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

2023-09-22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1篇

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政治建设为党的政治领导提供支撑,发挥基础作用。因此,要强化政治建设,充分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坚决维护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在思想上高度认同,政治上坚决维护,组织上自觉服从,行动上紧紧跟随。要巩固和提高全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启发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保证政令畅通。通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坚定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治建设要致力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根本宗旨,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着力解决政治方面的突出问题,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通过政治建设,把口是心非、“言善行恶”的两面派、两面人甄别出来、清除出去。

贯彻政治路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始终坚持“四个自信”,防止走老路和邪路。要围绕实现党的政治任务,不断分析新形势,认识并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状况,研究确定党的战略部署和政治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工作、思想工作,调动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根本保证。加强政治建设,党组织要担负起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对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要坚决制止,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切实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切实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防止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

弘扬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政治建设和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也是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珍视革命文化,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在各种有益文化的融合中,坚守核心价值,扩大中国共产党的胸怀,拓展更大的文化认同,发挥更大的政治领导力和社会号召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不断培养厚植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提高政治能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要求党员干部提高政治能力,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干部要注重政治能力建设,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提高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通过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接受党内政治生活锻炼、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在复杂斗争实践中积累政治经验,提高政治站位、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定力、政治担当。要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切实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要突出强化政治领导本领,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党有党风, 国有国风, 家有家风, 作为事业单位的图书馆, 其馆风也是客观存在的。馆风, 是指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所培育形成的, 并为绝大多数工作人员所认同和恪守的图书馆所特有的风格和风尚。从本质上说馆风是一种群体意识, 是图书馆办馆宗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的集中反映。

良好的馆风, 它具有强大的向心力, 凝聚力, 影响力。它能够出效率、出人才、出成果, 提高读者服务质量, 扩大图书馆在社会上的影响;而差劣的馆风具有惊人的破坏力, 涣散力, 它使纪律松垮, 工作疲塌, 马虎应付, 不思进取。不重视良好馆风的建设, 什么搞好工作的良好愿望, 什么周密的改革计划方案, 什么制定的远景规划, 都只能夭折, 都只会成为泡影。不少图书馆的改革处于胶着的状态, 迟迟打不开改革的局面, 不重视馆风的建设, 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良好的馆风应该包括自觉的组织纪律性、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开拓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这三个方面, 其中认真负责、开拓进取应该成为良好馆风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工作看去很普通平常, 微不足道, 但其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苟且, 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好坏, 和主管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有着极大的关系;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流通书刊, 还要指导阅读, 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而做好这些工作, 没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简直不可能的。拿发挥教育职能的指导阅读来说, 就有丰富多彩、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 如举办阅读知识讲座、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会、定期编辑出版读者园地、好书推荐、馆藏宣传、开设专题书刊展览等, 这些方式方法列举出来不难, 但要做成一件, 做好一件, 就非要进取开拓的精神去驱动, 非要下大苦功、花大力气不可。

馆风建设的总体目标应着力培养主人翁精神, 打造优秀团队, 办读者满意的和谐的图书馆。良好的馆风不仅有助于图书馆员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而且对完成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 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如何抓好馆风建设, 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管理, 改进作风, 提高服务质量。馆风建设要从小处着手, 日常工作严格管理, 从大处着眼, 强化队伍建设。使图书馆工作迈上新台阶。就图书馆整体而言, 要有所追求, 有所作为。就个体而言, 图书馆的每个工作人员, 身处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知识激增的时代, 都应有吸取、更新知识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把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作为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适应工作需要的自觉要求。二是加强教育, 弘扬正气, 激励馆员。要坚持理想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教育。任何一种思想观念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的, 馆风的形成也一样, 它需要有一个长期教育, 点滴积累的过程。思想教育贵在经常, 应把这种教育渗透到有关的政治学习及工作评估, 年终总结、专业技术职务的考核等实际工作中去。一方面要重视宣传和维护馆风弘扬崇尚先进的风气, 另一方面要对那些无视馆风, 甚至破坏馆风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三是加强服务, 主动热情, 树立良好形象。良好的馆风是图书馆无形的法规, 是调节人们言论和行动, 从而协调相互关系的依据和准绳。如一个作风严谨, 效率很强的图书馆, 对于那些作风稀拉, 习惯于“磨洋工”的同志来说, 无疑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一个服务意识很强, 把奉献读者作为己任的图书馆, 就难以容得下斤斤计较, 甚至拜金主义的现象和行为。一个学习空气很浓的图书馆, 往往能把轻视学习, 缺乏进取心的同志带起来。。所以良好的馆风是体现图书馆工作人员共同理想和追求的先进意识, 它所产生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也是鼓励人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源泉。

