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

2024-04-08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拟制:技术管理部 审核: 批准: 北京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第一条 根据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的文件精神, 结合公司的具体情 况, 同时为了促进产、 学、 研结合, 加快知识技术的商品化、 产业化, 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提高公司的整体科 研实力, 并推动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建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以下 简称“工作站” ,特制定本管理条例。

第二条 工作站接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 第三条 成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办公室, 直接接受工作站站长的 领导:

1、负责工作站的人才招聘 (与人力资源部的协调工作 、 人才培 养管理和行政协调工作, 包括同上级主管部门和各有关设立博士后流 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 单位的联系,办理博士后进、出站手续, 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 负责博士后的管理工 作。

2、负责与博士后科研工作有关的科研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年 度博士后工作和预 算计划,研究课题的编制和发放;博士后科研项 目的落实、项目的过程管理; 项目经费预算的落实和管理、项目的内 外协调; 项目的成果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 负责博士后课题的科研成 果和知识产权的保密和归属等问题的处理协调工作, 并在技术、 人力、 物力上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负责博士后日常生活的安排管理工 作。

第四条 工作站的有关重大问题通过召开工作管委会会议决定。 第五条 招收对象

凡新近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尚未正式安排固定工作单位或 未到工作单位报到、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 40周岁以下者, 均可向有关设站单位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科研人员 (以下简称 “博 士后” 。

第六条 所需材料

国内博士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包括:

1、 《博士后研究人员登记表》 ;

2、博士学位证书(如证书未发,可由博士培养单位出具答辩证 明 。

国外博士申请进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人员,需送下列材料:

1、经住外使馆教育部门签署意见的《留学博士回国做博士后登 记表》一份;

2、博士学位复印件或其他学位证明材料;

3、博士生导师或研究课题负责人两人(至少一人是国外的的 推荐信。 第七条 招收专业及人数

根据需要, 联合培养博士后的专业初步定为:无线、 通信、 网络、 计算机、 微电子、管理等专业;具体在站人数视公司科研开发需要而 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今后根据需要逐步扩大专业和人数。 第八条 博士后课题

课题由公司技术部门提出、立项,课题接受工作站的管理, 纳入 公司研究院科研开发计划、 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如博士后自己确定科 研课题, 需事先征得流动站和工作站有关专家的评估认可, 并经工作 站管委会批准方可。

第九条 进站程序

1、 进站博士后由工作站和流动站联合招收,双方组织专家对 其进行资格审查,报人事部备案,办理进站手续。

2、 工作站根据公司确定的科研课题,从流动站推荐的博士生 中择优录用, 在双方确定接受意见后, 博士生申请进该流动站进行该 课题的研究。

3、 确定最终接受意见后,为保证博士后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公司和相关的流动站所属单位签订 《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协 议书》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各一份,并报人事部博士后管 委会备案。

4、 流动站派出相关专业的博士后导师,公司选派相关的技术

指导人, 共同组成博士后科研项目小组, 双方配备必要的技术人员协 助和参与课题研究。

5、 博士后通过调研,最长在三个月内完成科研立项的可行性 科研研究报告, 包括:详细的科研目标、 进度和阶段计划、 经费计划、 人员计划、仪器设备要求等,递交工作站,经技术部门评审确认后, 正式立项,立项批准后工作站向博士后下达任务书,并由工作站、流 动站、博士后三方签定《博士后科研工作协议书》 ,明确各方的权利 和义务。

6、 需要提交给流动站资料有《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 表》 、 《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 、 《联合培养企业博士后研究人 员协议书》 。

第十条 在站期间

博士后在站期间一般为二年, 以工作站工作为主, 在流动站工作 不超过三个月(视具体人员情况而定 ,由于课题进度等工作方面的 客观原因需要延长的, 由本人申请和双方专家确认, 经工作站和流动 站同意,可以适当延长,延长一般不能超过一年。

第十一条 博士后在站期间,如不适合或因病不能继续做研究 工作的, 工作站报申请人事部博管会批准, 劝其离站,并终止其相关 合同。

第十二条 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 博士后在站期间除非委派, 否则不能申请到国外进修, 擅自出国者作自动离站处理, 并报上级主 管部门。

