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

2024-03-11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一起进行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形象化教学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内容运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运用,通过赋予不同的语言情感,可以有效的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传递知识内容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情感教育,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些指导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艺术运用;数学用语;规范表达;创设情境;赋予趣味

在信息化的时代环境中,教育行业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于各个阶段课堂中教学环境的完善,是经济水平提高之后,进行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不同的教学工作者,都需要积极的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革,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因为小学生是刚刚接触到正式的教学课堂,在培养学生学习观念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就需要将语言艺术运用在其中,在丰富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也可以安排紧凑的教学活动,通过规范性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

一、加强数学用语

教师在加强数学用语的过程中,可以在优化知识内容讲解效果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技巧,在提高对于课堂时间利用效率的过程中,也可以加强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锻炼,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把握语言艺术的基础上,也可以赋予语言情感,加强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将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课堂中的时候,也可以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学习地位。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平均数”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通过图示问题,导入新课的讲解,假如小明买了五个西瓜,但是因为自己的姐姐刚刚回到家中,家中的人数就变成了四个,那么小明需要在买几个西瓜,才可以进行平均分配呢,在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平均数概念的讲解,通过加强课堂中的数学用语,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思维方向的过程中,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互动学习的氛围,从而让学生讨论自己对于知识内容的理解,在进行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夠联系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内容,从而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因为一共是有四个人,但是习惯却有五个,如果进行平均分配的过程中,因为有一个人已经得到了两个习惯,但是其余的三个人只有一个西瓜,所以小明就需要在买三个西瓜,才可以进行平均分配,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工具进行合理的使用。

二、规范语言表达

在讲解相关知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规范语言的运用与表达,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确保知识内容的讲解质量,在提高语言艺术性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在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探究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乐趣。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在预习相关知识的时候,对于校园中池塘的面积,进行讨论,在学习过长度单位之后,学生需要对池塘的边长,进行单位的合理选择,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同课件教学资源的展示,为学生明确不同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分分米,以及平方米,其中校园中的池塘,其变成就需要运用米来进行表示,假如池塘的边长是五米,如果是正方形的前提下,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池塘的面积进行计算在,如果池塘是长方形,教师就可以与学生进行实地的测量,从而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课堂的实践性,在规范语言表达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课中的学习体验,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学生才会主动的延长有效学习时间,因为学生的学习精力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在制定学习计划的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控制知识内容的讲解数量,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效的发挥语言艺术的运用效果,优化学生的情景学习体验。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认识小数”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事例,比如在商场中常常可以见到的价格标签,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是整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也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有效的加强,在讲解有关于小数书写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对于小数点的位置进行思考,在小数点左边的数字,所代表的就是整数部分,在小数点右边的位置,所代表的就是小学部分,比如3.24,整数部分就是3,小数部分就是0.24,教师通过智能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也可以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四、赋予语言趣味

教师在赋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前提下,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因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不固定的,有的时候在课堂中的听课表现是非常良好的,但是在决大多数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非常低下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发挥语言艺术的运用效果,对于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合理的启发。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口算乘法”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进行熟练的记忆,这样在进行相关算式计算的过程中,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比如8乘以5,或者是5乘以7,以及6乘9等,这些在学生掌握乘法口诀的前提下,都可以进行熟练的计算,教师在赋予教学语言趣味性的前提下,可以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提高,在运用不同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优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度,在发挥教学语言优势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对于计算公式进行思考的过程中,提高思维的严谨性。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是非常关注的,这是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进度的根据,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需要赋予语言趣味性,在讲解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自主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过程中,可以提高知识内容的形象化程度,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综合学习能力,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可以更加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刘英利.浅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

[2]马金燕,宋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言的魅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1(14)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二小学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论证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即: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同时,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要依赖语言保存、传播和继承。因此,文化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文化的共识成为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点。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大师Sapir指出,文化可以解释为社会所作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现和载体,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真正学好这门语言。进行语言教学时,除了讲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技能之外,进行文化教学也必不可少。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怀特L.A.White曾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民族的文化在其语言中表现得最为全面和完美。语言总是在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完整地、协调地反映文化,并将其巩固下来,世代相传,成为民族变化与知识的载体和集体经验的储藏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绝对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语言教学的组成部分。综上所述,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互补关系。文化教学是为了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服务,是为了帮助习得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更得体地运用外语而采取的一种辅助手段;文化教学旨在加强而不是削弱语言教学,是弥补语言教学的不足,而不是取代语言教学。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法,文化教学补充、渗透并融合在语言教学中。

