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发展范文

2024-03-21

同理心发展范文第1篇

吴文貌

同理心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也是师生之间建立良好沟通的基本条件。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沟通双方能够从同理心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感受、信念和态度,并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对方会感到得到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这种感受可以诱发出彼此充满体谅和关心爱护的沟通氛围。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同理心的具体界定:同理心不等于了解;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教师要关怀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首先需要先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概念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的技巧有两点:

一、只是单纯将学生的感受回应给学生,老师对学生的感受、情绪、价值观和行为表现等领域的同理。

二、 准确地向学生传递同理心。

例如,前段时间有两个学生在吵架,我找其中一个同学来谈话,下面是我们的对话内容:

曹磊:雷历明和雷杨一直在我面前拿着纸团扔来扔去。让我很烦,然后我就大声地骂他们,就开始吵起来了(声音越来越低)。

老师:你现在也知道错了,也后悔了,感觉挺尴尬的。

曹磊:是的。其实我不是故意骂他们的,只是我自己很烦,他们一直扔来扔去的让我更烦,所以我就...... 老师:哦,是你自己在烦恼一些事,不全是雷历明和雷杨吵你的原因。然后你想跟他们和解,只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是吗? 曹磊:嗯。

老师:你自己也不是故意的,你也认识到错误了,相信你跟他开口道歉的话,他也会和你和解的。还有以后要注意控制一下情绪。

由于能主动发现学生的内心思想,学生自然会从心中贴近老师,接下来对于老师给予他的指导,学生就会去听、去接受,这样才能有效的教育学生。

再比如一个学生在期末考试失败后,来找老师谈话,有五个老师分别对他进行回应:

老师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难过呢?

老师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期末考试失败了。

老师3: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老师4:因为考试不理想,所以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去跟父母说。

老师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有想过会考得这样不理想,故对此特别感到失望与难过,有点郁闷,有点不甘心,也怕家里的人说你。

以上五个老师的回应分别象征五种层次的同理程度。

第一个老师根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说的话,也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态。第二个老师的回应只领会了学生表面的感受,所以在回应中就只有内容上的表达,缺乏感情上的要素,显得了解得不够。第三个老师的回应显示他对学生表达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仍然没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但是,这样的沟通对学生已经能够带来正面作用了。第四位老师,由于他所达到的同感相当深,因此在他的回应中,他表达了学生表面言语后面更深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没有察觉的感受。第五位老师,做到了最正确的同理。在他的回应中,无论在表面或深入的感受上,都很准确。在这个例子中,他不但同感到了学生很失望难过等表面的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很准确的回应。在这个层次上能够作出回应的老师完全能够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了。

同理心发展范文第2篇

你猜怎么回事?

原来他们两个人在宾馆幽会,男生进浴室洗澡,洗一半,从浴室探头出来,正好被女生看到,女生立刻冒了火,问那男生:“你看什么?以为我会偷翻你的东西,还是会偷你的钱跑掉?”

两个人就这么闹翻了。

我问那男学生:“为什么探头看?”他耸耸肩说:“听房间里半天没动静,确实有点不放心,因为现在社会上骗子太多了,而且两人交往不久,所以探头看看。”

没错,防人之心不可无。但就算有,也得用点技巧啊!你何不先找个借口,譬如说:“糟了!我的手机是不是忘在餐厅了。”再探头,不是就好多了吗?

人是很敏感而易受伤害的,我最近才听一位女士抱怨,她的一个朋友到家里做客,上洗手间,人都进去了,又突然跑出来,把放在沙发上的皮包提进去,生怕别人会偷她东西似的。

我说:“为什么不想,她要拿皮包里的化妆品去补妆呢?”

“可以啊!她要补妆,她可以先说要进去补妆,何必当着我的面,把皮包提走,屋里就我和她,我能不多心吗?”那女士说。

她这话讲得一点都没错,为了避免别人多心,我们需要一些处世的技巧。有时候说一句乍听没什么“必要”的话,可能产生很好的效果。

举个同样有关皮包的例子——当你和朋友去吃自助餐的时候,朋友已经端来食物,开始吃,你才要去拿。除非真怕朋友偷看,你有必要把皮包提在手上吗?