博士后确因需要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学术交流活动, 或从事 与课题直接相关的工作的, 需报请工作站管委会批准同意后, 可以办 理出国手续。预期不归,按自动离站处理,并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 博士后离站,流动站和工作站应安排博士生继续 该课题的研究,保证课题不中断运行。

第十四条 职称评定

工作站和流动站结合博士后的科研能力、 学术水平和取得的科研 成果,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报请有关机构, 评定在站博士后的专业技术

职称任职资格。

第十五条 成果评定和分享

由工作站提出课题、研究项目、提供研究课题经费和日常经费, 博士后人员主要在工作站完成研究工作的,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其成果 归公司。

如果研究项目是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完成的, 或是流动站有阶段 性成果转让, 则研究成果应该归属该工作站和流动站, 双方应先签署 协议进行处理成果归属。

博士后研究成果, 未经公司批准同意, 不得公开发表有关论文或 进行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

第十六条 考核

博士后在站期间,由工作站或和流动站共同进行进行阶段考核, 一般每半年考核一次,并作为奖励的主要依据。

第十七条奖惩

1、 为激励博士后在博士后科研工作期间多出成果、 早出成果, 在考核的基础上将对表现突出的博士后进行表彰和奖励, 具体奖励办 法由管委会确定。

2、 博士后在站期间应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一切 违反工作站规定的行为,将给予处罚、处分、 留站察看、 驱逐出站等 处分, 处罚的最终决定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期间可参考流动站的相 关意见。

3、 对在科研中有创造性成果、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 技术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士后,应给予重奖, 具体奖励办法由工作站管委会决定。

4、 在推荐和评奖中, 应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对营私舞弊、 弄虚作假的有关人员, 将根据情节轻重对当事人作出严肃处理, 撤消 奖励,退回颁发的奖金,并根据情节轻重作出相应的处分。

5、 对博士后在站期间泄密或窃取公司技术获利的,或利用工 作时间, 利用工作站或流动站工作设备和资源, 从事与工作站博士后 科研项目无关的工作, 视情节轻重作出批评直至驱除出站处理, 对造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成损失的,将根据国家相应的法律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6、 博士后因任何原因,中途离站的,公司将终止博士后及家 属、子女的一切安排和享受的一切待遇福利;对违反工作站或流动站 有关规定的, 将视具体情况, 根据有关制度和法规, 作出相应的处罚。 第十八条 经费及管理、生活福利 博士后的经费分日常经费和科研经费两部分:

1、 日常经费及管理 日常经费由工作站和流动站共同管理 根据企业应提供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博士后日常经费的规定 (目前 国家标准为二万元/年) ,主要用于支付国家规定的博士后的工资、津 贴及流动站的行政管理和专家指导费用, 原则上博士后应等同本单位 同岗位、同等技术人员的待遇,工资待遇视具体博士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在 6000-8000 元/月左右) ,流动站专家的费用在《联合培养 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中明确规定, 如博士后研究工作需要延长的, 工作站应继续提供相应的日常经费。

2、 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由工作站统一管理,博士后所需的科研

经费, (1) 统一纳入院办科研开发经费管理。 (2) 每个博士后课题的项目经费预算 (包括博士后在流动站 或工作站期间发生的费用)需在可行性报告中提出,费用专门设立公 单,帐目清楚。 (3) 如果项目是和流动站共同完成或是流动站阶段成果转 让,则由工作站承担费用及日后的费用支出,应在技术合作协议中明 确。 第十九条 博士毕业生进入公司做博士后科研工作,工作站 为在站博士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提供博士后住房一套,博士后出 站后,需同时交出住房,若不提供住房,应给予一定的住房补助, 等同博士毕业生。 第二十条 博士后出站及工作分配

1、 博士后在站的科研工作结束时,应提交工作报告、论文及 5 北京首信股份有限公司 博士后工作站管理(暂行)条例 著作和科研成果,工作站和流动站双方组织博士后出站评审会,对其 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提出今后业务 发展方向和使用意见,并进行成果评审和评定,同时按国家规定企业 应填写《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工作意见表》 ,报人事部博管会。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天津大学自从设立博士后流动站以来, 针对博士后的管理工作便得到了国家人事部和天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2005年适逢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二十周年之际, 人事部在全国范围内对博士后工作进行了评审, 我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王春峰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人员。

