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

2023-12-04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1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方言是传承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是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土壤。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也是来源于方言,是方言孕育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所以,方言与普通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方言要采取保护的态度,并且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交通、通信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操各种方言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造成了诸多不便。推广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我国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 “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通用语言文字法总则》)

推广普通话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促进经济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语言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再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推行了统一的、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谈到普通话,就不得不谈到方言,两者并非无关,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疆到南国,从西陲到东海,不仅自然环境迥然相异,而且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使汉语产生分化,这是与地域特点、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指某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例如我国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八大方言。方言,能生动地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以及文化习俗,方言词语生动活泼,是来自生活的口语。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生动细腻描绘事物、动作、性状的词汇。可以说,方言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使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形式,也是含义最深刻最丰富的语态。”(《谈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关系》)

方言的内涵很丰富,它孕育了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使北方方言,这是因为中国历代都城以北方城市居多,北方历来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分布地域最广。因此,普通话就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但不等于说排斥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它也同时从其它方言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很多方言中的词汇因为出现频率高、使用人数多而被吸纳进普通话中。所以普通话比其他方言更丰富,从而具有了被推广的价值。 很明显,普通话很重要,推广普通话也是一件国家大事,但并不是要禁止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保留自己方言的基础上使用普通话。在这个信息化的摩登时代,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瞬息万变,我们总是沉浸在新文化的滋润中,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却面临干枯,因为我们越来越偏离我们的文化内核,譬如一些鄙弃方言的观点,认为方言过时、用处不大。这种观点不仅不正确,而且很危险,因为它忘记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方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十分独特的一部分。之前在一篇博客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功能,没有了山东话,也没就有了山东快板,没有了北京话,也就没有了京戏,没有了粤语,就没有了粤剧,没有了陕西话,就没有了秦腔,没有了东北话,也就没有了二人转,还有越剧、黄梅戏、沪语、评弹等等民族艺术,方言和地域文化血脉相连,打碎骨头连着筋。”很通俗也很有道理,说出了保护方言的原因,也说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语言的习得主要靠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会尊重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识字,而是使用母语的能力,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方言与普通话并不是不可并存,而是可以“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方言是传承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是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土壤。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也是来源于方言,是方言孕育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所以,方言与普通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方言要采取保护的态度,并且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交通、通信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操各种方言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造成了诸多不便。推广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我国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 “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通用语言文字法总则》)

推广普通话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促进经济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语言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再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推行了统一的、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谈到普通话,就不得不谈到方言,两者并非无关,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疆到南国,从西陲到东海,不仅自然环境迥然相异,而且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使汉语产生分化,这是与地域特点、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指某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例如我国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八大方言。方言,能生动地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以及文化习俗,方言词语生动活泼,是来自生活的口语。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生动细腻描绘事物、动作、性状的词汇。可以说,方言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使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形式,也是含义最深刻最丰富的语态。”(《谈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关系》)

方言的内涵很丰富,它孕育了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使北方方言,这是因为中国历代都城以北方城市居多,北方历来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分布地域最广。因此,普通话就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但不等于说排斥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它也同时从其它方言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很多方言中的词汇因为出现频率高、使用人数多而被吸纳进普通话中。所以普通话比其他方言更丰富,从而具有了被推广的价值。 很明显,普通话很重要,推广普通话也是一件国家大事,但并不是要禁止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保留自己方言的基础上使用普通话。在这个信息化的摩登时代,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瞬息万变,我们总是沉浸在新文化的滋润中,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却面临干枯,因为我们越来越偏离我们的文化内核,譬如一些鄙弃方言的观点,认为方言过时、用处不大。这种观点不仅不正确,而且很危险,因为它忘记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方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十分独特的一部分。之前在一篇博客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功能,没有了山东话,也没就有了山东快板,没有了北京话,也就没有了京戏,没有了粤语,就没有了粤剧,没有了陕西话,就没有了秦腔,没有了东北话,也就没有了二人转,还有越剧、黄梅戏、沪语、评弹等等民族艺术,方言和地域文化血脉相连,打碎骨头连着筋。”很通俗也很有道理,说出了保护方言的原因,也说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语言的习得主要靠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会尊重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识字,而是使用母语的能力,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方言与普通话并不是不可并存,而是可以“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3篇

