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

2023-11-27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的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加强输液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将我院68例重癥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38例,对照组为30例。观察组进行加强输液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38例,治愈33例,治愈率为86.84%;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比率为10.53%,死亡1例,死亡率为2.63%。对照组30例,治愈21例,治愈率为70%,并发症8例,比率为26.67%,死亡1例,比率为3.33%。两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对患者实施加强输液护理,可使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症脑外伤;输液护理;疗效

重症脑外伤主要是由于外力作用而产生,是在较强外力的冲击下,人的颅骨脑组织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脑血管功能出现了问题,导致脑组织死亡,从而产生局灶性神经系统特征及脑水肿[1]。重症脑外伤病情十分复杂、危重且致残发生率很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神经外科损伤症,给患者带来后遗症的几率也较大[2]。其主要并发症颅内血肿的发生率为25%-45%[3]。在抢救不及时或是抢救不得当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使伤者死亡,即便是伤者脱离生命危险,也会留下很多后遗症。因此在治疗期间,临床护理十分重要,我院对6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加强输液护理,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取得较好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6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7.23岁;坠落伤2例,交通伤24例,打击伤12例;10例闭合性脑损伤,7例开放性脑损伤,15例颅内血肿,6例无颅内血肿,10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入院时3例合并脑疝形成,10例实施钻孔引流术,7例实施去骨瓣减压术,11例实施保守治疗。

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l3例,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4.62岁;坠落伤1例,交通伤20例,打击伤9例;8例闭合性脑损伤,6例开放性脑损伤,11例颅内血肿,5例无颅内血肿,11例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在入院时4例合并脑疝形成,9例实施钻孔引流术,6例实施去骨瓣减压术,11例实施保守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处理方式等方面,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加强输液护理,交替采用甘露醇及呋塞米进行患者脱水治疗,浓度为20%的甘露醇使用剂量为0.2-0.8mg·kg-1·次-1,使用3-5d后可以减少用量。患者进行脱水治疗时可以采取边脱边补的原则,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早期时脱应大于补,在对患者护理后期应进行补脱平衡原则,使患者在轻度脱水状态,以2000ml作为人体日常生理需求量的基础液体,对输入量不需要进行严格规定。对患者进行24h均匀输液,排除患者早期脱水时间段后患者每日尿液量控制范围为800-1500ml之间。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护理模式,控制好患者每日的输液用量。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38例,治愈33例,治愈率为86.84%;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比率为10.53%,死亡1例,死亡率为2.63%。对照组30例,治愈21例,治愈率为70%,并发症8例,比率为26.67%,死亡1例,比率为3.3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重症脑外伤在治疗中传统的输液护理缺乏针对性,不能有效的地处理好重症脑外伤的伤情。重症脑外伤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后遗症,病情相当复杂,危重而且致残率很高[4]。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加强输液护理模式,运用甘露醇及呋塞米对患者进行交替脱水治疗,24h对患者进行均匀输液。与些同时,对患者的尿液量进行控制。在患者进食得到恢复后,可使输液量减少,通过此方法能够实现对重症脑外伤患者的有效护理,使患者的治愈率得到提高,并发症和死亡率也会得到降低。本院通过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加强输液护理来观察其临床疗效。本院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通过将两组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死亡率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38例患者,治愈者有33例,治愈率为86.84%;发生并发症的有4例,比率为10.53%,死亡者1例,死亡率为2.63%。对照组30例患者中,治愈者21例,治愈率为70%,并发症8例,比率为26.67%,死亡1例,比率为3.3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的治愈率、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我院通过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在治疗中实施加强输液护理结果表明,对重症脑外伤患者加强输液护理能够使患者的治愈率提高,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其加强输液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临床使用中可以做到有针对性的治疗,有效地处理好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伤情,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郑淑贞.急性重症脑外伤患者20例护理体会[J].九江医学,2009,24(4):52-53.

[2]唐生群.58例重症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08(3):136-137.

[3]张娜,谢血玉.重症脑外伤液体疗法的改进与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70-71.

