爱去矫治他们的不良心理, 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特殊教育的老师不仅应该有一颗爱心, 还要有慈母之心、严父之心和益友之心, 要爱得得体, 严得适度。只要教师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 也一定能培养起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内驱力, 培养他们稳定的良好心态, 使其心理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3 家长及社会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尤其是针对聋哑学生所进行的特殊教育, 绝不是脱离社会与家庭的孤立存在。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多沟通, 通过开设“家长课堂”、“家长热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 设置“开放日”邀请家长到学校进行参观, 使家长真实的看到聋哑学生的进步, 使家长树立聋哑孩子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样也能够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的信心, 将乐观与开朗的情绪带给自己的孩子, 使聋哑学生更加快乐的成长与生活。

针对社会上的某些偏见,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将思想道德教育与聋哑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残疾人福利厂, 让学生了解走向社会的残疾人的工作情况, 或让他们也学学做工;可请本校毕业的学生回校作报告, 介绍其学习和走向社会创业的经历、体会, 促使其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3 结语

聋哑学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聋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特殊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对聋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 应该针对目前聋哑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 使聋哑学生也能够在祖国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力争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摘要:聋哑学生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聋哑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 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以适应当今形势。本文将就新时期聋哑学生思想教育改革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新时期,聋哑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 张福娟, 刘春玲.听觉障碍儿童个性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1999 (3) .

[2] 朴永馨.世界特殊教育大系——特殊教育[J].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000.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受挫,问题严重,老师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于学生的态度,进行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本文就赏识教育对于中职学生的作用做了分析。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学生

一位专家说过,人都渴望被赏识。这是人的一种最本质的心理。这种心理当然也适用于中职的学生。中职的学生的成绩相对不是很好,或者是中考没有发挥好。所以对于自身的成绩缺乏自信,而且很多中职的学生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也是很不满意,从内心看不起自己,长久下去导致自己自卑。对于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老师及时去调整,那如何去调整呢?通过语言是很难对其就行纠正的,考虑到人渴望被鼓励的心理,老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来帮助其调整。不少的中职学生从初中就不被老师所看重,所以他们的心里是非常需要老师的嘉奖的,通过赏识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变得有干劲,甚至可以对于学校的教育进行改善,改良校园风气等。本文就中职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赏识的好处和作用做了分析。

一、中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中职学生在比例上占了相当大的部分,之所以人数众多,既是因为自身的学习不好,对于之前的成绩失望,有些不能将自己的心态改变过来,就一直有挫败感。这种负面情绪如果一直泛滥,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对于自身的管理能力还不强,需要家长和老师对其帮助,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大部分原因可以说是有一个不好的家庭,家庭环境的不良造成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失望,在中考失利后家庭也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越来越难管理慢慢放任自我,最后学校也无法将有些学生导入正途。中职学校作为一种特殊学校,在管理学生上有着自己的问题。首先,学校对于自身的教学并不重视,导致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态度懒散,不求上进。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大好机会,不将精力用在学习中,就会发泄到其他地方,难免会生出一些事端。甚至有些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态度也是有待改善的,对学生的学习并不关心,只是将老师的工作敷衍了事,不关心学生,有些还瞧不起中职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放纵了学生,同时师生的关系越来越差。

二、 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

赏识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不是从学习成绩上改良学生,还是对于学生的心灵进行洗涤,通过鼓励学生使学生的认可心理得到满足,那样学生就会自然的上进。首先,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卑心理会慢慢得到缓解。中职学生内心渴望被认可,老师鼓励学生,就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学生就会听取老师的建议,校园问题就会得到减少,同时还能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学生可以将自身的潜力给发掘出来,老师对学生鼓励的同时,还要正确的指导学生。让学生变得独立自主,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中职学生的能力普遍较差,锻炼能力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得中职的学校教育更加出色。比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适当的点头,鼓励他说“你真棒”,学生从心里就会感受到被认可的快乐,以后上课的时候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对于课堂的氛围也有促進作用。