随着我国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我校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 我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对从未出现过的挑战。在新的复杂情势下, 我们应如何继承和保持之前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特色和传统?在国家着力建设专业化科研队伍的政策指导之下, 博士后面对“硕士后”和“学士后”的冲击和挑战, 如何才能维持其传统优势, 继续成为拥有高新科技、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人才群体?为了解答上述问题, 同时也为了寻求现在博士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疏漏和有待改善之处, 保证以后博士后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本文特开展此次调查研究工作。

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针对两部分人群:在站博士后人员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其中在站博士后科研人员60名, 博士后合作导师25名。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者编写调查问卷, 设置相关问题, 通过网络邮箱将问卷发给被调查人。被调查人按照本人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并在规定时间内通过网络邮箱交回问卷, 调查为不记名调查。

调查经过:调查持续一周, 共收回博士后调查问卷52份, 经过筛查得到有效问卷49份, 有效应答率为81.7%;收回博士后合作指导教师调查问卷22份, 经过筛查得到有效问卷20份, 有效应答率为80.0%。

2 调查结果

2.1 博士后招收方面

“博士后不得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单位的相同一级学科下的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受到较大质疑。“您认为不允许申请人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是否合理”作为博士后及合作导师都需要回答的题目, 有13名博士后及11名博士后指导教师认为此规定不合理。

结论:通过以上问卷调查我们可以看出,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不允许申请人进入授予其博士学位的单位相同一级学科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的规定在博士后工作发展初期特别是高水平创新人才较为缺乏的历史条件下具有时代的合理性, 在培养综合型、跨学科的创新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 一方面, 学科交叉现象日益明显;另一方面, 学科之间的差异也在扩大, 相同一级学科下的不同二级学科或研究方向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博士后研究也逐渐成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入门阶段, 其本身所担负的学科创新使命正在相对弱化。

博士后在站时间为24个月的规定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您认为博士后在站时间为两年, 一般不超过三年的规定是否合理”作为博士后及合作导师都需要回答的题目, 有18名博士后及8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此规定不合理, 分别占有效问卷的36.7%和40.0%。

认为不合理的理由主要有:规定博士后在站时间不符合科学研究工作规律;不同学科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的时间应该不同 (表1) 。

结论:博士后在站时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 例如:学科属性、所要从事的科研项目的时间周期、博士后获得的经费资助情况、博士后出站后的就业情况等等。机械地规定博士后在站时间长短往往导致博士后在限期内无法完成科研课题被迫延期甚至退站, 或者提前完成科研课题的博士后因为无法出站拿不到就业介绍信而与理想的职位失之交臂。建议在规定最短在站时间的基础上, 将在站时间交由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及博士后本人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

2.2 博士后培养及日常管理方面

2.2.1 需要尽快明确博士后人员身份明确培养责任方

在“您认为博士后培养经费应由谁来出资”问题上, 16名博士后和13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应由学校出资, 分别占有效问卷的32.7%和65.0%。理由是博士后工作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学校作为国家拨款单位理应出资, 而且博士后的科研成果大多归属学校。30名博士后和7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应由合作导师出资, 因为博士后是在为合作导师从事科研工作, 实质上是合作导师雇佣的科研人员, 其培养经费理应由合作导师支付;另有3名博士后说不清楚到底该由谁来出资 (表2) 。

2.2.2 建立常规化、固定性的日常管理及学术交流机制

在回答“您的合作导师对您的科研能力增长是否有帮助时”, 32.7%的博士后选择“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 4.1%的博士后认为“没有帮助”。在回答“您与合作导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情况如何时”, 38.8%的博士后回答“偶有交流”, 6.1%的博士后回答“交流很少”。

2.2.3 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成果分配机制

博士后合作导师认为博士后培养经费该由学校支付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博士后科研成果归学校所有而不是归合作导师所有。通过调查可以看出, 在博士后身份定位以及科研成果归属上的不明确导致博士后培养出资方及日常管理责任人的不确定, 从而导致了两种极端现象的发生:一部分博士后在站期间与合作导师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 所获得的学术指导及科研帮助更是少的可怜;另一方面有些博士后从入站之日就成为合作导师的科研雇佣军, 但是所获得的生活经费却都是从学校领取, 无法体现其劳动强度和学术贡献。

