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学论文范文

2023-05-25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1 农药使用条件的影响

对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的研制是今后农药开发的主要方向。当下农药的施用量多为每公顷土地使用几克到几千克间,对环境的危害也随着用药量的增加有所增加,使用量的加大并不会使防治病虫害的效果增强,还使得大量使用造成浪费和加重污染。现在普遍存在的农药使用的剂型有颗粒、粉剂以及乳剂三大类,其中,对环境危害最小的是颗粒剂,危害最大的是乳剂,但颗粒剂易造成扩散,扩大污染面积,乳剂又极易产生富集效应。农药在使用不同方式使用时对环境的危害也不同,土壤处理相对最为安全,喷施对环境的危害较大,使用飞机喷射时由于喷射范围大,易发生农药损失和对环境污染严重。农药的施用时间及地区对环境危害依然很大,在大风天使用会导致农药大范围扩散,危害周边居民健康,且无法发挥出药效,在雨天及沙质土壤施用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1] 。所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农药及使用条件对降低环境污染有积极作用。

2 农药理化性质的影响

农药的拥有众多的理化性质,但与环境危害关联性最大的是农药的蒸气压、分配系数以及溶解性。水、气流动是农药扩散的动力源,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蒸气压越高,环境中农药的扩散范围也就越大。农药在水中的溶解度及分配系数关系到生物对农药的吸收、富集以及毒性,通常溶解度在大于50ppm难以造成富集,溶解度在小于0.5ppm极易使农药富集于体内,在这两者间的农药存在富集几率。可对农药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求算出富集系数与土壤吸附系数等与环境危害有关的信息,而理化性质可通过对分子构造的研究得到。

3 农药环境行为特征的影响

对环境以及生物产生危害的根本原因便是农药残留,农药的残留量与农药用量以及农药降解情况有关。现在使用的农药中大多是经过有机合成生产,在生物、光、化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不断被降解,通常降解会降低农药的毒性,但也有所例外。所以降解物对环境安全的危害也要进行考虑。影响农药降解的因素有种类、剂型、环境等,而农药的分子构造在其所处环境中的存在有着较大影响。

残留农药主要在空气、水流以及土壤中,在对环境中的农药残留进行评价时,要对农药的降解加以考虑,通常使用的降解率是农药降解半衰期,土壤是主要的农药残留地,对整体的农药残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药的扩散性是评价对周边环境影响的重要因素[2] 。农药主要通过空气以及河流进行扩散,农药根据水气中的分配系数不同来决定其扩散的方式。

农药会通过食物链进行传递,是农药迁移的另一类重要的方式,生物将农药从环境中聚集到体内,通过食物链使农药进行富集,食物链越顶端的生物体内的农药含量越高,食物链中的物种对农药代谢不足的生物易产生富集效果。

4 农药毒性对生物的影响

保护生态环境内的生物的安全,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也是农药使用应注重的关键,因为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在进行农药安全性测试时,不能对所有生物进行评测,仅能选取部分代表性生物进行测试。农药对生物的影响分为慢性毒性和急性毒性,通常在进行安全性测试时,从科学的角度,急性毒性的测试对生物影响更好测定,通过测定各项半致死指标来判定农药对生物的危害。这些数值仅仅可以作为比较农药毒性的依据,不能代表在实际使用时对所有生物的影响,这是由于农药对生物的影响,不但与毒性相关,农药的施用剂量和接触时间也有较大影响[3] 。所以在进行农药对环境生物安全性测评,不但要关注农药的毒性,还要对实际使用的情况加以考虑。

5 结语

农药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农药的毒性在经过食物链的不断的富集,对食物链顶端的人们影响最大。所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农药对环境安全的评价是极为重要的,除了制定科学有效的实验方式外,还要有着与之配套的评价标准,使通过实验判断出的安全性具有可靠性。才可以对今后化学农药安全、合理的使用有所帮助。

摘要:化学农药是一种对农业生产有益,但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有害的的一类有毒化学品。全球每年因病虫害的原因造成大量的粮食损失,使用农药会大大降低这种损失。为此,研制新型、安全的农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对农药的安全性评价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通过化学农药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农药对环境安全标评价标准,为今后开发新型、安全农药减轻对环境的危害有所帮助。

关键词:化学农药,环境,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1] 阿力木·阿布都热合曼.化学农药的安全性评价及风险管理[J].河南农业,2016,05(05):58.