如上所述, 良好馆风的建立是图书馆内每个人的事, 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馆的领导、共产党员应该在良好馆风的建设上作出表率, 一个图书馆领导政治业务素质如何, 与这个图书馆的馆风关系极大。图书馆的领导在馆风建设中, 要以身作则, 身体力行, 要求大家做到的, 领导首先要做到, 要求大家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严于律己, 真抓实干, 为馆风建设树立良好典范。

总之馆风建设就是要抓好道德之风、学习之风和工作作风, 是图书馆自身建设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建设, 它关系到图书馆以何种集体形象, 何种精神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 并以何种工作姿态, 何种服务质量对待读者的问题。因此, 高度重视并加强馆风建设, 已成为提高图书馆工作整体水平的重要措施, 应成为图书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要:本文论述了图书馆馆风建设的必要性, 从作为图书馆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方面提出了思考及建议。

关键词:馆风建设,改革,图书馆员

参考文献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3篇

一、新时代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性

(一) 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加强党的建设, 必须先夯实党的组织基础。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 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高校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校学生党支部, 是高校最基层的党组织, 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纽带和桥梁, 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青年学生思想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 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 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二) 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内在需求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是高校承担的重要任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的基层组织, 是高校开展党的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完成高校党委部署落实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阵地, 关系到“培育什么人”、“如何培育人”这一根本问题。广大青年学生党员是高校党员中的重要群体, 在高校党的建设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学生党建工作好不好, 和学校党建工作的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发挥好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 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内在需要, 可以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高校得以更好地落实。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

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主要是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全面培训、对预备党员进行后续教育、对正式党员进行严格考核监管三部分组合而成。在工作中, 学生党支部有效地起到了衔接和纽带的作用, 使这三部分层层递进, 有效的提高了党员的质量。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主要是以思想建设、机制建设、队伍建设为主。

(一) 思想建设

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我们的高校,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首要工作内容, 就是向学生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 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培养他们有高度的爱国热情、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有诚实友善的道德品质。重视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 才能提高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增强党员的政治辨别力和敏锐性。

(二) 机制建设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础单元,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热议问题。目前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要求下,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急需改善的问题, 加强对学生党支部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首先是要完善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学习教育机制。对党的理论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检测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 也是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基础工程。目前, 高校学生党员学习不够深入、全面、系统是普遍问题。其次是要规范党员的发展培养机制。党员入党前后的教育, 是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规范和建立发展前期的考察准入机制、发展过程中培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发展后的监督考评机制, 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保质保量发展党员、有序管理支部工作运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示范效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是要建立和创新党支部的实践创新机制。新时代,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给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党支部要充分利用新媒体, 更新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结合学生党员关心关注的话题, 以身边的案例“现身说法”, 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同时, 利用“三型”党支部创建、“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党员示范寝室”、“关爱候鸟”的活动, 提升党支部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志愿服务水平。

三、新时代学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分析

在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下, 党中央对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愈发重视, 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2018年5月, 中共教育部党组出台了《关于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的实施意见》,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根据要求, 制定了《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院 (系) 党组织工作标准》, 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明确了方向。近期, 通过工作中的走访、调研、座谈、问卷等形式发现, 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之后,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机构设置、组织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形成了逐步规范有序的长效机制, 但在理论学习、作用发挥、方式创新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好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一) 学生党支部设置合理、机构健全

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大多是以年级、专业、班级为主要的划分依据进行设立, 也有一些高校将支部设在了宿舍、社团中, 更加有利于支部工作和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生党员中在组织中发挥作用。党支部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 党支部书记由熟悉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党员或者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设立支委会, 支委会成员能积极协助支部书记较好地开展日常工作。

