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

2023-10-24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2、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让音乐课活力纷呈

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5、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如何有效地运用于学前音乐教育

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8、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探究

9、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10、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1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中的应用

1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1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14、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思考

15、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创新课堂

1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与影响

1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对策

18、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高职音乐教学的意义探讨

19、“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音乐启蒙教育中的作用

2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专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公共音乐课中的意义及运用

2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4、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5、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2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必要性与影响

27、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8、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29、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乐理视唱练耳课程中的应用

30、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31、试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3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中小学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

3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3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35、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实践

3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应用

3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中的应用

38、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高职音乐教育研究

39、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促进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实证研究

40、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农村职高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小学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42、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4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44、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45、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策略探析

4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4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48、再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49、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勇于创新的教师始终在为学生的专业发展与需求尝试探索课程改革。开展线上教学的模式探索,既是课程改革的机遇也是对教师的挑战。郑州科技学院教师结合线上教学的优势特点与特殊时期教学环境,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进行了课改探索,本文从《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线上教学实施与课改特色进行阐述。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线上教学  课程改革

开展课程线上教学,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最大的教育实验,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网络平台等带来了巨大考验。一线教师们纷纷深入教学实际中积极探索,选择适用于自己学科的线上平台与课程资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有效引导学生组织教学等,旨在为达到与线下同等的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与成长需求,保证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一、概念界定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门基于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先生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所产生的理论与实践并行的人本主义课程,倡导原本性、即兴性、综合性、创造性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与能力培养为中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奥尔夫音乐教育基本知识和教育思想、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声势与律动、语言与歌唱、欣赏教学、乐器合奏、戏剧等各个教学内容。

(二)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直播课为主,采取“录播或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本课题中的线上教学以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线上教学探索为例,以此展开课程改革探索。

传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学中,理论讲授与实践活动同步进行,教师通过音乐、身体、乐器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且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体会并掌握这一先进的国外音乐教育。网络背景下,师生面对网络进行线上教与学,《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应用活动的开展备受影响。

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对象是学前教育专业三年级学生,学生已具备学前教育基本知识,有乐理、视唱、钢琴、声乐、舞蹈等音乐基础。教师通过调研学生的学习基础,并根据疫情期间实际学习环境,通过反复研讨与实验模拟,制定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环境,通过中国化、本土化课例进行思政教育等一系列教学计划,切实有效的地保证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并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二、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实施

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个方面。线上教学也不例外,它可以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只要是有网络的环境,学生都可以进行学习;线上资源丰富,可以不限次数重复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与掌握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回看;师生可以通过QQ、微信等便捷的聊天工具进行辅导答疑,实现因材施教;课堂签到、课后作业打卡、平台自动批改和統计,实现了对学生评价的快捷和精准……线上教学的这些优势,为教学与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但也存在着诸多弊端,绝大多数的教师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疫情的突然发生,教师把教学方式转移到线上,无法直接管理学生,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能力一时间无法得到施展;教学中缺少了师生的互动,很多实践教学活动无法展开,难免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作业多以文档、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部分课程的作业批阅给教师带来了不便,造成额外的负担;此外,线上教学受网速、设备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些弊端在刚开课的几天之内纷纷暴露出来,但勇于探索的一线教师们积极调整,找寻良策。

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关注到网络环境下师生的教学环境,结合理论实践并行的课程特点,教师深入教学实际中积极探索与改革,创新了教学理念,选择了最适合的教学模式与有效的评价方法。

(一)“三个创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对课程教学的重要引领,在《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创新改革,切实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环境创新,深入家庭与社会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创编奥尔夫音乐活动;进行内容创新,注重本土化、中国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之更加适用于中国音乐教育;进行思政创新,将中国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感受与鉴赏中国音乐元素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家国情怀。

学生通过《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学习,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特点,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理解每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及应用方法,能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化”“中国化”课例的创编和应用,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与教学能力,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玩”音乐、鉴赏音乐,热爱音乐教师职业、热爱艺术教育,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教学理念凸显出课程思政中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

(二)深入浅出的教学内容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总——分——总”的结构进行框架布局,共分为九个章节进行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虽有一定的音乐基础,但相对薄弱,因而在线上教学时,教学更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学内容从理论学习开始到实践活动再回归到理论学习,从认识奥尔夫音乐教育基本知识和思想开始,逐步渗透到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声势与律动、语言与歌唱、欣赏教学、乐器合奏、戏剧等各个教学内容,最后在上述内容学习基础上探究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研究“本土化”“中国化”实践等各个领域的应用问题。

(三)“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行的课程,疫情期间学生利用平台资源进行视频学习,完成在线理论知识与教学设计作业,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但线上学习无法像课堂教学一样开展全员参与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因而实践应用的教学活动存在一定缺失,影响了教学效果。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教师积极调整应对方案,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转变,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并行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线上学习与辅导,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线下深入家庭与社会生活,进行奥尔夫音乐实践。教学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关注实践应用。方案制定初期,教师调研了学生情况、征集了学生建议,对学生线下家庭实践活动提出一些要求:独自在家或只有不能配合完成实践活动的老年人在家的学生,可以选择用视频APP制作多声部完成实践活动;能够和低龄小朋友进行实践活动的为最佳实践搭档,也可以和父母或兄弟姐妹一起完成实践活动;参与人数尽可能多于3人。

