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

2024-01-25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12月在我院心血管疾病科室住院的老年病人 (年龄≥60岁) 88例, 男52例, 女36例, 年龄60~82岁, 平均70岁。冠心病32例, 慢性心力衰竭20例, 高血压15例,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9例, 合并心肌梗死6例,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4例。

1.2 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内容包括: (1) 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是否独居等。 (2) 睡眠障碍的症状:其中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时间多久、夜间醒来次数、再次入睡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早上醒来时间。 (3) 影响睡眠因素:包括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影响睡眠的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干预后3d及5d再次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性分析。

2 结果

睡眠障碍原因:早醒36例, 入睡困难31例, 夜醒29例, 醒后难入睡24例。以早醒 (40.9%) 入睡困难 (35.2%) 发生率为高, 发生睡眠障碍原因及所占比例见表1。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干预后, 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见表1、2。

3 护理干预

美国护理专家Henderson指出, 满足病人休息和睡眠是护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责[2], 临床护理工作中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实施整体护理, 采取综合性方法, 可有效解决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1) 疾病相关护理。因疾病引起的气紧、胸闷、胸痛、咳嗽、咳痰、头昏等病理因素影响使患者难以入眠。如心力衰竭患者夜间气紧、心悸、胸闷, 病窦综合征患者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等, 使患者心理负担加重, 担虑过多, 如担心夜间发生意外, 导致心理恐惧不敢睡觉。针对这种患者护士通过敏锐观察, 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及家属提供相关线索, 结合病人临床表现, 评估病人不舒适原因, 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通知医生, 予以准确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减轻或解除患者痛苦。 (2) 心理护理。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关。心血管疾病为慢性疾病, 反复发作, 病程长, 多次住院, 病人多担心会给家里带来经济负担, 诸多担心使病人敏感、易怒、忧郁、焦虑, 情绪波动较大, 从而造成睡眠障碍。护理人员应多与病人沟通, 了解病人需要, 根据患者病情、习惯、性格等特点, 给予关心、鼓励和支持, 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法和必要性及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 让患者安心养病,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避免不良情绪导致患者病情恶化。 (3) 加强睡眠环境。保持病区安静, 安排床位时应考虑病人听力、病情、性格, 仔细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师、护士及同室病友, 尽快消除陌生感[3],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调整病房温度、湿度。适宜的室内睡眠温度为22~27℃, 湿度为50%~60%, 避免夜间光线尤其是强光照射。根据国际噪声协会规定, 日间噪声应低于45db, 夜间噪声应低于20db。危重病房是噪声最强地方, 可达45~80db, 而超过60db时环境产生的干扰就会使人烦躁不安[4]。护理人员应合理安排患者的治疗护理活动, 常规护理应在患者睡觉前进行, 保证患者睡眠连续性, 减少患者睡眠中断次数。综上所述, 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因数包括疾病因数, 心理因数和环境因数三方面。通过针对性治疗后,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都有很大提升。

摘要:目的 解决与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方法 对88例病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 了解患者睡眠质量, 包括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醒次数、再次入睡所需时间等。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 给予针对性护理。护理干预后3~5d再次对病人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 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症状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夜醒、醒后入睡困难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结论 疾病和心理因素是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有针对性护理干预后, 提高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睡眠质量, 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睡眠障碍,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 贾艳梅, 邢启秀, 刘素梅, 等.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2C) :15~16.

[2] 徐归燕, 计惠民.失眠者的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4, 13 (3) :103~105.

