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

2024-03-03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第一步:编制《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及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科学深入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分析、未来价格预测、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节能减排、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从市场、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的、可靠的、科学性的投资咨询意见。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要收集靶区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分析研究其含水层层位,通过物探手段探测其含水性,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后确定其钻孔位置。

第二步:向国土资源厅申请新立探矿权。办理程序:

1、确定申请勘查范围。

2、确定探矿权是否可以申请,做法是到当地矿产资源主管部门查询申请勘查范围内是否已有其它矿业权(探矿权或采矿权),或申请在先、并且已被矿管部门受理的情况;如果勘查范围发生重叠,则重叠部分不能参与申请探矿权。

3、委托地勘单位编定勘查设计,并准备公司营业执照、资金来源证明、委托勘查合同等材料。将上述材料综合起来,用电子报盘软件生成探矿权申请书。

4、提交申请材料。由于各地、各级矿业管理部门所要求提交的材料不尽相同,可到当地主管部门详细咨询,按照他们的要求,同时提交纸质与电子版材料,其中电子材料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探矿权、采矿权申请资料实行电子文档申报公告规定中的标准》制作。

5、耐心等待通知和公告等一系列过程,大约25天。

第三步:委托有钻探资质的地勘队伍进行地热水钻探工作、并提交完井报告。

第四步:向国土资源厅申请新立采矿权。设立采矿权审批登记程序:

1、申请划定矿区范围,

2、凭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到省水利部门办理取水许可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开发利用方案等。

3、向有权发证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交采矿权申请资料,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4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发证或不予发证的决定。将准予发证或不予发证的决定,书面通知采矿权申请人。并发出领证通知书,要求采矿权申请人按规定缴纳有关费用。采矿权申请人在收到领证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持缴费通知单缴纳采矿权使用费、登记费、公告费。开采国家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的矿产资源的,还要缴纳经评估确认的采矿权价款,采矿权申请人凭领证通知及缴费凭据,领取采矿许可证采矿权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领证手续的,由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发出限期领证通知书,逾期仍不领证的,视为自动放弃采矿权申请,采矿登记管理机关可以受理他人对该区域采矿权的申请。采矿登记管理机关通知矿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由其在接到通知90日内对矿区范围进行公告,并根据采矿权人的申请组织埋设界桩或设置地面标志。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办证资料送地级、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地、州、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办证资科送省、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办证资料送地、州、市、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组 员:

李庆庆 范怡然 李 京 苑亚欣 李雯霏 孙 怡 杨宵宵 戚雪洁 杨 倩 杨 露

内容摘要:

近年来,我们了解到许多国家在对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可见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与极大意义。目前地热能在全球很多地区的应用相当广泛,开发技术也在日益完善。南宫地热是怎样开发的,是否运用先进的技术,是否合理的运用,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谜团,为此我们决定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进行深入调查。

调查中我们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实地考察法和调查问卷法.通过这些方法是我们深入了解更多有关地热方面的知识的研究方案。

通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得出了一份详细的地热资源利用调查报告,并亲自动手设计制作展览了一份相关内容的科普小报。

关 键 词: 地热资源 利用 发展 利用原理 开发

前 言: 发达国家在对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既缓减能源压力,同时将很大程度地减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北京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增长, 目前地热和产井已增至100多眼, 开发单位上百家, 设备取水能力已

超过6000m3/h, 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已达1000′104m3,主要用于采暖、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温室种植、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北京地热资源具有可持续利用的巨大潜力。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目前这些地热能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而且对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地热能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还有待改进。我们将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行全方位研究。

正 文: 调查内容:

研究内容:发达国家在地热能的利用方面已经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利用地热进行供暖,既缓减能源压力,同时将很大程度地减少由燃油和煤炭供暖所造成的空气污染。北京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逐年增长, 目前地热和产井已增至100多眼, 开发单位上百家, 设备取水能力已超过6000m3/h, 年开采地热水总量已达1000′104m3,主要用于采暖、洗浴、医疗保健、休闲娱乐、温室种植、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等方面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北京地热资源具有可持续利用

的巨大潜力。对于地热能的利用,包括将低温地热资源用于浴池和空间供热以及用于温室、热力泵和某些热处理过程的供热,同时还可以利用干燥的过热蒸汽和高温水进行发电,利用中等温度水通过双流体循环发电设备发电等,目前这些地热能的开发应用技术已经逐步成熟,而且对从干燥的岩石中和从地热增压资源及岩浆资源中提取地热能的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地热能的应用潜力,但是目前地热能的勘探和提取技术还有待改进。我们=对南宫地热资源的利用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重点研究问题:地热回灌。在地热资源开发初期,由于人们认识不够,开采手段不完善,一般未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致使地热田过量开采,热储水位下降迅速,地热资源严重浪费。为有效控制水位下降,保护地热资源,在世界先进国家如美国、新西兰、冰岛已研究出一系列新的地热开发利用方法,其中回灌开采已成为地热开发管理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并得到广泛应用,获得良好效果。我们通过采集资料,实地访问参观对南宫地热的回灌情况有了深入地研究。

