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范文

2023-09-21

软弱地基范文第1篇

摘要:地基的建设对于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建筑整体工程质量的衡量标准,也由地基的质量决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关道路桥梁的修建也逐渐增多。道路桥梁的修建不仅仅有利于人们的日常出行,也给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但是如何更严格的把握道路桥梁的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呢?这也是许多施工方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本文就道路桥梁的施工展开探讨,对施工过程中面临的软弱地基处理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更好的解决现存的问题。

关键词:道路施工;桥梁施工;软弱地基;面临问题;处理方案

施工首先要确保的就是施工人员的安全,安全建立在地基质量的基础之上,只有做好地基工作才能更好的在地基上面进行其他工程的设计,但是许多施工方为了兼顾眼前的经济效益,忽略了地基的处理,对于一些软弱地基的處理方式并不恰当,导致之后在开展工作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当地基上的压力超过一定的限制时就容易发生施工事故,比如地基面临着沉降裂隙的现象,所以只有采取规范化的方式,才能使整个施工过程得到更好的保障,才能确保施工质量稳定。

1为什么要针对软弱地基进行规范化的处理

近年来我国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为了促进城市内部的联系,使我国的城市发展能够走向国外,就必须加大建筑行业的施工投入力度,道路桥梁作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确保桥梁道路的质量尤为重要。随着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多,桥梁道路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天过往的行人车辆都是压力的代表,甚至一些城市内部搞起了交通运输业,而交通运输业每天的运作量较大,是公路桥梁不堪重负。一旦地基的施工不稳定,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短期内这些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伴随着时间的积累,损失量不断的增加。所以对于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进行规范化的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大软弱地基的处理,能够更好的确保工程质量,也能够确保人们日常的出行和运输。

2道路桥梁施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道路和桥梁是两种施工的类型,道路的施工要着重把握施工的质量,桥梁的施工要更加确保桥梁的稳定性,所以身为施工方针对不同的施工所采取的施工方案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在日常的施工过程当中,有关道路桥梁的施工会面临许多棘手的问题,以下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首先,道路桥梁的施工离不开施工材料的使用,但是伴随着社会市场的不断扩张,人们对于材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伴随而来的就是市场材料供给的饱和,越来越多的材料生产厂家涌入市场,但是不同厂家所生产出来的材料质量也是有所不同的,一些施工方对于地基材料的选择并没有进行严格的要求。导致一些材料的采购人员只兼顾了施工的成本支出,忽略了施工的质量需求,对于材料的选择也没有做到货比三家,在材料运输的过程中导致材料损失现象的出现。另外运输后的材料会在施工基地进行统一的储存,一些材料需要放到阴凉干燥的地方,如果放在阳光下进行暴晒,会导致材料内部发生质变,进而影响地基的施工质量。所以身为管理人员也要加强材料的检测,定期对于材料的储存进行抽查,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

其次对于地基的建造,需要先进的建造经验,不同地理位置所采取的地基建造方法也是有所不同的,也要满足道路和桥梁的具体要求。一些建筑方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采取先进的建造经验,导致地基的建造还过于保守,其原因会导致软弱地基现象的出现,导致一些地基的表面以及内部比较宣软,那么在日后施工的过程中,会导致地基塌陷的现象。

最后地基的建造需要人为建造,与其他施工工程不同,从地基的设计到建造都需要人力的支持,但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讲,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一些施工方为了节省施工的资金选取的施工人员,往往是一些薪资较低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劳动力虽然拥有一身力气,但是没有智慧的头脑。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施工经验不足,个人的施工素质较差,会导致整个地基出现施工问题。另外由于这部分人个人素质较差,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为了隐瞒自己的责任,往往会选择不上报现象,没有进行前期的上报,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把责任归结到个人,也就无法更好的推动施工的开展。所以人为影响因素也是导致软弱地基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重视。

3如何更好的处理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的现象

3.1制定规范化的施工方案

任何工程施工的前期,都要制定施工方案,施工方案起到了指引的作用给施工,指引了正确的施工方向,无论是道路的施工还是桥梁的施工,在前期要进行相关的方案设计。对于地基的建造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水位条件不同,所施工的影响因素也有所不同,所以对于工程机械和建筑材料要进行严格的选择,在方案确定前期进行相关的图纸设计和规划,将一些不确定的影响因素都概括到施工的过程当中,满足安全性和具体的施工要求。另外对于地基的处理计划也要进行前期的预备,制定出多套的处理方案,当出现突发性问题时,也能采取紧急的应急方法,能够尽可能的缩短施工的时间,达到良好的施工效果。

