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6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首先,我觉得我应该先试图去适应外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巨大区别,这些学生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

他们学习汉语的目的各异,只有一小部分是为了HSK考试,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因此,我们这些教师就更需要设计更为人性化的授课模式,以及情感流和活跃的课堂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享受课堂比实际掌握的知识更为重要。

对外汉语教学前需要活跃气氛

在每节课开始一定要学生做一个五分钟的自由队伍,活跃课堂气氛,这不仅可以加强口语练习,尤其是第一课,可以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准确的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之后的课上,这5分钟可以用来引导,复习等一系列工作。

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课堂的体会,进场要询问学生是否满意我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注意学生的提问,应更多的想学生提问,给他们提供练习的空间。通过对学生的情绪把我了解课中所需要的部分,并更多的琢磨和把我课堂气氛。

很重要的一点,要尽可能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学生身上学习和体会当地文化和习惯。课堂教学技术是课堂教学和基本元素,课堂教学是由课堂上的教学技术组成的,这就是我们需要准备各种道具和游戏,以增强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原因,只有吧课堂教学技巧运用自如,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寓教于乐,让学生学的高兴。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要熟悉

对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教师不仅应当非常熟悉它的内容和教学重点,更应该在总结教学重点的过程,中寻找目标从而使得自己的课堂符合教学要求,用最有效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举几个例子,在我们对外汉语汉语的课堂中,不能仅仅针对学生对阅读的掌握和准确程度,听说能在学生学习汉语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对于学汉语的学生来讲,口语课就

是不断的听说读写,让学生掌握句子,运用对话,从而达到自主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道具也很重要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用教学道具和教学媒体,以对话方面来说,如果把一篇课文用朗读的方式和流出时可以让学生掌握对话的内容,但整个过程就会枯燥无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不足,更多情况下,我们造代替的方法,如播放对话视屏,,让对话通过各媒体的方式演绎出来,,学生看到对话学起来就更容易会议模仿对外汉语中的情景。可以让学生用适当的道具。

结语: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是现代汉语语法学界讨论的热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难点。通过逐一梳理各类观点及方法,对半个多世纪的离合词研究作一回顾。

关键词:离合词  综述  对外汉语教学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我们通常所说的离合词是指“由两个字组合而成的合成词,在有些情况下它可以作为一个词合起来使用,在另外一种情况下它又可以作为两个词即一个短语来使用。”[1]离合词之所以特殊,在于它兼有词和短语的双重特征。

自1957年陆志韦在《汉语的构词法》一书中首次提出“离合词”的概念以来,现代汉语离合词一直是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从历时角度看,离合词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到70年代——从语言本体角度摸清离合词的基本面貌,集中对离合词的性质、标准进行界定;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离合词运用的偏误不断出现,离合词的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这一阶段主要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对离合词的教学进行探讨。

本文拟从离合词的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研究两个角度进行综述。

一、离合词的本体研究

离合词的本体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离合词的语法性质

明确离合词的语法性质,就是明确词和短语的划界问题。离合词究竟是词还是短语,还是属于“词和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成分”,一直是语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词说。此说认为离合词是词或接近词。持此类观点的有刘泽先(1953,3)[2]、林汉达(1953)[3]、彭楚南(1954)[4]、胡附、文炼(1954)[5]、赵元任(1968)[6]、范晓(1981)[7]、洪笃仁(1984)[8]、张静(1987)[9]。以上各家认为离合词是词的原因在于:第一,离合词的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意义;第二,离合词的扩展是有限的。

2.词组/短语说。此说将离合词划入词组(短语)。王力认为“凡两个字的中间还可以插得进别的字者,都是短语,否则就是一个单词”[10],即以能否分离作为判断的绝对标准。持此类观点的代表学者还有钟锓(1954)[11]。

3.“离为短语,合为词”说。持此类观点的代表学者有张寿康(1957)[12]、陆志韦(1957)[13]、朱德熙(1982)[14]。这一观点兼顾了离合词两方面的特征,认为离合词以“离”的形式出现时是短语,以“合”的形式出现时是词。

几十年来,对离合词的归属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过,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分歧依然存在。我们认为对离合词的归属问题的讨论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词”本来就是一个舶来品,是印欧语系的产物,被汉语引进后出现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是正常的。离合词的问题只是表现得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而已。如果我们受西方语法观念的束缚,认为词和短语是铁板一块、非此即彼,不承认中间状态,那么对离合词归属的讨论是永远没有结果的。

