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

2023-05-25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二中)

摘 要:高中化学知识囊括多个方面,其中有关饮食方面的教学内容,不仅是化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不仅仅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学科,也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能够引导人们从专业的角度出发来树立健康的观念和健康的行为。那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健康饮食教育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健康饮食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日益得到提高。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而食品的安全与化学领域的原料密切相关,假如不合理使用来自化学领域的原料或产品,对食品的安全就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为了预防这一现象的产生,就需要从教育入手,在学习时代就加强关于这一方面的学习,并且在教学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食品方面的知识,在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健康饮食的目的,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中生身体素质的要求

由于受到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偏食情况较为严重,营养不良和肥胖现象屡见不鲜,对中学生的身体和智力都有严重的影响,而造成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学生缺乏健康的饮食知识以及形成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若長此以往,纵然有发达的头脑,没有健康的体魄加以维持的话,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在高中化学中中渗透健康的饮食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至关重要。

(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到化学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社会密切联系的学科,不仅在必修的知识体系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之处以及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在选修的知识体系中更为全面地向学生介绍了在食品中常见的有机物,因此,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将饮食健康知识和化学学科知识相互融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意识到所学习的知识是与所处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得到良好的开展。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的策略

健康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法完成任何事情,而健康的身体涉及多个因素,其中合理的饮食在这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课程体系中,不难发现化学学科是与健康饮食联系最大的学科,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教师熟知教材体系,有效渗透健康饮食教育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很好地了解饮食健康知识,只有做到这一方面,才能在高中化学教育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具体的做法就是要求教师熟知化学课本上的内容,比如说在必修一的化学书本中涉及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师在教学这一节知识点时就可以渗透相应的饮食健康内容,如用铁锅炒菜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厨房中苏打水的使用等方面;在必修二的化学书本中涉及健康饮食教育的内容主要为“有机化合物”,教师在开展这一节知识点内容时就可以渗透如垃圾食品的坏处,正确的饮食习惯和误区等健康饮食教育内容,以此类推,基本上每一册的化学书本中都包含饮食方面的教育,教师要在熟知的基础上寻求适当的时机渗入,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开展合理教学方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除了需要教师熟知化学知识内容外,还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找到一个切合的渗透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饮食健康教育。而教师所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有多种选择的,由于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被不断提出,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过程中,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遵循一定的教育进行有效的效果,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得到整体性的进步发展。

例如,在讲解有关葡萄糖的有关性质时,可以通过案例延伸的教学方法来渗透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和甜食与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产生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在了解葡萄糖性质的基础上认识相关饮食。

健康的饮食,取决于合理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因此,从教育入手,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饮食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观念,促进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海兰,刘伟.食品安全教育的中外比较[J].世界农业,2006(11).

[2]胡文飞.健康饮食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6(7).

编辑 薄跃华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通常分为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两大类,分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实验室开展各种实验的过程中,会储存和使用大量的化学品,其中不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火灾、中毒、爆炸等安全事故。因此为保证学校师生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难题。

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分类

1.1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

化學品是指各种元素、由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包括天然的和合成的。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依据国务院令[2013] 第645号修订)第三条规定,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燃烧、爆炸、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1]。

1.2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和品名编号》(GB 6944-2005),按危险和化学品的性质将危险化学品分为九类[2]:

第1类爆炸品(如2,4,6-三硝基苯酚、硝酸铵等)。

第2类气体,标准根据气体在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性分为易燃气体(如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非易燃无毒气体(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和毒性气体(如光气、液氯、二氧化硫等)。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包括易燃液体和液态退敏爆炸品两种。其中易燃液体分为3个等级:低闪点液体,闪点小于-18℃(如丁烷、汽油、乙醚等,闪点分别为-60、-50、-45℃);中闪点液体,闪点在-18℃到23℃之间的液体(如苯、甲苯、甲醇、乙醇,闪点分别为-11、4.4、11.0、12℃);高闪点液体,闪点在23℃和61℃之间的液体(如对二甲苯、丁醇、煤油,闪点分别为25、29、43~72℃)。

