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2024-02-09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1 农药残留的危害

农药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是当前农业生产必备物质, 对提高农业产量有积极作用[1]。但随着科学的发展, 农药的品种以及数量持续增加, 近些年, 在水果、蔬菜及粮食的种植中, 因为农户没有对农药进行合理、正确的使用, 导致农药污染情况时有发生, 其残留量严重超标, 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我国因为农药残留而导致中毒的品种主要有西维因、抗芽威、百克威、倍硫磷、久效磷、甲胺磷、马拉硫磷、乐果和氧化乐果等。如果农民没有遵照使用规定而滥用上述农药, 很容易在食品中形成农药残留, 残留的农药被人们误食, 在身体中蓄积, 会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导致肌肉麻痹, 出现中毒情况[2]。

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 农药产量及用量也在世界前几位, 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由于农药残留量不符合国际标准, 造成农产品出口遇到阻碍。当前, 为了维护我国人们的利益以及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我国已经出台了大量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对水果、蔬菜和粮食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有效监控, 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 满足国际贸易的需求。

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发展

当前, 因为农药用量以及品种持续增加, 其已经成为食品和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受到社会公众以及国家政府的普遍关注, 其检测技术也逐步受到重视。近些年, 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领域得到长足进步, 尤其是分析农药残留方法以及残留分析量等方面, 都取得了关键进展。

对农药残留进行分析主要测定样品中的降解产物、代谢产物及农药量, 分析过程通常由取样、处理样品及测量等几个步骤组成。当前, 由于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检测技术也在逐步提高检测灵敏度, 处理样品更加省力省时, 向自动化、微型化以及环保化方面发展。

当前, 随着对农药残留的不断深入研究, 其检测方法也日趋成熟, 并且向低成本、多残留、灵敏高、易推广、检测快等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分析技术也正在逐步完善和更新。

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分析

检测农药残留量是具有很强技术性的工作, 其涉及的质量控制、蔬菜品种、农药品种、样本大小以及抽样布点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及科学性有直接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检测方法日渐成熟。当前, 国际使用较多的检测方法有固相微萃取、超临界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波提取及固相萃取等技术[3]。当前, 我国主要采用柱层析净化、液液分配及溶剂萃取等技术方法, 其不仅污染环境、还具有自动化程度较低、速度慢和效率低等劣势。

对农药残留进行分析, 就是利用仪器对食品中含有的农药量进行检测, 主要包括样品前期处理以及测试两个环节。

3.1 样品前处理环节

样品前处理是检测的核心, 处理样品要求速度快, 处理方式简单以及误差小, 当前主要运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有:第一, 固相萃取, 其主要运用吸附剂将样品中的化合物充分吸附, 使干扰化合物和基体分离, 达到分离化合物的效果;第二, 固相微萃取, 其是一种高效、新型的处理技术, 无溶剂、方便、简单, 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是一种绿色处理方式;第三, 微波萃取, 其利用极性分子吸收能量对水、丙酮、甲醇以及乙醇等极性溶剂进行加热;第四, 加速溶剂萃取, 其是一种先进的处理样品方式, 在较高的压力以及温度下, 利用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第五, 凝胶渗透, 其使用范围较广, 不仅净化效果好, 而且回收率高, 重现性好, 是当前普遍采用的净化方式。

3.2 测试环节

当前, 主要常用的常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凝胶色谱法及气象色谱法, 速测方法有酶抑制率法以及免疫分析技术这两种, 其中免疫分析技术具有安全可靠、检测成本低、分析容量大、快捷方便、灵敏度高及特异性强等优点, 应用于我国大量样品和现场样品的检测, 是我国市场上大规模使用及广泛推荐的检测技术。免疫分析技术及酶抑制率法处理方法都比较简便, 都可以用于直接测试。随着我国对农药残留测试技术的不断研究, 新的检测技术不断出现, 绿色、简单、有效和快速的检测技术是我国当前主要研究方向。

4 预防农药残留的措施

农药残留基本有两种形式, 第一是附在食品表面, 第二是深入到食品内部。为了杜绝农药残留对人身体的伤害, 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第一, 将水果和蔬菜放在阳光下, 利用阳光破坏和分解食品中的残留农药;第二, 蔬菜中的酶以及空气中氧可以对残留农药起到分解作用, 将食品买回来后, 储存一段时间后, 可以有效降低残留农药的危害;第三, 由于食品表面含有蜡质, 因此有些农药容易附在食品表面, 在食用之前, 应该食品进行去皮;第四, 水可以有效分解农药中的化学成分, 因此, 食品置于洗涤剂水、淘米水、碱水或者食盐水中浸泡, 也可以降低农药残留量。