(四)“三位一体”的教学流程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通过“三位一体”教学流程,体现出线上教学的优势。“三位一体”中的“三位”即是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一体”指的是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一体。

教师课前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补充材料、单元作业等准备充分,通过QQ群发布学习任务与作业;课中与学生同步观看教学视频,时时关注学习动态与辅导答疑;学生课后深入家庭环境完成实践活动创编。“即时评学”是《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线上教学互动的主要体现,学生的家庭实践作业在教师规定的统一时间内上传,既方便教师批阅又避免了参考与抄袭,每一份作业都赋有学生独特的创意和想法。教师鼓励学生参与点评,通过自评与互评,从优秀的作业中获得灵感。教师对每一份作业的文字评语罗列在班级群中,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引起注意并主动发现典型问题进行反思,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中也培养了学生发现与纠正问题的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学生线上理论学习与线下实践活动两方面内容,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的方式,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形成教学反馈,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与效果。

三、网络背景下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特色

線上课程的顺利展开,依靠的是网络部门的保障、线上平台资源的支持、学校管理者的协调以及一线教师在突发情况时的迅速反应。但作为一线教师不应仅仅满足完成线上教学任务,更应抓住契机,与时俱进,贴合网络授课实际教学环境进行课程改革的探索。郑州科技学院的教师在《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线上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践,以中国化的教学资源开发、丰富有趣的家庭实践活动、深入生活的奥尔夫乐器制作三方面最为突出。

(一)中国化的教学资源开发

《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是源自于德国的一种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但它并不是一种固定模式,不能原样照搬套用,需将其中国化、本土化,这样才能更好地适用于中国的音乐教育。因而在教学时,教师始终坚持对本土教学资源的开发,把中国优秀的古诗词、经典儿歌、民族民间音乐作品融入教学中,巧妙的将其进行教学设计,如运用《春晓》《咏鹅》等古诗词进行语言节奏练习;用《我爱北京天安门》《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编花篮》等经典儿歌进行声势练习与奥尔夫器乐教学;将国外的音乐教学方法进行本土化、中国化的教学实践后,学生能够吸收到大量的中国音乐元素,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在欣赏音乐时善于发现并乐于使用中国音乐元素。

(二)丰富有趣的家庭实践活动

网络背景下,教师鼓励学生把家人号召起来,一起学习并完成奥尔夫音乐教育线下家庭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学生对《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较往届显著提升,对老师、对课程有更多的认同,教师也更加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效果。在线下家庭实践活动中,有的学生和硬汉老爸、可爱老妈配合完成;有的学生和自己的闺蜜“玩”起了“云游戏”;也有学生把弟弟妹妹当成了教学对象;还有学生喊来了邻居家的小姐妹们一起练习;也有独自在家的学生,利用便捷的视频录制软件,自己和自己就“玩”了起来……最熟悉的家人变成了共同学习的伙伴,变成了实践活动的队友。

线下家庭实践活动不同于学校课堂实践活动,也要更难于学校课堂实践活动。在传统的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互动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都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相对较容易,有困难也可以及时获得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而学生在进行线下家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依靠的更多是自己,要自己做导演进行分工,当起小老师,教节奏、旋律,在教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提高了教与学的能力。

传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学校课堂实践活动开展以小组为单位,创编活动过程中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表现积极作用明显,而懒散不愿意动脑的学生普遍处于支配地位。转变成家庭实践活动后,每个学生与家庭自成一个团队,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深入生活的奥尔夫乐器制作

奥尔夫器乐教学是《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内容,疫情之下缺少乐器的师生,要如何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实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手工、美术课的学习基础,动手能力较强,利用这一优势,教师引导学生发掘身边的生活用品,来制作奥尔夫打击乐器。如将纸板和瓶盖结合,制作成响板;将缝衣服的顶针带在手上碰击木板,模仿打棒的声音;将大米或石子装入瓶中,模仿沙锤的声音;将玻璃杯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出不同的音高……学生们创意频出,精彩纷呈。

通过奥尔夫乐器的制作与改造教学实践,学生深入到生活之中,挖掘生活用品并进行开发和利用,培养了其动手能力、探索与创造的能力。学生运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乐器进行奥尔夫音乐演奏,提升了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关注到不同材质物品发出的音效,学会鉴赏与聆听。

四、结语

郑州科技学院《奥尔夫音乐教育》线上课程的改革实践,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由此可见,教育与教学都应与时俱进,一线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使之适应当前的教育与教学形式,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长与目标培养。

参考文献:

[1]孟宪玲.“线上教学”的哲学思考与实践[J].辽宁教育(下半月),2020(04):25-26.

[2]黄耿东.危机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战“疫”之有效举措[J].辽宁教育(下半月),2020(04):15-18.

