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险范文

2023-09-22

宇宙探险范文第1篇

我一直都想拥有一次探险的机会,今年寒假,我就在梦中探险了一次……

这天,我正在床上看爸爸刚刚给我买的立体书《宇宙探险》,看着看着我就慢慢地睡着了……

这儿已经是2116年,人类的科学技术已经达到巅峰。我荣幸成为第188批宇航员,经星际探险仪显示,月球上还有一种与人类类似的生物在月球上活动。

我们乘坐嫦娥-600型质子宇宙飞船,以10倍第一宇宙速度飞抵并降落在月球上,可月球上并没有任何生物呀,真是奇怪! 不久,我们来到一片小湖边,突然,我发现前面有一道诡异的光,在这道光束里,坐着一个奇怪的小人:他高高的鼻子,个子矮矮的,穿着一身绿色的衣服,正坐在那里哭泣。我猛地一惊:难道这就是星际探险仪探测出的月球外星人吗?这是,这个小小的“外星人”忽然看见了我,便向我走过来,我马上紧张地对他说:“你,你别过来,你再过来,我可要打你了!”说着,并做了几个挥拳动作,吓唬吓唬他。但这个小人倒是不紧不慢,对我说:“别怕,我又不是坏人。”接着,他又做起自我介绍来,“我叫卡维亚,是从人马座星系5号星球逃难逃到月球上的。你叫什么名字?”“我叫小明,来自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地球。”“你是来自地球的?”

1 卡维亚显得有些激动,接着他又对我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逃离家乡,来到这个冷冷清清的地方来吗?因为你们人类在地球上乱砍滥伐,结果把树都砍光了,就又跑到我们5号星球上来砍树,导致了一场龙卷风,结果我其他的伙伴们全部被这场龙卷风里,只有我逃出来了。呜呜~~”说着,卡维亚伤心地哭了起来。看着卡维亚这么伤心,我即难过,又内疚,于是,我对他说:“卡维亚,你别难过了,我会帮助你的。而且,我也会告诉我的伙伴,让他们保护环境,使你们重建家园!”卡维亚听到这里,开心地笑了。

这是,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并喊道:“快起来啦,太阳都晒屁股啦!”于是,我睡眼惺忪的从床上爬起来,心里还在想刚刚做的梦。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但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现在地球上污染环境,把地球刚刚身上搞得乌烟瘴气的,再这样下去地球公公会惩罚我们的!

宇宙探险范文第2篇

2011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将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通过超新星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有助于人类更多地了解宇宙扩张的秘密。

超新星(即大质量恒星)爆炸的概念是1934年由茨维基和巴德提出的。他们猜测,当一些恒星寿命结束时将会塌缩,然后发生爆炸,其亮度可达到十亿甚至百亿个太阳的亮度。茨维基和巴德也观测到了一些超新星。

宇宙中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超新星:一种是茨维基最早提出的核塌缩超新星,另一种其爆炸机理不同,现在一般认为是白矮星(质量比较低的恒星比如太阳在燃尽核燃料后就会变成白矮星)从其伴星中吸积(吸积是围绕年轻恒星的星盘入面的碎片渐渐变大,最后形成行星的过程;即是天体通过引力“吸引”和“积累”周围物质的过程)物质,到一定程度后再发生核爆炸。但有趣的是,茨维基和巴德最早观测到的超新星都是后面这种他们未曾想到过的类型,他们把这种发生爆炸的白矮星称为“Ia型超新星”。

延 伸 阅 读 超新星爆炸吞噬宇宙尘埃

科学家们新发现超新星爆炸会吞噬尘埃,与人们此前认为的宇宙尘埃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想法截然相反。

宇宙中存在着很多尘埃。许多年来,科学家们都认为这些尘埃是由超新星爆炸产生的。近几年来的一些天文观测及图片显示,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

近几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观测围绕超新星的涡状的尘埃层,发现超新星具有周期性爆炸的特点。最近拍摄的一张图片显示,超新星周围的尘埃在新星爆炸后几乎消失殆尽。

2006年2月,超新星RS Ophiuchi (RS Oph)“诞生”了,这给科学家研究超新星爆炸与尘埃间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机会。超新星RS Ophiuchi是双星系体,其中的白矮星每隔20年左右就会从其红色的巨型伴星那里积聚足够多的物质,促成一次热核爆炸,这种爆炸使其亮度由非常暗的12.5等左右增加到5等。

科学家们聚集在夏威夷茂纳基亚山的天文台,利用凯克望远镜对RS Ophiuchi的这次爆炸进行了观测。他们在观测过程中惊异地发现,该新星爆炸后,尘埃并没有出现在其周围的光亮区域,而是出现在爆炸波浪并未触及的更远位置。研究人员据此分析,超新星爆炸使周围的尘埃粒子消失,而外层的尘埃应该是在爆炸之前就早存在的,它们因为远离爆炸新星而未被吞噬。

美国宇航局天文学家理查德·巴里称:“天文学家们曾经一度认为超新星等恒星的爆炸产生了尘埃,可事实不是这样。”