[2] 徐华强,刘艳艳,祝国栋,等.16种不同类型农药对两种寄生蜂的毒性比较和安全性评价[J].环境昆虫学报,2014,06(06):959-964.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农业走化学农药使用安全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必然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人们生活中各种疾病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在一定程度上与化学农药的使用有着一定的关系。过去, 农业生产中往往只注重产量, 几乎都是靠产量制胜。但是现在, 人们已经开始把目光转到了高品质的绿色农产品身上, 对这些产品的要求是绿色无公害, 甚至达到有机标准, 人们并不像以前那样只要求要吃得饱, 现在更加关注的是吃的好, 也就是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吃得更有营养、更有品味。这就需要我们在农业生产中转变思想观念, 放弃原来那种只去追求高产高收的种植方式, 要把农产品的安全、营养、口味放在我们关注的位置。很多地方倡导“绿色农场品”, “无化肥农作物”“可溯源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农产品的购买上人们越来越重视绿色的农产品, 可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升高, 对“绿色农产品”的迫切需求必然会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其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不去使用化学农药是不可能的, 而对化学农药的安全正确使用, 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一件事情。农业部一直倡导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2015年12月, 农业部首次公布化学农药利用率数据, 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为36.6%, 而化学农药在作物上附着率也很低, 仅为不超过10%~30%, 其余部分则进入生态环境循环, 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如大量进入河流中造成水体有毒毒死水生物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鱼类缺氧不能生存。农药防治病菌害虫的时候, 也增加了它们的抗药性, 同时也杀死了很多对农业有益的生物以及一些中性生物, 最终结果是农业病菌虫害的再度产生, 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化学农药利用率的不断提高, 这也在减少生产投入的同时, 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同时, 在农业中提倡绿色防控技术既能降低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又可以减少农药使用, 安全环保, 随着我国农药减量政策的提出, 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正在逐年递减, 生物农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农药制剂, 已经出现, 发展势头不可小觑。

最后, 绿色农业是我国倡导的一种可持续性农业的发展模式, 绿色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当务之急必须积极树立起绿色发展的农业发展理念, 以建设绿色农业基地为突破口, 以绿色为主题, 建设优质安全绿色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以产业龙头为领军, 建设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以区域优势为切入点, 建设绿色特色农业基地;以科技为支撑, 建设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基地。

结束语

我国农业化学农药使用安全的绿色发展之路要通过绿色产业的发展得到体现, 农业化学农药使用安全的绿色发展之路是实现我国农产品安全, 环境生态保护的必经之路, 从而使人们对绿色健康的需求, 从而促进出口贸易。从而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对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代农业的实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因此, 在农业生产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特别是在农业化学农药的使用上, 涉及到安全、环境、质量等诸多方面, 一旦出现问题将产生一系列的严重的影响。所以我国农业化学农药使用安全是对整个农业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更是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农业和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稻谷种植正是湿地建设, 菜园播种正是绿地建设, 果园栽培正是园林建设, 竹木培育正是林地建设, 都是进行着环境生态的建设。可以说发展绿色农业, 进行生产科学、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发展和谐的绿色农业道路是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农业,化学农药,绿色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锋.小议发展绿色农业的若干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8 (28) .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下一步要努力构建‘政府统筹、部门推动、企业参与、农民支持’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机制,力争用2~3年的时间,在全国蔬菜优势区域重点县率先建立规范化的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网络,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近日,全国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试点现场会在山东潍坊召开,会议指出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具体目标。

“在影响蔬菜、水果等鲜食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诸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就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控制住高毒农药的销售渠道,也就等于扎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关口。”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叶贞琴在会上强调了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会议总结了各地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据了解,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13个省(区、市)的部分地方通过开展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农药市场秩序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好转。

会议要求,下一步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试点工作要努力做到经营单位核定规范化、购买农药实名化、流向记录信息化、定点管理动态化的“四化”要求,努力实现高毒农药销售100%信息可查询、100%流向可跟踪、100%质量有保证。