如果你拜托朋友帮你看一下,不是既省得累赘,又显示了对朋友的信任?就算你真不放心,也应该作个解释:“我还是把皮包带着好了,免得你们吃完了,还得帮我看着,不能继续去拿。”

又譬如你有两位朋友都在席间演讲,接着由你发言,就算你只赞赏其中一位,你又能从头到尾只表扬那个人,而绝口不提另一位吗?

不是一就是二,当你赞美张三,却不理会李四的时候,给人的印象当然是你不欣赏李四。这时候,即使你只带上一句:“李四说的,我不内行,不敢评论,就专谈张三吧!”李四听在耳里,感觉就好多了。

同理心发展范文第3篇

记得在“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一天后,我们小区组织了一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募捐活动,活动刚开始,就有不少爱心人士踊跃捐款,我看到后,赶忙回到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二话不说就给了我五十元钱,我便急急忙忙地下楼跑向了中心广场地募捐点。

这时,一位妈妈拉着一个比我大

二、三岁的女孩也走向了募捐点。女孩妈妈身上穿着都是名牌,手腕上戴着闪闪发光的金表,手上提着一大包零食和饮料。当她们走到募捐点时,我听到女孩指着现场悬挂着地震发生时的一组图片对她妈妈说:“妈妈,你看那些被压在废墟底下的孩子真可怜,我们捐点钱吧!”女孩还拉着她妈妈的手臂摇了摇。大人说:“好吧,”接着喝了一大口雪碧,说道:“给你200元,捐100元,剩下的钱留给你当做零花钱吧!”接着亲了那个女孩一下。那个女孩笑了一下,便把钱朝捐款处甩了过去。看到这里,我再也看不下去了,拿着妈妈给我的五十元钱,认真地把钱递给了志愿者。过了几天,我在一处商场又见到了那对母女了,那女孩的妈妈上洗手间去了,女孩在等着妈妈,这时一个乞丐走向了小女孩,并向她乞讨,她厌恶的甩了甩手,一下子打翻了乞丐的碗,碗里的零钱“叮零零”地撒了一地,乞丐可怜地在地上捡着撒向四处的零钱,她不屑一顾的看着乞丐的行为。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那个女孩没有爱心,没有同情心。女孩面对人们的指责有一点怕了,朝着她妈妈那个方向跑去。

看到这里,我心里不禁一沉,现在怎么就是有那么一些人那么没有同情心、没有爱心呢?我想起了一句话:人要是没有同情心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有一句歌词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特别喜欢这句歌词。因为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唱出了每个人的渴望。现实生活中,献爱心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我们的生活多么需要你我奉献的爱心。爱心犹如一把火能把坚硬的冰融化。爱心犹如一把铲能把痛苦斩草除根。爱心犹如一场春雨可以滋润大地上所有生灵。请人们把丢失的爱心找回来,让爱洒满人间,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双手共同奉献我们的爱心,让爱满人间。

同理心发展范文第4篇

同理心一词来源于希腊文empatheia,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雷福德1920年首度使用了同理心, 同理心是亲自模仿并感受他人的痛苦。同理心是有针对性的目标用户, 通过代入式地体验来理解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主观经历,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想法和行为, 从而让设计师深刻的理解用户且保证设计的客观性。同理心不是简单的深入和换位, 一切将心比心、细致观察和良好沟通的落脚点都是最终行动, 都是为设计师的有效行为服务, 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应将自己置于使户角度去理解使用者的立场, 进而作出更加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设计。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等等, 关注人的理想、信念和情感, 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 设计活动中人文关怀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推崇和认可, 这也让很多设计人员意识到在人文关怀理念下实施设计创新是今后必然发展的方向。