1 方言与普通话共存的必要性

1.1 方言与普通话就其自身特点而言, 有着共同存在的必要性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 是国家法定的语言, 又是全国通用的语言, 它是在北方话和北京话基础上长期形成的, 又不断吸收方言成分丰富发展自己, 它有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 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 语言声望最高, 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发挥重要的全局性作用。而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变体, 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 是地域文化的载体, 记录、保存、传播地域优秀文化;它在普通话之下, 受普通话的影响, 又吸收普通话成分增强自己的活力, 同时又丰富普通话。因此我赞同“普通话在方言之上, 又在方言之中”的说法, 也可以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相依共存、互补分用的关系, 它们既互相影响又互相丰富, 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

1.2 中华民族众多地域的文化特征与多种方言的语言背景决定了普通话的推广无法消灭方言的存在与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大文化传统和众多地域文化传统的民族。由于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局限等多方面原因, 形成了纷繁复杂的地方方言, 有粤、闽、吴、湘、赣、客家、北方、西南等大的方言区域, 还有许多种次方言和数不清的地方土语。灿烂博大的中华文化正是由丰富多彩的汉语方言所体现。方言承载的这种多元文化特征, 具有浓厚的乡情, 刻录了民系族群的精神, 负载着不可轻视的向心力、凝聚力, 长期以来一直拥有其显要的认识价值和现实价值。普通话和汉语方言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品牌, 是了解民族文化本源、增进文化认同的桥梁。在汉语方言这么复杂的国度, 迄今为止, 90%以上的汉人其母语仍是从父母那儿继承过来的方言。可以这样说, 丢失方言将丢失一个地域的传统优秀文化, 失去一个地域的历史本源。但与此同时, 由于不少方言彼此间不能互通, 存在着严重的语言隔阂和语言障碍, 这种状况对发展经济、建设现代化是不利的。因此, 需要大力推行、积极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从这个意义上说, 方言与普通话是一条长河的支流与主流的关系, 它们之间总是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人类的全部文化完全依靠这条历史长河的运载。方言承载的是民系族群的地域文化, 普通话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大传统文化。

1.3 实践证明, 方言的存在与发展不仅有其市场依据和现实土壤, 而且具有文化承传和认同建构价值

著名的媒介经济学家Picard曾经说过, 受众最欢迎的节目是本土化的节目, 其次是临近地域文化的节目, 排在第三位的才是好莱坞之类的以世界娱乐为舞台的节目。本土化的节目因为切合了受众的接近性要求, 而受到青睐。以方言为表现形式的歌曲、影视、甚至新闻类节目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

当雪村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火红了以后, 平时被人视为歪瓜裂枣的方言忽然摇身一变, 成为一种全新的时尚。每个人都以把那句“翠花, 上酸菜”说得最准确最地道为自豪。不搭界的武汉居然就此把服务员小姐通通改称“翠花”了!和过往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上赵本山所念叨的东北话不同, 现在这种东北腔倒不再是被人埋汰的对象, 而成一种新趣味, 一种新的时尚。如果你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之外, 还能说上点方言, 那将是聚会中的亮点, 你将快意于江湖。正像18、19世纪的英国上流社会, 以讲话中揉合法文或拉丁文为荣一样, 中国也曾以中文里夹着半生不熟的英文为时髦。不过, 现在时不时蹦出两个英文单词的行为已经太平庸了, 能在几种不同的方言中游刃有余才会更让人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而最有说服力的是, 几位最文青、最小资的优秀导演都不约而同地钟情于方言的表现力。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上海话和广东话弥漫, 香港的小房子里飘荡着一种欲望的芬芳;关锦鹏在《阮玲玉》中, 用国语、沪语、粤语甚至英语, 把上世纪的几位大明星和大导演的身份拿捏得恰如其分。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也是用国语、闽南语、日语、粤语, 昭示几种不同人生的对接。