(据2008年1月29日美国太空网报道)

尽管超新星非常亮,但放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也只是微弱的一点。如何寻找超新星?这意味着研究团队必须彻查整个天空,寻找遥远的超新星。诀窍就在于,比较同样的一小块天空,拍摄于不同时间的两张照片。这一小块天空的大小,就相当于伸直手臂时看到的指甲盖大小。第一张照片必须在新月之后拍摄,第二张照片则要在3个星期之后,抢在月光把星光淹没之前拍摄。

两张照片比对,如果能够从中发现一个小小光点,即CCD图像中的一个像素——这有可能就是遥远星系中爆发了一颗超新星的标志。只有距离超过可观测宇宙半径1/3的超新星才是可用的。这样做是为了消除近距离星系自身运动而带来的干扰。两个研究小组总共观测了约50颗遥远的“Ia型超新星”,并于1998年得到了一致的结论:宇宙的膨胀速度不是恒定的,也不是越来越慢,而是不断加快。

延 伸 阅 读 宇宙在膨胀

“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烈火,有人说将终结于寒冰……”

宇宙最终的命运是什么?或许它将终结于寒冰,如果我们打算相信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他们已经仔细研究了几十颗遥远星系之中被称为“超新星”(supernova)的爆炸恒星,得出了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结论。

即便是对这些获奖者而言,这项发现也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看到的现象,就好比把一个小球抛向了空中,却没有看到它落回来,反倒看着它越来越快地上升,最终消失在了空中,仿佛引力无法逆转小球上升的轨迹一般。类似的事情似乎发生在整个宇宙当中。

宇宙的这种加速度膨胀暗示,在蕴藏于空间结构中的某种未知能量的推动下,宇宙正在分崩离析。这种所谓的“暗能量”(dark energy)占据了宇宙成分的绝大部分,含量超过70%。它的本质仍然是谜,或许是今天的物理学面临的最大谜题。所以,难怪当两个不同的研究团队在1998年公布相似的结果时,宇宙学的根基被撼动了。

索尔·佩尔穆特(Saul Perlmutter)领导着其中一个团队,即1988年启动的“超新星宇宙学项目”(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布莱恩·施密特(Brian Schmidt)领导着另一个团队,即1994年启动的“高红移超新星研究组”(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展开竞争,亚当·里斯(Adam Riess)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两个研究团队通过寻找遥远空间中爆发的超新星,展开了绘制宇宙“地图”的竞赛。科学家希望能够通过确定这些超新星的距离和它们离我们而去的速度,揭开我们宇宙的最终命运。他们本来以为,自己会发现宇宙膨胀正在减速的迹象,这种减速将决定宇宙会终结于烈火还是寒冰。结果,他们发现了完全相反的事实——宇宙膨胀正在加速。

天文学发现颠覆我们对于宇宙的观点,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00年前,人们还认为宇宙是一个宁静的所在,比我们的银河系大不了多少。宇宙学时钟可靠而又稳定地滴答作响,记录着时间的平稳流逝,而宇宙本身则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但没过多久,一种颠覆性的红移改变了人们的这种观点。

20世纪初,美国天文学家汉丽埃塔·斯万·勒维特(Henrietta Swan Leavitt)发现了一种测量遥远恒星距离的方法。当时,女性天文学家没有接触大型望远镜的资格,但她们被天文台雇佣,从事分析照相底板的繁重工作。勒维特研究了上千颗被称为造父变星(Cepheid)的脉动变星,发现越明亮的造父变星,脉动的周期也越长。利用这样的信息,勒维特能够计算出造父变星自身的亮度。

只要有一颗造父变星的距离是已知的,其他造父变星的距离就可以推算出来——恒星的光显得越暗,它的距离就越远。一种可靠的标准烛光就这样诞生了,直到今天,它们仍是宇宙距离标尺上的第一个标记。利用这些造父变星,天文学家很快就得出结论——银河系只是宇宙中许多星系中普普通通的一个。20世纪2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威尔逊山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投入了使用,这让天文学家能够证明,几乎所有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他们研究的是一种叫做“红移”(redshift)的现象,当光源远离我们而去时就会出现。光的波长会被拉长,而波长越长,它的颜色就越红。天文学家得出的结论是,星系不光在离我们而去,彼此之间也在相互远离,而且距离越远,逃离的速度就越快——这被称为哈勃定律(Hubble’s law)。宇宙正在膨胀。

(2011年10月5日果壳网编译报道)

是什么在加速宇宙膨胀?这种神秘力量被称为暗能量,它向物理学提出了一大挑战,科学家虽然提出了若干想法,但至今无人能够破解这一谜题。宇宙膨胀的这种加速度暗示,在蕴藏于空间结构中的某种未知能量的推动下,宇宙正在分崩离析。这种所谓的“暗能量”(dark energy)占据了宇宙成分的绝大部分,含量超过70%。它的本质仍然是谜,或许是今天的物理学面临的最大谜题。