5 结语

农药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巨大, 同时还污染生活环境, 各级管理部门一定要加大监管力度, 遵照国家规定以及行业标准, 对不按用药次数、用药量及使用范围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做好宣传工作, 指引农药的使用者、经营者以及生产者使用和推广经济、高效及安全的农药, 调整农药品种结构, 实现我国食品的安全绿色, 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摘要:当前, 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新要求, 我国水果、蔬菜及粮食中农药残留情况已经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 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共同关注。主要对农药残留的危害进行阐述, 对检测技术以及控制危害方面进行有效分析, 希望给与行业借鉴。

关键词:农药残留,危害,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 范鹏志.试论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技术[J].湖南农机, 2011, 38 (3) :52, 54.

[2] 侍冬阳, 栾振祥.试论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3 (4) :239.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农药残留检测是监测农药残留量的有效方法,当前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主要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光谱法、免疫分析、生物传感器和电化学传感器等。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不断提升,为人们了解和控制日益泛滥的农药污染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但随着农药问题引发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逐渐紧张,农药生产者、使用者(农户)、农药残留监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关系的发展方向成为当前农药残留检验在技术之外需要面对的难题。

1 农业生产中农药使用现状

当前,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正日益受到重视,笔者从农药作用和使用情况两方行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的使用。人们经常接触到农药使用的负面信息,但农药的使用对于农业生产十分必要。一方面,喷洒农药可以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健康生长。另一方面,合理地使用农药可以增加产量,保障农产品产量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表明,病虫害引起的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显著,最多可达70%,而使用农药可挽回的病虫害损失接近40%,因此合理使用农药对农业经济有促进作用。

种植业生产中的大多数作物都会运用到农药,包括粮食、蔬菜、瓜果、药材。农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也有300多种,主要有有机磷类、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不同作物、不同地域间的使用农药的种类和施用量都存在差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多根据产品特点采用不同的农药,总体而言,集体种植的规范使用率远远高于小农户。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明显改观,下降幅度显著。1999年,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检出率高达80%,2007年下降到18%左右,近几年一直稳定在10%左右。但国家质检数据多针对生产大户,小农户的农药使用具体情况尚存在不确定性。

2 农药残留检测对农户经济效益的影响

农民是农业经济社会的主体,农药残留检测不可避免地对其经济收益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其一,利益最大化心理促使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始终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而非社会效益。在农药使用方面,较为明显的做法就是为了追求产量而过度使用农药,这也加剧了农药残留的风险。其二,受限于自身教育程度,农户对信息的掌握和新技能的学习能力有限。他们为了规避病虫害的威胁,通常不考虑新技术和成本较高的绿色农药而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但由于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的农作物不能被卖入市场,其原始农作物成本与培养费用都得不到回收,这对农产品经营者是巨大的损失。

此外,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还关系到农户的信用和销售。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的发展,食品安全事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旦食品安全丑闻出来,也就宣告了这个品牌的灭亡,如东北毒大米事件、陕西毒豆芽事件等,这些都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人们再也不会购买上述商品,十几年塑造的品牌形象荡然无存。

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药使用的检测与监管,减少高毒农药的不当施用,促进农户转变观念。化学农药虽然见效快、使用方便,但毒性更强、残留物更难降解,势必不利于人体健康。农药残留检测与监管可以指导农户合理使用农药,在制度约束下正常生产,为其产品提供安全的保证,使其符合广大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对农户的长久发展是有利的。尤其是当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被贴上“绿色”的标签,得到权威的认证,其销量和市场会被进一步打开。

3 提升农民经济收益的有效措施

为保障农药残留检测政策的实施,提升农户的配合度和经济收益,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合理的农药残留标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多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农药残留标准。中国国内的农药残留标准不应随个别国家的指数堡垒随意变动,应立足本国实际,并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合理地制定。这种借鉴并不意味着搬抄国际规则,而是从当前我国标准体系过于框架化而未细化的怪圈中走出来。在广泛征求社会各阶层意见和相关部门科学检验基础上,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科学合理的农药残留标准。