然而,我国的外语教学现状是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割裂,无法形成外语教学的有机整体。

二、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效果表明:相当多外语成绩优异和语言基本技能过硬的语言习得者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频频出现语用失误、交际不当和误解的现象;大多数外语教育者仍在教学中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关注语言的使用是否规范、是否流畅等,而很少侧重或涉及目的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从而影响了习得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究其原因,首先,传统教学法重语法,轻交际、重语言知识传授,轻文化内容讲授的固定的思维定式和教学模式所致,将文化看作是可以和语言剥离开来的知识,从而割裂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一致性;其次,是外语教育者忽视外语教学的跨文化特性,忽视了文化本身的复杂性和宽泛性,缺乏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文化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从而无法进行文化教学;最后,则是目前国内外语习得者的语言基础和技能的薄弱,外语教育者即使意识到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也只能零散、有限地进行文化导入,将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附着于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语言技能之后。这种附加式的文化导入教学本质上仍然是语言文化分离的教学模式,效果如同隔靴搔痒。

既然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将两者分开教学,只能是顾此失彼,因此,更有必要实施融合式的语言文化教学,从文化的角度习得语言,在语言的习得中感受文化,既有利于习得者第二语言的习得和第二语言文化的认知,也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三、外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传统外语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文化教学

语音、语法、词汇是构成语言体系的三大要素,它们在语言中的地位决定了文化教学只能辅助语言教学。因此,传统的外语教学法围绕着语音、语法和词汇展开语言教学,教学目的是培养习得者熟练掌握语言,重视语言运用的准确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将外语作为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授,强调语法条目和词汇的讲解,片面地将语言分割成孤立的语言点。外语教育者还要注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因为语言不仅仅表现为语言形式,还有语言的意义和功能。只有融入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才能生动有趣。通过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学历史的讲授、对比与体验,才能激发习得者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动力和兴趣;通过导入文化背景知识与宗教典故,通过解读具有文化特征的形象标志等,才能进一步激励语言习得者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提高文化敏感度和文化宽容性;通过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对比反思,才能在语言应用中懂得语言文化规约,促进语言的应用能力提升,减少语言使用中的失误以及语言表述上的文化误解。

2.认真贯彻文化教学的原则

由于文化始终包含着语言,语言是文化的反映,因此,外语教学中应从文化角度教授语言,而非从语言角度讲授文化。外语教学界提出了四大文化教学原则:对目的语文化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的认知原则、将目的语文化中的有用有益的部分本土化的吸收原则、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发现差异的对比原则以及摒弃文化歧视的宽容原则。将这四大原则运用到外语教学中,就是要培养习得者的文化宽容性以及跨文化交流意识和理解意识,从而提升习得者在保留自己文化身份的同时,了解和认知目的语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这四种文化教学原则中,认知和吸收原则属于文化附加式的教学;对比原则和宽容原则可以通过东西方价值观的比照,拓展语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高理解力和语言教学的质量。在外语教学中贯彻文化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就是要求外语习得者避免外国化,真正通过外语语言文化的学习这种跨文化对话方式,理解目标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具备基于文化敏感和文化反思所形成的对于本民族文化,乃至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及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最终追求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相互促进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完善。对于外语教育者而言,应充分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长期性、系统性和过程性,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努力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在教学中多角度、多渠道地应用目的语和母语两种语言,有意识地在语言知识讲授中提示影响语言交际的文化因素,并对两种文化差异有能力做出分析和解释,帮助习得者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语用失误,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语言文化教学的课堂实施