宇宙的组成部分,除去上文所说的暗能量,还有我们人类所在的这个星球这样的常规物质之外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暗物质。暗物质是我们未知的宇宙中的另一个迄今未解的谜题。与暗能量一样,暗物质也是不可见的。对于这两样东西,我们只知道它们发挥的作用—— 一个是推,另一个是拉。名字前面那个“暗”字,是它们唯一的共同点。

延 伸 阅 读 宇宙可能没有暗物质和暗能量

英国科学家在一份报告中称,被认为构成96%的宇宙的神秘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可能并不存在。现有的宇宙学标准模型可能是错误的。

“正是这两种物质促使宇宙不断发生膨胀。”如果这一说法被证明是正确的,将意味着用来计算宇宙结构的理论是错误的。据对“大爆炸”理论进行分析的宇宙学标准模型说,行星、恒星、小行星和气体仅占整个宇宙的4%。

然而,英国达拉谟大学的物理学家通过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说法有可能是错误的,宇宙可能并不存在“黑暗四周”,这意味着宇宙并不像我们认为的膨胀那么快。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罗伯特·马赛博士说:“这一研究结果对目前存在的有关宇宙未来的假说将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这种猜想是建立在宇宙不断膨胀的理论之上,如果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现有理论可能都会被推翻。”

理论家认为,暗物质通过干扰引力,对星系运动产生影响,他们认为暗能量的作用更加重要。科学家们认为,正是这种看不到的物质导致宇宙迅速膨胀,快速把一切东西分开。

汤姆·夏克斯教授与研究生尤塔尼·萨文维特联合写了这份报告。在报告中,他们说:“如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被证明是正确的,由暗能量和暗物质粒子主宰宇宙的可能性会更小。因此有关宇宙拥有‘黑暗四周’的证据会变得更没说服力。”

他们的这一研究成果是根据2001年进入轨道的美国宇航局卫星收集的最新数据得出的,该局发射这颗卫星的目的,是监测宇宙大爆炸产生的热辐射。

(据2010年6月30日《江南时报》消息)

红移现象指的是白矮星爆炸的光在远离我们的时候,其光波长会被拉长,而波长越长,它的颜色就越红。目前对红移现象的公认解释为:速度造成红移。例如:当一列火车向我们奔驰而来时,它的汽笛声尖锐刺耳,因为火车的高速运动使声波波长被压缩,能量密度增加。相反,当火车离开我们飞驰而去时,它的汽笛声则低沉幽缓,简称多普勒效应。

光波的红移现象指的是: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投入使用之后,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确认,遥远的星系均远离我们地球所在的银河系而去。星系不光在离我们而去,彼此之间也在相互远离,而且距离越远,逃离的速度就越快——这被称为哈勃定律(Hubble’s law),说明宇宙正在膨胀。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年认为,他们会根据测量到的宇宙减速膨胀,推测宇宙膨胀的速度是如何减慢的。他们采用的方法,从原理上讲,跟60多年前天文学家所用的方法是一样的——给遥远的恒星定位,并测量它们如何运动;而实际上宇宙膨胀速度是加速的。

那些光亮变化稳定的恒星中有一个关联:光变周期越长,亮度就越大。由于知道了视亮度和真实亮度,就可以计算恒星的距离,因此光变周期成为了计算变星距离的理想手段。也正因此,一种被称为“造父变星”的恒星,成为早期宇宙的“标准烛光”。所谓标准烛光,指的是人们可以用造父变星来测量视差法无法测量的特大距离。

在解释造父变星之前,先来看看什么是变星(variable star)。狭义上变星指的是“亮度有显著起伏变化”的恒星。宇宙中,一些在光学波段的物理条件和光学波段以外的电磁辐射有变化的恒星,天文学家将其称为变星,如光谱变星、磁变星、红外变星、X射线新星等,即星空中那些亮度随时间而改变的恒星。变星分很多种,如光学变星和物理变星。光学变星因为双星互绕,当其中一个遮蔽到另外一个时,造成观测上的视觉差异,使得观测者认为恒星亮度改变。物理变星是因为恒星本身内源或者大气状态不稳定,造成亮度改变。它又分为脉动变星和爆炸性变星。

荷兰人古德里克在研究仙王座恒星时,发现其中一颗名为“仙王座δ”的恒星亮度会有规律地起伏变化。中国古代将“仙王座δ”称作“造父一”,因此这颗有规律变换光亮的恒星就被称为“造父一”。而古德里克观察到“造父一”的光度周期(即从最暗变到最亮又回到最暗所需要的时间)是5天9小时,这是一种脉动型变星。此后人们发现了更多这样的变星,于是就将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命名为“造父变星”,以最著名的变星成员“造父一”而得名。

延 伸 阅 读 哈勃观测到类似银河系的遥远星系

哈勃空间望远镜近日观测到一个壮观的遥远漩涡星系Messier74,它大约和我们的银河系一样大小。

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显示,Messier74几乎是全部展现在我们眼前,用它的星罗棋布的旋臂形成了一个类似凯瑟琳之轮的形状。其中炙热的气体形成了无数亮点,一些明显的光块显示着那里正有新的恒星在形成。

