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

2024-05-02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重点探讨了自主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现实的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中地理 自主学习法 应用

2001年新课标颁布后,倡导高中地理教学方式的变革,由重教的教学方式逐渐向重学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索精神。教学方式发生变革后,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一定变革,原有的语言法等教学方法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探究法、合作法、自主学习法等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就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索,从而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实施后为配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进行,高中地理教材增加了图片、插图等素材。高中地理属于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只有学生的地理知识达到活学活用将来才会有利于学生在社会中自由翱翔。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想开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的便是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只有学习兴趣提升后,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才会加深,主动参与到地理的学习与探索过程中。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由于高考制度的约束,侧重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与识记,在课堂中地理教师为了提高学科分数,便采用满堂讲、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极大破坏了地理这一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心中的位置。新课改后倡导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并要求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多采用自主学习法。为改变地理课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需要高中地理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学校情况以及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了解,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历史以及祖国的大好河山。可以根据本地区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点,具体分析其成因及特点。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点滴地理知识入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二、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

自主学习的有效实施,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教师情感的改变是学生进行地理知识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传统的高中教学条件下,由于语数外在高考中所占分数较大,语数外教师无论在评职称、发奖金还是地位上均高于地理教师。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相同的劳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一部分被视为副科的学科教师很难接受被边缘化的现实,产生不良情感,并将这些不良情感宣泄到课堂中。在教学中采用高压政策,给学生以严师形象,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新课改后自主学习的实施首先应从高中地理教师的情感入手,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变传统的教学角色,优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变以往严师的形象,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见解,提出自己疑惑的时间与空间,以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三、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教学活动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地理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为主要目的的活动,良好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设计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所要传授的学科知识。为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现有教具情况设计出让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培养探索意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设计优秀的教学活动外,还需要教师同学生一样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采用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指导,进行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活动和练习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学生认识模糊不清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束语

高中地理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为践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需要地理教师从兴趣入手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地理意识;从情感氛围入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创设优秀课堂活动,拓展学生自主创新,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郑刚.高中地理教育教学创新观之我见[J].才智,2010,(3).

[2]唐金红.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0,(4).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2篇

当今社会,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工作群体,要想赢得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必须依靠众多大小群体的创新能力,而群体的创新能力则来自于众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个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其中,培养探究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式学习一般是指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正确运用探究式习学方法,在实际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运用了探究式学习方法,就大不一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甘当配角。教师不再大篇幅地讲授,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动手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自我思考和探索。

首先,在地理新课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自己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教师给以恰当的说明和补充;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自己准备简单的实验用具,教师提供一些专用器具,做好配角。如在讲地球自转方向时,新课程内容只用语言叙述了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没有给图像。学生往往会提出问题——为什么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在课堂上,一个有难度但又让人能尝到果实,足以引发探究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不要立即演示说明,上课前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小球,最好是小地球仪,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再作一下演示,把课本上的文字转换成动态的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就会很清楚地认识到差异产生的原因,既解决了问题,又掌握了知识。再如在讲“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再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提供实验用具,教师简述实验步骤,学生动手去做,然后通过大家的充分讨论,形成结论性的文字,最后教师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教师稍加指导便可让学生掌握。学生由于是亲身体验所得的直接经验,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所以他们对课堂内容记忆深刻,根本不用死记硬背。

上复习课时,也可以对课堂形式进行创新。以前的复习课大多是教师先把知识一一罗列,然后再做几道习题了事,现在可以大胆抛弃以前传统的做法,尝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回忆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例如,在复习地球运动内容时,教师只给了一个主题:给你一个地球仪,你能用它来做哪些地理实验(允许添加一些必要的辅助器材)。教师将班级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头进行探究的研究,研究后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想法最奇特新颖且合理可行。接着教师将他们所需要的器材发给他们(事先教师将学生有可能用到的器材准备好),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认真设计探究方案,并一起动手实践他们自己设计的方案,作好探究报告,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他们提出方案有:

(1)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从南极和北极分别观察得出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

(2)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观察昼半球、夜半球、昼夜交替以及东早西迟。

(3)晨昏线及其视运动以及其与经线夹角的变化。

(4)认识观察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5)拔动地球仪让它转动,用一束强光水平照射,观察直射点的移动,从而说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6)用较强的光透过一块红色玻璃照射地球仪,模拟地球围绕太阳转,得出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7)观察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范围和变化情况。

……

通过同学们这么多的探究实验,串联了地球运动的许多知识点,这是教师始料未及的。这样的课促进了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从中感悟到科学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思维打好了基础。