(二) 支部组织生活规范, 内容丰富

《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党员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做出了严格规定,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 高校学生党支部能够按照要求定期开展组织生活, 以传统的读报纸读文件、传达上级政策精神等和外出参观、座谈讨论、学习分享等具有互动性的方式相结合,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提到了提高, 效果进一步增强。

(三) 支部建设、社会实践有机融合

高校学生党支部普遍将学生党建工作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有机融合, 通过“最佳党日活动”、“书记项目”、“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开展, 利用课余时间, 带动入党积极分子、申请入党学生等积极参与到社会调查和义工服务中来, 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 实现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有待提高的方面主要有:

1. 活动开展缺乏吸引力和活力, 创新度不够

目前, 部分高校开展活动形式单一, 学生党员参与率低。部分学生支部理论学习活动单调又枯燥, 依然用传统的学习党的文件、学习重要讲话、学习会议精神、读文章心得等形式开展, 学生党员只是当时被动地接受信息, 没有真正达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

2. 党员发展和教育机制不够健全

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矛盾一直是学生党建工作中的难题。目前,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过程中, 还存在着重视学业成绩, 忽略政治素养现象, 导致一些学生党员政治不过硬、入党功利化, 党员质量不够高。另外, “重发展、轻教育”现象也普遍存在, 在完成所有的发展程序后, 后续的培养教育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后表现不一致, 党支部缺乏进一步跟踪指导的制度和办法, 考察流于形式。

3. 利用新媒体开展支部建设不到位

如今, 新媒体的普遍运用使得信息获得方便又快捷, 它有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 已经成为新时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传统的党组织生活, 以讲授、学习、参观等形式不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实际需要和个性需求, 他们更希望通过视频交流、在线互动等方式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获取更生动和直观的信息。同时, 要做好学生支部的网站建设, 网站不仅仅是个通知的阵地, 公告一些事务性工作, 更要做好互动, 在平台上与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更好的交流思想, 拓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途径。

摘要:大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最基层组织, 在高校党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内容和现状进行分析, 对完善学生党支部建设、发现学生党支部存在的问题、增加工作开展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内容,现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4篇

一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孔子最早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原则。可以说,在孔子的整个伦理思想体系中,政治伦理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注重道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强调道德在治理国政中的重要作用,是孔子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当政者以德为政,即在政务中坚持和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注重社会的道德教化,那么,就可以像北极星那样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自然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拥护。这里实际上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为 政者崇仁尚德,以德治国,便可以产生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影响力,使民心归服,从而实现 整个社会的有序和稳定。孔子认为,道德与政治二者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对此,他曾多次作过比较具体的论述。他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注:《论语里仁》。)在孔子看来,如果能 以道德礼让来治理国家,那么治国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但如果不能以道德礼让来治国,只是在口头上谈礼,则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孔子还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注:《论语卫灵公》。)也就是说,一个人即使有治国之才,但如果缺乏仁德,虽然也能一时得到民心,但不会持久,总有一天会失去。因此,孔子强调在处理政务、治理国家方面,必须遵从一定的道德准则,重视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以及道德教化对维护整个社会稳定、和谐的意义。在孔子思想中,政与德是不可分割的。实际上,孔子所讲的政,本身已包含 有德的内容。他曾说过政者正也(注:《论语颜渊》。)的话,正即正直、公正,这本身就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和要求。孔子以正释政,说明孔子是把治理政务同道德要求联系起