既然不能为教语言而进行语言教学,也不能只强调文化的重要性而忽视语言教学,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选择好教学素材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使其既积累了语言知识,又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理解力。目前国内大多数教材均以兼顾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文化主题的方式来安排,设有语音注释、单词习读、短语列表、句法详解、段落释义或翻译规则说明等条目,辅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做到循序渐进地进行语言习得;同时教材里也加入了有关目的语社会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教学内容或文化注释,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情境操练或文化提醒,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掌握并了解进行问候、致谢、赞扬、道歉、告别等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注意事项;教师安排“角色扮演”活动,使学习者通过进行求职面试、电话预约、客户接待、租房、存钱、购物等场景的模拟,不仅学习到了言谈规范,也掌握了使用语言的文化规约;教师对语言知识点进行文化旁白,使学习者能在本族文化的氛围中,通过讨论和反思,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也强化了语言准确性的表述和记忆。教材内容中也不断更新和丰富了涉及人文、地理、历史、科技、娱乐、体育等相关性的、有强烈时代性的、流行性、趣味性的话题和篇章,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满足学习者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的需求。为此,教师可以对整篇课文做文化背景的概括介绍,可以解释有别于母语的词语、习惯用语、句子等的文化含义,并进行同类表述的归纳引申,横向和纵向拓展,触类旁通。针对容易引起误解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安排简短的文化主题讲座,通过文化差异对比,异国文化感悟交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与学习者讨论,发现问题,进而辨明正误,避免文化冲突或文化误解在语言交际中的出现。

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进行文化实践和文化交际的平台。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单元主题,规划一个相关性的文化框架,罗列出相应的语言——文化研究小项目,并对每个项目进行资料扩充说明。可以说,这种技术应用,改进了以往教师满堂灌的局面,充分发挥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主题文化项目的专题方式,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文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重视文化沟通的意识。

四、外语教学中实施文化教学的意义

外语教学中不进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教学是不完整的语言教学,只有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合二为一,寓文化教学于语言教学中,才是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教学。脱离文化教学的语言教学违背外语教学的规律,培养的只是习得者的语言能力,而难以具备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将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知识的积累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既确保习得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又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朱家科.论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中国成人教育,2008(20).

[2] 赵娟.试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7(8).

[3] 魏朝夕.大学英语文化主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王 颖)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3篇

学外语难, 考六级难, 考“托福”难, 考职称过外语难, 连中学会考也是感慨万千, 一筹莫展。为什么如此这般?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得下功夫不可。为什么西语系和汉藏语系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斯拉夫语系的卷舌音比比皆是?为什么日尔曼人语言与拉丁语如出一辙, 一字一顿?为什么汉语言与大和民族语言异曲同工, 一脉相丞?有比较, 才能鉴别。有鉴别, 有斗争, 才能发展。所谓比较语言就是把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语系、不同地域内的相左、相近、差异、对立或相邻, 相似的语音体系和文法体系 (句型结构、句势次序、词汇构造、标点符号) 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归类、抽象、概括、总结、研究区别, 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语法组织共性原则, 指导外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国外语言机构比较语言试验研究, 立项较早, 教育科研成果已是汗牛充栋, 鹤立鸡群了。借助多媒体中介, 目前英美语言系统先锋——美国微软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板多制式英日汉, 法日汉、西日汉、俄日汉三语语音对比学习系统软盘, 语法比较句型系列软件, 硬盘业已投放市场, 前景广阔, 借助Internet又重新掀起新一轮学习外语的热潮。

2 双语教学中比较语言优势体现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 汉、英语法有相似点, 字法有不同点, 汉英句型结构相似, 但句势安排有差别;该双语教学语音距离很大, 但句法类似;英汉词性差异较大, 但应用起来却是殊途同归。

语言学上的语法包括两大块:一是句法;二是词法。汉文法中剖析为字、词、句、片、段、文;中文词类十几类——名、动、形、数、量、代、副、连、助、叹词等, 而英文中词类除多了冠词a、an、the表示“一、这”, 少了量词介词相当于汉文中的状语短语或结构助词而外, 其余的均大同小异;所谓句法, 具体地说, 就是句子结构、句型次序、句势安排。句型要求, 就是说什么样子的句子——主谓宾、主谓状、主系表, There+be。其理论表述为:“语言各单位之间的结合规律或曰组织语言的标准尺度与规范”。所谓词法应解释为:“语言交流中应遵循的约定俗成的组字成词, 连词成句的一般规则或习惯语言法则”。具体地说, 词法就是字或单词的性、数、格、时、态、体、势等语法要点。