2.3 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及使用方面

应对当前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方式及流程做适度的改善。在回答“您认为博士后科学基金对您的科研工作帮助力度如何”时, 13名博士后认为基本没有帮助。原因主要为: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力度过小。相比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动辄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资助而言, 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最高五万元的额度显得杯水车薪, 即便是特别资助的十万元对于工科背景的科研项目而言也很难有太多帮助;博士后科学基金存在资助名额偏少的问题。以天津大学为例, 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的申报成功率多年来位于30%~40%之间, 很多博士后是在第二甚至第三次申报才获得资助, 而此时已临近二年出站的时间大限, 还未待基金发挥作用就要出站了;博士后科学基金在使用时往往很容易受到博士后合作导师的支配, 博士后很少有自主支配基金的权利 (表3) 。

通过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应在对资助金做好开源的基础上提高资助申报成功率, 这样既可以提高博士后的申报热情又可以保证资助项目的质量, 进而从根本上维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品牌价值。

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应该根据申报项目的学科分类及项目实施难度、项目完成周期实施有针对性的资助力度, 尤其应对理工学科项目提高资助力度同时延长使用时间。

2.4 其他问题

在回答“您认为博士后管理工作还需进行哪些改进时”30%的博士后认为博士后管理部门应该在当今萧条的经济形势和悲观的就业背景下更好地协助博士后做好出站就业工作。此外有近15%的博士后要求管理部门在建立博士后学术交流平台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3 调查结论

通过对博士后和博士后合作导师所做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 虽然天津大学的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拥有25年的宝贵经验但是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和日益多元化的博士后需求面前, 我们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探讨符合博士后工作特点的招收、培养及管理机制;探索科学合理的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和管理体制, 建立起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的出站服务机制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博士后管理工作中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作为最早开展博士后管理工作的建站单位之一, 相信天津大学的此次调查工作也必然能够为相关博士后管理部门尤其是工科背景设站院校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摘要:我们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天津大学50多名在站博士后人员和20多名博士后合作导师进行了调查研究, 内容涉及博士后入站招收、在站管理、基金申报、出站服务等各方面。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的博士后管理工作在入站招收和基金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在日后的工作中需作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天津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调查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 邢新主, 柳卸林, 陈颖.跨学科制度对博士后科研创新能力的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8 (1) .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工作站现面向社会公开招收 2008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博士后研究课题

(一)经济资本

在全面剖析保险公司风险构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 量化模型,合理配置资本,实现经济资本在风险管理 业绩衡量 战略和业务决策等方面的应用,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1 、产寿险公司内部各种风险的度量方法,确定各种类型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2 、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确定公司的经济资本;

3 、实现经济资本在资源配置、产品管理、业务战略规划等方面的具体运用;

4 、对经济资本配置的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

5 、经济资本和保监会的法定最低偿付能力要求、 RBC 的联系和区别。

(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建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模型,提高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水平,实现公司短期盈利和公司价值最大化的有效结合。

1 、在保险公司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

2 、根据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负债的久期,对资产进行配置;

3 、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对资产负债进行管理;

4 、对资产负债匹配的结果进行绩效分析,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 保险公司成本管理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研究公司成本管理,实现公司资源的有效配置。

1 、建立公司成本管理模型;

2 、对公司成本管理进行绩效评估。

(四) 风险评估技术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

运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理论,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帮助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提高内审的科学性。

1 、建立对主要业务流程的风险控制矩阵以及风险评估方法;

2 、建立覆盖各层面、动态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审计监控指标体系,包括业务、财务、营运等方面的具体量化指标;

3 、利用风险评估结果以及审计监控指标所反映的情况,确定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

(五)集团人力资源管理

通过研究国内外集团化公司人工成本管理体制,建立公司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及相关研究,并研究绩效与薪酬的链接体系。

1 、建设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化公司人工成本管理体系;

2 、建设集团化金融控股集团的人工成本的管理机制、监控机制和预警机制;

3 、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分析;

4 、人工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税收研究;

5 、现代保险企业的人力资本经营与开发对策;

6 、建立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链接体系。

(六)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评估和控制体系研究

建立一套风险评估模型,并研究风险控制方法,建立主要风险监控指标( KRI )和预警指标,从而对保险公司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1 、设计适合保险公司运用风险评估模型,需包括单个、整合风险评估模型,以及模型的可靠性问题和反馈体系。