[4]潘旭.重型脑外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护理路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3013-3014.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再进行开颅手术,手术成功后入住ICU病房实行重症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特殊护理,研究组患者将特殊护理和颅内压监护联合实行;最后将两组患者各个时间段的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为7.69%,一年死亡率为19.23%,植物生存率为26.92%;对照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为25%,一年死亡率为36.54%,植物生存率为46.15%;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一年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可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因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死亡和远期死亡情况,同时减少植物生存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护理处置;应用价值

目前,重型颅脑外伤的致死率已高达40%左右,在临床上常见的死因是由系脑水肿导致颅内压上升,从而引起脑疝,最后出现脑干损伤和呼吸中枢阻碍的现象[1]。因此,目前的颅内压监护已被神经外科将大量运用和关注,利用实行颅内压监护来观察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有利于进行良好的临床干预治疗[2-3]。我院研究了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回顾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組各52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33例,女性19例;年龄16-70岁,中位年龄(36.4±9.8)岁;按照损伤类型将患者分类:系颅内血肿患者有18例,系脑挫裂伤患者有14例,系脑干损伤患者有11例,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有9例。研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17-71岁,中位年龄(35.6±9.1)岁;按照损伤类型将患者分类:系颅内血肿患者有17例,系脑挫裂伤患者有11例,系脑干损伤患者有16例,系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有8例。所有患者中无失血过多患者,无多发性外伤患者,且无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且均由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好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损伤类型等一般情况均无较大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再进行开颅手术,手术成功后入住ICU病房实行重症监护。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独给予特殊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有:呼吸道、消化道、体位、输液、并发症和康复等护理,以及基础监护。

研究组患者将特殊护理和颅内压监护联合实行;相关医务人员在手术中准确在患者右额前角脑实质内置管,准确选择健侧脑进行穿刺点定位和穿刺,再进行常规脑室外引流和置管环节,接着在实行引流的位置把颅内压监护仪和压力传感器合理连接,最后将传感器换能器稳定安装到耳屏水平处,注意将参数调整为零后实行颅内压监测。详细环节为:(1)监测前准备。在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护前必须仔细检查监护仪器功能情况,确保仪器能正常使用,参数和监护功能未出现偏差。光纤探头在使用前应合理调整,并在探头尾部接头处作好标记,确保在为患者进行监护时可作校正,同时避免探头出现弯曲和过量加压的现象。在光纤探头使用前,应采用环氧乙烷进行密封消毒,也可将其保存在过氧乙酸内一个小时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针对紧急使用的情况,应将其放在医用酒精中2-5分钟,再采用生理盐水清洗。(2)监测调整和操作。相关医务人员需将颅内压监护仪零点和外耳道保持在同样水平。患者体位选择平卧位,或者采取床头上升10-15度。在监护过程中若患者体位发生变化,需立即调整,从而保证颅内压测量值的精准度。针对恢复意识的患者,应给予合理的心理辅导,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避免患者情绪变化引起血压上升,从而导致颅内压升高。(3)细节监护。在颅内压监护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情况,有利于继发性出血的检查。颅内压标准水平为3kPa,当颅内压在3kPa以下时,或者由于患者体位变化以及受其他因素刺激使颅内压上升后快速下降,那么极易导致脑水肿,这种情况需立即告知相关医师。当颅内压在3kPa以上时,经过脱水治疗得到轻微降低,但因体位变化或者受其他因素刺激使之快速上升,再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来看,几乎可认定为继发性颅内血肿。当颅内压在8kPa以上时,经所有临床干预后未表现出实质性作用,患者出现深度昏迷、瞳孔放大、眼球固定、血压飞速下降、无呼吸或呼吸缓慢、对光反射缓慢或无,说明患者接近脑死亡,相关医师应告知患者家属且给予病危通知书。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一周和一年死亡率,以及植物生存率进行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患者的植物生存率、一周和一年死亡率相关数据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发生率(%)进行比较,采用x2检验;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例数为4例,一周死亡率为7.69%;一年死亡例数为10例,一年死亡率为19.23%;植物生存例数为14例,植物生存率为26.92%。对照组患者的一周死亡例数为13例,一周死亡率为25%;一年死亡例数为19例,一年死亡率为36.54%;植物生存例数为24例,植物生存率为46.15%。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一年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从临床角度来讲,神经外科患者的颅内压变化情况与患者的预后效果有密切联系;因此,颅内压监护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4]。颅内压监护的实质意义的是表现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通过患者颅内压的状况或者详细数据,相关医务人员可随时得知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于为患者提供准确及时的干预方式,尽可能减少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帮助患者取的更多更好的治疗机率[5]。目前,颅内压监护已在国内外著名的医疗机构中广泛运用,是重型颅脑外伤手术后必备的监护方式,在医务人员及早诊断脑水肿和预判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等环节中起到重要意义[6]。有相关研究证明,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和预后效果有密切关联,当颅内压值与舒张压几乎一致时,脑干的血液灌注会快速停止,使患者出现神经呼吸中枢障碍,该现象表明患者预后效果不明显[7]。我院研究了重型颅脑外伤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应用价值,结果得出:研究组患者的一周死亡率、一年死亡率和植物生存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季晓亮等的文献报告结果较为相似[8]。