其二,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发展品牌农业,建立无公害示范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政府应充分发挥公共管理的职能,扶持“三品一标”农产品推广工作,对农药残留合格的重点项目进行褒奖,并制定相关条例政府资金介入绿色农产品发展中。在此基础上,政府进一步重视“三农”问题,推广生态农园的开展和示范基地的推广,加强农村质量评估标准,进行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农户行为,保障农户经济收益。

其三,加强农村农业教育培训力度,提升老百姓对于农药安全、农产品安全、农药残留检验等相关领域的认知水平。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户的防治观念。不必见虫就使用农药,对于害虫的防治要达到危害程度才进行作业。其次,要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相关部门指导农户较为全面地认识到本地区的虫害问题和所从事产业的用药问题,从源头上控制农药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以增加农户实际收益。

4 结语

由于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重视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仅有利于帮助农户取得长久经济效益,对于树立良好的国内外声誉也有促进作用。合理科学地农药使用在农产品生产中是必要的,在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得到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得到落实,政府对农户农药使用方面的经济补偿力度进一步加强后,农户严格按照农药残留标准进行生产活动,既能保证生产出健康的农作物,又能增加收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普遍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农产品,其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基于此,从农药使用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出发,分析农残检测的两面性,探讨提升农民经济收益的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在果蔬生产中使用的农药主要有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有机磷农药是广谱杀虫剂, 因高效、快速而应用广泛。大部分有机磷不稳定, 挥发性强, 在自然环境容易分解, 进入生物体内易被酶分解, 在食物中残留时间也短, 因此慢性中毒少, 急性中毒多。但也有部分非持久有机磷农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也会有较长的残留, 并在动物体内产生蓄积。如马拉硫磷是一种高选择性有机磷类农药, 其对水生生物属高毒农药, 对人免疫功能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有机磷是神经毒物, 可引起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 甚至昏迷死亡[1,2]。

由于有机磷农药的特性, 其应用相对其他农药来说较为广泛, 检测果蔬中有机磷的国家标准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等, 气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 选择性较好, 样品用量少, 检测灵敏度高, 操作简单, 费用低等优点, 是分析农药残留的首选方法。本实验将重点对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4种常用有机磷的气相色谱法进行阐述。在多种样品前处理方法上进行改进, 并相对建立有效的气相色谱法, 以期为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1 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3]改进法

1.1 方法原理

含敌敌畏等有机磷的样品在富氢焰上燃烧, 以HPO碎片的形式, 放射出波长526 nm的特性光;这种光通过滤光片选择后, 有光电倍增管接收, 转换成电信号, 经微电流放大器放大后被记录下来, 试样的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品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比较定量。

1.2 材料与方法

1.2.1 试剂

丙酮;氯化钠;无水硫酸钠;农药标准品:农药标准储备液购于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敌敌畏:100μg/m L;特丁硫磷:100μg/m L;甲基硫环磷:100μg/m L;马拉硫磷:100μg/m L;农药标准使用溶液:吸取敌敌畏等含量为100μg/m L的有机磷标准储备液0.5 m L, 置于10 m L容量瓶中, 用丙酮定容, 此溶液相当于5.0μg/m L的有机磷标准液。

1.2.2 仪器

组织捣碎机;电动振荡器;旋转蒸发仪;Agilent7890B气相色谱仪:附有自动进样器和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 。

1.2.3 方法

1.2.3. 1 样品预处理

在采样和制备过程中, 应注意不使样品污染;果蔬样品擦去表层泥水, 按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量》的要求进行匀浆成待分析试样。

1.2.3. 2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称取25 g试样于300 m L烧杯中, 加入50 m L水和100 m L丙酮 (提取液总体积为150 m L) , 在电动振荡器上振荡2 min, 过滤。滤液加入15 g氯化钠, 剧烈振摇2 min, 静置10 min, 使丙酮从水相中盐析出来。吸取30 ml丙酮溶液, 经无水硫酸钠漏斗过滤至浓缩瓶中, 再以40 ml丙酮分次洗涤漏斗和无水硫酸钠, 洗液也并入浓缩瓶中, 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近干, 用丙酮定容至5 m L, 备用[4]。

2 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5]法

2.1 方法原理

试样中有机磷类农药经乙腈提取, 提取液经过滤, 浓缩后用丙酮定容, 浓缩液注入气相色谱仪, 农药组分经毛细管柱分离,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磷滤光片) 检测。保留时间定性, 外标法定量。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