2 、研究风险控制方法,包括:各类限额管理方法、主要风险监控指标( KRI )和预警指标、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绩效指标和考核机制。

(七)太保公司电子商务战略研究

通过全面总结、精准分析国内外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判断此趋势变化下保险公司极为可能发生的变革,以提出战略准备和应对方案的方式为太保集团电子商务战略决策提供支持。

1 、国际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 、国际金融保险业电子商务趋势变化对未来保险公司发展可能引发的变革。

3 、国际、国内电子商务行业领导企业对未来电子商务形势的研判。

4 、太保公司根据电子商务趋势变化所应做到的战略准备及应对方案。

(八)连接函数 (copula) 在非寿险风险管理的运用

开发一套连接函数 (copula) 工具和算法,用于以下一些方面:

1 、连接函数 (copula) 在出险频率和出险幅度分布及赔付率的估计;

2 、连接函数 (copula) 对各险种风险相关性和叠加性的评估;

3 、连接函数 (copula) 在定价、承保、理赔、销售及投资等各环节结构变化及流程改变的风险管理;

4 、连接函数 (copula) 在保险责任的动态分析及自留比例风险评估的评估。

(九) 寿险产品体系构建模型

通过比较分析国际寿险公司和中国国内寿险公司的产品体系,结合宏观、微观等经济环境,得出构建寿险产品体系的标准以及产品体系中产品评估的指标。

1 、构建合理寿险产品体系架构的标准或指标;

2 、根据确定的寿险产品体系架构标准,评估我司现有产品体系架构的合理性并提优化建议;

3 、开发新产品时如何与公司产品体系合理有效结合;

4 、建立产品评估指标体系,产品退出标准和提出影响。

(十) 保险公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问题研究

对国外保险公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公司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途径和风险控制。

1 、保险公司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途径;

2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保险公司资产负债特性的影响;

3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对保险公司风险收益结果的影响;

4 、控制和防范投资金融衍生产品所产生的风险。

按题招人,一个课题拟招收一人。

二、招收条件

1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遵纪守法,无不良经历;

2 、近年来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或将于 2008 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身体健康,年龄一般在 40 岁以下;

3 、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

4. 具备全脱产在本站 从事 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三、 申请 博士后需提供的材料

1 、博士后申请表(请贴近期 2 寸免冠照片);

2 、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复印件,即将毕业的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3 、两位相关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 、拟报课题及研究计划概要( 3000-5000 字);

5 、三篇学术研究代表作。

太保集团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待遇,以及优越的科研工作和专业实践环境。了解太保集团具体情况请浏览太保网站。有意报名者请于 07 年 12 月 30 日前 将《博士后申请表》、《专家推荐信》等上述相关材料寄到: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人事部(请注明“博士后应聘”)

上海市银城中路 190 号 邮编: 200120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报名条件: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入学时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6年或6年以上,已发表过与报考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三篇(第一作者)或主持过省级以上项目或获得省、部级奖励者,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者。

二、报名时间:我校2014年博士报名时间为2013年12月20日至2013年12月30日。

三、 考试:经审查符合条件的考生发给准考证。2014年3月20--21日报到,3月22日至3月23日考试,3月24日同等学力加试。加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人文社科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工类:自然辩证法)及两门本专业硕士主干课程(具体考试科目与所在学院联系)。

四、报名者应于2013年12月3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供以下材料: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登记表中的"单位意见"一栏必须由考生人事 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明确意见,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应届硕士毕业生由所在学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填写意见;

2、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3、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

4、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参加考试报到时需出示证书原件;

5、政审表;

6、往届生需提供教育部出具的最后学历认证报告,应届硕士生应提供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五、考生于2013年12月20日至12月30日登陆河北省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网站输入个人基本信息(http://)。不输入信息者报名无效。

六、录取:2014年招生以国家下达的实际招生规模为准。各专业按方向指标和导师情况排序录取。

七、准考证于2014年3月20—21日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领取。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计建炳(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超重力场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离子液体与分离过程。联系方式:0571-88320053,jjb@zjut.edu.cn

裘俊红(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海洋生物化工及资源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850,qiujh66@126.com 董志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环境流体力学。联系方式:0571-88323603,dongzy@zjut.edu.cn

081702 化学工艺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工艺、有机催化、化工过程数学模拟及装置优化。联系方式:0571-88320208,Renjie.R@263.net