三、 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老师首先就是要学会尊重学生。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就会反过来尊重老师,对老师有所接纳,师生关系变得和睦。相反的,老师水平再高,但是对学生不给出应该的尊重,教学本领再高学生也不会听进去,反而适得其反。不过,许多中职学生因为成绩的问题,都被人当做“差生”,不过学生的好坏并不是单单用成绩来决定。这样的称呼会对学生的自尊进行打击,此时的青少年心智正处于发育的阶段,对于外界的批评没有自我消化的能力,这样的言语对于他们无疑是毁灭性的。过度的批判甚至导致了学生心理的扭曲,造成社会上的问题,老师这时要以身作则,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将这里的学生仍然当作是优秀的学生来对待,在人格的问题上做到互相尊重,改变看不起学生的情况,同时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这样学生也会接纳老师,对于教师的课堂给予配合,不做扰乱课堂秩序的事。比如,当有学生对于问题有疑问时,老师首先对于这种行为要给予鼓励,并支持学生提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要耐心的帮助学生解决。不能因为成绩的好坏,就不一视同仁。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就敷衍了事,这是错误的做法。公平公正是一个老师师德的体现。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会从原来的厌恶变成喜欢。虽说老师可能是回答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带个学生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更多的是从心灵上鼓励了学生,这是真正帮助学生改变自我的方式,让学生在以后的求学路中更加积极的学习。

四、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心理上不被重视,渴望被认可的需要。这些问题可能是家庭环境的问题,也可能是之前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对于每个学生都要进行充分的了解,通过赏识教育来从心灵上认可学生,让学生不再被负面评价所环绕,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维护,就会渴望上进,改变自我。老师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于中职学生的看法,不能差别对待,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改进自我。

参考文献:

[1]杨春华.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班主任的赏识教育[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2015(8):191.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对高职教育认可度较低、自我约束力差,缺乏进取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而且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守旧、缺乏专业教师,已经不能适应高职学校发展的需求。赏识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职业观,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责任感。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应该有效运用赏识教育,不断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关心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高职 学生管理 赏识教育

[作者简介]武艳(1978-),女,江苏沭阳人,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处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学生教育与管理。(江苏 徐州 221116)

一、赏识教育概述

(一)赏识教育的概念

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而是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曾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马斯洛需求理论也告诉我们,人除了生理、安全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外,还有对尊重的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赏识教育对正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赏识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以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动机、兴趣、意志等,激发其创造性。赏识教育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并顺应学生的心理成熟过程,以激励、信任、宽容、尊重作为基本原则,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成长。

(二)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人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人的优点和长处,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前进;而抱怨教育则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沉沦。需要强调的是,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出发点是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而尊重的前提是爱,所以爱是赏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只有对学生抱有爱,才能从心底去赏识学生,才能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只有首先学会对学生有爱,才能进一步学会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才能抓住教育的本質。

赏识能够促使成功。教育者如何对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如果教育者对学生持尊重、赏识的态度,那么学生也会回报这种尊重和赏识,以充足的干劲和满怀的信心去实现教育者的期望。反之,如果教育者对学生持抱怨贬斥的态度,不仅会使学生丧失对教育者的信任,而且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做事情事倍功半。

赏识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赏识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方法,它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允许学生失败。赏识教育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不断正面强化其优点,使学生的闪光点逐渐扩大,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

二、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一)当前高职学生的现状

总体来说,高职学生的主流方向是好的。但是近年来,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思想观念以及道德意识相对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新变化、新问题给高职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

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对高职教育认可度较低,不同程度地存在排斥心理。现阶段,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普通高等教育才是主流,而高职院校的群众认可度比较低。这就导致大部分学生甚至不惜高价读“三本”,而高职院校却门庭冷落,生源数量逐年减少,生源质量也不断下降,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对高职的认可度也较低。高职学生大部分都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学的美好愿景逐渐破灭后才退而求其次地选择高职院校,这种被动无奈的选择使得学生对高职教育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很低,加之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所以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进一步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高职学生个性较强,自我约束力差,不服从管理。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强烈,以自我为中心,个性非常强,不服从学校的管理,主要表现为自私、冷漠、狂妄自大,不懂得关心集体和他人,不轻易接受别人意见等。

