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

2023-09-17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1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2009年开始,我区每年一个主题的“习惯教育”工程已经在船营大地开花结果。“终身学习”、“有效教学”、“合作共研”、“激励评价”、“愉悦身心”、“反思创新”六项教师专业习惯的提出,让学校的师陪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思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校一直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工程,将习惯教育和校本实际相结合,通过校长的思想引领,教学部门组织的系列活动,以及个人行动研究等多种方式培养教师专业习惯,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有教师196人,根据年龄分布特点,我们采取重点培养“80、90后”教师,挖掘“70后”骨干教师的潜能,发挥“60后”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的措施,通过“导师引领”、“合作共赢”、“特色发展”三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力争整体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为此,我校确定了“做有思想、有智慧、有风格的教师”这一教师培养主题。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做有思想的教师

三流教学教知识,二流教学教方法,一流教学教素养。高层次的学科素养是学科教学中最有价值、最迷人的成分,能够沉淀下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了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我校通过以下方式让教师在学习中丰富思想。

(一)书声琅琅,盈校园

1、诵读经典,厚底蕴。

经典文学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诵读古诗文列为一项重要内容。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汲取经典文学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

从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展了“早读二十分钟经典诵读”,促使教师们精心选择内容,阅读大量书籍,从中选择适合学生的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拓宽了眼界,丰富了经典文学的底蕴。师生共同提高了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人文素养,语文的能力得到了共同的提升。

2、疯狂英语,展特色。

练好嘴才是打天下的基础!一个人英语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特别是英语口语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他未来的规划和个人发展。非常棒的外语口才,说起话来口吐莲花,流畅自如,可以增加自信,炫出个性魅力。当学生的口语达到炉火纯青,不吐不快的时候,可以脱口而出,再没有什么交流障碍时,自信的魅力就不可阻挡。

本学期开始,我校开展了“早读二十分钟疯狂英语诵读”,教师和学生同步,在朗朗的诵读声中,有师生的齐读,有老师的示范,有学生的个性展示……师生共同提升了口语的能力,培养了语感,增强了自信。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内的教师已倦怠。为了转变这种局面,我们鼓励教师走出去,博采众家之长。

近年来,我校除了积极参与国培、省培等项目外,还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例如,我们组织语文教师观摩吉林省语文名师竞赛课;物理、历史、数学教师走进吉大附中、师大附中参加名师工作室成立现场会;租车去吉化九中聆听北京专家的同课异构;派书法教师前往厦门取经学习;带领备课组长到山东昌乐一中学习翻转课堂……走出去,唤醒了老师略微倦怠的思绪,点燃了老师积极工作的热情,激情澎湃的我们在教学的汪洋中千帆竞渡、奋勇前行。

如何将汲取的精华与实际教学相联系,这需要接地气的专家来引领。

于是我们请教育学院的专家来指导初三备考工作,请进修学校的领导参与我校集体备课,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请市教科所主任来给教师讲解如何进行校本研修;请师大附中省名师工作室团队到我校,帮我们更新教学理念,与我们开展同课异构。专家的引领与点播,犹如源头活水,让我们的教师才思泉涌,长流不息。

(三)采撷书香,博众彩 博采众长使我校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弱势与不足,渴望通过读书、学习等方式沉淀自己,提升专业化水平。为此我们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进行校本研修,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培养教师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我校还开启了“校购师读”的三级阅读模式,即:学校每学期给教师每人200元的购书费,由教师自己去书城挑选喜欢、适合的书籍购回阅读;一学期后将自己购买的书籍拿到学校办公室,和办公室的教师交换阅读;一年后将本办公室的书籍交到学校图书室供全校借阅。自己读、交换读、全校读的三级阅读模式,可谓是双赢、多赢,既增加了教师的阅读量,提升了教师素质,又扩充了学校的藏书量。过程中,老师们还撰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有手写的,有直接录入电脑的,有在各种刊物上发表的,更有大家口口、手手切磋相传的……当教师的所学、所思都习惯于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时,我们的教师培训才具有了真正的意义,我们的习惯教育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强化有效教学的习惯,做有智慧的教师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过程中推出的一种理念,在科学的教育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要想做到教学“有效”甚至“高效”,教师必须动脑筋、想办法,做有智慧的教师。