新课标安排的问题研究的学习更应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探究学习,将学习讨论的结果以小组作业的形式交上来,教师简单地总结。如课本51页的问题研究 “为什么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学习。学生通过读图,认识了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通过搜集、阅读资料,分析出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和给城市带来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问题研究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把课本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有针对性,有说服力。

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在每一节课上,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探究式学习方法要摒弃应试教育的弊端,走出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塑造新世纪的栋梁之才创造科学的氛围。

(全椒县全椒中学)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改的新举措,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确定地理研究型选题,并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一改往日的单纯接受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下了基础,本文从研究性学习对高中学生的重要性分析入手,对其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教学 实践

1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中教学发展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基础是知识与技能学习,而其目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主要途径体现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过程与方法,构成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方法对于身处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强调的是学习情境中的阅读观察和发现问题,更需要注重此过程中的信息搜集、交流合作以及获取答案等环节,这是高中课程发展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本质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更加注重过程的发展,构成了学生发展的需要。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探究者,对各种有意义的学习材料进行独立的调查获取,真正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潜能,逐渐形成了研究性的思维意识和习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2.1 自读课本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地理课本进行自读,并在此基础上对新课的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进行掌握,应当分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导人,即对所要学习的地理新课进行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具体的实施中,可选用提出设问的方式,对本节的中心内容进行发问,也可利用地理图片创设情境的做法,让学生在轻松的辨认中接受新课,当然,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新课的内容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导入等。第二步,进行导学提纲的展示。结合本节将要学习的地理课本内容,教师在学生读书前进行读书基本要求及主要内容的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确保其不偏离教学目标和分散精力,并鼓励他们通过自读尝试解决问题,完善对地理内容的理解。第三步,理书,也就是对所在章节的内容进行结构和内容层次的归纳,对其先后的学习顺序进行理顺,又要考虑到从什么角度去进行这些问题的阐述等,并进行标记。通过此三步骤,为后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完善前期的准备工作。

2.2 引导探究

在实施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当贯彻引导研究,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理论。在进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时,应当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过程实施中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重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对地理未知领域的探讨研究,解决问题,完善整个学习过程。

引导探究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般分为四步走:首先,针对本节地理课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供给学生相关的材料,协助其研究。其次,针对地理课本要學习的内容及特点,进行启发性地理问题的设计,吸引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再次,激活思维机能,通过对地理课本内容的精妙设计,诱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思考,并概括课本及思考到的内容。最后,针对学生的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并让学生或讨论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研究结论,完善对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获取新知识,得到新经验。这一过程集中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思想,即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起始于具体问题,然后地理教师设计研究活动的程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据此自主地进行对地理课程内容的研究,实现对知识的读取等。

以“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的影响”一课为例,具体的实施如下:

首先,展示探究材料。近年来,受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甲烷气体的浓度从1750到2013年上升了约1.5倍,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了约31%,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每年增加约0.5%,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1.4~5.8℃。

其次,确定研究主题。这一过程由教师引导进行:①分析资料,对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的联系进行探讨;②探讨全球变暖对河南地区及世界各地的影响;③分组探究全球变暖原因;④面对全球变暖,人类的发展出路在哪里?

再次,讨论解决问题。在地理课程的进行过程中,学生单独思考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对涉及到的知识进行相互的完善补充,使得研究结果更具完整性,如对问题②,高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后对思考的结果进行了汇总,得出了较为全面的答案:全球变暖后,促使世界范围内的干湿状况和降水发生了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

最后,拓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研究性学习结尾阶段,教师应当进行拓展学习,针对全球变暖的问题,鼓励学生为其缓解献计献策,并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拓展,倡导绿色消费,坚持低碳生活,从自身做起,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2.3 优化小结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尾声阶段,教师应当将本节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结合以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用富有艺术性的方式将其进行归纳,进行研究性学习课堂的小结,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课的学习热情,并让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另外,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性学习机会,延伸了课堂研究性学习,因为地理课教学应重视实践的作用,这种延伸可促使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更进一步学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对于高中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分步骤实施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整个过程的研究中,教师积极引导,促进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备受关注,被广泛地引人到各科的教学中。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在这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几年实践表明,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尚存有许多认识和操作上的误区,现加以分析澄清。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学习;学习误区

1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性质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高中生在地理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他们关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1.1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并非地理科学研究。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可以说是借鉴于地理科学研究,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地理科学研究而言,研究是目的,对于研究性学习而言,研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把学生变成地理专业人才,而是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应用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地理问题。例如,学生做《某某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这个课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取证,收集信息,分析出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的建设性方案,而是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