[3] 陈玉平, 刘雪琴.影响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护理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5) :40~41.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115例作为该项研究的样本,所有选中的患者均为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确诊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2例,患者年龄在43~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4.76)岁,糖尿病病史为1.2~19.8年,平均为(6.1±6.6)年。随机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7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1.3糖尿病的临床常规治疗

糖尿病的临床常规治疗主要是胰岛素治疗,每天记录血糖情况,并根据记录的数值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胰岛素的每日用量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每日胰岛素用量(U)=[空腹血糖(mg/d L)-100]×10×体重(kg)×0.6÷1000÷2,一般每日早上注射一次。如果患者病情很轻,可以先尝试通过饮食和运动进行调节,如果血糖仍然无法控制在理想值,需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的方式治疗,一般为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联合阿卡波糖片50 mg,3次/d。患者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方案,都需要定期去医院复查血糖和各项相关生化指标,并根据情况适当调节治疗方案,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1.4护理干预

1.4.1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饮食护理是最重要的护理,无论是采取口服胰岛素治疗还是注射胰岛素,都应该注意饮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注意保证足够的热量,以大米、小麦、粗粮玉米等淀粉类食物为主食,碳水化合物提供占总热量的40%-60%[3];饮食中注意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等是常见的优质蛋白质,每日保证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且应以动物蛋白为主;剩余热量由脂肪补充;注意保证维生素、钙、铁的摄入量。医护人员在患者刚入院时应告知患者及家属饮食调节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计算食物的热量,将可食用的食物列成食物单,医护人员配合患者根据个人喜好合理搭配饮食。为避免过量饮食给身体造成负担,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控制饮食,制定好饮食计划,合理分配每餐用量,少食多餐。除控制饮食外,还要经常测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保证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正常空腹血糖为4.44 mmol/L,正常餐后1 h血糖小于8.33 mmol/L。

1.4.2合理的运动指导糖尿病患者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合自身的体育运动,运动强度应适量,不宜过于强烈,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太强,最好选择轻微的运动,心脏症状减轻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加大活动量。

1.4.3给予患者相关的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包括糖尿病病情发展、治疗和预后等相关知识,让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减少不良情绪,加强自身管理,有效配合治疗,对于疾病的恢复有很多的帮助,并可减少并发症。

1.4.4做好心理护理,纠正不良习惯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必要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安抚,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引导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帮助患者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例如戒烟、戒酒和不良饮食习惯。

1.5治疗后的相关指标

对115例样本治疗前后的血糖控制和心血管并发症的控制情况按时检查并记录,一直随访到出院后一年,详见表1、表2所示。

2结果

依据该项研究数据表明,空腹血糖和餐后1 h血糖的控制情况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实验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计57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为12例,占总病例的21.05%;对照组治疗前总病例58例,经过治疗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33例,占总病例的56.90%。对于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类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明确[4]。糖尿病容易合并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虽然二者似乎没什么关联,但是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5]。糖尿病对血管的损伤比较常见的是冠心病,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累及到冠状动脉引起的并发症,本身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无关[6],甚至有些病例在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就开始了。但是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发生病变,影响了痛觉神经[7]。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血管呈弥漫性病变,严重狭窄[8]。另外,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不稳定斑块,容易发生血栓,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糖尿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非常高,有统计数据表明,3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46%,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升高为61%,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升高为98%[9]。

该研究显示,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患者血糖和心血管病症状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归纳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影响治疗效果,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改善血糖控制状况[10]。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在常规降糖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护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疾病治疗进展。

摘要:目的 分析有护理配合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共115例作为本项研究的样本,随机将样本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7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患者在接受常规的临床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护理干预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和并发症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从该项研究结果分析,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中配合合理的护理干预可以达到很好的对疾病的控制,促进患者更快康复的目的。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护理干预,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2] 魏彬.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7):105-106.

[3] 李明子,喻颖杰,张明霞.门诊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11-14.

[4] 于云水,徐赤坤.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研究进展[J].特别健康:下,2014(10):155-156.

[5] 吴丽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4):110-112.

[6] 王明星,张军.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7):1953-1955.

[7] 王国凤,尹冬,徐宁,等.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2):115-117.

[8] 李韬,方朝晖(指导).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75-277.