率先在蔬菜优势区重点县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试点工作,待积累经验后再逐渐扩大。各地要加快推进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做好蔬菜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工作的基础上,向水果、茶叶等其他园艺作物优势区延伸和拓展。

各地要借鉴山东做法,对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进行统一编号、标识管理。督促高毒农药经营单位建立健全进货查验、经销台账、实名购药等制度,实行可追溯管理,建立定点经营责任制和动态监管机制。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农药;推广应用

1 长春市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情况

长春市是农业大市,农业资源得天独厚,农业生产优势也比较明显。近些年来,长春市致力于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加大对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及无公害技术的推广普及,生物农药的生产应用取得较快进展。

目前,全市农药生产企业有3家,长春市有长春邦农生物农药有限公司、长春长双农药有限公司、长春市恒大农药有限公司,均采用来料配方生产,无原药生产能力和生物农药品种生产。

从农药销售和使用情况上看,2010年长春市销售使用农药商品量约为7460吨,其中除草剂3200吨,杀虫杀菌剂3400吨,种衣剂600吨,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他农药品种260吨。从调查情况看,生物农药销售量约为240多吨,仅为农药销售使用量的3.2%,远低于全国11%的平均水平。从生物农药品种上看,销售量最大的是传统生物农药阿维菌素和农用链霉素,占生物农药销量的60%以上,苦参碱占销售总量的15%,春雷霉素占7%,其他品种销量均较小。从农户调查看,以出口蔬菜基地应用生物农药集中,占整个农药应用的近30%,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用也比较多,占整个农药应用的7%左右,而粮食生产上生物农药应用较少,目前,仅有部分地方采用白僵菌封垛,不到整个农药应用量的0.5%。在使用方法上,主要是利用阿维菌素、苦参碱等防虫,利用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利用链霉素防病,利用性诱剂,诱杀害虫的成虫等等。据统计,2010年长春市采用白僵菌封垛防治玉米螟达到10万亩,性诱剂也有一定的使用量,井岗霉素作为杀菌剂在蔬菜上也有大量应用。

2 生物农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生物农药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与化学农药相比,市场占有率仍很低,在实际推广应用中还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因素。

一是农民的认识不足,各级对生物农药的宣传和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导致生物农药推广应用不快。生物农药作为新产品,在市场上推广需要使用者(主要是农民)有一个认识、接受过程。由于很多生物制剂如千虫克、苦参碱、BT乳剂等,虽然杀虫效果好,但速杀性差,施药后3天才能见效,产品有效期短,防治效果一般较为缓慢,控制有害生物的范围较窄,同时,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干扰。所以使用的人不多,推广面小。还由于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产品价格没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发展传统种植业生产的农户来说,宁愿使用化学农药,而不愿使用生物农药。主要在于各级特别是农技推广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生物农药的宣传不够、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开展的不够,技术推广实施力度不够,导致生物农药不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和看好,因而影响推广应用。

二是无公害农产品及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不快,导致生物农药推广应用面积小。通过调查发现,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户对于生物农药的使用少,而对于像出口蔬菜种植基地的农户来说,由于使用生物农药能够提高产品质量,通过严格的出口检测,同样也能卖个好价钱,因此乐于使用生物农药。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对于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关系重大。

三是生物农药的研发和生产跟不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多数企业规模小,乡镇企业占很大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产品和技术研发能力不强,品种比较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加之与实际推广应用环节衔接不紧密,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品市场占有率低,满足不了市场发展的需求。

3 加快生物农药推广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按照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要求,在2000年前全世界生物农药的产量要占农药总产量的60%。虽然目前远未达到这一目标,但努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全球的共识。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绿色、有机食品的加快发展,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笔者从长春市的实际出发,就加快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制定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长春市已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发展规划,而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技术规程,要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因此,要相应制定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规划,同时还要制定具体可行的扶持政策,加快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步伐。

3.2 加大宣传和引导,倡导绿色消费

有关方面要大力宣传生物农药对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体现优质优价,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的重大意义,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革命,把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纳入了重要日程。同时,要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鼓动农民和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建立优质农产品连锁和专卖等形式,创建优质农产品品牌形象,提升优质农产品品牌价格,提升优质农产品利润空间,推动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推广应用。