(二)离合词的界定标准

哪些词是离合词,这也是汉语语法界经常出现争议的一个问题。有些词在一些研究者看来是离合词,但却被另一些研究者排除出离合词群体。因此对离合词身份的鉴别,便存在一个标准的问题。不同学者采用的具体标准不相同,得出的离合词的范围及离合词的数量也不尽相同。下面就前人使用过的界定标准作简单介绍:

1.意义标准。对离合词归属问题的讨论中,意义成为一条重要甚至主要的依据。但这条标准具有很明显的缺陷。一方面,意义与意义之间的界限因人而异。如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失去了科学的可操作性,最后的结果就是“得不出公认的结论”[13]。另一方面,如果以意义作为标准,意义的作用被扩大,语法上的区别就会被抹杀。因此,将意义作为划分词与短语的主要标准或者唯一标准是有失偏颇的。

2.扩展法。扩展法是用于区别词与短语的有效方法,一些学者也将这一方法用来区别离合词与短语。陆志韦(1957)[13]提出“自由扩展”和“受限扩展”两个概念,认为“能够插入很多别的成分的扩展式”是词,而“只能插入‘得、不’的扩展式”是短语。这一鉴定方法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同样存在很大的缺陷。首先,“受限扩展”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定数。其次,扩展形式的频度。有的离合词扩展式的使用频度相当高,和短语相当,如“洗澡”“睡觉”之类的离合词;而有的一般不扩展,只是出于口语表达的临时需要才扩展。偶尔扩展到底算不算离合词,如果不算,达到什么程度才算?这仍然是一个“度”的问题。

3.逆转法。这种鉴别方法是赵金铭(1984)[15]提出的。他认为一般动宾短语结构松散,可打乱原次序,重新排列组合;而动宾离合词却严密得多,不可任意打乱,除了中间可以扩展外,一般不太容易变换格式。如“丢钱”可以变换成“钱丢了”,而“丢脸”却不能变换成“脸丢了”。但这一标准也能举出大量反驳其标准的例子。如“你的觉睡足了”“这个乱捣得不小”。

4.语素鉴定法。赵元任(1979)[6]、赵金铭(1984)[15]在对离合词作鉴别时,采取了这一鉴别标准,认为如果组合成份中含有至少一个黏着语素,那就是离合词。这一鉴定标准的缺陷在于当含有黏着语素的离合词的扩展度和短语完全一样时,离合词与短语仍然区别不了。

除了上述所说的方法,还有其他标准和鉴别方法,如:插入法、同形替代法、兼类鉴定法等。但是没有一种方法是可以绝对贯彻到底的,只能采取多个标准或方法互相补充的办法。这归根结底仍在于将汉语塞进印欧语系的模子里,任何方法和标准的解释力都会大打折扣。

(三)离合词离析动因研究

关于离合词离析的原因,一些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猜想。如:张理明(1982)[16]考察了动宾结构离析的原因,认为“离合词是为了使意思表达更加具体、明确”,“当离合词表示的动作影响到人,为把受影响的人表达出来,才将其加以扩展”。曹乃玲(1994)[17]认为: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过渡过程中可以产生离合词;词语的缩略也可以产生离合词。饶勤(1997)[18]认为以下三种情况下离合词会出现离析:当离合词的动语素涉及到人时;当说话人表示不满、不屑或否定的语气时;当想急于知道或让对方表态时。王海峰(2002)[19]认为词和短语的共通性是离合词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蔡国妹(2002)[20]认为离合词体现了词与短语之间的中间状态,是汉语由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种现象。马清华(2009)[21]认为离合词的成因是多向多源的汇聚,有由离到合、由语到词或由合到离、由词到语的历史演化关系,也有短语词的自由变换关系,其形成原因各不相同。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问题研究

离合词的特殊性,使得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正如周上之(2006)[1]所指出:长期以来,离合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迄今为止,基本上还是一个空白点。饶勤(1997)[18]也指出:“造句之前,我问学生用这类词造句要注意什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类动词不能带宾语。结果所造的句子基本上都避免带宾语。但是没有一个同学能把离合词展开造句。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离合词的用法,至少他们对离合词的了解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也说明我们在中高级阶段对离合词的教学存在不足。”他们的观点基本反映了对外汉语教学中离合词的教学现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对外汉语离合词教学实践的压力是促进离合词研究发展的推进力量,不少学者从对外汉语教学的角度对离合词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离合词的偏误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离合词的关注主要来源于留学生的错误,从偏误角度入手探讨离合词的文章比较多,如《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及分析》(郑海丽,2005)、《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和教学》(陈玮,2006)、《印尼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及原因分析》(萧频、李慧,2006)、《中级水平韩国学生习得汉语离合词情况分析》(杨峥琳,2006)、《对维吾尔族预科学生的汉语离合词教学研究》(张国云,2007)等。从研究内容看,主要围绕离合词偏误类型及偏误原因两方面展开探讨。