乙腈;丙酮;氯化钠;农药标准品和农药标准使用溶液:同1.2.1。

2.2.2 仪器

同1.2.2。

2.2.3 方法

2.2.3. 1 样品预处理

同1.2.3.1。

2.2.3. 2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称取25 g试样于300 m L烧杯中, 加入50 m L乙腈, 在电动振荡器上振荡2 min, 过滤。滤液收集到装有5 g氯化钠的具塞量筒中, 剧烈振摇1 min, 静置30 min, 使乙腈相和水相分层。吸取10 m L乙腈溶液于100 m L烧杯中, 80℃水浴氮吹近干, 再用丙酮定容至5 m L, 备用。

3 AOAC萃取法

3.1 方法原理

试样中有机磷类农药经提取净化后注入气相色谱仪, 农药组分经毛细管柱分离, 火焰光度检测器 (FPD磷滤光片) 检测。保留时间定性, 外标法定量。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

1%乙酸乙腈;丙酮;AOAC萃取填料;纯化管;农药标准品和农药标准使用溶液:同1.2.1。

3.2.2 仪器

同1.2.2。

3.2.3 方法

3.2.3. 1 样品预处理

同1.2.3.1。

3.2.3. 2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称取15 g试样于离心管中, 加入15 m L1%乙酸乙腈, 在电动振荡器上振荡1 min, 加入AOAC萃取填料 (6 g硫酸镁和1.5 g乙酸钠) , 再振摇1 min, 4 000 r/min离心5 min, 将所有有机相转移到纯化管中, 再剧烈振摇1 min, 4 000 r/min离心3 min, 取2 m L提取液氮吹近干, 再用丙酮定容至2m L, 备用。

4 标准溶液的配制

准确吸取敌敌畏等有机磷标准使用液各2 m L于50 m L容量瓶中, 用丙酮定容。此标准使用液相当于0.2μg/m L的有机磷混合标准液。另配成浓度为0l、0.1、0.2、0.4、0.6、0.8μg/m L和1.0μg/m L的混合标准溶液。

5 气相色谱测定

5.1 气相色谱条件

色谱柱:DB-1701 30 m×0.32 mm×0.25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

气体流速:高纯氮气 (>99.999%) 为载气, 载气流速:3 m L/min;尾吹气60 m L/min;氢气60 m L/min;空气60 m L/min。

气化室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程序升温:起始温度80℃, 恒温1 min, 以30℃/min升至220℃, 再以5℃/min升至250℃, 恒温1 min。

5.2 色谱分析

取1μL标准溶液及试样净化液注入气相色谱仪中, 以保留时间定性, 以试样峰面积或峰高与标准比较定量。

5.3 结果计算

式中:X-试样中有机磷的含量, mg/kg;A1-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 积分单位;V1-试样提取液总体积, m L;V3-试样最后定容体积, m L;C-标准液的浓度, μg/m L;A2-标准液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 积分单位;V2-吸取的净化液体积, m L;m-试样的质量, g。

6 结论

6.1 实验结果

4种有机磷农药混合标准液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得到良好的分离, 整个分析过程仅需12 min, 色谱峰的峰形及分离度都比较满意。标准色谱图见如图1所示。

6.2 线性范围及标准曲线

实验结果表明, 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4种有机磷标准溶液在0.04~0.5 n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2>0.995, 见表1。

6.3 精密度实验

在样品中添加一定量的农药标准物质, 分别按三种方法进行前处理, 最后各浓缩液重复测定7次, 方法一的变异系数C.V (%) 在1.3%~2.8%;方法二的变异系数C.V (%) 在0.5%~2.4%;方法三的变异系数C.V (%) 在0.8%~2.2%, 具体见表2。

6.4 准确度实验

先测出样品中各种农药残留量的本底值, 然后加入适量的标准溶液, 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 测定其加标回收率。实验表明, 方法一中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加标回收率在85.8%~91.7%;方法二中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加标回收率在86.7%~94.6%;方法三中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加标回收率在88.3%~92.9%。具体见表3。