一般来说, 中文往往先说出句子的次要成分, 然后再说主要成分。这种明显的语言排列差异, 其比较效益的应用对提高双语翻译的技术水平恰到好处, 相得益彰。例如:

中文: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全面地、开创性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英文:We should remove our attent i o n t o t h e j o b o f m o d e r n e c o n o m i c reconstruction, immediately, widely, wholly of views, creatively.这里中文中的副词状语:“不失时机、全面地、开创性地”均放在谓语动词“转移”的后面。而英语句序则截然相反。简言之, 英语句子读起来使人顿感一吐为快, 酣畅淋漓;而反观汉语则是含蓄绵绵, 柔密细腻, 令人回肠荡气, 意犹未尽。

英汉语言在字法上有词形的变与不变之差, 结构助词的使用等不同。中文时态强调副词及虚词的用法 (即“着、了、过”、“得、地、的”) 但在英文却是主要表现在动词谓语的变体、词汇变格, 时间状语彼此呼应, 对号入座。有了表示过去时间的状语就必须要求动词变位, 变体 (后缀) 。反观中文, 她的词类转换不用改变字形, 拿来名词活用,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而英语动词变位最甚 (三个格、十几个位、两个态、十几个体。) 其他词的重音前移, 后推及变音更改词性, 词类现象以及前后缀的匹配使用等, 形形色色, 较为复杂。

例如:我在60年代曾教过书。

I used to teach English in the 1960s. (一般过去时)

我50年代时教着书。I was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1950s. (一般过去进行时)

我已经教书多年。I have taught English for years. (一般现在完成时)

我一直教书。I’ve been teaching English by now. (现在完成进行时)

我还在教书。I am teaching English now. (一般现在进行时)

教书是我的职业。Teaching English is my profession. (动名词作主语)

不难看出, 英语动词变化极大, 时态繁杂。最常用的动词又往往是最不规则的动词变化形式, 其时间状语仅仅作为时态表示的点缀、陪衬或曰参照物而已。一旦时态要求变了, 则必须在动词词尾上进行变体;反观中文字、词词形固定, 但词类互换、转类现象普遍, 较灵活。这对外国人学汉语来讲, 识别不同意境的上、下文中的句型句势较之字, 词的音、形、义来得更重要些;而对汉人学英语, 记住英文的词根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例如: (1) 中国正生产出愈来愈多的电器产品远销国外。China is producing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products sold abroad at present. (2)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人均$200/年。The general total productionof China is up to$200 per year.

从大体上看, 中外文的主要成分, 次要成分是一衣带水, 一脉相承的, 只不过在句势词序上相异即:主谓宾、主谓状、主系表, There+be (某处……某物存在) 但是在词汇上的表现却是各具有特色的。

汉语的语音有四声之别, 英语有重音之差, 日语有前重后重之不同, 俄语中有八个格变, 这是从词的构造标准划分的。汉、英、俄分属于词根语, 内部屈折语, 外部屈折语。

中文四声训练是汉人长期生理, 心理潜移默化的丰硕成果。5000年的汉字沿袭发展炉火纯青, 辉煌的造字智慧陶冶了汉人的思维敏捷, 语言生动。方块字言简意赅, 妙趣横生, 这就使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大赛上华夏子孙“穿金戴银”如囊中探物般易如反掌。这就归结到了汉语言的严密的逻辑性、历史的特征性, 合理的准确性和应用的规范性。理性的汉语言帮助加快思维过程;而英语词义模糊, 词音多变, 词性不规范的居多, 这是难点, 例如:英语词汇中“增加”、“减少”各有两种读音、两种词性。

Increase[`inkri:s][in`kru:z] (名词, 动词) 增加;

decrease[`dikri:s][di`kr i:z] (名词, 动词) 减少。

3 应用比较语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母语的水准影响着使用比较语言的课堂驾驭能力, 好的老师应从汉英的差异点讲起。汉语“着、了、过”而英语则在动词尾加ing、-ed、-neouslarly等分别处理be、doing、have (has) done, did汉语“的、得、地”英语“of…;pretty…;well…”。汉语时态多用次要成分显示 (时间、地点、介词短语) 而英语时态的体现则主要是动词变位十分重要。