(二)离合词的教学研究

针对学生使用离合词时出现的偏误及对偏误类型、原因的分析,许多学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教学尝试后,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对策。

周上之(2000)[22]提出“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在理论上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周上之的教学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离合词的教学一分为二,先以‘合’的形式出现,完成词汇教学的内容,然后再以‘离’的形式出现,结合各个语法项目逐级反复展开对其扩展形式的教学。”[22]这样,可以降低初级阶段离合词的教学坡度,有助于缓解大部分常用程度高而扩展能力强的离合词出现较早而产生的矛盾,克服离合词教学先难后易带来的困难。

刘春梅(2004)[23]针对以往教材对离合词一贯回避的问题,着重从生词表对离合词的标注、离合词的扩展介绍、课后练习的设计和适当引入有关离合词的语法点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通过教材编写来改善离合词的教与学的问题。

鲁文霞(2005)[24]指出应按照一个离合词的离析方式的多寡决定是按“离”教还是按“合”教。离析方式多的离合词以“离”为主,离析方式少的离合词以“合”来教。同时,她认为离析方式要与语法相结合。一方面,每学一个离合词,要根据学过的语法点进行扩展,在语法项目未出现之前,相应的离析方式暂不要介绍;另一方面,在介绍新的语法项目时,穿插一些离合词的相关扩展形式。

此外,还有部分学者提出结合语用来教离合词的方法。这类观点可见于饶勤的《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韩明的《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以及曹保平、冯桂华的《离合词的构成及离合规律》等文章中。

这些教学方法在“离”“合”讲授方式的处理方面都做了有益的尝试,给后来者以启示。笔者认为周上之的“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是一种操作性很强且系统全面的离合词教学方法。这种将离合词“离”“合”分开,先合后离的方式这样有助于解决大部分常用且扩展能力强的离合词较早出现的矛盾。

三、结语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特殊的语言现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讨依然分歧重重,围绕它的诸多争议仍将长期困扰学术界。同时,我们也看到,离合词的研究无论在理论探索上还是在汉语教学的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外汉语界的离合词研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离合词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周上之.汉语离合词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泽先.用连写来规定词儿[J].中国语文, 1953,(3).

[3]林汉达.动词连写问题[J].中国语文,1953,(10).

[4]彭楚南.两种词儿和三个连写标准[J].中国语文,1954,(4).

[5]范晓,文炼.词的规范、功能、形态[J].中国语文, 1954,(2).

[6]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8.

[7]范晓.怎么区别现代汉语的词同短语[J].东岳论丛, 1981,(4).

[8]洪笃仁.词是什么[M].上海:上海新知识出版社, 1984.

[9]张静.汉语语法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10]王力.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46.

[11]钟锓.谈怎么分别词和语[J].中国语文, 1954,(12).

[12]张寿康.略论汉语构词法[J].中国语文, 1957,(6).

[13]陆志韦.汉语的构词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

[1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15]赵金铭.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探讨[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4,(2).

[16]张理明.论短语动词[J].语文研究,1982,(1).

[17]曹乃玲.离合词浅说[J].吴中学刊,1994,(2).

[18]饶勤.离合词的结构特点和语用分析[J].汉语学习, 1997,(1).

[19]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语文研究,2002,

(9).

[20]蔡国妹.离合词探源[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1]马清华.错综关系下例外的形成——汉语离合词成因再探[J].

语言科学,2009,(2).

[22]周上之.对外汉语离合词循环递进复式教学法[J].汉语学报,

2000,(1).

[23]刘春梅.通过教材编写改善对外汉语的离合词教学[J].云南师

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6):9-12.

[24]鲁文霞.谈离合词的界定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文学刊,

2005,(5).