二、“同理心”应用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影响

目前高校设计专业大力开展产学研创活动, 利用实际项目进课堂, 设计工作室设置等提高学生设计实践和设计创新能力, 但问题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学生中, 面对实际设计项目, 大多数学生信心不足不敢接受任务, 因此而失去很多实操机会。或者接受了设计任务, 仍按自己的设计意念进行理想化的脱离实际的设计, 这种设计方案也许会取得较好的视觉效果, 但往往无法实施或实施后会出现很多问题影响设计体验, 从而导致设计失败。在室内空间设计中, 根据空间功能需求进行空间规划布局是设计第一步, 学生在进行空间设计时, 时常会出现空间布局不合理, 空间交通动线不流畅, 功能分区面积不合适, 在设计时运用同理心进行代入式设计思维反复审视设计方案, 设计便能进一步完善。首先完成方案初步时问自己, 假设是给自己设计的空间, 这样安排合理吗?舒适吗?利用立体形象思维把自己带入空间进行空间体验, 发现设计的不合理, 其次, 利用同理心的角度思考是否有针对性的解决设计中的个性问题?关注个性问题的解决才是真正的人文关怀, 只有这样设计方案才趋于更加完善。一套成功的设计方案不仅需要牢固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设计经验, 更需要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大爱之心。设计师的首要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 利用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客户考虑, 不能单凭自己的设计经验解决空间设计问题, 要对设计方案负责, 决不可凭空想象, 追求表面造型, 形式夸张的理想设计, 或者运用昂贵的材料堆积空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融入同理心思维模式, 通过换位思考, 注重用户的感受与体验, 设身处地来体会用户遇到的问题。即人文关怀理念下同理心在设计过程中应用, 它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能够使学生做出了一个重大思维转变, 把注意力转移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人群,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理想式设计。同理心能够使学生们着手从设计思考的角度来迎战设计难题。

三、人文关怀理念下同理心的培养及方法探究

人文关怀理念下让设计师去体验和感受用户, 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目标用户的生活方式观察, 或者把自己变成目标的设计思考方法, “将心比心”去理解客户的感同身受, 挖掘到用户的真实需求进行设计活动, 从而解决设计难题。设计师利用代入式的思考方式, 能够有效避免设计师个人主义的设计方案, 通过敏锐观察, 细节推敲和换位思考等方法, 才能精准把握目标客户对空间的内心需求。设计师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的引导者, 关注不同的客户特征, 了解和思考客户不同的生活环境, 从事不同的职业, 有着不同审美能力和文化层次的差异。设计师必须学会同理心去感知不同客户的内心需求, 为目标客户量身制定设计方案。这时必须思考怎样才能拥有同理心, 我们需要怎样做, 不能停留在用户交流技巧的层面, 而需要从深层次上来挖掘同理心的内涵, 即设计师理解、培养和运用同理心时强调要有能力理解用户的体验。真正的同理心, 需要把对方视为与自己亲密相关、需要设计师全身心投入的去对待, 而非利益驱动下表现出来的心念, 用户需要付费的, 就尽力觉察其需求, 让其满意, 保持热忱。利益之外就无需用心, 表现出漠视。这种同理心实际上与“心”无关。如果设计师只在用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去改善用户体验, 完成设计后用户总会在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体验到我们的漠视需求, 这样即使用户反馈良好, 同理心已经消失。

以往的空间设计流程中, 在设计初始阶段, 设计环境研究则是针对目前的设计环境进行了解。通过与客户访谈和填一些调查问卷, 设计师很难挖掘到客户核心需求和真正的“痛点”。某个靠近乡村居民区旁的休闲广场, 场景是这样的, 小广场面积不大大约200多平米, 低矮整齐的灌木丛规则的隔离出四条交通流线, 并配备大叶黄杨、女贞, 紫薇景观树与其高低呼应, 中间围合出正圆形的平坦的活动空地, 并配备一组圆形石桌石凳景观设施供人们休闲娱乐。在地形起伏不定, 杂草自由生长的大环境, 有这么一方精心整理规划的平坦的广场应该是很美好的, 但目前的状况是广场内经常空无一人, 石凳或躺倒在地上, 或被小孩滚到了大路边, 有一个石凳已经跑到了离广场约20米远的大树下, 旁边还有几块大大小小的石块簇拥成团, 显然是在大树下闲聊的人故意从广场里移走的, 石凳那么沉, 移走是很麻烦的但人们不怕, 我曾实验性的反复把石桌与石凳复位几次, 但没过几天石凳又会调皮的跑一边去, 就不愿规矩的围坐在石桌旁这现象无声地对设计师的宣告着设计的失败。分析原因, 广场小而规则, 对于自由质朴的农家人显得矫情, 束缚感较强, 景观植物都比较低矮, 对于喜欢闲聊的人缺少庇护, 春秋天人们忙于农务, 夏天没有遮阳避暑之处, 谁会坐在被晒的滚烫的石凳上下棋, 坐在广场纳凉还不如在20米开外一片白杨树下的石头上闲聊惬意, 冬天更不会有人会来, 广场成了摆设。事实告诉我们设计师的设计创新活动必须遵从用户的需求, 注重用户的生活习性研究, 利用同理心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 把自己变成用户, 模仿其状态体验其感受, 从而挖掘隐藏的设计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或进行设计创新, 善于运用同理心让设计中人文关怀自然流露, 不然设计活动都将成为惘然。