3.3 加强培训和指导,加快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步伐

农技推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在生物农药推广应用方面的培训和指导,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并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等手段,让农民真正掌握生物农药的特性、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自觉运用于生产实践之中。

3.4 加强农药市场监管,禁止违规农药的销售和使用

目前,有关部门对农药市场的监管还不够,导致鱼龙混杂,甚至误导消费。因此,应切实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开展专项治理,禁止违规农药的销售和使用。同时,应加强质量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体系。

3.5 加快生物农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满足市场需要

支持鼓励生物農药生产企业的发展,推进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注重与实际推广应用环节相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作者简介:李孝军(1966-),男,吉林舒兰人,长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应用。

农药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以湖南省衡东县为例,研究近十年蔬菜农药残留的变化规律,为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对2005~2014年衡东县专业蔬菜基地、农贸市场、9个超市的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和瓜菜类等四大类蔬菜的17912批蔬菜样品进行抽样检测,计算农药残留超标率,并对各类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10年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整体水平逐年下降,超标率从2005年的10.84%下降到2014年的3.03%;蔬菜农药残留随季节变化较明显,超标率表现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主要是豆菜类、叶菜类和茄菜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超标较少;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专业生产基地,外地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高于本地蔬菜。【建议】加强宣传,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强化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强化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保证上市蔬菜质量安全;加快蔬菜基地建设,推进蔬菜无公害产业化生产经营。

关键词: 蔬菜;例行监测;农药残留;规律分析;对策;湖南省衡东县

0 引言

【研究意义】衡东县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东北部,是我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衡东土菜是有独特地方性口味的菜肴,以香色俱佳、美味可口、营养保健而誉满三湘、蜚声湖广。衡东盛产各类蔬菜,但近年来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有发生,从全国范围来看,农药残留也是影响蔬菜等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研究蔬菜农药残留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蔬菜食品质量安全和农药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减少农药对环境和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前人研究进展】随着人们对蔬菜农药残留问题的重视,各地政府加强了对蔬菜农药残留的监管工作(罗娜等,2015),许多研究者也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方永美等,2014;文孟棠等,2014;杨东顺等,2015;张星联等,2015)。许宇飞(1996)根据各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对沈阳市主要农产品(玉米、水稻、白菜、黄瓜、番茄、芸豆)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逐级评价,提出了食品安全状态的评价方法,分析了污染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李聪和黄逸民(2005)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对农药残留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Chen等(2008)采用数学模型分析蔬菜农药标准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国提高农药残留标准将显著影响我国蔬菜出口,这种影响远大于提高关税所带来的影响。高洁等(2013)研究了2009~2012年中山市蔬菜残留状况,得出蔬菜农药残留逐年下降的结论。汪少敏等(2013)对余姚市2010和2011年两年的蔬菜农药残留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散户大棚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较高。【本研究切入点】近年来,有研究者对部分地市的蔬菜农药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但主要是对短期数据的分析,缺少对长时间段内农药残留变化规律的系统分析。【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例行监测制度,在湖南省衡东县内专业蔬菜基地、农贸市场和超市对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和瓜菜类等四大类蔬菜进行抽样调查,分析2005~2014年期间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数据,以期找出其分布和变化规律,为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品采集

根据例行监测制度在衡东县专业蔬菜基地、农贸市场、9个超市对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和瓜菜类等四大类蔬菜进行抽样,从2005年2月~2014年12月,共抽检蔬菜样品17912批。

1. 2 试验方法

按照NY/T 488-2001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法,检测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为RP-410型全自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酶试剂为乙酰胆碱酯酶。

1. 3 统计分析

检测结果通过抑制率计算超标率,最终以超标率(%)表示,并判定抑制率<70%的样品为不超标,≥70%为农药残留超标。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处理,用SPSS 16.0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农残超标率(%)=农药残留超标样品批数/抽检样品总批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年份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2005~2014年共抽检蔬菜样品17912批,检测结果(表1)显示,衡东县蔬菜整体安全水平与全国一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从2005年的10.84%下降到2014年的3.03%,下降了7.81%(绝对值,下同)。