[3]黎卫英.有效开展在线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探索[J].福建电脑,2020(03):27-30.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舞蹈是用特殊的方式来演绎美, 用自身形体作为表演工具, 通过人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 提高人的大脑思维。同时又使人的骨骼、肌肉, 韧带得到发育, 人的肢体更灵活、协调功能更加完美, 近年来不少儿童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的本质领会不够, 对孩子经常用“强化法”和“突击法”来进行训练。搞得一些学生对舞蹈产生畏惧感, 抹杀了他们对舞蹈原有的兴趣, 从而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下来。笔者认为, 作为一名小学舞蹈教师, 首先应了解、熟悉学生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惯, 知道他们喜欢什么, 讨厌什么, 懂得他们的追求和希望。

奥尔夫奇教育体系中强调:“一切从兴趣出发。”舞蹈教学也是如此, 所以, 在舞蹈基训中我们应摆脱以往那种苦练模式。杜绝强制性, 用一些生动、形象、多彩的教学方法进行舞蹈课教学, 让课堂充满快乐、和谐的气氛。使学生一直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兴趣, 笔者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 用动物形象化的名称诱导学生模仿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原本性”对于小学生来说,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形象性较强的事物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舞蹈教学中, 舞蹈动作的形象化,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舞蹈教学中软化度的训练是最艰难而必须接受的一个环节。如何克服小学生畏惧感和厌恶感, 从而激发他们克服困难产生学习兴趣呢?笔者利用形象化动物名称和舞蹈动作相结合, 例如:把“前体软翻”称为“滚雪球”、“地面双掖腿下后腰”称“小青蛙”、“手指开合”称“花儿醒来了”、“后踢腿”称为“燕子飞翔”。每次上课笔者说“春天来了, 花儿醒了”, 孩子们就会快速地一个接一个地做前体软翻, 笔者又说:“雪融化了”, 学生们就会小碎步向笔者靠拢。每个孩子脸上挂着汗珠, 虽然很苦很累, 但从他们小小脸颊上看到的完成动作的喜悦和自豪。

2 用设计情景启发学生联想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即兴奏乐, 发挥联想性”, 因此, 我们在选择和提炼儿童舞蹈语汇时可根据儿童的心理、情感和特征。让学生在联想中去创造, 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出发点和归宿。只有给学生充足的想象空间, 才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挥和各种舞蹈动作的掌握。在教学中, 笔者创编舞蹈《瑞雪迎春》, 为了让学生理解舞蹈的意境, 特意布景设计了雪景。并带着学生去感受、体验, 后来在训练中学生的舞蹈动作逼真传情, 生气盎然, 有的学生自己创造出许多优美的动作:有的做着雪花动作, 有的玩着雪球, 有的吹着雪花, 有的堆着雪人, 学生们真正进入了角色。由此可见, 亲切、细致的启发式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用动感的语言节奏促进学生学会舞蹈

奥尔夫认为语言是基础, 它是根。语言本身既是旋律与节奏的综合因素, 也可以结合节奏, 也可以结合语言来进行。在教学中, 我尝试着从朗诵入手, 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节奏气氛中动起来, 舞起来。在教学生一些基本舞步, 就选了一些简单的儿歌;例如用《小星星》歌词和音乐, 第一步让学生用正常的速度朗诵歌词, 第二步在节奏上稍做变化, 第三步将动作与朗读结合起来这种动感语言节奏的运用使以前从未接触过舞蹈的学生能准确的踩出舞步。通过尝试从朗读入手, 结合音乐, 学生们做到口到, 耳到, 眼到, 身到, 激发了学生兴趣, 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用典型的音乐节奏训练学生协调性

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础的元素。节奏、身体、舞蹈动作三者结合才称得上舞蹈。作为音乐元素的节奏在舞蹈中具有核心作用, 可以说, 节奏是舞蹈的灵魂。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节奏感, 笔者在教学中, 首先选择音乐速度开始训练, 利用“小马跑, 青蛙跳, 小鸭走”这三个角色走路的节奏的快慢来形象比喻。第一, 先让学生听三种动物走路的声音。第二, 让学生模仿不同动物走路, 并根据音乐的变换来改变所扮演的角色, 在角色中体验节奏快、慢交替。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轻松自如地掌握了节奏概念, 而且学生印象深、记忆快。另外, 还将我国少数民族丰富多彩, 具有典型民族风格舞蹈素材进成组合, 让学生练习。使具有典型节奏又有民族特色的西藏舞与手腕灵活的新疆舞相结合, 既加强了学生民族意识, 弘扬了民族精神。又对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及掌握舞蹈丰富的表现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5 用优美的舞姿激发学生自我表现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倡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舞蹈, 表演舞蹈, 每一个学习舞蹈的学生都有着强烈表现欲望, 所以自我表现在舞蹈教学中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 笔者用一些舞蹈游戏激发学生一展自己优美的舞姿, 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报上台表演, 并有意安排学习集体舞, 让每一个学生都来参与并自我表现, 还在各种文艺晚会上安排学生表演, 既活跃了课堂, 锻炼了学生, 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不断汲取外来文化精华的民族。作为一名小学舞蹈教师, 在尝试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运用于舞蹈教学中后, 深感我国舞蹈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今后的舞蹈教学中, 应不断汲取奥尔夫教育体系中先进教学理念, 用行、用心、用情为发展中国舞蹈教育事业而努力工作。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 以它先进的教学理论和实践, 使之成为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把奥尔夫的教育体系运用到小学舞蹈教学之中。从用动物形象化名称诱导学生模仿;用情景设计启发学生联想;用动感的语言节奏促进学生学会舞蹈;用典型的音乐节奏训练学生协调感;用优美舞姿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期望对舞蹈教师在运用奥尔夫教育体系上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 邓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变化与发展[Z].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独特的教学方法, 以儿童感兴趣的拍手、儿歌、做游戏、讲故事、唱歌、跳舞等来培养他们的乐感, 主张欢乐的学习气氛, 在活动中以“动态教学”的方式进行幼儿园音乐教学,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教学课程, 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兴趣, 激发幼儿们的创造性思维, 产生一些对于音乐课程的联想, 幼儿们也就更加愿意去学习和体验音乐课程中所涉及的音乐内容和知识。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实践性, 更加有利于践行音乐发展的创新。

