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的亲属称谓词

2023-04-15

第一篇:武汉方言的亲属称谓词

恩施方言的亲属称谓

恩施方言称谓系统的文化内涵

张倩 2010211616

摘要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它也是文化的承载物,方言又是一种特别的语言文化。本文以恩施方言为对象,对其称谓系统进行分类与探讨,并从中总结出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发现了它对当地文化有很好的反映。 关键词 恩施方言 亲属称谓 文化

恩施位于湖北省的西南端,与重庆、湖南相邻,汉族、苗族、土家族混居。恩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片,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混居,使恩施方言有很多独特的地方,也形成了恩施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而亲属称谓又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使用较多的词汇系统,我们就以恩施方言的称谓系统为中心,对其进行描述,并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称谓系统包括两类:社交称谓和亲属称谓,亲属称谓包括同姓的本族和异姓的外族,亲属称谓的系统非常庞大,这里从血亲和姻亲两个方面来对其进行介绍:

一、 血亲称谓系统

血亲是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以具有共同祖先为特征。血亲里面又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其亲属称谓系统也分为这两类。

(一) 直系亲属称谓系统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

1、长辈亲属称谓

(1)父亲:爸爸、嗲、伯伯;(2)母亲:妈、伯娘;(3)祖父:爷爷、公公、伢伢、嗲嗲;(4)祖母:奶奶、婆婆、娘娘;(5)外祖父:嘎公;(6):外祖母:嘎嘎;(7)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太太,从这一代往上都统称为太太。

2、晚辈亲属称谓 (1)儿子:儿;(2)女儿:女、姑娘、儿;(3)孙子:孙娃儿;(4)孙女:孙姑娘、孙女;(5)外孙:外孙;(6)外孙女:外孙女;(7)曾孙(女):曾孙(女);(8)曾外孙(女):曾外孙(女);(9)重孙(女):这一代及以下都统称重孙(女)。

(二) 旁系亲属称谓系统

旁系亲属是指非直系而在血缘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亲属,在恩施方言中旁系亲属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类:

1、父系旁系亲属 甲:(1)哥哥:哥哥;(2)姐姐:姐姐;(3)弟弟:弟娃儿、佬佬;(4)妹妹:妹妹、妹娃儿;(5)堂兄:一般以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哥哥称呼;(6)堂弟:弟娃儿、佬佬;(7)堂姐:一般以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姐姐称呼;(8)堂妹:妹妹、妹娃儿。

乙:(1)伯父:伯伯,通常父母那一代的兄弟姐妹都很多,为了区别,根据排行在前面加上“大”、“二”、“三”等再加上“伯伯”称呼;(2)叔叔:叔叔、幺幺;(3)姑母:孃孃,根据排行在前面加“大”、“二”、“小”等称呼,对于比父亲小的姑母,也有的以小爸爸称呼;(4)堂伯父(父亲的堂兄):伯伯,并根

据排行加以区别;(5)堂叔父(父亲的堂弟):叔叔、幺幺;(6)堂姑母(父亲的堂姊妹):统以孃孃称呼。

丙:(1)堂祖父(祖父的兄弟):以排行+爷爷或嗲嗲称呼;(2)姑祖母(祖父的姐妹):姑婆;(3)舅祖父(祖母的兄弟):舅爷爷;(4)舅祖母(祖母的姐妹):姨婆婆。

丁:(1)侄子(女)(自己兄弟的孩子):侄儿子(姑娘),自己堂兄弟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称呼。

2、母系旁系亲属 甲:(1)表哥:哥哥,或前面加上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2)表姐:姐姐,或前面加上其名字的最后一个字;(3)表弟:弟娃儿、佬佬;(4)表妹:妹妹、妹娃儿。

乙:(1)舅父:舅舅,前面加上排行如“大”、“二”、“小”、“幺”;(2)姨妈:比母亲大的,排行+姨,如“大姨”、“二姨”,比母亲小的称呼“幺姨”也可统称为姨娘;(3)表姨妈、表舅父:和自己的亲姨妈、舅父一样的称呼。

丙:(1)堂外祖父(外祖父的兄弟):比外祖父大的,以排行+嘎公称呼,比外祖父小的以幺嘎公称呼;(2)姑外祖母(外祖父的姐妹):姑嘎嘎;(3)姨外祖母(外祖母的姐妹):姨嘎嘎;(4)姨外祖父(外祖母的兄弟):舅嘎公。

丁:(1)外甥(女)(自己姐妹的孩子):外甥(女);自己表姐妹的孩子也是一样的称呼。

二、 姻亲称谓系统

姻亲指没有血缘关系,以婚姻关系为中介产生的亲属关系,如夫妻关系。姻亲称谓则是由姻亲产生的亲属关系中的称谓,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 姻亲中的长辈亲属称谓 甲:(1)婆婆(丈夫的母亲):婆子妈,大多跟随丈夫而称呼妈;(2)公公(丈夫的父亲):公公老儿,大多跟随丈夫而称呼爸爸、嗲或者伯伯;(3)岳母(妻子的母亲):亲娘、丈母娘,大多随妻子称呼妈;(4)岳父:亲爷、丈老儿,大多随妻子称呼;(5)再往上的都是随丈夫或妻子而称呼。

乙:(1)姑父:姑爷;(2)伯母:伯娘,在前面可以加上排行,如“大伯娘”;(3)叔母:婶娘、幺婶娘;(4)舅母:舅娘,在前面可以加上排行,如“二舅娘”、“幺舅娘”;(5)姨父:姨姨。

(二)姻亲中的平辈亲属称谓 (1)丈夫:我们屋里的、男客;(2)妻子:媳妇儿、我们屋里的;(3)姐夫:姐夫、姐夫哥;(4)嫂子:嫂嫂;(5)妹夫:妹夫;(6)弟媳:弟媳妇儿;(7)大小姨子(妻子的姐妹):姨姐姐、姨妹儿;(8)小舅子(妻子的兄弟):舅老倌;(8)对丈夫的兄弟姐妹随丈夫称呼。

(三)姻亲中后辈亲属称谓 (1)媳妇(儿子的妻子):儿媳妇;(2)女婿:女婿;(3)孙媳妇、孙女婿:孙媳妇、孙女婿;(3)外孙媳妇、外孙女婿:外孙媳妇、外孙女婿;(4)再往下为曾孙、重孙媳妇、女婿。

三、恩施方言亲属称谓系统的文化内涵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镜子,一种语言在形成的过程中一定会与它产生的社会相融合,从而带有那个社会的各种文化特点。恩施方言的称谓系统作为一种语言现象,里面也包含了很多当地的文化特色,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

(一)恩施方言称谓系统很大,尤其是对长辈的称呼分的非常细致,从父辈到祖父辈,其中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婆、舅公等等称谓,直系、旁系、姻亲、血亲都分的很清楚,而对后辈的称呼则相对较少,粗略来看只有儿女、孙子(女)、侄儿子(姑娘)、外孙(女)、外甥(女)等几类。同时,对长辈的称呼特别注重排行,例如在父亲的兄弟这一类里,就要按排行来进行称呼“大伯伯”、“二伯伯”,比父亲小则称呼“叔叔”或“幺幺”(幺,是最小的意思,在恩施方言中很常见),其他如舅父、姨妈都要按排行区分开来,而对晚辈的称呼则没有排行观念。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对于长辈的重视与尊敬,二是对于长幼次序的强调,这些都反映了当地文化对于长幼尊卑观念的重视。