1.2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不是地理课外活动。

地理课外活动与地理研究性学习有许多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自主性、实践性、综合性;在功能上都能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探索意识和创造才能。但是,二者有着实质上的差异:地理课外活动实质上仍是地理教学活动,但它是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可自由选择参加并无什么课业任务的活动。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是指向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定向型课程,其立足于地理学科,又可以超越地理学科。既然,作为一门课程,就有法定的课时安排和相应的任务要求。

2走出离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价值认识上的误区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表现出选题范围广、资料来源渠道多,处理资料能力要求高,结论的实用性强等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1不能将其功能\"神话\"。地理研究性学习如果能够有效实行,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不少地理教师会走向极端,认为这个\"好东西\"应该时时、处处、生生都用。其实,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相对于\"接受式学习\"而言的。就人的发展而言,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结伴而行。在新课程中强调\"研究性学习\",只是要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程中的应有地位,使两种方式相得益彰,各尽其能,否则,我们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导致学习方式的又一次失衡。

2.2其价值取向与高考是和谐的。

有些教师认为课堂上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尚有困难,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这样必定会影响备考,高考质量肯定下滑。近几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下的地理试题已经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题目逐渐走向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所以,高中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不仅不会给备考带来负面影响,反而会有利于广大师生在新的高考形式下赢得先机和主动。

3走出教师角色认识上的误区

3.1地理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

有些地理教师摆脱不了传统教学的角色定势,在地理研究性学习中仍处处以\"权威\"自居,要求学生按照他指定的课题、设计的方案执行,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处处干涉,一切由他说了算。地理研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并且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所以要放手让学生去经历。其实,学生选择的课题有可能涉及地理范畴的任一分支,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无准备甚至不熟悉的。教师应当放下架子,平等的与学生共同学习、讨论,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3.2地理教师是学生活动的指导者。

有些地理教师认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既然强调自主探究、亲身实践,那么,就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这又走人另一个极端。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有特定规律的学习方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学生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常见的有几个方面:第一,很多学生会面临选题不当的问题。

4走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评价上的误区

对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实现地理课程目标,发挥教育导向和进行质量监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若评价不恰当会导致地理研究性学习偏离正确轨道,从而违背活动的初衷。

4.1评价要同时重视过程与结论。

地理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运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因此,必须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如建立学习档案袋等,记录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当然,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问题解决\"的学习,应当重视学习的结果,因为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在成就需要的驱使下,使学生表现出追求较高的目标,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竞争并超过别人这样一种积极的状态。

4.2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

地理研究性学习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评价应该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各个方面,诸如学习态度、知识、能力、毅力、合作性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判,不能戴有色眼镜,认为研究性学习一定是成绩好的学生才做的好。因此,教师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每位学生作出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作出全面的评价才能使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到自己是有收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能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结论

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研究性学习在地理课程中有了用武之地。同时,地理新课程有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发展的舞台。地理教师应当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正确认识,并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渗透到地理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2004(2)

[2] 李小建,罗庆.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评述.世界地理研究,2007,(12)

[3]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经济地理, 2005(7)

[4] 李小建.论工业变化的综合研究. 地理学报,1991,46(3)

[5] 李小建.跨国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地理研究,1997,(9)

[6] 李小建.关于公司地理研究的几个问题,经济地理,1991(10)

[7] 杨万钟主编.经济地理学导论.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8]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地理学报,2002(7)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高中地理课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 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等。

(2) 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 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 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地理新课程标准, 除了强调地理知识的学习, 更突出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主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 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并强调学习方式的变革, 而网络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丰富了地理学习资源, 扩大了学生学习的空间, 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 为学生生动、自主的学习创造了条件, 同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为网络环境下的高中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 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中地理自主学习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 也正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步伐中发展起来,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不少成果, 不过当前依然面临较多问题, 表现如下所述。

2.1 学校不重视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由于教学硬软件条件还较差, 很多学校根本没法开展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 部分学校领导教育理念落后, 他们还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 努力维持传统的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的新学习观念, 难以实施, 有些学校虽然倡导自主学习模式, 但学校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到位, 自主学习也只能成为一个花瓶。

2.2 教师难以实施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观念在大多数教师心中根深蒂固, 再加上众多教师自身信息素养较差特别是部分偏远地区的教师和一些老教师, 自身对网络的一些基本操作都不会, 要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自然是有困难的。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未形成。许多学生新的学习观念还未形成, 他们还习惯以前教师灌输, 被动听课, 不喜欢动脑、动手。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还较差, 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觉性、控制力, 如果学生自觉性太差, 要利用网络开展学习, 是很难实现的;部分学生信息素质有待提高, 特别是刚从教学条件差的学校进入条件好的学校的学生, 由于以前受条件限制, 连基本的网络操作技巧都不会, 要在网络下自主学习是不可能的。