2温泉水处理。

(1)处理目的:利用地热水一般应依据水质条件及用途作相应的处理, 使设备保持良好的状态, 延长使用寿命。

(2)处理方法:地热水除理方法视水质和用途而定, 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大类: 物理方法包括: 过滤法--用于清除地热水中的沉淀物; 氧气隔离法--严格控制地热利用系统中地热水与空气的接触, 不使氧进入热水系统, 达到防腐目的; 涂防腐涂料法--对接触地热水的设备喷涂防腐涂料, 达到防腐目的; 利用特种材料如不锈钢、陶瓷、塑料等不易腐蚀的材料制成的设备。 处理实例: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寿命。例如,计算机控制可以代替人力优化管理,除铁、除硫化氢等技术可以改善水质,如地热研究所在南宫做的地热井水处理实例。 3热泵工程关键点:工程场地勘察——场地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水量、水温、水质)技术可行性分析——冷热指标确定、冷热负荷计算、主机设备选型、水源水量计算,取水回灌设备——设备下入位置. 4当地居民对南宫地热资源的了解与认识程度。包括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我们希望通过对南宫地区地热资源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解观光农业的来源、发展与前景。同时,对身边的南宫地区观光农业深入了解。在调查的进过程中,普及观光农业知识,宣传地热资源,让人们更加了解观光农业,在调查后的分析数据中,对南宫地区地热资源现存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分析,以此促进其发展。同时,通

过小组问卷调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组织与实践能力,锻炼对事物的判断研究能力,使综合素质与能力得以提高。

调查方法: 1.文献法:了解地热资源利用的相关背景,为实地考察深入研究打下基础。上网搜索时提取权威信息,为保证研究的正确性,需对所搜资料信息进行筛查,保证有科学依据。作出ppt与调查报告。 责任人:范怡然、李京、孙怡、杨宵宵

2.实地考察:根据文献法发现的问题,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可以采访水世界,地热博览园的工作人员,更深入地具体地了解利用情况。

责任人:戚雪洁、杨倩、杨露

3.调查问卷:向当地居民发放问卷,相关意见可以以图表方式呈现。最后进行组员报告,提取有效结论,纳入总结论中。

责任人:李庆庆 范怡然 李 京 苑亚欣 李雯霏

孙 怡 杨宵宵 戚雪洁 杨 倩 杨 露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关于南宫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1、你是否知道地热资源?55.3%的人知道。可见,如今地热资源已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完全不知道地热资源的占了少数.

2、对地热资源的开采有什么看法?70.20%的人认为应该支持地热资源的开采,对人类有贡献。可见,大多数的人都支持里热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并且承认了地热资源对人类的贡献.

3、是否关注地热的发展,是否对地热资源的来发怀有期待?63.83%的人期待地热的持续发展,并且希望能给南宫的居民们造福。

4、是否知道地热资源的工作原理?结果是,只有25.53%的人知道原理。可见,人们对于地热资源开发的原理大多数都只是略知一二。

5、对于南宫地热资源的水温感觉如何?48.94%觉得有些低,所以这方面应该多与工作人员协调。

6、是否能接受南宫地热资源的价位?42.50% 可以接受,31.90% 有些贵。其实这个问题还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现如今,地热资源贫乏,而且开采集术又费时耗力。价格基本是根据这个定的,所以有多方面来考虑可能就不会觉得贵了。

7、认为地热资源的利用能否帮助已经靠此致富的南宫地区经济继续发展?很多人认为,地热的开采与利用虽能问南宫人创造财富,但不能一直维持南宫认的生活.

8、认为选择回灌井的原则是什么?多数人同意同层回灌和一层回灌相结合。

9、认为回灌技术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选择“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利用率”。可见,大多数人都对南宫的地热资源充满了希望。

结论与建议: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地热水资源特征分析

地热水作为具备有一定温度的资源,其温度大小还会受到热源的控制,也高于到底的平均气温或者深度围岩的温度。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地热水资源还呈现出点、线或者带、面状的分布特征,其分布结构还受到了地质构造跟板块运动等多种因素的控制。现阶段多是将地热带分为火山型以及非火山型这两种类型,其中板缘地热带分为沿板块边界展示的高温地热带,而板内地热带则分为板块内部地壳隆起区或者沉降区的低温地热带。

在地热带中还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化学元素、微量元素跟气体成分,相关学者在对敌人天的水文地球化学组分进行研究过程中发现,其水文地球化学元素会在受到地热水赋予环境的影响,并能够对地热水形成的地质条件跟循环过程中的水岩反应机制进行充分的显示。此外地热水热储温度还能够进行地热水资源开发潜力的有效表征,还可以在水化学数据基础上来进行温标计算公式的合理计算,借此来进行地热储层温度的有效评估。

二、地热水成因简析

在进行地热水资源成因进行研究过程之后总,需要先进行地热水的热源确定,然后再对其导热通道跟补给来源两部分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地热水资源的热源分为稳态热源以及瞬态热源这两种模式,将导热模式分为对流跟传导两种形式。在对不同类型的地热水成因机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火山成因地热水的主要热源是呈现出液态流动的热源,具体温度需要控制在900~1200℃。其能够对周围的围岩进行烘烤,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地下水的加热处理,其深部断裂上升形成温泉以及间歇泉。对于侵入体跟熔岩体的成因继续拧分析,其主要是因为地层的深部存在有高温侵入体跟熔岩体,温度也能够达到900~1200℃。在部分渗透率比较高的含水层中能够应用过热对流传递的模式来进行地下水加热,借此形成热水资源。部分深积盆底型的地热水还具备有非常高的大地热流北京至,地下水补给水源神经大断裂沟通进行到热储层,在经过加热之后形成地热水。一般情况下地热水的补给来源主要包含有大气降水跟深部循环水这两种模式,在进行补给来源的判定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稳定同位素的模式来进行。一般情况下热源为火山岩浆的地热田主要是大水降水的补给模式,而深层地热系统多是通过深层循环水的模式来进行热水来源的补给。