方言情景剧的风暴正席卷中国大地。一种以方言为诉求的本土化趋势, 正在公众传播的新媒体概念下流行。四川方言情景短剧《经济麻辣烫》, 长度为30分钟, 由取材于当地百姓经济生活热点的两个短剧构成, 由群众演员和专业演员共同演绎, 主持人“凤姐”和“眼哥”也用四川方言进行轻松幽默的穿插点评, 从百姓经济生活小事中发掘值得思索的东西。由著名演员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马大帅》已在全国多个城市播出, 该剧从头到尾说的全是东北话。连中央电视台也“不甘寂寞”。央视开年大戏——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同福客栈的女老板佟湘玉以及捕头燕小六分别使用了陕西话和天津话作为对白, 很多观众看后觉得方言的融入给这部戏增添了不少喜剧效果。这股“方言风暴”的发源地无疑是在广州。粤语情景剧无一例外地表现的都是广州人在广州独有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 具有强烈的不可替代的地域色彩, 跟粤语搭配起来显得天衣无缝、相得益彰。所以说, 粤语情景剧的成功, 粤语本身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于粤语情景剧来说, 粤语不仅仅是其内容的一种载体, 更是其内容本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套用一句俗语来说, 就是越是地域的, 越是全国的 (世界的) , 也是最有竞争力的。

此外, 以方言为载体的艺术形式, 为建构一个文化地域想像和文化认同提供了一个有效地途径。语言和文化总是紧密相连的, 它既是一种文化得以传播的有效方式, 更是这种文化的载体和其表现形式。方言是语言的一种, 它与特定的区域范围相联系, 表现的是一种更加区域化、更加狭窄范围内的文化, 这种文化往往是被区域范围内的普通民众普遍接受的文化, 该区域的民众也对承担这类文化的方言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 方言作为一种古老的地域文化, 必然与特定地域内的受众有天然的心理上的接近感, 也就比普通话更能引起本地受众的共鸣。

2 方言与普通话共存的可行性

2.1 普通话的推广势在必行

世界上一般国家、民族都不同程度地重视、推广共同语和标准语, 以利社会交际和事业发展。我们国家也是如此, 自古以来就推行共同语“雅言”“通语”“官话”和“国语”, 以适应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需要。新中国成立后, 几十年来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广普通话, 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需要, 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 是社会交际的需要。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都不能没有普通话, 国家当然应当重视并加强推广普通话, 使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很好发挥主导作用, 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促进国家、社会的不断发展。不难想象, 如果没有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我们国家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现在, 国家昌盛, 民族团结, 社会进步, 经济繁荣, 事业发展, 交际便利, 普通话功不可没。

然而, 尽管我们国家推广普通话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和实效, 普通话在社会语言生活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 但在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和加速建设现代化, 进一步发展、完善国内统一市场的今天, 普通话还不能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普通话在我们国家远没有普及, 社会交际中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 即使是在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 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方言还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该使用普通话而没有用普通话的也很不少, 如行政、司法、警务、公共服务等。因此, 普通话的推广势在必行且任重道远。2.2推广普通话不是企图消灭方言, 方言不可能人为消灭, 方言有其自身的使用价值, 将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 并发挥其作用, 为各地人民群众服务

推广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这是根据国家、社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而确定的。长期以来, 国家推广普通话一直采取积极而稳妥的方针和做法, 在政策上与实际工作中一再申明, 推广普通话是为了克服语言障碍, 让方言区的人在使用方言的同时多掌握一种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以利社会公共交际。还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规定方言可以使用的情况, 具体包括公务、播音、艺术、出版、教学、研究等需要使用的, 范围相当广泛。至于个人言语活动中使用方言, 属于公民语言权利, 不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调整的范围, 国家不予干涉。国家对方言的态度十分清楚, 并在法律、政策、要求上作了明确规定, 给方言的使用与发展保留了相当的空间。而在实际工作中, 总的来看没有发生限制、挤压方言的情况, 没有影响方言的存在与发展, 方言在一定领域或特定地区一直在自由使用, 没有受到侵犯, 方言的变化并未引发危机, 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的一些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因此, 可以说, 方言与普通话各有分工, 应该也可以在特定范围内根据各种需要充分合理地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文对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认为二者不仅应该共存, 而且可以共存, 并非对立。首先, 方言与普通话的同时存在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反, 在一定程度可以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其次, 方言与普通话共存不仅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也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最后, 推广普通话是必要的, 但这决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 实践证明, 二者应该也可以共同发展。但同时, 更为重要的问题是方言与普通话应该如何共存, 本文提出二者应该在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关键词:方言,普通话,共存

参考文献

[1] 于长江.中国方言的兴亡衰替看文明捍卫[J].新闻周刊.