081704应用化学

马淳安(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化学与电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电催化、能源电化学、环境电化学。联系方式:science@zjut.edu.cn 徐振元(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环境友好农药、绿色有机合成、催化加氢。联系方式:chrc@zjut.edu.cn 许丹倩(女)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绿色有机合成、精细化学品研究与应用研究。联系方式:greenchem@zjut.edu.cn 高建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绿色精细有机合成、功能染料暨新型有机光电材料。联系方式:gdgjr@zjut.edu.cn 严新焕(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加氢与绿色化学。

张诚(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材料与应用、功能复合材料。联系方式: czhang@zjut.edu.cn 盛嘉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功能材料。联系方式:jw-sheng@zjut.edu.cn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高分子材料。联系方式:zhongmq@zjut.edu.cn

081705工业催化

李小年(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资源与环境催化、绿色催化氢化。联系方式:0571-88320409

刘化章(男)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剂工程与技术、C1化学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063 严巍(女)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催化氢化技术与工程。联系方式:0571-88320583 裴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不对称催化。联系方式:0571-88320629 任杰(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有机催化、石油加工与化工工艺。联系方式:0571-88320208 张文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电催化、金属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394

081721 材料化工

钟明强(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高分子合金与纳米复合材料、纳米功能材料。联系方式:0571-88320418,zhongmq@zjut.edu.cn

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彭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机床与工具技术。联系方式:pengwei@zjut.edu.cn 赵燕伟(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联系方式:zyw@zjut.edu.cn 柴国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联系方式:chaigz@zjut.edu.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jlyuan @zjut.edu.cn 冯定忠(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造业信息化与物流工程。联系方式:fdz@zjut.edu.cn 程成(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联系方式:chengcheng@zjut.edu.cn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张立彬(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业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lbz@zjut.edu.cn 宋玉泉(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超塑性与塑性加工技术与装备。

计时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精密加工技术、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视觉、检测与信息处理。联系方式:jishiming@zjut.edu.cn 阮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流体动力数字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wxmin@mail.hz.zj.cn 袁巨龙(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纳米/亚纳米级加工技术与理论、机械系统信号处理及故障诊断。联系方式:jlyuan@zjut.edu.cn

080706 化工过程机械

高增梁(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zlgao@zjut.edu.cn 卢炎麟(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anlinlu256@163.com 刘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lyyjs@mail.hz.zj.cn 蒋炎尧(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机械装备的结构完整性。联系方式:yjang@unr.edu.cn 方德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高效过程装备。联系方式:dmfang@zjut.edu.cn 楼白杨(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材料技术及应用。联系方式:loubaiyang@163.com 彭旭东(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xdpeng@zjut.edu.cn 陈学东(男)教授级高工、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现代密封技术。联系方式:chenxuedong@hgmri.com

081101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网络化控制与远程监控、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0571-85290172,wwl@zjut.edu.cn 俞立(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先进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网络化控制系统。联系方式:0571-88320287,lyu@zjut.edu.cn 王守觉(男)研究员、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神经网络和信息科学。联系方式:010-82304555,wsjue@semi.ac.cn 李未(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高速网络下的协同工作环境。

曹一家(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复杂系统优化与控制。联系方式:0571-87952702,yijiacao@zju.edu.cn 冯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型微特电机、传感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3-3641897,zjhzfh@126.com 孙明轩(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控制与智能自动化、电气传动与控制。联系方式:13989801161,mxsun@zjut.edu.cn 黄德才(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计算机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506,hdc@zjut.edu.cn 杨东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启发计算与智能机器人技术。联系方式:0571-85290087,ydy@zjut.edu.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联系方式:13858050065,ggzhou@zjut.edu.cn 乐孜纯(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光通信网络控制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5290308,lzc@zjut.edu.cn

020206 国际贸易学

程惠芳(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研究、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与模式研究。联系方式:chf@zjut.edu.cn 谭晶荣(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农产品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联系方式:tanjingrong2002@yahoo.com.cn 王丽萍(女)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物流系统优化与电子商务。联系方式:wlp@viston.com