就不同区域地热水资源的成因进行系统性研究,其认为高温地热水系统的人员主要是壳内局部熔融层,而活动断裂以及深部构造还会对该区域内的水热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处理。就盆底地热水系统的基本系统跟成因进行分析,其主要是在周边山区水来进行补给的,然后运用断裂带来进行深循环加热,在断裂交汇处上涌进入到第四系含水层中,然后在跟浅部的地下水进行混合的模式来形成一种以温泉排泄为主的高温地热水系统。

通过对水化学组分成因进行研究的模式也能够进行地热水资源成因机制的有效研究,现阶段多数学者都认为地热水的化学组分是来源于水岩作用,其实一种比较普遍的地球化学过程,并且涉及到了岩石学、矿物学、材料科学、海洋地质以及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就地热水系统进行分析,因为其温度比较高以及物质来源过于多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水岩作用的过程具备有一定的特殊性,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热水资源成因的有效研究。一个地热田一般还能够表示在某一特定温度条件下的化学系统,其化学组分主要是该系统的液体相跟周围相两者达到最终化学平衡状态的一种结果。在地热水中特征组分的形成是各种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类型的地热水。

就地热水水岩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时,要求其能够从水岩反应的程度、环境因子的影响程度、矿物化学环境以及冷热水混合状态这四个方卖弄来进行研究,具体的化学组分则需是热水跟围岩矿物在一定程度下进行化学反应所形成的效果。因此说还可以通过地热田区域的地热水化学特征来进行水压相互作用过程的推导跟追溯,借此来进行地热水成因的合理研究。

现阶段在进行地热水成员的研究过程之中,主要是应用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手段来进行的,其能够在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以及热力学平衡定律的基础上所够阿金的,在该模拟手段之中能够构建每一个组分的物质平衡方程,然后在此技术基础上来进行地热水资源的成因机制进行准确有效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也已经有了一些比较成熟的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软件,对于我国地热水资源成因机制的研究工作也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意义。

结束语:

在进行地热水资源的应用过程之中,只有对其特征、成因以及成因模式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才能够使得其开发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对于该区域的能源结构调整也会产生积极的意义。这也就要求我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地热水资源成因机制的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的能源改革力度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

摘要:地热作为一种可持续的清洁能源以及战略性资源,其能够有效缓解我国现阶段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也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只有在对地热水资源的成因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来能够实现该资源的合理以及科学开发,并给予我国多元供应体系的能源安全战略的建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地热,热水资源,成因机制

参考文献

[1] 拓明明,周训,郭娟,等.重庆温泉及地下热水的分布及成因[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8,(1):165-172.

[2] 陈鹏,单玄龙,郝国丽,等.长白山仙人桥温泉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成因模式[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4):1236-1246.

[3] 李新亮,韩琳琳,陈朋磊.洛龙区龙门矿泉水资源储量研究[J].能源与环保,2017,(6):200-203.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地热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新型热能资源, 地热水是地热能的载体, 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可再生的特点, 具有供暖、洗浴、医疗保健、养殖等多方面的用途, 它具有成本低、易开采、易利用, 无污染等优点。研究区位于广东省澜河镇辖区, 交通便利, 距离韶关市著名景点帽子峰林场直线2km, 交通便利, 地热资源开发价值大。

研究区地处粤北大庚岭山脉南麓, 属中、低山区, 地形陡峭, 沟谷纵横, 山形多成浑圆状, 地表植被发育。最高峰海拔774.40m, 最低海拔265m, 一般标高400~300m, 相对高差509.40m, 山坡坡角一般30°~340°, 最大可达50°左右。区内水系发育, 呈树枝状分布全区, 属北江水系。主要支流为澜河和锅河, 呈“V”字形及“U”字形, 水流较急, 年平均流量分别为0.37~3.78m3/s和1.15~4.25m3/s, 侵蚀基准面标高分别为300~350m和250~300m。

2 区域地质概况

研究区出露有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 岩性为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灰色, 薄层砂质板岩、泥质板岩互层, 为诸广岩体的主要侵入围岩, 位于研究区西北角。出露岩体主要为燕山早期的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 出露面积较大, 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主要侵入于早期第一阶段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 岩枝多见申入该岩体中, 岩石呈灰白色、浅肉红色, 主要矿物长石、石英, 次要矿物为黑云母、白云母, 部分地段可见角闪石。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呈灰白色、粗中粒似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粒度稍细, 斑晶偏少, 并有白云母化现象, 有的为二长花岗岩。