[9] 毕艳.中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8):467-469.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科住院治疗需行口腔护理的脑血管疾病患者32例, 随机分成2组, 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6例。其中脑梗塞29例, 脑出血3例, 男15例, 女17例, 年龄在43~86岁, 住院时间为7~25 (17±8) d。2组患者年龄 (73±13) 、性别、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入院时均无口臭、口腔粘膜溃疡、疱疹及真菌感染的发生,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两组患者在进行口腔护理操作前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 说明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支持[2]。在口腔护理前须评估病人的粘膜、牙龈、舌苔、义齿、口腔酸碱度等情况, 必要时使用吸引器吸尽口腔及呼吸道的痰液。实验组:选用江苏康普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舒康爽银离子口腔护理液 (下统称舒康爽) , 取舒康爽30 m L倒入治疗碗内, 将5 cmx7 cm的引流纱条浸湿, 使用无菌持物钳夹紧浸湿的纱条, 无菌镊子协助拧至不滴水, 按口腔护理方法操作, 2次/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传统溶液30 m L倒入治疗碗内, 将棉球浸湿, 采取同样的方法作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后每日观察患者口腔情况 (口腔清洁度及有无口腔异味、口腔溃疡等口腔并发症) 。

(2) 口腔护理注意事项:脑血管疾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吞咽障碍, 易导致误吸而发生吸入性肺炎。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行口腔护理时必须使用弯血管钳夹紧引流纱条或棉球, 每次仅能一个, 纱条或棉球不可过湿, 在进行操作时必须细心、轻柔、迅速, 不对悬雍垂造成刺激, 必要时再次吸痰。口腔护理过程中应注重人性关怀, 关注患者在口腔护理中的角色定位[2], 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 对于能漱口的患者, 尽量鼓励进行含漱。护理操作时应关注患者的感受, 使患者的口感舒适、视觉舒适、心理舒适。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使用舒康爽纱条、传统口腔护理液棉球行口腔护理, 对照组有9例发生口腔异味, 8例有口腔炎症发生 (其中有5例口腔黏膜出现红肿, 1例牙龈充血肿胀, 2例口腔黏膜溃疡) ;实验组有2例发生口腔异味, 无口腔炎症发生。对照组口腔异味及口腔炎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口腔是一个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 通常情况下口腔内的细菌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若发生菌群失调可以引起口腔疾病而不利于口腔健康[3]。口腔健康是人类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把口腔健康作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口腔卫生影响着住院患者的康复, 口腔护理不仅可以使病人保持口腔清洁、舒适、而且可以预防口腔感染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对预防肺部感染有重要性的作用。因此做好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口腔护理, 对减少口咽部的细菌数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文献报导[5]银离子为高价态、高活性的银离子非抗生素类杀菌剂, 已在烧伤外科、皮肤科、妇科、口腔科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医疗效果。该研究中, 实验组仅有2例发生口腔异味, 无口腔溃疡发生, 对照组有9例发生口腔异味, 8例发生口腔炎症;实验组在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口腔异味、降低口腔炎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舒康爽为非抗生素类杀菌剂, 无耐药性, 对耐药菌同样敏感, 安全性高, p H值为5.0~7.5, 银离子含量为100 ug/m L。与正常口腔p H值接近, 有利于正常菌群的生长。舒康爽采用银离子、去离子水制成, 无味呈淡黄色, 口感舒适, 无刺激性, 安全性高, 患者易于接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90%, 具有清新口气、抑制异味、口腔杀菌、清洁护理、预防口腔感染等作用, 适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及急性咽炎[5]。传统口腔护理液中生理盐水对口腔无刺激、无异味, 患者容易接受, 但生理盐水只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很难起到抑制和杀灭细菌, 消除口腔异味的作用;碳酸氢钠属于碱性药, 多用于真菌感染, 但其口感差, 有一定刺激性, 患者常不能接受[4]。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 棉球蘸取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时, 棉球接触口腔痰液、粘液后会形成膜状, 与口腔颊部、舌面、腭部接触摩擦力小, 擦拭时打滑, 对吸附口腔粘液、去除食物残渣效果不理想。引流纱条蘸取溶液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纱条有孔, 表面比较粗糙, 擦洗时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纱条移动时能去除牙面上的附着物, 而且纱面上的小孔能吸附牙面、牙缝中的异物, 对清除口腔异物、吸附粘液、粘痰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该研究结果显示, 活性银离子能主动吸附细菌、真菌及病毒, 通过破坏酶蛋白的活性从根本上杀灭微生物。舒康爽可以预防口腔疾患的发生, 具有长效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纱条较棉球更能有效清除口腔异物, 所以使用舒康爽结合纱条行口腔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 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也不断向前发展, 口腔护理的重要性已得到护理人员的广泛共识。口腔护理的方法、工具、护理液已有更多的研究。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适宜的护理方法, 提高护理效果是护理人员的共同研究方向, 由于该研究病例样本小, 实验时间短, 患者年龄普遍偏大, 还需继续进行研究, 补充不足。

