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

2024-02-06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讨太极拳的文化品牌培育概念、意义和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命名的基础上,从太极拳传播产品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竞争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受众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战略层面的文化品牌定位等4个方面分析了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定位问题,同时,提出了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走全民健身发展之路和构建多元化支持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的保障体系,为研究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传播;文化品牌;培育;发展策略

收稿日期:2014-07-20

作者简介:周伟(1974-),男,山东阳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太极拳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强国和体育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太极拳已传播到204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练太极拳的人数近3亿,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组织,并把太极拳作为强身健身的主要方式[1]。虽然目前我国太极拳活动很有人气、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但太极拳的传播却一直未能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太极拳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与其应有的地位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极不相符。本研究试图在研究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的概念、意义与品牌命名的基础上,从产品维度的品牌定位、竞争维度的品牌定位、受众维度的品牌定位和战略层面的品牌定位等4个方面分析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定位,以显示太极拳的“民族、创新、文化、传承和健身”的核心价值体系,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化、走全民健身发展之路和构建多元化支持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的保障体系,为进一步促进太极拳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这不仅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塑造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自信和自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当代传统武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之举,对文化强国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2]。

1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

1.1文化品牌培育概念

作为我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和国家非物质遗产的太极拳,不仅具有多姿多彩的外形,又具有丰富深邃的内涵。其技术内容丰富,理论体系完善,传播范围广泛。但实践告诉我们,太极拳要屹立于世界武术之林必然定位好自己的“民族性、传统性、健身性、传播性”的价值,并逐渐形成太极拳的文化品牌[3]。太极拳文化品牌是指具有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和独特标记的太极拳文化产品。太极拳文化品牌是无形的资产,其载体是所有能够与同质化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的名称、符号、设计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影响力。太极拳文化品牌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富有内涵的科学思想体系。太极拳文化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太极拳文化品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或符号,它更像是一种产品的综合指数。对传授者而言,太极拳文化品牌是因为文化产品的销售需要而产生,作为产品推广的标识。对消费者而言,太极拳文化品牌是一种商品的识别标识。通过太极拳文化品牌在传授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围绕产品使用价值的一系列关系。事实上,从传播的视角来看,太极拳中不同的拳种、拳种中不同的流派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视为一种“准文化品牌”。通过研究认为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是指在动态了解太极拳传承环境和太极拳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根据太极拳文化品牌相对独立性和综合性,在致力于提高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同时致力于品牌定位、品牌识别、品牌传播、品牌维护和创建品牌忠诚的计划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是不断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忠诚或偏好,从而强化其重复购买行为。因此,太极拳文化品牌的培育不仅应具有一种能满足消费者理性和情感需要的价值功能,更是注重发展一种个性价值与满足体验性需要的文化产品。

1.2文化品牌培育意义

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拳创生于何处,其说不一。但太极拳这一优秀拳种中有人们非常熟悉的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武当太极拳、赵堡太极拳、东岳太极拳以及竞赛太极拳等多个流派,其中每个流派又分风格不尽相同的多个文化品牌支派,可谓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虽说于太极拳受众(如习练者、观赏者等)而言有非常大的可选范围,但同时也令人在选择时无所适从。其实,如果将这些“准文化品牌”按照文化品牌的营销规律来运作,例如为其中某个特定的太极拳文化品牌确定一个恰当的市场位置,使其在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中,在练习者脑海中有一个恰当、准确的定位,并建立起较为稳定的内在联系,这样,当有关的需求一经产生,他们就会首先想到这一文化品牌,从而更有利于该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创新与发展。只有这些太极拳不同流派与支派有了可以用来识别其内在品质的文化品牌标志,有了对选择者的担保和承诺,才能促进太极拳优秀文化品牌的成长,吸取原有太极拳的文化积累成果,同时总结新的认识和新的实践经验,创造出新的太极拳文化品牌的优秀成果,然后再把这些优秀成果传递下去,并最终促进整个太极拳的可持续发展。

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一直是当前体育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每年都有众多专家和学者针对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可参考的学术价值。但对太极拳受众而言,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使其选择决策更加便捷,满意度也会更高。而在目前太极拳的传播中,传授太极拳者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低水平的传播者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太极拳文化品牌功能的整体认知,而文化品牌传播则可以为高水平的太极拳树立一个很好的标的。常听武术习练者言,练了几十年,拜了许多武术老师,才终于找到了名师。太极拳的习练者中此种情形也不在少数,甚至有人一生的时光都白白地耗费在寻找真正的太极名师上。而太极拳传播中文化品牌则凝聚着受众在选择时所需要的各种信息,是传授太极拳水平、质量、信誉、知名度等综合优势的象征,能使受众选择了就不后悔,学习时不感到迷茫,这就能极大地降低受众在选择太极拳时所需的金钱、时间、精力、情感等成本。对太极拳传者(包括个人和团队)而言,文化品牌一旦形成就化为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太极拳传播者将可藉文化品牌提升其传播市场的占有权和占有率,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而且,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拥有者可以合理利用文化品牌的“链式拓展效应”。“当文化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它积累、聚合的各种社会资源及营销力量、管理经验,就会在本产业链条上发动文化品牌拓展,通过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产品、新的文化服务,形成文化品牌集群[4]。新拓展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原有文化品牌的惯例效应影响下,不断开拓市场,占有市场,最后形成新的文化品牌”[5]。如某一太极拳一旦形成文化名牌,便可借势开发出横跨教学、健身、娱乐、图书、音像、服饰、表演等众多行业的系列衍生产品,以打造出更大的太极拳文化产品的产业链。同时,由于文化品牌的推广,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市场将层次更加明晰,利于传播者通过自身努力提升服务品质与质量,并最终提高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功能和社会价值的整体水平。如河南省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的建立,既是弘扬太极文化,打造太极品牌的重大举措,也是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满足体育事业发展需要的惠民工程。焦作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6.49万m2,主要建设内容为“一场二馆二中心”,即太极体育场、太极体育馆、太极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及室外体育设施等。

1.3文化品牌命名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一样也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的复杂过程。太极拳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化产品,目前尚处于缺乏合理地保护状态,其中有一部分传播者甚至在对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着掠夺性的开发利用,而普通受众对此很难辨别清楚,因为他们不曾想到同一个太极拳文化产品的服务内容、质量、价格等竟然有着相当大的区别。有关调查表明,北美一些廉价的太极拳学习班的教学水平较低,教学效果较差,甚至造成一定的运动损伤,给太极拳的转播留下很不好的名声[6]。面对这种情况,人们就很自然地将之归罪于太极拳这一文化产品,于是整个太极拳在人们心目中的信任度随之下降。这其实需要有不同命名的太极拳传播中的文化品牌来区别,其中“文化产品质量”的不同,而不是以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等名称统而称之。因为以陈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之类,甚至直接以太极拳为名的传播方式,其实质是将太极拳的“文化品牌”公共化了。公共化的结果是任何一个太极拳传播者或组织都可以用太极拳这一名称从事传播,却没有一个明确的责任主体,其结果是服务品质下滑,甚至被市场淘汰出局。但假设有了一个特殊的商标来注册品牌,例如某一组织或个人注册“福康”杨式太极拳,那么“福康”这一品牌的拥有者必须维护其信用度,如果其提供了优质的太极拳传播的相关服务,将会被受众所接受、认可,但如果其提供的是劣质的太极拳转播的文化品牌服务,便必然会被市场所抛弃。