研究区主要有NEE向的白云硅化断裂带和近SN向的锅坑构造带, 白云硅化断裂带主要为硅化碎裂花岗岩、花岗碎裂岩及构造角砾岩构成, 局部有白色石英脉。规模较大, 岩石破碎, 一般厚度在2~10m以内, 断裂显压扭兼张性, 多次活动。构造上盘断面平直, 碎裂花岗岩较宽, 部分地段主要以一组平直断面出现。锅坑构造带规模较大, 近南北向分布, 其上盘岩石破碎为碎块、角砾状, 含 (透) 水性弱, 裂隙十分发育, 大多有白色高岭土充填, 一般不透水, 个别裂隙透水性强, 在钻探控制时均发现漏水, 孔口无水返, 总体上富水性亦不强, 构造带至地表风化带, 岩石大多是破碎的, 钻进时孔壁易崩塌, 需采用水泥护壁, 只有一组裂隙是透水的, 富水性弱。该带其它部位透水裂隙1~2组, 但破碎岩层厚度则小得多。

3 水文地质条件

研究区主要分布燕山期花岗岩, 外围有寒武系变质岩。花岗岩呈大岩基出露, 脉状硅化带沿构造分布, 少量辉绿岩脉不规则分布。第四系以风化残积土为主, 坡、洪积土分布于沟谷地带, 厚度极不均匀, 一般小于2m, 最厚可达10多米。

地下水主要分布片状风化壳裂隙潜水及沿构造带分布的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二种类型水局部相联系, 同受大气降水补给。 (1) 风化壳裂隙潜水:多发育于各种岩石的强、弱风化带中, 埋藏浅, 呈层状随地形起伏分布, 部分地段出露地表, 大部分表层有厚度不等的浮土盖层, 含水层受大气降水补给。风化裂隙多为闭合剪切裂隙, 极少数为微张裂隙。含水层的富水性视风化裂隙发育密度及含水层特点、厚度等而定, 由高处往下径流, 大多排泄于山腰以下的沟谷中。 (2) 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受破碎带控制, 呈带状分布, 埋深大, 厚度一般小于2m, 富水性及透水性视破碎带裂隙的规模、充填情况而定, 变化极大, 受大气降水、浅层潜水及地表水补给, 其补给区可包括多个水文地质单元, 沿构造带径流, 大多数径流距离很远, 以上升泉的形式排泄, 表现为单个泉水流量较大, 在0.08-0.45L/s之间, 有少数上升泉在低山丘陵区分布。该类型含水层 (带) 在钻孔中表现为孔口涌水, 涌水量可代表该含水层 (带) 的富水程度。地下水循环深度越大, 水温则越高, 温泉水是该类型水之一, 它循环深度最大, 径流最远。

4 热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4.1 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 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的地下水取样分析 (表1) , 发现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地下水类型类型不一样, 分为HCO3-Na及HCO3·SO4-Na水两种。其中锅坑村西面沟边出露的温泉水 (S-1) , 水温45~50℃, 可见热水从裂隙涌出, 有较强H2S刺鼻气味, 流量达到2.91L/s, 富水性较强, 为上升热泉水, 矿化度为220.74mg/L, 氡的含量为326Bq/L, 为弱碱性热水, 水质类型为HCO3+SO4-Na型。而风化壳裂隙潜水 (S-2、S-3) , 在山梁、山脊接受补给, 于沟谷处排泄, 单个泉水流量小, 在0.001-0.25L/s之间, 矿化度相对较低, 水质类型为HCO3+SO4-Na。本区热水可定名为中等矿化、弱碱性的SO4·HCO3型中高温水[1]。

研究区燕山期花岗岩体中花岗岩主元素含量特征为:1、Si O2含量高 (71.11%~73.37%) , Ca O (1.40%~1.91%) 和Mg O (0.64%~0.85%) 含量低;2、碱含量较高, K20+Na2O=6.74%~8.00%, 钾大于钠, K2O/Na2O=1.63~2.12。推断研究区花岗岩体是壳源成因的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2]。通过分析对比, S-4为揭露白云硅化断裂带钻孔水样与温泉水来自同一条硅化断裂带, 水化学特征相似, 证明该硅化断裂带导水性较好, 透水性强, 富水性中等, 而矿化度比S-2、S-3都要高, 是因为水与岩石作用时间较长, 矿化度相对较高。

4.2 地下热水成因分析

热水温度分布受硅化断裂带破碎程度、充填物性质及距硅化断裂带的远近、岩石透水性、导热性与地表水和潜水联系等影响, 热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地下水循环深度、地表水的充填量及地下水径流时间和途径[3]。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于构造带出露部位接受浅层裂隙潜水或水沟水 (地表水) 补给, 沿构造带 (破碎带) 径流, 径流的远近与构造的性质及地形条件有关, 从地势低处以上升泉的形式排泄, 从而形成温泉[4]。

研究区温泉导水构造是EW向断裂, 据地形条件分析, 其补给区在白云以西一带, 甚至更远。阻水构造是NE向高寨脑断裂, 挡水断裂为近SN向的锅坑断裂, 断裂本身一般不透水, 并切断东西向导水构造, 且分布在地形最低处, 与NE向高寨脑断裂有数米的高差, 出水点只局限分布在近SN向断裂的东面一侧, 通过钻孔控制, 在构造以外地区未发现地热异常区。

综上所述, 本区热水是由大气降水补给, 通过浅层裂隙水或水沟水, 沿构造带径流, 沿断裂、裂隙入渗至深部, 经低温增温作用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加温, 在对流与静水压力作用, 沿白云硅化断裂迅速上升至浅部从而涌出地表, 在锅坑村西面沟边出露形成温泉。