来看待的,也说明了孔子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及其表率作用的重视。孔子在提出政者正也后接 着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注:《论语颜渊》。)他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注:《论语子路》。)这些,都反映了孔子对为政者的道德修养及其品行的重视与强调。《宪问》载: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这里,孔子之所以赞赏南宫适,并称其为君子,就是因为南宫适想到并提出了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天下的问题。这也体现了孔子在治理国政方面重德不重力,提倡为政以德,崇尚道德教化的思想态度。从为政以德的原则出发,孔子倡导德治、仁政,反对暴政、苛政。孔子曾说过苛政 猛于虎(注:《礼记檀弓篇》。)的话。在孔子看来,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注:《论语尧曰》。)。《颜渊》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他反对用暴虐、残酷的手段治理国家。孔子还主张推行 王道,即以仁义治天下,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载:晋阻三河,齐负东海,楚介江淮,秦因雍州之固。四国迭兴,更为伯(霸)主是以孔子明王道。也就是说,主张以仁义治天下的王道,首先就是由孔子所倡导的。当然,孔子在倡导德治、仁政的同时,并不完全反对刑罚,相反,他充分肯定了刑罚的社会作用。孔子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注:《论语子路》。)可见,孔子所反对的是刑罚不公正、不得当,他反对独任政刑,迷信政刑,对百姓不先进行教育便加杀戮。在孔子那里,德治是行政的主要手段,而刑罚则是辅助手段。孔子还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注:《论语颜渊》。)孔子认为在审理诉讼案件方面自己同别人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希望通过道德教化消除争讼。正因为如此,在行政的宽与猛的问题上,孔子既主张宽政,认为宽则得众(注:《论语尧曰》。),同时也不否认猛政的作用。他说:善哉!政宽 则 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注:《左传昭公二十年》。)孔子主张宽猛相济的统治方法,以宽政得众,又以猛政纠正宽政可能带来的弊端,以此达到社会的安定和谐。孔子不但倡导德政,而且还主张以德导民,要求为政者注意社会道德教化,并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之本。当冉有问孔子既富矣,又何加焉时,孔

子回答说:教之。(注:《论语子路》。)这里的教,不仅是指文化教育,而且主要的还是指伦理道德方面的教化。《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即德行,它作为一个实践范畴,包括道德活动和道德行为在内;忠即忠诚老实、诚实为人等道德品质;信主要是指讲究信用、诚实不欺,它与忠一样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文虽然主要是指文献知识,但也包括为人处事方面的道德知识和能力,以及在道德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和仪态风貌,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注:《论语雍也》。)就包含这方面的意思。孔子希望通过道德教化,使社会各 阶层的成员普遍形成和具备良好的品德,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面貌和道德风尚。这也是孔子思想以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特点。孔子对道德教化与政令刑罚的不同社会作用曾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论语为政》。)孔子认为道德教化比政令刑罚 还重要,以法制禁令引导百姓,以刑罚统一其行动,百姓只是畏罪而不越轨,却没有羞耻之心,而以道德引导百姓,以礼制统一其行动,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并且自觉地遵从一定的 社会规范和规章制度。在这里,孔子指出了道德教化在稳定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正是从这一基本认识出发,孔子把对人们的道德教育以及君子型理想人格的培养,作为其教育的中心内容。在孔子那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以人伦,培养为当时社会所需要的士或君子。这也正是孔子的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把握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对于全面理解孔子的整个伦理思想体系有着 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在孔子伦理思想中,包含着一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可以说,关于道德规范的理论,构成了孔子伦理思想的主体内容。

(一)仁。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注:《论语卫灵公》。)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注:《论语里仁》。)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注:《论语卫灵公》。)他甚至还说:当仁,不让于师。(注:《论语卫灵公》。)由此可见孔子对仁的高度重视。我们认为,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孔子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原则。樊迟问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注:《论语颜渊》。)还有一次孔子回答说:居处恭,

执事敬,与 人 忠。(注:《论语子路》。)子张问仁时,孔子回答:恭、宽、信、敏、惠。(注:《论语阳货》。)等等。可以说,孔子 提出的一系列伦理道德规范,都是仁的具体展开和体现,同时又都可以归结于仁。在孔子提出的爱人、忠恕、孝悌、礼、让、中庸、信、义、宽、敏、恭、惠、勇等道德规范中,始终贯穿着仁的思想和要求。所以我们认为,在孔子提出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中,仁是一个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范畴和概念,或者说,孔子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原则就是仁。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仁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是人们处理各种道 德关系和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准则,它贯穿于孔子伦理思想的全部内容之中,也鲜明地、集中地体现着孔子伦理思想的本质和特点,其他的道德规范以及具体道德关系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都是这个基本原则的补充、展开和具体表现。