(尧春荣  广东湛江 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中文系  524000)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本文通过对汉英表量词汇分类和词汇语法特征对比,以及对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偏误类型的分类,来分析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减少量词偏误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汉英量词对比;量词偏误类型;教学策略

 0、导 语

 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着不同的体现形式。汉语量词使用早在殷代时就已经有了。而在英语的传统语法词类当中并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但却存在着表达数量概念的结构。本文拟以英语的表量结构和汉语的量词和的不同特点做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方面的探索。

1、英语表量结构与汉语量词之分类比较

1.1英语表量量词分为:物量词和动量词

(1)英语的物量词通常可以被数词或不定冠词取代,放在可数名词前表数量,如:one(a)desk、five books等。由于意义上的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英语的可数名词也可以与特殊的表示量的概念名词相连用。但一般可用普通名词来充当量词,并包含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具体可分为三类:①以事物的特征或者状态来衡量的量词,如:a spoonfulofsoup②表示抽象名词的数量单位的量词,如:afloodofmoonlight③用以表示群体或集合概念的量词,如:amountainofdifficulties。

(2)英语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量词被称之为动量词,如:sleep a sleep,jump ajump。

1.2汉语量词分为三类:物量词、动量词和复合量词

(1)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一种量词,具体分为四类:①度量词,如:一升油,一斤梨,一亩田;②个体量词,如:一个朋友,一支钢笔,一本小说;③集体量词,如:一队人马,一群孩子,一套书本;④临时量词,如:一脸的泪,一地的瓜子壳儿。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单位。动量词常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次数。分为专用动量词、借用动量词和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三类。

①专用动量词,如:来一回,睡一觉;②借用动量词,如:放一枪,抽一鞭。⑧重复动词形成的量词,如:想一想,摸一摸。

(3)复合量词是把两个量词合在一起使用的量词,如:千米/小时,秒/公里。

汉语量词非常丰富,这是针对物量词而言的,汉语物量词除了数量丰富外,更突出的特点是物量词+名词或者物量词+名词性短语的这种搭配是比较复杂的。而动量词的数量及句法方面的搭配相对就简单一些。

2、英语表量结构和汉语量词在语法特征上的对比

2.1英语表量词汇的语法特征

(1)英语传统语法中就没有量词词类,通常是用名词与数词一起来计量人、事物或动作行为。如:a person,two cats,three jumps

(2)英语在表示事物数量的结构方式主要有四种:①数词,不定冠词+名词的结构,如:one mall,two books,②数词/不定冠词+具体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arofchocolate③数词/不定冠词+普通量词+of+名词的结构,如:abitofinterest④数词/不定冠词+度量词+of+名词,如:apoundofpotato,fivetonsofgas。

(3)英语没有表量结构重叠这种形式。

2.2汉语量词词汇的语法特征

(1)汉语的数量方面的概念是由量词体现出来的。其基本结构是数词+量词,如:一个小孩儿,两只小猫,三个背包,数词和量词两个成分都是不可缺少的。

(2)汉语中的量词是不可以单独地用作句子成分的,只能是+数词/代词后,组成数量短语后才能够自由地在句子中充任成分。如,“只”本来是不能独立在句中充当成分的,但当“只”跟“两”组成短语“两只”时,就能在句中自由地充当成分了。如:“两只小猫”,“两只”做的是定语。而在别的句子中这种结构又同样可以充当主语、宾语、状语与补语。例如:

①两个女孩儿高高兴兴走着,她们两个边走边唱着歌。(分别作定语、补语)②他买了两个蛋糕,一个是给你的,另一个是给我的。(作定语、主语)③苹果啊,我只有一个,就不给你吃了。(作宾语)

(3)汉语量词绝大部分是单音节词,而单音节的量词有一个特点:都能重叠,重叠后的量词含义和功能会随着它在旬中的位置不同也有所变化,可作主、谓、定、状语等。如:处处都让她伤心。(处处作主语)天上白云朵朵,地下牛羊点点。(朵朵,点点作谓语)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作定语)

3、外国留学生学习使用量词的偏误类型分析

英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S·P·C0rder)把学习者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分成了失误(mistal(e)和偏误(er-ror)两种类型。“失误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这类错误不反映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偏误指的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本文所指的偏误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产生的具有规律性的错误,偶尔的失误不在研究范围内。留学生因为汉语的量词和英语的表量结构和特征的不同,而在现代汉语量词的使用时发生的偏误主要有以下几类:

3.1量词“个”的泛化现象

很多留学生在不应使用“个”的时候却使用了“个”,特别是在初学阶段,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有的学生甚至什么时候都使用“个”。留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个”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是他们最早接触到的量词,因此他们把“个”当成了一个万能量词,认为所有名词都可以和“个”搭配。我们必须承认,在不知什么是正确的量词搭配时用“个”,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一般来说有这个“个”比没有量词强。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该适度容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