总之, 好的母语功底是讲好外语课程“五会” (听、说、读、写、译) 的基础和出发点。流利准确的口语、娴熟的听力, 合理的逻辑思维是双语教学的利器;渊博的各学科专业知识是双语教学的切实保障。这三者互相渗透, 吸收兼并, 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这是双语教学中比较语言优势发挥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的教师, 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比较语言, 统率课堂。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比较语言的优势体现以及应用比较语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在提高语言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模式。我国高职院校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步履维艰,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师生关系的疏远,学生参与交互性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教师未能熟练掌握相应的交互性教学技巧,高职院校交互性英语教学教材的缺乏、教学条件的落后、缺乏相应的考试制度和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的保障等。针对这些困境,文章尝试从师生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材配套、教学条件、考试制度和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等角度,为有效实施的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吴志红(1966- ),女,台湾嘉义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高职教育理论。(陕西 西安 710100)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培养具有较高英语交际能力的高职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年教育部高教司重新颁布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强调“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规范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并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在培养中要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然而在目前的高职英语实际教学中,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仍然在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占去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不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消极被动的接受者,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在实际情景中难以发挥实际的使用语言的技能,甚至有不能用英语进行简单对话交流的现象。可见,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难以做到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水平的目标。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一模式有利于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被动接受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互性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读真实的语言材料或在与教师、同学的信息交流中增加语言积累,并在多向交互的过程中加速新旧知识的融合以及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正好符合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对改革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职院校在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却步履维艰。文章在对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教学设计、教学技巧、教材配套、教学条件、考试和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等方面针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困境提出相应对策。

一、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含义及其特点

交互性教学就是把教学活动看做是一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的统一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调节师生与教学工具的关系,形成师生、生生、生机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具体来说,交互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语言材料、学生与计算机的多向交流和互动。

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的认知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语法知识讲解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不仅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开口说话,而且要运用策略纠正学生语言使用中的错误,以免影响学生的表达思路和说英语的积极性。第二,以真实情景中的交际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样的活动包括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角色扮演、戏剧表演、讲故事、采访等。由于这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中所使用的学习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所以能够使学生在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第三,重视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同时注意介绍中西文化差异、教授跨文化交际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学生受母语的影响而在交际过程中出现理解的错误或偏差。第四,注重英语课程多维设计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鼓励现代教育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引入,不仅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方法,还为学生创建网络学习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在真实学习环境中的沉浸感,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种以语言交际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特色的双边或多边交互性教学模式是外语教学的一大进步。

二、高职院校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过程中的困境

交互性英语教学反映的是最新的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挑战。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因此,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保障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能够真正顺利、连续和有效地进行。首先,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因为交互性活动的含义远不止言语本身,更重要的是实际的操作过程。其次,学生必须要有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因此,活动必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交互性活动才会自然生动,发挥实效。再次,要营造出和谐积极的教学氛围,就要求教师掌握较高水平的教学技巧,并使自己的兴趣保持在同等水平的良好状态。

从交互性英语教学特点和必须具备的条件来看,目前高职院校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还存在诸多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关系疏远

目前尽管很多高职英语教师意识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掌握书本知识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语言知识的传播和学生的理解与消化。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把知识看做为师生交流的唯一纽带,导致课堂教学中缺乏情感的交流。此外,由于师生间交往较少,许多英语教师对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沟通,常常忽视学生的需求,这些不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而且使得师生关系疏远、冷漠。进而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影响了高职英语教学的整体效果。这种知情脱离的师生关系是导致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难以实施的首要因素。