摘要:目的 探讨银离子口腔护理液+引流纱条在脑血管疾病患者口腔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将患者分为2组, 实验组采用银离子口腔护理液+引流纱条作口腔护理, 对照组选用传统溶液+棉球作口腔护理。结果 实验组在保持口腔清洁、减轻口腔异味、降低口腔炎症的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银离子口腔护理液+引流纱条在保持口腔清洁, 防治口腔异味、口腔炎症等方面疗效明显。

关键词:银离子口腔护理液,引流纱条,脑血管疾病,口腔护理

参考文献

[1] 徐华兰, 任兴珍.危重患者口腔护理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 (3) :108-109.

[2] 王秀华, 龙艳, 刘娟, 等.护士对危重患者口腔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 2009, 35 (2) :145-146.

[3] 单秀华, 吴春荣, 梁喜枣.危重病人两种口腔护理方法效果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 41 (3) :373-374.

[4] 王秋芳.碳酸氢钠溶液在重症患者口腔护理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 :290.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 年5 月—2014 年5 月来该院就诊的300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 (护理干预) 和B组 (普通护理) , 每组有150 例。

A组中, 男76 例,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50.67%, 女74 例,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49.33%, 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 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1 岁, 平均值为 (48.7±3.97) 岁。 有38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小学及以下,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25.3%;有62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初中,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41.3%;有24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高中,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16.1%;有26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大专及以上, 占A组患者的比例为17.3%;B组中, 男75 例,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50.00%, 女75 例,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50.00%, 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5 岁, 年龄最小的患者为40 岁, 平均值为 (48.8±4.15) 岁。 有39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小学及以下,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26.0%;有60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初中,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40.0%;有27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高中,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18.0%;有24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学历为大专及以上, 占B组患者的比例为16.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方法

B组患者采用如下常规护理措施[3]:第一, 糖尿病的相关护理对策。 制定合理的菜谱给患者并且告诉他们需要保证休息时间, 动态监测他们的血糖/脂/压等, 并且指导他们按时服用药物来降低血糖, 但也要防止患者伴随低血糖, 如果有必要, 可以指导患者服用胰岛素。 第二,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护理对策。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 并且告诉患者需要依据医生叮嘱将良好的作息习惯养成, 一个护理疗程为30 d。A组基于B组护理法, 还应用了如下护理, 一个护理疗程为30 d。

第一, 护理全程贯穿“六性”。 在对患者进行首次问询的时候要保证自身的亲切性, 在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的时候要保证自身的敏捷性, 在对患者进行技能服务的时候要彰显自身的专业性, 在对患者进行爱心活动时要充分体现温馨性,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做到自身的周到性, 在进行护理的时候要落实动作的规范性。

第二, 尊重患者, 走近患者, 了解患者。 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 从而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动态的完善自身的护理工作。 每日由护士长下班前向患者发放需求卡, 从而及时了解患者的每日所需, 并同时调查工作的落实情况。 在护理时, 要尊重病人, 尊重他们的人格、隐私权、选择权等, 可以通过病人选择护理工作者的服务方式, 将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微化。 要将床旁工作制充分开展起来, 进一步强化巡视, 从而能够及时了解患者需求, 要主动为患者进行服务, 做到“红灯呼叫之前, 患者开口之前”就提供贴心的服务方式, 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完善而优质的护理模式。 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而言, 大都伴随心理阴影, 如此也对患者的治疗情绪有着很大影响, 因而护理工作者应该多和其进行交流, 多多鼓励和支持他们, 使得他们的心理不良因素及时消除, 进而主动配合医护工作者, 积极投入治疗。