3.2该用而没用量词或不该用而乱用的量词偏误

当遇到较难、没把握或没学过的量词时,很多留学生采用的是一种回避的策略,比如练习题该填的地方根本不填,或者在需要填上量词的位置上,填上只要能和前面或后面的字组成一个词或短语的一个字。如“我明天想给我女朋友寄一写信”。这种情况说明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汉语中有量词的这个概念。另外,在不该用量词的时候,他们却用上了,如“北京的那个天气很热。”

3.3范围相近的量词出现的偏误

如果两个量词的使用范围相近,留学生就很容易出现偏误。如“根”和“条”。如:“他在她的头上发现了一( )白头发。”有不少的学生会用成“条”,而没有用“根”。

3.4同音异形量词出现的偏误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量词时,在遇到同音异形量词时,特别容易出现偏误。如“颗、课、棵”、“付、副、幅”等。如:我昨天配了一幅眼镜。这种偏误只会出现在书面语交际中,而不会出现在听说交际中。

4、量词偏误产生的原因及其教学对策

留学生在习得量词的过程当中,出现量词偏误的现象很普遍a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二是老师的“教”。我们应该适时针对其原因找到对应的教学对策。

4.1学生“学”的方面

“对外汉语教学,是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向外国留学生传授汉语文化知识和语言机能的教学活动。”其教学对象是已经有其第一语言基础的学习者,他们只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去学习。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一语言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而这套已形成的第一语言的习惯,必然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首先是来自于母语的干扰,这主要表现在第二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其次是来自于目的语的干扰,这种偏误在中高级阶段才比较常见。教师或者学生,谁居于主体地位,应该根据教学情况的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学会在实际运用中秋习得汉语的量词。总而言之,学生也要记得“准确、得体是量词选用的原则,语境是量词选用的依据。”

4.2老师“教”的方面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量词时,先是没有量词这个概念,当然也就谈不上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常常出现量词偏误,这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老师的“教”。其中包括教师自身问题、课堂教学内容安排问题等方面。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量词本身的教学是枯燥的,但作为老师在量词教学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采用趣味的方式,如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以此来加深对某些量词的印象。另外,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光讲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还应作语义解释,并说明该格式中量词与名词或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第三,另外应在初中高级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量词教学方法,从而教会外国学生要自觉依靠语境,从真正意义上做到准确、得体地使用量词。

5、结 语

量词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突出的难点。因此我们应该运用更合理的方法,适当地运用对比比较理论,并附带讲解量词的文化来源、量词的修辞作用,量词的色彩意义、量词的历史演变等,用分阶段教学的方法,对对外汉语量词教学进行偏误分析,从而进行合理教学。

参考文献:

[1]隋晓辉,王燕,汉英表量词汇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7(5)

[2]王晓玲汉英量词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1(1)

[3]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郭晓沛,对外汉语量词的偏误分析[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5]唐淑宏,对外汉语量词教学的偏误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过程中,部分执教者会将此部分教学混同于我国小学阶段以汉语为母语的拼音教学。本文旨在从学生的学情、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以期更高效地指导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形成汉语语音能力,能够准确感知听辨汉语普通话,能够熟练运用普通话表情达意。

【关键词】语音 拼音 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和我国小学阶段以汉语为母语的拼音教学,由于学情不同,要求不同,因而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学生的学情不同

1.以汉语为母语的拼音教学。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语音教学主要集中于我国小学初级教育阶段,主要以汉语拼音教学为主。学生在系统学习汉语拼音之初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汉语表达能力,汉语声韵调的大部分内容对学习者来说不陌生,他们经过长达数年的听辨与发音训练,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能够熟练运用语调语气,具备基本的发音能力。对于他们来说,教学重点在于识记声韵母字形,学会拼读来帮助识字。

由于人在早期具有形状认知和形象思维的特点,儿童认识汉字比拼音容易得多。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汉语拼音的教学对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特别要讲究教学方法。

2.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套第一语言的发音知识和能力,而对于汉语语音的了解和感知基本从零开始。尤其对于成人学习者来说,自己第一语言的语音系统已经得到固化,从生理特点上来说,发音器官的弹性和可塑性会减弱,语音的模仿能力也会差一点。同时容易受到自己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难度成倍增加。对他们的语音教学关键是要让他们获得汉语语音的感知体验,在此基础上发展汉语语音的发音能力。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成人具备相对成熟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语音的学和练首先要以模仿为主,必要时可加入理论讲解。儿童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汉语语言能力也非常有限,所以只能以大量模仿为主,必要时可加入适当生动形象的引导,如借助图画、手势、辅助物等让学生进行感知。并在学生可以理解规则的基础上设计简单易操作的拼音小游戏来进行听辨说的练习活动。