(二)在恩施方言称谓系统中,有时一个对象有几个称谓,例如对祖父,就有爷爷、嗲嗲、公公、伢伢几种叫法,而这种差别通常是存在于不同姓氏之间的。恩施地处山区,到现在大部分地方还是维持着一个地方以一个姓氏、一个宗族聚居为主的状态。田姓一般称呼祖父为爷爷,张姓称呼为公公,在以王姓为主的地方,称呼祖父为伢伢,这种差异反映了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以地缘为基础,以族姓为依托的一些特征。

(三)在恩施方言中,有的称呼自己的父亲为伯伯,母亲为伯娘,这其实是对伯父与伯母的称呼,这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即有的人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好养,为了让孩子好好长大,就要贱养,即不让孩子和自己过于亲密,以伯父伯母的身份把他们养大,这其实是当地一种比较迷信的思想,和很多地方给孩子起名叫狗儿等类似,这种比较传统的迷信思想也通过亲属称谓反映了出来。

(四)有的称呼女儿为儿,称呼最小的姑姑为小爸爸,这都是对男性的一种称谓,这反映了对生男孩的某种期待,或者是把女孩当作男孩养,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传统家庭观念重男轻女的一种表现。

(五)恩施方言中对堂亲表亲并不是分的很清楚,例如堂兄表兄都是同样以哥哥称呼,并没有亲疏之分。在姻亲称谓中,除了少数,大多都是随夫妻中的另一方而称呼的,也就是把姻亲关系从称呼上纳入自己的血亲,如称呼妻子的母亲作妈,称呼妻子的父亲做爸爸等,这反映了对亲属关系的一种重视。将整个姻亲、血亲都纳入自己最亲密的范围中,以维系良好的亲戚关系,维系宗族团结,这是当地重亲戚关系民风的一种表现。

亲属称谓,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最多的词汇系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对生活有着深刻的反映。恩施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恩施方言的一个部分,它以其对当地文化的深刻反映,让我们认识到方言与当地文化的密切关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了语言对社会文化的吸收与包容。

参考文献

胡明扬 1987年《北京话初探》商务印书馆

尉迟从泰 2005年《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姓氏和称谓》 南通大学学报第2期 史金宝 2003年《论汉语亲属称谓的特征及其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复旦学报第2期 石晶莹、李增苹 2012年《试析巫山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 语文学刊第3期 向亮 2012年《湘西民族聚居区母辈亲属称谓词释源》中南大学学报第1期 李莉 2009年《地域文化之镜与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2期

第二篇:亲属称谓:老外的亲戚也很麻烦

如果一个人跳出来说,我是你的third cousin, twice removed,你知道你们是什么关系吗?

我们中国人亲属称谓的复杂是众所周知的,不但有父系和母系的区别,还有南北的地域差别。叔叔和舅舅是不同的,姥姥和外婆是相同的,这些通常会让老外一个头两个大。我们总以为,英语中的亲属称谓很简单,不管叔叔舅舅姑父姨夫,都是uncle,不管祖父祖母外公外婆,都是grandparents。但是如果一个人跳出来说,我是你的third cousin, twice removed,你知道你们是什么关系吗? 通常情况下,老外不会用这么复杂的词来介绍一位家庭成员,不管是first cousin还是Second Cousin,介绍的时候,说,这是我cousin就可以了。不过如果你向别人很详细的介绍你的家族史或者家谱的时候,最好知道要用什么合适的词来介绍你的亲戚。下面要说的就是我们不太会提到的一些亲属称谓了: Cousin (a.k.a "first cousin")

Your first cousins are the people in your family who have two of the same grandparents as you. In other words, they are the children of your aunts and uncles.

你的first cousin是你家人中和你有同样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的人。换句话说,他们是你父母的亲兄弟亲姐妹的孩子。

Second Cousin

Your second cousins are the people in your family who have the same great-grandparents as you., but not the same grandparents.

你的second cousion是你家人中和你有同样的曾祖父母或者曾外祖父母的人。也就是说,你们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是亲生的兄弟姐妹。

以此类推,还有Third, Fourth, and Fifth Cousins。

上面说了几种cousin,那么removed是什么概念呢?

removed说的是两个人不是一代人,或者说不是一个辈分的。你和你的表亲是一代人,所以你们之间不能说removed。而你爸爸的first cousin和你不是一代人,这个人就是你的first cousin, once removed。两个人之间差一个辈分就是once removed,如果差两个辈分就是twice removed。

所以,我们开头提到的third cousin, twice removed,已经是很远很远的亲戚了。

第三篇: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

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 1.什么是亲人、什么是亲属和亲戚.................... 1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2 3.什么是血亲,什么是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2 4.什么是堂亲...................................... 2

5.什么是姻亲...................................... 2

6.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3二.亲属间的称谓方法................................. 3

1.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3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4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5 1.对父母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5

2.夫妻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 5 3.对表亲的称呼方法................................ 6 4.最重要的几条称呼方法小结........................ 7 5.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7

四.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10

快过春节了,最近网上广泛流传着对亲属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的讨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文章,颇有收获。但是,我发现有的文章只介绍了常见的一些称谓和称呼,更多的文章只是讨论特定的亲戚怎样称呼的问题。可是,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称呼问题还要复杂得多。因此,我想把这种称谓和称呼根据规律把它们表格化,通用化。我觉得还挺实用,因此,把它发表出来,供参考。我估计可能有错,所以,真诚欢迎网友们提出修改意见,以臻完善。

我这篇文章是用北方人的称呼方法写的。对南方人不一定适合。但是,感谢秦始皇,他搞了个“书同文”,所以,称谓方法在全国是相同的,因为不论你在祖国的南方或北方,对“外祖父”、“姨母”、“舅父”这些称谓的理解是一致的。知道了称谓,称呼方法也就解决了。只是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不同的称呼方法罢了。比如:在我的老家(冀东)把伯父称为老爹;在东北称为大(da4)爷;在陕西称为大(da2);在广东则称为大伯。又如,对外祖父,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都称“姥爷”,但是,在陕西称“舅爷”;在广东则称“阿公”。

另外,在现代家庭中,子女没有那么多,所以,没有那么多样的亲属可称呼。不少人肯定不能静心琢磨这些事。但是,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需要,欢迎在评论栏提出来,我们共同商量一下对他们的称谓是什么,然后你自己就可以根据当地的习惯选择对他们的称呼方法了。

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亲人、亲属和亲戚?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亲人”是指直系亲属或配偶;“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有婚姻关系的人;“直系亲属”通常是指配偶、父母、子女。有时也包括需要本人抚养的祖父母和未成年的弟妹;“亲戚”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1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3.什么是血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血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根据《辞海》的解释,“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也就是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不论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亲,如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在表1中有红框的部分就是直系血亲。

表1 血亲关系图表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在血缘上同出一源的亲属。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详见上表。

《婚姻法》第七条的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但是,对姻亲没有做出规定。

4. 什么是堂房

堂房俗称堂亲。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堂房”是指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如同祖父、同曾祖或更疏远的弟兄姐妹,称为堂弟兄、堂姐妹。把堂房弟兄的子女称为侄子、侄女、侄孙、侄孙女等。

堂亲是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因为堂亲们大多居住在同一个村落,所以,可以代代相传,多代的亲属之间,称呼始终是明确的、有序的。

5.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

“表亲”又称中表,“中”是内;“表”是外。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中表”是指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 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

2 “姑表”是指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具体说:姑表亲就是指你跟你舅舅的子女们的关系或你跟你姑母的子女间的关系。

“姨表”是两家的母亲是亲姐妹的亲戚关系。具体说:姨表亲就是指你跟你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

表亲实际上是从你妈妈、姐妹或女儿方面认的亲戚,因为中国目前是父系社会,所以,在皇室也把表亲称为“外戚”。

表亲的第一代、第二代,互相走动较多,到第三代表亲间的来往就很少了。因为旧社会的民间传说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的水”,所以,就有“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互不相识了”的说法。