第4类易燃固体、易于自然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遇水燃烧物品)。其中易燃固体按燃点的高低、易燃性的大小和燃烧时的剧烈程度分为:一级易燃固体(如赤磷、硝化棉等)和二级易燃固体(如镁粉、铝粉、硝基芳烃、硫磺等);易于自燃的物质根据自燃的难易程度以及危险性大小分为:一级自燃物品(如黄磷等)和二级自燃物品,此类物品都是含有油脂的物品;根据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和危险性大小,遇湿易燃物品分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活泼的碱金属、金属硫化物等)和二级遇湿易燃物品(如湿金属镁粉、锌粉等)。

第5类氧化性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物、过硫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盐等)和有机过氧化物(过氧乙酸、过氧化甲乙酮等)。

第6类毒性物质(一般可按半数致死剂量LD50将毒性分为极毒、剧毒、中低度、低毒、微毒等五级)和感染性物质(如病毒蛋白等)。

第7类放射性物质(如硝酸钍和夜光粉等)。

第8类腐蚀性物质。腐蚀品可以根据其腐蚀性的强弱、酸碱性及有机物、无机物的特性分为八类,即一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硝酸、硫酸)、一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甲酸、三氯化醛)、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质(如盐酸、磷酸)、二级有机酸性腐蚀物质(如冰乙酸、氯化酸)、无机碱性腐蚀物质(如氢氧化钠、硫化钠)、有机碱性腐蚀物质(如甲醇钠、二乙醇钠)、其他无机腐蚀物质(如次氯酸钠溶液)、其他有机腐蚀物质(如石炭、甲苯酚)。

第9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如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经过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组织)

2 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危险化学品因其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等特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如何规范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

2.1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和入库

为确保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正常开展,以及避免因危险化学品库存太大带来的繁重的管理负担,各实验技术人员应在清点危险化学品现有库存量的前提下,根据实验指导教师开具的实验教学计划做出合理的采购计划。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请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到有相应危险化学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危险化学品入库前,应根据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的采购计划认真核查登记,严格核对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和数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是否配有产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弄不清楚时不得入库[3]。

2.2 遵守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要求

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危险化学品应储存在专用仓库,且在储存场所设置相应的检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相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

危险化学品储存安排取决于危险化学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储存方式和消防要求。(1)根据《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4-1999)规定,储存易燃易爆品的建筑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要求,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同时要求储存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库房,应冬暖夏凉、干燥、易于通风、密闭和避光,根据易燃易爆化学品不同性质、库房条件、灭火方法等进行严格的分区、分类、分库存放。(2)根据《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6-1999)的规定,要求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库房结构完整、干燥、通风良好,机械通风排毒要有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储存毒害性化学品的仓库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毒害性化学品要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内在固定方便的地方配备与毒害品性质相适应的消防器材、报警装置和急救药箱。不同种类毒害品要分开存放,危险程度和灭火方法不同的要分开存放,性质相抵触的禁止同库混存。剧毒化学品应专库贮存或存放在彼此间隔的单间内,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安装防盗报警装置。要求库区温度不超过35℃为宜,易挥发的毒品控制在32℃以下;相对湿度应在85%以下,对于易潮解的毒品应控制在80%以下。(3)根据《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 17915-1999)的规定,储存腐蚀性化学品的库房应是阴凉、干燥、通风、避光的防火建筑,建筑材料最好经过防腐蚀处理,同时腐蚀性化学品应避免阳光直射、暴晒,远离热源、电源、火源,库房建筑及各种设备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按不同类别、性质、危险程度、灭火方法等分区分类储藏,性质相抵的禁止同库储藏。

2.3 规范危险化学品的使用

危险化学品库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严格执行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并如实记录好危险化学的名称、数量、使用人、使用日期、实验名称、归还日期、归还数量、使用人签名等信息。对剧毒化学品的流向、存储量和用途如实记录,并采取必要的安保措施,防止剧毒化学品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发现剧毒化学品被盜、丢失或者误售、误用时,必须立即报告当地公安部门。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必须识别安全标签、了解安全技术说明书、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措施;严格遵守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安全技术说明的要求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不能直接接触会引起过敏和会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的危险化学品;实验时精神要集中,严禁打闹嬉戏,严禁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进食、饮水或喝饮料。

2.4 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

大部分实验室发生的火灾、爆炸等的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大意造成的[4]。因此各实验人员要切实提高认识,深刻汲取安全事故教训,充分认清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松懈思想,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增强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确保实验室安全。