(一)集体共研——有效教学的必备模式

我校实行单元主题备课制度,即一周一个主题、一周一个主备人、一周一堂“引路课”、一周一次评课的高效备课模式。时间也由原来的周四第七节改为每周半天集中备课,重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一模式施行一段时日,主备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提高,引路课和评课的环节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中老年教师日臻完善。集体共研提高了合作意识,优化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同伴互助——有效教学的辅助手段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创建高效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培养教师合作共研的好习惯,我校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即“80、90专业发展共同体”。该共同体以80、90后青年教师为主,中老年骨干教师参与其中,三个团队组成各异,特色纷呈: 1.春泥新花——师徒结对团队

本次师徒结对有5个学科15位青年教师与名优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师傅向徒弟传授教学经验和方法,帮助徒弟熟悉教材、课标、中考命题思路等。徒弟要勤学苦练,掌握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学校要求师傅的课堂随时开放,方便青年教师及时听课学习。师傅每周至少听2节徒弟的课,以便及时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2.桃红柳绿——合作共赢团队

每个教师的文化底蕴、研究水平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万事精通,这就需要教师之间加强同伴互助,实现共赢、共强。打造合作共研的教师文化,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品质的体现,因此,我校领导班子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特别关注教师之间的合作共研与共同发展。特成立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思品、历史、地生等8个合作共赢团队,团队由中青年骨干教师构成,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负责人。8个团队要有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每月要安排1-2次集体活动时间,每次活动要有主题,主题紧紧围绕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扎实开展行动研究。让团队合作为教学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成长服务。

3.姹紫嫣红——特色选修团队

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势在必行。它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进步,它更可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我校从2014年秋季开始,开设了篮球、排球、毽球;书法、剪纸、合唱;演讲与口才、小记者培训、英语沙龙;航模、动画制作、心理辅导等12个学科的选修课程,2015年又增加了法制讲堂、古诗词鉴赏、环保与生活、国学品鉴等课程。过程中,学校实行双向选择,先由教师申报可供学生选择的特色课程,学校再结合教学课程的整体布局,确定选修课的内容,进而组建了选修课程教师团队。选修课程的开发,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平台,满足他们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发展需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生可依据自己的兴趣、喜好和能力自愿选择喜欢的课程,我校初一年级所有学生均有自己的选修课。特色选修团队的成立,给教师搭建散发光热的舞台,充分挖掘了教师的潜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

(三)激励评价——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果,必须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我校多年来一直推行赏识教育,学校要求老师要具备赏识的眼光,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善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爱的教育”中得到鼓励和自信,进而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赏识教育的基础上,我们更鼓励教师养成激励评价的好习惯。

1.班级管理模式的改变,是激励评价的切入点

以往的班级管理都是班主任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约束,任课教师则更依赖于班主任。我校在新的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校本实际,从起始年级开始倡导“小组管理班级模式”的探讨。小组管理班级模式有这样几个优点:一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二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解决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一些弱点;三是小组合作便于因材施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然而,采取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激励性评价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实现“一切为了孩子”的教育思想,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做到有效。为此,我们召开全年级教师大会,对老师进行思想上的动员和行动上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再召开年级研讨会,交流分享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困惑。如:岳海燕老师介绍,“班币”在班级流通后,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迅速提升,班级管理也可以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管理。谢会英老师说她班的“小组加分制”效果非常好,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约束自我的意识大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果显著提升。管理模式改变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了。

2.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激励评价的关键点

传统教学方式中的激励评价常常浮于表面,离不开应试的因素。当我们的课堂真正实现以生为本,学生变成课堂主体的时候,激励评价将成为有效教学的关键。我校思品教师彭妍在听了东北师大盖笑松老师的讲座后,参加了“自由学习促进者联盟”。并在卡尔〃罗杰斯“自由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实践探索,逐步改变自己的课堂模式。2016年3月,我们请彭老师在全校做一节研讨课,老师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进行研讨。彭老师的课题是《肖像权和姓名权》,她用“杨逸群”这个人从出生到工作的经历编制了四段案例供学生分析。老师们在课堂观察单上写到:“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任务单有自主学习,伙伴促进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自由学习的方式”;“一堂看似普通的常规课,因为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学生参与度极高,乐学、会学已经成为学生的最大特点”;“老师对学生的鼓励、支持、信任、激励性评价是孩子们自由学习的动力”……校长在总结会上指出:这是一个高效的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的变化,而以生为本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及时的表扬和激励使学生找回自信,体验成功,获得愉悦。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经过这次教学研讨,老师对生本课堂、有效教学、激励评价等概念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三、提升反思创新的能力,做有风格的教师