(二)学生参与交互性教学活动的意识不强

实现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条件之一就是学生要有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然而,在开展交互性教学的实践中,却发现有很多的学生对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表示不适应。学生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一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根本无法参与互动,导致交互性英语教学课成了少数英语好的学生的表演课,大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似乎只当了观众;第二,一部分学生习惯了基础教育阶段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时无法适应“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性英语教学,对课堂发言有些抵触,甚至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第三,一些学生担心过多的交互性英语教学活动会影响自己参加国内外语水平考试(如高职A,B级考试、大学四、六级考试)的进程;第四,一些学生认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少,没有必要花那么多时间来提高听说能力;第五,学生长期以来接受“填鸭式”教学,养成了懒于思考的坏习惯,普遍具有依赖性、被动性等特点,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要让他们从长期养成的被动接受的学习理念和惰性中改变过来,确实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可见,要想推动交互性英语教学,必须首先做好学生的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学生的参与只靠鼓励是不能长久维持的,建立有效合理的交互性教学机制才是长久之计。

(三)教师缺乏开展交互性教学的技巧

在交互性英语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即教师虽然对交互性教学有一定的热情,但却很难坚持下来,往往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交互性教学模式的主角是学生,课堂教学活动是围绕学生展开的,具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花精力去备教学对象。其次,交互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授课人,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指导者、咨询者、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活动类型和教学步骤来定位个人角色,并根据需要在一项活动中扮演多种角色。因此,交互性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课堂组织能力。再次,交互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备课和上课的工作量和难度加大。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上网查资料来制作电子课件。

目前,高职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交互性英语教学技巧的现实,也是导致交互性教学模式无法坚持实施的师资瓶颈。

(四)交互性英语教材的缺乏和教学物质条件的落后

教材建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优秀的教材教学效果就无法保证。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英语教材选定的都是普通高等院校英语教材,而这些教材多数还是为传统教学模式服务的,教给学生的是现成的知识点和语言点,不能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其结果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实质提高。多数高职学生虽然获得了高职A、B级考试合格证书,甚至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证书,但却无法进行英语交流。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是不能满足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的。

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授课软件等高科技教学设备和资源来进行教学。然而,由于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教学投入不足,多数院校还延续着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有的院校虽然配备一些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基本可以保证进行多媒体教学,但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却尚不能达到。可见,高职交互性英语教学教材的缺乏和教学设施条件的落后,是制约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实施的物质瓶颈。

(五)缺乏相应的考试制度和教学评估机制

高职院校主要是以考试的形式对学生能力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为辅。这种考核只是对学生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测试,无法全面地检验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科学考核学生能力的指标体系应该是全方位的、多形式的。很显然,现行的考试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能力,因此学生当然不愿花力气去参与不会作为考核方面的教学互动。此外,学校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指标中只是提出了基本素质和语言能力的要求,甚至高职A,B级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的绩效考核指标,却没有对交互性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这种片面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了教师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有效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相互信任与尊重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造一种师生相互接纳、相互理解、平等合作、相互促进的和谐气氛。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由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并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协助与合作互助式的民主化的师生关系。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而且要尽可能地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促进合作学习过程朝着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重视交互性课堂活动设计,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交互性英语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活动时间不能少于2/3,学生参加活动人数应多于80%;教师的责任是精讲,使教学层次清楚、主次分明,增强学生互动的目的性。教师组织课堂和驾驭课堂的水平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因此交互性英语教学课堂上不仅要重视课堂活动设计,而且要设计得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如课堂3分钟演讲、小组讨论及代表发言、故事接龙、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兴趣。教师的身份不是裁判,不是知识的传授人,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讨论的人。这样的活动和身份更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交互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

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除了英语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具备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使用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需要的教师是既精通教学又懂生产,同时能管理会组织的综合性特殊人才。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师资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的缺口则更大,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形成。所以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双师型”教师,一是指“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二是指“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又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然而培养“双师型”教师,光靠高职英语教师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学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强师资培训,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帮助高职英语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开发配套的高职交互性英语教材,更新落后的教学物质条件

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一定的物质保障条件。首先,需要有配套的交互性英语教材。而现有的高职英语教材是无法满足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的要求的。因此,努力研究开发出一套高职交互性英语教材应该是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实施的迫切需要。其次,需要有先进的教学物质条件,如多媒体网络教室、教学资源库和教学授课软件等高科技教学硬软件。可以说能够达到这样教学条件的高职院校数量目前尚且不多。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改善目前落后的教学条件。