3.2对于地基表层进行规范化的处理

地基的表层对于地基的稳定性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道路和桥梁,在建造的前期,需要对地基的稳定性进行统一的测量,使用先进的技术对地基表层的周转土质进行改变。比如在地基建造的过程中去加入一些加固材料,更好的稳定路面塌陷现象的出现,另外在地基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表面潮湿的现象,如果出现这一类现象不对其中的水分含量进行及时的处理,会使土壤变得更加湿润,影响后面的施工。所以要将土质内的水分排干是整体的水分含量下降,只有使土壤更加干燥了,才能使稳定性得到更好的保障,身为施工人员也可以在其中添加一些石头来增加坚硬度。对于地基表层进行规范化的处理,能够有效的预防塌陷现象的出现,是道路和桥梁的基础得以保障。

3.3加强孔内深层强夯法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也获得了较高的突破,伴随而来的是各行各业技术的转型,针对于孔的深层动态压缩法是现存的非常先进的一种施工方式,因为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并且消耗大量的施工成本,而产生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地基施工过程中土壤的稳定性較差,会导致尘土飞扬现象的出现。而孔洞深层墙方法能够使土壤整体的粘度更加的高,并且国家更加提倡绿色的发展,所有施工方案也应该秉承着绿色的发展观念,进行时光对于地基内部的填料来讲,也可以采取一些工业废料进行填充剂,观测了环保的理念,也使施工更加高效,节省了施工经济方面的支出。

3.4加强加筋法的使用

对于硬度较强的材料来说,钢筋混凝土钢制的材料都是非常好的,在地基施工的过程中,这些材料能够改变原有施工的强度,使地基更加牢固,使用这些材料进行填充,会使整体的土层变得更加的稳定。但同样这一类材料的填充会消耗大量的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有多余的施工资金,可以考虑这一方面的应用。另外这种填充方式也是十分稳定的,不仅仅是地基的承载能力,得到更好的保障,也能有效的解决软弱地基的现象,使整体地基沉降的现象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一类施工方式对于施工人员个人的技术水平也有这个明确的要求,如果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标准,那么也不提倡这种方法的使用,所以根据道路桥梁的施工,要选取合适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使地基的施工得到更好的保证,合理的使用方案。

结束语:

总的来说,道路桥梁的施工至关重要,需要加强各方面施工的管理,而地基施工是最为基础的一项施工,只有打好地基,才能为日后的施工提供更好的保障。由于在地基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施工问题就是出现软弱地基的现象,针对这一类问题也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案。只有倡导绿色的发展理念使施工得以有效的保障,才能使人们日后的生活和交通运输得到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新文.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190.

[2]周海鹏.探析我国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8,37(34):235-236..

[3]王喜伟.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2):22-23.

软弱地基范文第2篇

校:河南城建学院

业:土木工程 目:地基处理技术

号:011210114

名:罗星

浅析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摘 要:石灰桩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手段,其不仅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处理,还大量应用与公路路基,铁路路基以及港口软基处理。本文从桩间土和桩身两个方面详细分析了石灰桩加固软地基的机理,并介绍了该方法适宜的地质条件,结合工程实际,对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石灰桩、软地基、复合地基、加固、施工工艺、适用范围

1 石灰桩的加固原理

石灰搅拌桩是靠石灰与土之间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而形成强度的,不同的土质会产生不同的加固效果。

深层搅拌石灰桩施工时通过机械搅拌,钻进时喷射压缩空气,使准备加固的土在原位受到扰动。钻进到设计标高后,钻机钻头反向旋转,边提升边由压缩空气输送生石灰,向着由钻头搅拌叶片旋转产生的空隙部位喷入被搅拌的土体中,使土体和石灰进行充分拌和,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石灰土桩,加固深度可以达到20m。

生石灰在土壤中与水结合的反应式如下: CaO+H2O→Ca(OH)2+热量 Ca(OH)2+CO2→CaCO3

由分子式可知,石灰水化吸收了大量水分,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引起土中水分蒸发,使土壤含水量降低,有利于土壤的排水固结。

生石灰水化过程中,体积膨胀约为原来的2倍,在这个过程中桩周土颗粒受到挤压而使土壤密实度增大,这就是所谓的膨胀挤密作用,这使得非饱和土挤实,饱和土排水固结。Ca(OH)2与土中的CO2反应生成强度较高的CaCO3,使桩体承载力大大增加。上述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生石灰与土壤强制搅拌混合后的数小时内,是石灰对软粘土的早期基本作用。

