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塔完美范文

2024-03-20

乌塔完美范文第1篇

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说:“如果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办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独自一人外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乌塔完美范文第2篇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沛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惊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篇二: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自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我没像别的老师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写写“羡慕乌塔的三个理由、佩服乌塔的三个理由”还布置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写信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愿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长要回信,这样几个来回,使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篇三: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次教学面临的又是回民二小这一群思维活跃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采取了很宽泛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根据教参和自读提示的问题,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当我的问题刚一出来时,便有学生举起了小手,这让我很惊讶。在我的预设中这一问题的时间是五分钟,那时我便不断的问自己,还要不要给充足的时间来读文。要知道我在学校试讲时我们的孩子很难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来的,为了不让学生复述课文我还采取了填空的形式,后来我才发现在这里,这些都是多余的,他们的回答简练而完整。

我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是勾画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吃透课文,所以我预设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可在实际操作中我才发现,如果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谈的话,二十分钟还不够,他们对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第三个环节,也就是设计中最出彩的这一环节:辩论赛。针对乌塔的说法和做法,你认为她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中让我一惊,因为认为不好的,也就是反方只有两个人。在我的启发引导之下终于又有两名同学加入了进来,这样就形成了四对六十几的形式。然而令我欣慰的是这几位辩手思维相当敏捷,语言表达也非常流畅。在激烈的争辩中将乌塔的特点挖掘的更加细了,同时也完成了略读提示中第二个问题,整堂课设计思路清晰流畅完成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乌塔完美范文第3篇

她十四岁就能利用暑假到法国、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国家旅游,最后还想继续挣钱到中国呢。想想自己吧,我现在已经9岁了,可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大人一步。

有一次,我很想和同学到利川旅游,但是爸爸妈妈说:“你去利川多危险呀!万一迷路了或遇到坏人,那我们就没有孩子了,那可不行!”外婆外公说:“如果你不见了,那就没人给我们捶背了,没人跟我们说话了,没人给我们快乐了,那我们可不同意!”我不满地说:“如果你们老是不放心我,那长大以后怎么办呢?”可无论我怎么说他们就是不同意,当然我也没能去利川游玩,多可惜呀!我多么希望能像一只小鹰在天空中飞翔,不要像一只风筝一样总是被他们拽在手里。

哎!这也不全怪家长,我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也很差。比如我吃饭的时候就要家长不停地催促才吃得快;每次都要家长提醒才知道戴好红领巾。天冷了我不知道加衣服,天热了不知道减衣服……再看看乌塔吧,她为了这次旅行在家里就已经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而且每到一个地方就会问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可以请求帮助;她还知道给家里打电话或寄一张明信片报告自己的情况。如果我也能像乌塔一样的话,爸爸妈妈一定会对我放心,一定会让我独自一人外出。

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乌塔自己打工挣旅游费。她到餐馆和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还到别人家里陪小孩玩。而我最多是在家里帚帚地板,连洗碗都怕把碗摔碎了。

乌塔完美范文第4篇

课文讲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我们要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太依赖大人,也不能让父母过于溺爱,更不能做家中的小皇帝。

这些过于溺爱孩子的家长太多了,比如我的父母。记得那一次,我要自己去买书,我跟妈妈说过后便准备独自去书店购买,但是妈妈坚决不同意。说:“不行,如果你自己坐车遇到危险怎么办?没事,我到时候去给你买。”有些孩子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小学生如果我们都像乌塔一样能够自己环游世界,但是家长只是督促学习,没有玩的时间,那里来环游世界的时间。我们中国的小孩就像一只圈在笼子里的鸟和一只蜗牛一样,总是缩在很小的壳窝里。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起来,我们非常羡慕乌塔。

文中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一个14岁的孩子,独自一人游欧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决不会相信。”我问乌塔:“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吗?”因为这段说明了中国教育孩子的缺点,人人的孩子都只能从电视、电脑、收音机……了解世界,使中国孩子对外国少年的行为感到不解,我觉得中国的爸爸妈妈应该开放教育,让中国孩子全面的了解世界,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康的成长。

文中还有一段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

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侯一起出去玩,有时侯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因为乌塔认为爱孩子和不让孩子单独出门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她先举例说明,然后说明自己的观点。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观点鲜明,这充分体现出乌塔在生活上独立的基础是她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独立。我觉得乌塔是一个自主,独立,热爱生活的人,表现在课文的第五自然段中:已经去了法国,瑞士,奥地利等很多国家。还有第七段:他还说,自己用了三年时间准备了这次行程,阅读了许多与这些国家有关的书籍……表现了乌塔做事有计划、有准备以及他的独立自主意识。

对于乌塔的观点,我举双手赞成。这正是中国孩子们共同的心声啊!我认为爱孩子就应该让我们独立,现在我们这些孩子属于小公主、小皇帝,整天赖在父母身边。

乌塔完美范文第5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了解词语的意思。读懂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思考作为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自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用具】自制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美丽的风景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看了这些图片,你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2、 有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历了这些地方,大家想认识她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了不起的女孩,她的名字就叫:乌塔。(板书课题:乌塔)齐读。 二: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131页,按照老师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A、读准生字词语,标出自然段。b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C、读不懂的地方在旁边画上“?”号。(指导默读)

2、 看到刚刚同学们读的这么认真,相信这些生词难不倒你们,我请一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那么去了拼音你们还能读吗?抽生读,最后齐读两遍。

3、 同学们能把生词读的这么好,相信已经充分预习过了,那么你们知道整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了吗?(同学们刚刚讲的都很好,那么老师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