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彰显的文化品质不仅塑造了华夏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道德品质,还树立了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新内涵,因此,对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命名的途径有多种,可以用品牌创建人的名字命名,如张三创建的品牌就可命名为“张三”太极拳,或“张三”孙氏太极拳等等;也可以用创源地来命名,假设某一具体的吴式太极拳品牌创自东坪街,就可命名为“东坪”吴式太极拳;还可以用现成的词语、虚构的词语、首字母组合等等途径来命名。文化品牌的名称尽量做到新颖、有冲击力,如能承载其独特的功能、价值、理念就更好。好的文化品牌命名具有较强的目标文化市场暗示性,可以提高其传播的效率。例如,“福康”杨式太极拳暗示了幸福、健康的美好生活,能提升目标人群的吸引力。“太极螳螂”模仿了螳螂为了生存所采取的搏击方式而产生的搏击智慧,从而可以体悟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顺应和遵从自然、关注生命智慧,善于从大自然事物中体悟出道德精神[7]。

2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定位

2.1产品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

太极拳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更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文化品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地在改变着对它的文化价值与功能的认识,并不断地创新出科学的传播手段和方法。它和人类的其他文化一样是逐渐积淀而成的。在人类社会文化的长河中,太极拳在不断地嬗变、充实、附丽和更新[8],文化学知识告诉我们,文化的积累与传播,是文化系统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文化运行的一条基本规律。太极拳作为一个社会文化现象,要使自身太极拳文化品牌脱颖而出,传播者就有必要提炼出该文化品牌与其它武术拳种文化产品或其它武技类文化产品之间的差异。这就要求对本文化品牌和目标受众进行认真地分析,找出其中最适合目标受众的需求、而竞争对手并不具备的特色。“太极十年不出门”,这一谚语一方面告诉我们太极拳习练过程的漫长与艰辛,同时也为告诉我们太极拳传博具有精湛的技术。例如,当前太极拳习练者非常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练习太极拳导致的膝关节疼痛现象,有学者调查,由于“动作姿势不正确”、“技术动作不规范”、“运动量过大”等原因导致中、老年人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出现膝关节疼痛[9],还有调查表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的膝关节髌骨外移现象比较严重,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10]。那么,太极拳在建立某一个文化品牌时,完全可以重点宣传防止膝关节疼痛的理念,将无关节疼痛的健康太极拳作为独特的卖点,从而巩固自身的文化品牌,树立太极拳文化品牌的自信,使太极拳文化品牌和文化市场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认同。

2.2竞争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

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拳,在当前体育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遭受到外来体育文化的洗礼与冲击。因此,太极拳传播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力,面临着严峻的历史性挑战。外部的竞争力和挑战有来自空手道、跆拳道等外域武技,甚至其它非武技类的运动项目,也有来自本土除太极拳之外的其它武术拳种,还有来自内部的各个流派的太极拳的竞争压力。在竞争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中,有实力的领袖型文化品牌可以按照首席定位策略来定位,如宣称“全球最大的太极拳文化传播机构”、“来自源发地的太极拳文化”等等。在信息量陡增的时代,特色不鲜明的信息无法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但首席定位策略却能使受众更易记住这一品牌。当然,首席定位要建立在真正的实力和正式的宣传基础上,毫无根据地“正宗”、“原传”的吹嘘性宣传是无法建立品牌的。对于实力不是很强的太极拳文化产品而言,可以采用比拟名牌的方式给自己定位,如宣称自身为“太极拳文化传播机构全球10强”、“全国武术教学机构三大品牌之一”等等。此外,还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客观对比的方式排挤对手,从而确定自身的地位。例如,针对跆拳道、空手道,某一太极拳品牌可以宣称是“来自功夫故乡”、“最具东方文化底蕴”而打下一片天地。如每年举行的中国黄河三角洲太极拳锦标赛吸引了众多的参赛选手参加,并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太极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运动员[11]。

2.3受众维度的文化品牌定位

每个文化品牌都有自己的特殊目标群,因为需求形态可谓千差万别,有的希望健身,有的希望防卫,有的想体验传统文化,有的只是打发时间……,任何一个太极拳转播的文化品牌都只能满足需求总体的一部分,这自然要求传播者确定能够充分满足他们需求的目标群体。如某一陈氏太极拳品牌定位的目标群体是青年男性,可以宣传“刚柔之中,尽展男人气魄”;某一杨式太极拳品牌定位的目标群体是青年女性,就可以宣传“行云流水,轻柔女人”;当然,如果其太极拳传播文化品牌定位的目标群体是老年人,便可宣称“惬意、长寿的健康生活由此开始”等等。这种目标群体定位策略正是通过突出文化品牌为某一特殊群体服务、满足目标群体特殊诉求而获得其更多的认同,增进目标群体的归属感,以此吸引目标群体。

2.4战略层面的文化品牌定位

太极拳作为一种特殊的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被视为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代表,他不仅强调和追求武术文化发展的多元路径,同时也强调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性、当代性和未来性价值的利用和开发等。特别是在文化品牌定位实施策略中,可以将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融入其中,以制造体育文化上的品牌差异。这样,既可以提升太极拳文化品牌的品味,也能使其文化品牌形象的特色更加鲜明。其次,还可以将文化品牌经营的理念融入其中,即用有着鲜明特色的经营理念为文化品牌定位。假如某一太极拳文化品牌注重用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等科技手段研究、指导太极拳的练习,便可宣称“科技的太极拳”;如果另一太极拳文化品牌注重借传统养生的文化理论解释、指导太极拳的锻炼,就可宣称“养生的太极拳”文化价值理念;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西方人难得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太极拳锻炼上,如果某一太极拳文化品牌据此定位,便可宣称“简约、快捷的太极拳文化”等等。

3实现太极拳传播文化品牌培育的发展策略

3.1大力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

太极拳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就是拳种繁多、门派林立,以及拳种滋生而形成的不同拳系的文化品牌[12]。太极拳经过几千年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各国“雅俗共享”的文化品牌。如太极拳赛事、太极拳影视作品、太极拳培训、太极拳服装和器械设备等的蓬勃发展,标志着太极拳已经走在了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上,太极拳的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大众体育健身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太极拳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交融,在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来突出。如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太极拳作为体育文化产业的一种特殊发展方式,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开始发展的全面时期,我国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之中,从而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体育文化产业规划期”。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下,太极拳作为一种以体育文化产业为特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大众体育文化为对象的社会服务性产业,在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通过商业化的模式,实现打造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品牌,进而达到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因此,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商业化仅仅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只要能够保护太极拳文化,一切最有效的手段都会用,比如商标注册、商业演出甚至申遗。长期以来,由于受观念、认识、价值标准以及行为习惯旧模式的束缚,特别是中国非物质文化太极拳遗产的创新与发展,只停留在保护与继承的层面上,并没有把它看做是一种新兴的,宝贵的,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社会经济资源来进行开发,创新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迎着全球化文化产业发展的东风,充分发挥太极拳文化产业效益在促进世界体育产业文化竞争中的作用,培育我国太极拳传播的全球竞争力。

3.2走全民健身发展之路

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是与全民健身相互交融的过程。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应以凸显“民族性、传统性、健身性和广泛型”的发展路径。以奥运会为龙头的体育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们要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不能逆流而上,既要忠诚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过去,更要关注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将来[13]。作为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太极拳,其传播中的文化品牌培育的重要目标在于通过健康信息的有效传递,实现人们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的改变,进而通过利用运动干预维护和促进受众的体质健康。目前,太极拳分布在我国的不同区域,流传在民间,有历史传人,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不仅凝聚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品格和精神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区域体育文化的特色。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全面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和体育法制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推动,必将引起新一轮全民健身的热潮,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必须将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走进人们的生活、感召受众的健康心灵,从生活实践中吸取健康的营养。特别要丰富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的健身价值和休闲娱乐等功能,大力促进太极拳文化品牌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教育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功能,构建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的现代价值链。通过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进一步普及,增强其活力,扩大其传播范围,进一步培育和提升我国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和健身价值。

3.3构建多元化支持太极拳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的保障体系

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多元化的支持保障系统来维持和助推这一工程的良性运行。构建多元化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发展的支持保障体系,预示着多元化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涉及到多方面的相关要素,保障主体、保障系统、原则、途径、价值和运行机制等,并要求这些相关要素动态耦合,形成有效合力(见图1)。