二、学生学习要求之差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汉语语音教学的规定中,认为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音教学主要以拼音教学为基础,把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在此基础上,从和语音相关的朗读和口语交际两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注意语气节奏等。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对各级别的语音目标做了具体的界定。这些目标分级主要是从语音项目出发的。如一级了解声调和轻声,二级掌握常见的变调规则,三级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四级掌握汉语拼音系统,五级了解节奏和韵律。语音教学的目标可以分层次、分阶段地设置,这样不同学习特点不同学习需求的学习者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目标层级,对具体教学的指导作用也就更大。

三、教学的方法之不同

1.以汉语为母语的拼音教学,让汉语拼音学习与快乐情感同行。

(1)创设生动逼真的情境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

1)在故事情境中学习拼音。小学生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2)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拼音。在拼音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努力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小朋友学拼音的兴趣。

3)在竞赛情境中学习拼音。竞赛能够激起学生们的斗志和热情,特别是有些学生已经学习过了汉语拼音,如果再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必定感到无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竞赛,形成组际相互帮助相互督促纠正的状态。

(2)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快乐地學习汉语拼音。拼音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摘苹果,苹果形状的纸上写着各种拼音,谁读对了就把苹果摘回家。通过趣味性强的游戏和活动,学生对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对音节的拼读积极性更高,学得轻松,练得扎实。

2.对外汉语语音教学。

(1)展示语言的方法。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可以通过图表法(声母表、韵母表)、发音示范法(展示开口度、圆唇与否)、发音部位图、手势模仿法来让学生进行汉语语音的感知。

(2)指导发音的方法。可以用学生已学过的因素或学习者母语中存在的音素带出另一个发音部位和方法相关的音素,如用带音法i教ü;也可以借助体态和实物帮助矫正和调整发音部位和方法,如可用咬指法教卷舌音、用咬舌法教带前鼻音的韵母等;也可以通过描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发音方法;用对比法帮助学生发音,对比法可以是汉外对比和汉语内部对比。

(3)练习发音的方法。练习是语音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要掌握正确熟练的汉语发音,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学生才能掌握正确的汉语发音。在练习时,可以进行模仿和认读的发音练习,进行指辨、判别的听音练习。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有汉语语音的感受能力,要侧重听辨与模仿并重。

参考文献:

[1]宋海燕.国际汉语语语音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参见教材第

二、

五、七章)

第一节:教学设计(参见教材第二章)

一、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语言教学法理论中教学设计层次上的概念,是第二语言教学实施的前期基础工程。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都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规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既有交叉部分又各有侧重。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简单地说,“课程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教学计划:属于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偏重于行政管理。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该属于教学设计。(饶:其实就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见《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总体设计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等等。”(同上)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期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 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

4、确定教学内容

指语言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文化知识。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 ② 划分教学阶段。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预备班或汉语业 进修班或短期班 理工、西医 文史、中医

基础汉语(

一、二)

1级 一年级上

初级班(

一、二)

2级 一年级下

中级班

(一) 3级 二年级

中级班

(二) 4级 入学标准

高级班

(一) 5级

高级班

(二) 6级 三年级上

入学标准

7级

8级 三年级下

(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107)

分教学阶段,主要是依据汉语交际能力的水平。 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报刊阅读、商业会话、历史阅读等)

语言理论课 文化知识课

6、决定教学法原则

以上这些都应服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实践汉语能力这个总要求。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合成及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能力三者关系时,侧重点不一样。 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它是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三、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①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受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制约, 同时它也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

②第二语言教学又具有它的普遍性,即所有第二语言教学共同的特点,同时各种不同语言的教学 ( 例如英语和汉语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 ( 例如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群体教学和个别授课等 ) 又有其特殊性。处理这些共性和特殊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其效果是不同的。即使是运用同一种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对 A 种语言效果可能好,对B 种语言效果可能就差。或者同时教 A 种语言,在某种条件下效果好,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效果就差。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就是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总体设计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 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 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互相衔接的统一体。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要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总体设计则能从根本上实现上述四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3)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语言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是一种群体的协调活动。一项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有分工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就纵向而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工作一般由多个教师分别承担;就横向而言,每项具体的工作例如教材编写, 也往往由数个教师合作。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全体教学人员既要分工,也要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在总体设计的一些相关栏目中,把:教材41-65页的相关内容放进去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材评估和选用

一、历史回顾与展望(刘345)

二、教材编写原则(刘351)

三、教材编写经验(刘362)

四、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同上)

杨教授讲演的第一个部份是关于教材编写.杨教授首先提出了编写教材必须有总体设计,并且说明

如何进行设计,然后才能按照总体设计来编写. 甚么是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

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 编写(包括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

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的行动,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如何进行设计

(1)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2)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等级.