6. 什么是姻亲 《辞海》对姻亲的解释是: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如丈夫的父母、兄弟、姐妹是妻家的姻亲;妻的父母、兄弟、姐妹是夫家的姻亲。《现代汉语辞典》对姻亲的解释是:因婚姻而结成的亲戚。如姑夫、姐夫、妻子的兄弟姐妹以及比这更间接的亲戚。直系姻亲即公公与儿媳、岳母与女婿间关系。

二.亲属间的称谓

1. 堂亲间的称谓方法

下表是一个大家庭的繁衍后代的序列表。其称谓是从处于曾孙辈分的“自己”为参照的。上自曾祖父母下至曾孙、曾孙女的称谓方法都列出来了。因此,这是一个堂亲的称谓表。

表 2 堂亲称谓表

如果表中的“我自己”是女性,那么,她的儿女们对长辈的称呼同上。但是,对她的姑表兄弟姐妹们,则应该以“表舅”和“表姨”相称了,因为她的儿女们随了父姓,已经跟她不同姓了。

2.表亲间的称谓方法

下面将列出了表亲的称谓关系。一部分是从父系的,另一 部分是从母系的。也是以第四代的“自己”为参照的。

表3 表亲的称谓关系表

4

三.亲属间的称呼方法

1.对父母亲的亲属的称呼方法

人们对自己的亲属怎样称呼,是从婴儿时期就学会了。但是,怎样称呼自己亲人的亲属,则往往出现问题。因此,在表4中列出了怎样称呼自己的父母的亲属的方法。

表4 对父母亲的亲属的称呼方法表

2.夫妻之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

下面还要介绍夫妻之间怎样称呼对方的亲属的问题。请见表5的 夫妻之间怎样称呼对方亲属的方法。

表5 夫妻对方亲属的称呼方法

3.对表亲的称呼方法

在对亲属的称呼中,堂亲的称谓最容易理解,无需解释。最容易出错的是对表亲的称呼。表亲又分为姑表和姨表。为此,我作了一个姑表亲称呼表和姨表亲称呼表。

①.姑表亲间的称呼方法

姑表亲间的称呼方法见下表:表的内容是:饶家姑娘饶玉真(姓名都是虚构的。下同。)嫁到李家去了,并在李家生育了子女和繁衍了子孙后代。她娘家弟弟叫饶俊秀,也生育了子女,并繁衍了子孙后代。这样一来,后代之间怎样称呼,就是个问题了。

表中的第二代,是把第一代的“姐”称姑、把“弟”称舅的,是亲姑或亲舅。但是,第三代称呼第二代时,就需加“表”字了。有“表叔”、“表姑”、“表舅”和“表姨”等四种称呼。为了简化,把称呼中的“表”字省略了。这是一;其二,我只列出了是怎样向长辈称呼的方法。知道了对上辈的称呼,怎样向下辈称呼的问题应该迎刃而解了,所以,没有列出。

另外,对姐父、表姐夫、妹夫、表妹父、姨父、表姨父、姑父、表姑父、舅母、表舅母、表婶、表伯母等也没有列出,因为他们跟表中的人都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只要知道对他们配偶的称呼,对他们的称呼也就不成问题了。

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了姑表亲怎样互相称呼的问题。

6 表6 姑表亲的称呼表

现在举几个例题,以说明表6的使用方法。

例1.我是女性,我女儿应该把我舅舅的儿子叫什么?

答:首先要在表中为你定位。因为你是女姓,你就是李爱,你的舅舅叫饶俊秀,他的儿子叫饶经。你的女儿是赵文兰。从表中的连线可以知道,赵文兰应该把饶经叫表舅,也就是说你的女儿把舅舅的儿子叫表舅。因为这是二代关系了,所以,是表舅。但是,“表”字一般不说出来。

如果你是男士,你在表中就是李立,如果你的年龄比饶经大,你的儿子应该把饶经叫表叔。

这个结果也符合“把爸爸的表兄弟叫表伯或表叔;把妈妈的表兄弟叫表舅”的规律。

例2:我是男的,我儿子应该把我姑姑的女儿叫什么?

答:这是姑表亲。根据你说的条件,你应该在表中把自己设定为饶经,你姑姑的女儿就是李爱,你的儿子就是饶跃宁。从表中可以看出,饶跃宁把李爱叫表姑。所以,你儿子应该把你姑姑的女儿叫表姑。

这也符合“把爸爸的表姐妹叫表姑”的规律。

例3.我是女性,请问:我女儿把我舅的女儿叫什么?

答:这是姑表亲的关系,查上表吧。首先找到“舅”这个称呼,以便定位你是表中的谁。从表中可知:你是李爱,你舅叫饶俊秀,他的女儿叫饶林,你的女儿叫赵文兰。从表中的连线关系可知,赵文兰应该把饶林叫表姨。所以,你女儿应该把你舅的女儿叫表姨。

这也符合“把妈妈的表姐妹叫表姨”的规律。

例4:我是男姓,我的女儿把我姑父的女儿怎样称呼?

答:姑父不是你的血亲,本表没有列出。查你姑母的女儿跟你女儿的关系吧。从表中连线看,你是饶经,你的女儿是饶兰香;你姑母的女儿(也是你姑父的女儿)叫李爱。从表中连线知道,饶兰香把李爱叫表姑。即你的女儿把你姑父的女儿叫表姑。

7 这也符合“子女把爸爸的表姐妹称表姑”的规则。

例5. 我是男的。姑姑家表弟的孩子应该叫我舅舅还是叔叔呢?老人说应该叫舅舅,因为表弟叫我父亲就叫舅舅。但是,我总觉得转不过来。请告诉我究竟应该怎样称呼我。

答:从上表查,应该在表中把你定位是饶经,你姑家的表弟叫李立。从连线看:李立的孩子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把你叫表伯,因为你的年纪比李立大。叫“舅舅”和“表叔”都不对。

②. 姨表亲的称呼方法

设李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赵家;二女儿嫁给朱家,两个女儿都在婆家繁衍了后代。因此,互相间的称呼,要牵涉到五姓家庭。怎样称呼呢?我做了一个对上辈人的称呼一览表,见表7:

表7 姨表亲关系的称呼表

再举几个例子,以便说明这个表的使用方法。

例1:我把我奶奶的姐妹叫姨奶奶,还是叫姨姥姥?

答:把你定位表中的朱大用吧。这样,你奶奶就是李向勤,你奶奶的姐姐叫李爱勤。从连线看,你应该把你奶奶的姐姐叫姨奶。因为你奶奶和姨奶都姓李,不是“表”的关系。这样叫法也符合“把爸爸的上一辈亲属叫爷爷、奶奶”的规则。你爸爸朱彦臣把李爱勤叫姨母,是亲姨母,所以,你应该把李爱勤叫姨奶。不能叫姨姥姥。

例2:我是男性。请问:我把我妈的小姨的儿子叫什么?