4结语

太极拳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文化理论的总称。它是以太极拳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是太极拳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太极拳可作为我国武术文化精神的一个亮点,是带动人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基础和人们的精神支柱,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它强调的是标志性的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服务的功能。综观武术文化发展的历史,审视武术文化的现实,只有太极拳可以站出来为保留世界武术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做出尝试和努力。这是因为太极拳的文化特征具有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身心统一的哲学观,以及特定的生命观、运动观影响下形成的一种集养身、养生融于一体的活动,对世界各种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感召、同化、融合的能力。面对当今世界激烈的体育文化竞争态势,将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化,并注重太极拳传播的文化品牌培育、发展与创新,借此推动太极拳在全球文化范围内的良性传播,已是当务之急。但具体的文化品牌培育与发展策略还处在摸索阶段,既希望有更多的研究人员投身其中,也期盼有大量的太极拳文化传播机构能够在培养太极拳文化品牌之路上迈出坚定的步伐,树立竞争的科学发展,坚持做创新发展之路、走产业化发展之路、走开放发展之路和国际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卫民,郭玉成.太极拳文化品牌推广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5):125-128.

[2]杜舒书.秦晋武术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4):70-90.

[3]张玉,梁淑芬,王秋利.焦作市太极拳的普及推广现状调查研究.[J]少林与太极,2009(1):52-54.

[4]王林,淳再清.中国武术实施健康传播的理论逻辑与现实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62-67.

[5]林祥芸.对当代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22-24.

[6]朱凯.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61.

[7]郑健,赵靖.地域文化资源语境下螳螂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7(2):31-34.

[8]卢元镇.“体育运动文化断想”之后的浮想连遍[J].体育与科学,2012,(增刊):34-42.

[9]陈青,王宗兵,龚云.中、老年人太极拳健身运动处方[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5):53-55.

[10]徐伟军,李英奎.杨式太极拳演习者髌骨外移现象及其纠正[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14-1415,1424.

[11]张红霞,孙金波,吴斌.黄河三角洲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08,3:35-36.

[12]杨玉冰,刘玉萍,杨柳欣.太极拳创新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34-1436.

[13]周建新.中国武术技术传承要树立“拳种意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4):68-72.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太极文化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受到太极文化天人合一理念的传承影响,产品设计把“人—物—环境”的和谐在设计物的形成与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当作产品设计的核心,产品只是“人—物—环境”联系中的具体节点,真正应当被关注的东西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与自身以外的人、物、环境的联系。人、物、环境因素和产品的设计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达到人、物、环境三者和谐统一是产品设计应当遵循的设计理念,也正是太极文化理念在设计中的传承发展。

关键词:太极文化;产品设计;和谐

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延续,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存在的烙印。太极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和谐统一的理念深深根植于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

1 太极图形的美学特点

对称是典型的形式美法则,太极图正是遵循形式美法则的典型代表。太极图采用点、线、面的构成方式,基本形式是圓,中间用一个“S”形的曲线将其分开,黑白对等,两条“鱼”逆向回旋于一个圆形之中。[1]太极图在表现形式上运用了点的对称、形状相同且首尾相连的面积对称和色彩对称,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阴阳互补、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这种和谐统一的文化理念契合了产品设计要遵循的人、物、环境三者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2 太极文化对于产品设计的价值

太极图的形式美感和哲学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代表性符号,具有简练美、动态美、趣味美、吉祥美和意境美。[2]太极图双鱼元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阳互补,和谐统一。这种阴阳调和的思维方式正迎合了产品设计的“人、物、环境和谐共处”的设计理念。阴阳调和的产品设计思想表现为与环境、与人的协调统一。主要表现为回归自然,即保护自然的设计和亲水、亲风等回归自然的亲昵自然设计。产品设计与人的和谐关系表现在以人为本、物我相融的设计理念。太极哲学既讲阴阳的相反,也讲相成相生,将产品、人、自然协调统一。

3 太极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基本现状

然而国内的大部分设计师只是拘泥于太极文化理念的形式感,忽略了太极哲学中的精髓——“物我相融,天人合一”,即人、物、环境的和谐。国内设计师了解传统的太极图造型简约,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艺术符号,但也有许多设计师没有对太极文化理念深入了解,将简单的太极符号与现代元素结合,缺乏文化精神的传承,滥用、套用太极文化,歪曲了太极文化的本质内涵——和谐。国外与国内传统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对比,见表1:

4 太极文化理念下的产品设计理念

人是社会的主体,产品设计自然也是围绕人的需求展开的,因此人是认识产品设计最为重要的核心。什么样的需求,会产生什么样的设计。人类第一次设计,是从人们最常见的基本开始,随着社会文明程度上升,仅仅留存者肤浅的认识,是不可能意识到设计的文化内涵与设计内涵中的传统文化的,而是应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理解,将设计融入文化,使之得到可持续发展。太极文化理念对产品设计提出了三个要求,即和谐理念、伦理理念、自然理念。

(1)遵循和谐理念。和谐是太极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设计的核心理念。社会需求在设计和谐中存在很大合理性。各要素的和谐都影响了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现代产品设计中的真实生活图景便是从和谐中得到的灵感。社会生活需要和谐有序。人与自然应保持和谐相处,如果仅仅向自然索取,便会破坏生态环境,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水与火互相对立,但是在某种程度下,他们也可以互相融合。和谐是指一种事物之间的合理搭配匀称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社会因素之间的协调状态。中国传统和谐观要求树立关爱意识。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大众化”的服务,特别是为设计和人类,人类活动和外部环境更加和谐互动。

(2)遵循伦理理念。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是中国太极文化最主要的特点。孔子强调“仁近乐”,“仁”是道德,“乐”是设计,设计包含着深刻的伦理意识。伦理在中国是天生的不寻常,而且还因为它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礼”,就是这种仪式的起源。我们回忆下古代的伦理仪式:其最为典型的一种生活方式,祭祀鬼神方式,这是表示对祖先和神灵崇拜和祈祷,开始时只是一个仪式行为,揭示了人类生存的从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这是中华民族顺应自然生态创作。伦理理念也是一种人与自然共存的伦理关系,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变成设计者必须考虑的,这也是我们现代设计的环保,长期发展,绿色生态设计问题。

(3)遵循自然理念。一切从性质的“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古以来,中国的设计非常注重寻找创作灵感。在产品的设计,学习自然是仿生建模。自然形成的设计从其再现事物现实的角度,可分为具体形式和抽象形式。从中国古代饮食设备的设计,你可以看到很多模仿自然生态的痕迹,“仿生设计”被大量使用。唐代以前,如两汉时期模拟动物如羊,灯;熊脚,青蛙式水箱;兽,画的木鸭,鱼雕像。唐代是植物发育。仿冬瓜,花。锅体仿瓜棱,花瓣等等。生活就像形状和几何造型建模元素相对应的建模方法。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元素模仿。生活是一切的艺术与各种线性和体面的关系组合的形状,也有人在生活中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后创建,从而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简单,自然,喜欢大自然本身呈现的最高质量的艺术,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和追求的一种现代设计风格。

中国古代“和谐”“道德”“自然”属于三大理念,三者的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它还提供了指导产品设计,形成了以“和谐”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自然观。崛起的含义状态表现为“设计”“生态设计”和“仿生设计”。

5 总结

太极文化理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物我相融,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阐明了产品设计中人、物、环境的关系,为产品设计提供了和谐、伦理、自然的设计理念,对产品设计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平.太极元素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传承[J].包装工程,2010(14).