教学风格是指教学活动的特色,是教师的教育思想、个性特点、教育技巧在教育过程中独特的、和谐的结合和经常性的表现。教学风格的形成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趋于成熟的标志。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培养教师反思创新的良好习惯是是做有风格教师的前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的反思创新能力。

1、个人反思

我校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强化教师的个人反思习惯。开学初的教学工作会上,我们布置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积累和梳理,学期末要求教师上交板书设计、导语设计、作业设计等,我们称之为“且教且构”;上交自己认为最精彩的一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等,我们称之为“且教且获”;上交一篇教育案例、一篇教学随笔或论文等,我们称之为“且教且悟”。近几年,教师个人反思已成习惯,反思成果质量不断提高,多人在国家、省、市等相关刊物上发表文章。

2、交流反思

同伴交流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我校在教学管理中特别注重教师个人反思与同伴交流的火花碰撞,它像催化剂,助推教师快速成长。

读书交流会——教师思想的碰撞

每学期我校都要举办读书交流会,有青年教师的交流会,有班主任的交流会,有全校教师的交流会等。会上老师要把自己所读的书籍向大家介绍,把自己的体验和大家分享,以个人的力量分享碰撞出众人思想的光芒。

学习汇报会——教学理念的碰撞

每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都要在教研组内做一次汇报,带领全组老师进行二次学习。2013年,我们派12位语文教师去长春观摩学习,一些年龄大的老师第一次有这样外出学习的机会,回来的汇报会上,她们慷慨激昂、跃跃欲试,语文教师的激情在那一刻被点燃。“大师的课就是洗尽铅华后的平实”、“语文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于是语文组率先垂范,开创了七中教师自编校本教材的先河,一年组的《印迹》、二年组的《一路花香》、三年组的《习题精粹》相继问世,为其他学科教师自主创新编制校本教材增添了动力。如今,我校语、数、外、理、化、历史等学科都有自编的随堂练、专项练等校本教材,书法学科还有了自编教程。

案例分享会----教育方法的碰撞

教书和育人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校定期召开教育案例分享会:介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讲述用爱心感化问题学生、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一个个小故事,一组组感人镜头,一段段案例剖析,记录着教师勤于思索的点点滴滴,凝结着日常工作的智慧结晶。同伴的教育案例如星星之火,给予全体教师智慧的启迪。

试题研讨会----解题技能的碰撞

教师业务考核是我校提升教师素质的传统项目,自去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教师业务考试升级为假期给老师布置作业,开学进行研讨。老师要做各省中考题,要把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试题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形式升级之后,老师们参与的热情更加高涨,解题技巧的碰撞大大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3.任务反思

给学生留分层作业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给教师留的假期作业我校也实行分层处理。例如我们2016年的教师寒假作业是这样布置的:80、90青年教师,要求他们按照六个一(即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上一节校级公开课;承担一次集体备课的任务;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随笔;留一本教学反思。)的标准完成《追梦路上》教师成长手册;70后教师制作一节微课开学集中展示;60后教师梳理自己的教学经验,新学期与全校教师交流。任务分层之后,有助于教师集中反思自己经验与不足,在反思中不断创新,在反思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习惯优化教师培养,特色助推专业成长。几年来,我校正是以“习惯教育”为蓝本,深入开展各项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让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团结精神扎根教育理念的沃土,引领每一位教师,怀揣丰厚的教育教学底蕴,行走在新时代的路上。

有道是“根深才能叶茂”,“水厚方负大舟”,好习惯让七中师生收获满满,好习惯更让七中教育佳音频传。我校现有省学科带头人1人,省学科中心组教师2人,省十佳教师4人,省教学精英4人,省骨干教师10人,省教学新秀5人,获得市“全天候” 优秀任课教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60余人。

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 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 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唯有紧紧把握“习惯教育”的佳径,才能在让吉林七中在改革的淘洗中光彩斐然。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2篇