答:请查表。首先定位表中的哪位是你。由你说的情况可以认为你是表中的周大发,你妈妈叫赵文文。你妈的小姨叫李向勤。李向勤的儿子叫朱彦臣。由表中的连线可以查得周大发把朱彦臣叫舅。因为你妈赵文文跟朱彦臣是表亲,因此,你妈的小姨的儿子就是你的表舅。这样叫法也符合“把妈妈的表兄弟叫表舅”的规则。

8 4.最重要的几条称呼规则小结

在以上的称呼中,有以下几条基本规律是应该知道的:

①对爸爸的上一辈亲属,一律以爷爷、奶奶相称。如爷爷、奶奶、舅爷、姑奶、和姨奶等。例如,你爸叫她姨母时,你就叫她姨奶。

②对妈妈娘家人的上一辈,一律以姥姥、姥爷相称。如姥姥、姥爷、姑姥姥、舅姥爷、姨姥姥等。例如,当你妈叫她姨母时,你就叫她姨姥姥。

③对爸爸的表兄弟,一律叫表伯或表叔;对妈妈的表兄弟,一律叫表舅。例如,当你爸爸叫他表兄时,你就叫他表伯;当你妈妈叫他表兄时,你就叫他表舅。

④对爸爸的表姐妹,一律叫表姑;对妈妈的表姐妹一律叫表姨。

⑤对舅父的、姨母的和姑母的子女,根据年龄和性别,一律称他们为表兄、表弟、表姐或表妹。

5.亲属间的称呼方法一览

以上介绍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称呼亲属的问题。但是,三四代以内的全部血亲中的每一个人怎样称呼,是很麻烦的推演过程。而且很容易出错。比如说,有人可能会问:我妈妈的姥姥的儿子的女儿跟我姑姑是什么关系?如此复杂的关系,全凭推演是很麻烦的。但是,如果有一个称呼关系表,就可以一步步地查出来。为此,我根据称呼规则设计了一个血亲关系称呼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设定了一家兄、弟、姐、妹四个人,他们都是儿女双全的人。这样,就可以把有血亲关系的人的称呼都囊括进来了。

表8 血亲关系称呼表

9

这个表有以下特点:

①只列举了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人,其他如伯母、姨父、姑父、舅母等都没有专门列出。因为对他们的称呼是缘于他们的配偶的。对他们的配偶的称呼解决了,对他们的称呼也就解决了;

②上辈怎样称呼下辈的问题,也没有给出,如果对上辈怎样称呼的问题解决了,对下辈怎样称呼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四.答网上有关亲属间称呼的17问

为了检验我设计的这个一览表的正确性,我从网上搜集到一些有关怎样称呼亲属的提问和答案。我自己也根据这个一览表作出了答案。大多数答案跟网上的解答是一致的,但是,他们一般不说明理由。也有些答案跟网上的答案不同,我认为我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是,我的分析是否正确,请读者判断吧。

问1:我是女性。我妈妈的妹妹的女儿生了一个男孩,他应该怎么称呼我,应该怎么称呼我妈妈

答:在上表中可以这样给你定位:你妈妈就是表中的“姐”;你妈的妹妹是表中的“妹”。这样,你就是3号家庭的“女儿”了(这个定位十分重要)。另外,你妈妈的妹妹的女儿就是4号家庭的“女儿”。她生的儿子就是4号家庭的“外孙”。在表中把这个孩子跟你(即3号家庭的“女儿”)连线可以知道:应该把你叫(表)姨。

表9表示的是查表步骤。其中用红色方块包围的是你的定位;用红色椭圆圈起来的就是你要认亲的人——你妈妈的妹妹的女儿生的孩子。

把这个孩子跟表中的“姐”(代表你妈)连线是⑧号线,⑧号线代表“姨姥姥”,也就是说,这个孩子把你妈叫姨姥姥。

这个问题不查表,根据本文第三节《2.最重要的几条称呼规则》也可以得出上述结论。因为你妈妈的妹妹的女儿就是你表姐妹。表姐妹生的孩子,应该把你叫表姨。另外,你的表姐妹把你母亲叫姨,所以,她生的孩子就把你妈叫姨姥姥。

问2:我如何称呼我母亲的姑姑的女儿

答:这牵涉到四个人,有点拐弯。我们用上表进行分析吧:首先在表中要为你母亲定位:从表中可以看出,2号家庭的女儿把3号家庭的“姐”叫姑姑,那就把2号家庭的“女儿”定位你母亲吧。如此,你就是2号家庭的“外孙或外孙女”。你母亲姑姑的女儿就是3号家庭的“女儿”。按你们之间的连线,你不论是男是女,都应该把你母亲姑姑的女儿叫表姨。她就把你称为外甥或外甥女了。

上面的表10就是查表的路线,其中用红色方块包围的是你的定位;用红色椭圆圈起来的就是你要认亲的人——你母亲姑姑的女儿。

这个问题如果不查表,也可以用本文第三节《2.最重要的几条称呼规则》分析:你母亲跟你母亲的姑姑的女儿是表姐妹。子女们对母亲的表姐妹必然称呼(表)姨。不管是姑表还是姨表都是这样。

注:由上述两个例题就可以看出,如果你对亲属之间的称谓关系比较熟悉的话,用分析法判断比较简便。但是,如果不熟悉亲属之间的称谓关系,用查表法比较可靠。如果对本表比较熟悉的话,查找起来也很快。

问3:我女儿该如何称呼我姑姑 ? 答:因为你没有告诉我你是男性,还是女性。所以,首先在表中为你找个临时“姑姑”,这个姑姑就是3号家庭的“姐”。如此说来,你就是2号家庭的“儿子或女儿”了。如果你是男性,你女儿就是2号家庭的孙女。从连线看,是⑤号线,你女儿应该把你姑母(3号家庭的“姐”)称为姑奶。

其实,没有必要费这么大劲去找。因为子女把爸爸的姑姑叫姑奶是定理。 如果你是女性,你女儿跟你姑姑的连线是⑥号线,叫姑姥姥。其实,子女把妈妈的姑姑称为姑姥姥也是定理。

问4.我应该如何称呼我母亲她舅舅的女儿

答:这是姑表关系。如果查上表的话,可以这样设定:首先在表中找有舅的女人,答案是3号家庭的女儿。他就是你的母亲。由表可以看出,你舅就是2号家庭的“弟”。他的女儿就是2号家庭的女儿。可以看出,她跟你妈是姑表姐妹,因此,不管你是男是女,都应该把她叫(表)姨。

问5.我的儿子如何称呼我表姐和表弟?

答:根据我在前面总结的规律:如果你是男性,你的子女对你的表姐妹一律称呼为(表)姑;对你的表兄弟,一律称为(表)伯或(表)叔。如果你是女性,你的子女对你的表姐妹一律称为表姨;对你的表兄弟,一律称为表舅。如果要查表也可以,但是,还需要搞清他们是姨表还是姑表。就有点麻烦了。

问6:我把姨奶奶的儿子叫什么?

答:首先要在表中为你定位。在表中有两处称人为姨奶奶(⑦号线)的人,一处是3号家庭的“孙子、孙女”;另一 处是4号家庭的“孙子、孙女”。就把你安排在3号家庭吧。这样,4号家庭的“妹”就是你姨奶了。你和她儿子的连姓线是“叔”,也就是说:你应该把你姨奶奶的儿子叫表叔或表伯。叫什么,就看你爸跟他的年纪了。

其实,这类问题不必查表也会很快说出来,原因是你姨奶奶的儿子就是你爸的姨表兄弟,你爸的表兄弟就是你的表伯或表叔。

11 问7:我怎样称呼姨姥姥儿子的女儿?

答:你姨姥姥就是你妈的姨,她的儿子的女儿跟你是同辈分的,所以,你应该把“姨姥姥儿子的女儿”称为表姐妹。

如果查表也可以:在表中把人称呼为姨姥姥的不是3号家庭的“外孙、外孙女”,就是4号家庭的“外孙、外孙女”,咱为你选个4号家庭的“外孙或外孙女”吧。这样,3号家庭的“姐”就是你姨奶奶了。她的儿子的女儿就是3号家庭的“孙女”,所以,你们是表亲。不管你是男是女,你应该把你姨姥姥儿子的女儿叫表姐妹。

问8.什么时候叫舅爷,什么时候叫舅姥爷?

答:把你爸的舅叫舅爷;把你妈的舅叫舅姥爷。(注:这里的“舅爷”的称谓是舅祖父。在陕西,把姥爷(即外祖父)也称为舅爷。勿混同)

问9.我对我母亲的舅姥爷的儿子怎么称呼?