(二) 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创造能力。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 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通过一些乐器使用的教学, 能够有效地带动幼儿园音乐活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幼儿们的音乐动手实践来提升幼儿园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这种音乐实践性的教学能够提升幼儿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实践更能够激发幼儿们的想象能力, 这对幼儿创造性思维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能够提升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素养。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由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法, 这也就给幼儿园音乐教师的自身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幼儿园音乐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幼儿的引导作用, 通过引导来激发幼儿们的音乐创造性思维模式, 这对于幼儿们以后的音乐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要求幼儿园音乐教师自身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有明显的教学优势。那么, 如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用这种方法呢?以苏教版教材为例, 我认为教师应当做到:

(一) 使用多种艺术形式教学。奥尔夫教学方法强调舞蹈、音乐、动作等多个艺术形式结合。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我认为音乐老师应当根据课堂客观条件、活动内容设置和幼儿的主观要求,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 比如走动、舞蹈、声乐;允许幼儿进行乐器演奏、独奏;允许幼儿进行合唱等等。比如在一堂幼儿园音乐学习课上, 对于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我让幼儿首先感受歌曲的节奏, 并且让幼儿用击打乐器进行演奏, 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逐渐熟悉了这首歌曲后, 我又让幼儿按照旋律和舞蹈动作演示进行表演,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 鼓励幼儿的创造性。幼儿的创造性是十分惊人的, 尤其是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 往往出人意料。针对幼儿的这个特性, 我认为, 教师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对所学的音乐进行改造。这种改造, 可以是演奏形式上的, 也可以是歌曲内容。当然, 教师应当进行价值方面的引导, 避免幼儿将其改造成与主流价值观不符合的歌曲内容。如中班音乐活动《胖厨师和小老鼠》就是以奥尔夫教学法为设计理念, 使音乐游戏不仅仅是单纯地玩, 而是借助“参与性故事”的情节, 了解四种小型打击乐器的名称及基本的演奏方法。整个活动是由胖厨师和小老鼠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贯穿始终, 乐器与故事情境相结合。比如, 用鼓声来代表脚步声, 沙锤声代表厨师刷锅子的声音。用乐器对应每一种声音的特色, 让幼儿与老师一起完成整个故事, 既形象又有趣。最后尝试根据鼓声的不同, 改变脚步的速度和力度, 体验游戏的快乐, 在情景化的游戏表演中, 为幼儿提供自主表现的积极氛围, 使幼儿感受表现和创作的快乐。可以说, 这样的活动模式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内容了, 而是充分尊重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 这与国家新课标的要求是一致的。

(三) 结合本土文化习惯。在世界范围内全球化、多元化浪潮日益发展的今天, 教育理论本土化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奥尔夫教学法也强调教师引导幼儿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引入本土文化。中华民族有着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和辉煌, 因此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大量可以借鉴的音乐。同时, 我国地大物博, 各地不同的方言也是优良的教学资源之一。比如, 如《小白眼和小黑眼》是大班的一个音乐活动。这首歌以四川方言以及我们苏州的方言作为歌曲衬词, 同时在演唱部分加入了北京方言中的“儿化音”, 增加了乐曲的趣味性。四川人个性豪爽, 因此他们说起话来声音响亮, 方言抑扬顿挫, 可谓是激起了他们很大的学习兴趣。个个学说的有模有样, 十足有四川方言的味儿。随后, 又将本土方言穿插进去, 苏州方言对大多数孩子来说, 非常熟悉。因为苏州人个性温婉, 因此苏州方言语调平和, 语速适中, 恰恰与四川方言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 笔者还请外地的幼儿用他们的老家的方言来说一说、唱一唱, 使得在座的幼儿都为之捧腹大笑。孩子们充分体验歌曲的幽默性和趣味性的同时, 也深深爱上了这首歌曲。这样的活动, 不仅让幼儿学习到了音乐知识, 更对我国的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附《小黑眼儿和小白眼儿》歌曲歌词:

小黑眼儿, 小白眼儿, 手拉着手儿去茶馆儿。 (喝茶啰)

喝人家茶呀, 摔了人家碗儿, 人家叫他赔茶碗儿! (啷个办肋)

他对人家, 眨巴眨巴眼儿, 人家叫他, 哼!赔茶碗儿。

在当今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够构建一种全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这不单纯是传统的音乐教学, 而是一种将传统音乐教学以及音乐相实践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展开对于幼儿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 利用“奥尔夫教学法”新颖的教学理念, 能够制定出更加适合幼儿自身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和调整, 对于未来我国幼儿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具有十分长远的意义。

摘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 “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开创了一种当今幼儿园音乐教学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主张对幼儿内心深处音乐灵感的培养, 通过音乐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结合来提升当代幼儿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升当代幼儿园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着力探究这种教学方法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得以具体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音乐教学,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溢洋.奥尔夫教学法中创造性教学的形式与应用[J].大舞台, 2011 (01) :39-42.