第三, 做好对患者的运动护理。 要结合患者实际展开相应的运动计划, 通过相应的有氧运动使得患者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得以提高, 同时, 还要提醒患者切忌剧烈活动, 从而防止心脏或者血压伴随剧烈波动, 如果在运动的时候发现患者伴随头晕乏力等情况时, 要在第一时间终止运动并且选择休息[4]。

第四, 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给予患者介绍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的相关知识, 告诉他们治疗的目的以及治疗的意义, 解释相关治疗计划。 指导患者按时自我监测自身血糖/压情况, 并且向他们介绍相应应急解决对策。

第五, 和出院后的患者及时做好沟通。 护理患者出院后, 护理工作者需要定时联系患者, 提示他们要按时用药和按时复诊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时要定时对他们进行随访, 从而及时获取他们的相关建议。

1.3 满意度评价

评价标准为本科室自行研制, 分数在90~100 为非常满意, 分数在70~89 为比较满意, 分数<70 为不满意, 满意度为前两者的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 进行统计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 见表1, A组中有80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53.33%;有57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基本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38.00%;有13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不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8.67%。 B组中有69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非常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46.00%;有54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基本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36.00%;有27 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态度为不满意, 占该组患者资料的比例为18.00%;A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满意度82.00% (P<0.05) 。

3 讨论

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而言, 其最近几年已经成为威胁老年患者健康的一类疾病, 不论是其发病率还是其复发率都相对较高, 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5]。 针对这种情况, 医疗工作者应该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 但在治疗过程中, 患者很可能因为自身疾病而伴随各类焦虑情绪, 若不对此引起重视, 很可能对其治疗的效果造成负面影响[6,7]。 所以, 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 应该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体疾病, 更要关注对其的心理焦虑疏通, 如此, 也就离不开护理工作者和患者的积极沟通, 而在护理干预措施下, 不仅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疾病实际, 从而采取对症的护理和治疗对策, 更能缓解和改善其心理伴随的包袱, 使得患者更为积极的投入治疗从而和医护工作者做好配合, 进而使得治疗效果得以保证[8]。

最近几年, 该院在对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手术患者的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充分应用了护理干预, 医护工作者不仅重视对患者身体痛苦缓解的相关护理措施, 也更加重视对患者精神的相关护理。 如此, 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患者伴随的身心问题, 进而帮助患者更为积极投入到疾病的对抗中, 实现患者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齐头并进。

在该研究中, 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类同[9], A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手术患者满意度91.33% 明显高于B组82.00% (P<0.05) 。 可见, 将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手术患者中进行应用, 有着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手术患者, 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护理效果明显,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300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依护理不同分为A组 (护理干预) 和B组 (普通护理) , 每组有150例。结果 A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满意度91.33%明显高于B组82.00%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患者中进行应用, 有着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关键词:护理干预,糖尿病合并心血管,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恩华, 于丽.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的营养干预及护理配合[J].医学信息, 2012, 25 (5) :36-38.

[2] 吴丽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的治疗和护理配合疗效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下半月) , 2014 (4) :183.

[3] 魏彬.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的治疗和护理配合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7) :96-97.

[4] 吴晓英.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16) :94.

[5] 姜洪萍, 张林平, 潘英文.护理干预应用在肥胖心血管患者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 (11) :1719-1720.

[6] 李慧珍, 吴江贵, 王丹.护理干预应用于肺切除围手术期患者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 2012 (6中旬刊) :38-39.

[7] 张跃进, 米惠茹, 张炜冉, 等.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普外科手术围术期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 2014 (17) :2705-2706.