[2] 孙欧雯.传统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论太极概念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 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重点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析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并为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体育文化 高校 社会发展

一、研究目的

北京奥运会对中国的影响无处不在,北京奥运会是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展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展示了体育文化的发展。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与国家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之一。北京奥运给中华儿女留下永不熄灭的奥运精神,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进发。2011年7月20日全国首次体育文化会议召开,首次把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到全国日程。2011年12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由此可见国家对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视,提出让体育文化“走出去”的想法,充分展示体育人的精神。高校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研究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对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归类整理有关高校体育文化的数据统计资料如: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成,高校体育文化和谐发展,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等,并从中总结出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专家访谈法

对一些高校的专家进行一些相关问题的访问。对部分人群进行访谈,提出有关问题了解现状。

(三)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三、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文化的概述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它是依附和依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受社会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体育文化既是一种亘古未绝的传统文化,更是一种不断增值的现代文化。体育文化是当今世界文化舞台上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类型。体育文化的现代性特点决定了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建设现代体育文化已成为建设现代文明、实现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可以说,体育文化看似是一种体力和物质成果,其实是一种智力和精神财富[1]。

(二)高校体育文化的概述

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其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指所有的学校师生员工在体育教学、健身活动、运动竞赛、体育设施建设等活动中形成并拥有的全部物质和精神财富;狭义的高校体育文化则是指学校师生员工们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其外延,高校体育文化与校园德育、智育、美育文化等一起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集合,又与竞技运动文化、群众体育文化一起组成了广义的体育文化群体[2]。

(三)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与构成

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精神层面,是体现高校体育文化中体育健康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目标的主导因素;第二层是制度、方法层面,包括体育课程、课余活动、体育科研、运动训练及体育竞赛、体育协会、体育交流等全方位制度、方法的确立,既是高校体育的组织形式,也是高校体育文化的具体体现;第三层是物质层面,包括校园内的体育建筑、环境、场地、器材、用品和师资队伍等,是实现高校体育文化的物质基础和客观保障。高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背景条件下由学校全体人员共同创造出来的体育精神和财富的总和[3]。高校体育文化是一个内涵广泛、系统开放的文化形式。

(四)高校体育文化的功能

1.教育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体育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活动内容而形成一种有意义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

2.娱乐功能

在高等学校里,教师的科研工作,学生紧张的学习,使广大师生感到疲劳。而高校体育文化可以松驰情绪,消除疲劳。在丰富多彩的高校体育文化中,不论是健身活动、还是休闲活动,都带有娱乐色彩,消除了焦虑和紧张等心理压力,获得精神的愉悦,保持乐观的情绪。

3.创新功能

21世纪现代大学的历史使命具有强烈的学术性、社会性、时代性和国际性。广大师生作为高校体育文化的主体,他们要不断地创造出新的精神产品和体育文化财富,以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4.激励功能

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需要团结、合作和协调,当看到个人和团体取得好的成绩而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可以激发人们的集体意识,形成诚实谦虚、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拼搏献身的精神。这些极大地激励了大学生们顽强拼搏与永攀高峰精神品质。

5.社会功能

体育文化在狭义上作为社会中存在的一种精神理念,随着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必定会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此外,体育文化还能够增进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人们社会化发展。因此,鲜明的社会功能构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功能,如2004年孙甜甜、李婷在雅典奥运女双夺冠,成为网球明星,将国际先进的网球文化带入到中国的高校体育文化中,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价值取向。

6.传承功能

高校体育文化具有传承性,即高校体育文化在随着社会主流文化改变的情况下,还继承着先前校园文化某些特性,并且随着新的高校体育文化同步发展。所以,把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同人自身的发展统一起来,建立起人与高校文化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普通高校作为一个实施教育的机构,不可能脱离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独立存在。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势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的缩影,也是社会文化的具体组成部分。

高校体育文化是人类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运动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状态、精神世界的追求、审美意识的培养、价值观念的塑造、创造能力的诞生、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所塑造的健康体质,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集中表现下便是和谐美。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深入研究,必将导致对于大学生本质的了解。大学生是连接高校体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主体,大学生的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和体育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责任。高校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文化观念的形成和体育文化行为的养成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基础。

(六)高校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育不仅着眼于改善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而且关注学生将来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高校体育教育主要体现在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体育文化意识和体育文化素质的教育。

(1)体育精神教育

体育文化中的竞赛活动,是以奥林克精神为目标的培养活动,这种精神是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团结和强盛的原动力。

(2)体育道德教育

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体育道德的好坏,不仅是体育事业单方面的问题,而且还是一个社会性问题。在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中,深入了体育道德的观念,可以帮助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

(3)体育价值观教育

李华等认为:“体育价值观是人们根据长期体育锻炼和反复性体育情感体验,对体育的价值属性、主客体之间的体育价值关系,以及一定形式之间的体育价值创造活动,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和行为取向或心理和行为定势[4]。”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不仅要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体育自身的意义,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4)体育文化意识教育

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极大地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文化的意识及体育文化欣赏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友谊和发展。

(5)体育文化素质教育

通过提高体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加强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视,丰富高校体育文化的内容,发挥高校体育文化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进而影响社会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2.高校体育文化在科研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体育科研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重任。高等学校作为人才荟萃之地,知识密集、学科齐全、设备集中,强大的科研队伍、先进的科研设备等条件,有利于体育科研的开展。了解体育科研的开展情况,对于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才的竞争将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高校体育文化从自身发展出发,顺应时代要求,注重师资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高水平论文的发表,这不仅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3.高校体育文化在社会服务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高校体育为社会的政治服务

我国高校体育从过去到现在,一直表现出为政治服务的功能。高校体育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均要符合当时的社会发展需要,对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社会变革发挥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传播政治意识形态,使大众形成认同和政治习惯。21世纪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和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志、体、美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和接班人[6]。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高校体育将把“传播培育人们的公平、上进、民主意识和公正、团结、奉献精神,提高民族素质,维护社会秩序,倡导时代新风。”[6]有机地融入到高校体育的文化导向之中,为促进全社会的和谐产生重大影响,这些都充分说明高校体育对社会政治稳定发挥的积极作用[7]。

(2)高校体育为社会的经济服务

经济功能是大学教育的辐射功能。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主要是发展科学技术,开发人力资源,提供智力支持,促进经济增长,并通过理论的研究、观念的导引和知识型产业的开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起协调和推动作用[8]。高校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体育文化媒介的作用影响经济建设,高校体育活动主体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高校体育的多元化发展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领域。如影响较大的高校体育竞赛活动CUBA等,由于媒介的有效宣传,收视率非常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给广大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现在很多院校的运动会、单项竞赛、体育沙龙以及体育场馆建设、体育器材的消耗等皆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7]。同时也吸引了企业的投资,减少了学校的经济投入,为高校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高校体育使当今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出于“自娱”和“自我”的主体意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自购器材,自费投资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投资”的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在学生中已比比皆是。这些体育消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社会的文明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相关体育产业不断发展,也相应推动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9]。其次,高校体育可以利用场地设施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在立足本校教学富余的前提下向社会开放,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体育消费,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3)高校体育为社会的文化服务

高校历来都是人类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储藏丰富、信息渠道多、接受和传播新事物快,师生整体素质高、思想活跃、诸子百家、立言立说、各种思潮对撞交融,是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基地[10]。高校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和运动竞赛中创造的,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精神财富及体育物质形态,包括体育观念价值、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制度、环境及体育竞赛成绩等。高校体育文化包括校园体育环境、学校运动队(员)、体育活动形式以及文化网络等。它表现出导向性、教育性、竞争性、娱乐性和健身性等多种功能[11]。

4.高校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校历来都是人类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文化设施比较完善、储藏丰富、信息渠道多、接受和传播新事物快,师生整体素质高、思想活跃、诸子百家、立言立说、各种思潮对撞交融,是先进文化孕育和传播的基地[10]。例如:大学体育课程中武术课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比如太极拳、三路长拳及刀枪棍的学习,不仅传承了传统武术的精髓,还参与了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使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得到继承和创新,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自身的认识更全面,形成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创新。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将“人文奥运”的理念贯彻到2008年奥运会的一系列活动之中,使奥林匹克运动深深打上中国体育文化的色彩,使中国体育文化对世界体育文化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丰富奥林匹克运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现代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高校体育文化作为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与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3.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对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建议

1.高校体育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也必须顺应社会的大潮流,要发挥高校体育文化的多功能化,就要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使其与社会化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社会服务。

2.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体育道德与体育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应该使大学的舞台与社会这个平台更好地融合,以此改变大众的体育价值观,这样能够使体育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能更加积极的促进社会的发展。

3.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少,要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高校体育文化在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继承与创新等方面与社会化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为现代高校体育文化社会化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王喜红.体育文化与和谐社会发展论[J].文化研究.2009.