Messier74的巨大旋臂被蓝色的年轻恒星组成的星团和粉红色的弥漫气体星团描绘出来,粉红色弥漫气体星团标志出充满氦气的星云的位置。

Messier74 位于双鱼座方向,距离大约为3200千万光年。Messier 74 漩涡星系比银河系稍小,其中包含大约1000亿颗恒星。1780年,这个星系被法国天文学家皮埃尔·梅襄(Pierre Mechain )(1744-1804)首次发现,后来被他的朋友查尔斯·梅西叶(Charles Messier)编入了梅西叶星云星团表。Messier74 光亮非常微弱,所以很难用业余望远镜观测到,它被人昵称为“幻影星系”。

宇宙的加速膨胀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因此,其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暗能量的本质仍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可能是未来基础物理学发展的突破口。所以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发现,也只是向科学界揭露了一个96%的成分仍然未知的宇宙。

(本专题部分内容摘编自果壳网、2011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稿)

宇宙探险范文第3篇

一、 资料部分:

1、监理资料签字不全的现象较普遍,尤其是监理日志较严重。

2、监理月报仍有三分之一没按监理规程的九条规定去写。

3、监理通知仍有回复不全的现象。

4、对施工单位该报那些施工方案不太清楚、如塔吊应报拆装施工方案个别项目部没有。

5由于施工单位欠试验室钱、试验报告拿不回来给监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造成资料有很大欠缺。

6、进入装修阶段的项目工程、施工单位的资料不能及时上报,致使监理资料不能与工程同步。

总的来讲通过三个月的检查各项目部的资料有很大的进步,但还需要各位监理人员努力工作,提高监理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监理人员知识考核:

总工办准备了两道关于冬施考题,大部分项目部监理人员能够正确对待、认真参加考试。可是有的监理人员对公司安排的考试不够重视,本月有替考的现象,有不参加考试的现象(张玉坤、樊站柱、郭广彬)。 为此公司组织这次考试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本月参加考试41人、3人没参加考试。考试成绩100分的25人,90分以上13人,80分以上2人,60分以上1人。

三、下月工作

1、继续进行项目部资料检查

2、继续进行监理人员考核,十二月份的两道考题已经下发,闭卷考试,分别由李经理、孙经理监考望大家认真对待。考出真实水平。

大业房屋住宅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宇宙探险范文第4篇

人类对于教育充满勃勃雄心,美国教育家杰克森受到杜威启示在《什么是教育》中就将教育定性为“是一项道德事业,是人类文化传播的过程”[1]。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则认为教育需要达到以下目标:塑造既有广泛文化修养又在某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专业知识让人有腾飞的基础,文化修养让人有哲学般的深邃和艺术的高雅[2]。在中国,以国家高中语文教育目的为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高中语文教育“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作用”[3]。站在国家层面来看,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

教育的功能很多,似乎没有一个终极标准,但是作为一线教师却需要有一个自己的教育理想追求。站在学生作为独立的人,人活着就是为了好好地生活的角度,我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享受教育的快乐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为将来过上充实的诗意生活打下基础。因为中国古典教育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哲学思想“为己之学”已经展现了这种追求: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个人自身的进取发展,过上诗意的生活。

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发展,培育懂生活的人

《论语·宪问》中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4]”这句话不仅彰显了孔子的教育理想,更成了中国教育传统的精神,并给予当代理解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重要启示:学习是为个人带来乐趣的个人事务,教育因此也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事务,教育的首要价值在于个人的自我满足[5]。

孔子“为己之学”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指明了教育首要的任务应该是通过施教实现受教者个人的自由发展,并且是一種个体促进自身内在的道德人性的自由发展。人的自我成长和自由发展是人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学习的首要目的不在于取得利益和社会认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而是通过学习让个体变得更加充实,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和发展自我。

孔子应该是第一个全面认识到学习能充实个体人生的人,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6]”孔子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业对待,学习的快乐就在于自己通过学习能够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为道德完备的谦谦君子和典范。因为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7],学习就是不断地协调有失偏颇、可能走向极端发展的某种自我,达到一个和谐的“文质彬彬”状态,进而形成温文尔雅的君子人格。充实的生活不允许人的浮躁和极端畸形的发展,而需要一种和谐的状态,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人的生活是由个人、集体、社会、自然多个部分组合而成的和谐统一整体,“西方主客二元论哲学将人的存在发展与自然、集体、社会割裂,导致人的生活和精神被技术化和病态化了”[8],进而导致人的异化。现代教育的二元论将人引向了技术化的世界,忽略了人是为生活而活着的本质,而中国的“为己之学”教育哲学思想则很好地打破了西方主客二元的教育观念,力求通过教育实现受教者的主客统一,充分发掘和实践教育“育懂生活之人”的功能。