熟石灰与粘土颗粒中的活性硅铝矿物进一步缓慢的发生化学作用,反应过程中又吸收熟石灰浆中的水分,形成一种复杂的不溶于水的、将土颗粒粘结在一起的硅酸盐及硅酸钙凝胶,改变了粘土的结构。硅酸钙凝胶起到包裹和联络的作用,形成网状结构,在土颗粒间相互穿插,使土颗粒联系得很牢固,大大改善了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发挥石灰固化剂的强化作用。这一过程将持续数年,是石灰对软土的后期加固作用。

通过对一些施工过程中的石灰搅拌桩观测发现,施工期间桩体含水量总是很高,直观上表现为桩顶的垫层上有明显的圆形湿痕,表明桩体含水量及渗透系数大于桩间土。由于桩身材料拌和不均匀,以及配合比、掺和料不同,桩体的渗透系数一般在在4.07×10-3~10-5cm/s之间,相当于粉砂、细砂的渗透系数,比粘土、亚粘土的渗透系数大10倍至100倍,因此桩身排水固结作用较好。

地基的强度包括搅拌桩桩体的强度和桩周上粘聚力增强后的强度,搅拌桩与周围地基相比具有更高的抗剪强度。与搅拌桩相邻的桩周上,由于拌和时产生的高温和凝聚反应形成厚度达数厘米的高度硬壳,此硬壳的存在会阻碍搅拌桩的吸水和排水,尤其是后期排水,但在施工期内该硬壳尚未形成,排水作用可以发挥的。

石灰搅拌桩加固后的地基,桩体强度高于桩间土。因此,在工程结构载荷和车辆载荷作用下,土体被压缩,承载力主要靠桩体承担。由于土相对于桩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桩面对桩周土产生一向上的摩擦阻力,故靠近桩周土的压力值为向下的施工载荷值与向上的摩擦力两部分之和。因此,靠近桩边的土承担的压力最小,桩间地基土应力下降,而搅拌桩桩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

2 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由于石灰桩的膨胀挤密效应和排水固结作用,石灰桩在设计过程中应采用小桩径、密布桩的原则。石灰桩常用桩径为250~400mm,最常用的桩径为300mm,石灰桩的加固深度、桩间距应经稳定验算、沉降验算确定,并满足工后沉降要求。相邻桩的净距应≤4.0倍桩径。用石灰桩处理软地基时,应进行稳定验算和沉降计算。

石灰桩施工工艺分管内成桩和管外成桩两种工艺,一般多采用管内成桩,在

此简述管内成桩工艺。管内成桩是指用人工或机械成孔后,再填料夯实、封顶、

自上而下成孔、自下而上填夯成桩。它包括人工挖孔成桩、冲击法成桩、螺旋钻成桩、沉管法成桩、爆扩法成桩等施工方法。工艺流程为:桩机就位-成孔至设计深度-填料-夯压实-封顶-完成-根桩的施工。石灰桩施工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桩体材料的选择。构成桩体的主材是生石灰和粉煤灰,生石灰的活性CaO应大于85%,灰块直径以5cm左右为宜,粉灰含量应小于20%,矸石含量小于5%;粉煤灰为SiO

2、Al2O3活性元素含量较高的新鲜粉煤灰,含水量应小于40%。

(2) 按合适的比例对桩体材料进行配比。在孔底有余水残浆时,桩端0.5m灰 比为1:1,0.5m以上桩体为1:2,桩端增加灰比解决了桩身密实度和施工安全,但留下了人为的软弱桩段,因此,在桩端0.5m掺入5%~7%的水泥,亦可消除人为膏化段。

(3) 注意防止施工中地表水和临近水源渗透进入石灰桩身。

(4) 打桩顺序应该“先外排后内排,先周边后中间”的原则,对单排桩应采用

“先两端后中间”的施工方式。桩机行驶路线宜采用前进式,并采用两遍跳打方式。 (5) 对填料和桩身密实应注意:①填料量宜为桩孔体积的1.5~2.0倍,算料时按米计算;②如有掺合料时,应按设计配合比与生石灰拌匀;③填料前应消除桩孔内的杂物和积水,在软土中施工宜在孔中先灌入50cm厚的砂;④采用夯击时,应分段夯填,每段高度50~100cm,由成桩试验决定。

(6) 石灰桩填夯后必须立即用粘土等材料压实封顶,以增加上覆压力,防止地表水流入桩身和防止石灰桩因水化过分激烈而引起桩孔喷料现象。封顶长度一般≥1.0m,且必须夯实或压实。