2.5 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实验室内的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危险化学品,具有较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隐患。为了减小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给实验人员的人身伤害以及给国家财产带来的损害,保障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高校化学实验室应结合实验室特点制定一套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如化学试剂灼伤、热烫伤事故处理预案,化学品中毒事故预案,火灾事故处理预案,爆炸事故处理预案等。通过实际演练提高师生应急事故能力,防止事故危害的进一步蔓延和扩大。

3 结束语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是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做好这项工作,探索出一条比较合理的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需要广大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高校危险化学品管理者不断探索和努力[5]。本文首先详述了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分类,然后从规范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与入库、储存、使用,提高实验人员安全意识和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预案的角度,阐述如何做好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对规划化管理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纪萍.高校化学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15,17(12):87-89.

[2]梁坤,汤一文,陈明红,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39-74.

[3]秦坤,付红,孟宪峰,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24-26.

[4]臧红霞.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邢台学院学报,2012,27(2):191-192.

[5]何柳,赵西雄,陈艳,等.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规范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269-271.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

Key words:Chemical laboratory;Safety management;Countermeasure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所用药品种类繁多,性质各异,并且有不少药品都具有易燃、易爆、剧毒和腐蚀性等特点[1-2],使用过程中稍有疏忽或者不慎就容易引起烧伤、中毒、火灾和爆炸等事故的发生[3-5]。实验中所用的仪器绝大部分都是玻璃制品,加之水浴锅、循环水泵、电炉、电器设备等,增加了玻璃碎片割伤和电器漏电导致触电的潜在危险性。因此,针对化学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建立一整套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来保障实验室中实验教学老师、学生、实验准备人员和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实验室财产安全,同时保障实验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正常顺利进行,这将是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6]。

1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安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安徽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隶属于理学院。化学实验中心现有人员4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3人,讲师和实验师共22人;具有博士学位19人,硕士学位13人。化学实验中心面向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植保学院、林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园艺学院、林学与园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和理学院等11个学院、30多个专业、60多个班级、5000多名本科生,开设了《基础化学实验Ⅰ》《基础化学实验Ⅱ》《物理化学实验》等基础实验课程以及《有机合成实验》《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专业实验、实践课程。其中,《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安徽农业大学开设面最广的课程之一。《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开设了25个实验项目,包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等实验。安徽农业大学由于本科生源招生范围广,现阶段学生既有来自省内,又有来自省外;不同地方高中阶段化学教学程度不相同,导致学生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差异性较大;同时化学实验室硬件的陈旧也给实验教学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现阶段,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安全隐患问题:

1.1 学生自我安全意识差,实验单位不规范 在化学实验室中,有很多学生对安全工作的本质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态度,不但会造成实验室安全管理上的思想麻痹、管理疏漏和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同时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安全隐患。在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药品的用量、试剂的加入顺序、回流装置和蒸馏装置的搭建都有严格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规范。而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操作随意性比较大,不按照实验规范进行操作,这些都给实验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同时,学生缺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没有进行过安全事故演练,无常见事故的处理经验,一旦出现如酒精灯失火等小事故,短时间内会惊慌失措,最终可能会酿成较大的安全事故。

1.2 实验设备陈旧,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不齐全 由于安徽农业大学化学实验大楼建造时间比较悠久,在建设初期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教师办公室夹杂在实验室中间,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就造成重大人员损失。实验使用的酸碱对实验室下水管道的腐蚀,若更换不及时会导致管道出现经常性的漏水。部分有机化学实验室尚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来替代。部分水浴锅和电炉等电器设备维护不到位,存在触电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实验室有效使用空间有限,导致实验室缺乏必备的安全设施,比如防护镜、灭火毯、急救箱、烟感警报系统、紧急洗眼器及淋浴器等;没有专门存放防护设施的柜子,一旦发生事故,实验室现场人员很难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应急防护工具。

1.3 实验室废物处理制度缺失 在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一些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这些危险化学品在实验过程中很大部分被消耗掉,但在实验结束后还会产生一些废酸、废碱、含强氧化剂及含重金属的废液等。这些废液如果处置不当或未进行有效处置,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目前,学校对于废酸、废碱、含强氧化剂及含重金属的废液尚未出台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由于废液量大,有的来不及处理就直接倒入下水道;实验过程中打碎的玻璃制品直接倒入生活垃圾桶,未進行分类处理。