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9]”孔子认为真正懂生活的人不会过多关注物质需求,而是注重做事的敏捷、言行的谨慎,追求精神之道,因为他认为这是生活必需具备的品质。而他的学生子夏也说:“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0]”教育包含生活的全部,看淡物质,谨慎言行,尽力侍奉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诚信交往,这些就是日常生活需要具备的品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懂得生活的这些道理,因此教育即生活。

《礼记·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话充分表明了教育通过提供自我的自由追求、自由成长、自由实现的平台,利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教育方法促进个体的充分的自我完善完整过程,然后通过治国、平天下的途径充分地将个体与家庭、集体、社会、自然联系在一起,充分实现人的价值,人一辈子的生活自然就变得充实满足。作为孔子“为己之学”教育思想的继承者,《礼记·大学》的作者对教育更是充满了理想,找到了调和个体与自我生活、家庭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的路径,很好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各层次矛盾。

孟子则将“为己之学”置于善性的自由彰显这一哲学范畴中,他更加认为学习的内在乐趣在于“自得”,并始终关注教育实现人的善性自得的作用。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安之;居安之,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11]”孟子“深造自得”的教育哲学观念更是对孔子“学以为己”的发挥,把教育的目的变得更加纯粹化,让学习者通过受教有所收获,获得自身的成长,尤其是善性的充分发展。人通过教育获得自我发展,在生活中自然能够左右逢源,悠然自得。

“为己之学”教育理想的核心是“为己”,所谓“己”就是生活之己,人活着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很好地生活,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促进自我的自由发展,培育懂得“自得”生活的人。

自由发展的过程在于唤醒生活的诗意美

“学以为己”的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充分实现自我发展,第二个层次则是自我发展背后追求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悠游自得的诗意生活。德国19世纪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写了一首诗叫《人,诗意地栖居》,后经海德格尔的哲学阐发,变成了“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到现在这句话成为几乎所有人共同向往追求的生活状态。海德格尔说:“人并不是通过耕耘建房,呆在青天之下大地之上而居的,人只有当他已经在诗意地安居,他才能够从事耕耘建房这种意义的建筑。[12]”诗人和哲学家看到随着科学的发展,工业文明将使人日渐异化,为了避免被异化,他们呼唤人回到一种真正的生活中来,这就是诗意的生活。

著名学者潘新和认为“语文教育的极境,当是诗意人生的教育”[13],他说:“诗意,滋生于浩瀚温柔的慈爱悲悯之心。人性最美好的一切皆始于对生命、自身、他人的垂爱和怜惜。文学教育要使学生学会悲悯,学会怜惜,关爱生命,拥有一颗利他、向善的心,人生于是才有梦,有浪漫的情怀。[14]”充实的生活就是在生活中能够关爱自己,热爱生命,帮助他人。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就是要激发人内心的这份向善的情怀、诗意的情怀来好好生活。“学以为己”所彰显的中国传统教育深层次理想就是引导人走上诗意栖居的美好生活之道。

儒家孜孜不倦追求“为己之学”教育理念的价值就在于努力寻求诗意的理想生活状态。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15]”孔子教育学生学为君子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修炼无忧愁、无迷惑、无恐惧的心态,只有这样,人的生活才有充实的前提保证。孔子自己做到了不忧不惑不惧,所以孔子经常能发现生活的诗意美,比如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6]”簡单的粗茶淡饭,孔子却能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教育摒弃人身上物欲追求后给人带来的诗意人生的精神追求。曾经有人向子路问孔子是什么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评价自己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17]”经常快乐到忘记忧愁,并且觉察不到人生的老去,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生活追求,这就是教育帮助人促进个体自由发展到来的对人生的至高境界的参透。李泽厚在评价孔子的这段关于“快乐哲学”的表述时说:“此乐即仁,乃人生境界,亦人格精神……乃审美:鸟飞鱼跃,生意盎然,中国传统才建此‘乐生’的宇宙观以为支持,以求奋进,以积极乐观之态度对待生存、生命,此生存哲学最终归结为‘乐’的心理——生活——人生境界。[18]”李泽厚从哲学角度对孔子“乐以忘忧”生活观进行阐发,认为孔子的生命教育哲学就是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对待生活的“乐生”哲学,人生命的整个过程充满自然就充满了奋进的力量,真正充满诗意的生活是对自我精神境界不断的追求和完善。的确,当孔子被困在陈蔡七天,无以为食却仍然“弦歌于室”,并且说困在陈蔡是自己的幸运,然后烈然返瑟而弦,子路则执干而舞,这是何等悠然自得的诗意生活情怀!这种精神动力的源泉就在充满诗意的乐生哲学观中,因此孔子最喜欢颜回这个学生就在于颜回能在“一箪食一瓢饮”中“不改其乐”,孔子认为这是他教育最成功的典范:颜回在孜孜不倦的追求道的过程中领悟到了诗意生活的真谛。