2.3 家长怀疑自主学习的教学效果

家长早以习惯传统的教学方式, 他们认为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教授下才可能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习知识, 而现在强调自主学习, 他们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花了很多时间, 却学不好该掌握的知识, 另外他们也担心学生受网上不良的信息影响, 分散注意力, 从而降低学习效果。

3 基于网络的地理自主学习模式构建

3.1 构建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 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施自主学习时, 常用的组织形式还是以班级为教学单位的, 不过教师还应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自愿, 构建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可由一名到多名学生构成。学习小组的形式, 可包括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和相对松散的学习小组。相对固定的小组, 一般由认识水平和自学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按一定比例组成, 成员一般有4~6个。每组学生不仅要自主学习好老师要求掌握的内容还有义务帮助同组的其他成员学好相关知识。相对松散的学习小组主要是为解决某些问题形成的临时学习团体, 此团体相对自由灵活, 根据任务的情况, 由多个同学或小团体组成。此类学校小组既可在同一个教室共同学习, 进行面对面交流, 也可能只是在网上通过MSN、QQ、聊天室、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 研究同一个任务而临时组成的小组。

3.2 创设情境

根据学习内容, 学习任务, 创设问题场景和教学环境。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 应尽可能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对于学生来说, 可以实现积极的意义建构。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 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因此, 在地理课的“任务”设计中, 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占、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 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 设计出具有某种“情境”的学习“任务”,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 激发学生联想、判断,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3 分工合作、自主学习实施

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 开展合作、自主学习。学生在分工明确的基本上, 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 自主地领会知识的内在联系, 突破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 自主探索更多更新的未知领域, 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

它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 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像探索者一样有目标、有计划地探索,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 掌握操作方法。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方法, 获得学习的技巧, 学会学习。这要求教师创设民主宽松的和谐氛围, 激励学生大胆思考, 积极合作,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摘要:地理新课程注重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变革, 特别强调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 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途径。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并不是对教师、地理学习课程的全盘否定, 而是寻求一种能将学生、教师、地理学习资源有机结合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王公月.地理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的案例和启示[J].地理教育, 2006 (1) :10~12.

[2] 赵跃生.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模式探讨[J].教育信息技术, 2005 (1) .

观察学习高中地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中地理虽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难度跨度比初中地理大得多,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结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拟从中高考政策、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要求、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找出初高中地理教学脱节的原因,并提出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

高中地理以初中地理为基础,但又比初中地理难度提高很多。因此,对广大地理教师来说,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非常重要。

一、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

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差异是导致初高中地理教学出现严重脱节的最根本的原因。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中考不考地理或者地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数太少,导致初中地理不被重视,地理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而初中地理课程的设置时间在初一、初二,初三不学地理。很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地理学科就成了他们学习道路上的“拦路虎”。

(二)初高中地理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差异

1.课程理念

初高中的地理课程标准理念都包括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等几个方面,二者在指导思想上具有统一性。不同的是,前者把“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作为首个理念,而后者则把“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首个理念,其他理念都是围绕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的。

2.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只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地理的基本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则重点强调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知识的内在联系,掌握基本的地理原理和探究的方法,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初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及要求的差异

1.课程内容

初中地理课程内容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

高中地理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必修课程包括两个模块:地理1、地理2。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包括9个模块:天文学基础、海洋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旅游地理、城乡规划等。

2.课程要求

初中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问题,高中地理课程要求学生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及地理规律等。因此,初中地理学习侧重“现象”,而高中地理侧重“原理”。初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一般要求知道“是什么、在哪里”就可以了;高中教学内容相对于初中教学内容更加抽象、更注重逻辑性和理论分析,不仅要知道“是什么、在哪里”,还得搞清“为什么、何时形成、将来怎么变化”。

(四)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差异

初中地理教材受到青少年认知水平及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学习心理完全是“经验记忆型”。因此,教学上多采用传统的讲解法和谈话法。高中地理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转变为“探索理解型”,因此在教学方式上多采取启发式、探究式。

(五)初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差异

初中学生学习受中考制度、教学方式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结业考试,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就是记忆;而高中地理则研究地理知识的本质,强调地理能力和素养的培养,所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以理解分析为主。