5 结论

笔者认为研究区的地热异常区域面积小, 主要受硅化断裂构造控制, 属于构造破碎带裂隙承压水, 受季节性影响较小, 是一种中等矿化、弱碱性的SO4·HCO3型中高温水, 流量达到2.91L/s, 因矿化度较高, 富含Si O2和氡, 是一种疗养型的地热资源, 又应距离韶关市著名景点帽子峰林场直线2km, 具有较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前景。

摘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整理近年来水文地质工作资料, 从地下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分布、形成条件出发, 分析研究了研究区地热资源特征及成因, 阐述了地下热水的径流通道和形成温泉水的条件。通过对不同地质条件的地下水取样分析, 认为研究区热水属中高温热水, 矿化度较高, 富含Si O2和氡, 是一种疗养型的地热资源。

关键词:热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 曾凡杰.粤北234矿区热水特征及其与铀成矿关系.广东地质, 2015.

[2] 陈金声等.粤北201矿床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矿业工程, 2001, 9 (2) .12-14.

[3] 王庆棣.地热研究与热水勘探中的地温测量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1976.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摘 要: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是当前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技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通过技术应用体系构建,实现原有沥青材料的再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还能够实现资源利用模式优化,达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在简要阐述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意义基础上,分析该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结合实际提出技术应用经济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以此为相关工程建设提供参考,为推进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就地应用沥青冷再生技术;公路工程;经济效益

课题项目:2021年度秦皇岛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名称:《推进应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1LX285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理论层面的研究起始于1998年左右,进入21世纪之后,在相关工程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其技术原理是将废弃的沥青铣刨材料重新处理,并基于不同的辅助处理措施,在压实力作用下,形成具有路用性能的路面结构层,从而达到资源重新利用的目的。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形成柔性基层路面结构,优化路面组合形式,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公路发展与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的意义

由于我国公路建设事业发展周期长,覆盖面广,每年约有15%的路面要重新大修,并产生约360万吨的沥青路面废料,因此强化这些废料的利用研究,已经成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的重点问题。在公路养护事业发展要求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要求不断提升背景下,如何构建新型沥青废料利用体系,成为相关研究的主要突破点。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再生设备连续完成沥青废料的發泡、喷洒、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等流程,满足路面铺设的技术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发达国家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较为超前,美国在1915年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至20世纪80年代,再生混合料在路用混合料中的占比已达到50%以上,欧洲部分国家在废弃沥青材料方面的整体回收利用率已达到100%。相对而言,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滞后,1998年开始,国内相关工程建设中,才开始这方面的试验和工程实践,近些年来,这方面技术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冷再生技术也得以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乡村公路及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2019年,再生工程总量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并且所采用的粘结剂也由单一性的水泥材料转向泡沫沥青、乳化沥青等柔性粘结剂方面。

就理论层面而言,研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以及其所产生的附加效益,能够有效弥补我国沥青冷再生技术乃至公路路面修复处理技术研究方面的不足,通过对技术应用过程中相关要点分析,为同类项目施工提供参考,优化现有技术体系存在不足。通过技术层面改善,更好的发现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提升技术研究水平。

就实践层面而言,通过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能够为具体工程项目实施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平不断提升。通过对施工人员技术引导,能够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尽量减少由于工程施工对周边居民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施工技术总结,能够更好的完善技术应用体系,强化施工技术改善,为工程建设体系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

(一)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作用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废弃资源利用、路面结构优化、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作用。通过沥青面层混合料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应用,能够将已损毁路面的沥青材料进行重复利用,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材料成本,提升工程建设经济效益。通过废弃沥青混合料的应用,能够优化基层路面结构,提升路面设计方案的灵活性,更好的促进我国公路工程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水平,为公路交通事业发展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沥青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专业和高性能沥青产品供给不足背景下,通过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还能够驱动行业整体发展形式不断优化,提升沥青产业技术革新力度,为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可以从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入手。以某一级公路工程施工为例,直接经济效益的核算比较如下(价格以工程建设时间为准):如采用新建基层改建方案,所需要的成本投入包括旧路材料处理和新建基层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旧路材料的挖除、清运和弃放处理,成本约为25元/m2,新建基层包括天然砂砾、水泥稳定砂砾等材料,成本约为64元/m2,综合成本单价约为89元/m2。如采用冷再生技术,材料费为33元/m2,人工费为2元/m2,机械费用18元/m2,其他费用为17元/m2,综合成本约为70元/m2。以此可以看出,该项目利用沥青冷再生技术,较之新建基层造价,单位成本可节约20%以上,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施工中仅占用单幅车道,并且减少了原料采购和运输等过程,将施工流程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影响降到最低水平,由此也能够创造较为明显的间接经济效益。

综上分析,在单个项目施工中,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直接和间接节省经济效益30~40%之间,在石料供应匮乏,采购价格相对较高的地区,经济效益水平还会提高。从这方面而言,在公路路面修复工程中,工程管理层面必须要认识到技术革新应用的重要性,多方面分析经济效益影响因素,全面分析比对,尽量提升技术应用水平,确保经济效益方面的优势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三)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社会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的社会效益主要集中于如下方面:一是具有良好级配的泡沫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对于后期维护工作没有特殊要求,能够减少由于路面维护对正常交通运行造成的影响。二是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结构形式,决定了其温度敏感性低,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公路交通建设中都能够广泛应用。三是泡沫沥青混合料生产属于就地取材,在处理过程中,不用占用其他车道,能够通过处理后就地压实处理,减少对交通运行影响,有效缩短施工工期,更好的提升公路交通运行效率。四是泡沫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平衡刚柔度和结构完整性,有效提升路面质量,有效延缓路面破损时间,提升公路交通承载能力。