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当下教育发展的一个永恒话题。,我们深知,一所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不发展,学生也不能发展。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当下唯一需要我们做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农村学校,更应该将教师专业成长提到学校发展的议事日程。现就农村学校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谈谈自己的粗浅想法。

一、成立成长共同体,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为了能更好的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学校要立足实际情况,依托于学科教师情况,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每个共同体要从本学科教师中挑选出有共同志向、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的教师组建团队,选好团队负责人,取好共同体名称,写好共同发展计划,找好共同发展载体,制定共同发展章程、拟定共同发展推进表,从而整体推进专业成长共同体工作的有序开展。校长不是拿着皮鞭在后面赶,而是举着红旗在前面领。在学校成立的教师成长共同体中,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要积极参与,要有目的地推荐学校学科骨干教师或带头人到每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中,让每一个成长共同体中都有人引领,教师就能在这个共同体中很好的成长和发展了。

二、抓好成长载体,努力提升教师内涵

在具体的工作中,紧紧围绕“共读、共写、共探、共磨”四共上开展工作,以此提升教师内涵。 1. 共读

于丹教授说:“一个人生命的长度是无法决定的,但是生命的厚度和人生的高度是可以改变的。”这个高度就等同于厚度,厚度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一个人的底蕴,而底蕴就是一个人读了多少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读书,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作为教师的我们,我们深深的知道我们知识的浅薄,真切的感受过“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于是利用教师成长共同体,在教师中开展“共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教师先读《课程标准》,然后将自己的课标的解读与自己的教学联系起来,并利用“共同探讨”的时间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在读完课程标准后,又与本组教师一起走进名师,读名师著作,与名师对话,了解名师的教学风格,体会名师的教学风采,不断的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丰富教师的学科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整体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2. 共写

要从两个方面抓教师的“共写”。一是让教师写教学反思、写教学经验小结,写读书心得体会,写学习交流体味。二是提倡师生共写随笔,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写自己的喜怒哀乐、记录自己的生活故事,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这种写,不仅让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心理,实现师生的心灵对话,真情告白,让师生成为好朋友,知心人。重要的磨练师生的意志,反省自己的每一天,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 3. 共探

这里的“共探”有两层含义。一是共同探寻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二是探寻自己的教学特点,形成自己独有的课堂教学风格。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要立足于学校的校本课题实验,让教研工作紧紧围绕课题实验这个“根”来进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索上,让共同体的教师不断的走进每一个成员的课堂,学习每个教师的教学优点,找出并帮助教师改掉不足,同时去挖掘教师的课堂特点,帮助教师打造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 4. 共磨

共磨指的是共同磨课,一是让一个老师针对不同的班级上同一个内容,二是同一个内容由不同的老师在不同的班级上。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后迅速组织本组教师评课,改变教学思路、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后再上。它是我们向有效课堂或高效课堂走进的一个途径。

为了构筑我们的理想课堂,让课堂教学有效或高效,就得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一是将课堂教学进行分解(分解成教学主线、教学方法、教学机智、教学生成、教师基本功、教师问题、教师课堂教学线路、教师关注的学生点、教师的语言等),让每一个听课教师各自带着任务和目的听课,分析授课教师的存在的问题和自身的优点,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是实施同课异构,也就是“共磨”,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课堂教学调整和教学思想碰撞,构筑自己的理想课堂,实现高效课堂,追求个性课堂,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

三、搭建教研平台 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1. 选取学科带头人,带动区域教研工作

作为一项教研工作,不能仅仅满足工作就在本校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将这一教研在区域内推开,整体推进和带动区域内教研工作。一是要选好学科带头人,开展“送课下校”活动,形成一个联动的区域教研网,进而整体提升区域教师的教学能力。具体做法是:让学科带头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送课学校教师的需要,送课下校。同时,还要求每一个行政人员陪同学科带头人一起送课下校,行政人员也要准备一节课(这一做法有两个目的:一是要带好头,要起到榜样作用; 二是逼行政人员成长,确实也需要成长)。在送课下校的同时,送课教师要把最近所读的书,自己写得反思、心得、体味等一同送到学校,与教师一起分享。就在这样你来我往的交流中,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更新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丰富了教研活动内涵,推动了区域教研工作更好的向前发展。 2. 开展校校联动教研,助推教师成长