[2] 詹呈.精彩源于开始——浅谈音乐课堂的导入[J].儿童音乐, 2011 (01) :87-88.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相关概述

奥尔夫教育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该教育体系是由得多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立的, [1]对世界的音乐教育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现如今, 该教育体系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都广为流传, 其所编著的《学校音乐》这本教材, 已经被翻译成了几十种文字, 对指导世界各国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在1980年, 廖乃雄先生将该教学方法引入到中国, 经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该教学方法在我国得到了大力的而推广, 对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该教学法也不断的延伸到其他领域, 例如, 延伸到了音乐治疗领域, 对病人的疗效取得了较大的效果。下文就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的阐述。

1、综合性

音乐原本是和动作、舞蹈等结合在一起的, 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它是最自然的情感流露。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人类也变得更加理性, 失去了古代先民最放自然的原始状态。鉴于此, 奥尔夫认为, 要通过综合的方式去开发人类的心灵, 而这就使其在行为方式上将歌唱、舞蹈等合而为一。

2、亲自参与, 回归人本

奥尔夫认为,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一定不能够将知识直接的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之中, 而是要学生创造实践的平台, 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其中, 让他们在唱、跳的过程中去找出那些知识。主张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来使他们对音乐艺术去进行感知, 进行理解与实践, 从而促使学生的以下几方面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2], 1) 审美能力、2) 创造能力、3) 表现能力等。

3、即兴性

即兴也就是让学生摆脱禁锢, 通过让学生在游戏玩耍中去探索声音, 让学生即兴表现自己的情感, 通过探索式学习, 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音乐。故此, 即兴活动是升华学生音乐体验的重要方法。

二、音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内容不够准确

现如今, 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 教师大多数都是从艺术系聘请过来的, 这些教师受到了专业的训练, 音乐功底较强, 但是在音乐教育时, 依旧受“专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他们的教学能力较弱, 所以很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过多的重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培养, 而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 在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够明确, 通常都是根据自己以前的教育来进行生搬硬套, 这样一来, 就导致高师音乐教学效率不够理想。

2、高师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较弱

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 高师学校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 他们的学习兴趣较低, 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弱。也正是因为高师学院学生的这些特点, 导致音乐教学不够理想, 许多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这样也就很难提升他们的音乐水平。如果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合理用于音乐教育之中, 势必能对我国高师学校的音乐教育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3]。

3、教学定位不够明确

在音乐教学中, 存在着一个较为的问题, 那就是一些教师将音乐教师视作单纯的音乐学习。在高师院校中, 一些外聘的音乐教师大多数都“重技轻艺”, 都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 但是却忽视了教学知识对学生的实用性。也正是因为音乐教学定位的不明确, 导致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而这就不利于高师学校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

三、采用该教学法的必要性

1、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推行了新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专业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现如今, 教师的素质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音乐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许多学校对音乐教育都不是非常重视;许多音乐教师都缺乏教学研究的能力, 而且也不重视后期的自我学习。故此, 就需要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品格。

1) 完善教育理念

在该音乐教学法中, 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那就是“原本性音乐”。奥尔夫指出, 音乐是与动作、舞蹈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 不仅是被听, 还需要参与到其中。这体现了该教学法的人本主义思想, 也就是音乐教师实际上是人的教育, 需要从人性发展的开端做起。现如今, 我国的音乐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仅仅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 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4]。在许多高师院校中, 音乐教学课程的设置都过多的重视理论教育, 这样就导致学生对音乐教育的理念缺乏理解。采用该音乐教学法, 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能够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教育思想, 进而促进高师院校学生的音乐水平的提升。

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

在高师音乐教学中, 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他们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 导致学生的音乐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此外, 有许多教师更重视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 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而该音乐教学法主张让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之中, 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感受, 继而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在该音乐教学法中, 不管是节奏教学, 还是声势教学, 都是注重实践性, 强调创造性, 通过让学生去感受生活化的音乐教学, 来弥补学生的实践体验, 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3) 参与教学实践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实践内容形式多样, 不同阶段的教学过程, 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 都充满了创造性。在该音乐教学法中, 对即兴创造非常重视, 主张让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即兴发挥自己的才能, 去进行即兴表演。这种教学法的学习过程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过程, 变成了师生互动的实践过程[5]。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让学生从节奏到动作进行即兴创作, 让学生从语言到旋律进行即兴创作, 师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 可以进行合作。

2、推动该教学法在我国本土化的进程

1) 努力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传承

在高等师范教育中, 高师音乐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 还承担着传承我国民族文化的重任。在高师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 实施该教学法有个的最大优势, 那就是高师音乐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 是高师音乐教师的文化素养较强, 是教育的行动者。这就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能够将本土的民族音乐通过音乐本体的形式呈现出来。该教学法能够与中国文化相交融,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将本民族的音乐表现出来, 然后让其他的同学进行欣赏, 通过这种相互分享, 让每一位学生的眼界都变得更加的开阔, 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还有助于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

2) 推动该教学法的我国本土化研究

要想推动该教学法的我国本土化研究, 一方面要依靠专家或者受过奥尔夫教学法训练的教师, 还需要依靠未来的人民音乐教师, 也就是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首先, 在课程的安排上, 可以将奥尔夫教学法安排在大三学期。那么学生通过前两年专业技能课的学习, 都具备了一定的创作技巧, 具备了一定的音乐专业知识, 这就为后期的教育理论学习打下了基础。其次, 高师学院在招生过程中, 要注意招收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 要保证学生民族成分的比例要适应当地音乐教育的需求。因为不同民族的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是不同, 他们对自己母语音乐的体验会更加的深刻, 他们对自己母语音乐的认同感也是其他民族学生所不具备的。故此,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让他们将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融入到奥尔夫教学之中, 以推动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

四、结语

综上, 在音乐教学中, 实施该教学法是充实高师音乐教学法的课程内容的需要, 有助于促进广大音乐教师完善教学理念, 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此外, 实施该教学法也是加快其在我国本土化的进程的需要。因此,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 高师院校要鼓励学校音乐教师, 让她们充分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借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摘要: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对提升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 在高师音乐教育中, 要改变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提升学生的音乐水平。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法,必要性,奥尔夫

参考文献

[1] 博雅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施的必要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6:110-111+114.