[2] 黄欣加.高校体育文化与社会化关系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61-63

[3] 张国林.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互动关系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4):30.

[4] 李华,杨闯建,王鑫.当代体育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30-32.

[5] 刘智定.现代大学的使命与现代社会的进步[J].中国高等教育.2005(21):45.

[6]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部.体育理论、田径、游泳[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7] 韩延明.试谈大学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社会功能[J].当代教育科学.2003(5):13.

[8] 王利.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3):103.

[9] 周文军.高校体育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性[J].体育学报.2004(3):89.

[10] 张志刚.高校社会功能的时代走向[J].淮坊学院学报.2003(9):8.

[11] 燕成.论高校体育的社会功能[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2.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38152111 张艾

古语有云:“太极生两仪,两仪分四像,四相演八卦。”有这样一种拳术,它是依据“易经”阴阳之理创的并且符合自然运转规律,这就是太极拳。

关于太极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最广为流传的就是武当太极起源的说。事实上我们没有的充分史料可以证明太极拳是张三丰所创,它是是前人不断开发、总结、整理、创新、发展而来的。比较科学的讲,太极拳的来源有3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明代武术极为盛行,出现了很多名家、专著和新拳种,太极拳就是吸取了当时各家拳法之长,特别是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而编成的。②结合了道家导引、吐纳之术。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所以被称为“内家拳”之一。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练带脉、冲脉。各式传统太极拳也皆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它的运动特点是: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讲究“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是最基本的方法,在动作徐缓舒畅的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门最讲求省力打人的艺术,所以借力打人、引进落空是它最本质的特

点。要掌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技艺,就是要懂得身法轻灵之理,以意运气、以意打人,久之则身法无所不合。一身之劲在于整,一身之气在于敛,身法能一一求对,轻灵自如,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人一挨我,我在下即能得机,而在上即能得势,上下相随,前后左右无不得力也。能得机得势,乃能舍己从人;能知己知彼,才能因敌变化;能因敌变化,“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技,才能出神入化。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以及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与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发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创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今河北保定顺平县)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发展,武术逐渐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要搞清楚太极拳运动中“气”的问题。就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1 太极拳运动中是否存在“气”

可以肯定,太极拳运动中,是存在“气”的。历代太极拳家,也无不异常重视对“气”的培养和运用,这些从他们遗留下来的拳诀中可以得到证实:例如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武禹襄的《十三总势说略》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以及武禹襄在《太极拳解》中的“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练钢,何坚不摧。”陈鑫在《太极拳拳谱》中的“中气贯足,精神百倍”等等,都足以证明太极拳运动中,是有“气”存在的。并且,古代太极拳家,对太极拳运动中“气”的认识,已经较为深刻。

2 太极拳运动中“气”的存在形式

既然确定有“气”的存在,那么,气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呢?在武术运动中,始终贯穿着“气”的运用,在绝大多数武术门派中,其基本功的训练,对“气”的训练,无不作为重要的训练内容之一。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经播出了一期硬气功师的技能表演,并借助相关仪器,对其能力的来源进行测试和探讨,气功师在做技能表演之前,都要做一番运功准备活动,俗称“运气”,这种气存在于什么地方呢?医学专家进行了测试,让气功师躺在床上,然后运气,医学专家在专业仪器的帮助下,观察气功师体内的变化。通过观察发现,气功师在运功的时候,肠道中确实是有一股气流在运动,而不是沿气功师的意念,流转全身。另外,除了肺部的呼吸之气外,其他部位,并没有发现气的存在迹象,也就更不可能以意导气而气运全身。由此可以确定,练功中,确实有气,“气”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肺部的呼吸之气;二是腹部肠道内的流动之气、也称“内气”。其他部位的气感,只是一种由于意念的引导作用,肢体产生某种变化时人的感觉或者是幻觉。

3 太极拳运动中的“气”与一般意义上的“气”的差别

在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用意不用力,呼吸与运动缓慢、均匀、柔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在意念的引导与支配下,浑然一体。在中国武术运动和各种气功中,都讲究“运气”、“以气催力”、“气沉丹田”等。那么,太极拳运动中所讲究的“气”和别的功夫所讲究的“气”是不是一回事呢?如果不是,又有何不同呢?

我认为,太极拳中的气,与其他门派的武功与气功中所说的气,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之处。相同之处是:都讲究肢体运动与呼吸的配合,都要按照一些特定的方法,进行科学、系统、长久的专门训练。通过训练,都会显著增强肺活量,都可以生成肠道中气的流动,既形成丹田之气。所不同的是,太极拳的呼吸,是在舒缓、自然的情况下,随着意念的引导作用,融入到技击招法中的,是意念引导下的全身筋骨节节贯穿、肢体在意念的引导下,神经系统和纤维组织进行定向传导、形成松合之力,柔似锦棉,发则迅猛,活而不软,强而不僵。意在形中,形由意发,意引气运,气行力发。因此,太极之气,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它是一种有形的气与无形的意相结合的整体,是身体各个部位密切的配合,是经过长期、科学的训练而形成的肢体神经迅速的传导,是肌肉纤维组织在意的引导下,力量的定向传输。

4 太极之气的培养

太极之气的培养,主要通过三条途径进行:一是进行桩功训练;二是套路训练;三是进行静功训练。

桩功训练,对太极拳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稳定心神、提高功力的重要训练手段,益处颇多。其四方面的功效尤其突出。

(1)扎根筑基,稳定重心。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因此,自身重心的稳定性显得异常重要。重心不稳,脚下无根,难获取胜机会。而要想具有扎实的下盘功夫,桩功训练必不可少。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桩功训练,可使腿部力量显著增长,并不断增强下盘的柔韧性、稳定性以及耐受力,逐步达到运转灵活、随遇平衡、落地生根之程度,为运动中保持自身的平衡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惟有此,方可拥有取胜之保障。

(2)排除杂念,稳定心神。人间事繁杂,充满喜与忧。心装万般事,浮想无尽头。现实生活中,人的思维总是笼罩在繁杂的社会事务中,很难真正清净下来。而练拳则要求排除一切杂念,全神贯注。只有做到练拳时“面前无人似有人”,方可达到交手时“面前有人似无人”。练拳中走神,形、神难以合一,是练拳者常犯之病。桩功训练,要求绝对入静,长期坚持练习,可收定心安神之效。这种心神的定力,对提高演练与技击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

(3)舒缓自然,利于松柔。太极拳运动,从总体上来说,要求松、柔、缓、舒。由于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形成了一种僵硬之力,因此,初习太极拳者,皆感自身僵硬、笨拙,毫无柔美之感,更难以掌握太极拳“刚柔相济,以柔克刚”之精要。而在桩功训练中,要求精神高度放松、肢体张弛有度,肢体运动松柔缓慢,因此,对肢体的松柔训练,大有裨益,有助于太极拳习练者,尽快完成由僵硬到松柔的转换。

(4)控制气息,养生增功。呼吸,乃人先天自然之能。然而,功法中的呼吸,与平时之呼吸是有根本区别的,日常之自然呼吸,乃生存之常态,练功之呼吸,是为养生与增功,两者目的不同,方法各异,效果也大不相同。桩功中的呼吸,拥有特定的方法,许多功法中,对呼吸的要求是以意领气,呼吸均匀、细长。常加练习,可有效提高自身气息的控制能力,加大肺活量,保健养生,增强功力。