(四)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生态效益分析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旧沥青路面材料的使用价值,达到循环利用目的,节约堆放空间及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同时还减少了由于石料开采和使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起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一方面而言,通过降低新生沥青材料的使用和沥青加热等环节的有效控制,有效降低工程施工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对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三、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一)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历史,相关方面的技术研究也较为深入。但是该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仅有二十多年历史,覆盖范围还较为有限。由于技术应用环节的复杂性,在某些关键性技术环节,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受到工程行业粗放式管理思维影响,在部分工程项目施工中,不愿意采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技术应用中也没有采取对应的质量控制措施,由此造成路面质量无法达到验收要求,难以体现技术应用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具体项目施工中,多数技术人员对施工技术参数优化重视程度不足,在施工技术细节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由此不仅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有效控制,还会造成不同形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对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实现带来负面影响。

(二)施工组织难度加大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施工场景多是以局部范围内的路面修复为主,采用封闭或半封闭施工管理形式,相对直接修复技术而言,施工場地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旧料收集和重复处理环节的增加,要求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应的优化,尽量减少由于施工技术流程增加带来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但是当前多数项目施工中,管理人员依然是采用传统理念进行施工管理,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度明显不足,由此不仅造成项目施工经济效益难以提升,还会对施工质量控制造成一定影响。

(三)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的应用,需要施工人员具有良好的技术应用和操作能力,能够严格依照规范要求做好不同作业流程中的机械设备操作、温度控制、拌和控制等,需要全面做好各个施工环节的衔接处理,由此对现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由于我国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施工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使得多数项目施工组织中,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相对较为滞后,多数施工人员还是依照传统理念进行作业,由此造成工程项目施工组织和质量控制难度加大,对经济效益实现造成负面影响。

四、推进应用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的策略建议

(一)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由于就地泡沫沥青再生技术应用中需要尽量提升旧沥青占比,又需要确保路面性能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因此要确保经济效益达到设计目标,就需要做好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首先来说,在处理原有沥青路面时,要先将基层表面清理到位,确保材料应用性能达到使用要求。其次是确定最佳含水率,利用击实试验,确定集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确保集料质量能够满足路面性能控制要求。再次是根据冷再生混合料的合成级配范围和混合料中原沥青含量,初步确定泡沫沥青用量。通过这些参数设定,做好摊铺作业前期的准备工作。

(二)做好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

由于沥青混合料属于典型的粘弹性材料,粘弹性状与温度具有直接关系,因此在就地热再生施工流程中,必须要做好温度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避免由于控制不当造成施工工序受到影响,施工周期增加及材料浪费现象对经济效益造成的影响。温度控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要点,一是环境温度要处于合理区间,通常情形下,环境温度介于25~35℃时,施工效果最佳,而在气温或路面温度低于15℃时,应当停止现场作业。二是要采用数字显示插入式热电偶温度计和红外温度计等,对施工过程中不同节点位置进行温度实测,确保就地热再生料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三是在不同技术应用阶段,温度要求具有较大差异,必须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对应调整,例如原路面旧料翻松后路表温度一般在80~90℃之间,摊铺后路表温度一般在120~130℃之间。温度控制当前还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在实际施工中,应当以混合料的处理成效为基本判断标准。四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沥青路面材料导热性能不佳,常会出现表面温度过高、下部温度不足的情形,在施工中可以采用合理设置加热器参数、间歇加热方式进行温度控制,提升加热效率。

(三)做好现场材料的试验检测

虽然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我国公路工程施工中已经有较久的应用历史,但是由于公路建设范围较为广泛,不同地区施工技术规范和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对材料性能也具有不同要求,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做好材料的现场试验检测。在一般施工技术要求下,现场材料性能主要体现在马歇尔指标和强度两个方面。马歇尔指标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稳定度、流值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三个技术指标,强度则包括干劈裂强度和湿劈裂强度。通过相应的试验方法和检测频率设置,能够准确判定材料质量,确保材料性能达到工程施工要求。通常情形下,现场材料和厂拌再生材料性能有所偏差,强度性能有所偏低,对材料的水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应当采用工艺优化方式,确保性能达到施工要求,避免成本浪费,为技术应用经济效益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四)做好质量检测和养护工作

就地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当全面做好质量检测工作,在确保前一流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下,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避免由于重复性施工造成材料和人工浪费,对经济效益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冷再生层强度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设计参数,因此在碾压完成后,可以采用路面覆盖草袋或土工布结合洒水形式做好养生处理。在部分高温或低温施工场景下,在整体施工作业完成后,还应当做好养护管理中的组织,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全面养护,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五)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

根据上述各个方面材料参数要求做好材料准备基础上,要确保冷再生技术的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出来,还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通过施工现场范围的合理界定,尽量减少施工作业对现有交通狀况的影响,保持道路交通能够有序进行,以此更好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投入。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遵循新时期精细化施工管理要求,全面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有效提升整体施工水平,避免出现施工质量达不到要求而重现施工等方面问题,确保项目经济效益水平能够切实体现出来。为确保施工现场和质量控制目标的达成,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做好施工机械和人员调配工作,做好施工安全和施工进度管理,由此合理做好施工成本控制,为提升项目建设经济效益奠定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

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稳定发展态势下,沥青冷再生技术应用已经成为项目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路径,但是就整体而言,相关方面技术应用还较为滞后,旧沥青利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相关企业必须在做好各方面研究和施工控制基础上,才能够将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建立.再生粗骨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21(04):10-13.