答:因为这牵涉到四代人的称呼问题,所以,查本表时,在表中只能对你母亲作孙辈的设定。咱就假定你母亲是3号家庭的外孙女吧。这样,你妈的舅姥爷就是2号家庭的“弟”。他的儿子就是2号家庭的“儿子”。从连线可知,你妈妈应该叫他表舅。你妈叫他表舅,你就应该把你“母亲的舅姥爷的儿子”叫舅姥爷了。

问10.请问:我把我妈的姨姥姥的儿子怎么称呼?

答:因为8号线是姨姥姥,咱就假设你妈是4号家庭的外孙或外孙女吧。这样,从连线关系可知,你妈的姨姥姥应该是3号家庭的“姐”。她的儿子就是3号家庭的“儿子”。从连线可知,你妈应该称他为表舅,你就应该称他为舅姥爷。

问11:我是女性,我儿子如何称呼我舅姥爷的儿子?

答:这是一个四代亲属间的称呼问题。在表中只好把你设定为孙子辈。请看表8:表中的④号连线是舅姥爷线,所以,可以把你设定为是3号家庭的外孙女。这样,你舅姥爷就是2号家庭的“弟”。从你跟他儿子的连线看,你应该把你舅姥爷的儿子叫表舅。你儿子当然应该把你舅姥爷的儿子也叫舅姥爷了。

不查表时,可以这样分析:你是女性,你舅姥爷的儿子就是你妈妈的表兄弟。根据规则,应该把母亲的表兄弟叫表舅,所以,你儿子就应该把他(你舅姥爷的儿子)称为舅姥爷了。

问12:我是男性,我女儿如何称呼我姨姥爷的女儿?

答:这也是一个牵涉到四代亲属间的称呼问题,应该把你设定为孙子辈儿。请看表8:没有“姨姥爷”这个亲属。这是因为姨姥爷跟你没有血亲的缘故。但是,查姨姥姥也行啊。因为“姨姥爷的女儿”就是姨姥姥的女儿。从表8看,姨姥姥是⑧号连线。所以,可以把你定位是3号家庭的外孙。这样,4号家庭的“妹”就是你的姨姥姥。你姨姥姥的女儿跟你的连线是“姨”,也就是说你应该把你姑姥爷的女儿叫表姨。按规则,爸爸的表姨叫姨奶,所以,你女儿应该把你姨姥爷的女儿叫姨奶奶。

不查表时,这样分析:姨姥爷不是你的血亲,姨姥姥才是。但是,姨姥爷的女儿也是姨姥姥的女儿。所以,按姨姥姥排辈儿就行了。姨姥姥就是你妈的姨,

12 所以,姨姥姥的女儿跟你妈是表姐妹。按规则,你应该把你妈妈的表姐妹叫表姨。另外,因为你是男性,是你女儿的爸爸,按另一条规则,把爸爸的表姨应该叫姨奶。所以,你女儿应该把你叫表姨的“姨姥爷的女儿”叫姨奶。

问13:姐姐的老公的父亲、母亲、舅舅和姑姑应该怎么称呼?

答:姐姐的老公是你姐夫,你和你姐夫以及你姐夫的父母亲等都没有血缘关系。因此,不能查本表。你姐姐跟你姐夫一样称呼他们为爸、妈、舅。但是,你只能把他叫伯伯或叔叔或婶婶大娘什么的。只要辈分正确就可以了。

问14:我把嫂子的爸爸、哥哥怎样称呼?

答:你跟你嫂子和她爸爸、他哥哥都没有血缘关系。只能根据社会习惯称呼了。根据你爸爸的年龄把她爸爸叫伯伯、叔叔;根据你的年龄把她的哥哥叫姻兄或姻弟就行了。其实“姻”字很少有人说出口。

问15.我是男性。我儿子把他奶奶的妹妹叫什么?叫姨奶,还是姨姥姥? 答:你儿子的奶奶就是你母亲了。你应该把儿子“奶奶的妹妹”叫姨母。你叫姨母,你儿子自然叫姨奶。

也可以查表:把表中3号的“姐”当奶奶吧。这样,你儿子就是3号的“孙子”;奶奶的妹妹就是4号家庭的“妹”,这两者的连线(7号线)是姨奶。这是对的,亲姐妹俩怎么能一个叫奶奶,一个叫姥姥呢?

问16.我是男的。舅舅的女儿生了个女儿,叫小梅,问小梅应该把我叫什么?把我父母叫什么?

答:舅舅的女儿就是你的表姐妹。表姐妹的小孩应该把你称为舅舅,是表舅(规则:把妈妈的表兄弟叫表舅)。你母亲跟你舅父是亲兄妹或亲姐弟关系,所以,你表姐应该把你妈叫姑姑,她们两人是同姓的。是亲姑姑。但是,你表姐生的小孩就跟你妈不是同一个姓了,所以,小梅应该把你妈叫姑姥姥;把你爸叫姑姥爷。(规则:把妈妈的姑姑叫姑姥姥;把爸爸的姑姑叫姑奶)。

还可以用表8核对一下:首先把你定位为表中3号家庭的儿子。这样你妈就是3号的“姐”。舅舅的女儿就是2号家庭的“女儿”了。小梅就是2号家庭的外孙女。小梅和你的连线是“舅”,也就是说你是小梅的表舅。小梅和“姐”(你妈)的连线是“姑姥姥”(6号线)。你爸爸是随你母亲被称为姑姥爷的。

问17:我是女性。请问:我姐姐的孙子和外孙子应该怎样称呼我?

答:她的孙子把你叫姨奶,因为你是他爸爸的姨母;你姐姐的外孙子应该把你叫姨姥姥,因为你是他妈的姨母。

注:本文最初是发表在我的博客上的。我的博客的网址是:

http://xalq329.blog.163.com 13

第四篇:亲属称谓

浅析亲属称谓中的宗亲称谓

——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胡岭村为例

我的家乡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宽田乡胡岭村,这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胡岭村四面环山,交通闭塞,与外界联系少,直到前年才修成一条蜿蜒崎岖的马路通往圩镇。一条潺潺的溪流,不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胡岭人,而且胡岭人用它灌溉,洗衣洗菜。饮水思源,我对家乡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胡岭是我魂牵梦萦的土地,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刻在我的心里,融入了我的血液,家乡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牵动我的思绪。胡岭村长时期与外界隔绝,“邻村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社会变迁极其缓慢,乡土的基本秩序得到维持,民间习俗、社会传统一直延续至今。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靠农业为生,“土地”是乡土人的命根。他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农田耕作中,好多村民们从出生到死亡都未踏出过这片土地,“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胡岭村是血缘和地缘合一的村落。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而血缘是维持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是血缘的投影,是不分离的。“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姻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空间本来是浑然的,但是我们却用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而胡岭村村民分布上呈现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胡岭村以吴姓和肖姓为主,吴姓的村民聚在一起,肖姓的村民也聚在同一地方。

亲属称谓充分体现了这种血缘和地缘关系。作为一种习俗,亲属称谓是发生在特定空间的语言行为,是具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交际活动的组成部分。亲属称谓有面称和背称之分。所谓面称,是指面对面交谈时直接使用的称呼语;而背称,又叫叙称,是指面对面交谈时的间接称呼。姻亲称谓语的面称与背称往往有很大的差异,一般是两套不同的用语,如媳妇对公婆当面称“爸爸、妈妈”,背称时叫“公公、婆婆”。后者是确切表明双方姻亲关系的词语,较为客观,较少礼仪成分;而前者实际上是一种拟血缘称谓,媳妇用之称呼公婆是受礼俗规范而为的。下面笔者以自己的家乡胡岭村为例,浅析亲属称谓中的宗亲称谓。 宗亲称谓又分血亲称谓和姻亲称谓。血亲称谓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称谓,是对血缘关系亲属成员的称谓;姻亲称谓是通过婚姻关系而建立的称谓,是对配偶及其亲属的称谓。血亲称谓包括对祖先的称谓、对祖父辈的称谓、对父辈的称谓和对同辈的称谓。而血亲称谓又分为夫妻称谓和媳妇和夫族姻亲之间的称谓。