1.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化学实验中心在学校和学院大力支持下,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得到了较大更新,并增加了更多大型实验设备,实验中心人员也相应得到了增加,但大多数实验技术人员没有机会出去跟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导致安全管理理念落后,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内容陈旧没有得到更新和完善,出现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加大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度。

2 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实验室安全水平准入制度 化学实验室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实验操作人员麻痹大意,安全意识不强,所以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核心[7]。而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教育是增强实验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化学實验中心建立了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入化学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化学实验安全与防护知识》考试,安全考试成绩达到良好及以上等级作为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必要条件。对于考试成绩合格及不合格的学生,要进行重新学习和再考试,直到考试成绩达到要求才被允许进入实验室。

2.2 促进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学习和交流 近几年来,在中心主任带领下,中心全体实验技术人员先后前往安徽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庆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参观学习,相互交流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经验,取长补短,拓宽了全体实验技术人员的视野,提高每个人的业务能力以及实验室管理水平。这样的交流,有利于大家发现自己在工作岗位的不足,把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更细致。

2.3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只有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实验室能够正常、顺利的运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不能大而空,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包括建立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化学药品存放和使用登记制度、实验室“三废”处理制度、实验教师岗位工作职责、实验员岗位的工作制度、安全检查防护维修制度、大型仪器使用登记制度等[8]。例如,要求实验老师在上实验课期间不得离开实验室,全程巡视并指导学生做完实验;为了解决实验室化学废液直接倾入下水道问题,实验中心在每个实验室要增设废液桶。对于实验过程中破碎玻璃渣子等碎片采取集中收集至专用塑料桶中,等待学校统一处理。

2.4 更换陈旧设备,配置齐全的安全防护设施 化学实验中心在学校先后投入200多百万资金的支持下用于更新陈旧的教学设备,比如紫外分光光度计、循环水真空泵、恒温水浴锅、旋光仪、电导率仪、离心机、加热套、烘箱、电子天平、恒温磁力加热装置、pH计、旋转蒸发仪和加热炉等等,确保了本科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同时防止并杜绝了由于电器设备陈旧老化引起的触电问题的发生。为了增强化学实验室在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能力,化学实验中心在实验室安全防护方面也增设了一些安全防护设施。比如,在化学大楼楼道和大门进出口增设红外摄像头,可以做到全时间不间断监护化学大楼的人员动态情况;在每个化学实验室增设防护用品的塑料箱,设有应急箱、防护镜和实验服,减少可能的人员身体伤害;增设灭火毯和灭火器,应对初期火灾,减少火灾的风险;将化学药品仓库原有白炽灯和普通型排气扇全部更换成防爆灯和防爆型排风扇,极大地降低了火灾爆炸的风险。

3 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安徽农业大学对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强化和重视,化学作为高校的基础学科,化学实验室承担本科生人才培养和研究生科学研究的任务也越来越重,因此化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维护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除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更需要依靠实验室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来践行完成。

参考文献

[1]张俊娜,李明华,黄雁,等.做好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J].科教导刊,2016,30:187-188.

[2]胡翔,张嘉杰.化学试剂管理与实验教学[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 (18):2482-2483.

[3]郁先哲,袁华.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6,19(5):209-211.

[4]郭成义,朱鹏飞,卿大咏,等.高校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3E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1):213-219.

[5]罗群.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6,23(3):118-120.

[6]催益军,李宜祥,周俊.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途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204-205.

[7]陈民助,魏鸿,马洪.高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及安全教育的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5):285-288.

[8]谢桂香,张著森,张秀华.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黑河学院学报,2017,6:64-66.

(责编:张宏民)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的农学类、园林类、食品生物类等各专业教育中备受重视。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从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优化及创新性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探索,旨在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关键词:生物化学 教学改革 实验优化 教学方法 创新

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基础生命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生物化学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农学类、园林类、动科类、食品生物类等各专业的最基础的学科在大学教育中备受重视。然而由于生物化学发展迅速,科技成果更新快,仅仅局限在原有的教学课本知识层面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如何与时代同步,而又能提高高校生物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与世界教育水平接轨成为很多学者关心地问题。本文就高职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入手,从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优化和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旨在为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提供一点理论依据。