[8] 曹祝华, 邝艳云, 黄伟珠.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的效果及体会[J].吉林医学, 2015 (4) :798-800.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5例作为该次实验分组对比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满足WHO规定的相关糖尿病疾病诊断标准。在所有患者中,男75例,女50例;患者的年龄62~91岁,平均年龄(69.59±8.86)岁;病程3~13年,平均病程(5.29±3.25)年,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部自愿参加该研究,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全部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订。

1.2方法

1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进入到医院后,临床均按照常规对患者展开体格检查,针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准确记录,主要体现为患者的个人年龄、患者的性别、患者的体质量、患者的身高、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血脂水平、患者的疾病病程以及患者的BMI(体重指数)。2要求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保持空腹,对其FBG(血糖)水平、TG(三酰甘油)水平、TC(总胆固醇水平)、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实施检测。

1.3判断标准[2]

临床对所有老年糖尿病患者展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最终发现患者的动脉内膜增厚的程度不小于1 mm,患者出现斑块、闭塞以及狭窄的情况。患者满足上述4种的任何一种,均判定为出现了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

1.4统计方法

临床选择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研究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选择非条件Logistic对危险因素实施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于对照组83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TG水平为(1.69±1.25)mmol/L,患者的TC水平为(4.35±1.17)mmol/L,患者的HDL-C水平为(1.17±0.45)mmol/L,患者的LDL-C水平为(2.37±0.79)mmol/L,患者的FBG水平(10.89±4.49)mmol/L;其中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例数为42例(50.60%),患有贫血疾病的患者26例(31.33%);对于观察组42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的TG水平为(1.72±1.11)mmol/L,患者的TC水平为(4.89±1.21)mmol/L,患者的HDL-C水平为(1.23±0.55)mmol/L,患者的LDL-C水平为(2.81±1.03)mmol/L,患者的FBG水平(11.22±4.36)mmol/L;其中患有高血压疾病患者例数为29例(69.05%),患有贫血疾病的患者20例(47.62%);在患者个人年龄、疾病病程、LDL-C水平、TC水平、合并患有高血压疾病以及出现贫血的患者例数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极为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3.1局部护理干预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患肢做好保暖措施,每天利用温水对脚部进行清洗,利用中性香皂对足部进行清洗,禁止患者泡脚[3] 。之后利用毛巾将脚部擦干,确保动作轻柔。鞋类型主要选择布鞋,袜子主要选择棉袜,并且要求透气性良好,衣服主要选择棉质衣服,要求柔软。将脚部清洗之后,需要对趾甲进行修剪,在此过程中需要防止对甲床造成损伤而导致出现感染的情况。禁止患者出现赤脚的情况或者出现赤脚穿拖鞋以及穿凉鞋的情况,避免异物对患者的足部皮肤造成损伤[4] 。3.2饮食护理干预

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对其认真介绍饮食护理的重要意义。针对患者的良好饮食习惯进行努力培养。在饮食方面需要低胆固醇、粗纤维并且清淡易消化,针对高糖饮食的摄入进行必要的限制,需要将粗杂粮以及菌藻类食物的摄入增加。禁止患者进食动物脂肪、动物肝脏以及蛋黄类食物。禁止进食腌制食品,对食盐的摄入量加以控制,确保小于5~6 g/d。对患者的体质量加以控制,确保患者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患者需要戒烟戒酒[5] 。

3.3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治疗表现出诸多的特点,治疗的时间较为漫长,无法有效治愈,表现出的疾病并发症较多以及疾病致残率较高,通过长时间治疗后,仍然无法获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从而导致老年患者的治疗信心彻底丧失。对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目前的处境以及情绪状态进行分析并且进行理解,对患者给予必要的鼓励,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合理做到生活护理工作,对于糖尿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认真讲解,将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出的恐惧心理以及急躁情绪进行有效消除,将同疾病对抗的信心有效提高[6] 。3.4药物治疗护理干预