一、血亲称谓

1、 对祖先的称谓。

胡岭村所有的村民都是客家人,众所周知,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保留了浓厚的敬重祖宗的传统,无论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如何,客家人都时刻不忘自己的祖宗。不管迁徙到哪,客家人都会背负着祖先的灵位,定居下来后,首件事就是安放祖先的灵位,让祖先时刻陪伴在身边。每逢重大节日,最重要的礼节就是祭祖仪式,敬祖时客家人无比虔诚。烧纸上香后向着祖坟磕头,称“老爷爷”,“老爷爷”便是对祖先的称谓,这个称谓确指爷爷的父亲,概指爷爷的父亲及其以上的祖先群体,有时也包括他们的配偶即“我”的“老奶奶”们,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女性从属于男性的,他们跟着“老爷爷”们一同受着孝子贤孙的供奉。“祖宗”“老祖”的说法比较含糊,但他们在村民心中占有一个象征性的尊容地位。祖先的事迹也代代相授,每每提到自己的祖先时,我们都会肃然起敬。在胡岭村,最恶毒的攻击人的方式便是骂人祖先,诸如“断子绝孙”和“玷污祖宗十八代”之类的话,忍无可忍时,被攻击方可能会六亲不认,甚至大打出手。胡岭人特别看重“光宗耀祖”这个词,绝不容许往祖先脸上抹黑。

2、 对祖父辈的称谓。

胡岭村现在还维持着长老权威,老人在村中受到尊重。“爷爷”“奶奶”称谓所指称的是在家庭亲人中享有最受尊崇地位,并与“我”有着密切接触和亲近感情的一对老人。称呼祖父母时,面称和背称基本相似,不过和普通话一般的称呼不同。村民称爷爷为“公”,称奶奶为“婆”,背称时在“公”、“婆”之前加上一个“我”字,而在书面上的文雅称谓是“祖父”“祖母”。祖父母的名字是我所讳称的,甚至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或记不住奶奶的名字。“我”的父母在别人面前提起“我”的祖父祖母时,习惯说“他公”“他婆”,邻居也持相同的称呼,这样“我”的角度不直接称呼祖父母的名字,是出于对“我”的祖父母的尊重,也是对“我”父母的礼貌。

称呼祖父辈的兄弟时,则加上“大”和“小”字。比如,我爷爷有三兄弟,他是老二,我称呼爷爷的哥哥为“大公”,称呼爷爷的弟弟为“小公”。

3、 对父辈的称谓。

传统观念认为父系宗族的血脉是由男性成员继承的,一个个的父子关系的排列就构成了宗族谱系的框架。父亲对子女负有社会性的教育责任,子女对父亲的称谓也就多了一种敬畏成分。一般情况下,村民称父亲为“爸”,面称则称“我爸”“我爷”“我爷老”。而子女对母亲有更多更深厚的天然亲近感,对母亲的称谓伴随着人一生的内心情节,母亲充当的更多是生理上抚育的责任。对母亲的称谓幼年时用最多,子女长大后,他们认为继承了父亲的血脉和姓氏,加重了父亲在他们感情上的分量,对父亲的称谓偏于理性,而对母亲的称谓偏于感性。因而对母亲的称谓是最自然、最深厚感情的一种称谓。村民们一般称母亲为“妈”,在别人面前说起母亲时,则称呼“我妈”“我娘”。

在胡岭村,值得注意的是偏称现象。所谓偏称,是指父母不按本来的关系称呼,而改用别的称呼。可能是民间传统的原因,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一套称呼法,如称父亲为“表”,称母亲为“妹”。根据这种称谓,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胡岭人的祖先表兄妹结婚是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伸到亲属称谓了。还有由于封建迷信的原因,孩子出生后,根据算命先生的箴言,为了祁福避邪,孩子称自己的父亲为“叔叔”或“姨父”,称自己的母亲为“婶婶”。而且这套称呼以后将不会再做改变,一直延续到父母去世。民间相信“八字相克”,儿子命大,就会“克父”,于是降低父亲的辈分。后来演变成一种被一般人广泛采纳的辟邪风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什么场合,父子都不同坐,父子同坐被认为是不吉祥的表现,小孩不懂规矩,合父亲坐在一起,母亲此时便会严厉呵止。

称父亲的兄长时,没有“伯伯”这种称谓,也称“爸爸”。称呼父亲的弟弟时,背称和面称都为“叔叔”。比如,我父亲共有四兄弟,他排行第三,我称呼大伯为“大爸”,称呼二伯为“小爸”,称呼叔叔则加上他的名字,成“某某叔叔”。对父亲的姐妹,一般称“姑”“姑姑”“姑妈”,或加上排行称“大姑”“小姑”“二姑”“三姑”等。对父亲的堂兄弟姐妹,当面称所用的口头称谓一般和上述称谓一样,在背称时会有区别,通常在姓名背后加上某亲属称谓,比如“某某叔叔”“某某姑姑”等。

4、 对同辈的称谓。

同辈血缘宗亲中最重要的是兄弟关系,一般弟弟对兄长持敬重态度,在称呼上不能直呼其名,称“哥”“哥哥”或“大哥”“二哥”等。背称时一般称“我哥”“我二哥”等。兄长队弟弟当面不用亲属称谓,而直接叫名字,背称时说“我老弟”,如对方知道自己的弟弟是谁,则直接说弟弟的名字。然而小时候,弟弟称呼哥哥有时直呼其名,等到弟弟懂事,哥哥长大成人后,弟弟在面称时称哥哥为“哥哥”。一般而言,弟弟、妹妹对姐姐也比较尊重,不能直呼其名,当面称“姐姐”“大姐”“二姐”等,被称说“我姐”“我二姐”等。对同族的其他家支的兄弟姐妹,当面称谓时一般遵守上述称谓,也可在“哥”“姐”前加上名字,说“某某哥”“某某姐”,背称也一样。

血亲称谓又分为夫妻称谓和媳妇和夫族姻亲之间的称谓。

1、夫妻称谓。

这是夫妻交往时用以启动谈话的一方对另一方的称呼。夫妻称谓分为老派夫妻称谓和新派夫妻称谓。

先看老派亲属称谓。老派亲属称谓主要以五十岁以上的村民为主。这一派人受传统社会夫妻关系的影响较深。胡岭村一直维持着村外婚和“同姓不结婚”的传统。婚姻大事由父母做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宰者男女双方的婚姻命运。媒婆作中介人,为青年男女牵绳搭线,只要青年男女的生辰八字相符,男女双方的父母同意,婚事就基本确定了。由于婚前男女互不认识,没有自由恋爱基础,婚礼过后,俩人便要在一起过一辈子,对方既是你最亲密的人,但双方存在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在父权社会的框架下,男子取媳妇主要是为父系家族服务,实现三方面的功能,即操持家务,满足性要求,以及传宗接代,因而夫妻双方“没有什么好说的,用不着多说的”。夫妻间没有面称,当面交际使用的相互称谓处于缺环状态。提起对方注意时,男方以“嗯”或“哎我说”开头,女方知道他在跟自己说话。一般而言,五十岁以上的男人面称时称对方为“老婆子”,而女人则称对方为“冷汉”或“孩子他爸”。