二、初高中地理教學的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地理教育考试政策的衔接

要从根本上改变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的现状,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工作,就必须首先做好初高中地理考试政策的衔接。目前,高考正在由“3+X”转向“3+3”,那么中考就应该适应这种转变,把地理纳入中考科目计入中考总分,而且分值不能太低,这样才能引起社会各界包括学校、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否则,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就是一句空话。

(二)初高中地理教学理念的衔接

作为初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透彻理解初高中地理的教学理念。目前,高中地理课标的一个首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我们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理念。

(三)初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中地理目前的教学方式多采用讲解法和谈话法。而高中地理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读图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经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才能深刻理解高中地理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提倡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四)初高中地理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生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就是记忆,而高中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则以理解分析为主。学生如果要适应高中地理的学习,就必须主动改变传统的过分注重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新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获取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运用电脑、手机、平板等查阅资料、进行学习。

(五)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衔接的内容包括地球的运动与气候、经纬线和经纬网、地图、区域地理。其中,地球的运动与气候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而经纬线和经纬网、地图、区域地理则是初中有而高中没有的内容。

1.对初高中共有的教学内容的衔接

(1)地球的运动

讲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具、多媒体或其他办法,具体衔接如下:①在讲自转与公转的区别时,可以用三球仪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然后用表格的形式,从围绕的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学习;②在讲自转时,老师用一只手拨动地球仪,让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另一只手用手电筒(相当于太阳)从一个固定的方向照射地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光亮部分(白天)和黑暗部分(黑夜)的更替情况;③在讲公转时,可以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演示公转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同时观察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气候

初中教材在介绍气候知识时,只要求掌握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即可。而高中教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这些主要气候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地区,还要根据相关气候资料来分析和判断是什么气候类型、如何形成、怎样分布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我们可以对这部分内容做适当的调整、延伸、拓展、补充,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有机衔接起来。特别对于世界气候类型,在高中不会再讲解,所以我们要尽量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全面、讲透彻一些。

2.对初中有但高中没有的教学内容的衔接

这些内容包括经纬线和经纬网、地图、区域地理。

(1)经纬线、经纬网

在初中,只要求学生能从地球仪上看出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就行,但高中在学习地球运动、地方时和区时计算、判断昼夜长短变化等内容时,必须以经纬线和经纬网的知识为基础。这部分知识,可以通过列表比较的方法来讲解,而且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经纬线及经纬度如何划分。

(2)地图

地图部分,主要是地图三要素的教学。地图教学的重点,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看图、识图,怎样从图中得到自己需要的地理信息。

地图教学中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和判读。老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动画技术或者利用微课等,让学生知道等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怎样得到和识别各种等高线地形图,怎样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峰、山脊、山谷等,怎样在等高线图上识别陆地上的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3)区域地理

初中区域地理包括初一下册的世界地理和初二的中国地理。区域地理的教学,要注意抓住影响各区域的主导因素,同时突出各区域的特色。比如,在教学亚洲时,要抓住亚洲面积广大这个主导因素。正是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导致经纬度跨度大,亚洲气候类型多、大陆性气候显著;地形复杂,各种地形都有大面积分布,导致大江、大河多,人口、国家多。

区域地理的另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狠抓区域地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区域地理中的很多地理要素,不只要求学生记住名称,更重要的是把这些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

(六)初高中地理能力的衔接

根据初高中地理教学目标的要求,初高中地理应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地理能力:地图识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地图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只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地图识别基本的地理事物和基本的地理信息即可。高中地理还要求学生能从地图中提炼出隐含信息,根据图中信息读出地理事物的特点,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

所以,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就要强化学生的用图、读图意识,让学生逐渐养成用图、识图的好习惯;要求学生不但要能“看图说话”,还要能在图中提炼出相关的地理信息,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推理。

2.地理探究能力

初中地理课标只提到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倡探究式学习;而在高中地理课标中有一条基本理念,就是要创新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探究式学习。可见,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已经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生活中提取地理案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究平台。此外,还要主动改变以往“填鸭式”的灌输模式,最好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要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标中提到,地理课程要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地理课标的核心理念就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地理实践能力。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呢?一方面,教师可以立足课堂和校园,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多创造实践活动,并善于运用教材的活动部分进行教学。比如,用乒乓球制作经纬网地球仪、画校园平面图等教学内容都可以设计成这种实践活动课。另一方面,应尽可能地带领或鼓励学生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使他们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孟宪杰.浅谈如何进行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J].中学教学参考,2016(3).

作者简介:朱竞成(1974—),男,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理学学士学位;在重庆市荣昌初级中学担任初中地理教學工作,擅长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上一篇:我国企业财务控制论文范文下一篇:变形监测地质灾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