(7) 实践表明,为避免生石灰在地下水比较丰富的地区产生弱心点,掺入适量(石灰用量的10%)的粗砂及少量(石灰用量的3%)的水泥可以避免这种问题。原因是掺入粗砂,可有效的填充生石灰块间空隙,增强生石灰体积膨胀对土体的挤密作用。

(8) 为了防止生石灰在地下水丰富地区消化速度过快,导致在施工成桩过程中冲出孔外,可选用过火生石灰。另外,施工时桩头应预留200mm左右的长度,填充烂泥,防止生石灰膨胀挤出桩孔。

(9) 浇灌基础应在石灰桩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一般为一月。

3 桩体强度的影响因素

3.1 生石灰的剂量

不同的生石灰剂量对各种土的单轴抗压强度均有影响。在同一生石灰含量的条件下,不同的土类具有明显不同的抗压强度。室内试验表明:①当生石灰含量在6%~18%的范围内变化时,石灰搅拌桩仍保持原来土壤的特性;②不同土性的石灰粉渗入量各有最佳渗入量区间,大于或小于这一区间的渗入量,都得不到经济的加固效果。

生石灰的膨胀力与生石灰的含量成正比,但膨胀应力的大小,则与生石灰有效含钙量、约束力的大小和方向、熟化的快慢有关,如采用有效氧化钙含量为85%~89%的生石灰,让其在近似完全约束的条件下熟化,测得其轴向膨胀力最高可达11.6Mpa,随着周围约束的放松,轴向膨胀力急剧减小,膨胀力所做的功转化为周围土变形位能而趋于平衡。总之,对于一般的地基,特别是软土,当生石灰用量超过一定界限时,其约束能力绝对不可能阻止生石灰搅拌桩的膨胀,巨大的膨胀力必将在相当范围内传布,这就是石灰搅拌桩真经增大的原因。 3.2 软粘土的含水量

石灰搅拌桩的强度能否形成和强度高低,与软粘土的含水量有关。生石灰转变为熟石灰以及继续水化,都要吸收和蒸发软粘土中的水分。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水供生石灰水化,否则无法形成强度。另一方面,水又不能太多,以使处于饱和状态的软粘土能因脱水而转变成三相状态,软土中的空气才能为碳酸化反应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使灰土反应生成有一定强度的胶结物质条件,形成较高的强度。由于石灰搅拌桩中的水分在强度形成中得到消耗,灰土含水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由流动状态转变为硬塑乃至坚硬状态,从而提高石灰土的强度。

3.3 施工方法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对桩体的强度也有很大的影响。实践表明,施工中采用复搅和不复搅方法相比,复搅的桩体强度比不复搅的桩体强度提高60%以上,而空搅不喷灰测试结果与原地基土区别不大。

4 石灰桩的适用范围

石灰桩法师用于处理板和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以增加掺合料的含水量并减少生石灰的用量,或采取土层浸水等措施。加固深度从数米到十几米。但此法不适用于有地下水的砂类土。

石灰桩法可用于提高软土低级的承载力、减少沉降量、提高稳定性,适用于以下工程:

(1) 深厚软土地区7层以下,一般软土地区8层以下的住宅楼或相当的其他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 如配合箱基、筏基,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12层左右的高层建筑物。 (3) 有工程经验时,也可用于软土地区大面积堆载场地或大跨度工业与民用建筑独立柱基下的软弱地基加固。

(4) 石灰桩法也可用于机器基础和高层建筑深基开挖的主动区和被动区加固。

(5) 适用于公路、铁路桥涵后填土,涵洞及路基软土加固。 (6) 使用与潍坊地基加固。

5 结束语

通过理论分析和工程实践,可见石灰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用石灰搅拌桩处理后的软地基,渗透性增大,石灰搅拌桩有助于排水固结,

经处理后复合地基降低了软土含水量,增大了凝聚力,复合地基的强度得到提高,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适宜于公路的挡土结构、桥涵、通道的软土地基处理。

软弱地基范文第3篇

于岩溶漏斗区的变电站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对不同方案分析比较,提出了CFG桩处理方案,作为广西第一个采用CFG桩的变电站,对解决同类型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变电站;地基处理;CFG桩