[2] 刘丹.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基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启示[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1:53-54+57.

[3] 王翼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小组课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2, 09:107-108.

[4] 博雅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新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实施设想[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0, 03:103-105.

奥尔夫教学法小学英语论文范文第6篇

什么是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音乐教育之一。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是指原本性的音乐教育。

原本的音乐是指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把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原本的音乐是接近自然,源于生活,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非常适合于儿童的。

它形式简洁,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即兴性;

2、综合性;

3、参与性;

4、自然性;

5、民族性

6、大众性。

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奥尔夫音乐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原理,即是原本性的音乐教育。原本的音乐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它是先于智力的,它不用什么大型的形式,不用结构;它带来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是适合于儿童的。

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也越来越细,但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单纯用嘴唱或用耳朵听,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2、创造性(或者称即兴性)

孩子的生活经验没有受太多的社会影响而定型,因此他们天然的具有对音乐的创造性。在看到一幅图画后,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音乐去表达,通过简单的乐器即兴演奏、即兴表演,使孩子也从事艺术家的工作,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像力。当没有乐器时,他们能用手、脚、筷子、报纸等代替音乐进行演奏,充分体现对乐器的创造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情商是人们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往人们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培养,现在奥尔夫就是一个培养情商的好方法。通过孩子的视、听、触、嗅,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开发孩子的潜能。原本的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音乐在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们成为一个主动者参与其间,而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当音乐响起,你可以用身体动作表达,就像有的小孩子,听到电视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动小屁股跳起来,嘴里也哼唱起来。这种自娱自乐的音乐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发与宣泄。

4、从本土文化出发

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及其教学方法,呈现一种开放性,这使得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传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奥尔夫音乐重在理念,它没有规定一个标准的示范课程,他鼓励人们依照本国的文化,将他的音乐理念融入其中,这样虽然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但也给各国的奥尔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本土出发,中国的奥尔夫结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语言、民歌、童谣甚至是方言。这种音乐更被人们熟知,更为人们所接受,具有通俗性,人们更易懂。因此,各国的奥尔夫理念相同,却在具体内容上不同,不会使奥尔夫局限在某一时代、某一国家,而是不断创新,世世代代发展下去。

5、从儿童出发

音乐不是精英人才的专利品,在七种智能学说里面,提到可以通过艺术渠道对人进行培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音乐细胞,没必要对孩子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大错特错了。艺术是每个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和体验。

一个6岁以下的孩子,声带发育还不成熟,如果让孩子唱一个长音,他还唱不下来,有时出现唱歌唱不准的现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动作发展已经成熟,听觉也是成熟的,因此奥尔夫最适于孩子。让他们从小懂得节奏、韵律,了解音乐语言。

奥尔夫音乐的局限性

奥尔夫音乐不是学习高深的音乐技能,它重在开发人的潜能,可以说奥尔夫是关于音乐的启蒙,是学习其它音乐的起步。

总之,奥尔夫打破了科学的系统性,摆脱了科学对音乐的桎梏,更有利于个性的健康发展。

用奥尔夫音乐培养多才宝宝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愿受到拘束。如果你让宝宝坐在钢琴边,严格地要求他按部就班地弹,宝宝大多是没有耐性的,往往虎头蛇尾,让爸爸妈妈失望。尝试用奥尔夫音乐引导宝宝认识音乐,或许非常有效。因为奥尔夫音乐非常适合孩子的特性,而且注重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1、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音乐带有自娱的特性,这就吸引了儿童参加进来,让孩子在玩乐中懂得音乐,不是为了学音乐而学音乐,而是为了让孩子在还不懂得什么是音乐的年龄,就开始音乐的实地演习。比如老师教一首歌谣“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脚底下。”前两句老师从低音唱到高音,后两句从高音唱到低音,动作则是人坐在地板上,腿屈膝脚掌平放在地,双手从脚下随着歌声向上做爬的动作,当唱到爬到头顶上时,手正好到达头顶,唱下两句时,手又从头顶爬到脚下。这种一边唱一边做动作的方法,让孩子用身体动作理解了高音、低音。在教学中,还配合了奥尔夫乐器的使用。奥尔夫乐器比较容易操作,比如鼓、木琴、响板等,这些乐器不强调过多的技巧,只要在老师的启发下,宝宝就可有节奏地敲击,奏出音乐,使宝宝很容易喜欢音乐。

2、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和协调能力

由于在上课时,宝宝耳朵要听、眼睛要看、嘴中要学唱、还要配合各种动作,调动了宝宝各个器官都要参与音乐的表现,从而使宝宝注意力集中,学习得非常快。同时也锻炼了各器官的协调能力。

3、培养宝宝的听力和创造力

0-3岁的宝宝,是听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让宝宝多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节奏,有助于听力的发展。由于宝宝社会经验较少,创造力的发展还不明显。