这种教育所引导人去追求的理想生活价值观恰恰在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中有所缺失。教育需要为人根植追求生活诗意栖居的基因。然而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学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从学生到教师到家长到整个行业,处于浮躁的功利化状态,都在为了取得高分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而奔波、忙碌,叫苦不迭,负重不堪。教育怎能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心态,怎能不注重发展学生的浪漫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教育学生关注自然的真、人情的善、艺术的美,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诗意妙觉的态度应物、处事、待己,而真正充实的生活恰恰需要审美,需要浪漫的想象和诗意的觉悟。

正如诗人余光中说:“生活里要有诗意,但不一定要做诗人。如果能对万物富有同情心、想象力,就离诗更近了。[19]”真正充实的生活不能仅仅满足于追求物质的充实,这样人将疲惫一生,而是需要美,需要对美的想象力,需要一种精神的价值引领。孔子“为己之学”教育理想启示我们,教育促进人自由发展的目的就是帮助人祛除个体的世俗特性,帮助人超越活在物欲世界的世俗人生层次,为个人建构唤醒诗意生活的价值观。

“为己之学”教育哲学意蕴的现代启示

“为己之学”的教育追求其实就是通过教育发展受教者的理想人性:身心的和谐发展,理想奋进,勤于思考,敏于理解,勤劳果敢,为人大度,乐观豁达,温文尔雅,爱好正道,勇敢正义,仁义诚信。这些就是充实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就是将这些人类美好的品质注入人的灵魂中,让人过上充实生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回到孔子“为己之学”的教育思想中,我们发现教育就是通过“教”而“育”懂生活之人。教育回到原点即是生活,教育的过程就是人不断地修正自我的种种缺陷和弊端,领悟生命的真谛,整个生活过程都充满奋进的力量和诗意美。因此,当前我们的教育帮助学生建构生活的价值追求,唤醒生活的诗意美才是重中之重!

作者单位:重庆市秀山县秀山高级中学校

参考文献:

[1][美]杰克森.什么是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2.

[2][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

[4] [6] [7] [9] [10] [15] [16] [17] [18]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426、28、189、48、38、430、219、222、223.

[5] [11]李弘祺.学以为己:传统中国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2、167.

[8]靳健.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论:中西文化对话视野的国学学习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12] [德]海德格尔.郜元宝译.人,诗意的安居[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7.

[13] [14]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65、69.

[19] 罗静.余光中:不一定要当诗人 但生活要有诗意[N].中国青年报,2002-5-23.

宇宙探险范文第5篇

唐人街也被称为华埠或中国城(Chinatown),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唐人街的形成,是因为早期华人移居海外,成为当地的少数族群,在面对新环境需要同舟共济,便群居在一个地带,故此多数唐人街是华侨历史的一种见证。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日本,唐时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谓之„大唐街‟,今且长十里矣。”在海外,与华侨华人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词,恐怕就是“唐人街”了。2000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在所在国的落地生根,唐人街也在发生变化:高档公寓的兴建、华埠的扩张、非华裔人群的入住以及唐人街社会功能的变化等等,都不禁引发了人们的思考。2000来,唐人街的变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一个新的话题。在美国纽约的华埠,一幢幢崭新的高级公寓正在拔地而起。已经有5栋高档公寓在华埠建成,还有8栋正在兴建中,这些公寓的价格平均为每平方英尺1000美元。唐人街以往一直被认为是中低层人群聚居的生活区,随着一系列高档公寓的落成,唐人街的形象也在发生改变。除了高档公寓的兴建,华埠的变化还体现在其界限的模糊上。2008的华埠已经向四面八方扩展。在纽约,北至小意大利区,南至河边码头,西至苏豪区,东至格林威治村。华人面孔和华人开设的商店、餐馆逐渐“占领”了东城。华埠走向贵族化和向周边地区扩张似乎已成为一种趋势。不过,唐人街的变化还不仅仅如此。从最初的单纯的居住区,到繁华的旅游区和商业中心,唐人街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官方网站的“购物指引”一栏,安特卫普唐人街被推荐为值得一游的场所。

功能的变化使得唐人街的消费群体发生了变化。安特卫普的唐人街是比利时第一条被正式命名的唐人街,地处安特卫普市中心,街道两旁有40多家中国公司和商行。来往于此的商人和游客逐渐成为其主要消费群体,他们或是到此品尝中餐的美味,或是体验东方文化的韵味。功能的变化还体现在经营业务的变化上。除了传统的餐饮等行业,各地唐人街的华人也开始经营旅店、各种进出口业务、保险、会计事务所、专卖店、免税店、影视商店等各项业务。商品种类也不再局限于经营中国商品,开始引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满足华人以外的消费群体。唐人街的人群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在唐人街出生、长大的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非华裔入住唐人街。他们中不乏专业人士,从事律师、医生、设计师等工作。居住人群的变化必然会对原有的区域生态产生影响。

宇宙探险范文第6篇

一、主要的理论依据

1.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Design简称ID)的理论和实践是当前教育技术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门学科是6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从教育技术学中派生出来,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育技术去分析、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这样一种系统的计划过程。整个教学活动、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控制,教学设计必须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和“学习者”组成的动态开放系统,认真对该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才能搞好教学过程结构设计;应用优秀方法和决策技术对各级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选择出教学设计的最佳策略,使其符合教学的需要;利用反馈信息将系统的反应输出状态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对输入进行修正,使系统输出状态与目标要求相一致,这四点便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即目标控制原理、要素分析原理、优选决策原理、反馈评价原理。