一所学校,教师要成长,如果仅仅只局限于校内教研平台,是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的。要让教师更好的成长,就得把教师推到教研前沿,逼教师成长。一是要为教师搭建教研交流平台,主动联系周边乡镇学校开展校际交流,通过这种同伴互助式的交流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不断的提高;二是要把教师推出去上“推介课”,通过上“推介课”让教师更好的认清自己的教学水平,找到自己发展的短板,找出自己发展的成长点,从而达到逼教师成长的目的。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3篇

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自己要成为一名主动学习者,做学习型的教师,使自己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高品位要求的教育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只有在做之前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方向,才能在开展工作时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为此特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指导思想

敬业爱岗,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观念,形成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师德风尚。在教育事业发展稳步推进的今天,给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也更多,教师要将个人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积极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二、自我分析

工作踏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在工作上能够积极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与同事关系融洽,能和同事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善于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积极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教师继续教育学习。

三、个人专业发展目标

1、提高自身修养,做高素质高品位的教师。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及职业道德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素养,广博的知识积淀,真挚的博爱以及对学生高瞻远瞩的责任感影响教育学生,使之形成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做一名业务上、教学上都过硬的教师。养成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广泛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及专著,提升对新课改理念的认识。使自己具有综合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科学、系统的驾驭教学内容成为一个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的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研"一体化,领会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的精髓。工作中要善于积累,勤于思考,做到教学中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创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一个等级。

3、做一名轻松快乐的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向身边优秀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学习掌握教师工作必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艺术,掌握儿童心理学及生理学等系统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把对学生的做人教育放在首位,树立为学生的一生负责的理念,培养人,塑造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

4、做一名"善于反思,勤于积累"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及时积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将自己的反思整理提炼并与教师交流分享。

5、现代化技术水平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学习教学课件的制作,让这一片天地更好的为自身、为教师发展服务。

四、实现个人专业成长目标的具体措施

1、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

2、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

3、积极参加各种听、评课活动,进行高质量的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自己在校内或校外都开一些有质量的公开课,向更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4、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

5、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主动与学生交流。

6、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4篇

面对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理念转变, 课堂教学改是表层的;只有课堂回归, 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改革是缺乏厚度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关键和落脚点, 应该是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成长。

那么, 在职在岗教师, 学历层次已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任课教师, 他们的专业成长点在哪里呢?他们的专业培训点又在哪里呢?

笔者个人认为, 应在课堂、在岗位。新课程实施课堂是主阵地, 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 学校的发展都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中去实现。

第一, 教师对专业的热爱, 对职业的热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教师的成功不能用金钱、权利和荣誉衡量, 也不能用职称、职务来衡量。教师的成功应立足于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不懈追求, 立足于自己的学识才干的增长,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成长、发展, 立足于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的理解和享受。要做到这一点, 培训是不能完全解决的, 主渠道还是同行和学校的引领, 教师价值观的建立。

第二, 教师喜欢课堂, 把自己的岗位定位在课堂上。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我们岗位的落脚点和承载体, 也是我们事业的源泉和基石。不能把上课听课作为一种纯粹的任务和负担。

第三, 教师要深入课堂。教师不仅要上好每堂课, 还要多进课堂听课, 通过听课评课去发展专业。在课堂上去了解学生, 把握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活起来, 教与学才能和谐发展。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反思校本教研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 “吾日三省吾身”。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这几句话说明了人要进步、要成长、要发展就要反思。我们从哲人的观点可以看出反思的重要性。今天在全国上下都大力提倡的校本教研中,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首要核心。可见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反思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因为只知道重复,一味照搬,教学工作只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绝不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的。也只有反思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为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美国心理学家吻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校本教研中,“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是最基本的核心要素。自我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的行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个方面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反思行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不仅仅指教师个体的反思,又包括教师群体间共同的反思。归纳起来,反思应该分这样几个方面:

1、反思教学设计,也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前反思”。指的是教师反思在教学中是如何收集、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的;做出教学决策的基础,包括情感体验、信念,价值观和道德等成分,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等。它深刻地影响教师对情境的理解,影响到所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方式等。同时要反思教学设计是否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行之有效。