综上所述,针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而言,可采取颅内压监护的护理处置,因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近期死亡和远期死亡情况,同时减少植物生存的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侯本明,车明柱,冯小奇等.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5(3):90-91.

[2]唐一平,尹凤琼,赵宁辉等.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6,27(5):103-105.

[3]张斌,贾丛林,江建军等.无创颅内压监护在颅脑外伤术后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4):499-500.

[4]胡慧勤.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护理分析[J].中外医疗,2009,28(7):116-104.

[5]谢勇.颅内压监护和脑脊液外引流在重症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7(4):25-21.

[6]徐垠,陈彦飞,李亚民等.颅脑外伤术后颅内压监护的临床应用(附35例报告)[J].浙江临床医学,2001,3(9):643-644.

[7]Ayush Bajracharya(阿尤斯).颅内压监护和脑脊液外引流在重症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D].上海第二医科大学,2005,22(12):53-36.

[8]季晓亮.50例重型颅脑外伤颅内压监护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8):1097-1098.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 例, 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 年1 月—2014 年2 月期间,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25 例, 对照组患者25 例。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男女比例为10:15, 年龄30~65 岁, 平均年龄为 (35.35±2.45) 岁。 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男女比例为15:10, 年龄30~60 岁, 平均年龄为 (34.21±1.34) 岁。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年龄、性别等,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腹外科手术中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包括术前指导和术后护理措施。 观察组护理方法: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分为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

(1) 术前护理; (1) 术前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了解患者的症状和心理情况, 由于患者会存在较多的负面情绪, 护士应主动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 及时缓解其心理压力, 减少患者血压和血糖的波动, 耐心给予患者讲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以及腹外科手术相关知识, 减少患者的不安心理,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 饮食护理:给予患者健康饮食指导, 告知患者多食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低盐、高蛋白和低脂等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 并告知患者吞咽食物时注意不要强制吞下, 限制患者盐摄入, 每日食盐量为6 g。 (3) 术前准备:对患者进行抗生素皮试、常规备皮等术前常规准备, 术前12 h应禁食, 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和血压变化情况。 (2) 术后护理; (1) 病情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 保持病房安静, 减少探视, 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造成血压升高, 医务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注意血压、呼吸、头痛、脉搏。 体温的变化, 遵医嘱监测神经系统 (意识、瞳孔、语言等) 体征, 在患者病情稳定情况下, 医务人员应抬高床头, 有利于颅内静脉回流, 应密切注视患者的异常情况, 防止坠床、跌倒、烫伤及意外拔管等危险情况发生, 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 血糖控制护理: 由于麻醉和手术创伤因素, 易引起高血糖, 护士在术后24 h内应监测患者血糖升高情况, 若患者血糖大于16 mmol/L, 护士应给予患者使用胰岛素。 (3) 家庭支持: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 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心及支持, 加强患者与家属之间的交流, 促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尽早回归家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