新派亲属称谓主要以五十岁以下的村民为主,特别是青年一代。这种称谓产生于现代社会宣扬男女平等,提倡以爱心为基础的夫妻关系中。由于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引入,年轻人用姓名称呼配偶,称呼配偶名字时毫不避讳。背称时也较多的使用姓名称谓。尽管如此,传统的夫妻称谓在这一群体中依然存在。比如,三四十岁的男人无论是背称还是面称,都称对方为“孩子他妈”而这个岁数的女人则称自己的丈夫为“孩子他爸”。二十几岁的男人称他妻子时,则直呼其名,背称时,则为“我老婆”,这时期的女人指称丈夫时也直呼其名,背称有时称“他”,有时直接称呼其名字。

2、媳妇与父族姻亲之间的称谓。

这包括媳妇对父族姻亲关系的称谓和夫族姻亲对媳妇的称谓。传统观念认为,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她对丈夫的亲属的面称与丈夫相同。当女子嫁入夫家后,于是有了媳妇对夫族姻亲的称谓。背称时,对父之父母:家公,家婆;他公公,他婆。对夫之兄嫂:老爸子,妯娌,大嫂子。对夫之弟、弟媳:小叔子,叔媳儿。对夫之姐妹:小姑子;他姑。在面称上则从夫称,称丈夫的爸妈为“爸妈”,称丈夫的哥嫂为“哥嫂”,称丈夫的姐姐、姐夫为“姐姐、姐夫”。

在宗族文化体系中,媳妇是丈夫的附属品,所以她在家族秩序中的辈分依附于丈夫,在与其他家族成员的社交礼仪上也作为丈夫的配偶敬重长辈,并享受晚辈的敬重,在称谓上也有相应的体现形式。婆婆对媳妇的称谓最常用的是“某某他妈”,面称和背称都可如此。另一种称呼是“媳妇儿”,或直接称呼名字;背称时,向别人说起儿媳时可以说“媳妇儿”“我新妇”,也可直呼其名。

主要参考书目:

(1) 齐涛主编,黄涛著:《中国民俗通志 民间语言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2) 黄涛:《语言民俗和中国文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3) 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2005年

第五篇:俄语亲属关系称谓大全

一、Кровное родство по прямой линии 有血缘关系的直系亲属

· Отец (папа, папенька, папаня, папка, батя, батяня, папуха; папаша) — 父亲、爸爸

· Мать (мама, матушка, маменька, маманя, мамка, мать, мамочка, матуха; мамаша) — 母亲、妈妈

· Сын (сынок) — 儿子

· Дочь (дочка, дочерь, дщерь) — 女儿

· Родители — 父母、双亲

· Дети — 孩子 o Внебрачные дети — 私生子 (байстрюки 非婚生子, ублюдки / бастарды 杂种, безбатешные дети / безотцовщина 没爹的孩子)

§ Бастарды — 杂种(体面人物如王室、贵族等的非婚生孩子,这是欧洲中世纪的称呼,现在叫ублюдки)

§ Сколотные дети — 野种((直译叫“碎子”,沿海地区14至20世纪对婚前所生孩子的称呼) o Морганатические дети — 贵贱通婚所生(指王室贵族成员与庶民通婚所生)的孩子

· Дед (дедушка, дедуля, деда) — 爷爷/祖父、外公/外祖父/姥爷(指父亲的父亲或母亲的父亲,奶奶、外婆的丈夫)

· Бабушка (бабуля, баба) — 奶奶/祖母、外婆/外祖母/姥姥(指父亲的母亲或母亲的母亲,爷爷、外公的妻子)

· Внук (внучок) — 孙子、外孙(指儿子或女儿、侄子或侄女的儿子)

· Внучка (внученька) — 孙女、外孙女(指儿子或女儿、侄子或侄女的女儿)

· Прадед (прадедушка) — 曾祖父/太爷爷、外曾祖父/太姥爷

· Прабабка (прабабушка) — 曾祖母/太奶奶、外曾祖母/太姥姥

· Правнук — 曾孙、外曾孙

· Правнучка — 曾孙女、外曾孙女

· Предок — 祖辈、祖先 · Пращур — 远祖、始祖

· Пращурка — 远祖母、始祖母

· Прародитель (родоначальник, праотец) — 祖宗、鼻祖

· Прародительница (родоначальница, праматерь) — 祖宗、鼻祖的女性

· Первочеловек — 原始人、人类祖先

· Пробанд (пропозит) — 渊源人、基人

· Потомок — 后辈、后代、后裔

· (Пра) дед, (пра) бабка, (пра) внук, (пра) внучка — 〔前缀〕构成名词表示“曾”之意,如:правнучата 曾(外)孙们. прапрадед 高祖父(太祖)

二、Кровное родство по боковой линии 有血缘关系的旁系亲属

Брат — 兄弟

Ста́рший брат — 哥哥 Мла́дший брат — 弟弟

Привенчанный брат — (父母婚前所生的)哥哥 Сестра́ — 姐妹

Ста́ршая сестра́ — 姐姐 Мла́дшая сестра́ — 妹妹

Привенчанная сестра — (父母婚前所生的)姐姐

Близнецы́ — 孪生兄弟或姊妹,如果是龙凤胎或不同性别的多胞胎,俄语称为 двойняшки。 Си́бсы (си́блинги) — 同胞兄弟姊妹(除了孪生兄弟姊妹之外的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的统称)

Единокровных (однородных) — 同父异母的孩子 Единоутробных (одноутробных) — 同母异父的孩子 Сводные — 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孩子或兄弟姊妹 Двоюродный брат (кузен) — 堂兄弟;表兄弟 Стрыйчич (стрый) — 堂兄弟 Уйчич (вуйчич, вуй) — 表兄弟

Двоюродная сестра (кузина) — 堂姊妹;表姊妹 Стрыечка — 堂姐妹

Троюродный брат — 从堂兄弟;从表兄弟 Троюродная сестра — 从堂姊妹;从表姊妹 Четвероюродные — 远房兄弟姊妹

说明:亲兄弟姊妹同一父母;堂表兄弟姊妹同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从堂、表兄弟姊妹同一曾、外祖父祖母;远房兄弟姊妹同一高祖父(太祖)。

Братья и сѐстры родителя и их супруги 父母的兄弟姊妹和他们的配偶 Дядя (дядька) — 伯父、叔叔、舅舅、姑父、姨父 Старый (стрий, строй, стрыйца) — 伯父、叔叔 Уй (вуй) — 舅舅. Тѐтя (тѐтка, тѐтька) — 姑妈、伯母、婶婶、姨妈、舅妈 Стрыя (стрия, стрыня, стрыйна) — 姑妈 Вуйна — 姨妈

Дети брата или сестры 兄弟姊妹们的孩子们 Племянник (племяш, нетий) — 侄子、外甥 Братыч (братанич, сыновец) — 侄子 Братанич — 大侄子 (亲哥哥的儿子) брательник — 小侄子 (亲弟弟的儿子)

Сестрич (сестренич, сестричищ, сестринец) — 外甥(姊妹的儿子或姊妹的侄子) Племянница (племяшка, нестера) — 侄女、外甥女

Братанина (братанна, братана, сыновица) — 侄女(兄弟的女儿或兄弟的侄女) Сестрина (сестрична) — 外甥女(姊妹的女儿或姊妹的侄女)

Двоюродные братья и сѐстры родителя 父母的堂、表兄弟姊妹们

Двоюродный дядя (стрый малый) — 堂叔、表叔、堂舅、表舅、堂姑夫、表姑父 Двоюродная тѐтя — 堂姑、表姑、堂姨、表姨、堂舅妈、表舅妈、堂婶、表婶 Дети двоюродного брата или сестры 堂、表兄弟姊妹的孩子们 Двоюродный племянник — 堂侄、表侄、堂外甥、表外甥 Дщерич — 表侄