6.5 方法讨论

本文探讨的3种前处理方法, 对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4种有机磷的回收率都较好, 是气相色谱检测的良好方法, 但第三种方法的前处理操作更简单方便。相比较而言, 丙酮具有亲脂、亲水的特性, 毒性比乙腈小, 但挥发性比乙腈高;乙腈极性大, 作为提取溶剂时, 除脂肪、蛋白、糖分、水分的效果比丙酮稍好, 且色素等物质也相对要少一些。而使用1%乙酸乙腈能达到乙腈提取的效果, 且其前处理操作更简单方便、安全。

摘要: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各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极为关注的重点, 其关乎人的身体健康与国家食品贸易问题。目前国家标准中关于果蔬中有机磷的检测方法有很多, 本文针对敌敌畏、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马拉硫磷4种有机磷常用的多种气相色谱检测法进行阐述, 旨在为有机磷的快速检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机磷,气相色谱,样品前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晓婷, 王纪华, 朱大洲, 等.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s2:363-370.

[2] 蔡晓霞, 张再隆, 梁世强, 等.果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粮油加工, 2009 (11) :105-1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3.

[4] 丁国允.蔬菜中多种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研究及应用[D].中山:中山大学, 2005.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1 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分析

在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中, 重庆市的蔬菜生产规模快速增大, 总产量居我国特大城市前几位。全市蔬菜初步形成武隆为重点的高山蔬菜生产带, 以涪陵、潼南为重点的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产业带, 万州、石柱为重点的三峡库区加工蔬菜产业带。初步建立市级核心基地县保障重庆主城区, 专业基地乡镇保障区县城, 专业村社保障镇的蔬菜供给保障体系。

近年来, 重庆市蔬菜不但自给率逐年提高, 而且还远销国内外, 如武隆的蔬菜远销香港, 潼南的萝卜远销东北, 涪陵的榨菜甚至跨出国门。

1.1 重庆市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现状

调查显示蔬菜外销份额有限, 除采后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环节大有可为外, 其中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农药残留的问题[1]。

数据显示, 重庆销售的蔬菜在生产上使用农药共有7大类: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联苯菊酯等16种农药近110多个产品;杀线虫剂有溴甲烷等3种农药的10个产品;杀虫剂有抗蚜威、氯氰菊酯等50多种农药的近140个产品;杀软体动物剂有甲硫威等3种农药的10多个产品;杀菌剂有百菌清、甲霜灵等31种农药的近140多个产品;除草剂有百草枯等11种除草剂的近60个产品;植物生长调节有2, 4-D、多效唑等8种近30个产品。共计近120种病虫害防治农药、除草剂和植物生产调节剂的近520多个产品。

蔬菜基地现场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目前生产上主要使用的农药品种有:烯酰吗啉、百菌清、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氟吗啉、甲霜灵、抗蚜威、中生菌素、甲基托布津、速克灵、阿维菌素甲维盐、甲霜铜、甲霜灵、杀毒矾、青虫菌液剂、颗粒体病毒类、哒螨灵、苯醚甲环唑、苦参碱、蛇床子素、印楝素、阿尼卡、螨虫清、氯虫本甲酰胺等。

1.2 主要农药残留的检出情况

在重庆市范围选择了武隆双河镇仙女山基地、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基地、潼南区桂林街道蔬菜基地、铜梁区的吕俸镇蔬菜基地和平滩镇青杠村蔬菜基地、江津区麻柳乡蔬菜基地、支坪街道真武蔬菜基地、先锋镇麻柳村蔬菜基地、龙华镇梁家村蔬菜基地、璧山县的七塘镇蔬菜基地和潼南区太安镇蔬菜基地采集普通白菜、芹菜、大白菜、甘蓝和莴笋、豆类等生鲜蔬菜样品共计354个, 检测参数100余项, 检出结果详见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农残的检出次数为217次, 检出率约为64%。

2 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2.1 自然环境

重庆常年气温较高, 尤其是冬季气温较高, 给病虫害越冬提供了比较有利的气候条件, 使蔬菜基地的土传病害日趋严重。豇豆、普通白菜、生菜、韭菜、芹菜等叶菜都能在重庆周年或多茬栽培, 也是历年蔬菜质量存在隐患的主要品种。