[2] 侯虹斌.方言是时尚的外衣[J].新周刊.

[3] 普通话伤害多元?是什么保护了方言教学[J].南方都市报.

[4] 周大平, 张乐, 彭友.“方言保卫战”背后:经济强势导致文化传播强势[J].瞭望新闻周刊.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4篇

不久,各种语言便来到了陆地。呀,外边的世界可真漂亮啊:有高大的楼房,有挺拔的大树,有鲜艳的花朵,还有可爱的小动物……看着看着,各种语言便走散了,但没关系,那些人们都很热心,因此,各种语言很快就有了安身之地。英语来到了英国,法语去了法国,日本迎来了日语,德语的安身之地是德国……然而,到了中国的汉语却一分为二了,出现了方言和普通话。

几年后的一天,方言和普通话走到了一起,方言见了普通话,便无缘无故地破口大骂起来,但普通话见了方言却大大地鞠了个躬,问:“方言老兄,近来可好啊?”方言见这情形,并没有感到羞愧,而是骄傲地回答道:“最近呀,真是忙死了,谁叫我这样受欢迎呢?人人开口就是我。”“是吗?”“不信,咱们来比比。”“好啊!”普通话自信地回答:“不如我们请其它语言来当评委吧!“行!””方言爽快地答应了。他俩找到了其它语言给他们当评委。

比赛开始,评委说:“你们俩做一下自我介绍。”方言开口了:“大家好,我叫方言,是一种很爱欢迎的语言,人们一开口就是我——方言。我很普遍,人人都会说,不要学,一听就懂……。“NO!”NO!NO!”英语用不标准的汉语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因为你说的话我大部分都听不懂。“对!对!””其它语言异口同声地说。现在该普通话了,他走上台,整了整衣领,然后头头是道地说起来:“各种语言们,你们好,我叫普通话,虽然现在说我的人很少,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将成为一种家喻户晓,人人都说的语言。其实说普通话有很多好处,比如说:说普通话是一种礼貌、讲文明的表现;还有,如果讲普通话时想骂人,就骂不出口,因为只有讲方言才会讲脏话,所以,讲普通话可以帮助人们改掉讲脏话的坏习惯;还有,如果不会讲普通话,可以看一些作文书、童话书等,一边看,一边读,这样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学会了讲普通话;真的不会讲,就经常试着讲,如果闹笑话也不要紧,不是有一句这样的俗话吗:笑一笑,十年少。讲普通话的好处数不胜数,让大家都来我——普通话吧!”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第一局,普通话胜。”评委说。紧接着第二局知识竞赛、第三局智能比拚、第四局体能比赛,普通话都赢了,很明显,这场比赛普通话大获全胜,因此,各种语言都帮助推广普通话。不久,方言在中国已销声匿迹了,自然,普通话就成了家喻户晓、人人都讲的一种语言。

姓名:曾述亿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际日益密切,但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多种方言,且差异程度不等,在沟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不便,使得推广一种国家通用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全国上下掀起了推广普通话的浪潮。在推普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就,国民语言素质提高。与此同时,出现了应该如何对待方言的问题,到底是消灭方言差异,还是让方言继续发展,方言该何去何从。

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工具,方言是传承各地独特文化的载体,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是让中华文明永葆青春的土壤。另外,普通话从本质上讲也是来源于方言,是方言孕育了普通话,不断充实发展着普通话。所以,方言与普通话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对方言要采取保护的态度,并且这与推广普通话并不矛盾。只要把握好原则,二者是可以兼容并存、共同发展的。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语言起到桥梁的作用,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的深刻影响。

我国的国情具有特殊性,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随着经济、交通、通信的发展,各地区的人民交流日益密切,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操各种方言的人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造成了诸多不便。推广一种共同使用的语言的要求应运而生。我国的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 “ 第二条 本法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三条 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四条 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

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五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 国家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管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支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通用语言文字法总则》)