(3)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例如词汇,哪些领域内的,词的数量. (4) 确定教学原则——怎么样处理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

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技能训练?怎么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 规定教学途径——划分教学阶段,进行课程设计. (6)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杨教授还强调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教材编写,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要让练习成为教材的主体.

杨教授还介绍了北语正在编写的对外汉语短期速成系列.

其教材体例为 : 每课包括听力训练,会话训练和读写训练三个部份.听力训练打头,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练习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练习读写,提高阅读和笔头表达的能力. 每课体例为 :

第一部分:听力训练:(1)复习(2)理解练习(3)记忆练习

第二部分:会话训练:(1)复习(2)4-6段未完成式会话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1)复习(2)读写(3)总结归纳语法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1)评估当天的学习(2)复习生词,会话,短文等

十一月十七日,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很荣幸邀请到杨惠元教授为本所主持讲座,讲题为「对外汉语短期速成课程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杨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论点及意见,对本所老师在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有莫大的裨益. 以下为杨教授讲演摘要. 杨惠元教授 10

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

(1) 贯彻「输入大于输出」,「先口头后笔头」, 「先认读后书写」的原则,使学生「轻松学习 自然学习」.

(2) 教材内容力求具有时代感,语言鲜活,生动有 趣.本教材不仅教语言而且教学习方法,提高 学生自学的能力.

(3) 练习追求多样化,实用有效;练习分为课堂练 习和课后练习,增加课后练习量,使课后练习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 每一课都安排大量,充份,有效的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5) 教材以功能为主,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法讲解采用归纳法,只讲解最基本的句式和汉语里特殊的句式.

(6) 编写课文时先选定生词.教材中的词汇分为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表达词汇均包含在理解性词汇之中.选词的原则一是实用,二是词汇本身的规律. (7) 每课理解性词汇50-60个,总共3000个左右.表达性词汇每课20个,总共1000个左右.词语练习以七比特和记忆——遗忘理论为指导.

(8) 汉字教学尽量考虑汉字的规律,从易到难,先识后写,先教笔划,笔顺,独体字的偏旁,再教合体字.每课汉字20-24个,总共1100个左右.

(9) 教材充份考虑短期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和双向文化背景. (10) 教材增加插图量,力争制作动画和多媒体课件.

五、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趣味性

七、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交际化,便于交际活动的开展。 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应该选用便于交际的语言情景。 针对性: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类型、课程类型选用教材。

系统性: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协调;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图片、幻灯、声像等辅助手段,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要考虑初中高级别的衔接。

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把教材150放进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教材:278

师资培养与评估(略讲)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是不是重复?) 在谈到教师应该注意些甚么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时,杨教授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1.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意识,除了「感觉,思维,想法」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意识」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在教师头脑中内化的结果.

2.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定教学意识的反映.「行为」是教师头脑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外在的表现.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跟教学质量有直接的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有甚么样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

(二)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课型论(教材:1

12、349)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142)

三、言语技能教学

四、多媒体语言教学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陈昌来2

22、

教材20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78-33)

现代科技的研究

第七章

晚清对外汉语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参见教材第

二、

五、七章)

第一节:教学设计(参见教材第二章)

一、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语言教学法理论中教学设计层次上的概念,是第二语言教学实施的前期基础工程。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都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规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既有交叉部分又各有侧重。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简单地说,“课程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教学计划:属于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偏重于行政管理。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该属于教学设计。(饶:其实就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见《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总体设计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等等。”(同上)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期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 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

4、确定教学内容

指语言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文化知识。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 ② 划分教学阶段。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预备班或汉语业 进修班或短期班 理工、西医 文史、中医

基础汉语(

一、二)

1级 一年级上

初级班(

一、二)

2级 一年级下

中级班

(一) 3级 二年级

中级班

(二) 4级 入学标准

高级班

(一) 5级

高级班

(二) 6级 三年级上

入学标准

7级

8级 三年级下

(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107)

分教学阶段,主要是依据汉语交际能力的水平。 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报刊阅读、商业会话、历史阅读等)