套路训练也称练拳架,同样是武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太极拳套路运动中,要求形神合一,松静、舒缓、自然,也就是常说的运动中要求松、柔、缓、舒,动中求静,从内来说,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这种运动形式,对气的培养和训练,都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不少太极拳家把套路演练视为活步桩。

静功训练,多采用坐功训练方式,坐功是太极拳修为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较为高级的辅助训练形式,当然,初学太极拳者,修炼一下坐功,也大有裨益。古代太极拳家道:“坐功所养者,神气也。用神气而使为拳者,亦取其神能充塞天地。弥合乾坤,无物不载,无处不覆,无时无地不光明,其神气之力,大无穷也。”

由于受科学发展现状的制约,世界上还有诸多奥秘没有被人们所知和解开,许多东西,都有待于科学的验证。太极之“气”与其他事物一样,也需要太极拳家与科学家在今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共同做出不懈的努力,对太极之“气”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以推动太极拳的健康发展,更好的造福社会。

摘要:太极拳,理论系统完整,拳法柔美、巧妙,习练者众多,在国际国内皆颇具影响力。本文就笔者多年来的演练实践与理论研究,就太极拳之“气”进行研究与探讨。

太极拳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孔庆东

各位同学好!今天我应邀到这里给大家讲一讲怎样写作文。但是我接下来要讲的这些东西,可能并不能使你在中考高考中拿高分,因为我讲的不是应试作文的技巧,我的目的是帮助你提高整体的写作水平。

我建议大家不要把作文当作一项考试必考的项目来对待,只有考试时才写,只有老师要求时才写。作文就是写文章,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尤其是处在现在这个社会,处在这样一个丧失了爱,丧失了诚信的时代,自己活得特别卑微也不希望别人活得高大的时代,更不能急功近利,只把你从所谓的作文培训班那里学来的五花八门的写作技巧罗列在你的高考作文上,怎么会有好文章呢?

抱着应试的态度写作文,永远不会写出好文章。中国有两千年的科举历史,可是在考场上出来的好文章有几篇?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你读过他们很多文章,可是这些流传千古的文章哪一篇是在考场上写出来的?苏东坡的《赤壁赋》?韩愈的《师说》?这些千古流传的好文章,有几篇是应试文章?当然他们考试肯定很不错,他们考试时写的文章肯定也不错,但是那个文章再不错,即使得了满分作文,它也不能传世,可能那个文章写完了,就是那个考官看了,哎呀这个文章不错,画一个大红圈,得了状元、探花,换了一个官职。但是那个文章使用一次就作废了。

我这样讲,不是不让大家好好练习应试作文。不,你还要把应试作文写好,但是同时你要把应试作文和正常的写作分开。应试作文是没有办法的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高考的屋檐谁也没有办法,谁也不能把这个房盖掀开,都要在这个屋檐下生活。古人是拿一篇文章去换他的功名,我们今天又何尝不是,你要拿出漂亮的高考成绩去换未来的一些机会。当然高考在改革,不是一次考试定终身,人生还有很多选择,但高考毕竟是选择之一。有一些解题的技巧,一些窍门是可以学习的,但是同时你还要培养对正常的写作、健康的写作的兴趣。

人活一辈子,不一定当作家,当文人,当学者,但是人都是要拿笔写东西的,谁都需要拿笔写东西。比如说你谈恋爱的时候,跟一个同事竞争同一份工作的时候,很可能你的写作就帮了你,使你能够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情意;当你去一个单位,竞争一个岗位的时候,也许你的一句话,就使你从同僚中脱颖而出。

写作其实是需要你用整个人生去学习体会的,写作也是讲不完的。任何一个单位都不可能把写作的事情包下来,加以彻底的解决,如果有这个办法的话,轮不到我们,古人早就做了。数、理、化、史、地、政,这些东西都可以在学校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学,只有写作不能。

写作是天地间最复杂、最奥妙的一门学问。所以说在作文这个问题上,高中生你不敢说你一定超过初中生,绝对有初

二、初三的学生,他的写作能力已经超过大部分高中生了,说不定在座的就有。所以这个写作就很像武侠小说里面写的功夫,像武功,不是学了五年的就一定能打过学三年的,那学了三年的可能把学了十年的打的满地找牙。奥妙在哪里?这个奥妙就在于内功修炼的水平。

所以,我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新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在全国各地哪一块都没有讲过的,是崭新的。我只在我高兴的时候,我想讲就讲,今天我忽然想讲这个。今天讲的这个题目叫《作文的内功》。

先修内功,再练外功

既然说写作的“内功”,说明写作的内功和外功是分开的,就像武功一样,有内功有外功。具体什么是“内功”什么是“外功”呢?我们这里不讲武侠,所以也不去讲它。

各位同学以及你们的爸爸、妈妈以前所学,在课堂上老师讲的这些作文的技巧、方法,大体都是外功。比如说作文开头要怎么样,中间要怎么样,结尾要怎么样;议论文怎么写,记叙文怎么写,说明文怎么写;议论有几种,争论、驳论、反论等等,这些加起来都是外功,都是招数。

学那些有没有用,当然很有用。招数如果练的好,可以使内功更好。大家看过《笑傲江湖》,令狐冲这一派,就是他的招数补了他内功这部分。要说内功,令狐冲并非天下第一,但是令狐冲自从学了独孤九剑,一瞬间能刺出27剑,即使你的内功比他强,在他的27剑之后,你早就不知道剑在哪儿了。一瞬间27剑,就像机关枪一样,一挺机关枪的火力顶得上一个步兵连。

但是这毕竟不是主流,主流还是内功。

内功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内功是要自己练的。不论是令狐冲也好,张无忌也好,杨过、郭靖也好,内功都要靠自己练。不是师傅给你说一个口诀,你会了就行了,不是。有时候你运了半天气,坐了半年,内功还是上不去。

练内功需要的是实践。两个身体一接触,突然一股暖流奔涌,练成了。比如说虚竹背着天山童姥跑的时候,他那时候内力其实已经很充沛了,但是他不知道。人家说让他往树上跳,他说这么高我怎么跳上去。说你试着跳一下,一跳上去了。“原来我的内功这么好啊”——他不知道。内功需要回家去练,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练成,有一个练的过程,还需要有一个机遇。

就内功本身来说,内功是奇奇怪怪的,有九阴真经,还有九阳真经、蛤蟆功呢。所以内功和内功也不一样,要讲起来也是浩瀚无穷。今天我只能讲一个,讲一个“爱”字功。

“爱”字功就是爱生命,意思就是说你如果要想真正的提高写作的水平,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叫做“爱”。如果给这个“爱”加上一个宾语,叫做爱生命。爱生命是写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任何书上都没有讲过的。

好的文章都是有生命的

文章写得好,有什么标准?可能大家都能说出几篇自己认为写得好的文章,可是这个标准是什么?

我从一个角度讲,好文章的标准,是这个文章有了生命。大家公认的好文章,是有生命的。

好文章使你不能把它扔掉,使你像对待一个生命那样把它保存起来。好书为什么大家舍不得卖,舍不得借呢?它是有生命的。

有生命的另一个标志是它自身可以延续,它自身可以繁殖,能够繁衍后代。所以你看世界上,好像林林总总的书很多,好像看不过来,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它们的家族关系。

书是有家族的,爷爷书自然是生出儿子书、孙子书。大多数人阅读的水平差,就是因为他们都在读的孙子书,假如把爷爷书找到,马上就看清楚了,原来那些都是孙子书。

老师总是号召大家要读经典,经典名著就是爷爷书、祖宗书。中国的书大部分都是从孔孟老庄那儿繁衍出来的。

所以说书是有生命的,它可以自然的延续,那些抄袭别人的东西,模仿别人东西的,它自认为是书,但其实它没有生命力,它自己不能生儿育女。

那么大家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那些千古传诵的好文章,你认为它好在哪儿?