2.2 农药滥用现象突出

基地建设过程中过分注重蔬菜种植品种, 追求基地特色, 相对单一的反复种植, 进一步加剧了土传病虫害。生产者为了保证蔬菜产量和商品性, 农药防治必然是首选措施。病虫害的高发期, 不但用药频率高、混合种类多, 少数农户还信奉“重病还需猛药”的错误观点, 想当然地超范围、大剂量使用农药。对于豇豆, 极个别农户一般从花期开始1~3 d打药1次, 最长间隔也是仅6~7 d就用药1次, 根本无法保证安全采收;一些诸如小白菜的叶菜从幼苗开始用药不断, 也是造成蔬菜农残问题突出的原因之一。

另外, 部分农民不知道如何有针对性的科学使用农药。比如我们在同一样品中检出多种类农药残留, 表明蔬菜生产中一些基地存在滥用农药现象。农药使用不当包括:农药品种使用不当、农药稀释浓度不当、农药使用时机及频率不当、农药器械选用不当等。采摘时间不当, 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即采摘上市, 造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由此可见, 农药残留在蔬菜中普遍存在, 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 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已成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检测结果看, 例如氟虫腈防治水稻二化螟和卷叶螟效果很好, 但是其对环境极其不友好, 所以早在2009年10月1日, 除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 在我国境内停止销售和使用用于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 但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使用此类制剂现象。这种现象表明:违禁农药监管不到位, 对农民使用农药知识普及度有限。依据现场调查农民使用的农药情况, 可了解农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了假冒伪劣农药或复配农药造成样品中检出超限的禁用农药。

2.3 基地农药检出种类差异大

检测结果表明, 各基地种植习惯与施药习惯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蔬菜种类的不同品种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2]。各级例行检测的结果还不能全面反映蔬菜的实际质量安全情况, 各级部门例行监测的农药参数有必要依据试剂调研及实际生产情况作适时调整, 保证各级例行监测结果真实反映当地农户蔬菜种植施药情况, 为蔬菜质量安全控制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 结论和建议

农药残留是重庆市蔬菜质量安全的风险因素, 根本原因还是蔬菜生产中存在农药滥用和违规使用, 以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普及和违禁农药监管等工作不到位。造成蔬菜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农药使用不当、化肥使用不合理以及环境污染。

加大科技投入, 进一步立项研究蔬菜病虫害种类、发生与发展规律, 掌握防治适期, 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的药剂进行有效防治, 提出科学、合理和易于推广应用的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同时积极开发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的新型高效生物农药应用于生产, 改变当前农药低效与滥用现象,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应该加强对农药流通和经营的监管,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的查处力度[3]。

摘要:概述近年来重庆市生鲜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现状, 分析重庆市蔬菜主要农药残留的检出结果, 探讨造成农药残留问题突出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生鲜蔬菜,农药残留,成因,改善建议,重庆市

参考文献

[1] 柴勇, 刘保国, 陈朝轩.重庆市蔬菜农药残留动态变化及质量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蔬菜, 2007 (6) :9-12.

[2] Zhi-Yong Zhang, Xian-Jin Liu, Xiang-Yang Yu, etal.Pestiside residues in the spring cabbage (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e) grown in open field[J].Food Control, 2007, 18 (6) :723-730.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1 化学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1 土壤微生物的简单介绍

在远古时期, 中华劳动人民就已经认识到土壤中的微生物对于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土壤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 它们在土壤中存留的时间很长, 范围很广, 数量很大, 一直在土壤中处于活跃状态, 产生巨大的作用。第一点作用是帮助土壤合成有机物质。它们的活动使土壤变得松软有弹性, 让土壤融入更多的水分与氧气, 帮助农作物生长。第二点作用是调整土壤内部的营养成分, 微生物的分泌物与死亡后残留于土壤的尸体都会在土壤中分解, 成为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吸取的营养。第三电作用是帮助农作物的根部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有效地维持根部生长, 防止一些病虫的侵害。

1.2 化学药剂对于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大部分农民知道可以通过农药的喷洒和化肥的使用帮助西葫芦预防病虫害, 辅助西葫芦的常规成长。但很多农民不知道, 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只有一小部分落在了应该喷洒的位置, 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落在西葫芦的植株上, 这些落在外侧的农药理所当然地渗入到了西葫芦生长的土壤中。这些农药是为了预防西葫芦病虫害而制造出来的, 被土壤吸收之后, 会很大程度地影响土壤内部微生物的繁衍与生活, 导致土壤内部的有机质循环失去均衡, 这样的土壤属于有毒有害土壤, 如果继续种植西葫芦就有可能产生化学积累反应, 对人们造成更大的伤害[2]。现阶段, 人们开始重视土壤内部的环境, 研究西葫芦农药的使用成为当今人们探讨的重点话题。农药化肥这样的别处物体会对土壤内部微生物的类别、剂量、土壤呼吸以及土壤内部酶的活性等产生一系列影响, 相关人员通过这些影响判断西葫芦生长土壤的质量, 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把这些指数看作一种生态毒理学指标进行评判别处物体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度数。