在准备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治疗前,对于药物治疗的目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不良反应等加以认真讲解,对于合并表现出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合并患有慢性缺氧性心肺疾病的患者,禁止选择双胍类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选择双胍类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患有危重疾病之后,需要将此种药物的治疗暂停,转为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在选择胰岛素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在2~8℃之间,对注射部位进行改变,在固定时间对患者进行注射[7] 。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需要采取针对性方法加以护理干预,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最终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疾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提高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导致出现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有关危险因素,并且研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5例作为该次实验分组对比研究对象;分组依据为所有老年患者有无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情况;分别设为观察组(下肢血管病变42例)以及对照组(非下肢血管病变83例);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具体的护理措施加以干预。结果 在1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最终表现出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42例,所占比例为33.60%;在所有患者中,属于轻度病变的患者25例,属于中度病变患者9例,属于重度病变患者8例。在患者个人年龄、疾病病程、LDL-C水平、TC水平、合并患有高血压疾病以及出现贫血的患者例数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极为明显(P<0.05)。结论 对于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于早期对其实施下肢血管彩超检查,针对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可以做到早期发现,并且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做出有效保证。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危险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燕红.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2,25(12):92.

[2] 何晶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心理医生,2015,21(10):170-171.

[3] 陶雪斌,吴媛,曾玉萍,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5):12-14.

[4] 刘兰芝.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207-208.

[5] 张颖,赵小兰,成雪兰,等.红外/红光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5,7(2):157-159.

[6] 张艳.临床护理路径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1):1675-1677.

脑血管病患者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 年3 月—2015 年3 月期间, 在该院接诊的59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设为观察组, 将同期该院收治的59 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比, 设为对照组, 经过临床检查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均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观察组中, 男性38 例, 女性21 例, 患者的年龄为42~69岁, 平均年龄为 (53.95±3.97) 岁, 患者病程为1~9 年, 平均病程为 (5.75±1.62) 年;对照组中, 患者的年龄为43~68 岁, 平均年龄为 (54.78±3.47) 岁, 患者病程为1~8 年, 平均病程为 (4.29±1.13) 年。 给予两组患者经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基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方法在对该组试验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使用德国-ZEIZZ C, Lisucam Lite型眼底荧光造影机, 将20 %的荧光素钠注射液 (国药准字:H20033546 ) 用水稀释, 采用肘静脉注射, 做过敏试验。 对患者的反应进行观察, 拍摄双眼彩色颜色。 如果30 min后患者没有异常情况, 则注射20 %的30 m L的荧光素注射液, 在5 s内注射完毕, 注射完毕后计时, 连续拍摄, 直到静脉全充盈后, 可间断拍摄,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时间约为10 min。

1.2.2 护理方法 (1)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 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坐好详细记录。 (2) 观察组护理方法:在给予对照组常见护理的基础上, 给予观察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前后综合护理干预。

造影前护理干预。 ①了解患者的病情。 造影前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及病情做全面了解, 包括血压、 血糖情况, 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脑肾方面的疾病。 如果患者的年龄在60 岁以上, 伴有全身疾病的同时过敏药物在两种以上者, 尽量避免做此种检查。 如果近期做过相关项目的造影检查, 需要间隔3 周再做造影检查, 避免造影剂间发生相互干扰。 对患者的血压、血糖进行检查。 ②心理护理。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病程较长, 同时视力功能受到影响, 这些都会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及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显然患者会有较重的思想负担, 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恐惧、不安等心理, 因而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采取有效措施开导患者, 促进患者保持良好心态, 提高患者临床检查配合的积极性。 ③眼部散瞳。 在造影检查过程中需要扩瞳, 如果患者年龄在40 岁以上, 在扩瞳钱需对眼压进行检测, 避免由于高眼引起青光眼现象。

造影中护理干预。 ①创造舒适的造影环境。 为患者临床造影检查提供舒适的患者, 确保冷暖夏冷, 保持空气畅通,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相对湿度为55 %左右。 ②体位护理。 患者进入造影室后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好体位, 将头部下颏置于下颏托上, 要求前额紧紧贴于支架上, 确保没有间隙。③病情监测。 通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后, 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造影过程中要帮助换放慢呼吸, 在造影室内, 要准备好氧气、急救药物器材等等, 避免发生意外。 避免造影过程中发生低血糖, 要求患者进食后方可造影检查, 避免空腹进行造影检查。 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尤其血糖情况。