120204 技术经济及管理

池仁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chirenyong@mail.hz.zj.cn 徐维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联系方式:xwq@zjut.edu.cn 汪少华(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投资分析与管理。联系方式:zjut_wsh@yahoo.com.cn 周根贵(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经济系统理论与应用。联系方式:genguiz@yahoo.com 宣勇(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创新与管理。联系方式:0571-88320009 王万良(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技术管理。联系方式: wwl@zjut.edu.cn

081703 生物化工

沈寅初(男)教授,院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 郑裕国(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生物催化工程,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30,zhengyg@zjut.edu.cn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钱俊青(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制药生物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17,qjq@zjut.edu.cn

081720 环境化工

陈建孟(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生物技术、绿色工艺与资源化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386,jchen@zjut.edu.cn 刘维屏(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污染控制化学(水处理药剂)、手性分离技术与药物环境安全、环境分析与检测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666,wliu@zjut.edu.cn 盛光遥(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环境有机化学、污染控制化学、环境分析技术、污染生态修复技术。联系方式:0571-88320243,dansheng@zjut.edu.cn

100701 药物化学

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一、甲方根据《_________》对乙方实行管理;乙方在站期间应自觉遵守甲方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甲方的管理,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科研活动。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有关科研项目(课题)、计划在力求结合甲方项目和研究方向的前提下,由乙方与合作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商定。乙方在合作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定期报告博士后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乙方在站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的第一署名单位应是_________。

三、乙方应按商定的研究计划开展工作。因特殊原因需改变研究计划者,须征得合作导师的同意,并报甲方主管部门备案。

四、乙方在站期间的表现不适于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或有正当理由申请退站的,甲方应劝其退站或准予退站。

五、甲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_________》为乙方提供博士后租赁住房一套;并根据乙方的要求,为其配偶(必须是国家正式职工)、子女积极联系借调、入学(托)事宜。

六、乙方在站期间的博士后日常经费为每年_________元人民币。乙方并可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申请科学基金资助金,有突出贡献者经审批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基金的奖励。博士后日常经费和科学基金资助金的管理使用办法执行《_________》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中的有关条款。

七、乙方在站期间,其行政、工资、组织关系按_________在职人员管理,甲方每月发给乙方_________元的补贴(每年_________个月);乙方的工资、补贴从博士后日常经费中支付。

八、甲方受乙方出站后工作单位的委托,根据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关于博士后研究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任职的原则意见》,参照_________评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要求,受理乙方相应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

九、根据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审批,乙方在站期间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短期学术交流活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十、乙方进站时间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工作期(两年)满后应按时出站。若未按时完成研究工作,乙方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主管部门报请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出站时间,但延长期限最长不得超过_________年。延长期间乙方的工资及补贴由甲方根据《_________》负责解决。十

一、乙方工作期满出站前,应根据甲方的要求,举行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并根据《_________》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成果及其目录等有关书面材料。甲方应对其学术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评价意见。甲方主管部门负责对乙方的出站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乙方被批准出站后,应及时办理离校手续。十

二、乙方工作期满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同有关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者,按协议就业)。十

三、本协议一式_________份,甲方所在院(系)、合作导师、主管部门和乙方各执_________份。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合作导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篇一: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

_________博士后流动站(甲方)接受_________大学(学院、研究所)博士学

位获得者_________(乙方)为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导师_________。为了明

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特签订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_________》对乙方实行管理;乙方在站期间应自觉遵守甲[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方的

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受甲方的管理,积极参加甲方组织的有关科研活动。

二、甲方为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有关科研项目(课题)、计划在力求结

方向的前提下,由乙方与合作导师、指导小组共同商定。乙

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并根据甲方的要求,定期报

的进展情况。乙方在站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的

研究工作的需要,经审批,乙方在站期间可出国参加学术会议 动(一般不超过三个月)。

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工作期(两年)满

按时完成研究工作,乙方应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主管部

管理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出站时间,但延长期限最长不

延长期间乙方的工资及补贴由甲方根据《_________》负

出站前,应根据甲方的要求,举行博士后出站报告会,并

提交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研究成果及其目录等有关书面材

水平、业务能力及科研成果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评价意

责对乙方的出站材料进行审核,并报送全国博士后管理委

方被批准出站后,应及时办理离校手续。

就业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同有关用人单位签订协

_________份,甲方所在院(系)、合作导师、主管部门和乙

合甲方项目和研究方在合作导师和指告博士后研究工作

九、根据博士后或短期学术交流活

十、乙方进站时间为后应按时出站。若未门报请全国博士后得超过_________年。责解决。 十

一、乙方工作期满根据《_________》料。甲方应对其学术见。甲方主管部门负员会办公室审批。乙十

二、乙方工作期满议者,按协议就业)。 十

三、本协议一式 方各执_________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

乙方(签字):_________

负责人(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合作导师(签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篇二:在职人员从事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协议书(参考格式) 在职人员从事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协议书(参考格式)