可将10年内衡东县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5~2009年,此期间的蔬菜农药残留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超标率依然很高,与全国相比,衡东县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极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P<0.01,下同)(表2);第二阶段为2010~ 2014年持续稳定期,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基本控制在4.00%以下的规定范围内,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接近国检水平,与全国抽检超标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蔬菜质量安全可靠。

2. 2 不同种类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根据《湖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管理制度》的要求,重点抽检了叶菜类、豆菜类、茄菜类和瓜菜类四大类蔬菜。10年间衡东县四类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09%~7.06%,以豆菜类的超标率最高(7.06%),瓜菜类最低(3.09%),两者间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叶菜类和茄果类的农药残留超标率分别为5.68%和5.67%,两者与豆菜类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无显著差异,但与瓜菜類差异显著(P<0.05,下同)(表3)。

2. 3 不同季节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将衡东县2005~2014年蔬菜例行监测农药残留检测情况按春季(2~4月)、夏季(5~7月)、秋季(8~10月)和冬季(11月~翌年1月)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表4)表明,不同季节蔬菜农残超标率存在差异,其中以秋季最高(6.5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夏季次高(5.58%),春季(4.58%)和冬季(4.86%)较低。

2. 4 不同抽检点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按超市、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对2005~2014年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表5)表明,不同抽检点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存在差异,以超市最高(6.52%),其次为农贸市场(5.45%)、生产基地(4.03%),三者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达极显著差异水平。

2. 5 不同来源地的蔬菜农药残留变化情况

衡东县每年有20%左右的蔬菜是从衡阳市、衡山县蔬菜批发市场贩运而来,其主要品种有豇豆、四季豆、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大白菜、结球甘蓝等,这些蔬菜基本上是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广东、广西、海南省等地生产。对2005~2014年不同来源地蔬菜农药残留情况独立取样,对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衡东本地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低于外地蔬菜,10年平均农药残留超标率比外地蔬菜低1.85%,说明本地蔬菜质量较安全。

3 讨论

近10年来衡东县共抽检蔬菜样品17912批,农残超标率从2005年的10.84%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3.03%,近5年已接近国检水平,控制在4.00%以下的规定范围内。通过近10年的努力,衡东县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明显提升,能保障公众的食品安全。对近10年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衡东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一年之中随季节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季节依次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与高洁等(2013)的调研结果类似。衡东县不同种类蔬菜受农药污染的程度不同,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主要是豆菜类、叶菜类和茄菜类蔬菜,瓜菜类蔬菜超标较少,其变化规律与本地的气候和种植特征有关(黄卜和韩磊,2014)。超市和农贸市场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明显高于生产基地,外地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率也高于本地蔬菜,其原因是每年1~4月和11~12月超市和农贸市场大量贩买外地蔬菜,特别是贩来的豇豆、辣椒、茄子、大白菜、苦瓜等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已影响衡东县蔬菜质量安全(王绪芬和袁素芳,2014),有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4 控制对策

4. 1 加强宣传,提高种植者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蔬菜种植者对农药残留危害的认识,从源头控制蔬菜农药残留。为此,各级政府及行政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培训讲座、农业信息网、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与蔬菜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知识,通过宣传,提高管理者、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

4. 2 强化技术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和有机蔬菜生产

由于普通菜农不易正确识别蔬菜病虫害种类,很难掌握农药的正确使用技术,因此,农业部门应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地指导菜农进行蔬菜生产,大力推广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荐菜农合理选用高效、低残留、低毒的生物农药;指导菜农采用生物技术(如黄板诱虫、防虫网、天敌昆虫、生物农药)、物理技术(如土壤覆盖高温消毒、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等措施控制蔬菜病虫草鼠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蔬菜农药残留。

4. 3 着力建设蔬菜基地,推进优质蔬菜产业化生产

首先,鼓励菜农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政府的奖励和项目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部分专业蔬菜基地建成无公害或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园,走专业化、集体化、规模化的蔬菜生产道路。二是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家庭农场,并给予一定的补助,引导建立“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超市+基地+科技示范户”等蔬菜专业化生产经营模式,推行蔬菜标准化生产。