语言理论课 文化知识课

6、决定教学法原则

以上这些都应服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实践汉语能力这个总要求。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合成及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能力三者关系时,侧重点不一样。 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它是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三、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①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受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制约, 同时它也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

②第二语言教学又具有它的普遍性,即所有第二语言教学共同的特点,同时各种不同语言的教学 ( 例如英语和汉语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 ( 例如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群体教学和个别授课等 ) 又有其特殊性。处理这些共性和特殊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其效果是不同的。即使是运用同一种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对 A 种语言效果可能好,对B 种语言效果可能就差。或者同时教 A 种语言,在某种条件下效果好,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效果就差。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就是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总体设计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 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 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互相衔接的统一体。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要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总体设计则能从根本上实现上述四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3)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语言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是一种群体的协调活动。一项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有分工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就纵向而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工作一般由多个教师分别承担;就横向而言,每项具体的工作例如教材编写, 也往往由数个教师合作。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全体教学人员既要分工,也要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在总体设计的一些相关栏目中,把:教材41-65页的相关内容放进去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材评估和选用

一、历史回顾与展望(刘345)

二、教材编写原则(刘351)

三、教材编写经验(刘362)

四、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同上)

杨教授讲演的第一个部份是关于教材编写.杨教授首先提出了编写教材必须有总体设计,并且说明

如何进行设计,然后才能按照总体设计来编写. 甚么是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

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 编写(包括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

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的行动,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如何进行设计

(1)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2)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等级.

(3)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例如词汇,哪些领域内的,词的数量. (4) 确定教学原则——怎么样处理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

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技能训练?怎么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 规定教学途径——划分教学阶段,进行课程设计. (6)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杨教授还强调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教材编写,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要让练习成为教材的主体.

杨教授还介绍了北语正在编写的对外汉语短期速成系列.

其教材体例为 : 每课包括听力训练,会话训练和读写训练三个部份.听力训练打头,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练习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练习读写,提高阅读和笔头表达的能力. 每课体例为 :

第一部分:听力训练:(1)复习(2)理解练习(3)记忆练习

第二部分:会话训练:(1)复习(2)4-6段未完成式会话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1)复习(2)读写(3)总结归纳语法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1)评估当天的学习(2)复习生词,会话,短文等

十一月十七日,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很荣幸邀请到杨惠元教授为本所主持讲座,讲题为「对外汉语短期速成课程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杨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论点及意见,对本所老师在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有莫大的裨益. 以下为杨教授讲演摘要. 杨惠元教授 10

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

(1) 贯彻「输入大于输出」,「先口头后笔头」, 「先认读后书写」的原则,使学生「轻松学习 自然学习」.

(2) 教材内容力求具有时代感,语言鲜活,生动有 趣.本教材不仅教语言而且教学习方法,提高 学生自学的能力.

(3) 练习追求多样化,实用有效;练习分为课堂练 习和课后练习,增加课后练习量,使课后练习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 每一课都安排大量,充份,有效的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5) 教材以功能为主,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法讲解采用归纳法,只讲解最基本的句式和汉语里特殊的句式.

(6) 编写课文时先选定生词.教材中的词汇分为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表达词汇均包含在理解性词汇之中.选词的原则一是实用,二是词汇本身的规律. (7) 每课理解性词汇50-60个,总共3000个左右.表达性词汇每课20个,总共1000个左右.词语练习以七比特和记忆——遗忘理论为指导.

(8) 汉字教学尽量考虑汉字的规律,从易到难,先识后写,先教笔划,笔顺,独体字的偏旁,再教合体字.每课汉字20-24个,总共1100个左右.

(9) 教材充份考虑短期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和双向文化背景. (10) 教材增加插图量,力争制作动画和多媒体课件.

五、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趣味性

七、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交际化,便于交际活动的开展。 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应该选用便于交际的语言情景。 针对性: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类型、课程类型选用教材。

系统性: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协调;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图片、幻灯、声像等辅助手段,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要考虑初中高级别的衔接。

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把教材150放进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教材:278

师资培养与评估(略讲)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是不是重复?) 在谈到教师应该注意些甚么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时,杨教授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1.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意识,除了「感觉,思维,想法」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意识」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在教师头脑中内化的结果.

2.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定教学意识的反映.「行为」是教师头脑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外在的表现.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跟教学质量有直接的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有甚么样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

(二)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课型论(教材:1

12、349)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142)

三、言语技能教学

四、多媒体语言教学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陈昌来2

22、

教材20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78-33)

现代科技的研究

第七章

上一篇:地方高校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课堂练习小学数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