(二)爱人。爱人是孔子关于仁的道德原则的理论基础和第一要义,也是人们在实践仁的过程中的首要的指导思想和道德要求。在孔子看来,以爱人作为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纽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可和谐融洽;如果整个社会都建立在爱人的基础上,那么社会自可安定太平。樊迟问仁时,孔子回答说:爱人。(注:《论语颜渊》。)他还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论语学而》。)泛爱众,而亲仁。(注:《论语学而》)。爱之,能无劳乎?(注:《论语宪问》。)《乡党》载: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些都反映和体现了孔子的爱人思想。后来孟子把这一思想概括为仁者爱人(注:《孟子离娄下》。)。《吕氏春秋爱类》中的一段话也表达了这 个意思: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人。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要做到仁,就要爱自己的同类,即爱人。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爱人是仁的灵魂和内核,也是仁的根本之所在。可以说,爱人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 的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也充分体现了孔子伦理思想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孝悌。孔子十分重视孝悌之道并把孝悌看作仁的本源和基础。孔子的弟子有若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论语学而》。)在孔子那里,孝悌是指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具体地说,孝是指后辈对前辈的孝顺,用以维系宗族中纵的关系;悌 是指平辈中年龄小的要尊敬兄长。孔子正是从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骨肉亲情出发,推及其宗族,要求尊敬长辈,厚

待亲友,并由宗族关系推及泛爱众。孔子提出: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注:《论语学而》。)他要求学生首先要做到孝悌,把孝悌等道德品行的修养放在第一位,而把书本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二位。关于如何做到孝悌,孔子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要求。就孝来说,孔子认为,首先,要善事父母,承担赡养义务,做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注:《论语学而》。)。为了能及时照顾和事奉父母,还要做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注:《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注:《论语里仁》。)其次,要服从、继承父母的事业与志向。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注:《论语学而》。)他还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注:《论语里仁》。)第三,不但要在生活上照顾和赡养父母,还要关心其精神生活的需要。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注:《论语为政》。)在孔子看来,对父母只养不敬不是孝。所以,孔子所讲的孝,不仅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包括对父母的爱戴和尊重,包括对父母精神、心理、情感等方面需要的关心和满足。

(四)忠怨。孔子从仁这一根本道德原则出发,还提出了忠恕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吾道一以贯之(注:《论语里仁》。)。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什么?曾子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 而已矣!(注:《论语里仁》。)从忠恕的内容和要求来看,忠恕作为一项道德规范,是仁的道德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和展现。忠恕的基本要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朱熹说:尽已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注:《论语里仁》。)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忠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首先,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注:《论语雍也》。)。其次,要做到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注:《礼记中庸》。),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注:《论语卫灵公》。)。第三,要具有宽以待人,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精神。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注:《论语颜渊》。)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注:《论语公冶长》。)此外,忠恕还有忠诚、信实、宽恕 、容人的意思。就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来说,忠恕反映着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宽宏大量、友好相处的愿望和品格。忠恕的道德要求,对于中华民族诚实不欺、宽以待人、与人为善等传统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五)礼。孔子所讲的礼,既是一种规章制度,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孔子关

于礼的论述很多,他说:不学礼,无以立。(注:《论语季氏》。)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注:《论语宪问》。)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注:《礼记乐记》。)他还提出约之以礼,并认为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注:《论语泰伯》。)。由此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与强调。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的礼,其核心是正名,即要求名正言顺。而正名的具体内容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注:《论语颜渊》。)。即君要有为君之道,臣要有为臣之道,父要有为父之道,子要有为子之道,这样才符合礼。孔子从密切人们的伦理关系出发,认为社会成员都能遵守一定的礼,才能达到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求得社会安定和谐的目的。所以孔子强调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要求,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要义以为质,礼以行之(注:《论语卫灵公》。)。孔子还提出:礼,与其奢也,宁俭。(注:《论语八佾》。)孔子认为,人们在遵循礼的要求时,要注重礼的精神,而不是它的繁文缛节。孔子的这一思想是有重要意义的。任何一种道德规范只有在人们自觉自愿地加以遵循时,才能对人们的行为真正起到规范和制约作用。