4. 4 强化蔬菜生产基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检测

加强和督促蔬菜生产基地建立检测部门,对即将采收上市的蔬菜进行农残速测,对不合格蔬菜推迟采收上市时间,以避免农残超标的蔬菜进入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严格的检测制度,强化蔬菜市场对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特别是外地贩运来的蔬菜,未经检测一律不准销售,同时要及时处理或销毁不合格的蔬菜,杜绝异地销售,保证上市蔬菜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方永美,孙凌洁,廖鉴康,杨振刚. 2014. 基于决策树算法的蔬菜农药残留的数据挖掘与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3):194-197.

Fang Y M, Sun L J, Liao J K, Yang Z G. 2014. Data mining and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 in vegetables based on decision tree algorithm[J]. Guang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3):194-197.

高洁,李拥军,范淑娇,何丽红,雷宝玲,廖瑞红. 2013. 2009-2012年中山市蔬菜农药残留现状调查研究[J]. 现代農业科技,(13):137-138.

Gao J, Li Y J, Fan S J, He L H, Lei B L, Liao R H. 2013. Study on status and investigation on pesticide residues of vegetables in Zhongshan city from 2009 to 2012[J]. 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13):137-138.

黄卜,韩磊. 2014. 浅析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 河南科技,(7):248.

Huang B, Han L. 2014. Reason of excessive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s and its solutions[J]. 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7): 248.

李聪,黄逸民. 2005. 食品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5-36.

Li C, Huang Y M. 2005. Food Safety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M]. Beijing: Chemical Industry Press: 25-36.

罗娜,甘宁,李晨光. 2015. 2012-2013年鞍山市售蔬菜农药残留情况分析[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5(3):399-400.

Luo N, Gan N, Li C G. 2015. Analysis of pesticide residues on vegetables from Anshan markets during 2012-2013[J]. Chi-

nese Journal of Health Laboratory, 25(3): 399-400.

汪少敏,马丽萍,付晓陆. 2013. 2010-2011年余姚市售蔬菜农药残留分析评价[J]. 浙江农业科学,(12):1649-1651.

Wang S M, Ma L P, Fu X L. 2013. Analysis on vegetable pes-

ticide residues in Yuyao city during 2010-2011[J]. Zhe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12): 1649-1651.

王绪芬,袁素芳. 2014. 瓜类蔬菜农药残留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42(20):6694-6702.

Wang X F, Yuan S F. 2014.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melons and vegetables pesticide residue distribution analysis[J]. An-

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42(20): 6694-6702.

文孟棠,刘媛,寇莉萍,刘贤金. 2014. 大白菜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半定量ELISA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J]. 江苏农业学报,30(2):411-416.

Wen M T,Liu Y,Kou L P,Liu X J. 2014. Development of a semi-quantitative ELISA for detection of pyrethroid pes ticides residue in Chinese cabbage[J]. Jiangsu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30(2):411-416.

许宇飞. 1996. 沈阳市主要农产品污染调查及防治途径的研究[J]. 农业环境保护,15(1):32-35.

Xu Y F. 1996. Study of pollu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enyang[J]. Agricultural Envi-

ronmental Protection, 15(1): 32-35.

杨东顺,梅文泉,汪禄祥,耿慧春,邵金良,陈兴连. 2015. 蔬菜中1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快速测定[J]. 西南农业学报,28(5):2136-2147.

Yang D S,Mei W Q,Wang L X,Geng H C,Shao J L,Chen X L. 2015. Rapid determination of 16 organopho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vegetables by GC chromatography[J].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28(5):2136-2147.

张星联,张慧媛,唐晓纯,钱永忠,李笑曼. 2015. 基于神经网络的蔬菜农药残留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259-267.

Zhang X L, Zhang H Y, Tang X C, Qian Y Z, Li X M. 2015. Research on the early-warning model of vegetable pesticide residue based on a neural network[J]. Journal of China A-

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 259-267.

Chen C L, Yang J, Findlay C. 2008.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food safety standards on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s[J]. Review of World Economics, 144(1): 83-106.

(責任编辑 麻小燕)

上一篇:化学生命论文下一篇:食品安全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