2、反思教学行为,这是教学过程中的“行动反思”。指的是反思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应该包括反思教师自己的教学态度、行为、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教师会教,学生会学的目的。 (1)反思教学态度、行为 。为了更好地调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自然要对自己的已有态度、行为习惯进行重新审视和考察,检讨自己的教学言行。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一般包括:教学行为是否明确;教师的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教师能否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在教学中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等。(2)反思教学策略 。抓住教学策略的反思,就是抓住了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反思,抓住了教学方法的运用如何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反思。如可以反思这些方面: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的教学策略,如何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策略等。 (3)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

通过这种反思,使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教师对成功的经验归纳整理,作为自己成长的动力,教师对问题性经验作批判性分析,这样他就能主动地将与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教学过程中来,重审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教学问题。按照教育家杜威的说法,当教师进入反思时,应该是自觉地、

积极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动,即使不会令人满意或非常劳累也会坚持不懈。

3、反思教学效果。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及未能达标的原因,将来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等等。从而达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养成每位教师对自己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主人。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研究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的教学行为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反思,不断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使教学和反思有机结合,成为真正的研究者。

总之校本教研中的“自我反思”不仅仅是回忆或回顾已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而是要通过教学主体的不断探究、质疑,找到其中的问题和答案,审慎地考虑教学实践并不断矫正不正确的教学行为,是合理地进行自我评价,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指导未来的教学行动,这样使自身的教学具有发展的价值、创造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价值,使自我经验型的教师发展成为学者型的教师。同时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作者姓名:白芮鸿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教研室

邮政编码:074200

联系电话:13603249295

教师专业成长计划范文第6篇

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学校各科室、教研组认真研究,充分讨论,现制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由于我校骨干教师每年在全市流动较大,因此,我们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来抓,针对学校发展的实际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需要,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实施课程改革,推进学校跨跃式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依据市实施意见精神,确定以校本研究为根本方式,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格为核心,通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带动,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的实际能力,进而推动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使每个教师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对师德高尚、业务成绩突出的教师作出重点培养,为他们在实施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能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之成为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奠定基础。

二、发展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在全校教师中大力提倡学习、研究之风,强化教师的职业理想追求,使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行为以及角色意识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使广大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实现教师全面、自主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突出抓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在市、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形成一支教育名师团队。

通过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使全校广大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到2013年全校教师专业化水平有根本性提高,所有任课教师能够较好地把握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知识体系,通晓本学段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教材解读能力和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

1.知识结构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有较广阔的学术视野、教育视野,有吸引学生的书卷气。

2.能力结构

努力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品格结构

努力促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心态、个人品格,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精神世界,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促进教师追求积极健康的人生。

三、实施策略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紧紧围绕“爱与责任”师德教育主题,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幸福观教育,正确认识理解当前社会发展、教育发展的现实,用辩证科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广大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真精神、创新精神和爱生情怀,加强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和师德规范教育,提高广大教师的人格素养,增强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大情感投入,调动积极性,关心体贴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师德考核体系,不断完善师德月考评制度,严肃查处违背师德规范的教师,形成有效的奖罚机制,推动教师职业理想与人格修养的进一步完善。

2.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由于各种原因,广大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研究受到一定限制,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专业水平难以快速提高。为此,学校将通过各种措施加大教师培训。一是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通过研修班学习、小组集体备课、相互交流等形式,吸引

尽可能多的教师参与进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开展专题式研究。通过实行“教师导师制”、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科教学研究等活动,进行专题式研讨和课题式研究,把研究与促进教师成长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开展活动式教研。主要是根据各学科特点,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常规教学”和“优质课教学”的“教学双优”活动,通过教学常规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新课程研究三个层次的研讨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构建起发展的台阶。四是外出参观考察,扩大教师视野。根据学校的需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和参观学习,针对工作中的问题进行对口考察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写出考察报告。

在实施校本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我校的学科带头人和高级教师等人力资源,使广大的青年教师和新教师,都拜师学艺,实行定人、定时间、定目标,加快我校师资队伍的整合和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一是以老带新。让新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弱的教师,向老教师与科研能力相对较强的老师拜师学艺,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结对子。通过研究课、观摩课,让教师自己研究在授课中的长处与不足。使具有不同教学特色的教师结成对子,相互取长补短,逐步完善自己,迅速成为教学和研究的骨干。三是聘请名师指点。为骨干教师聘请省市区知名教师为指导教师,定期接受培训和专家的指导,使他们总结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充分挖掘自身的发展潜力。