2.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不应等待知识的传递,而应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所见的东西(新刺激)相互作用从而产生联系、顺应,构建自己新的知识体系,形成新的经验,并赋予经验以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应该:(1)重视情景的创设;(2)重视协作学习;(3)重视学习者参与;(4)重视丰富资源的设计等。

二、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理解 1.教学内容要点: (1)人类宇宙观念的发展

(2)宇宙探测

2.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关于本节知识要求: (1)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3)了解宇宙探测的现状。

3.学习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

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一)通过前两课,已经把宇宙的大致轮廓和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作了简要的说明。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本课的重点是“新探索”。人造卫星的发射,标志着人类活动范围的又一次飞跃,所以教材以原苏联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起点,介绍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离不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种。航天器从无人到有人的发展,恰好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探测也经历着由浅入深的变化。教材按照这个思路,分三部分介绍了宇宙探测的发展。第一,无人航天器上天后,发现了许多关于地球和宇宙的新知识。第二,载人航天器上天后,使人类更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教材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火星”号探测器、“阿波罗”计划和“天空实验室”,因为通过它们,可以了解到人类已经实现了对行星、月球、太阳的逼近观测,获得了大量新的资料。第三,宇宙探测的意义。教材从两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一是宇宙探测具有天文学的意义,使人们对一些天体,包括地球本身有了进一步了解,促进了天文科学的发展。二是宇宙探测对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意义。教材主要说明了人们利用各种卫星服务于社会生活。

教材在本段内容的最后,说明了我国航天事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尤其是结合我国航天方面的最新成果──“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试飞成功的例子,使学生增强自豪感。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宇宙探测和开发的情况,教材在这里还安排了阅读材料“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大事记”,把我国宇航事业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事件,按照时间的顺序,排成了“大事记”,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三)人类对宇宙探索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宇宙的资源。宇宙中有哪些资源,利用、开发的前景怎样,这是本课要讲的两个问题。对宇宙空间资源,教材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人类对于空间资源的利用。第一个例子说明了人类利用相对于地面的高位置资源,发射了卫星;第二个例子说明了人类利用宇宙空间的真空、失重等条件,进行科学实验。对太阳能资源,教材选了一幅“空间太阳能发电站设想”图,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既然是设想图,只要求学生大体了解科学家们的思路,不要过细地分析此图。要把这种设想变为现实恐怕还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对矿产资源,教材主要介绍了月球上的情况,因为月球是迄今为止人类惟一登临的除地球以外的天体,对月球上的矿产资源了解相对较多。教材在这段内容的最后,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即空间资源开发的国际合作问题。

(四)开发宇宙带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宇宙环境的保护。空间垃圾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教材在这一段中讲了两个问题:一是空间垃圾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们的危害;二是科学家们考虑的清除空间垃圾的一些办法。教材中有两幅照片,展示了坠落到地面的空间垃圾,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纪律比较严明,思想很端正,尊师爱友,学风好。对于地理这一学科,学生仅在初中接触过,时隔初三一年,导致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较弱。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类探测宇宙、开发宇宙和保护宇宙已经取得的成果,明确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理解宇宙探测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辩正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宇宙探测、开发和宇宙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辩正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数据、图像,自己阅读文字和分析图表数据以及小组讨论、交流看法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和不怕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2)宇宙空间资源。

(五)教学难点 (1)宇宙空间资源。

(2)宇宙探测的意义。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教学中强调图表、数据的运用,通过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录像、图片等多媒体素材来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参与,重视协作学习;并且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构建宇宙探索、宇宙资源开发和宇宙环境保护的正确观念。

七、教学过程(设计)

〖情境创设〗视频播放《神五升空》 (转承)提问:为什么要探测宇宙?

一、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从现代宇宙探测的轨迹中去寻找。 〖学生活动Ⅰ〗请同学们读书和地图册,回答以下问题: (1)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开始于什么时代?

Powerpoint展示“东方号”人造卫星图片回答:1957年10月,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太空,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 (2)我们人类使用的探索工具有哪些?Powerpoint展示“旅行者二号”宇宙飞船、“阿波罗”登月舱、人类登陆月球、“阿尔法”太空站、“发现号”航天飞机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图片回答: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航天站、航天飞机、太空望远镜。

(3)人类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获得了哪些实际利益?回答:军事侦察、空间通信、气象观测、导航、资源调查等等。

(4)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以及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分别是哪一年升空的?叫什么名字?Powerpoint展示“东方红”1号、风云一号、风云二号和东方红2号等中国航天器图片,并列出答案:1970年东方红1号,1975年返回式卫星,1984年东方红2号试验通信卫星)

〖教师设问〗:那么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到底取得哪些成果呢?