4岁的宝宝,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如果充分运用宝宝这一时期的特点,可以开发宝宝的创造力。比如老师启发宝宝:老师唱的是爬到头顶上,小朋友们还能说出爬到哪儿?有的小朋友说爬到鼻子上、有的说脖子上、有的说屁股上,老师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鼓励,并带着宝宝们唱一遍。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宝宝:可以是爬,还可以是什么呢?有的小朋友说飞、有的说飘、有的说走,总之让宝宝开动脑筋,自己编创歌词。

4、培养宝宝的情感

由于这种活动轻松、愉快,宝宝一学就会,不给宝宝带来压力,因此宝宝情绪饱满、兴奋,有利于宝宝通过这种途径使情绪得到抒发。

5、培养宝宝其它艺术天分

在学习奥尔夫的过程中,配合了演奏乐器、舞蹈、有时还可以放一段音乐,让图画来表示音乐,比如当听到流水潺潺的声音时,宝宝可能画一条弯弯曲曲的线,当宝宝听到海浪的声音时,可能画一条此起彼伏的线,表现海浪。这就培养了宝宝领悟其它艺术形式的能力。

总之,奥尔夫音乐通过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不仅学习了音乐,更是通过音乐,开发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挖掘了孩子的潜能。

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基本特色

(一) 在课程思想上,奥尔夫追求“原始性”音乐,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

奥尔夫认为:“……原始的音乐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会和体验的、适合儿童的”。从其原始性儿童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指出,“原素性音乐永远不是音乐本身,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对于处在个体发展原始或者初级阶段的儿童来说,获得全面、完整的综合性审美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从艺术的本原来看,音乐、语言、舞蹈本身就是连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儿童从事音乐学习行为实际上就是人类原始艺术活动的一种再现,儿童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音乐范围内。

在这种综合性艺术观指导下,奥尔夫不仅教儿童唱歌识谱,而且也教儿童演奏乐器。在教儿童演唱、演奏的同时,还结合自由朗诵、即兴舞蹈、歌唱和奏乐来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并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身心投入地进行创作、表演、欣赏、交流与评价。奥尔夫认为:这种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教学是为了给儿童创造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

(二) 在课程内容上,奥尔夫强调一切从儿童出发,选择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教学素材于儿童音乐教学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对象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与确定上,奥尔夫都是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教学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孩子们的名字、熟悉的童谣、儿歌以及色彩、花、树木、一周的每一天、地名等。

奥尔夫体系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嗓音造型、动作造型、声音造型三方面。其中嗓音造型包括歌唱活动和节奏朗诵活动。动作造型包括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活动(所谓声势活动是一种用儿童的身体作乐器以此进行节奏训练的极简单又有趣的活动。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声音造型即指乐器演奏活动。奥尔夫认为:这种集诗、舞、乐、戏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内容不仅符合人类生活的原始性、原本性,同时也符合儿童的特点和他们学习音乐的自然天性。

奥尔夫体系的教材也充分考虑了儿童音乐学习的特点。这点可用奥尔夫本人写的5卷学校音乐教材作为代表。它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德国儿童熟悉并喜爱的民歌、谚语、童谣和儿童游戏。因为奥尔夫认为只有来自儿童生活的教材,才可能是最符合儿童天性的、最自然的、最富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 在课程方法上,奥尔夫体系推崇主动学习音乐,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从原始性音乐教育观出发,奥尔夫推崇儿童主动学习音乐。他说:“我追求的是通过要学生自己奏乐,即通过即兴演奏并设计自己的音乐,以达到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我不想用高度发展了的艺术性乐器来训练,而用一种以节奏性为主、并比较容易学会的乐器,和肌体相近的乐器”。奥尔夫的这种乐器不是高度精确性或高度科技化的乐器(如钢琴、电子合成器等),而是人的肌体(如拍手、跺脚、捻指等)、原始的发声器(如铃鼓、手鼓、木鱼等)和奥尔夫自己设计发明的“奥尔夫乐器”(一种音条可以灵活拆装的敲击乐器包括木琴、钟琴等)。

在教儿童音乐欣赏时,奥尔夫不是让孩子们被动的听,而是借助一些辅助性符号,随着乐器的进行,分声步演奏打击乐器,这样儿童不仅体验到音乐的美妙,而且了解了乐曲的节奏、结构和风格。奥尔夫认为,让儿童主动学习音乐还应包括在课堂上老师的指导,奥尔夫常常强***师在课堂上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正如一切原始形态的艺术活动都带有自发性、创造性一样,奥尔夫倡导的原始性音乐教育的一个基本点就是创造。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音乐的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引导创作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仅仅向幼儿提供一些原始性的材料(如最基本的音调、最基本的节奏、最基本的动作方法等),教师被要求站在儿童的角度来主持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儿童则主要是通过在范例和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集体创作的音乐学习,儿童被要求即兴编创歌词或吟诵韵文;儿童被要求用自己创造的音响和图形来记录自己的音乐,创造自己的“乐谱”等等。通过儿童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节奏训练