(五)建构科学的高职英语考试制度和完善的教师教学评估机制,促进学生英语实用能力的提高及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英语考试与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考试的方法应当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在交互性英语教学模式中,考试方法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显得十分重要,只有同时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进行测试,才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因此,建立以“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为导向,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英语考试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为导向的考试制度的建立应以考查学生语言交际能力为重点,兼顾知识点的考核,避免将单一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测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尺度。考试形式应该多样化,比如采用考试与考查、口试与笔试、开卷与闭卷、独立完成与分组完成、考场内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考察形式,从而使学生具备较厚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语言实践能力。

教师教学评估是对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劳动实绩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教师评估体系是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的教师评估体系能调动起广大教师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推动学校管理不断完善,使高职院校持续高效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教学评估一定要有利于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人格发展的健全。教师教学评估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目前,学校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指标中没有对交互性教学提出具体要求,这种片面的导向作用直接影响了教师实施交互性英语教学的积极性。因此,对英语教师的教学评价指标中应该增加以下内容:学生互动行为的开展程度;学生互动精神形成的状态;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高低;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体验;学生主动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基本还在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推行交互性教学模式还面临着许多困境。高职院校要想摆脱这些困境,全面推行交互性英语教学,需要建立有效的交互性教学机制,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提出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目标,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能力的前提下积极拓展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晓申,邓天中.交互性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宫力.交互式语言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王占九.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体系的特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J].现代教育科学,2008(3).

[5]项茂英.情感与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证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5篇

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表达对小学生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氛围,及学习知识的效果。一堂成功的数学课除了良好的教学手段,更要有熟练驾驭课堂教学中语言艺术的能力。教师不但要吐字清晰,条理清楚,用词得当,而且要体现语言的艺术化。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科学、严谨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首先体现在准确性、严密性上,在课堂教学中,“大概”、“也许”之类的模糊语言会给学生带来模糊的认识,要严密运用数学语言。严密的数学语言不能是模棱两可的。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教师对三角形下定义时,说:“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是不准确、严密的,因为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可能是三条不封闭的线段。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这节课中,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就忽略了在“同一平面内这一前提条件,使学生对概念认识模糊。

其次要简洁、精炼。简洁、精炼的语言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突出重点,避免重复,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做到说话通俗易懂。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亲切自然,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应民主、和谐

新型师生关系应充分体现在师生间的尊重与民主上。而要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首要注重教师的语言。教师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谁愿意来帮帮他?”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转向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四、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激励性

启发性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数学课不同于其它学科,是需要探究才能发现数学知识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比如,当学生想一试又缺乏勇气时,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谁敢试一试”“谁愿意表现一下”“我想你们会有好办法”等等,激发学生的探究的信心和勇气。还有数学中的新旧知识联系很紧,教学时运用迁移规律,进行类比启发,也就是在原有同类知识的基础上“以此类推”,启发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本学期我在教学二年级的《5的乘法口诀》时,先出示前面学过的“4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编写有什么规律?比较相邻两句口诀,后一句比前一句多几?分析思考为什么?想起上句怎么推出下一句来?引导启发学生发现和应用口诀编写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语言的密度

课堂语言不宜过“疏”。如果教师上课时,说话慢条斯理,语句断断续续,学生听时,神经松弛,注意力弥散,有的学生甚至会打瞌睡。反之,课堂语言过“密”,整节课教师滔滔不绝,铺天盖地,学生听课时,容易疲劳,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尤其是学困生,更是不知所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语言要精。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准备:精心备课,反复揣摩教材,课堂语言才能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六、教师评价语言要把握好尺度,不要泛滥

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動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对孩子来说,一句赞扬的话比十句责骂更有效。教师坚持对学生的优点、努力、进步、成绩进行肯定与表扬,是学生前进的动力,也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当然教师也不可一味投其所好,无原则地滥表扬,如果在课堂上只有表扬鼓励,不论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恰当,只是一味的表扬。这样就失去了表扬的真正意义,同时也会让学生“迷失方向”,长此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习惯等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要认准时机,深谙表扬的艺术。