1.3.2 判定标准若患者护理后, 满意程度在80 分~100分, 则视为满意。 若患者治疗后, 满意程度在60 分~80分, 则视为一般。 若患者治疗后, 满意程度低于60 分, 则视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 (满意+一般) 例数÷每组患者例数。

1.4 统计方法

该文采用SPSS 19.0 软件, 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进行统计处理, 总满意度采用χ2检验,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 据数据显示,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总满意度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P<0.05) , 如表1 所示。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 近年来,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呈上升趋势,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严重影响腹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 早期的治疗及护理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还能增加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临床症状。

常规护理是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以及护理相关医学为基础, 应用基础护理知识和护理水平, 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服务[3]。 常规护理是一种临床上较普遍的护理模式, 据相关医学资料显示, 常规护理效果不及优质护理效果可观。

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的, 优质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 强化基础护理, 整体提升护理水平, 深化护理专业内涵, 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 优质护理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 把患者放首位, 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 保证患者的安全, 减少患者的心理情绪, 使患者在护理中获得较好康复, 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4]。 优质护理中包括 (1) 术前护理; 术前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和术前准备, (2) 术后护理;病情护理、血糖控制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措施, 通过给予患者术前术后护理, 从患者的心理、生理及家庭等方面进行护理, 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及照顾, 使患者得到更多的关注, 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使患者尽快回归社会[5]。

该院研究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经过不同的护理后,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在总满意度的比较中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由此可见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的优质护理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腹外科手术中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增加手术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腹外科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 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 每组各有25例患者, 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比较两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护理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P<0.05) 。结论 给予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腹外科手术中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 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还能增加手术成功率, 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腹外科手术,护理

参考文献

[1] 李绪玲, 王静, 殷文娟, 等.奎那普利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12) :1420-1421.

[2] 赵素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治疗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0) :5817-5818.

[3] 黄云香.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实施舒适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10) :5834.

[4] 董益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132例社区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34) :101.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分析观察两个小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48±1.9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5±2.04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急诊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急诊护理;常规护理;效果观察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是一种由高血压造成的脑实质性内出血,属于高血压疾病并发症的一种,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占据整个脑血管疾病的三分之一。在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提升。在出现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之后,患者的脑底小动脉会出现病理学的变化,使得患者的小动脉管壁出现玻璃样或者纤维样变性,由此会引发比较严重的缺血或者坏死,严重削弱患者的血管壁。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病死率较高,救治成功后还会出现失语等功能障碍。为了能够在以往基础上更好的提升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治疗成效,需要在治疗之后对患者开展必要的急诊护理。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 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在42-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4±6.8岁;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择的患者排除外伤性出血、硬膜外出血、脑卒中出血、脑肿瘤出血等。

1.2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包含入院之前的急救,临床病情观察,体位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等。实验组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基础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呼吸顺畅,并要及时采取措施来清理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按照常规方式对昏迷 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天进行两次到三次。考虑到脑出血患者会出现脑组织水肿和缺氧的现象,为此,需要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予以氧气吸入,以此来改善患者脑缺氧的现象。②体位护理。在手术之后要根据患者病情来调整患者的体位,在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将床头适当的调高15度到30度,从而为静脉回流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对于昏迷状态的患者则是需要要求其平躺,头偏向一侧。对于甚至不清晰的患者则是需要在其床上额外增加护栏。③监护。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变化情况,在手术后的24h内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密切关注患者 病情。④做好手术后的再出血预防。在手术之后的护理需要强化对患者血压情况的监测,并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患者的血压。⑤饮食护理。急性期高血压患者需要禁食一到两天,之后在患者体内放置胃管,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提供充足 水资源,确保喊着的水电解质平衡。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分析观察两个小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疗效判定指标如下所示:治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消失,生命体征恢复到稳定状态,在治疗后的三天没有出现再出血的问题。有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 的癥状和体征得到改善,在两天时间内没有出现再出血的额问题。无效的判定标准是患者的病症和体征均没有改善,甚至还出现了恶化。

1.4统计学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成员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应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表示,应用X2进行检验,在p<0.05的时候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情况如表一所示,根据表一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2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48±1.9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5±2.04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患者生命的一种疾病类型,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成效,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实验组患者(急诊护理干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的80%;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2.48±1.96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5±2.04d,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由此可见,急诊护理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救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桂欣, 陈秀杰. 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的影响[J].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6, 2(3):186-189.