推广普通话具有深刻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各地区各民族的交流更加方便,促进经济先进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说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有效措施。其次,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国民语言文化水平,提升国民素质,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再次,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推行了统一的、标准的《汉语拼音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谈到普通话,就不得不谈到方言,两者并非无关,而是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疆到南国,从西陲到东海,不仅自然环境迥然相异,而且存在着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不同的民俗风情,使汉语产生分化,这是与地域特点、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方言,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是指某种语言的地方变体。例如我国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闽北方言、闽南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八大方言。方言,能生动地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以及文化习俗,方言词语生动活泼,是来自生活的口语。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积累了大量生动细腻描绘事物、动作、性状的词汇。可以说,方言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财富,是社会生活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中国多元化地域文化的承载者,使中国民间思想最朴素的形式,也是含义最深刻最丰富的语态。”(《谈普通话与方言的辩证关系》)

方言的内涵很丰富,它孕育了普通话,普通话的基础使北方方言,这是因为中国历代都城以北方城市居多,北方历来是政治经济中心,而且北方方言的使用人数占汉族总人口的75%,分布地域最广。因此,普通话就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但不等于说排斥普通话与其他方言的关系,它也同时从其它方言中汲取营养来充实自己。很多方言中的词汇因为出现频率高、使用人数多而被吸纳进普通话中。所以普通话比其他方言更丰富,从而具有了被推广的价值。 很明显,普通话很重要,推广普通话也是一件国家大事,但并不是要禁止方言,更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保留自己方言的基础上使用普通话。在这个信息化的摩登时代,一切都在不断地更新,瞬息万变,我们总是沉浸在新文化的滋润中,但我们的精神家园却面临干枯,因为我们越来越偏离我们的文化内核,譬如一些鄙弃方言的观点,认为方言过时、用处不大。这种观点不仅不正确,而且很危险,因为它忘记了中华文明的内在精神——博大精深、兼容并蓄。方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是十分独特的一部分。之前在一篇博客中读到这样一句话:“我们今天,要重新认识方言对地域文化的传承功能,没有了山东话,也没就有了山东快板,没有了北京话,也就没有了京戏,没有了粤语,就没有了粤剧,没有了陕西话,就没有了秦腔,没有了东北话,也就没有了二人转,还有越剧、黄梅戏、沪语、评弹等等民族艺术,方言和地域文化血脉相连,打碎骨头连着筋。”很通俗也很有道理,说出了保护方言的原因,也说出了其中的重要意义。语言的习得主要靠教育,素质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会尊重语言的多样性,语言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识字,而是使用母语的能力,不是为了交际,而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方言与普通话并不是不可并存,而是可以“长期共存,互惠互利”。

方言与普通话对比范文第6篇

中华大地,地广人多,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因此,地方上产生了具有其地方特色的语言,我们便称其为方言。但是,各地方言不一,互相交流困难,为了规范官方语言,历代的当权政府便命名了官方语言,也就类似于如今的普通话.

近代的“普通话”一词,是朱文熊于190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话”的说法,并与茅盾就普通话的实际所指展开争论。经“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大众语运动和国语运动,北京语音的地位得到确立并巩固下来。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这便是如今普通话的由来.

一开始,人们为了方便交流,便大力推广普通话,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普通话就成为了全国普及的语言.然而如今,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人们发现,孩子过多依赖普通话,方言已经变味,更有甚者,直接用普通话和父母家人交流,彻底抛弃了运用方言.这无疑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方言不仅仅是地方语言,更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表现,是一个族群的标志,对方言的遗忘,无疑可以说是对本地文化的一种遗忘,而对自己根文化的遗忘的后果,是人们万万不能设想的!

因此,在普及官方语言—普通话的同时,各地保护方言的行动开始了!

譬如上海,身为一个巨大的移民城市,方言的保护势在必行!为了保护纯正的沪语,让我们的祖孙后代能够听到真正的上海话,上海政府以及其苛刻的要求,在全市招募“数据库发音人”。将“发音人”最纯正的沪语,运用科技录制下来,作为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另外,全力支持沪语进入课堂,开展相关课程,通过正规的沪语教学,不让孩子从小就脱离母语,以此达到保护沪语的目的。

在人们了解到方言的重要性及其危机后,各地政府纷纷展开相应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全民的方言保护行动开始了!

上一篇:房屋租赁合同商业范文下一篇:翻转课堂教学系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