〖情境创设〗:观看课件图片:《地球磁场》《最遥远的X射线流》《木星表面图片》,回忆《阿波罗宇宙飞船和人类登月》,启发同学们动脑筋回答。

〖教师总结〗: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观测、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

(1)发现在地球上大气层外存在磁层;

(2)发现宇宙空间存在着大量的X射线和γ射线; (3)测量了许多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

(4)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情况下,人类完成了对月球、大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观测。

二、从上述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有许多宇宙资源值得我们去进行开发。 〖学生活动Ⅱ〗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太空探索可以为人类开发宇宙资源,提供哪几个选项? (回答)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1.空间资源

(1)轨道资源:Powerpoint展示“人造卫星轨道”图片,补充:美俄中日韩等国家已经在太空展开了一场争夺卫星“地盘”的空中大战,各国开始了空中“圈地运动”。如每隔几度就申报一颗卫星轨道,360度的整个轨道位置上,几乎是座无虚席。

(2)高真空、强辐射和失重的实验资源

Powerpoint展示“太空黄瓜”图片,在太空进行农作物育种实验,是中国在农业领域进行的一次高新技术革命。实验证明,在太空遨游的蔬菜种子返回地面后经过培育,其产量和营养含量都要超过普通蔬菜的数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3)全球定位和通讯资源 Powerpoint展示“伽利略计划”图片,空间资源开发的趋向是走上国际合作之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营的全球定位系统(GPS)24颗卫星,由美国研发并控制。总投资约35亿欧元,伽利略系统30颗导航卫星和地面设备将在2008年部署完成,该系统确定地面目标位置的误差仅为1米,而GPS提供的非军用信号的误差达10米。届时美国GPS在卫星导航市场上的独家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2004年10月9日,中欧伽利略计划技术合作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国将投入2亿欧元巨资参与伽利略计划,这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

当前,我国利用卫星网络传输电视节目是47套。

2.太空太阳能资源:Powerpoint展示“太空发电厂”图片,太空发电厂由两部分组成:太空部分──太阳能发电卫星,地面部分──接收电站。用火箭将太阳能发电卫星发射到空间轨道上,发电卫星在太空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通过微波传送到地面接收电站,再向用户供电。

3.矿产资源:Powerpoint展示月球上人类的脚印图片:月岩中含有地球上没有的氦3,这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不少小行星富含矿体。

(转承)地球上资源开发往往伴随着环境的破坏,在太空中,情况有什么不同吗? 〖情境创设〗Powerpoint展示地球外层空间布满太空垃圾图片。

三、请同学们进一步阅读课文及1.17图,太空资源开发相伴的有什么样的问题?“保护宇宙环境”的问题!

太空垃圾是如何产生的?(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1)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 (2)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 (3)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

目前,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人类已经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个各类航天器,这些航天器仍然在轨道上工作的约有600~800个,2000多个丧失功能已经变成太空垃圾在轨道上遨游,还有2000多个已经解体不知去向。人们通过先进的仪器观测发现,目前在太空中有比苹果大的航天器碎片大约有7000~8000个,小的碎片约有3500万个,共计大约3000吨太空垃圾在日夜不停地绕地球飞行。

〖情境创设〗Powerpoint展示地球外层空间中美太空垃圾相撞图片。 太空垃圾处理方式:

(1)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进到其他轨道上去。 (2)用航天飞机把损坏的卫星带回地球。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对答案加工。 〖学生活动Ⅲ〗 完成以下问题:

1.下列所给的自然资源为地球上短缺的自然资源的是( ) A.3He B.56Fe C.4He D.65Zn 2.从1969年至1972年,美国的登月采集月球岩和月壤的飞船名称( ) A.“火星”号 B.“阿波罗”16号 C.“哥伦比亚号 D.“神舟”号 3.标志着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的卫星名称是( ) A.“东方红10号 B.“神舟”号 C.“东方红2号 D.“长征”1号 4.下列关于太空垃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寿命终止的航天器也可成为太空垃圾 B.目前,太空垃圾大约每年以50%的速度增加 C.清除太空垃圾的重要途径是让其在太空中燃烧 D.宇宙空间辽阔,对航天器的威胁不大

5.下列有关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神舟”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B.“神舟”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神舟”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D.“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第一枚探空火箭发射成功→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神舟”号载人飞船试验成功

6.能为无线通讯服务的地球轨道卫星是指:( ) A.在地球赤道上空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B.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空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C.在地球南北两极上空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D.分布在地球不同地点上空,但都以每小时15度的角速度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

答案:1.A 2.B 3.C 4.A 5.C 6.D 〖提高与拓展〗据说“阿波罗”11号登月是美国人在内华达州沙漠中拍摄的。主要理由有:

1、月球上无大气,星条旗怎么会飘扬?

2、为什么登月的照片上看不到星辰?你如何考虑?

〖情境创设〗最后:播放“神五”着陆和杨利伟拍摄的太空录像,让学生重温2003年10月16日的历史时刻,涌起爱国主义和探索宇宙的激情!

八、板书设计:(略) 参考资料:

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上一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范文下一篇:初中地理学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