1 工程概况

220kV骆驼变电站位于桂林市桃花江东岸鸡公山北面山脚下,东距冶金机械修理厂围墙约2m,西北距肖家村约140m,西距桃花江约220m,南距鸡公山约15m。站区属岩溶谷地地貌,场地西北侧及东北侧为旱地,南部大部分为旱塘,旱塘夏季蓄水,冬季干涸,局部基岩出露。场地地面高程147.40m~150.23m,西北侧与东北侧高,南部水塘低,高差小于5.0m。场地内下伏基岩为白云质灰岩,岩溶强烈发育。主要岩溶形态有石芽、溶沟、溶槽、溶洞型式,基岩面起伏较大。场地为内涝区,夏季桃花江时常倒灌,淹没场地。西南侧有一岩溶漏斗,呈近椭圆形,南北轴近21m,东西轴近18m,漏斗内被淤泥质粘土充填,覆盖层厚度超过21m。该漏斗为水塘冬季漏水主要通道,有贯通的岩溶管道和岩溶裂隙与桃花江相连。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位高程为143.01~144.86m,地下水位高程不统一、不连续。

根据钻孔揭露,站区场地内岩土层为耕植土①、淤泥②、淤泥质粘土③层、粘土④层和粘土⑤层、白云质灰岩⑥组成。耕植土①、淤泥②、淤泥质粘土③、粘土⑤层为软弱土,力学性质差。淤泥②主要分布于进站道路的水塘中,土层厚度2.1m~2.5m;淤泥质粘土③主要分布于干涸的水塘中,土层厚度约2m~7.0m;粘土⑤层呈软塑状,层厚0.4 m~ 7.7m,附着于下伏基岩白云质灰岩之上;粘土④层为硬可塑状态,层厚 0.6m~ 6.0m,主要分布于场地东北侧与西北侧及塘岸附近;白云质灰岩⑥为较硬岩,力学强度高,最大揭露厚度为7.2m,场地内均有分布。

此站为桂林地区重要的枢纽变电站,场地百年一遇洪水位为154.56m,为满足变电站防洪标准,场地设计标高定为154.56m~155.01m,因此,场地需整体填土4.5m~7.6m,根据当地取土点的实际情况,拟定采用碎石土(碎石含量小于40%)作为堆填材料。

软弱地基范文第4篇

目前, 在市政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 无论是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体量之上, 均展现出来迅猛的势头。那么在这种形势之下, 相应的也就会加大地质的类型, 依照先前的实践经验, 软弱地基已经逐步的发展成为市政工程建设施工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软弱地基是不良地质,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地基土质松软、压缩性高、液化程度相对较大, 地基的强度与稳定性均较小, 进而使得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之中, 发生沉降以及变形等等的事故。所以, 在具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 一旦碰到软弱地基, 必须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确保地基的强度可以达标。针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的过程之中, 要依据引发软弱地基的原因来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案, 从而可以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加大市政过程的安全稳定性, 另外还可以有效的将市政工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型发挥出来。

2 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土地基的基本原则

现今, 因为软土地基的各项心梗相对较差, 并不适宜进行具体的建筑施工, 所以, 相应的工程人员预先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改善软土地基的动力性能, 从根本之上来加大地基的安全稳定性, 预防周期出现地基坍塌的情况;与此同时, 为了预防水土流失而影响到地基, 那么相应的施工人员要在地基之中及时的添加或者是换填具备防渗漏性能的材料, 相应的来加大地基的整体效果;在此基础之下, 还得要全方位的考虑地基抗压性合抗剪强度, 工程人员可以在原先地基之上来添加其他材料, 达到强化的作用, 相应的可以选择运用密实性优良的工业废料, 另外可以运用建筑垃圾, 来达到对于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值得注意的就是, 不得运用生活垃圾来进行填充, 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生活垃圾会出现降解、腐烂的现象。

3 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3.1 准备工作

在具体针对软弱地基处理之前, 要依据工程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 来针对工程实施相应的处理工作, 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施工。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其中主要涵盖:要针对软弱地基来实施必要的勘察, 之后再依据具体的情况来编制调查报告, 另外还得要搜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的资料;随即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 依照施工的实际情况, 来实施全面化得对比分析, 在其中选择最为适宜施工方案, 确保最终的方案可以真正的做到取长补短。

3.2 软土地基地下土洞处理

分析研究软土地基的时候, 可以得知地下土洞尤为普遍, 地下土洞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市政工程桩基出现半边嵌岩或地基塌陷的情况。在这种形势之下, 会无法确保市政工程桩基的质量。那么在具体处理市政工程软土地基地下土洞的时候, 可以运用灌浆的方式来实现, 运用钻孔来在在岩体的大孔隙之中灌注浆液, 在其硬化之后, 其自身的强度相对较大, 固结体不但可以实现下显著的提升地基承载性, 而且还可以很好的缩减不均匀沉降情况的发生。值得注意的就是在基本了解并掌握具体的工程情况, 再将土洞之中所灌注浆液确定出来, 将孔洞方位的范围确定出来, 随即重复以上的具体工序。