[2]罗健宁.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观察与护理[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 2014(2).

[3]郑君侠. 高血压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急诊手术的护理[J]. 黑龙江医药, 2011, 24(6):1020-1023.

[4]梁欢.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探讨[J]. 医学信息, 2015(26):346-347.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60例, 均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 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及CT扫描检查, 检查时间为伤后30min~48h。其中男48例, 女12例。年龄13~66岁, 平均年龄 (32.5±4.5) 岁, 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闭合性损伤43例, 除有多根肋骨骨折外, 另合并有锁骨骨折和血气胸, 开放性损伤17例, 有双侧多处多根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和脑挫伤。创伤原因:车祸41例, 坠落伤9例, 击打伤5例, 挤压伤4例, 刀伤1例。入院时血压 (60~80) / (30~50) mmHg, 心率102~130次/min, 呼吸50次/min, PaO2

1.2 急救与护理

1.2.1 有效组织抢救

做好急救的准备工作, 搬动重症胸外伤患者时, 应双手平托患者四肢和躯干, 保护受伤部位。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要做好抢救器械及药物的准备工作, 包括监护仪、胸穿包、气管切开包、胸腔闭式引流包、吸氧管、胸部固定带、吸痰装置及输血器等。患者入院后, 迅速的评估病情, 及时作出诊断。

1.2.2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体温、尿量, 15~30min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1次, 尿量变化可评估患者的失血程度, 有无泌尿系损伤以及了解休克纠正程度。脉搏快、细速等, 脉压差<30mmHg桡动脉不能触及时, 应引起重视[2]。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行为、意识等, 特别注意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同时应注意加强对血氧分压和SPO2以及CVP的监测。创伤3d内, 尤其24h应高度警惕ARDS发生, SPO2及动脉血气分析, 对早期ARDS诊断有重要意义。引流管持续引流出血性液体>100mL/h, 应重视胸腔出血量多的表现。闭式引流术后24h内引流量一般不超过300~500mL, 术后2~3h引流液颜色可较深, 但HB定量在20~30g/L, 不会超过50g/L.

1.2.3 纠正呼吸循环紊乱

纠正呼吸、循环紊乱是抢救胸外伤的关键, 患者发生休克时首先建立静脉通路, 应用18~22G静脉留置针快速输入平衡液, 备血、急验血、输血, 补充血容量, 以纠正休克和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维持有效循环, 并根据心电监护情况血流动力学监测数值及时调整补液量, 积极纠正酸碱失调,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呼吸道内常有血液、分泌物、泥水等瘀积, 易造成呼吸道阻塞, 必须及时清除, 立即高流量氧气吸入, 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必要时可气管插管或切开。胸腔内出血, 若持续每小时出血量>100mL, 应及时通知医生。痰液黏稠时, 稀释痰液利于咳出或吸引, 吸痰1次/20~30min。同时要注意防止呼吸道感染, 吸痰前洗手, 使用一次性吸痰管, 凡是与呼吸道直接接触的器械或操作均按无菌要求进行。体位的护理中要严格防止器压倒外伤部位, 一般取45°半平卧位为佳。

1.2.4 机械通气的护理

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血氧分压, 保证组织供养, 改善患者的呼吸。对于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 呼吸参与数为:潮气量10~15mL/kg, 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 呼吸比率为1∶5, 氧浓度为40%左右。注意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 避免其发生脱落、移位、扭曲或阻塞, 以保证有效通气。