3.个案剖析,反思教育。

通过剖析教育教学案例和优秀教师成长过程,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有利和不利方面的深刻比较,总结教育教学改进的措施,得出教师健康成长的规律,指导教师成长。反思教育,就是通过典型的教育教学案例的剖析,结合系统的理论学习,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以指导实践操作。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及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批判,提高自反省、自我调控的能力,

4.增强教师知识优化能力。一是制定教师进修深造学习计划,不断提升学历水平,三年内使专任教师学历提升率达20%。二是通过“读

书节”活动,促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三是深入开展教师全员培训,进一步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学科专业技能和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工作,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四是参加全区专业知识考试,将成绩纳入职称评聘。

5. 开展“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 为了加快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决定在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师学习活动月”活动,学习活动月活动期间,每位教师要读一本现代教育学、心理学或课程论著作,献一节优质课,作1万字的读书笔记,参加一项科研教改实验研究活动,撰写一个精品教学案例,制作一个学科教学课件,写一篇教学经验论文。力求使学习活动工作化、生活化、日常化。

6.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构建高效课堂。一是在内容上,把教师的常规性研究、理论性研究、行动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有机结合,实施“问题教研”。在观念上,立足课堂,立足课改,建设“高效课堂”。从教师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研究主题。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作用,大力实施主体参与、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的专业发展的模式,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步伐。

7. 落实青蓝工程。一是实行接对子、拜师傅等形式,学校为工作不满三年的新教师落实好师傅,并明确师徒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实行捆绑考核。二是搞好新教师岗前培训。对新分配的教师加大指导和培养力度,通过随堂听课、同步备课、指导教法等形式,帮助他们度过教学适应期,要求他们“一年站稳讲台,两年做出成绩,三年成为骨干”。三是积极观摩名师讲课,通过观摩,使名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传递给新教师。四是学校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建立健全成长记录袋。

8.培养名师团队。依托“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教师的辐射作用。认真落实《荆门市教育局关于“荆门名师评选”的实施意见》,强化措施,扎实开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脱颖而出,形成在省市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名师团队。

9. 积极开展各种业务技能竞赛。开展“课堂教学大比武”系列活动,先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提高教学效益。通过组织开展课堂观摩、教学技能竞赛、说课比赛以及评选典型教学案例、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论文等活动,为广大教师开辟互动交流的通道,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

10.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提出不同目标和不同要求。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的教师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个人实际,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的要求,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学校要为每一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且要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同时,为充分发挥学校校园网络的作用,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使广大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辅导学生,学校鼓励全体教师(45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备电子文档教案,提倡无纸化备课,将传统的备课方式与现代教学技术相结合。

11.建立健全校本研训制度。构建校本研究共同体,致力于把教研组建设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开展“书香办公室”创建评比活动,把共同学习、合作研究、互动提高作为校本研训的核心理念,切实提高校本研训的成效。开展全校联合大教研活动,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理论学习,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分析与设计能力、教学实施与调控能力和教学总结与反思能力,真正形成教学素养。开展“八个一活动”,每位教师每年要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人参与一个专题研究,每月写一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报告,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学期做一次教研活动的中心发言人,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或科研论文,每学年上一节优质观摩课,每学年记一万字读书笔记。

四、组织保障

1、加强领导,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领导机构。

组 长: 王安斌

副组长:陈玉华

成员: 别刚熊卫朋各教研组长

2、提高认识,增强学习意识。

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关系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大事,是关系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教育大计,师资为本。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解决教师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矛盾和学习费用。

3、建立学习型组织,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学校”。

(1)各年级组、各教研室(组)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学习活动。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积极承担各级科研课题,发动教师自找课题进行研究,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以科研推动教学改革,以科研推动学校发展。

(3)开展一专多能的培训,坚持每周一次研讨会,组织跨学科教学研究,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的研究和实践,实现现代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4、加强过程管理,切实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

督促教师制定中、长期学习计划。加强对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理论等与实施课程改革相关方面的培训和提高。凡在规定期内按计划未完成学校所给任务,不能评优选模,不能晋级升职。

上一篇:教师作风整顿心得体会范文下一篇:教师业务学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