3.3 强夯法

在市政工程处理软弱地基的时候, 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强夯法。针对市政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之中所碰到软弱地基实施强烈的夯击, 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的加大其自身的密实度, 从而预防出现沉降的现象, 该类较为强烈的夯击主要是借助起重机来实现的。运用起重机来将夯击所运用的夯锤吊起6~30m之后, 使其可以自由的予以下落, 从而针对软弱地基产生相应的冲击力作用, 可以显著的提升土壤的密实度。另外, 在成本方面, 因为在工程之中, 投入运用的机械只有起重机, 强夯法的技术含量不高, 所以其适用于各类市政工程的现场之中。

3.4 加载填土技术

针对加载填土技术实施全方位的运用, 其可以很好的避免软土出现沉降, 同时也会显著的提升地基的强度, 来预防在填土的上方或填土路段相近的部位出现沉降。想要进一步的促进软土的固结, 那么就必须要在软土地基的上部来施加压力, 促进填充物的各个颗粒之间空隙变小。相应的技术人员可以预先的在地表之上来铺设一层细沙, 相应的也可以在是上部位置铺设透水膜, 最终就会形成真空层, 可以很好的预防地基发生沉降。相应的技术人员在具体运用各项技术的时候, 要在最大限度之上来确保地基具备相对较强的稳定性, 针对填土实施必要的加载施工, 将这部分材料填充到软土的淤泥致中国。在实施填土的阶段, 严禁发生超挖或者是欠挖的情况, 针对填土实施相应的加载, 确保其具备相对较高的承载力, 这样一来, 才可以充分的加大软弱地基自身的强度, 相应的硬度也得到了强化。

3.5 竖井排水技术

针对竖井排水就会来进行分析, 可以运用竖向的排水装置, 可以及时的将土壤之中的水分排出, 从而使得淤泥之中的空隙逐步的变小。在这种形势之下, 地基会出现变形与固结, 使得地基的硬度与强度得到强化, 相应的技术人员在天然化土层之中是适当的添加排水途径, 可以直接性的缩减排水的距离, 同时也可以安装竖向排水管, 来进一步的加大地基估计的速度。在具体运用该方式的时候, 可以促进地基沉降尽快结束, 来使得地基的抗剪强度得到提升。

总之, 目前, 在我们国家社会高速发展的形势之下, 各类市政工程项目的数量与日俱增, 所牵扯到的范围也在慢慢扩大, 相应的就会使得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之中遇到一些不良地质, 其中软弱地基地基则十分常见。在进行施工的时候, 要具体分析引发软弱地基的具体情况, 并制定实际可行的方案来进行解决, 从而在最大限度之上来保障市政工程的质量。

摘要:现如今,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 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软土地基, 其自身的危害性大, 那么为了确保不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 相应的施工人员就得要依据引发软土地基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并制定出来实际可行的解决对策, 从根本之上来进一步的加大地基的性能, 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鉴于此, 本文主要分析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

参考文献

[1] 孙武斌.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四川水泥, 2018 (01) :323.

软弱地基范文第5篇

1、市政工程中处理软弱性地基的重要性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工程建设也跟着加快了脚步, 这也使得市政工程的具体施工单位所面临的不同地质种类越来越多。而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 软弱性地基往往是较为棘手的一种地质特点。软弱性地基是一种不良地基, 具有可压缩性较高、液化程度较高、强度较低、稳定性较低等明显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 所以如果不对其加以处理, 往往就会使市政工程建筑形成变形、沉降等问题, 从而使工程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 导致无法验收, 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市政工程的安全性以及使用寿命。正因为如此, 市政工程中对软弱性地基的处理就显得极为重要。施工单位应采取科学有效的办法, 使得市政工程建设在保持地基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顺利的建设, 从而提升工程的总体质量。

2、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

2.1 强夯法加固技术

在市政工程的软基处理中, 强夯法加固处理技术是应用一种物理化的方法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强夯机械, 借助重锤实现其自由落体, 用此过程中存在的动力实现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强夯法加固技术的预压时间比较短, 并且在对于大面积的软基处理工作中可以应用到, 更加适用于一些施工工期比较短、而施工的范围比较大并且预压时间不足够的市政工程中。除此之外, 强夯法加固技术对施工地基的施工技术及设备要求不是特别高, 但施工过程会加大施工整体成本。并且在施工前期要做好对软基性质的分析处理, 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安全。