Двоюродная племянница — 堂侄女、表侄女、堂外甥女、表外甥女 Дщерша — 表侄女

Родные братья и сѐстры бабки и деда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亲兄弟姊妹们 Двоюродный дед (великий дядя) — 伯祖父、叔祖父、外叔祖父、外伯祖父 Старый великий — 伯祖父、外祖父 Старый малый — 叔祖父、外叔祖父

Двоюродная бабка (великая тѐтя) — 伯祖母、叔祖母、外叔祖母、外伯祖母 Внучатый племянник — 侄孙、外侄孙 Внучатая племянница — 侄孙女、外侄孙女

Двоюродные братья и сѐстры бабки и деда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堂、表兄弟姊妹们 Троюродный дед — 堂伯祖父、堂叔祖父、表外叔祖父、表外伯祖父 Троюродная бабка — 堂伯祖母、堂叔祖母、表外叔祖母、表外伯祖母 Внучатый двоюродный племянник — 堂侄曾孙 Внучатая двоюродная племянница — 堂侄曾孙女

说明:辈数更多的亲属表达方式可以使用前缀 «пра-». 例如:堂曾祖父(叔伯曾祖父)- «двоюродный прадед»;曾孙辈的堂侄女(曾孙辈的叔伯侄女)- правнучатая двоюродная племянница»

三、Свойство 姻亲 (Родство через брак ) 联姻亲属

Супруги — 配偶/夫妻 Муж (супруг) — 丈夫 Жена (супруга) — 妻子

说明:配偶不属于亲属范畴,因为从来源来说,配偶没有血统关系。

Родители супругов 配偶的父母 Свѐкор — 公公 Свекровь — 婆婆 Тесть — 岳父(丈人) Тѐща — 岳母(丈母娘) Сват — 亲家公 Сватья — 亲家母

Братья и сѐстры супругов 配偶的兄弟姊妹

Деверь — 夫兄、夫弟/大伯子、小叔子 (东欧方言里面叫 швагер) Золовка — 大姑子、小姑子

Шурин — 内兄、内弟/大舅子、小舅子(东欧方言里面叫 швагер) Шурич — 内兄、内弟/大舅子、小舅子之子 Свояченица — 妻姊、妻妹/大姨子、小姨子 Супруг(а) близкого родственника 近亲的配偶 Зять — 女婿、姐夫、妹夫、侄女婿

Прима́к (приймак, вдомник, влазень, призяченный, вабий) — 女婿 Сноха́ (сыноха) — 儿媳. Неве́стка — 儿媳妇;嫂子;弟媳;妯娌 Ятровка (я́тровь, бра́това) — 嫂子、弟媳;夫兄夫弟(деверям)的妻子;内兄内弟(шурин)的妻子

Сноше́нница (золовка) — 大姑子、小姑子

Своя́к — 内兄、内弟、连襟、一担挑 (妻子的兄弟、妻子姐妹们的丈夫) У́й — 舅舅

У́йка (вуйка) — 舅妈

Братаниха — 弟妹;弟媳;堂弟媳

四、Неродствен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非亲属关系

До брака 婚前 Зазноба — 梦中情人 Хахаль — 情夫、 姘夫 Жених — 未婚夫、新郎官 Невеста — 未婚妻、新娘 Суженый — 准丈夫、未婚夫 Суженая — 准夫人、未婚妻

Свадьба и брак 婚礼及婚姻

Посажѐные родители — (代替父母主婚的)男女主婚人 Посажѐная мать — (代替母亲主婚的)女主婚人 Посажѐный отец — (代替父亲主婚的)男主婚人

Вне брака 婚外

Сожитель (вульг. сопостельник) — 同居者、姘居者(男性) Сожительница — 同居者、姘居者(女性) Любовник — 情夫 Любовница — 情妇

Отношения при втором (и последующих) браке 二婚及多婚后的关系 Единокровный брат, единокровная сестра — 同父异母的兄弟姊妹 Единоутробный брат, Единоутробная сестра — 同母异父的兄弟姊妹 Сводный брат, сводная сестра — 异父(母)兄弟或姊妹 Отчим — 继父 Мачеха — 继母 Пасынок — 继子 Падчерица — 继女

Отношения при усыновлении/удочерении или потере родителей 收养子女及丧父丧母后

Приѐмыш — 收养的子女

Приѐмная дочь (названая дочь, удочерѐнная) — 养女 Приѐмный сын (названый сын, усыновлѐнный) — 养子 Приѐмная мать (названая мать) — 义母、干妈 Приѐмный отец (названый отец) — 义夫、干爸 Опекун — 监护人 Соопекун — 共同监护人 Подопечный — 被监护人 Попечитель — 保护人、受托人 духовные отношения 宗教关系 Крѐстный отец (крѐстный) — 教父

Кум — 干亲家(小孩的父母及教母对小孩教父的称呼),也可以说восприемник. Крѐстная мать (крѐстная) — 教母

Кума — 干亲家母(小孩的父母及教母对小孩教母的称呼),也可以说восприемница. Крѐстный сын (крестник) — 教子 Крѐстная дочь (крестница) — 教女 Крѐстный дед — 教父教母之父 Крѐстная бабка — 教父教母之母 Крѐстный брат — 教父教母之子、师兄弟 Крѐстная сестра — 教父教母之女、师姐妹

Крестовые братья (братья по кресту, братья названые, побратимы) — 换帖弟兄、把兄弟

Крестовые сѐстры (сѐстры по кресту, сѐстры названые, побратимки, сестѐрны) — 换帖姐妹

Отец — 神甫 、牧师

Батюшка — 神甫(对教士的尊称) Отец — 天主教神父

Духовный отец (духовник) — 神父、接受忏悔的牧师. Мать — 女修道士、修女、嬷嬷

Матушка — 东正教神甫之妻、女修道院院长 Брат — 师兄弟、信徒 Сестра — 师姐、师妹、修女 Владыка — 主教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связи

Донор — 输血者、供血者、献器官者 Реципиент — 受血者、器官接受者 Симера — 移植成活的器官

Молочная мать (мамка, кормилица) — 奶妈、乳母、女供养人 Молочный брат — 同乳兄弟 Молочная сестра — 同乳姐妹 Суррогатная мать — 代孕母亲

五、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й статус 个人身份

Холостяк — 单身汉

Бобыль — 孤家寡人、老光棍 Дева, девица — 处女、未婚少女. Старая дева, бобылиха — 老姑娘、老处女 Разведѐнный — 离异男 Разведѐнная — 离异女 Вдовец — 鳏夫

Соломенный вдовец — 活鳏夫 Вдова — 寡妇

Соломенная вдова — 活寡妇 Солдатка — 士兵的妻子 Мать-одиночка — 单身女人 Отец-одиночка — 单身男人 Сирота — 孤儿

Круглый сирота — 父母双亡的孤儿 Подкидыш — 弃婴、弃儿 Найдѐныш — 捡来的孩子、弃儿 Подменыш — 被调包的孩子

六、Прочее 其他称谓

Дядька, мама (мамка), няня (нянька) — 男、女保姆、护工、阿姨 Кунак — 亲友 (高加索山民用语) Мать-героиня — (生了10个以上孩子的)英雄母亲

Названый брат, названая сестра — 义兄、义弟、义姐、义妹. Отец-основатель — 宗族奠基者、元勋 Сородич — 同族者、同宗者 Земляк (зѐма) — 同乡、老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我恨我自己不能忘记你下一篇:卫计委扶贫日活动总结

热门文章

武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