1.2.5 心理护理

重症胸外伤发病突然, 病情凶猛, 在抢救中几乎100%的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护士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对患者做好足够的、耐心的、恰当的心理疏导, 说明各项诊疗、护理操作及手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关心体贴患者, 时刻给患者以信心, 取得患者配合。

2 结果

6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 59例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98.3%, 1例因肺部严重挤压伤呼吸衰竭死亡。

3 讨论

胸外伤主要以车祸, 高处坠落, 塌方挤压以及钝器击打为主, 常为闭合性, 钝器贯穿胸壁常为开放性。严重的胸部损伤包括肋骨或胸骨骨折、气胸、血胸, 心包腔内积液, 肺或支气管损伤;食管, 纵膈或胸导管损伤等。因其解剖结构复杂, 又是负有生命功能的心肺大血管所在, 故一旦发生严重损伤时, 会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而引起病理生理改变,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因此, 临床护理非常重要。近年来, 随着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的增多, 胸部外伤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高, 尤其是严重的胸部损伤会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而引起病理生理改变, 伤势紧急、危重、病情发展迅速, 且具有一定隐蔽性, 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及时、快速的急救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的生命, 提高治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3]。急性呼吸衰竭为胸心外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每个严重胸部损伤患者, 或处于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 都有死腔通气量的增加现象。全身麻醉插管、损伤疼痛及呼吸机的限制, 使局部通气不足, 咳痰不畅, 气管分泌物增加并积滞, 引起肺不张或感染, 甚至呼吸衰竭。故对严重胸部损伤患者术后采取:完全清醒后, 握手有力, 试停呼吸机30min, 查血气正常后方可拔除气管插管, 改鼻导管吸氧;血压平稳后即予半坐卧位;协助患者翻身、咳痰、叩背;痰液粘稠难咳出时, 给予雾化吸入, 必要时吸痰;适当予止痛治疗;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本组1例枪弹引起胸腹联合伤患者, 术后拔管不久即出现呼吸衰竭、呼吸、心跳停止。后经气管切开, 心脏按摩复苏成功, 但引起肺部、膈下感染等并发症, 再次手术, 教训深刻。严密现察生命体征, 及时将患者的不良反应告知给医师, 争取抢救时间。有效的组织抢救、纠正呼吸循环紊乱、机械通气的护理, 有利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 改善其肺功能。心理护理, 及时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使其树立康复信心, 配合治疗。结果表明, 通过这些急救护理措施的综合实施, 患者的治愈率为98.3%, 这提示积极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 以娴熟的护理技术, 配合好医生的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的急救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均经严密现察生命体征、有效的组织抢救、纠正呼吸循环紊乱、机械通气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等措施的实施, 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6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 59例痊愈出院, 1例因肺部严重挤压伤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重症胸外伤患者病情危重, 积极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重症胸外伤,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 申国光, 申仪, 陆业军, 等.胸部外伤60例X线平片与CT价值比较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 (13) :3189.

[2] 张海生, 于晋建, 沈晓英, 等.重症胸外伤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 2 (7) :654.

腹外伤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180例神经外科重症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探讨,分析病人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同时进行相应的防治手段。结果 治好131例,好转18例,死亡31例。结论 主动治疗原发性疾病和复合型外伤,及时切开气管确保呼吸道畅通,增强营养,主动排痰,防治食物误吸,合理运用抗生素,正确使用呼吸机是治疗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防治方法。

【关键词】神经外科;昏迷;并发肺部感染

引言

肺部感染属于神经外科昏迷病人中最为多见的并发症,发病概率非常高,严重阻碍临床治疗效果及病人身体恢复,严重情况可造成病人死亡[1]。为改善病人病情,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我院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诊的180例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进行全面管理,主动预防积极治疗,并配合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病人病情和生存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现报道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接诊的180例神经外科昏迷病人并肺部感染病人中,男性126例,女性54例,年龄分布13~82岁之间,平均年龄(48±3.1)岁。其中颅脑损失病人112例,合并胸腹部损失病人31例,脑出血32例,动脉瘤术后2例,垂体瘤术3例。所有病人年龄、性别、病症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区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症状