造影后护理干预。 健康教育。 临床眼科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 接受知识等方面程度的不同, 指导患者的生活方式, 要求患者保持均衡的饮食, 多食含高碳水化合物、粗纤维、低脂食物戒烟戒酒, 酒精可使眼部损伤加重。同时加强眼压观察, 如果出现眼压症状, 需要及时联系医生, 做好紧急降压处理。

1.3 观察指标

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判定的过程中, 主要参照KP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的分值在10 分以上, 则属于生活质量改善;如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减少的分值在10分以上, 则属于生活质量下降;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或减少的分值在10 分以下, 则属于生活质量稳定[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发放该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获得, 问卷中共包括4 大项目, 每个小项目共有5 个题目, 每个题目的分值为5 分, 每个大项目的总分值为25 分。 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总分为100 分, 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 个等级, 调查问卷评分分别大于90 分、60~89 分之间、低于59 分。 满意度=非常满意 (%) +满意 (%) [4]。

1.4 统计方法

在对该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 主要运用SPSS17.0 软件, 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s) ,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血糖检测数据,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率、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 如组间差异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通过治疗, 两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调查问卷显示观察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护理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两组患者的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 在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方面,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后血糖较低,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主要在胰岛素激素及细胞代谢异常的情况下, 形成眼组织, 神经及血管微循环改变的现象, 视功能逐渐受到损坏。 如果血视网膜屏障受损,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色素上皮细胞间的联合将被破坏, 最终造成小血管的渗漏[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 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要给予临床护理干预[6]。

首先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疾病, 在合并视网膜病变后, 患者的视力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视力开始逐渐下降, 给患者及家属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显然患者的心理压力较大, 在病情严重且不了解治疗方案的情况下, 患者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需要经常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 对患者进行安慰、疏导, 适当增加交流的次数和时间, 减少患者恐惧感,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8]。

还要给予患者健康教育。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护理过程中, 健康教育是关键环节, 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开展讲座, 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包括糖尿病的危害性、自我保健意识等等,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强化饮食控制的重要性[9]。 另外为患者制定生活计划。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 包括学习、工作、社交活动等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效控制环血糖检测。 在血样检测的过程中, 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 要求患者对血糖检测有正确的认识, 通过对血糖进行检测, 并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全面了解, 改正自身不足, 包括饮食、运动等等, 认真控制血糖[10]。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视力下降, 视网膜出血斑,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出现血管异常和渗漏。因此, 需要给予荧光血管造影围期综合护理干预, 该研究给予观察组患者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围期综合护理干预, 包括造影前、造影中、造影后,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率、护理满意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显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值得临床推广[11,12]。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诊的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设为观察组, 并抽取同期该院收治的59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 设为对照组, 给予两组患者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过程中, 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 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 调查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测量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 做好详细记录, 最后做统计处理。结果 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接受不同的临床护理, 结果显示组件生存质量改善率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419, P<0.05) ;在血糖控制方面,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对比,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对经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 能够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 提高其护理满意度, 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情况, 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护理,要点

参考文献

[1] 童翀, 荣瑜, 罗建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眼科杂志, 2012, 28 (5) :427-428.

[2] 罗向霞, 陈浩, 胡峥, 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 38 (2) :112-114.

[3] 王小艺, 陈子林, 钟凯人, 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6 (8) :31-32.

[4] 王霞, 裴承华, 丁爱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15 (16) :211-216.

[5] 冯彦清, 王若冰, 吴星伟,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3, 24 (3) :182-184.

[6] 马自勤, 杜磊, 郭建慧, 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分期探讨[J].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3, 31 (6) :224-228.

[7] 黄勤, 杨新怀, 谢立科, 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 10 (3) :175-185.

[8] 黎国英, 段惠静, 徐瑶, 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 2010, 20 (2) :60-61.

[9] 张红, 张津京, 张励, 等.眼底血管造影评价中药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0, 19 (4) :220-221.

[10] 阳桥生, 荣德彦, 唐柳松, 等.直接检眼镜、7方位眼底彩色照像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中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 2010, 27 (6) :498-501.

[11] 刘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改变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J].临床眼科杂志, 2010, 16 (5) :448-450.

上一篇: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体检中心优质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