1 生物化学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以课本知识的理解和重复记忆为基本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早已不在适应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特别是高职高专的生物化学教学。由于生物化学内容涉及面广、知识要点及定义繁杂、知识体系庞大等特点使得学生学习生物化学时常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2)大学基础教学课时越变越少,使得原本繁多难学的生物化学教学更加难以保证质量;再次学生和老师的这对主体矛盾一直是教学改革的一大制约因素;(3)姜萍,杨振宁等人在研究和分析了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后提出:目前我国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教师讲解部分比重过大,而且其教学内容及思维方式局限于一板一眼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大学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出现知识断层,无法和飞速发展的生物科技相结合。

2 教学内容整合改革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及结构,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学计划的调整,生物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逐年减少。如何能够合理的调整教学课程内容和课时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老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教学内容整合改革刻不容缓。如课堂内的教学,可以研究把糖酵解章节与三大营养物质结合起来,联系到蛋白质、脂类、糖类在糖酵解过程中的相关联系和互相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延伸出糖酵解与三大代谢间的相互联系。由于教学大纲中安排的教学内容宽泛且具有普遍性,不能具体的深入的体现出学习的内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老师的积极能动性,在原有大纲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体系,适当调整课程内容的先后和内容重组,进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如调整三羧酸循环与磷酸化的课堂内容前于糖酵解的课堂内容,可以更好的对学习和理解糖酵解体系有更多的帮助,更加促进和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随着知识和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更替,有关生物化学方面的新内容和新发现都层出不穷,因此对生物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要时时进行更新和补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以前的课本中在DNA修复章节中并没有提到基因沉默等内容,而目前研究比较热的反义核酸技术、基因芯片技术、miRNA等内容也在基础的生物化学课本中涉及的较少。

2.2 设立章节知识框架体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突出重点,进而突破难点

在每一章节讲授前,言简意赅的提出本节课要讲授的知识架构并指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引发学生的有效思维和兴趣,进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也可以在布置课前预习课本内容时,给学生列出下一节要学习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如通过提出发酵作用的定义和实例引出糖酵解途径,之后再由此提出磷酸戊糖途径和电子传递链,最后再联系到糖代谢。课堂内容由浅入深再到浅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 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

(1)由于生物化学的内容相对较深,且内容涉及的学科较广,因此运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硬件设施来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和课堂的感染力就受到好多老师的推崇。生物化学是从分子即微观水平来阐述生命现象,因此很难讲授和认知。正因为如此,生物化学存在的一大缺陷是教学内容抽象性强而直观性差,学生难以理解;(2)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及逻辑性强,很难使学生理清思维路线。运用多媒体辅助参与教学,不仅使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而且还使得教学场景更加直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而抓住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多媒体课堂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从枯燥变得有声有色。不仅如此,多媒体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课堂学习时间得以充分利用。

3.2 多种教学方式的大胆尝试

多种教学方法的大胆应用,其目的还是在于转变教学主体,平衡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老师通过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充分的调动和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和学习才能更加有效率。如罗永富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问题式教学法,从问题的精心设计到更加联系实际生活,从问题的生动形象化到实验中探究,强调提问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如夏新奎等人在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提出了任务驱动法,他以设置具体的任务为核心,主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倡导更为开放的课堂环境,更加强调“在做中学”的理念。根据生物化学如概念较多、理论知识抽象、内容枯燥、代谢途径繁杂等的基本特点,何文胜在《在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有效运用概念图的尝试》中提到,新课改教学中利用构建概念图可以有效的组织教学,还提出概念图的三要素:概念、连线、关联词。概念图教学法可以创建一种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如此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因此,该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该受到重视和关注。

4 优化实验教学改革

4.1 实验课内容和结构的调整优化

生物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是生物化学实验内容。高职高专的大学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更加注重科学态度、科学思维方式等多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在新课改下,优化实验内容及结构对于生物化学的教学意义重大,特别是在逐渐减少大学基础课时的情况下,实验课就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如有关“蛋白质的电泳”实验,由于耗时较长且影响因素较多的原因,有必要对教材中实验安排进行优化设计。可以拿琼脂糖凝胶电泳、聚苯烯酰胺凝胶电泳、毛细血管电泳等进行课堂演示及分析,和学生共同探讨可能出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自行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电泳方法进行试验,在试验中引导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试验中提出问题,如温度对电泳的影响,电压的控制、电泳的时间,条带的宽窄及明亮程度等。