[2]张贺,刘忠根.我国再生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研究进展[J].北方建筑,2021,6(04):20-23.

[3]芦欣,孙斌.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范围优化的探讨分析[J].市政技术,2021,39(08):189-193.

[4]赵晓荷.再生沥青路面骨料碱活性混凝土砌块制备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21,37(14):95-97+162.

[5]李鹏飞,韩占闯.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J].中外公路,2019,39(02):260-264.

[6]刘然,方文达.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在新泗路大修工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8,14(08):94-96.

[7]毛隆权.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在G328路面修复工程中的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20,37(14):56-58.

[8]王玥珩.基于级配优化对掺水泥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J].路基工程,2019(02):65-70.

地热资源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EnergyInformationProvider

中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中国能源网研究中心 王鸿雁 张葵叶

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对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实现非化石能源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认真解决,以促进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能源地热能地热资源可再生能源

一、 地热能及其开发利用的特点

(一)地热资源再生速度慢

地热资源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热流体的循环要经历加热、运移、富集等过程,最后储藏在含水层中,但由于埋藏深,补给途径远,这个循环周期少则几十年,多则成千上万年。与冷水循环相比,其形成、补给和径流情况要复杂得多,周期也长得多。虽然与化石能源相比,地热能的再生速度要快得多,但如果过量开采,超过了补给速度,也会造成地热资源的枯竭。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热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热产业更不是一个适合迅速做大的产业。据统计,每年地热的新再生量只有200多亿吨油当量,远低于太阳能的130万亿吨油当量、风能的1400亿吨油当量、生物质能的600亿吨油当量。1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热能的累积存量上。

(二)具有潜在的环境问题

地热能虽然是较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但地热水成分复杂,且属于地质构造的一部分,如果管理和保护不善,对地热资源的开采也同样会带来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地面沉降。如果长期抽取地下热水而不回灌会引起水位下降,导致地层进一步的压密,从而加剧地面沉降的发生。根据天津市对市区的沉降测量表明,开采300m深度以下地下水,对地面沉降影响约占总沉降量的35%—50%。2在人口居住区会造成住宅楼和其他建筑物基础的坍塌,而在非人口居住区会对地表水径流系统

造成负面影响。长期地热流体开采而不回灌,将导致地面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2、热污染。所谓热污染是指在缺乏梯级利用的情况下,尾水的温度本身较高,如果没有采取地热回灌或是相应的处理措施,就更会促使局部空气和水体的温度升高。2温度较高的地热尾水在排放过程中,会向周围环境释放一定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或水体的温度升高,不仅加快水汽循环,还会使水中缺氧,从而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发育、繁殖等。

3、化学污染。由于地热水含盐量较高,而且不同程度的含有铀和钍等放射性元素,在抽取地下热水的过程中,随着接近地表时压力的降低,热水中含有的一些气体和悬浮物就会排放到土壤和大气中,会侵蚀土地、破坏植被,造成土壤板结和盐碱化,也给大气带来污染,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4、诱发地震。地热异常区多处于现代火山、近代岩浆活动地区或近代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这意味着地热资源开发一般发生在自然断裂通道和活断层上,即地热资源开发大部分在区域地震活动性强的地区内进行,如果开发不慎,也有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

5、地温变化。地温随地层深度的增加会逐渐升高,但在浅层地表范围内,地下水对地温起着控制作用,尤其在近地表土壤层内更是如此。过度开采会使地温升高,从而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三)对常规能源和经济形势等因素十分敏感

作为新型能源的一种,地热的开发利用容易受到来自常规能源、国家能源战略和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能源,其开发利用容易受到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的的影响。同时由于地热资源勘查水平不足,资源量预测具有不确定性,使国家在地热开发的发展方向摇摆不定。此外,世界经济周期波动也增加了地热发展的不稳定的外部环境。

(四)对技术和装备要求较高,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

由于地下水矿化度较高、腐蚀性强,因此对相关设备尤其是对地下部分的埋管和抽水系统的设计、技术、材料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地热发电方面,饱和蒸汽中水分冲击汽轮机,会造成部件的部分损坏,地热资源中的成分也会使汽轮机叶片结垢,从而降低地热发电效率,以及地热流体对各金属表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影响设备寿命等。这决定了地热资源的开发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

(五)分布与输送问题

输送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热资源开发的直接产物地热水和地热蒸汽无法远距离输送,只能就近利用:二是地热电站规模一般都不大且利用系数低(小于0.1),如果长距离输电,会增加输电成本,经济上不可行。

但我国地热资源在地域分布非常不均衡,高温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就近利用的需要较小,远距离输电不经济。低温地热资源虽然分布区域广泛,但却存在初期投资大、成本高昂、后期设备维护困难等问题。