有的时候你觉得这个文章,好像浑身都是生命,能呼吸有腿可以跑,你控制不了它。你现在心里随便想,你喜欢的几篇文章,你感受一下它是不是有生命的。你想一想,你喜欢的李白、杜甫的诗,你会知道它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

文章一旦有了生命,作者都控制不了它了,就像父母管不了孩子一样。本来孩子是父母生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管他。生命会成长啊,他长到12岁的时候,开始不听话了。我们现在叫它反抗期。父母很头疼,说这个孩子,我生了你,不听我话。父母无能为力,我也无能为力。我对我自己孩子也是无能为力。我在外面讲话很多人听我的,都崇拜我,我回家管不了我的孩子。我孩子觉得我说话不对,说电视上都是对的,他崇拜电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有生命。

文章也一样。文章好,作者就管不了它。大家可能认为作者写文章的时候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其实不行。

文章写到第二段的时候,必然受第一段的影响。文章越往后写越不自由。大家写作文有没有这个感觉,写第一句的时候,挺难,因为第一句怎么写都行。选择第一句怎么写啊,是写“我的父亲”呢,还是“俺老爸”呢?都一样的意思,你会犹豫。但是一旦定下来了,后面就受影响了。你前面写了“我的父亲”,后面就不好配上“俺老妈”了,好像这两个人不是一家人似的;你前面写上“俺老爹”了,你后面再写“我的母亲”,让人看着好像两个人离了婚似的。你写后面自然受前面的影响,越往后写越不自由。

很多大作家都是这样的。很多大作家都有自己的烦恼,比如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是他自己塑造的一个人物啊,我们大家一般想,作家让你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让你谈恋爱,你就谈恋爱,让你死你就死,是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这个人物一旦写活了以后,作家是控制不了的,作家不能随便写。作者这个笔好像有一个神操纵着,这个作家就是一个记录员,只能是记录这个人物的日常活动,不敢随便去设想它的命运。

托尔斯泰的家人,有一天就听见托尔斯泰在书房里哭。她赶紧走进去问:“老头子,你怎么了?”托尔斯泰满脸泪珠地说:“安娜死了。”那安娜不是你写死的吗,你哭什么?就是说他操纵的人物,他不让她死,她还是不得不死。写小说写到这个程度,肯定是成功的。把文章写到这个程度,还要去想什么花招,什么技巧吗?

作文糟糕的孩子缺乏的不是技巧而是爱

◇爱鲜活的生命

有生命胜过一切。

我这个“爱”字功的第一点就是要爱一切鲜活的生命。

生命首先是人的生命,然后动物、植物、微生物,宇宙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这个桌子上这个茶杯,这个麦克风都是有生命的。

有人写不出好文章,就觉得自己的技巧有问题,其实这不是技巧的问题。现在写文章的技巧已经铺天盖地了,怎么写好文章的技巧太多了,大家真正缺乏的是爱。

我们的物质生活很发达了,国家赚了很多钱,个人赚了很多钱,很多家长有钱不知道给孩子怎么花,自己拿了钱,好像对这个世界更加没有感觉了。

前不久我和我的中学同学聚会,回忆我们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到半夜都不愿意散。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很有意思,在泥土上弹玻璃球,一只手拿着抹着酱豆腐的馒头,另一只手在那儿弹,其乐无穷。在这种简单的游戏里面,充满了人和自然的联系。推轱辘圈——北京叫推铁环——特别到马路上去推,大家一块推,很有意思。还有抽陀螺,木头的、铁的,一抽起来嗡嗡直响。

你说这是放学后无聊的游戏吗?不是,在我看来这就是伟大的素质教育。这才是素质。花很多钱去学小提琴,画一些画那叫素质吗?不见得叫素质,有了证书的东西不见得叫素质。素质最后得落实到你对生活的热爱,你在生活中待人接物的技能上。

比如说大家到北大来听课,已经听了几天了吧?你根据你的记忆你说说北大校园里有什么树?

有同学说出了几种,这非常好,说明大家观察了,说明你们确实是爱写作的人。

爱写作的人会非常注意生活中有生命的东西。北大一共有400多种植物,是中国植物的天堂。以前北大生物系的学生在北大很多树上都挂了一个小牌,写上树的名字,银杏、松柏、柳,包括柿子树。我上学的时候,在百年大讲堂那里,有一大片柿子林,有很多同学把自己的旧书摆在柿子林那里卖,我现在的一些藏书还写着某年某月某日购于柿子林。

在生活中,随意的散步,要注意路上有什么生命。如果你不注意,你的生活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你说你考了很高的分,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赚很多钱是为什么呀?最后还要落实到你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上。如果没有这些,你的生活就是无聊的,是灰色的,你不会写作。

同学们看到过北大里的猫吗?我想大家一定看到过,北大的猫有什么特点?那位同学说胖。特胖是北大猫的一个特点,假如我让你写一个小作文,《北大的猫》,怎么去写?为什么北大的猫这么胖呢?跟北大的食堂是不是有关系啊,跟北大的同学是不是有关系啊。北大的猫跟其他的猫有没有区别啊?是不是北大的猫更自由散漫,清华的猫更有纪律性啊等等。

你必须对生活怀着这样的兴趣,去探索它。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生长起来了,成为我们国家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很多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一个家庭没有兄弟姐妹不是问题——我小的时候,同学中也有——但是当你发现大部分同学都没有兄弟姐妹的时候,它就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有问题不可怕,关键在于你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将来中国社会像舅舅、姑姑这类词都没用了,小姨子、大伯子,这类词也没有用了,这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家家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特别心疼孩子,不让孩子和别人打架,怕受伤,所以小孩从小就失去了跟其他肉体摸爬滚打在一块的经历。这是非常重要的。小孩从小必须打架,必须知道什么叫疼,必须被别人打疼过,自己也打疼过别人,你才知道尊重生命。生命是从肉体感觉开始的,你从来没有接触过别人的身体,你就对生命丧失感觉了。

所以现在告诉你哪里死了多少人,在伊拉克每天死多少人,你没有感觉,你不觉得死人是痛苦的,你觉得就是一个数字。人被打一顿多么痛苦?要感受这种感觉。

现在很多家庭也在尽量弥补这一点,方法就是养动物,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接触小动物,是感受生命的存在,培养爱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我小时候我们周围有好多动物,现在回想起来是大有好处的。所以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虐待动物的人。

因为你跟动物在一起生活了,交往了,你会发现动物很好,比人还好。动物不坏,不论猫狗羊鸡兔子都不坏,它只消费自己应该消费的那一份,然后天人合一地活着。它跟这个宇宙非常和谐的相处,它的喜怒哀乐是真诚的。

特别是猫。猫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猫跟狗不一样。狗是比较虚伪的,狗会隐藏感情,狗叫忠于主,“忠于”这个东西,它是不符合自然的,“忠于”是种社会性的东西。狗经常与人打交道,知道对人好,人就会对它好,它就跟人结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猫不是这样的。猫不跟人合作,猫是你家有好吃的,我在你家待着,没有好吃的我上别人家。猫是一个典型的自由主义分子。所以观察猫,你就能够知道生命的奥秘。

我经常看电视,最喜欢看动物世界,但是看电视不如亲自跟动物接触。我小时候看见马车、牛车、驴车,我会想办法靠近它,摸一下它。我想现在很多孩子没有摸过大牲畜,有机会要摸一摸,去摸一摸马的体温是什么样的,然后你再去读唐诗,你再去读“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我们今天已经不像古人那样骑马奔驰了,但是你摸一摸马都不行吗?北京这种大城市都不允许马车进入了。我的孩子小的时候,有一天我领着他在街上散步,突然看见一辆马车。我特别高兴,马上抱着他过去,想把他放在马背上。结果孩子不干,马也不干。我们小时候不是这样的,我们小的时候是讨厌的孩子,看见动物都想过去摸摸它。