四、“同理心”在设计创新活动中的应用

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持续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人为本, 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始终把人放在第一位思考问题, 如人处在不同的空间环境内, 人会有什么样的空间感受, 会有什么样情感体验, 这些将决定空间环境设计的质量等等。以全国范围内的城市“双修”建设为例, 城市“双修”即对城市主要干道及大部分街道的建筑、店铺、标识标牌进行改造和提升, 从而能够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规范城市秩序, 且能够唤醒市民对城市历史的记忆, 增强心灵归属感。经过设计前调研, 城市街道一般存在的问题有:街道建筑外立面年久失修影响街道的景观效果;建筑外立面装饰材料多样性, 整体失协。建筑风格多样性, 且缺乏整体色彩规划、风格设计、文化特色设计。街道店铺招牌、广告牌、小区门牌杂乱无章;基于这些调研的结论, 设计师会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如以“历史文化”为设计底蕴, 打造干净、有致、舒适、自在、具有生活情调的街道环境。并在沿街建筑立面的改造中, 利用细部、墙面本身等进行有效合理的色彩规划、装饰设计和文化元素的运用。通过一些必要的整治, 使街道建筑在视觉上协调、美观。经过设计师的努力, 街道改造工作确实取得较大成效。可是问题来了, 不同的城市背景改造之后的效果却出现了高度相似, 以古城镇风格的改造形式基本上都是在现代建筑顶部做一圈外挂石材装饰, 并做成瓦状青灰色屋檐, 围墙做瓦檐点缀, 白墙灰瓦, 窗户均加装古风花格窗, 这样简单粗暴的统一改造, 归属感在哪里, 乡愁又在哪里呢?所以要想挖掘到居民核心需求和真正的“痛点”, 这时候“同理心”应用就非常重要了, 比如和居民居住一起体验居民生活, 只有设计师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用户, 了解他的生活方式, 或者把自己换位思考, 才能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才能真正提高生活品质, 改善生活环境, 否则设计只能归为表面的形式改变。哪怕是街道的一张座椅, 一个标牌都需要用心体察后给出相应创新方案。

五、结论

同理心在设计中的应用, 开启设计思维新方法、新途径, 推进设计创新的可能性, 设计专业注重学生同理心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品质创新人才。设计师更要注重人文关怀, 能够运用同理心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 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把自己变成客户, 模仿的状态, 体验她的感受, 从而挖掘隐藏的设计问题, 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 进行高质量的设计创新。

摘要:人文关怀理念下同理心在设计过程中应用, 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能够使设计专业学生做出了一个重大思维转变, 同时能够使学生们着手从设计思考的角度来迎战设计难题。设计师必须学会同理心去感知不同客户的内心需求, 为目标客户量身制定设计方案, 同理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同理心, 需要把对方视为与自己亲密相关、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去对待, 利用同理心进行设计创新活动才能真正提高设计品质。

关键词:人文关怀,同理心,设计思考,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 代福平.构建“我-你”关系:论体验设计中的同理心[J].创意与设计, 2018 (4) :11-15.

上一篇:挖掘机教案范文下一篇:天猫淘宝店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