(六)义。义也是孔子提出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项重要道德规范。孔子关于义的论述很多,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然后取 (注:《论语宪问》。)、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注:《论语述而》。)、见义不为,无勇也(注:《论语为政》。),等等。在孔子伦理思想中,义既是一项重要的 道德规范,也是仁人君子应具备的一种道德品质。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注:《论语里仁》。),君子义以为上(注:《论语阳货》。),君子义以为质(注:《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仁人君子要懂得大义,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义的要求。具体说来,遵循义的道德规范,一是要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君臣之义(注:《论语微子》。)、使民也义 (注:《论语公冶长》。)等,就是这方面的意思。《礼记礼运》中 提到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 ,谓之人义。这里的十义,也就是正确处理十个方面的人际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在义利观上,孔子是重义轻利的。当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孔子主张舍利求义,他所 讲的见利思义、见得思义(注:《论语宪问》。)都说明了这一点。能否做到见利思义,见义勇为,直 接反映和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境界和道德品质。

(七)信。信是孔子伦理思想中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这一道德规范主要是要求人们在 与人相处、对待工作等方面,要做到诚实不欺、讲究信用。如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注:《论语学而》。)信则人任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注:《论语学而》。),道千乘之国,敬事而 有信(注:《论语学而》。)等等,可见孔子对信的高度重视。《颜渊》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这里,孔子把信看得比兵和食还重要。孔子认为,人们 只有遵守信的道德规范,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使自己的行为取得满意的效果;否则,如果不讲信用,虚伪欺诈,就会寸步难行。他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注:《论语卫灵公》。)孔子言而有信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具有 重要的影响,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之一。

(八)中庸。在孔子伦理思想中,中庸是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道德规 范。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注:《论语雍也》。)孔子不但把中庸看作一项重要的道德规范,而且还将其提到至的地位。中庸这一道德规范要求人们的言行要允执其中,保持在无过无不及的理想状态。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注:《论语子路》。)狂即狂妄,狷即拘谨,是两种对立和品格。人们按照中庸的道德要求去选择自己的行动,就应当不狂不狷,做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注:《论语八佾》。)惠而不费,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注:《论语尧曰》。),温而厉,恭而安(注:《论语述而》。)。《中庸》中说:君子 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孟子也说: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 能者从之。(注:《孟子尽心上》。)人们在待人接物中遵循中庸的道德要求,言行举止要无偏无颇,执两用中 ,做到适得其中,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活动中比较好地实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九)恭。恭作为一项道德规范,主要是指言行举止端庄严肃,为人要温厚和善。孔子 多次讲到恭,如其行己也恭 (注:《论语公冶长》。)、居处恭(注:《论语子路》。)、貌思恭 (注:《论语季氏》。) 与人恭而有 礼(注:《论语颜渊》。)等等。这里都是要求人们的行为要适度,要和善稳重。要使自己的举止言行达到

恭的要求,就要反对花言巧语、行为轻浮。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注:《论语学而》。)巧言 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吾亦耻之。(注:《论语公冶长》。)孔子还说: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注:《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要做到端庄和善,而不巧言令色,就要以礼来加以约束。

(十)宽。宽即宽厚、宽容之意。孔子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注:《论语八佾》。)他还说: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和。 (注:《左传昭公二十年》。)这里所说的宽,在伦理道德意义上,也就是指待人宽宏大量的意思。曾子说:以 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注:《论语泰伯》。)曾 子所说的吾友,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指颜渊。曾子所述的两若、两问反映了颜渊 的 谦虚品格和博大胸怀。特别是犯而不校,则充分说明了颜渊待人的宽宏与宽厚。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注:《论语公冶长》。)也反映了孔子对伯夷、叔齐宽以待人、为人仁厚的心胸、器量的肯定与赞扬。孔子关于宽的道德要求,与爱人、忠恕等道德规范的要求是一致的。

(十一)敏。敏即聪敏、勤敏之意。孔子多次讲到敏,如敏于事而慎于言(注:《论语学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注:《论语公冶长》。)、敏则有功(注:《论语阳货》。)、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 也 (注:《论语述而》。),等等。作为一种伦理道德规范,敏要求人们对待学习和工作要勤勉努力,而不能懒散懈怠。所以,当宰予白天睡觉时,孔子气愤地斥责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注:《论语公冶长》。)。孔子认为,只有以勤敏的精神对待学习和工作,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将 一事无成,因此,敏不但是一项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素质。