敲击节拍

方法:在背诵儿歌和有韵律的唐诗时,成人和孩子都会不约而同的拍手或做一些动作来打节拍。在宝宝唱歌时成人也会同他一起按节拍拍手和做动作。节拍是学习音乐、文学、艺术的必修课,宝宝在刚接触时就不自觉地喜欢上了。家长不妨再进一步让宝宝学习敲击来应和音乐中的节拍。如果家中有一些打击乐器也可以随时应用。家庭中的日用品,如筷子、盘子、金属器皿、盒子等都可以作为敲击乐器。例如用筷子来鼓击一个纸盒,在四三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拍作为强拍,再击盒子边上两拍作为弱拍。在四二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再击盒子边上一下。在四四拍子的音乐中,先击盒子中央一下,盒子边上三下;或者在盒子中央一下,边上一下,中央轻轻击一下,边上更轻击一下,以表达强、弱、次强、最弱的节拍。

在宝宝学会击节拍之后,家庭可以组织音乐会。如果有一位家长会演奏某种乐器可以作主题演奏,另一位家长和宝宝各用不同的器皿敲击节拍。也可以让录音机播放主题音乐,家庭成员各取不同的器皿,轻轻敲击,使主题突出,节拍鲜明。在敲击节拍的基础上,宝宝可以用手指挥,家庭成员敲击,让宝宝练习当个小指挥。

目的: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学会简单的节拍。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课堂上常采用的一个教学内容,在整个音乐教学中起了重要作用。

有人形象的比喻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灵魂。”也有人说:“如果旋律是音乐生命的血液,节奏则是心脏的跳动或是脉搏,它推动着血液的运转。”可见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就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他认为:“对音乐的感受不仅仅反映在心理上,同时也反映在身体上”。德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了“节奏第一”。他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应当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生命力的源泉。因此,奥尔夫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中韵律活动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体会到了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活动,是增强节奏感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是认识节奏型进行读的练习,让学生分别按节奏型和节奏长短时值进行读。并让学生边划拍边读,边击拍边读。通过读掌握基本结构,增强节奏感。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加强节奏感的训练,还采用出示固定的结构,让学生填词。如:××|×××|、老师 ,辛苦了,还可以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写出节奏。如我在一次示范课上做此项练习时,有个同学说:老师好!老师好!欢迎老师来指导!节奏是:×××|×××|×× ×× |×××|,学生边拍节奏边读,形成多样的韵律活动,逐步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节奏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声音,组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如:启发同学听钟摆声。嘀答、嘀答节奏型是×× ××。敲鼓声。教师敲鼓,学生边听边念咚嗒嗒、咚嗒嗒,节奏型是××× ×××。还有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 ××××。汽车喇叭××× ×××嘀嘀嘀、嘀嘀嘀。马蹄声×× ××嗒嗒、嗒嗒让学生充分地想象随时都会发现生动有趣的节奏。不但要发现节奏还要培养学生去创造节奏。我在教学中采用了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拍照掌、拍腿、跺脚、捻指一类的节奏教育方法。将语言的节奏与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会歌曲后,老师根据歌曲的情绪特点,编配“声势”练习,出示编配的节奏图,学生边唱边做。而且动作又进一步扩展弹指、弹舌等。如在“我心爱的小马车”这首歌曲中加入弹舌,效果特别好。就像马蹄声,形象生动。学生非常喜欢声势训练。由教师编配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创编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编配,学生是跃跃欲试,想象力极其丰富。如歌曲“过新年”学会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编配歌曲的一部分,大家编好后,一组选出一位同学组成一个完整“声势”带领全班同学边唱边做。教学效果非常好,同学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奏是一个最有力的音乐源泉,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于动手、动脑、动脚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节奏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我常在教学中穿插节奏游戏。如:游戏走、跑、跳就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 、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听乐曲走、跑、跳掌握音符的时值,还有节奏回声的游戏更是孩子们喜欢的。教师先拍节奏,开始二小节逐步过渡到四小节。速度先慢后快不断变化,从简单逐步增加难度,训练了同学们的听觉、反应能力及记忆能力,获得愉快的情绪,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把韵律活动贯穿在音乐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音乐的长短、强弱、速度等。培养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能力,恰当的把握节奏。综上所述,韵律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音乐启蒙备忘录

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没有比艺术教育更适合他们了,而在艺术的殿堂上,进行音乐启蒙及开发当属最佳。因为,0-3岁的小宝宝尚没发育完全,学习舞蹈或画画有可能伤及四肢及手指的筋骨。而惟有音乐接触得越早,对宝宝则越有益处。这样,不仅可增进宝宝的乐感,更重要的是多听高雅的古典音乐,还能开发宝宝的右脑,从而使左右脑功能平衡。

音乐启蒙和开发,犹如给宝宝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记忆力安上了一副展翅飞翔的翅膀,使宝宝的智能发展更卓越——

备忘录No.1 多让宝宝聆听周围美妙的声音

宝宝出生后,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

* 听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在房间里挂一个能发出清脆悦耳声音的风铃。

* 听厨房中的切菜声,听锅碗瓢盆碰撞时发出的音响。

* 听自然界的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 听各种交通工具,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如爸爸、妈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不同情感的声音,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 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适合大一些的宝宝)。

备忘录No.2 玩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一旦能坐立时,就可以让他“演奏”各种“乐器”:

* 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

* 在气球内装进几粒豆子,然后将它吹起。这样,宝宝就得到一个能发出嘎嘎声响的“乐器”,气球会将声音放大。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 有条件时,妈咪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备忘录No.3 多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 让宝宝骑在妈咪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备忘录No.4 随时随地播放音乐或唱摇篮曲

*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咪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上一篇:地方经济发展中职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时态教学中的初中英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