2.2 混凝土管桩加固技术

混凝土灌注加固技术兼具振动管桩和防渗墙技术的优势, 适用范围大, 优势明显, 在当前的软基加固施工当中, 该方法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向软基土体当中直接浇筑混凝土, 施工简单, 极大的简化了繁琐的工艺流程。在应用此技术时注意要精确把握好管桩高度及强度, 一般情况下, 管桩的直径要为1.5m, 埋入长度要达到25m, 在市政工程软基加固施工中应用该技术能够明显改善软土层结构和强度, 极大的提升了软基加固质量。

2.3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

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可有效改良市政工程软土地基, 其主要的施工特点是通过对固化剂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是搅拌软土土体和水泥通过搅拌机设备, 使得软土土体和水泥泥浆之间产生反应, 最终保证一种新的稳固结构地基基础的形成, 以此实现对市政工程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水泥搅拌桩加固技术可以在工作中很好的提高市政工程软土地基的水稳定性以及强度, 并且有着施工简单的优点, 但是施工成本有点高。

2.4 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

预应力管桩加固技术的应用要事先确定软基位置及其范围, 以免影响加固效果, 浪费材料。在确定好位置和范围以后进行测量, 确定管桩投放的位置, 再启动打桩作业。如何有效投放预应力管桩是该技术的关键点, 管桩投放很大程度上受环境和地基特点的制约, 结束打桩后, 要设置标志牌, 以免影响软基加固效果。大量实践结果表明, 该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改善了地基松软的问题。

2.5 塑料排水板加固技术

排水板加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用以应对软基含水量高的问题。塑料排水板加固技术利用其专门的插板机设备将塑料排水板插入到软基土体当中, 利用设备施加预压力, 从而使软基土体当中的水分不断排到水板上方预设的排水管或是砂层当中, 最后再通过渠道排出。该技术在降低软基含水量方面表现突出, 大大提升了软基土体的固结效率, 增强了地基强度。

2.6 土工纺织物增强技术

应用土工纺织物增强技术, 能够使得路基排水固结, 最终使得路基含水量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从而为保证整个市政工程施工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土工纺织物是以人工合成的聚化物为原料制成的各种类型产品, 具有过滤、防渗、隔离、排水、加筋和防护等多种功能。

2.7 水泥搅拌桩的应用

在市政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从以往的工作实际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的软土地基都属于淤泥或者是粉土等等, 所以对水泥搅拌桩的应用要注意有效的控制好其水量, 保证在50%上下。并且, 对于水泥搅拌桩的应用要注意加固的实际深度, 通常情况下在机械搅拌能力为30m时, 加固深度可以控制在20m~30m, 当然具体的要以工程实际而定。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市政工程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很好的处理软土地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整体工程质量安全, 所以这就要求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对市政工程软基的处理加固技术, 强化施工管理, 以保证市政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我国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 各个城市的基础建设也愈发的完善起来。而在这些市政工程的建设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软弱地基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当遇到软弱地基时, 市政工程的施工部门应利用现有技术手段, 对其做出紧急处理, 以保证市政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基于此, 本文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熊晓壮, 肖穗芳, 吴海波.市政给排水管道设计遇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低碳世界, 2015, 01:58-59.

软弱地基范文第6篇

现代市政工程功能日益增多, 建筑高度越来越高, 对软弱地基的处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软弱地基处理的好坏, 直接关系的市政工程的牢固性、安全性及整体工程质量。因此提高地基土质密度, 增强地基土的承载力, 就成了市政工程地基处理的首要目标。

1、市政工程软弱地基特点分析

软弱地基一般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或冲填土、杂填土及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这种地基天然含水量过大, 承载力低, 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动或固结沉降。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在这样的地基上, 其工程的稳固、质量和施工难度可想而知。因其对整个工程稳固影响较大, 施工前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地基进行有效处理, 否则, 会直接影响市政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为后续使用埋下安全隐患。软弱地基的具体特点就是软, 对之处理的目的就是区分情况, 采用换垫层、预压、强夯、灌浆等方法对其进行硬化处理, 已提高其承载力。软弱地基由于形成原因不同, 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 (1) 软弱地基一般土粒分散, 内部空隙较大, 凝聚效果较差。建设施工以及后续使用过程中, 一遇较明显的外部压力作用, 必然导致地基结构发生改变, 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严重者还会危及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不利于市政工程效能的发挥。 (2) 软弱地基土质结构较为明显的特征是含水量高, 这在淤泥、淤泥质类土质地基中表现尤其比较突出。较高的含水量的地基具有较为明显的流动性。由于土壤间的摩擦力偏低, 土质稳定性的较差, 极易导致自身结构变形, 对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工程稳定性及工程质量的不利影响十分明显。 (3) 承载力不足。软弱地基自身不可克服的“软”的特征, 大幅度降低了其土质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这种地基上进行市政工程项目建设, 极易导致因其承载力不足而降低市政工程质量, 影响其使用寿命。尤其是对教育、医疗卫生、少儿活动中心、影剧院的人流密集, 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软弱地基的威胁更为突出。因此, 市政工程项目建设如果遇软弱地基结构, 必须视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方法方法进行加固处理, 消除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切实提高地基承载力。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果, 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稳定性、牢固性和安全性。