病人临床症状以发热、咳痰、哮喘、肺部听诊出现杂音,入院时GCS评分3~5分51例,5~8分112例,9~12分17例[2]。

1.3 CT映像检查

对少数病人进行传统血液检查,血气分析和痰细菌培养。所有病人均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或CT映像扫描,均出现肺部炎症变化,部分病人出现明显的肺不张,胸腔存有积液。

1.4 诊治方法

本次治疗的180例病人中,开路手术135例146次,气管切开162次,为手术病人进行原发病和复合伤预防及治疗;对所有病人进行鼻饲肠道内营养供应,雾化吸入,使用振动排痰机促使痰液外排,并未病人服用化痰药物和缓解痉挛平喘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使用支气管镜进行吸痰治疗,并配合机械通气治疗。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 SPSS 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分析过程中,180例病人共进行560次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包细胞数高于正常数485例次,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446例次。血气分析共进行73例101次,结果显示低氧血症91例次。细菌培养170例338例次,数据显示阳性305例次,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多为耐药性极强的细菌。

本次所有180例病人中,治好131例,好转18例,死亡31例,死亡原因主要是疾病程度过重,多系统器官已经衰竭。

3 讨论

3.1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原因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3],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第一,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中枢神经受损造成人体自主神经功能混乱,使得中枢神经释放大量的茶酚胺,肺毛细血管压力扩张,导致神经源性低氧血症;当低氧情况发生时,进一步加重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病人病情。第二,颅脑损伤常伴有腹部损伤。例如:病人肺部出现淤血,肋骨出现骨折均可使肺活量速降,肺部气泡膨胀数量少,进而引发肺部感染。第三,病人有常年吸烟史,常年吸烟可造成人体抵抗力下降,新城代谢速度变慢,更容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四,呼吸道堵塞;由于病人输入液体量得到控制,在高温和发烧情况下,病人很容易出现脱水,形成痰液过度粘稠。气管切开之后,气道湿化效果下降,造成痰液不易排出,使得呼吸道堵塞。

3.2 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防治方法

第一,主动给病人治疗原发病,快速清除患者颅内血肿情况,使用脱水药物,把控好患者颅内压,降低脑浮肿的情况,同时阻断费脑损伤这一环节,避免肺部感染情况出现。第二,及时切开病人支气管;针对严重肺部创伤、长时间昏迷不醒的病人,应及时切开起支气管,排除呼吸道阻碍的情况,同时增强对病人的术后护理,保持器口腔清洁,利用排痰极其按时为病人吸痰,定期为比个人翻身叩背。第三,病人日常以侧卧体位为主,床头高度应控制在15~30°直接,既可以控制患者呼吸道顺畅,还可以避免食物误吸的情况出现。第四,病人出现呼吸衰竭情况,应使用呼吸机治疗。临床治疗过程中将血压超过90mmHg,心率超过120次/min,呼吸超过30次/min,SaO2低于85%,PaO2低于60mmHg,PaCO2超过40 mmHg,肋骨骨折超过4视为高危指标[4],当上述指标病人超过4项时,应立刻使用呼吸机治疗,避免病人病情加重。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昏迷病人要时刻关注其指标变化情况,主动预防病人病情加重。在主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还要增强病房管理,及时进行支气管切开手术,及时排痰、定时为病人翻身叩背,合理使用呼吸机治疗,才能有效防治患者肺部感染。本次治疗过程共治好131例,好转18例,死亡31例,死亡原因同患者病情较重关系密切。综合而言,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后,绝大多数肺部感染病人病情均能得到控制,极大的提升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涛.探讨脑外伤及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1(01):11-12.

[2] 岳玉,王春华,王驭.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64例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16,03(02):29-30.

[3]李健球,陈望,徐志康.创伤后ARDS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 2016,05(02):09-10.

[4]王君华,徐琳,杨丹丹.单肺通气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05(05):78-80.

上一篇:电脑音乐论文范文下一篇:钢管生产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