甲方:清华大学

甲方授权单位:

乙方(申请人): 性别:

证件类型: 证件号码: 丙方(申请人所在单位):

乙方申请到甲方 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甲方经考核拟同意接收。甲乙丙三方经平等协商同意,就乙方申请到甲方从事博士后研究事项,达成本协议,共同遵守本协议所列条款。

一、 协议的期限

本协议之有效期限,为乙方在甲方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期限。该期限一般为来

校报到日期当月算起满24个月,即自 年 月 日到 年 月 日。若乙方申请提前或延期出站,本协议的有效期以甲方批准乙方的提前或延期出站日期为准。

二、 甲方的义务 1. 按国家和甲方有关规定为乙方解决工资、住房、子女入托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子女户口在北京的附属学校不能接收)等待遇。

2. 甲方合作导师在乙方进站前,明确乙方在站期间科研课题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保证乙方在进站后可立即开始工作。

课题主要内容: 预期目标: 3. 甲方合作导师在乙方进站两个月内,应与乙方签订《科研合同》,进一步明确乙方

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科研条件等。

4. 在乙方进站一年时间左右安排中期考核,工作期满出站前两个月内安排出站科研评

审等工作。 5. 工作期满,甲方将按学校出站考核的有关规定对乙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发给乙

方博士后证书,并将乙方博士后期间的有关档案材料转给丙方。

三、 乙方的义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协议书(非在职定向博士后)(共2篇)] 6. 努力钻研业务,按规定及时完成科研任务。 7. 遵纪守法,遵守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并履行应尽的义务。8. 进站两个月内应进行科研课题的开题工作,并与合作导师签订《科研合同》,明确

在站期间科研工作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和科研条件等。

9. 爱护甲方的财产,承担保护甲方知识产权的义务。

10. 乙方应按规定时间及时办理出站手续,对于无故拖延不及时办理出站手续者,

若超过规定时间三个月,则按自动退站处理。

11. 协议终止后,乙方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保护甲方的知识产权、以及保

守秘密的义务。 12. 甲方博士后的工资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和绩效工资)

制度。若丙方不再为乙方发放工资,则乙方须及时为甲方出具工资转移介绍信或工资停发证明,甲方自乙方递交证明之次月起为乙方发放工资,若乙方不递交此证明,则甲方不为乙方发放工资。

四、 丙方的义务 13. 丙方负责乙方的医疗待遇。

14. 若丙方所在地为北京市,由丙方负责乙方的住房及子女入托入学待遇。15. 丙方应保证乙方在站期间不为其安排工作,使乙方能够全时在甲方从事博士后

研究工作。

16. 若乙方在站期间,乙方与丙方解除聘用关系,丙方人事部门应为乙方出具“同

意乙方出站后双向选择”的证明。

五、 协议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17. 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制度发生变化,本协议应变更相应

的内容。

18. 订立本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协议无法履行的,经甲乙

丙三方协商同意,可以变更本协议相关内容。 19. 乙方若申请退站,甲方可以解除本协议。

20. 若乙方在站期间与丙方解除了聘用关系,自双方解除关系之日起丙方终止本协

议,甲乙方继续执行本协议,也可重新签订《清华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六、 违约责任 21. 甲乙丙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有关条款,均应承担违约责任。

22. 乙方未经甲方同意或未办离校手续擅自离开甲方,按《清华大学教职工考勤办

法及各类假期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理。

本协议经甲乙丙三方签字盖章后,于乙方到甲方进校办毕报到手续时生效。本协议一式四份,甲方授权单位、乙方、丙方各执一份,另一份报清华大学博士后管理办公室备案。

甲方:清华大学 乙方(申请人): 丙方:

代表(合作导师签字):

授权单位公章: 代表签字: 公章(人事部门盖章):

上一篇:百色陆玉团女儿陆婷范文下一篇: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