你要懂得与生物进行交流。有时候马站着,沉默地站着,我就看它,我想它是有思想的,它站在那里在想事情。我在哈尔滨长大,冬天哈尔滨下过雪马路上非常滑,有一次我看见一辆马车,拉着满满一车红砖,马蹄子上有铁掌,在冰路上走不动,直打滑。那个车夫就拿着鞭子狠狠地抽那匹马,越抽马越走不动,满车砖摇摇晃晃的,我看着心里特别疼。我们很多走路的人都骂这个车夫:“你这么没人味啊,这个马都走不动了你还抽他,你下来推!”在舆论的压力下,车夫下来了,帮着马推了一段,再坐到车上去。

当时我就想,我为什么同情那匹马呢?其实就是因为人发自本能的一种爱心。爱心其实是我们大家都有的,只是有时候被教育、被社会蒙起来了。老百姓骂人说你猪油蒙了心了,我们的心真的会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塞住,所以我们要经常打扫它,把它打扫一下,干净一些。

生命之间是要交流的,而写文章的核心就在于交流。一个人的社会是不需要写文章的,两个人基本也不用——两个人说话就行了——三个人以上才需要写文章。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原始则是因为爱。

现在的网络文学,弥漫着一种恶劣的文风。这种文风我们先不从道德上去批判它,我们从技术上去批判它。这种上句不接下句的说话方式,会严重破坏人的思维,说时间长了,就会人格分裂。写作水平下降,会导致阅读能力下降,因为你自己不会写文章,你就理解不了别人说的话是什么。

网络上为什么有那么多阴暗,就是因为大多数人心里没有爱。这些人在社会上不敢随便发言,不敢随便扫射,一上网,心里对社会的仇恨就想要发泄。于是他就爱找茬,找各种地方发泄自己的仇恨,端一挺机关枪到网上去扫射,扫射完了,感觉今天真爽。

现在我们经常提倡爱,流行歌曲里唱的爱呀爱呀的,那是因为爱太贵了。越唱爱的时代越没有爱。我小的时候是一个提倡阶级斗争的时代,但是那个时候社会充满了爱。我们家包饺子绝对会给邻居送去一盘,他们家下面条也会给我们家送上一碗,今天两家孩子打架,家长明天都忘了。所以社会提倡什么和真正存在什么是两回事,提倡阶级斗争的时候,生活中充满了爱;而这个成天唱爱的时代,实际充满的纠纷、憎恶。两个人在街上随便刮蹭了一下,就要吵个天翻地覆。

如果有了爱,你的心态也会平衡。你会想我是一个好人,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正常的人,那么别人也应该和我一样,也不可能是坏人。

我在街上骑自行车,如果对方把我撞了,我的第一个想法是,他不是故意的。如果大家都这么想,很多纠纷都没有了。我如果把他撞坏了,我带他去医院,或者我给他修车,事情就结束了。

但是现在一旦有了事马上就变成了发泄的渠道,你会把对方想成坏人,回家把这个事写出来,你心里充满了恨,你不会正常地去抒写它,所以你写不出很好的文章,因为你永远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写作是要进入别人的内心的。

那么我说人心要充满爱,是不是就是一概否定恨呢?也不是,爱恨是矛盾的,是辩证的,有爱当然就有恨。你知道应该爱什么,就会知道应该恨什么。我们爱生命,爱鲜活的生命,那我们应该恨什么呢?我们当然是恨那些破坏生命的人,恨那些不尊重生命的人。

我想高中同学会学过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荷花淀》好在哪儿?它是写战争的,但是它却不写战争之残酷。很多写战争的作品,着重描写战争的场面。孙犁的小说不写这些,他一开始就展示出一个美好的画面。开头怎么写的?“月亮升起来了,院落里干净的很。女人坐在院子里编席„„”多么诗情画意啊!没有说人不好,没有汉奸。月亮升起来了,干干净净的农家小院,农村少妇在那里编席,这个席子转销周围的省份,这个席子铺到炕上做各种用途。多么美好的生活,这里写的是爱。但是这里边,已经包含了恨,他不用专门去写恨,恨已经包含在里面。如果你认为这是美好的生活,你自然要产生出要保卫这种生活的愿望。假如有人破坏了这样的生活,使老百姓不能过这样日子,同样月亮升起来了,老百姓到处流浪,满地鲜血,那么你自然就产生了恨,谁破坏了这种生活,你就恨谁。所以孙犁的小说震撼力和魅力在这里,因为他爱生命,所以他能写出这样的小说,他尊重别人的生命。

所以我说,我们要看一切,把它看活,这样再写文章,就好多了。鲁迅小说里写了一个叫单四嫂子的人,说她养的蚕,织的布,寸寸都是活的。这个写的好。你看什么东西都是活的,看那面墙,墙不太干净,但是看一会儿,上面能够看出图画来,这绝对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

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窗花。东北的冬天,大早晨起来,整个窗户上都是画,画还不断的变化,一会儿像树林,一会儿像千军万马。你看窗花,想象力就出来了。所以同学们真的要少看电视,看电视会使人弱智,特别是看弱智的电视,就会使你更加弱智。要看对你有想象空间的东西,哪怕看桌子上的木纹,都比看电视要有用。用活人的眼睛去看周围,看时间长了,大脑里就真的万象奔涌。这是一种创造力。

我和你们的父母一代是听收音机长大的。收音机是一种高智商的东西,电视是庸俗的东西,为什么呢?因为收音机是没有画面的,收音机是有一个美妙的声音,在扮演着林黛玉,我们就去想象林黛玉长的多漂亮啊,我们在脑海里进行了二度创作。而你们呢?看电视上走出来一个林黛玉,长的跟你的同学没什么区别,你就没有想象力了——林黛玉是这样啊!那个从空中收听的无线电波,使我和你父母这一代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我们都天生具有文学素养,中国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最有文学素养的人。为什么啊?就是因为我们是听收音机长大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安静的时代,自己发明各种玩具,自己到大街小巷去玩。

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去观察生命。万物有灵,万物都是有灵的,我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同学家里养着一株昙花,大家知道有一个成语“昙花一现”。我们都知道这个成语,但是没有见过昙花一现。

有一天我同学告诉我,说,今天我家的昙花肯定要开,你们晚上都到我家来。晚上九点多钟,我们十几个要好的同学,都到了他家。他家预备了点心,我们都坐在那儿,把昙花摆在桌子上看。果然到了半夜的时候,我们亲眼看到昙花绽开,开了大概一个小时,昙花又缩回去了。我们亲眼经历了这个昙花一现,知道了生命的一个轮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深刻体验了这个成语,不仅是学知识,更收获了一个宝贵的人生哲理。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说话了,真的是青春宝贵,人生短暂啊!我特别理解日本人看樱花为什么要哭,但是看樱花,还不如看昙花,因为你亲眼看见它刚开了,又回去了,一个小时的工夫。亲眼看见了,人就好像上了一个境界,上了一个层次,进入一个新的人生平台,你写出的东西来,那个气魄,自然就与以前不一样了。

为什么有的初三的同学,写作文可以超过高三的同学呢?就是因为他境界高。所以观察生命非常的重要,要看一切都有兴趣。我经常给别人写一句话叫“有趣竟成”。这个兴趣就是爱,就是你在生活中发现好玩的事。你要发现有趣的事情,比如说你在商店买东西,你跟售货员吵架了。你回家写一篇作文,你要把你吵架的过程,以一个有趣的心态写下来。

写作要作为一个充满善意的事情去做,从善意的角度去写,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人物简介】

,北大教授。祖籍山东,系孔子第73代直系传人。人称“北大醉侠”。 孔庆东

【经历】

上一篇:形式与政策 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文化地理 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