2、常见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软弱地基由于形成原因不同, 表象形态也多种多样。施工前必须针对不同的地质特征, 结合市政工程项目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使用功能等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确保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现实中经济实用性较强, 效果比较理想的软弱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强夯法。针对土质疏松的地基, 为了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所采取的降低土质内部空隙, 缩小土粒间的间隙的机械处理措施, 达到提高土粒间的摩擦力, 保证土质稳定性的目的。强夯法施工技术是通过机械作用来实现的, 主要是采取机械力臂控制重锤, 通过不断敲击产生理想的内部固化效果, 有效改变整个软弱地基结构, 提高其整体承载能力。强夯法处理模式在处理软弱地及方面简便易行, 不需要繁杂的施工材料和投入过多的机械设备, 仅需要采用起重设备将重锤不断吊起和自由落地运动即可, 因此操作简单便捷、省时省工省力, 大大的减少了成本投入,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效益。强夯法的缺陷与不足是, 施工操作过程中噪音较大, 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尤其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干扰, 这是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二是换填法。户名思议就是用物理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的软土层, 并分层夯实成地压缩行的地基持力层。这种方法适用于市政工程项目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及暗沟等浅层处理, 清除软弱土质结构, 增强低级的承载力, 促进地基土质稳定。换填材料可用中粗砂, 配以良好的砂石、素土、煤渣等。此施工技术操作简便, 经济可行, 材料易得, 素土可以就地取材, 操作落实更加高效。这种换填法施工技术的操作步骤是先挖后填, 即将施工范围内的软土层挖出运走, 然后将配好的砂石土填入夯实。不需要繁杂的施工技术和大型机械设备, 只需一般的挖掘设备、运输车辆和一定吨位的电动或气动夯。回填前对回填土质量进行详细检测分析, 经过分析验证后能够保证回填土具有相应的承载力, 并逐层夯实即可。三是排水固结法。冲填土、软黏土质等软弱地基结构一般含水量较高, 最简便、最经济的处理方法就是在建筑施工前在场地先行加载预压, 使土体中的空隙水排出, 逐渐固结。若是建筑物在建过程或建设完工后, 由于受外力影响致地基土质发生改变成为此类土质, 可在地基中设置砂井等竖向排水体, 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 使地基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因此, 排水固结法应根据不同情况, 结合地质地理变化采取相应方法, 促使地基具备较为理想的承载能力。排水固结法在实际应用中可供选择运用的手段较多, 其中, 真空降水预压处理技术、降水预压处理技术及沙井堆载预压处理技术是采用最普遍、排水效果最好的排水固结技术, 也是最理想的软弱地基改善实用技术。这两项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整体优化固结效果, 且投资少、简便易行, 对后续工程建设施工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结束语:

软弱地基对市政工程的耐久性、牢固性和安全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前, 必须针对软弱地基的不同情况, 采取相应的技术进行处理, 以保证地基具有工程项目要求必须具备的承载力, 这是保证市政工程建设质量的关键。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工程质量要求, 严格对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 彻底改变软弱地基的土质属性, 建设高质量工程。

摘要:文章分析了市政工程建设中淤泥质、杂填土、高黏度等不同土体土质地基形成的原因及对市政工程的影响, 针对不同软弱地基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 以减轻软弱地基对市政工程的质量的影响, 增强工程的牢固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工程,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忠平.论述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江西建材, 2016 (01) :111+107.

[2] 赵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35) :259.

[3] 谢碧丹.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初探[J].江西建材, 2017 (12) :62.

[4] 任海双.刍议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建材与装饰, 2017 (26) :21-22.

[5] 谭建生.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分析[J].建筑知识, 2017, 37 (13) :131+134.

[6] 程跃.市政工程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研究[J].江西建材, 2018 (01) :85+90.

上一篇:国际商务礼仪范文下一篇:国学经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