4、 说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肯定跟我有一样的疑问:这个乌塔,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竟然敢一个人出国旅游。相信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这个疑惑肯定会解开。

三、细读感悟

1、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作业纸,来填一填表格,可以跟你的同桌合作。

2、填完表格后,老师想问问你们,从这个“我”和小姑娘的对比当中,你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说说你的理由。

3、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同学们眼中都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乌塔。老师把大家的意见总结一下,这就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乌塔。

4、其实乌塔的身上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品质,那么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5-8自然段,具体地来看看这个乌塔的优点。

5、谁能告诉我,乌塔去了哪些地方?(出示旅游路线图,虽然地图上只有几厘米,可实际上这些地方隔着千山万水,而且是不同的国家,但乌塔却敢一个人去旅游,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乌塔身上的什么优点?说明优点板书:勇敢大胆)

6、话说回来,乌塔一个人去这么多地方旅游,不怕危险吗?她的家人不担心吗?谁能来说一说乌塔在旅行的时候做了哪些事?(她在旅行前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阅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还自挣旅费。说明优点板书:勤奋独立)

7、文中的第七自然段有关于乌塔的语言描写,说说看,你从乌塔的语言当中看出了一个怎样的乌塔?(板书:做事有主见)

四、感悟提升

看完了这个小姑娘乌塔,相信你的心里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乌塔中想到的_____” 五总结全课

乌塔完美范文第6篇

课文描写了一位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这对从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想都不敢想的事。因此这篇课文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思想意义方面都让我班学生感到新奇、兴奋。故对这篇课文的读书积极性相当高,可以说是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自然>收获也相当多。无论是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还是审美的乐趣。总之,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真正做了一回主人。

学完课文后我在班级里举行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漫游欧州,究竟是好,还是不好?”辩论会。这是我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形式。正反双方进行了一场激烈的“口水之战”:

正方认为只要作好充沛的准备,可以一人外出旅游,这对乌塔今后的成长有好处;乌塔真勇敢,让人好佩服;这是他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乌塔是那么自由,离开爸爸妈妈的管束,像小鸟那样飞出去了。哪像他们除了学校就是家,活动的空间那么小,简直是井底蛙,笼中鸟;什么时候他们也像乌塔那样出去走走,闯闯,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反方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人外出旅游,这样太惊险;一个小女孩独自外出,家长一定非常非常担心呀!俗话说得好,儿行千里母担忧呀!一个小孩子独自到异国他乡,她能安排好个人的出行和生活起居吗?没有大人的指导,她能增长多少见识呀!漫游世界可是很花钱的哟!虽说乌塔有自己赚点钱可也要花掉父母辛辛苦苦挣的很多钱„„

好一场唇枪舌剑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词语。今日,我重温此语,倍感亲切。

篇二: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自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少年的自立意识,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教学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我没像别的老师要求学生围绕“能不能象乌塔那样一个人出去旅游”的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反问:“是啊,不管做什么事情安全都是很重要的,可乌塔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呢?还有,课文围绕十四岁的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这个问题都讲了哪些事?你对这些事又有什么看法呢?”接着,我组织小组继续自学讨论。学生像是在茫茫大海中找到了帆船,眼前忽然开朗,思路一下子开阔。结果学生展开想象,联系实际谈了许多见解,真正形成了人与教材的对话。最后我给学生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乌塔,面对一个我们的同龄人,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虽然下课铃声响了,但我知道,这节课留给学生的不是困惑,而是心灵的震撼,是无限的思考。

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写写“羡慕乌塔的三个理由、佩服乌塔的三个理由”还布置学生围绕这篇文章写信给爸爸妈妈,提出自己的愿望,也用短信通知家长要回信,这样几个来回,使学生自己、学生家长都收到了各个层面的教育,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碰撞,在学生的人生路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篇三:乌塔教学反思

《乌塔》主要讲述的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情。文中的乌塔无论是在行动上还是在思想认识上都与我们现在的独生子女有着极大的反差,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这些,使用好教材,这对教学效果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次教学面临的又是回民二小这一群思维活跃又敏感的孩子,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采取了很宽泛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根据教参和自读提示的问题,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当我的问题刚一出来时,便有学生举起了小手,这让我很惊讶。在我的预设中这一问题的时间是五分钟,那时我便不断的问自己,还要不要给充足的时间来读文。要知道我在学校试讲时我们的孩子很难能用一句话来总结出来的,为了不让学生复述课文我还采取了填空的形式,后来我才发现在这里,这些都是多余的,他们的回答简练而完整。

我设置的第二个问题是勾画出令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这一问题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吃透课文,所以我预设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可在实际操作中我才发现,如果想让每一个孩子都谈的话,二十分钟还不够,他们对每句话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又不尽相同。第三个环节,也就是设计中最出彩的这一环节:辩论赛。针对乌塔的说法和做法,你认为她的说法和做法好不好?为什么?在这一环节的实际教学中让我一惊,因为认为不好的,也就是反方只有两个人。在我的启发引导之下终于又有两名同学加入了进来,这样就形成了四对六十几的形式。然而令我欣慰的是这几位辩手思维相当敏捷,语言表达也非常流畅。在激烈的争辩中将乌塔的特点挖掘的更加细了,同时也完成了略读提示中第二个问题,整堂课设计思路清晰流畅完成了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达到了引导孩子向乌塔学习,但不是要模仿她独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丰富自己的阅历。

上一篇:未来婚礼范文下一篇:微商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