高职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关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理想和目标也都曾经非常美好,但是由于高考失败未能进入自己比较理想的大学,巨大的挫折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回到现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滋生自卑心理,具体表现为不敢正视自己身份、逃避现实、破罐子破摔、怨天尤人等。心理上的不平衡以及自卑心理的作用,使得学生进入学校后,很难适应高职的学习和生活。

高职学生思想过于放松,缺乏进取心。很多高职学生进入校园后,认为终于“熬出头”了,于是丧失了高中时期学习的干劲,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竞争意识。在学校生活中,不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提升。缺乏紧迫感,具体表现为不遵守学校纪律、不认真完成课业、不听老师话、对学校的管理不屑一顾等。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管理难度大不仅仅是由于学生难以管理,而且管理工作本身也存在很大问题。

第一,管理模式守旧,缺乏创新性。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管理采取的是传统模式。这种传统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曾对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管理模式把学生当做管理对象来看待,没有把握学生对个性、尊重等方面的需求,在管理方法中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甚至逆反心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缺乏创新精神,依赖性强。这种缺乏科学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的管理模式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脱节,无法满足学生更高层次的需求。

第二,缺乏专业教师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核心是辅导员,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把班级管理好,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关键。但现实中,辅导员不承担教课任务,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了解有限,并且辅导员管理的事务繁多,很难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所以,由专业教师来兼任学生管理工作与专职辅导员紧密配合无疑是相得益彰的。

三、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赏识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赏识教育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十分明显。

重新确定对学生评价的标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高职学生面临更多的外界压力,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承受的压力无法得到排解,更无法转化成内在动力,这样会使高职学生更加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自信心的丧失使得学生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自控能力下降,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而实际上,高职学生并不是没有人生目标,只是人生目标没有得到认可,在高职教育中他们找不到能够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机会。所以,把赏识教育运用到高职学生管理中,从尊重出发,去肯定学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赏识教育允许差距的存在,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是以学生的闪光点为标准,这样就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励学生,促使他们激发内在动力,以满怀的信心去实现目标。因此,实施赏识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改变原先

以成绩为主的评价观念,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正视自身

优点,然后把学生的优点扩大化,促使学生把优点发扬光大,以

达到目标。

赏识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职业观。目前高职学生对高职教育普遍认识不清,对自身定位不准,赏识教育能够通过不断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教育,帮助学生走出对高职教育的误区。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把专业课程的广阔前景对学生进行讲述,使学生对前途充满信心,对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矫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对学校乃至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形成积极的世界观。

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活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要求学生要独立发展。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活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难以实现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转变,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高职学生更容易陷入懈怠、松散的状态。针对这种状况,实施赏识教育时要认真听取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了解并理解他们,善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优点,欣赏学生的个性。在理解、欣赏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培养学生严于律己的良好习惯。赏识教育的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赞扬的语言,也可以是鼓励的目光。高职院校在实施赏识教育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关注到每个学生,尤其是缺点比较明显的学生,更需要教育者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爱。通过赏识,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很大激发,促使学生在“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更加自觉地顺应学校规则的约束,朝著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自尊心是自我约束的前提。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会自觉主动地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自我控制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赏识教育通过理解和宽容,以尊重、信任、鼓励为原则,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但是在实施赏识教育时也要注意“度”,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文中指出“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使用强效药有一定的标准,需要谨慎小心,标准包括时间和剂量,因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要求我们要遵守正确的评价原则,做到赏识有度。赏识不是毫无原则的一味赞美,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在实施赏识教育时,教师要避免不切实际的夸奖,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将赏识流于表面,这样会给学生留下“虚伪”的印象。无度的赏识会造成学生虚荣,导致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的形成。赏识教育主张对学生多肯定、多赞扬,但不等于学生有错就不批评。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依然认可,会助长学生逃避责任的心理,逐渐使学生丧失责任感。所以,在赏识教育时,要赏识有度,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及时发现解决,给予正确引导,避免学生再次犯同样的错误。在指出学生的错误时,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技巧,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调动学生改过的积极性,进而形成承担责任的勇气,增强自我责任感。