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语言,使文学融入到数学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也就是说,要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在数学语言上必须有较高的素养,克服形式化,教条化的教学,循循善导,注重数学评语,融进文学色彩,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实质性的问题,给学生以自主权,自由权,让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中参与、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才会不断地得以提高。

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文化论文范文第6篇

中国文化的主脉可以被归结为“释道儒”三教合一, 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三大教派分别对待语言的态度。

1 道家的语言观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形式”之一。但在中国传统哲学中, 多数哲学家都意识到语言功能的局限性, 《老子》讲:“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还有《庄子·齐物论》中讲:“夫言非吹也, 言者有言;其所言者, 特未定也。”言语有表述的对象, 而对象不确定, 则语言与对象无法相符。庄子后学则为语言设定了界限, 庄子后学的方法是“得意忘言”。《外物》讲:“荃者所以在鱼, 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妄言。”要消解语言的束缚, 必须给予主体自由的空间来体悟“意”。

2 儒家的语言观

孔子认为, 做人有三种境界:一为立德, 二为立功, 三为立言。它的意思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为天地 (万民) 立心, 开圣世绝学”, 如孔子、孟子、荀子等人的所为。第二等境界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辅佐帝王建立一番功业, 如古代的姜子牙、张良、萧何、范蠡等人所为。而著书立说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 讥讽写书的人“著书只为稻梁谋。”这大概也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知行合一”这一哲学命题中更为重视“行”的一种体现。

儒家的比类联想是体悟言外之意的方法。孔子读《诗》, 通过比喻联想, 体会诗中的道德意义, 《论语·八佾》中的“绘事后素”是这一方法的生动体现。竹简《五行》篇讲:“目而知之, 谓之进之;喻而知之, 谓之进之;譬而知之, 谓之进之。” (李零:《郭店楚简校读记》) “目”、“喻”、“譬”虽有差别, 但均将一事与另一事相联系, 这样所把握的必然是“言外之意”。

3 佛家的语言观

素有“空门”之称的佛家对语言摒弃的态度更为彻底。作为其重要经典的《金刚经》有一句“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 即见如来”, 语言只是处于“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的五浊恶世而不自知的世俗之徒认为的虚妄的相的反映, “法应尚舍, 何况非法?”作为佛经的“文字般若”只不过是载人渡河之“舟”, 当行者过河之后, 船就再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知识太多反会成为“所知障”, 最后应达到“人空、法空”物我两忘的境界。

南北朝时期从印度来中国传法的达摩祖师所创立的中国古代禅宗更是留下了“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的名言, 崇尚“顿悟”, 完全摆脱语言对“真如本性”的羁绊。即使存世众多的禅宗公案也只是为暂时充当“文字般若”的权宜之举。

4 结语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 语言的功能一直受到限制。哲学家们多认为语言的表达功能有局限性, 执著于语言文字, 则离真意愈远。哲学家提出了多种方法来克服语言的局限。《系辞》提出“立象以尽意”, 《庄子·外物》强调“得意忘言”, 儒家的比类联想也是体悟言外之意的方法。

这种语言观对语言理论发展有着重大直接的影响:语言从未被视作独立的个体更谈不上缺乏客体化的研究, 再加上中国人重视悟性思维, 轻逻辑思维, 具象思维对语言的研究呈现出可有可无的状态, 即使是近代著名的《马氏文通》也只不过是作者马建忠借鉴了西方的语言体系建立汉语的语法理论。

可见, 中国传统哲学因为认识到语言表达功能的局限性而重视超越语言文字本身去体悟言外之意, 与西方哲学重视语言的逻辑, 追求语言表达的确定性不同。正是由于这样的语言观, 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一种不重视清晰严密的逻辑推理现象, 因为逻辑推理的严密并不能够突破语言功能的局限, 因而, 中国文化最终呈现出重视体悟的特色, 即重视关于语言的言外之意的体悟。

摘要:针对现如今出现的语言现象, 本文以历史为脉络梳理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不同门派的语言观, 以对中西文化中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语言理论发展走向作初步的解答。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语言,语言观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M].华东大学出版社, 2001.

[2] 申小龙.中国文化语言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0.9.

上一篇:学校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马克思思想意识形态性论文范文