4.2 提倡实践教学及课后温习

生物化学的实践教学更加能够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学习动力,而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依瓢画葫芦,整个实验过程按部就班,很难让人产生实验兴趣。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现状,打开思想的束缚,让实践教学真正走进大学的门襟,这才是大学教育与高中等其他教育体系不同的体现。首先在实验课上结合上课内容鼓励同学们进行独立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设计,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其次把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和生物化学实验相结合,使实验课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再次学校应该对一些基础实验室进行开放,为爱好实验、实验失败或未做实验的学生提供再次动手的机会。而实验过后的课外温习也是加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不仅要提高学生课后实验总结报告的质量,还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刘雪珠等人在《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中提到的那样,要重视课后习题,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1)优化和精炼习题内容,同时结合网络课件进行相关内容拓展;(2)鼓励同学相信自己的质疑能力,杜绝实验报告雷同和抄袭,对学生的不同的答案认真对待,并对其原因认真对待;(3)做好师生交流,如运用网络的论坛和留言平台和学生进行知识、实验等学习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5 生物化学创新教育模式改革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创新教育模式改革在当今的新课改大环境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创新教育的实施就必须依赖于学科的特点和知识体系来进行改变。金虎平通过教学实践研究表明:同学和老师之间和谐的学与教关系是创新的基础,而打破原有的学与教的观念,确立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创新教育的关键,课本实验教材及方法的更新是创新教育的精髓。从创新的视角考虑,通过创新教育来营造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负担和学习压力,目的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力求有所突破或有所得,进而促进和加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冬招.多媒体课件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5(02):41—42.

[2] 刘雪珠,石戈,王健鑫.优化普通生物化学教学的初步探讨[J].科技文化(下半刊),2007(6).

[3] 姚慧,陈斯东,罗艳.生物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体会[J].健康研究,2009(4):320—323.

[4] 陈命,赵慧.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5):57—58.

[5] 闫位娟,李韬.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J].医学教育探索,2007(9):802—803.

[6] 安丽欣,张春阳.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无问题现象”剖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3):61—63.

[7] 任峻峨.探究意识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2):80.

[8] 邵红英.关于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41—2643.

[9] 马生健,蓝海婷.影响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几个因素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5,22(1):10.

[10] 姜萍,杨振宁.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6.

食品安全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科技发展决定了现有城市经济建设交流的供需关系,针对当前众多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有效制定相关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确保整体生产职能满足社会需求,在现有城市经济发展环境中需要被着重关注。故而,通过有效辨识和风险归类手段确定相应化学品的反应条件,并从日常生产管理和防治工作角度出发,确定整体生产环境具备稳定性的前提,是有效确保企业市场职能贯彻的标准。

关键词: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管理措施

危险化学品在社会功能贯彻环境中具备非常广泛的应用市场,并确保了多方面环境用途能够具备延伸的前提,其中针对管理措施和生产环境而言,则需要相应生产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和体系化的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体生产环境具备稳定性,同时贯彻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全面运行,更是完善城市经济建设的核心。

一、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确定与分类方法

1.针对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的确定

在实际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中,针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应当通过有效的辨识手段确定相应危险因素和危险源,这样才能够具备有效防治管理的条件,并为后续危险化学品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延伸条件。其中,针对相应危险因素辨识共有两种形式可以确认。

(1)通过对照和经验找寻危险因素

针对此种方法需要相关全面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才能够开展后续工作,并且依据管理人员对生产车间的考察和询问职能贯彻,才能够确定相应危险因素的研究方向,并依据相关经验确定深究关键,在进行全方位的判断实验过后,才能够排除危险因素的出现。其中对照法的有效贯彻,是针对风险排除工作最直接简单的体现,但由于是管理人员自身知识体系为主的判断条件,在相应实际开展环境中难免出现疏漏,从而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具备一定局限性。

(2)系统分析法

以专业知识作为生产危险因素的分析依据,确定相应生产流程中易产生消极结果的关键部位,从而识别出生产环境中潜藏的危险,并为后续危险因素的判定提供系统化的统筹和辨识条件,尤其针对严重危险因素的审查工作有时更加明显,针对潜藏危害和故障型影响具备先进行的统筹分析优势。