(二)赏识教育的具体应用措施

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在赏识教育中,教师扮演重要的角色。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进行赏识,进而引导学生沿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改正以往以批评为主的教学观念,培养赏识意识,能够很快地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然后把其扩大。同时,赏识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教师仅仅赏识学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对这种赏识认可。学生认可教师的赏识,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有过硬的教学本领,而且要有信得过的人品以及善于引导的能力。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中推广赏识教育,要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的赏识意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不仅仅是了解每一个人的学习情况,而且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家庭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地作出不同的赏识评价。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要密切关注,除了平常通过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外,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要心中有数。例如,对于同样的学习内容,学生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会因基础差而产生丧气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个别鼓励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要关心学生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仅仅限于课堂会产生疏远和距离感,为了加强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可以关心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和必要的帮扶。

[参考文献]

[1]周弘.觉醒赏识教育讲学精华读本[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2]邓欢琴.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管理中的赏识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3]叶超.赏识教育与挤压成材——民办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浅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5).

[4]宋铁.“赏识”教育与学生的自我管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浅议[J].考试周刊,2009(32).

[5]黄玉莉.赏识教育在高职院校班集体建设中的应用[J].当代青年教育,2009(5).

[6](美)海姆·G.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對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鼓励、赞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赏识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越发频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学科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更是需要教师思考正确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在明确赏识教育的意义后,小学语文教师要考虑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更好地发挥赏识教育价值。

【关键词】赏识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强烈发展的阶段,迫切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赞赏。所以在小学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产生的教学效果要远优于其他教学形式。赏识教育下能够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发现自身优势,提高学习信心。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发展现状来看存在一些明显问题,严重阻碍赏识教育正常展现教学价值。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采取怎样的手段才能真正展现赏识教育意义。

一、赏识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心理素养的关键时期,教师、家长在小学时期应该适当对学生进行夸赞,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信心,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1]。

(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

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教师的表扬发现个人潜能与长处,增强自我认知,在今后语文教学中会积极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大胆思考,不断前进。

二、开展赏识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认可学生学习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完善课堂评价,在课堂评价中体现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关心学生学习表现,认可学生学习差异是赏识教育的基础。只有认可学生学习差异,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敢于大胆表现自己与其他人不同的观点。

在学习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教师在结束文章教学后,需要学生对比曹冲与官员称象方式上的差异,让学生自行体会曹冲方式的好处,从而养成主动思考、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在曹冲那个时代他的方法还具有可行性,那么在现代社会你有什么更好的方式能了解大象重量吗?”听到此类问题后学生好奇心明显增强。有的学生会说“找个游泳池,水高过大象,量下原始水位,将大象踢入池中,重新计算水位”有的会提出“利用跷跷板原理,一边放大象一边放石头”……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观点,教师要认真倾听,鼓励学生积极阐述个人观点,对不同观点表示赞同,充分调动学生思考积极性。

(二)开展理性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但是过于容易得到的赞赏学生反而会不屑一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开展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赏识教育,让学生直观了解个人不足[2]。比如说在进行一年级上册《静夜思》这首古诗的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如果教师利用“你朗诵得很好”这样的语言进行赞赏,学生虽然会感到愉快,但是并不清楚好的地方是哪里,赏识教育失去原有教学价值。若教师说“你朗诵时的声音十分洪亮,但是如果能放慢一些速度就更好了。”这样的赏识语句针对性强,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好在哪里,不足之处是什么,可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除了针对性强的赏识教育外,教师还要注意赏识教育的多元性。常见的赏识教育方式就是口头赏识,长时间的口头赏识会使学生丧失新鲜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差异开展形式不同的赏识教育,即口头赏识、物质赏识、书面赏识等。在日常批改作业过程中可以添加批注“你今天字写得有所进步”,对课堂认真听讲的学生予以物质礼品奖励,通过真实的物质让学生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