2 西葫芦农药残留鉴定

根据以往的实验结果, 在西葫芦蔬菜的残留物中进行提取, 可以发现威百亩残留的数量范围在0.33~2.00mg/kg, 普遍数量是0.800 mg/kg, 在调查的50个样品中, 只有6个样品中的威百亩残留量控制在合理范围, 其余样品的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虽然随着地理位置和生产环境的不同, 每一个大棚内西葫芦的农药残留量都不同, 但从整体看, 大部分西葫芦农药残留量较高, 有些残留量已经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且对社会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西葫芦的农药使用问题, 尽量控制西葫芦农药化肥的使用数量和频率, 努力提高西葫芦的安全指数, 让消费者安全放心地购买这些农作物, 避免发生悲痛的事故。

3 威百亩对与西葫芦生长的风险预防

农药残留对于西葫芦的成长的影响有很多方面, 本文在这一章主要介绍一下大家已经广泛使用的威百亩对于西葫芦生长的影响。

威百亩的使用已经日益成熟, 从很多实践经验中可以看出威百亩能够有效控制西葫芦的菌核病。使用威百亩后, 这种病情的发病率就明显降低, 防御效果较强, 西葫芦植株较高, 叶片较大。使用威百亩的西葫芦整体产量比普通植株要高, 威百亩的成效显著好于其他对比农药及空白对照;同时, 具有明显的用药效果关系, 使用药量越高, 成效越明显。根据植株的高度及叶片的数量进行功能大小分析, 威百亩的处理不仅可以使西葫芦安全健康成长, 还可以促使西葫芦产生促进效用。

威百亩对土壤细菌有一定的毒性效应, 可杀死大部分的细菌种群, 但少数耐药性较强的细菌种群存活下来, 且威百亩的施用打破了原来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使微生物群落形成一个短暂的“生态真空期”, 为这些耐药性强的细菌种群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 使其有一个迅速的繁殖期。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 营养物质逐渐消耗, 种群数量开始减少[3]。

从威百亩对于土壤内部微生物的干扰程度和微生物活性抑制指标中可以看出,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威百亩农药可对细菌生长前期产生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的效果与使用剂量成正相关, 使用时间越久, 威百亩的抑制作用就会有衰退的现象, 且土壤内部的微生物就会有重新复活的现象发生, 最后, 土壤内部就会重新恢复原样, 并没有留下后遗症。

4 结语

威百亩的使用情况, 不光可以有效地防止西葫芦枯萎病状的发生, 而且可以保证西葫芦健康安全的生长。从数据显示的结果来看, 威百亩的处理效果是明显高于其他药剂, 最大的用药剂量适当地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病害;同时, 生长出来的西葫芦植株比较高, 且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 使用的剂量越多, 防御的效果就越好, 对于西葫芦生长的促进作用就越明显。通过对温室环境的测量发现, 威百亩会对西葫芦常见土壤中的病原菌的生物活性产生影响, 分析土壤微生物数额、土壤微生物的呼吸程度和土壤内部活性指数三个测量指标, 可以研究出农药残留对于土壤及西葫芦生长的危害, 反应生态安危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评价西葫芦生长的生态安全。

摘要:自从西葫芦引进我国以来, 由于生长速度快, 产量高, 一直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 很多农民没有受过严格的教育与培训, 对农药的使用剂量难以把握, 往往造成产出的西葫芦上面残留部分农药, 导致一些危及人体健康的事件发生。因此, 关于西葫芦农药的使用及残留量的研究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威百亩进行毒力测试与分析, 客观判断威百亩抑制西葫芦土壤中病原体的活性因素, 明确我国威百亩对于土壤安全的真实效用, 为让威百亩促进我国西葫芦正常生长提出科学合理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西葫芦,威百亩,农药残留量,风险

参考文献

[1] 卜东欣.威百亩对西葫芦土传病害的控制效果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D].济南: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 万妮, 孙园媛, 吴广野.气相色谱法对西葫芦中农药多残留定量限的测定[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 (7) :20.