二、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存在浪费资源等问题

我国地热资源真正的科学开发利用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梯级利用的方式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也没有形成大规模集约化、产业化开发。除个别城市外,大部分地区处于粗放式、低效率利用阶段。这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企业规模较小,工艺流程和管理水平落后,技术水平低,盲目追求高额利润,不按规定开采地热资源,也不采取综合利用措施,致使地热产品布局、利用方式不合理,使地热资源仅停留在洗浴、游泳、养殖等少数项目上,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浪费现象非常严重。例如采取直供、直排供暖方式的地热井,其热能利用率仅为20%—30%。全国现有地热回灌井261眼,仅占开采井的14.5%,回灌量仅为开采量的5%,很多地区出现水位下降,温度降低,甚至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3如果能够提高热交换率或应用梯级利用技术则会解决上述问题。

(二)基础勘查评价落后,缺少统一规划

我国在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方面规划不足,主要体现在我国缺乏开展大规模的统

一、系统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和一个统一的勘察评价体系。全国地热资源勘察评价程度低,大部分地区尚未开展大比例尺的地热资源勘察,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中低温地热资源,基本未开展正规的地热勘探。从而导致地方上进一步的规划难以制定,即使是已制定了开发利用规划的地区,规划也难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从而造成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盲目和无序,使整个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综合经济效益低下,极大地影响到地热资源的产业化发展。

(三)对地热资源特点及开发的意义认识不足

一是开发商对地热资源的特点缺乏认识,带来开采的盲目性,从而导致地热

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二是对地热资源的应用范围认识短浅,如有观念认为地热量太少或认为中低温地热资源不能用来发电,导致中低位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三是对地热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价值和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意义认识不足,也导致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难以把地热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环境改善较好地结合,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地热发展模式。

(四)法律法规不完善

我国地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对地热的开发也重视不够,虽然《可再生能源法》中涉及相关地热开发,但是篇幅很少、概括简略,配套的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等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除了部分省区市外,我国尚未建立全国性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

(五)政出多门,监管效率低下

虽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地热是单一的矿产资源,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地热资源的特殊属性等,地热水的水资源属性和矿产资源属性仍然没有在法律中得到完全的确认,致使水利、国土资源等多个行政部门管理地热资源,管理体制和执法主体不够明确,行政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不仅导致部门之间的工作难以协调,也扰乱了对地热资源的管理秩序,威胁到矿产资源规划的权威,甚至破坏了矿产资源,严重影响了地热资源勘察与开发利用的正常发展。

(六)长期缺少国家重视

近年来,国家层面对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较为重视,出台了各种鼓励政策推动其发展,但对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却重视不够。地热的开发利用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国家通过制定统一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实施技术引进和研发、建设示范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等方式推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四部委共同出台了《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展现出国家对地热开发的重新重视。但能否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还要看指导意见中的相关任务和措施是否能得到较好落实。

三、 对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基础勘查评价工作,制定统一规划

尽快启动大范围的资源调查,在总体上对地热资源的分布和储量的实际情况

进行勘查的基础上,进行全国地热资源评价和区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重点部署,查明重点地热区(田)的地热分布和热储层埋藏规律及其特征,确定我国不同类型的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重点地域。制定科学的短、中、长期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为各地区按照其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管理和扶持政策提供基础依据,从而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利用资源,杜绝盲目、无序的地热资源开发,实现地热能的科学有效利用。

(二)加快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监管水平

统一地热的矿产资源属性,不断完善地热资源勘查的探矿权和开发的矿业权管理办法,理清地热行政管理关系,明确各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及监管和惩罚措施。国家政府需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专门的地热相关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以及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资质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共同发力,加强对地热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指导,着力推进地热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保证地热资源开发合理有序进行。特别应加强对地热企业回灌、热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督,要建立全国性的地下热水资源监测系统,防止个别企业滥采地热水造成地质灾害。

(三)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在《可再生能源法》框架下,借鉴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展中的扶持方式,早日制定出地热开发的优惠配套扶持政策,解决地热能产业面临的资金瓶颈问题,降低地热开发成本,促进地热产业快速发展。例如多在采矿权、水资源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在充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的同时,实现各方的共赢。

(四)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

地热资源再生速度缓慢,需要提高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由于地热不同温度具有不同用途,应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实施精细化管理,按不同温度开展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按照因地制宜、物尽其用的原则,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地热水在农、林、牧、渔业等多方面的广泛利用,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浪费,提高地热利用率,还能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五)加快推进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

国家应加大力度支持开展地热能供热制冷、发电和综合利用等示范项目,包括中低温、高温和干热岩发电示范工程,从而带动技术发展。根据目前探明的地热资源量来看,我国近期能够经济有效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大部分属于中低温,我国

在中低温发电方面已有一定进展,推进中低温发电技术发展对于我国能源发展在目前看来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还应支持和鼓励我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加大油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利用大部分油田区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加快油田区地热发电站项目建设。还应鼓励具有石油勘探开发经验的企业开发地热资源,加快把石油勘探开发有关的深钻、测井、注水等技术,应用到地热工程中去,特别是干热岩发电,可利用已有技术和设备,缩短研发时间。

1闫强等.全球地热资源述评[J].可再生能源,2009,27(6)

2詹麒.国内外地热开发利用现状浅析[J].理论与实践,2009,(7)

上一篇:读人性与道德有感范文下一篇: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