(十二)勇。孔子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注:《论语宪问》。)《中庸》对这一思想作了进 一步的发挥,并把智、仁、勇称为天下之达德。孔子所讲的勇即勇敢、勇猛之意。在孔子伦理思想中,勇与仁、义是联系在一起的。他说:仁者必有勇。(注:《论语宪问》。)志士仁 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注:《论语卫灵公》。)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注:《论语阳货》。)从这些思想观点出发,孔子主张见义勇为,在关键时刻要敢于挺身而出,舍生取 义。除以上主要内容外,孔子还提出了其他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如温、良、俭、敬、刚、直、毅、木、讷等等。如前所述,在这一系列道德规范中,始终贯穿着仁的精神。孔子在回 答子张问仁时说: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其具体内容即恭、宽、信、敏、惠(注:《论语阳货》。)。他还说:刚、毅、木、讷近仁。(注:《论语子路》。)由此可见,孔子关于伦理道德规范的理论和学 说,都是围绕着仁而展开的。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和把握孔子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是很有帮助的。

三孔子不但提出了一套以仁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而且总结并提出了一套关于道德修 养的理论和方法。强调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修养,并注重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孔子伦 理思想的又一重要内容,也是孔子伦理思想的又一突出特点。孔子认为,一个人能否将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的道德素质,使自己成为有仁德 的人,关键在于能否自觉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修养。正因为如此,孔子特别强调人们在道德 品质方面自我修养的功夫。孔子明确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注:《论语阳货》。)在孔子看来,人的本性本来是相近的,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由于后来习染的不同,才有了差别,甚至相去甚远。这就是说,人并不是生来就善或生来就恶,人的或善或恶,是后天形成的,主要是社 会环境的影响和个人主观努力的结果。这就揭示了人的道德品质修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道德修养的方法问题,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道德修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孔 子在回答子贡问仁时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注:《论语卫灵公》。)强调了修养方法的重要性。孔子所提出和阐述的道德修养方法,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博学、慎思、笃行三个方面。在孔子伦理思想中,学、思、行是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第一,强调博学,注重对有关道德知识的学习。如前所述,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 的,只是因为后天习染的不同才有了较大的差别。所以,他主张通过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良好品德。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论语为政》。)他认为如果只是读书学习而不动脑筋思考,就无所得;同样,如果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误入歧途。读书学习是掌握道德理论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如果只有对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向往之心,而不努力学习,那么,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孔子曾向学生讲授自己修订的《六经》,他说: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 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

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注:《礼记经解》。)在孔子看来,人们通过对《六经》的学习,可以形成温柔敦厚等一系列道德品质。他还进一步指出,一个人如果不广泛地学习道德知识,不但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还会养成愚、荡、贼、绞、乱、狂等不良品质。因此,要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必须注意广泛的学习。孔子说: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如果广泛的学习古圣遗文,再用礼来 约束自己,就不会有背离仁道的行为。他还说:做官的学习了,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就会循规蹈距(注:《论语阳货》。)。他的学生子夏进一步指出,君子学以致其道,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注:《论语子张》。)。这里,把做官与学习、提高道德修养联系起来了。孔子重视学习的思想是很有见地的。这一思想对今天人们的道德 修养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特别是在今天,科学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 想意识、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许多道德现象、道德问题,需要我们以新的目光加以审视,用新的道德准则去进行评价。要使自己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就需要努力学习,不断吸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理 论 水平以及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能力。第二,提倡慎思,主张通过内省和自讼改正过错。孔子多次讲到思,他认为,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问题上,都应注意思考和反省。孔子说:君子有九思:视思 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注:《论语季氏》。)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人们事事处处对自己的言行都要深思熟虑,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使自己的言行合乎社会的道德规则;不仅如此,在行为发生之后,还应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道德,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道德上的评价,错误的要改正,正确的要坚持。通过这种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论语里仁》。)看见贤人,就应该向其看齐;看见不 贤 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看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毛病。曾参是孔门弟子中善于反省的,他曾对自己提出如下要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论语学而》。)由此可见,孔子及其弟子是非常重视内省这一修养方法的。孔子还说:内省 不疚,夫何忧何惧?(注:《论语颜渊》。)在孔子看