农药残留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A 7890色相色谱仪、KO-1000超声波清洗器、单道移液枪、瑞士PB3002电子天平、Milli-QA10超纯水器、BD冷藏箱、立式透明冷藏箱、美A 64R高速冷冻离心机、氮气浓缩仪、戴安ICS-3000离子色谱仪。试剂:包括四氯化碳、氯苯、氯仿、四氯乙烯分析纯, 液相色谱纯乙腈、甲醇, 药物试剂马拉硫磷、杀扑磷等, 果汁如梨汁、苹果汁、葡萄汁等。

1.2 方法

配置标准溶液:电子天平称量5.00m L二嗪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标准品各2份, 以丙酮、四氯化碳溶解, 标准瓶定容至50.00m L, 浓度100mg/L, -50℃冰箱保存, 现取现用, 稀释呈10mg/L、1mg/L。进行线性分析, 将标准溶液分别稀释为0.01、0.02、0.05、0.10、0.50、1.00、2.50、5.00、10mg/L浓度标准液, 进行色相色谱分析。DLLME测试:取5.00m L果汁样品, 注入离心管, 快速注入60.00μL四氯化碳、0.60m L丙酮, 快速震荡, 形成乳浊液体系, 涡旋3min充分混匀, 400r/min离心5min, 取微量沉积于底部的样品, 进行气相色谱分析[2]。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以 (xˉ±s) 表示, 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萃取条件

25min内, 二嗪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色谱峰完成分开, 分离效果好, 无重叠峰。

单因素分析显示:四氯化碳萃取率最大, 萃取率为 (94.21±2.84) %, 大于氯苯 (64.15±2.54) %、氯仿 (54.32±10.43) %、四氯乙烯 (73.22±8.43)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四氯化碳为萃取剂, 分别计算30.00、40.00、50.00、60.00、70.00、80.00μL体积下萃取率, 结果显示萃取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在60.00μL水平下达到峰值 (95.42±2.10) %, 而后进一步进行优化, 取58.00、59.00、60.00、61.00、62.00μL, 再次实验在61.00μL剂量条件下峰值达到 (95.84±1.43) %。重复试验, 同法筛选最佳的分散剂类型、容量, 结果显示0.60m L丙酮为最佳条件, 最佳提取时间为3min。而后进行交联试验, 以萃取回收率为目标, 以萃取剂类型与体积、分散剂类型与体积、萃取时间为变量, 结果显示四氯化碳60.00μL+丙酮0.65μL, 萃取4min为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率 (95.49±1.81) %。

2.2 检出效用

气相色谱分析, 分别检测梨汁、苹果汁、葡萄汁果汁中, 10-10000miu/L浓度二嗪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内含量, 进行线性分析, 结果显示见下表1。

3 结语

研究显示, 经DLLME处理后, 再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检测结果呈线性分布, 相关系数达到0.999, 提示结果较稳定, 可作为农药检测技术。但需注意的是, 当前我国农药试剂类型繁多, 成分复杂, 最佳萃取条件也不尽相同, 提示实验室需进行大量的基础实验, 研究中的最佳萃取条件并不适用于其它农药成分的萃取[3]。

摘要:目的:评价分散液液微萃取在果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二嗪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为测试对象, 以梨汁、苹果汁、葡萄汁为样品, 配置测试对象标准溶液, 单因素分析、关联分析计算最佳的萃取剂、分散剂类型与容量、萃取时间, 在最佳条件下萃取分散液液微, 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四氯化碳60.003L+丙酮0.653L, 萃取4min为最佳萃取条件, 萃取率 (95.49±1.81) %;气相色谱分析, 10-10000miu/L浓度二嗪磷、马拉硫磷、对硫磷、杀扑磷内含量均呈线性分布, 相关系数均在0.999以上, 日内保留时间短。结论:DLLME在果汁中农药残留检测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处理样品效率高, 但需做大量的基础工作、交联实验, 但需先取先检。

关键词: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分散液液微萃取,果汁

参考文献

[1] 张琰, 张耀海, 焦必宁.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在食品及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15, 36 (5) :250-259.

[2] 张雪莲, 焦必宁.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及其在食品和环境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食品科学, 2012, 33 (9) :307-313.

上一篇:核心价值迷失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稽查监控营销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