2.针对中小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确定

中小型危险化学品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面临生产安全风险主要有外部环境、生产环境和内部环境三个方面构成。其中外部环境所指得是自然环境干扰影响,其中涵盖了地震、暴雨、雷电、台风等情况;生产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车间工作流程中的不规范情况,其中涵盖生产技术、摆放设置、安全隔离等方面;内部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指空间隔离划分的问题,其中涵盖了区域划分、居住区距离、风向确定等情况。

基于影响环境的不同展开不同的防护工作,确保相应生产环境满足实际安全标准化的需求同时,应当确定存储和运输条件等多方面的统筹,这样才能够有效确保后续功能的有效渗透与发展,并为整体企业内部环境构建稳定的运转平台。其中针对内部环境影响应当着重管理,在确保不影响员工和周边居住区安全功能使用为前提,有效开展工作是现有城市经济建设的理念核心。

二、中小型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

1.日常生产风险的管理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做到严密的风险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并在此基础上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安全,为后续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延伸条件,并确定市场环境中的地位。在风险管理中,企业首先应做到对日常生产中的各种危险元素进行控制。

首先是对火灾和爆炸的管控。生产过程中企业要严防生产的危险化学品发生燃烧和爆炸,这需要企业做到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点火源。常见的点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生热、静电火花和雷电火花、日光辐射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过热表面、机械摩擦或撞击产生的火花等。

(2)将可燃物远离助燃物。企业要经常检测环境中的可燃气体与可燃气中的氧含量。

(3)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企业要严防易燃易爆物质或气体积聚成混合爆炸物。

(4)企业要时常检查厂内线路,防止线路老化发生火灾,同时在厂内按照有关规定布设消防设施。

2.人为因素管控工作

员工的素质会影响其在生产过程中的操作,所以人因素失误也是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的大风险。具体企业可以从合理分配岗位职责,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与工作量,完善人机系统,强化管理与培训几方面出发,杜绝人因失误带来的风险。再者,企业应加强对生产环境、生产设备及厂内建筑的保护,确保作业车间能自动检测出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危险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相应防护装备。在运输危险化学品时要注意运输安全,至少由两人以上且保证化学品捆绑牢固,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化学品受颠簸影响发生反应。有些工作环境不适合人长期活动,所以要注意人员的调配以及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维护。最后,加强生产员工针对工作环境的有效理解,针对相应反应条件和相应危害有明确的理解条件,同时采取有效的工作连锁制度,确保责任制在贯彻途中具备相互协调的平台,从而确保生产人员自身在实际工作开展环境中具备深入的素质,并为后续企业生产线的转型和防护措施维护提供较稳定构筑基础。

3.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

在管理中小危险化学品生产风险中,企业除了做到日常的生产风险管理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救援系统。首先企业要按照危险等级定期进行不同程度的演练,培养员工处理初级危险以及在危险中逃生的能力,以保证在危险中企业能把损失降到最小。建立应急救援系统应将指挥作用、员红自救与外界救援相结合,并根据不同的事故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该被企业每个员工熟记于心,保证做到在危险中不慌不乱。建立应急救援系统同时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救援设备,在发生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利用设备控制事故危险程度。完整的应急救援系统要求企业在发生事故的第一时间,事故现场能立即向领导报告事故情况,领导也能第一时间调配救援小组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并初步处理事故,医疗与消防队及时到达现场救援,搶修队伍视现场情况开展对工程、人员、物资的抢修工作,最后企业对外公布事故情况。

三、结语

中小危险化学品的生产需要依据相关危险因素和分类展开防护工作,确保整体工作环境具备稳定性的前提同时,为后续生产转型和环境构筑搭建稳定的延伸平台。其中基于企业利益和员工安全为主要核心,展开安全生产工作和理念的全面贯彻,促使员工自身了解工作实际危险性,为后续整体保护工作的渗透提供完善的调控环境,从而有效降低企业事故机率的出现,并为后续市场供应环境提供稳定性的平台,确保整体城市经济发展满足实际效益需求,从而巩固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田运成. 中小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措施探讨[J]. 化工管理, 2017(31).

[2]姚旻. 中小型化工企业生产过程的风险管理[J]. 江苏安全生产, 2017(8):31-32.

[3]康艳飞. 忻州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 西北大学, 2016.

[4]刘汉波, 何丰明, 赵国文. 四川某县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分级案例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32).

上一篇:农药化学论文下一篇:纳米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