三、重视赏识技巧

教师在开展赏识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赏识技巧,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你真好”“你真棒”这类枯燥的言语赏识,真正的赏识应该是不漏痕迹的,能够给予学生心灵温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鼓励的微笑、温柔的抚摸,让小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怀。

其次赏识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不可以对学生进行批评,脱离指导、批评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3]。在赏识教育中批评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批评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实现不断进步。在小学语文《古诗二首》的教学中,教师布置了古诗背诵的口头作业。部分学生没有重视口头作业,草草了事,导致古诗默写质量较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适当给予批评与惩罚,让学生意识到忽略口头作业是不应该的。只有这样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学生才能更加认真地对待教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开展理性的、技巧性强的、惩罚与赞赏共存的赏识教育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新明.浅析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38-39.

[2]孙燕.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9(19):190-191.

[3]李明玥.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12):182.

聋哑学生赏识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全国各地高职院校已经非常的普及,高职院校中的学生管理工作是职业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工作;教育

高等职业院校在近年来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关系到我们国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学生的管理工作又是高等职业教育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更有效率的帮助学校完成人才教育的计划。

我们所说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管理、学籍的管理、课外活动的管理、校园生活的管理、学生个人心理健康的管理等等。因为当前高职院校的招生名额在不断的扩充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然后进入到高职院校面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会有一个适应期。处于高职阶段的学生心理并不成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做好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

一、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对于学生的管理比较困难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在高考中的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再加上高职院校基本上每年都在扩招所以高职院校的生源相对于本科院校在质量上呈现参差不齐的情况。虽然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扶植高职院校教育但是在社会上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认可度还是不高。很多孩子其实根本不想继续接受教育是自己的家长为了一张文凭将学生送进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样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会很高。

(2)对于学生的管理不够深入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管理不是很深入,很多领导者还认为学生的管理只是辅导员的工作,并没有系统深入的去了解学生管理的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应该做细致。目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体系是院系到年级再到班级这样一层层的进行管理。这种单线条的管理模式的信息沟通做得不够全面。很多学生管理的具体工作都落到了学校辅导员的肩膀上。由于辅导员的个人精力和时间有限,她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的日常事务以及各项指标任务,这样就很难对学生做一个细致的管理。

(3)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法滞后

很多教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还是停留在滞后的阶段。没有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来更新自己的学生管理的理念。很多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加注重的是实际事务的处理,没有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还有的教师将高中阶段的管理方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中,什么事情都要管,认为学生应该无条件的服从自己的管理,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会让学生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高职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虽然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经和高中生不一样了,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的对策

(1)严格控制招生质量,依据学生质量安排专业的教辅人员

高职院校虽然录取分数线相对重点本科来说比较低但是也是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加强管理,确保一定的招生质量。招生部应该全面贯彻研究国家的相关招生政策,保证学生的质量,不能为了提高入学率什么学生都招到学校来。还与对于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辅导员安排也要做好。一般来说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比较活泼我们需要安排性格阳光一点的辅导员,还有的文科类专业的女生多一些,就需要尽量安排女性辅导员而且心思需要比较细腻。

(2)制定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案

我们需要为高职院校学生拟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在目前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说是学生管理的主要执行者。但是这两者之间很多时候分工不够明确,做的事情又有可能出现重复。我们的管理从全局出发,多个部门进行不同的分工。对于辅导员的定位一定要清晰明确,让辅导员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职责。

(3)教师需要革新自己的管理理念,在以学生为本位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管理理念,自己对于学生的管理需要满足高职院校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学生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管理问题。我们教师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以外还需要积极的学习思想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做到科学的管理学生。

我们的管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实现以学生为本位。而不是单纯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这样是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我们应该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朋友关系,教师需要经常的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及时的处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在以学生为本位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管理才能全面的提高教师的管理水平。

三、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今提倡提高人口素质的今天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依据本校的培养目标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的情况来做好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单位:六安市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03).

[2]潘志安.高职学生管理的探索和体会[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上一篇:民营企业营销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教师特殊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