来,在进行道德上的自我反省、自我检查时,如果没有发现什么过失,也就没有什么忧愁和恐惧了。自讼作为对自己已经产生的过错进行自我批评、自我责备的方法,比内省更难做到。所以孔子说: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注:《论语公冶长》。)内省和自讼,都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道德上的自我反省,这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孔子认为,一个人犯错误是难免的,所以要通过反省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内省和自讼的目的,就是要把检查出来的过失加以改正,弃恶从善。他说: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注:《论语卫灵公》。)过则勿惮改(注:《论语学而》。)。他还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注:《论语子张》。)在孔子看来,人人都可能出现过失,发现过失而不改正,才是真正的 过。只要正视过失,及时改正。所以孔子把别人知道自己的错误,并能给自己指出来,看作是一件幸事。当然,孔子所讲的内省、自讼是有其特定的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以仁为核心的一套伦理道德规范。并且他所主张的内省、自讼也主要是一种和实践相脱离的闭门思过。因此,从其内容和要求来说,这与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道德修养 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作为一种修养方法,却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第三,主张言行一致,身体力行。在道德修养问题上,孔子不但十分重视学,而且还 特别注重行,即把所学的道德理论和道德知识付诸实践。学和行的统一,也就 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孔子在讲到对自己的评价时曾说: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 吾未之有得。(注:《论语述而》。)他认为,就书本上的学问而言,自己和别人差不多,在身体力行、躬身实践方面自己还没有达到君子的标准,实在没有什么心得。在孔子看来,行是比知更为重要而且又更难做到的。道德修养的目的不但是学或者通过学而获得知,更重要的是行,是具体的道德实践。《中庸》曾述孔子之言说,力行近乎仁。

所以孔子又特别强调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他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注:《论语公冶长》。)从听其言而信其行,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反映了孔子对躬行实践 的高度重视。孔子还教导他的弟子要讷于言而敏于行(注:《论语里仁》。),把行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还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注:《论语为政》。),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注:《论语宪问》。),等等。孔子在道德修养问题上身体力行的主张,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有着非

常重要的影响。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5篇

2、

3、

4、

5、 清洁生产组织机构(是否成立审核小组)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计划及验收计划 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度(是否按审核计划运行) 清洁生产管理及审核制度 清洁生产培训计划及实施情况(培训计划,培训教案、职工笔记、考核试卷)

6、 清洁生产验收情况(二级单位对基层的验收、基层的验收申请、二级单位的验收意见、基层的审核报告)

7、 清洁生产基础资料台账(清洁生产合理化建议表、能源、原辅材料消耗以及新鲜水消耗台账、三废排放以及治理现状台账。)

8、

9、

作风建设的内容范文第6篇

2012年8月24日,我们党支部组织参观了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举行的以“廉政建设”为主题的《人民的光荣----朱德廉政风范图片展》。该展览分为三部分:

一、整顿党风严肃党纪;

二、清洁廉洁勤俭节约;不谋私利反对特殊化。共展出历史照片80多张,文物复制品10余件,陈列展示了朱德同志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伟大贡献和清廉节俭、严于律己、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风亮节。

此次展览让我想起了时事政治课上关于我国政治腐败的探讨,其中就有涉及到一个问题----我国怎样才能做到“官不贪”?我就此举了两个例子:香港的“高薪养廉”、美国的“三权分立”以及在野党的监督;对于这两个在廉政建设方面较为成功的地区,我们并没有盲目效仿,这得归因于国情的不同:就高薪养廉而言,社会舆论曾抱怨过我国公务员工资、福利与工作量不相符,要求公务员工资合理化等问题;对于三权分立,就涉及到制度本质的问题了。

俗话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适合我国国情的,便是这两种方法中的共同点,也是他们所能实施的前提条件----完善的法律监督和官员的自我约束。接下来将对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谈谈个人浅薄的认识。

健全廉政法治,以完善的法律监督形成良好的廉政法治氛围,为廉政建设提供法律依据。无规矩不成方圆;我国的《反腐败法》、《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充分体现反腐倡廉的基本要求,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等方面入手,为我国的廉政建设提出了惩治和预防等措施,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建设廉政文化,以优秀的文化熏陶构筑坚定的思想防线。现阶段,我国的法律已日趋成熟,为廉政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党员干部自我约束的缺失。对廉政建设的关键点之一在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干部休养,从党员干部的思想出发,让其提高自我约束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上一篇:一中段考试总结范文下一篇:招商引资工作汇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